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与设计第三章-路线平面设计-4讲解

合集下载

《道路勘测设计》9-3-4 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9-3-4 平面设计

3.5.2 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与衔接
1.直线与曲线的组合 直线与曲线的组合与过渡应协调匀顺。平曲线的半径及其设计 使用长度应与邻近的直线长度相适应。 长直线容易导致高速行车,所以,长直线的尽端应避免使用小 半径的曲线,当直线长度 L > 500m 时,宜有R≥500m ;而较短 的直线与小半径的平曲线连在一起,频繁转弯,造成驾驶员操 作 紧 张 , 此 时 的 曲 线 不 宜 太 小 , 当 L≤500m 时 , 宜 有 R≥L (m)。 2.曲线与曲线的组合
2
2
q2
Th 2 R2 tan
2
2

LS 2 2
LS 2 2(Th 2 R2 tan
2
2
)
15.3250 ) 151 .09 2
LS 2 2(212 .06 1000 tan
则计算得,T2= 212.17m >212.06 取Ls2=151.09-2×0.11=150.88 计算得, T2=212.07m
2 3 Ls1 Ls1 Ls1 Ls1 p1 , q1 , 1 2 24R 2 2R 240R
2 3 Ls2 Ls2 Ls2 Ls2 p2 , q2 , 2 24R 2 2R 240R 2
缓和曲线参数:A12 = RLs1,A22 = RLs2
缓和曲线参数:A12 = RLs1,A22 = RLs2
则经计算得,T1=195.48m < 407.54/2=203.77m T2=407.54-T1=407.54-195.48=212.06 m 按1:1:1试算Ls2: Ls2=αR/2=15°32′50″×π/180×1000/2=135.68 计算切线长T2得,T2=204.45m

道路勘测 第三章 道路平面设计PPT课件

道路勘测 第三章 道路平面设计PPT课件
15
§3.2 直线
16
§3.2 直线
• 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反向两圆曲线之间,考虑到为设置超高和加
宽缓和段的需要以及驾驶人员转向操作的需要, 宜设置一定长度的直线。《规范》规定反向曲线 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行车速度 (以Km/h计)的2倍为宜。在受到限制的地点也 可将二反向缓和曲线首尾相接,但被连接的二缓 和曲线和圆曲线宜满足一定的条件, 形成“S”型 曲线。
设简单。 能较好地适应地形变化,各级公路不论转角
大小均应设圆曲线,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较大半径的长缓圆曲线线形美观,顺适,行
车舒适; 圆曲线上每一点都在不断改变方向,汽车受
到离心力作用,同时汽车比直线段多占用宽度。 圆曲线半径较小时,驾驶员视线受到内侧路
堑边坡或其他障碍物影响,视距条件差;半径较 小,中心角过大,会影响行车安全。
21
§3.3 圆曲线
• 圆曲线的几何元素:
四、圆曲线的计算
圆曲线以转角α及半径R表示。 • 不设缓和对曲于线未 时设 置:缓(和有曲缓线 的和单曲圆线曲时线 ,,其计曲算线见几 第何 要四素节为)( 如
T 式R 中tg :
2
--切线长
(3- 2)
L R
( 3 - 3)
180
E
R(sec
1)
2
围环境相协调。
6
§3.2 直线
7
§3.2 直线
• 直线的运用: 一般情况下,下述路段可采用直线线形:
(1)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 的开阔谷底;
(2)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的农耕区等 以直线条为主的地区;
(3)长大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 (4)路线交叉点及其前后; (5)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 (6)收费站及其附近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三章平面设计教学讲义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三章平面设计教学讲义
1.关于横向力系数
(1)安全 不滑移 f
(2)增加操控困难,轮胎变形, 横向偏移角75度不宜保持方向上的稳定
(3)燃料和轮胎的磨损 (4)舒适
2.关于最大超高 ih(max) f w 可能会沿最大合成坡下滑
(二)Rmin 的计算 1.极限最小R 见表3-4 2.一般最小R 不过多增加工作量
3.不设超高最小R , 0.035 , ih 0.015
(三)Rmax 的计算 R太大与直线无差别,增加计算与测量上的麻烦
R1000m0
第四节
半径相差大的同向曲线 一、作用与性质 (一)作用 1.曲率的连续变化 2.离心a逐渐变化
3.超高 i h逐渐变化
4.与圆配合,美观 (二)性质(推导)
缓和曲线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三章平 面设计
第三章
平面设计
第一节 平面线型概述
一、路线 1.几个名词——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2.设计顺序-先定平面
二、平面线型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行驶轨迹 1.特征 2.可不满足第三条要求 偏离不大 (二)要素 汽车的导向轮旋转面与车身纵轴之间的角度:为 零、为常量、为变量
(三)目高与物高 一、停车视距 二、超车视距 最小必要超车视距
追上被超车后判断
三、各级公路对视距的要求
第七节 道路平面设计成果
第二节 直线
一、特点——不宜过长
二、运用 1.长直线时 注意:纵坡不宜过大、与大半径凹竖曲线、种树或设建
筑物、广告牌等、尽头的平曲线。 2.最大长度:20V
三、最小长度 1.同向曲线间 6V 2.反同向曲线间 2V
第三节 圆曲线
一、几何元素——切线长 曲线长 外矢距 校正值
二、半径 (一)公式与因素

