探索应用型大学建设的中国方案

合集下载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的应用型大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为例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的应用型大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为例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的应用型大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为例■ 李 岩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受到国家和各大高校的重视,只有落实到课程建设实践中,才能探究出现存的问题,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线索和启发。

在《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导下,西安欧亚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依据线下一流课程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双标准进行建设,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进行反向设计,结合OBE、POA和社会认知理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以培养兼具德育、能力和技能全方位素质人才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长为目标,创新了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总结性学习“五段式”实践教学设计,重视与企业产教融合,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最终以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打造高质量课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教育部在2016年首次正式提出“一流本科教育”,自此学术界围绕一流本科教育的话题层出不穷。

一流本科教育作为一种政策性的口号,其核心内涵在于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水平,这里所指的“一流”和“高”并非指代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而是根据学校的不同培养目标和定位培养社会和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2019年《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中提出的第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坚持分类建设。

依据高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建设适应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一流本科课程,实现不同类型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全覆盖。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指出到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

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强调结合地方产业特色,重视与企业产教融合,培养能直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西安欧亚学院作为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代表院校之一,一直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重视学生课堂学习过程和效果,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强调结合地方产业特色,重视与企业产教融合,培养能直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课程建设成果显著,得到了政府、同行的高度认可。

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

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

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得到了强劲的推进。

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

这些院校以不同的专业为核心,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尽管这些新建院校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但是它们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

本文将对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历程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很早就开始发展了。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职业技术学院转型升格为本科院校,如北京工商大学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2003年,国务院发布《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重点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一重要举措。

2005年,教育部发布了《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致办学方向。

此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清晰。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我国有200多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基本覆盖了各个省、市、自治区。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经历了初期的尝试阶段,以及转型、提升和升级的多个阶段。

未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前景广阔,有望为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优势相较于综合性大学和研究型机构,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着许多显著的优点:(一)专业特色鲜明。

应用型本科院校所涉及的行业和领域不同,其专业设置也有所不同,但都拥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

这样的设置不仅有助于区分不同院校之间的差异性,独树一帜,更有助于拓展教育领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培训方向。

(二)培养能力全面。

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用能力。

实践能力包括知识的应用、现场操作、项目管理等,而实用能力则是指通过课堂和实践学习,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综合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这样的培养模式,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增强其竞争力。

应用型院校二级院系设置与调整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院校二级院系设置与调整的路径探索

[收稿时间]2018-03-18[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2017年度课题“民办高校优质特色二级院系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YC201706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和2015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15BJYJ01)。

[作者简介]张春梅(1979-)女,山东即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统计。

梁忠环(1975-)男,山东曹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2018年10月October ,2018University Education应用型院校二级院系设置与调整的路径探索张春梅梁忠环(青岛黄海学院,山东青岛266427)[摘要]在高等教育“双一流”和“产教融合”的语境下,应用型院校在单科性逻辑与综合性逻辑、学科逻辑与应用逻辑的综合作用下,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学校长远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价值取向,坚持需求导向、聚力特色、优质发展的原则,突破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院系结构,探索构建应用型二级院系组织结构——产业学院、行业学院,以适应变革的社会,促进应用型院校的转型升级,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二级院系;设置与调整;路径探索[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8)10-0242-03院系作为高校的二级组织,虽没有法人资格,但却是学校相对独立的教育实体、人才培养实施者、教育责任主体。

二级院系虽是高校稳定的构成单位,但变革的社会不断促使院系组织结构进行社会适应性反应,以推进应用型院校的转型升级,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处在高等教育“双一流”和“产教融合”的语境下,定向于地方、定型于应用、定位于教学、定格于实践的应用型院校,以适应区域经济建设为价值取向,以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突破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院系结构和学科原则,着力构建应用型二级院系组织结构。

《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解析

《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解析

2015年11月16日 17:52教育部网站日前,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主要从四个层面提出了转型发展改革的十四项主要任务。

以下为权威图解和全文大放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务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以下简称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高校转型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必须采取有力举措破解转型发展改革中顶层设计不够、改革动力不足、体制束缚太多等突出问题。

特别是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

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1.指导思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试点引领、示范推动,转变发展理念,增强改革动力,强化评价引导,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doc

