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技术课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建议课时数:150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作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门课程,在医学检验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国家医学检验职业资格考试的五大内容之一。《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是医学检验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掌握常规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他们具有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课程和岗位职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1.课程设置的依据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医学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测等相关知识结构,并发展职业能力。本课程是以微生物检验顺序为线索进行设计的。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通过院校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临床医院与学校教学交替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课程内容的确定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主要依据:①以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体现真实微生物检验的工作流程,注重教学内容衔接性。②以微生物检验技术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引入临床案例,内容来源于真实的工作项目,引入微生物检验操作规范、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体现知识学习的应用性,能力培养的递进性和素质培养的职业性。③课程内容可适当拓展,删减一些已经过时的陈旧的知识内容,将微量化、快速化检测技术及半自动化、自动化仪器使用和新技术纳入《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内容中。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着想。突出课程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④以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考核评价体系,融入医院、企业文化、提倡职业精神。

3.课时安排说明

本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第3、4学期,建议学时数为150学时,理论教学68学时,实践教学82学时。

二、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新技术的能力。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

2.课程所对应的职业能力目标

●会采集、预处理各种微生物检测标本

●会进行细菌的不染色标本制备、涂片、单染色和复染色

●会正确选择临床标本适宜的培养基

●会进行细菌的接种和分离培养

●会观察分析细菌菌落形态

●会细菌鉴定的手工操作

●会正确判断各类细菌生化反应结果

●会细菌的血清学鉴定

●能操作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

●能了解微生物实验室各类仪器的应用与维护

●会使用维护生物安全柜

●会废弃物的分类及处理

●能了解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

三、教学设计

本课程教学设计遵循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职业岗位训练,有效地培养职业素质与实际工作能力。教学模式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五位一体”、学生为主体和开放式教学。

本课程实行“基于工作过程”的“五位一体”的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即“课程体系项目化”、“课程设计模块化”、“课程内容任务化”、“课程教学临床化”和“课程评价多样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努力做到理论为实践服务。以人为本,强化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做好个人防护,防止标本、人员及环境的污染。并结合本课程特点,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仿真化,能力训练岗位化、素质培养行业化。开放式教学设计,是尽可能、最大限度利用一切条件为学生开展各种各样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校内实训中心,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技能竞赛,聘请行业专家进行理论、实践授课及学术讲座和到临床岗位锻炼。

四、递进教学任务安排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基本要求

1.师资要求

按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平均80人/年的招牛规模,本课程组需配置教师5人,其中

主讲教师3人,要求中级以上职称,具有双师素质,本科以上学历,3年以上行业工作经历。助教1人,要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双师素质,具有1年以上行业工作经历。实验教师1人,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按专业教师数量1:1配置蒹职教师。

2.实训基地

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完成基本操作和简单仪器的

操作,用于学生课下练习,校内实训室应参照检验科布局,实现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保

持一致,校外实训基地应具有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供教学使用,弥补校内仪器设备更

新速度慢的不足。

3.仪器设备

建议购置与临床工作岗位相近的仪器设备,可供本课程使用的仪器设备包括:

4.课程资源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模式

《微生物检验》教学模式的设计遵循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职业岗位训练,有效地培养职业素质与实际工作能力。

(1)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此种模式在教学过程巾,以具体任务为巾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披能,教师将知识融在设计好的工作过程中,增强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以临床常见检测项目为依据,将《微生物检验技术》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四个学习情境,十二个子情境,每一个情境的完成,可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从而获得较直观的工作体验,积累实践经验,培养相应的职业行动能力。

2.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PBL教学法、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演示教学法、学生作品展示教学法、数码显微互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1)采用“点对点”分组式教学,夯实基础,提高动手能力

目的:规范技能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施:大班授课,学生积极性不高,老师不能发现同学存在的问题,不能适应学生技能培养的要求。应充分利用临床人员和仪器设备的优势,采用教师集体备课、分组,由多名临床一线教师分别带教的方式进行。通过教师示教,学生操作,教师纠错,学生反复练习的环节实施教学。

(2)采用病例分析式教学

目的:采用病例分析式教学,使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

实施:将临床真实的病例引入教学,例如在讲肿瘤抗原检测项目时,通过对具体病例具体检测项目的分析,使学生明确肿瘤抗原检测的意义和价值;在进行结果报告与分析时,临床错误的检验报告可以引导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帮助同学分析,同时进一步强化了理论课的内容,也教育学生分析错误报告结果如果发出去,对患者的危害,进一步强化职业道德的培养。

(3) PBL启发引导式教学

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坐临床逻辑推理能力。

实施:十二个子情境中,有很多类似的知识内容,例如免疫缺陷疾病检测项目,在讲到样本采集和处理时,因为前面讲过其他检测项目的相关内容,在这里,会给学生一个问题:免疫缺陷疾病检测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内容有哪些?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找到问题的答案。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掌握分析问题的关键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作用很大。

(4)角色扮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