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章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章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章平面设 计
3.1 概述 3.1.1 路线
(1)路线
(2)路线的平面
(3)路线的纵断面
(4)路线的横断面
图3-1 公路的平面、纵断面示意图
3.1.2 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要求 (1)汽车行驶轨迹
轨迹在几何性质上有以下特征: 1) 轨迹连续圆滑,即在任何一点上不出现错头、折点。
3-2 不连续的路线
120
100 80
60
40
30
20
0.10
0.12 0.13 0.15 0.15 0.16 0.17
6
6
6
6
6
6
6
8
8
8
8
8
8
8
10
10
10
10
10
10
10
2)一般最小半径
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最小半径,它是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 值。
表3-5 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的横向力系数和超高值
3)道路两侧过于空旷时,宜采取措施,以改善单调的景观。 4)长直线下坡方向尽头的平曲线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3-5 道路图片
(3) 直线的最小长度 1)同向圆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当设计速度≥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不小于设计速度的6倍为宜。
3-6 同向曲线
3-7 同向曲线间插入短直线
80 400 250 2500 3350
60 200 125 1500 1900
40 30 20 100 65 30 60 30 15 600 350 150 800 450 200
表3-8 城市道路圆曲线最小半径
设计速度(km/h)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设超高推荐半径/m

《道路工程》第3章 道路平面设计

《道路工程》第3章 道路平面设计

(1)确定最小半径的原则
圆曲线最小半径是以汽车在曲线部分能安全而又顺适 地行驶为必要条件的。确定圆曲线最小半径的实质是 汽车行驶在公路曲线部分时所产生的离心力等横向力 不超过轮胎与路面的附着力。即不产生横向滑移。
h
横向力2
ih
h
路拱横坡度,“+”时在曲线内侧车道上行驶,“-”时在外车 道 横向附着系数,为路面与轮胎之间的横向摩阻系数极限值
3、关于圆曲线的运用 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表3.0.14的规定。直线与小 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相衔接处应设臵回 旋线,回旋线参数及其长度应根据线形设计以及 对安全视觉景观等的要求选用较大的数值。 四级公路的直线与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 径相衔接处可不设臵回旋线用超高加宽缓和段径 相连接。
4、关于城市道路 与公路不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提供了设超 高最小半径,设超高推荐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 径以及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当受地形条件限 制时,可采用设超高推荐半径值;当地形条件特 别困难时,可采用设超高最小半径值。
1、概述
缺点: ① 直线过长、景色单调,往往会出现过高的车 速或司机由于缺乏警觉易疲劳而发生事故。 ② 适应地形能力较差,在地形变化复杂地段, 工程费用高。
2、描述直线的指标
①最大直线长度: 德国和日本规定20V(单位为米,V为计算行车速度,用 公里/小时为单位); 美国为180s的行程; 我国对于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的公路最大直线 长度为以汽车按设计速度行驶70s 左右的距离控制,一 般直线路段的最大长度(以m计)应控制在设计速度(以 km/h 计)的20 倍为宜; 最大直线长度的量化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E ( R p ) sec