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doc

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二○一四年十月目录一、项目建设基础 1二、建设目标 4三、项目建设方案7项目一:应用型专业建设7项目二:应用型人才培养10项目三: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15项目四:应用型科学研究19项目五:校园基础能力建设22项目六、体制机制创新24四、建设进度安排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预期成果与示范推广30六、保障措施31七、经费预算33附件一:重点建设的六个专业实施方案34 (一)地理信息科学专业34(二)物联网工程专业40(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49(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56(五)财务管理专业65(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71附件二:创新平台建设方案79(一)安徽省地理信息集成应用协同创新中心79(二)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81 (三)滁州食品加工研究院83(四)盐化工产业研究院85(五)装备制造研究院87(六)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平台89一、项目建设基础升本以来,学校审时度势、转型发展,深化改革、提升内涵,实现了向多科性、应用型本科转型。

2013年,学校以良好状态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创建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奠定了基础。

(一)推动转型发展,落实“应用型”办学定位学校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需要出发,走转型发展之路。

先后开展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滁州学院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办好滁州学院”等4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逐步明晰了办学指导思想,理清了办学思路,确立了办学定位。

2008年,明确提出“应用型”办学定位。

2009年,提出“建设较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阶段性目标,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较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意见》。

2011年,开展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推进年”活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意见》。

2012年,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目标。

应用型本科课程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本科课程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场、 产业 、 业和岗位群 紧密结合 的地方 性大 行 学; 它的出现是高等教育类 型多样化的表现 ; 发 展应用 型大学 教育是我 国经 济发展和社会 进步
的要求 。
学 习情境 l r d环境 包含如 下子情 境 : Wo 模 拟 自我推荐信 、根据公 司业 务制作各种单 据 , 术 宣 传单的制作 ( 旅游管 理专业适用 )用 图( 、 图示) 表 示 财务 部人 员 的层 次关 系 和模 拟毕 业论 文 ( 书稿 ) 版。 的排
学 习情境 2E cl xe 环境包含如 下子情境 : 制 作公 司销售表格 、产 品报 价表制作和模 拟制作 部 门工资表 模拟制作成绩单 ( 会计 、 财管专业 适用 ) 公司业务分类 汇总数据统计表 ( 游专 旅
业 适 用 ) 。
学习情境 l o r W d环境包 含如下子情 境 : 模 拟制作 一份相关 企业 ( 公司 ) 的简介 、 作一份 制 相关企业 ( 司 ) 公 的录取通知( 图文并茂) 、 设计一 份图文声并茂 的相 关企业( 司) 公 的电子报刊
制作 一份含专业软件 ( C D) 如 A 图形的产 品介绍 说明书 ( 焊接技 术及 自动化专业适用 ) 和模拟毕 业论文( 书稿 ) 的排版 。 学 习情境 2E cl xe 环境包含 如下子情境 : 制
= 、当前高 校计算机文 化基础教育 面临的 形势和任务
各地 区发展 的不平衡 ,一 定程度导致 新生 入学时计算机 水平呈现较大差 异。大学新 生入
于应用型本科 , 决定 了其发展 目标与方 向。 作者在 简单分析 了应 用型本科 的内涵后 , 结合 实际情 况对计 算机 文化基础课程 的改革 成果做 了阐述 , 对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 的情境设计进行 了探 索。

探索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思路

探索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思路
维普资讯
高教 装备
哪 l● I 啊啊 嘲 -
探索应用型天孝实践教 学基弛的建设思路
尤 克 陈 恒荣 王 绍光
( 京联合大学 北京 10 0 ) 北 0 11
摘 要:本文仅结合我校实际情况 ,对应用型大学应该如何根据 当地信息化建设和学校专业设置的需求
种类 犁 。

2 06 0 年曩 6 期
中扎 树 目 代
维普资讯
高 教 装备
咖 腑m棚 硼啊I g g
二 、 实 践 教 学 基 地 建 设 与规 划 的
指 导 思 想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规划应根据 国家信息产 业发展规划和首都信息化发展规划的要求,以联合 大学 的定位及 “ 延伸和补充十五发展规划的若干意 见”中的指导思想为指南,面向大众,服务首都, 应用为本,争创一流 。
() 1 以北京 市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 ,把握 高
新 技术 的发展 方向 。 我校的电子信息技术实践教学基地必须以北京 市的信息产业为依托 ,把握高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才能跟上社会经济技术 的发展,培养 出社会 需要
速、 有效地建立各 实验 ( 实训) 室间的联系和互补。
2 实践教 学基地要有开放性 .
和人才培养领域,追求卓越,争创一流 。因此实现 高等教育的多层次发展,是教育改革 的当务之急。


