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技术课标

合集下载

《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时:72课程学分:4适用专业:畜牧兽医专业、畜牧工程专业批准日期:2014.1二○一四年六月1.前言1.1 课程的性质《微生物检测技术》是畜牧兽医、畜牧工程、饲料与动物营养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畜牧生产和疾病防控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好本课程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够用、实用的理论知识和多种贴近生产实践的技能,能够达到技能熟练、知识丰富、解决问题到位、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相应岗位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

而且,由于我们将德育教育有机融入课堂、贯穿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树立了“欲做事,先做人”的思想,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明显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2 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以“岗位为目标、以技能为轴线、以生产项目为驱动”,理论以够用、实用、适用为原则,强化实践技能,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企业行业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1.2.1 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

根据毕业生就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参照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疫病检疫检验员、兽医化验员和执业兽医师的资格标准,将学科体系下的4篇12 章的教学内容整合为生产中的6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分解为多个教学任务,最终形成能满足多个生产项目的技能群,以适应不同的岗位需求。

1.2.2 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丰富教学资源。

建设《微生物检测技术》专业资源库、岗位资源库、培训资源库和课程资源库四库资源,并上传至网络,方便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社会从业者的自主学习与培训。

1.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通过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鼓励教师生产锻炼、聘请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和技师作为兼职教师等措施增强师资力量,同时,通过健全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督促教师的自我成长。

药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课程标准

药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课程标准

药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课程标准药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是指由国内药品监管部门和医药领域相关专家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用于指导学生在药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方面的学习和实践。

下面,我们将从课程的开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介绍药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开设药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通常是医药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开设时间一般为大学本科二年级或三年级。

同时,该课程也可作为药剂学、制药工程、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

二、教学内容药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包括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等知识点,同时对微生物的分类、形态、生理和代谢特性等进行详细讲解。

2.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包括微生物检验的常用技术、常见的检验方法和常见的检测指标等内容。

3.药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包括药品微生物检验的常用方法,如限度试验、微生物菌落总数测定、特定微生物检验等。

4.药品微生物质控:包括药品微生物检验中的样品准备、检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方法的验证和统计分析等方面。

5.药品微生物质量管理:包括药品微生物质量管理的概念、流程和标准化管理等方面。

三、教学方法药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授课、实验教学、实习和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

其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掌握常用的药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和技能,同时也可以提高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

四、考核方式药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考核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表现、实验报告等;期末考试主要为笔试,不同院校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综上所述,药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是指给学生规定的一系列学习内容和考核要求,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掌握药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和技术,从而为药品质量控制和保障做出贡献。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适用于三年制高职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课程负责人:黄祥元2010年2月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参考学时:90学分: 3可就业岗位:农产品检验、食品检验、农产品深加工与贮藏、食品生产加工、食品工业发酵等。

可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中、高级)、食品检验工(中、高级)。

适用对象: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三年制高职)。

一、课程定位1、课程地位《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农产品、食品检验类专业及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类专业的职业技术核心课程。

是以食品微生物学为理论基础,运用微生物学的知识和实验技术对农产品、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分析与检测的一门实践行很强的学科,适合农产品、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方向职业岗位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微生物检验与理化检验、感官检验是农产品、食品检验类课程体系的三大检验方法(技能)课程,也是农产品、食品检验国家职业资格考核的主要内容。

2、课程任务课程以培养农产品检测专业学生微生物检验职业能力为目标,按照农产品、食品行业技术领域相关职业岗位(农产品检验、食品检验、农产品深加工与贮藏、食品生产加工、食品工业发酵等)的任职要求,以国家相关职业标准为依据,将传统的《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卫生与检验》等学科型课程,按照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进行课程重构,强化微生物检验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对学生完成农产品、食品检验职业资格考试或从事相关工作起主要支撑作用,同时也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必需、够用”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3、前后续课程本课程前导课程: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后续课程:农产品营养成分检测、仪器分析、综合实训、顶岗(跟岗)实习。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1、以就业为导向,微生物检验技能为载体,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

微生物检验课程标准

微生物检验课程标准

微生物检验课程标准微生物检验是生物医学实验室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医学、环境、食品等多个领域。

微生物检验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培养合格的微生物检验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微生物检验课程标准的必要性、内容要点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微生物检验课程标准的制定是必要的。

微生物检验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检验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制定微生物检验课程标准可以明确培养目标,规范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标准化的课程设置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竞争力,满足社会对于微生物检验人才的需求。

其次,微生物检验课程标准应包括哪些内容呢?首先,课程应包括微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微生物的分类、形态、生长特性、代谢特点等内容。

其次,应包括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如细菌培养、鉴定、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等。

此外,还应包括微生物检验的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如无菌操作、菌落计数、微生物鉴定技术等。

最后,还应包括微生物检验在医学、环境、食品等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的学习。

最后,对于微生物检验课程标准的实施方法,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

在理论教学方面,可以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检验原理。

在实验操作方面,可以开展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开展微生物检验实践,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培养合格的微生物检验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明确课程内容和实施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际操作能力,满足社会对于微生物检验人才的需求。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微生物检验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标准,为培养优秀的微生物检验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标准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标准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标准开设总课时:160学时适用专业: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开设系部: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医学系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

主要涉及临床细菌学、临床病毒学、临床感染病原体的检验、药物敏感试验等。

主要介绍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及其检验技术,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检验技术。