2

道路勘测设计 第四讲

道路勘测设计   第四讲
Y
O
A RLs
Ls
X
缓和曲线的曲率变化: rl=A2 k=1/r=l/A2--线性关系
直线
缓和曲线
圆曲线
缓和曲线
直线
ZH
(2) 回旋线的数学表达式:
回旋线微分方程为: dl = r ·d * dx = dl ·cos dy = dl ·sin 以r=A2/l代入*得:
A2 dl dβ l
q(m)
q x R sin 0
曲线长:
L ( 2 0 )

180
R 2 Ls(m)

180
R Ls(m)
E ( R p ) sec
外距:

2
R(m)
校正值(切曲差):J = 2T - L
(2)主点里程桩号计算方法:
以交点里程桩号为起算点: ZH HY QZ YH HZ = = = = = JD ZH ZH HZ ZH T Ls L/2 Ls L
(rad )
2.有缓和曲线的道路平曲线几何元素:

道路平面线形三要素的基本组成是: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 (1)几何元素的计算公式:
p Y R(1 cos 0 ) Ls 2 Ls 4 24 R 2384 R3 (m)
回旋线终点处内移值p:
回旋线终点处曲率圆圆心xm坐标: 切线增长值q
Ls3 Ls7 Ls11 Y 2 6 10 6A 336A 42240 A Ls2 Ls4 Ls6 Ls2 Ls4 3 5 6R 336R 42240 R 6R 336R 3
回旋线终点的半径方向与Y轴夹角β0计算公式 :
l2 2 2A
Ls 2 Ls 0 2 2A 2R

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章-平面设计PPT课件

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章-平面设计PPT课件
μ≤f
f与车速、路面种类及状态、轮胎状态等有关, 一般在干燥路面上约为0.4~0.8,在潮湿的黑色路 面上汽车高速行驶时,降低到0.25~0.40。路面结 冰和积雪时,降到0.2以下,在光滑的冰面上可降 到0.06(不加防滑链)。
31
(2)增加驾驶操纵的困难 弯道上行驶的汽车,在横向力作用下,弹性的轮 胎会产生横向变形,使轮胎的中间平面与轮迹前进 方向形成一个横向偏移角。
25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节 圆曲线
一、圆曲线的特点
各级公路和城市道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 置圆曲线。
圆曲线作为公路平面线形具有以下主要特 点:
曲率1/R=常数,测设和计算简单; 比直线更能适应地形的变化; 在圆曲线上行驶要受到离心力的作用; 要比在直线上行驶多占用道路宽度; 在小半径的圆曲线内侧行驶时,视距条件较差。
▪是各级公路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安全行车 的最小允许半径。
R
V2 127μ (
ih
)
39
2.一般最小半径
▪ 一般最小半径是指各级公路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
能保证安全、舒适行车的最小允许半径。
R
V2 127(μ
ih
)
40
3.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 圆曲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以不设置超高,而
路线纵断面设计:在路线纵断面图上研究道路纵 坡及坡长的过程。
路线横断面设计:在路线横断面图上研究路基断 面形状的过程。
4
5
二、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汽车行驶轨迹 行驶中汽车的轨迹的几何特征: (1)轨迹连续。这个轨迹是连续的和圆滑的,即 在任何一点上下出现错头和破折;
6
(2)曲率连续。其曲率是连续的,即轨迹上任一 点不出现两个曲率的值。

道路勘测第三章 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第三章 平面设计

长直线对人员心里的影响
• (1)位于城市附近的道路,作为城市干道的一部 分,由于路旁高大建筑和多彩的城市风光,无 论路基高低均被纳入视线范围,驾驶员和乘客 无直线过长希望驶出的不良反应。
• (2)位于乡间平原区的公路,随季节和地区不同, 驾乘人员有不同反应。北方的冬季,景色单调, 太长的直线使人情绪受到影响。夏天稍许改善 一些,但驾驶入员加速行驶希望尽快驶完直线 的心理普遍存在。
第三节 圆曲线
一、圆曲线的特点 1.圆曲线上任一点曲率半径为常数R,故测设和计算 简单; 2.圆曲线比直线更能适应地形的变化,对地形、地 物、和环境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3.汽车在圆曲线上行使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往往比 直线上行使多占用道路宽度; 4.汽车在小半径圆曲线内侧行使,视距条件差,视 距受到路堑边坡或其他障碍物的影响较大,易发生行 车事故。
t
d kωr
l vd vd .1 kωr kω r
C
vd kω
l C r
汽车匀速从直线进入圆曲线(或相反)其行驶轨迹 的弧长与曲线的曲率半径之乘积为一常数,这一性质 与数学上的回旋线正好相符。
二、缓和曲线的形式
(一)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
回旋线是公路路线设计中最常用的一种缓和曲线。 我国《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
《标准及规范》对最小半径的规定
1.极限最小半径
▪是各级公路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安全行车 的最小允许半径。
▪极限最小半径是路线设计的极限值,是在特殊困难
条件下不得已才使用的,一般不轻易采用。
R
V2 127(μ
ih
)
2.一般最小半径
▪ 一般最小半径是指各级公路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 能保证安全、舒适行车的最小半径。