应 用 型 大 学 的 定 位 思 考
我国高等学校的分类标准很多, 存在 多种不同 的划分维度 。从行政管理的角度 出发, 我国高校分 为教育部部属院校、中央各专业部委所属院校和地 方政府所属院校三类 。 《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则按 照学科 门类和高校 中学科所 占比重, 将高校分为综 合大学、理工院校、农业院校、林业院校、医药院 校、师范院校、语言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 艺术院校、体育院校 、民族院校等 1种类型。有学 2 者将我国高校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 职业技术型四个层次, 并根据学科结构的特点, 将高 校分为单科性院校、多科性院校、综合性院校等三

应用型高校科研管理的实践与探索——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

应用型高校科研管理的实践与探索——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

26应用型高校科研管理的实践与探索——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苏 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 201418)摘 要: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分析应用型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科研管理架构职责不明确、科研管理信息平台不完善、科研管理人员匮乏待遇低,申报渠道沟通单一效率低等问题。

提出了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丰富高效的科研管理信息平台、配备财务背景工作人员、开展科研管理工作人员业务提升培训、加强对外科研管理合作、提高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待遇等措施。

科研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出一套适合学校自身的科研管理体系和模式对学校综合实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是有力的保障,应该将科研管理工作作为高校核心工作之一加以推进。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科研管理;问题;措施科研管理是高等院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高校的学科建设发展、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

因此,高等院校科研管理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探索高校科研管理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是全国最早以“应用技术”命名的上海市属重点建设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

学校设有19个二级学院(部),全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专科生18744名。

现有教职工1640人,其中专任教师1184人。

近年来,学校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科研管理的改革工作,通过健全、优化科研管理工作制度、开发信息化管理平台、增加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等举措,探索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应用型高校发展过程中科研管理体系,为成功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应用型高校提供了重要保障。

本文对应用型高校科研管理改革作了分析,提出了优化应用型高校科研管理的建设思考,以期为同类院校做好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样本。

一、应用型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科研管理架构职责不明确以本校为例,虽然各二级学院都设立科研副院长及科研秘书岗位,但是较多科研项目申报没有在二级学院层面进行学术委员会的评议审核,科研秘书也没有对科研项目材料进行格式审核,只是收集材料并打包发给学校科技处科研秘书,从而导致学校科技处科研秘书收到数百份科研项目材料,堆积如山的课题申报材料格式审核变得非常被动、困难。

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建设路径

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建设路径
大学 的界定 及功 能要 求也 由此 而生 。
对照 《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 》中对于研究型 、
应 用 型 、实用 型三 种教 育类 型 的划 分依 据 ,综合 分 析 世界 各 国 的高校 类 型及状 况 ,可 以得 出 “ 应用 型 大学 ”具 有 以下共 同特 征 : 1 主要 按行 业和 产业 () 需 求设 置 专业 ,而不是 按 学科 体系 设置 专业 ;( 2) 以培养 本科 生为 主 , 适度 发展 专业 硕士 生教 育 ; 3) (
作 者单 位 :4 80 重庆 涪 陵长江 师 范学 院 0 10
由此 ,笔者认为 ,作为一种介于研究型与实用 型之间,教学应用型大学既不同于纯粹的真理探索 及智慧习得的研究型大学 ,又不同于纯粹的职业训
练及技 术 习得 的 实用 型大 学 ,而是 兼具 两者 的 局部 特征且 指 向智 慧 与理性 、技术 与技 能 、素养 与 质量
・ 0・ 3
Hale Waihona Puke 重庆高教21年 6 01 月第 2 卷第 2 4 期

教育教学管理研 究 ・
论新建地方本科 院校的应用型建设路径
钱 军平
【 摘 要 】社会多元化发展的现实需要 ,使 得现代大学发展进程中 ,不得不考量如何 实现一所 大学 价值 理性 与 E具理性
的和谐 ,这也是大学之为大学及大学作为 “ 社会部门的服务站”进 而保证社会 整体和谐的必然要求 。 教学应 用型大学 的提 m
化认 识 ,进而 促 发行动 上 的针对 性 和有效 性 。
主 )的 同时 ,价值 理性 并 不缺 位 。换 而言之 ,如何 实现一 所 大学 价值 理性 与 工具 理性 的 和谐 ,这 也是
大学之 为 大学及 大学作 为 “ 会部 门 的服务 站 ”进 社

特色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特色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 经济师) 2 o 1 3 年第 1 期
摘 要 :特 色应 用型本科 高校 是 高 等教育 大众化的产物 ,必然要 求尽 快加 强 内涵建设 , 提升教 育教 学质量 。而提升 质量 、 加 强 内 涵 建 设 的 关键 , 就 在 于 与 企 业深度融合 、专业与行 业共建 、分 类培 养、 内培 外 引、 中外合作 和校企共 建。结 合黑龙江科技 学院特 色应 用型本科 建设 的基 础 与 实践 , 阐述 了特 色应 用型 本 科 高校 的发 展 思路 。 关键词 : 特 色应 用型 本 科 高 校 发展 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 4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4 — 4 9 1 4 ( 2 0 1 3 ) 0 1 — 1 0 7 — 0 2 特色应用型本科 高校建设试点是黑龙江 省实施高教强省建 设 规划 的重要项 目之 一 。2 0 1 0年 教育厅 确定 了以我校为 首 的 ( 黑龙 江科技学 院 、 牡 丹江 医学 院 、 哈尔滨 学 院 、 齐齐 哈尔 医学 院、 黑龙江工程学 院 、 黑龙江东方学院 ) 6所高校为特色应用型本 科 高校立项建设单 位。其核心思想 是完 善紧密联 系社会机制 应 用 型 本 科 大 学 建 设 的 思 考 与 探 索
●曹 景萍
需要 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 人才 ” 的人才培养 目标 。 上海工程技 术大学构建 了以产学研 战略联盟 为平 台 , 学科链 、 专 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模式。 ( 三) 特 色应 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 1 . 应用型本科教育 以培 养各技术领域的专门人才为主, 是强 调应用 的通才基础上的专才教育。 2 .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学历教育与职业 素养科学统一 与有机 结合, 其培 养 目标是面 向生产 、 建设 、 管理、 服 务一线的职业化 高 级应用型人才。 二、 我校特 色应用型本科建设的基础 ( 一) 办学指导思想、 办学理念先进 面对高 等教育大 众化所带来 的一 系列 新矛盾 和新 问题 , 学 校坚持科学 发展的思想 , 立 足国情 、 省情 和校情 , 确立 了顺应时 代的 、 符合我校办学 实际的 “ 三大 ” 教 育理念 和以教学 为中心 的 功能定位 、 人才培养 规格定位 、 学 科专业 的服务面 向定位 , 引领 学 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走上 了质量 高 、实力强和特色鲜明的发展 之路 。

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

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

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2014年7月,安徽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我校为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

根据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按照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地方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分类发展的意见》要求,在广泛调研、认真论证的基础上,从学校实际出发,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基础改建为普通高校以来,我校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学校”和“如何建设”这个根本问题,确立了“师范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明确了“举行知旗,走应用路,创师范牌”的发展方向,以转型引领内涵发展,以改革深化内涵建设。

重点工作及主要成效体现在:(一)抓转型,深化应用型办学定位从成本向普本转型。

一是通过2007-2010规划,明确应用型办学方向。

二是开展本科办学思想大讨论,结合“走出去,请进来”,学习普本办学经验。

三是实施两轮内改,调整机构和系科设置,加强制度建设,构建本科体制框架。

四是实施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五项工程,开展“教学质量建设年”、“管理建设年”等活动,推进本科教学规范。

学校于2008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从传统向应用转型。

一是通过开展“应用型本科办学思想大讨论”,结合编制学校“十二五”规划、召开第一次党代会等,进一步确— 1 —立“师范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和“举行知旗,走应用路,创师范牌”的应用型办学特色创建方向。

二是先后以育人理念、培养模式、课程改革、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育人为主题,连续召开六届教学工作会,不断深化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识。

三是确立“重抓教学、整顿校风”工作主线,通过自2010年历时四年的“以评促建”,推进应用型办学“三个基本”建设。

学校于2013年顺利完成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从新建走向新型。

完成合格评估后,学校积极适应“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结合评估整改,启动综合改革,并及时举办“从新建走向新型”办学思想大讨论,进一步明晰以“培养新型人才、推动新型服务、建立新型体系、实施新型评价、建设新型合师”的深化转型发展新目标。