《道路勘测设计》ch3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ch3平面设计

优秀包装案例分析
总结词
设计简洁、突出产品特点、符合市场定位
详细描述
优秀包装案例通常设计简洁大方,突出产品 特点,符合市场定位。例如,一款针对年轻 人的饮料包装,可以采用鲜艳的色彩和简洁 的图案,突出产品的口感和品牌形象,同时 在包装上加入社交媒体标签,吸引年轻人的
关注和分享。
优秀品牌形象案例分析
节奏与韵律
节奏
通过设计元素的重复、交替、渐变等方式,形成有规律的节奏感。节奏的设计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 增强设计的动态效果。
韵律
通过设计元素的协调、呼应,形成和谐、优美的旋律感。韵律的设计可以给人以愉悦、轻松的感觉, 增强设计的艺术美感。
比例与尺度
比例
通过调整设计元素的大小关系,形成和 谐的比例关系。比例的设计可以增强设 计的整体感和协调感,使画面更加美观 。
书籍装帧设计需要与书籍的内容和风格相符合,能够引导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升 书籍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05
平面设计案例分析
优秀广告案例分析
总结词
创意独特、视觉冲击力强、信息传达准确
详细描述
优秀广告案例通常具备独特的创意和视觉冲 击力,能够准确传达广告信息,吸引目标受 众的注意力。例如,一则关于环保主题的广 告,可以采用地球为主体元素,配合鲜明的 色彩和动态效果,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文字的情感表达
通过文字的字体、颜色、动态等,表达出文 字的情感和意义,增强版面的感染力。
图形设计
01
02
03
图形的选择
根据设计主题和内容,选 择合适的图形,如线条、 形状、图案等。
图形的处理
对图形进行变形、组合、 拆分等处理,以增强图形 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力。
图形的寓意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ppt课件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ppt课件
第三章 平面设计
内容提要 1) 道路平面线形概述 2) 圆曲线 3) 缓和曲线 4) 平面线形组合设计 5) 行车视距及其保证 6) 平面设计成果
1.道路平面线形概述
(1〕道路
▪ 路线设计由平、纵、横三方面组成 ▪ 平面:道路中线投影到水平面上 ▪ 纵断面:将路线拉直,沿中线竖直剖开,投影 ▪ 横断面:垂直于道路的前进方向,沿法线方向
l
Y
积分得 l 2
——缓和曲线上任意 一点的偏角
l A2
A2 l
A 2
dxcosd 2 A cosd
同理
xA
2(12
4
6
)
10 216 9360
y
2 A(12
4
6
)
A
3
14 440 25200
l a
x
dl dy P
dx y X
3.缓和曲线
O
0
-2 0
HZ
0
R+△R
ls
R
(4〕缓和曲线要素及主点桩号计算
位。 该项要求不是很严格,特殊地区可特殊考虑。
1.道路平面线形概述
(3〕直线 ② 直线的最小长度
同向曲线
反向曲线
V≥60km/h,不宜小于6V 〔m);
V≥60km/h,不宜小于2V 〔m);
特殊情况下,不宜小于2.5V 〔m)。
1 JD1
YZ
QZ
ZH
JD2
2
HY
YH HZ
V<60km/h,可参照执行,但
复曲线中的小圆临界曲线半径
公 路 等 级 高 速 公 路