探索应用型高等教育建设之路——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例

探索应用型高等教育建设之路——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应 用型 高等教 育特 点
随着 社会的不断进步, 需求 也在不 断的变化, 应用型高等教育 在教 育对象 、教 育 目标 、教 育结 构上具 有大众 化 的特点 。因此 ,为 地方 经济建 设和社会 发展培 养 出应 用性 、职 业型 的创业 者成为现 实 的需 求和应用 型本科 院校 的重要使 命 。应用 型高等 教育属 于高等 教 育的 一个 类型 。它 的培养 目标是面 向现代化社会 的高科技产业 , 在 工业领域的生产 、管理、服务等 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 际问题 、维持 日
常工作正常运行 的科学理论和 应用性技 术的专门人才 。应用型高等教 育具有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特征, 与研 究型学术 高等教育在教育类 型、培养规格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别 。应用型高等更注 重培养 学生的实 践 能力和专业技 能。
毕业 后 流动 站 ”等关 键 词 的概念 、内涵及 逻 辑关 系 ,明确学 校 与 社会的互动关系 , 清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 ,明确应用 型高等教育建 设路径 ,找准所教课程在整个产业 、学校 、系 、专业中的位置。对这 些基本 问题进行探讨 ,以协 同创新 为引领 ,以创业 团队为载体 , 不 断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一方面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这种新 的高 等教育组 织形态 的理解 ,另一 方面也能够 帮助我们认识形势 , 把握世界 高等教 育发展 的前 沿, 为推进我 国当前的高等教育 改革和发展提供必 要的参 考 。
二 、 探 索 应 用 型 高 等 教 育建 设 之 路 的 意 义
为 了应对知 识经济和 全球化 的挑战 ,探索应用 型高等 教育建 设 之路 必然 是下一轮地 方高 等教育 发展 的主要趋 势 在新 经济 的挑战 之 下 , 大学 需 要 勇敢 的 探 索和 进 取 ,甚至 积 极 的 “冒险 ” ,需要 “创 新 思 考 ”、“创 业 精 神 ”、“创 造 传 奇 ” 、“重 新 塑 造 ”等 。 应用型高 等教育要适应和 服务经济和社会 发展, 以培养应 用型人才作 为培养 目标, 这是应用 型高等教育发展 必须遵循 的规律 。应用 型高等 教育 是高等 教育 自身类型 丰 富和 自身发 展的需 求 在 高等教育 进程 中, 少数学术研究型大学承担着精英教育和学术 研究型人 才培养 的任 务, 但 大量高等学 校应该承担 应用型人才 培养 的任务 。

2.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2.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时间:2015-11-17 来源:教育部教发[2015]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务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以下简称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高校转型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必须采取有力举措破解转型发展改革中顶层设计不够、改革动力不足、体制束缚太多等突出问题。

特别是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

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1.指导思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试点引领、示范推动,转变发展理念,增强改革动力,强化评价引导,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

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

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合肥师范学院二○一五年四月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目录一、建设基础 (1)(一)抓转型,深化应用型办学定位 (1)(二)强基础,提高应用型办学实力 (2)(三)重内涵,培育应用型办学特色 (4)二、指导思想 (5)三、基本原则 (5)(一)统筹规划,系统设计 (5)(二)突出重点,分步推进 (5)(三)错位发展,彰显特色 (6)四、建设目标 (6)(一)总体目标 (6)(二)具体目标 (6)五、建设内容 (6)(一)适应转型发展需求,实施“开放办学制度创新计划” (7)(二)对接产业升级需求,实施“应用型专业体系建设计划” (8)(三)对接行业岗位需求,实施“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计划” (9)(四)对接行业技术需求,实施“应用研究水平提升计划” (12)(五)对接行业服务需求,实施“校企深度合作计划” (14)(六)对接高层次应用人才需求,实施“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计划” (16)(七)对接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实施“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17)六、进度安排及预算 (20)(一)进度安排 (20)(二)经费预算 (22)七、保障措施 (23)(一)健全组织机构 (23)(二)统筹经费使用 (23)(三)严格绩效管理 (23)(四)加强动态调整 (23)附件1: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业一: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业二:汉语言文学专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业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业四:动画专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际化办学建设方案

国际化办学建设方案

国际化办学建设方案为进一步拓宽对外交流领域,深化国际合作内涵,实施应用高水平展战略,探索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模式,打造高质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推进学校国际化办学,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整体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为原则,有规划、分层次地整体推进学校国际化办学方案。

二、目标任务积极探索国际化办学路径与模式,经过未来4-5年的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达到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国际化水平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学校力争成为全省高校国际化办学示范区。

(一)拓宽交流渠道,推进与国(境)外院校及企业合作交流拓宽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合作与交流的途径,通过互派学者访学讲学、学生互换交流、科研合作团队和合办国际研讨会等形式加强与国(境)外院校的合作和交流。

争取3-5年内与澳新、中东欧、东南亚地区的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新增3-5个海外高校的校际交流、短期游学、国际竞赛、实习实践等师生交流项目。

发挥院部国际交流的主体作用,加强院部和专业学科的对流工作。

鼓励院部寻找国际对口合作伙伴,建立国际合作联系,搭建国际交流,促进学科交流与合作纵深发展。

各学院应制定国际合作规划,3年内所有学院均建立1个以上国际对口合作伙伴关系。

(二)走教育国际化道路,加速学生培养的国际化进程1.巩固现有的学生国际交流项目,逐步拓展项目合作院校和专业领域,采取多样化形式扩大海外交流学生的规模。

积极拓展赴美国、澳洲、东亚等国家海外学生实习和就业项目,打造学生海外实践实台,为学生创造更多出国游学和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跨文化研究研究能力和国际化视野。

开辟大学生国际冬、夏令营、文化体验和暑期实习实践项目等活动,不断提高我校有海外经历学生的比例。

争取至2020年各类国际交流项目达30个以上,有海外经历的学生数每年增长10%以上,达到200人次以上。

2. 通过互派教师、学生互动和合作科研等形式,继续加强与港澳台高校的交流与合作。

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

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

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旨在通过地方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的战略规划与实施细则,推动本地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这一方案的核心框架:1.明确目标与愿景建设目标: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立大学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等方面的发展定位。

长远愿景:致力于打造成为区域内首屈一指的应用型高等教育机构。

2.优化人才培养专业调整:根据地方产业趋势,动态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强化专业的实践与应用导向。

教学方法改革: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培育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具备行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3.加强科研与社会服务应用研究:激励和支持大学进行与地方产业紧密相连的应用技术研究。

科研水平提升:完善科研激励机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强化科研成果对地方经济社会的支持作用。

社会服务扩展:通过技术咨询、成果转化等方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4.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交流:积极与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推动师生互访、联合研究等活动。

校企合作: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开展具有实际意义的科研项目。

5.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校园设施:投资建设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管理和服务效率。

6.改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创新: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优化治理结构,提升决策效率和科学性。

运行机制探索:尝试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如混合所有制、股份制等,增强大学的活力和适应性。

7.强化资金保障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明确政府、社会等多方投入责任,确保建设资金充足。

政策支持:出台税收减免、土地使用等优惠政策,为大学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8.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定期监督:对大学建设进展进行定期监督和评估,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

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

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二○一四年十月目录一、项目建设基础 (1)二、建设目标 (4)三、项目建设方案 (7)项目一:应用型专业建设 (7)项目二:应用型人才培养 (10)项目三: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 (15)项目四:应用型科学研究 (19)项目五:校园基础能力建设 (23)项目六、体制机制创新 (25)四、建设进度安排 (28)五、预期成果与示范推广 (31)六、保障措施 (32)七、经费预算 (34)附件一:重点建设的六个专业实施方案 (35)(一)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35)(二)物联网工程专业 (41)(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50)(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57)(五)财务管理专业 (66)(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72)附件二:创新平台建设方案 (80)(一)安徽省地理信息集成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80)(二)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82)(三)滁州食品加工研究院 (84)(四)盐化工产业研究院 (86)(五)装备制造研究院 (88)(六)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平台 (90)一、项目建设基础升本以来,学校审时度势、转型发展,深化改革、提升内涵,实现了向多科性、应用型本科转型。

2013年,学校以良好状态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创建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奠定了基础。

(一)推动转型发展,落实“应用型”办学定位学校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需要出发,走转型发展之路。

先后开展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滁州学院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办好滁州学院”等4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逐步明晰了办学指导思想,理清了办学思路,确立了办学定位。

2008年,明确提出“应用型”办学定位。

2009年,提出“建设较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阶段性目标,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较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意见》。

2011年,开展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推进年”活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意见》。

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3 No. 1 0 5
绥 化 学 院 学 报
Ju n l f uh aU iest o r a iu nv ri oS y
21 0 0年 1 0月
Oc t.2 O 0l
应 用 型本 科 大 学 建 设 的研 究 与 实践
蒋春 艳 张 莹
育 体 系 中具 有 不 可 替 代 的特 殊 作 用 。 它 的 发展 有 利 于 本 科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创 新 和多 样 化 ,将 在 较 大 程 度 上 改 变 我 国 高等 教 育 培 养 人 才 规 格 单 一 化局 面 ,对 深 化 高 等 教 育 的 改 革 具 有 重 要 意义 。要 从 一 所高 职教 育专 科层 次 院 校 发 展 成 为 市
机 构 改 革 , 变 行 政 职 能 和 工 作 作 风 , 化 官 本 位 意 识 , 化 转 淡 强
( ) 用 型 本 科 大 学 的 人 才 培 养 目标 。我 国高 等 职 业 教 服 务 意 识 .逐 步建 立 起 从 学 校 组 织条 例 到 各 项 工 作 的 基 本 规 二 应