二三
设 计 速 度 (k m /h ) 1 2 0 1 0 0 8 0 1 0 0 8 0 6 0 8 0 6 0 4 0 3 0

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章

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章
②采用50M的倍数
③R最小=500M 编辑ppt
3、切线长:T=T1=T2=L/2=R*αi/2
4、曲线长:L= 车速度
R*αi=2T
最小长度不小于该公路的计算行
5、外距: E=T2 /2R
6、距起点X处的标高 Y=X2 /2R
设计时 凸形:设计高=切线高-Y
凹形:设计高=切线高+Y
编辑ppt
二、计算实例
编辑ppt
三、汽车的牵引平衡和动力特性(自学)
要点:平衡方程式、动力因素、动力特性图及其作用。 P31 图2.2.1汽车的动力特性图
四、汽车在公路上的行驶条件
(一)、牵引力足以克服全部的行车阻力——第一个必要条件 P>R——加速 P<R——减速 P=R——等速
(二)、牵引力小于等于车辆与路面的附着力——第二个条件 根据二个必要条件,要求路面:1、平整(降低滚动阻力系数) 2、粗糙(增加附着系数)
另:由几个连续大坡组合时,应按平均坡度验算最大坡长。
例:若6.5%用200M,接7.5%可用多少米? 200/500=2/5;1-2/5=3/5;3/5*300=180M
编辑ppt
五、最短坡长
1、理由:坡长太短,起伏大,易震荡,不舒适,来不及换档。
2、规定: 二


最小坡长 平 重 平 重 平 重
例:
200M 7.5%
R=30
R=40
200M 6.8% 交三级重丘,困难地带
A:坡长超限 B:平竖重叠 C;纵坡折减未满足 R=20
编辑ppt
(四)根据横断面重点核对
1、从纵断面图上直接读出填挖高度 检查:重要控制点;填挖较大处;挡土墙
2、检查结果,若:填挖过多(图3);坡角交不上 地面线(图4);挡土墙工程过大(图5);避免超 高加宽后出现挡土墙(图6)

道路勘测设计第3章1精品PPT课件

道路勘测设计第3章1精品PPT课件

纵断面设计。二者是相互关联的,既分别进行,又综合考虑。线形是道路的骨架,
它不仅对行车的速度、安全、舒适、经济及道路的通行能力起决定性的影响,而且
直接影响道路构造物设计、排水设计、土石方数量、路面工程及其它构造物,同时
对沿线的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以及自然景观、环境协调也
有很大影响。道路建成后,要再对路线形进行改造,其困难是较大的。
6 25.10.2020
1)直线的最大长度
由于长直线的安全性差,一些国家对直线的最大长度 作了规定,德国规定不超过20V(V是设计车速,用 km/h表示,20V相当于72S的行程),前苏联规定为 8km,美国为4.83km。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规定。在 运用直线线形并确定其长度时,必须持谨慎态度。总 的原则是:公路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与景观相协调, 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 为弥补景观单调的缺陷,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 技术措施。
的这些优点,在各种线形工程中都被广泛采用。
但是,过长的直线并不好。从行车的安全和线形美观来看,过
长的直线,线形呆板,行车单调,易使司机产生疲劳,也容易 发生超车和超速行驶,行车时司机难以估计车间距离,在直线 上夜间对向行车容易产生眩光等。因而长直线行车的安全性较 差,往往是发生车祸较多的路段。直线虽然路线方向明确,但 只能满足两个控制点的要求,难与地形及周围环境相协调。特 别是在山区、丘陵区,采用过长的直线会破坏自然景观,并易 造成大挖大填,工程的经济性也较差。 在设计中,应根据路线所处地段的地形、地物、驾驶人员的视 觉、心理状态以及保证行车安全等因素合理布设直线。直线长 度是指前一曲线的终点(缓直HZ或圆直YZ)至后一曲线的起点 (直缓ZH或直圆ZY)之间的长度。直线的最大和最小长度应有 所限制。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平面设计