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内涵与实质

线 需 要 的 较 高 层次 技 术 应 用 型人 才 的 使 命 。应 用 型 本 科 四
年 教 育 学制 , 相对 高 职 教 育 具 有 明 确 的 引导 性 。它 应 面 向职 业
重 并 ( )应 用 型本 科 大学 的定 位 。 一 应用 型本 科 大 学是 与市 场 、 领 域 和 人 才 市 场 , 视 职 业 能 力 和 职 业 素 质 的 培 养 , 强 调 发 形 以 的 产 业 、 业 和 岗位 群 紧 密结 合 的 地方 性 大 学 , 高等 职 业 教 育 挥 学 生 的 个 性 和 创造 潜 能 , 成 “ 能 力 为 本 位 ” 教 育 思想 。 行 是 培 养 内涵 的延 伸 .通 过 高 层 次 知 识 和 技 能 相 结 合 的 职业 资 格 应 用 型 本 科 大 学 的 人 才 培 养 应 既 有 别 于 传 统 本 科 院校 培 养 的 又有 别 于 高 职 高专 院校 培养 的 技 能 型 人 才 , 们 我 和 能 力 的 培训 ,采 用 不 断 适应 社 会 需要 的课 程 和 教 学 内容 , 培 学 术 型 人 才 . 养 本 科层 次 的应 用 型 人 才 。 培 养 的是 理 论 基 础 扎 实 , 业 知 识 面广 , 合 素 质 高 , 有 较 专 综 并 推 转 能够 熟 练 运 用 知 识 、 解决 生产 应用 型 大 学在 我 国 办 学 历 史 不 长 ,在 普通 高等 教 育 中 占 强 的科 技 运 用 、 广 、 换 能 力 , 实 际 问 题 , 应 社会 多 样 化 需 求 的应 用 型 创 新人 才 。 适 的 比例 不 大 , 但其 作 为 一 种 新 的 高 等 教 育 类 型 , 我 国 高 等 教 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应用型大学建设的中国方案
推动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是当前中国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战略的实施,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更需要基于本土情境和现实问题建构
制度框架与策略措施,探索应用型大学建设的中国方案。

应用型大学建设的中国情境
应用型大学的出现与发展始于近代欧美国家。

19世纪中期之前,由于接受大学教育的人群主要是有闲阶级,大学的目的更多地集中于理智训练和道德养成,很少
关注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

19世纪中后期,为回应产业结构转型和新兴阶级的教
育需求,城市大学、专科大学、赠地学院等欧美应用型大学才得以出现。

20世纪
六七十年代,为促进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并实现高等教育从精英到大众的转型,欧洲国家出现了以专业技术教育为主的新型应用型大学,即“应用技术大学”。

中国建设应用型大学,有与欧美国家发展应用型大学相似的原因,即解决人才培
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扩招使中国高等教育在短期内实现了跨越
式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毕业生就业问题。

可与此同时,人力资源市场却显示,众
多企业找不到所需的人才。

这一矛盾的根源便是大学培养的人才与产业需求不适应,人才培养存在结构性失衡——学术型人才过剩而应用型人才严重缺乏。

中国建设应用型大学,更有自身独特的情境:
情境之一,中国应用型大学的建设,是在政府强力推动和市场相对乏力的环境中
开展的。

事实上,欧美应用型大学的发展也多是由政府推动的,如美国联邦政府
积极推进赠地学院的建设,英国政府主导了多科技术学院的发展,德国、芬兰等
国家政府在应用技术大学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政府积极推动的同时,市
场也发挥了调节作用,并助推了欧美应用型大学的发展。