– 危害: – 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造成驾驶操作失误,应尽量避免。
– 解决办法: – 因为是视觉上的判断错觉,最好的办法是在两同向曲线间插入长的直线段,让驾驶员在前
一个曲线上看不到下一个曲线。
Highway college,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规范》规定:
当设计速度≥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km/h计)的 6倍为宜;当地形条件及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最小直线长度不得小于设计速度(以km/h计)的3倍。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二)平面线形要素
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是根据汽车行驶的力学性质和行驶轨迹要求,合理地确定各线形要素的几何参数, 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和均衡性,避免采用长直线,并注意使线形与地形、地物、环境和景观等协调。对于车 速较高的道路,线形设计还应考虑汽车行驶美学及驾驶员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
• 路线偏角的计算:已知相邻两边方位角θi和θi+1,计算该交点的偏角α。 • α = θi+1-θi • 当α >0时,路线为右偏R;当α <0时,路线为左偏L。
Highway college,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四、直线的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
1.直线的最大长度 我国《标准》和《规范》对直线的最大长度没有具体的规定,但原则规定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尽
量避免长直线。 最大长度主要应根据驾驶员的视觉反应及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来确定。 一般认为:直线的最大长度在城镇附近或其他景色有变化的地点大于20V是可以接受的;在景色单调的地
点最好控制在20V以内;而在特殊的地理条件下应特殊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Z2=((S-)/2) α/2

e. (=L*)
f. =Z1+Z2=(2S-)/8
2)曲线总长L,圆曲线
缓和曲线长
L‘≥S
=(1-γ/2 )

=S*8
b. L≥S>L’ c. Z1=(1-(α-2β)/2) d. Z2=(l-l‘)( α /2-δ) e. l=* f. l’=(-S)/2=L* g. δ=(公式)
反应距离 制动距离
感觉时间1.5s
2.5s 3.6=S1
制动反应时间1.0s
S2=V^2/254(φΦ)
安全距离 S3=(5~10)m
S停= S1+ S2+ S3 =V*2.5/3.6^2/254( φΦ )+( 5~10 )
设计速度
120 ~80 85% 60 ~40 90% k制动系数1.2 ~1.4 30 ~20 100%
例:高速公路重丘,设计车速100,求S停
S停=85*2.5/3.6+1.3*85^2/254*0.4+ ( 5~10 )
=160m
高一级公路满足停车视距要求,其他满足会 车视距的要求,长度不小于2倍。
2.超车视距
1)加速行驶距离S1
S1=(公式)
2)对向车道上行驶距离S2
S2=(公式)
超车示意图
3)超车汽车与对向汽车安全距 S3
虚线为司机眼睛位置沿曲 线形成的轨迹线。
=S
视距线
Z
横净距
检查平曲线是否满足行车
视距要求,是通过检查任一障 碍物到视点轨迹线的距离:
Z0≥
弯道的平面视图
1)不设缓和曲线时
S≤L
=-*γ/2

=(1-γ/2)
=(1-2)
=S^2/8
=R-2+1.5m——视距轨 迹线半径
b. S>L
c. Z1=(1-α/2)
第六节 行车视距
为保证行车安全,司机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一定距
离的公路,以便能及时发现前方路面的障碍物或迎面来车, 而及时刹车或绕过,这段时间里汽车行驶的必要安全距离, 称为行车视距。
对向 同向
计算视距
停车视距 会车视距 错车视距 超车视距
目高:小客车作为标准:1.2m 高:0.10m
1.停车视距
5.保证视距的工程措施
清除障碍物:开控视距台,稀疏树木予以保留,设护拦或其他构造物时 加宽中间带,路肩或构造物后移。
分道行驶:停车视距必须保证二三四级,不易保证,设分道线,分隔带、 桩,警告标志。
大图,有说明
驾驶员视点位置与横净距
一般情况下, 岩石y=0.1m 土壤y=0.3m
本章结束
S3 =(公式)
4)超车期间对向汽车行驶距离S4 S4= S4‘=
S超=S1234’ S超=2/3S234 V 5——20
t1 2.9——4.5
t2 9.3——10.4 对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结合地形在适当的距离内设置超车视 距路段。
3.平面视距的保证
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弯 道内侧行车视线可能被树木, 建筑物路堑边坡或其他障碍物 遮蔽,因此,必须检查平曲线 上视距能否得到保证。(清除、 分车道)
c. 当L<S时 d. Z1=(1-(α-2β)/2 ) e. Z2= ( α /2-δ)*l

f. Z3= α /2*(S-)/2 g. =Z1+Z2+Z3
4.视距网络图:
驾驶员视点轨迹线上每隔
一定间隔绘出一系列相交出
的外边缘线。
最大横净距偏于安全。

前者适于孤立障碍物 后者连续障碍物(路堑边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