与欧美不同,由于行政
化的制约,中国绝大多数大学长期以来并没有积极获取市场需求的能力甚至意识,市场需求不能及时反映在其发展规划和行动上。

情境之二,中国应用型大学的建设是通过转型而非新建大学来推进的。

欧美应用
型大学的建设,大致有新建、合并升格中等专业或职业学校两条路径。

而中国应
用型大学的建设,则是通过“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来推进的。

之所以选
择“转型普通本科高校”而非新建大学或“升格高职院校”的路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中国大学的数量已能满足公民的高等教育需求,无需再新建大学;二是
高职院校条件不成熟且容易引发新一轮大规模的更名升格竞赛;三是政府希望通
过转型部分高校进而引发所有本科高校的组织重构,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意识和
能力。

应用型大学建设的中国挑战
基于中国情境开展的应用型大学建设,遭遇了比国外更多的挑战,体现在认识和
观念、体制与管理、师资与课程等方方面面。

在此,仅就其中三个最为突出的问
题加以分析。

技术标准缺失。

依据教育部2017年发布的《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
工作的意见》,应用型大学被明确地界定为与研究型大学、职业技能型院校并列
的一类高校。

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分类体系构建的重大进展,但应用型大学的定位、发展目标及评价标准等是不明确的。

以院校设置标准为例,《普通本科学校设置
暂行规定》为包括转型院校在内的普通本科高校提供了基本的建设标准。

但这些
标准基本上是学术导向的,在其框定下,相关转型院校仍会沿着学术型院校发展
的轨道趋同发展。

缺乏基本的技术标准,应用型大学的建设就没有具体目标,相
关院校的转型发展也就没有了依据。

发展动力不足。

依照国家相关规划,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转为应用型大学。

这必须靠相关院校的积极行动才能落实,但一些院校的转型动力并不足,存在被
动参与、观望徘徊的现象。

有些院校虽主动参与,却并非源于办学转型的内在诉求,而是为了获取相关政策红利。

这既与文化传统、高等教育体系架构有关,又
是组织惯性使然。

中国有“重学轻术”的文化传统。

这种文化映射到高等教育体
系建设上,形成了研究型大学处于金字塔顶端而应用性、职业型院校处于下层的
等级结构。

这些是外部原因,组织惯性则是相关院校动力不足的内因。

相关院校
多是在扩招背景下合并升格而成的,其目标是争取迈入教学研究型甚至研究型大
学的行列。

经过一二十年的努力,它们已经积聚了一定的学术资源,转型意味着
断裂式变革,之前的惯性和积累使其在变轨时缺乏主动性。

欧美应用型大学建设
初期与此完全不同。

例如,美国赠地学院必须积极服务本州公民的生产生活,才
能赢得州政府支持继而生存下去;欧洲应用技术大学本就是专业或职业学校升格
而来,有应用型的组织基因。

探索应用型大学建设的中国方案
当前中国开展的应用型大学建设,有与欧美国家不同的情境,面临的挑战也是独
有的。

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创造本土方案,走出一条应用型大学建设的中国道路。

而这条道路最突出的特点是强化政府责任,建构应用型大学的政策体系,激发动
力并最终实现应用型大学的多样化自主发展。

建构应用型大学的设置标准与评价体系。

我国先后制定了《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
准(暂行)》(2000年)和《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2006年),分别
为高职院校和普通院校提供了明确的设置和运行标准。

随着应用型大学和职业本
科院校的出现,教育部应尽快修订院校设置办法,把这些院校考虑在内。

可以制
定应用型院校设置标准,也可以在《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建
构包容性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办法。

当然,院校设置办法只涉及最基本的标准,
还应构建切合应用型大学运行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其基础设施、专业建设、
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设定评价依据。

制定应用型大学重点建设计划。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突出的制度优势,高等教
育的跨越式发展也受益于此。

为推进应用型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实施了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项目,“十三五”期间中
央预算将对100所应用型高校分别投入1亿元用于建设。

这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仍不够。

为进一步推进应用型大学的发展与繁荣,应设立应用型大学重点发展
计划,在面向研究型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和高职院校的“双高”计划之外,增
设专门指向应用型大学的卓越计划,形成完整的一流高校建设体系。

这将会极大
提高院校转型的动力,推进应用型大学快速发展,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优化。

加大对应用型大学的支持力度。

资源匮乏限制了转型院校的内涵建设,破解的办
法唯有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可以提高应用型大学生均教育事业费和学费标准,并
以专项资金支持应用型大学改善实习实训设施和其他办学条件,此外,还可以从
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给予支持。

2020年1月10日印发的《教育部山东省人民
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就提出了给予
应用型大学更多专业学位招生计划的政策。

未来,可进一步考虑在专业学位硕士
点甚至专业学位博士点建设方面,给予应用型大学更多支持,激发其发展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