微生物检验技术重点阐述临床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检验程序及方法、结果分析、报告。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描述病原微生物的形态学、生理学及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知识,述说重要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检验程序、检验方法及报告方式。

2、正确使用微生物学检验常用仪器;正确配制各种常用染色液、培养基、试剂及消毒剂;学会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学会病原微生物的形态、培养、生化及动物试验的基本技术和检验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实训依据。

3、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通过讲授、答疑、实验、电教、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完成教学目标。

采用笔试、实验报告和操作考核进行评价。

聘请行业专家和兼职教师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等全过程。

注重产学结合,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融合、技能要求与考纲结合、教学环节与工作情景相仿。

按微生物检验的行业标准和技能要求,整合与改进微生物检验教学内容、实训项目和测评体系,制订校内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和具体实施方案。

采取分阶段考核的方式,以加强过程考核,并实行校内外专兼教师共同评价体制,客观评价学生岗位操作技能。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一)课时分配(二)教学内容和要求五、课程考核方法:理论考核与实践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各考核成绩单列。

六、使用的教材:微生物学检验、第三版、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主编:甘晓玲、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3月。

《药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药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药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号: 14033119课程类型:岗位专业课程总学时:72先修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适用对象:三年制高职药学专业开课学期:第二学期一、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一)基本理念《药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是药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属岗位专业课程。

主要是研究非细胞型、原核、真核三大类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培养条件、繁殖方式和致病机制;微生物的分布及消毒灭菌方法;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控制微生物的污染,保障产品的质量贯穿在药品的生产、检验、流通和保存的各个环节。

利用微生物生产、研究开发药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而且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显示出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院药学专业是培养从事药学服务、药物生产、检验、保藏、质量管理等岗位的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必须具备必要的微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药物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才能满足将来从事专业相关岗位工作的需要。

通过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基本素质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顶岗实习及今后从事药物及相关领域工作提供理论与技能支撑。

(二)设计思路在教学内容上,融入职业标准和行业法律法规,从内容到形式上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最新发展特色。

本着“实践技能培训为主导、理论知识够用”的原则,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全课程共分四个模块十九个项目。

第一模块微生物学基础包括一个项目,概述了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性。

第二模块微生物检验常规技术包括四个项目,涉及培养基配制、消毒灭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接种、无菌操作、显微观察、染色、计数、菌种保藏及制药过程微生物控制等多项微生物基本技术。

第三模块药品中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共四个项目,介绍药品微生物检测方法验证技术、药品无菌检测技术、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测技术及药品中螨类、细菌毒素检测技术。

第四个模块综合实训包括十个项目,结合微生物检验的实际,重点介绍了药品的微生物检测。

《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依据《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临床微生物检验技能为目标,按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医学以及检验技术职业领域相关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国家职业标准《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临床微生物检验以及微生物检验技术方法国家标准等法规为准则,融合临床医学检验师、微生物学检验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的知识技能要求,打破以知识讲解为主线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检验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检验项目为载体,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在着力培养微生物检验岗位技能的同时,为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必需、够用”的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发挥出帮助学生完成医学检验技术职业资格考试的主要支撑作用。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是专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必修的核心能力课程之一,是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微生物检验能力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掌握微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熟练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能够运用微生物检验的知识技能、并结合后续的综合实践课程和毕业顶岗实习,完成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以及相关职业领域的微生物培养、鉴定工作。

通过课程技能操作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严谨、操作标准的工作作风和遵纪守法、医者仁心、严于律己、恪尽职守的职业素养,最终培养出具备从事微生物检验职业岗位所需的综合职业知识与能力的高水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见表)课程组在调研分析专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和职业领域的基础上,联合行业专家共同分析微生物检验及其相关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能力需求,确定出典型工作任务。

课程以培养微生物检验岗位技能为目标,按照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进行课程设计,将课程内容整合序化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临床标本的病毒学检验、临床标本的真菌学检验、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和医院感染八大模块,同时以技术为中心,将微生物学的理论基础知识融合技术技能教学中,做到理论基础和实践相融合。

《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教学目标:通过36个学时的教学,努力使学生了解微生物检验检测中的基本技术体系,了解微生物检测技术在研究工作中的用途和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使学生在微生物检验检测方面能够提高认识,并对技术体系有一定的了解,以适应就业后在动植物检验检疫、食品品质检测等方面的微生物检验检测业务的需要,也能适应学生今后在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研究性检测业务。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我国粮食生产、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和微生物的关系。

重点介绍我国粮食生产的趋势和供需关系,使学生理解微生物检验检测的重要性无难点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的重要性第一章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作用和特征第一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第二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作用第三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特征本章重点介绍微生物的多样性、微生物分布的普遍性和检测特定的微生物的难点无难点了解技术对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第二章微生物检验技术和社会第一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植物检疫第二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食品安全第三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研究本章重点介绍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在植物检疫、食品安全、资源开发以及研究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无难点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对国民经济和国民生活安全的重要性,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作用范围第三章微生物检测技术概述第一节可培养微生物的检测第二节VBNC的检测技术第三节其它的微生物检测技术针对本课程以各项技术为中心展开,缺乏系统性的特点,本章首先给各种微生物检测技术进行概述,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整体观和一些关键技术的信息。

难点在于理解VBNC的检测理解各种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技术和方法第四章样品的采集和处理第一节气体的采样和处理第二节液体的采样和处理第三节固体的采样和处理从实际出发,本课程设置了采样技术,对用于微生物检验检测的样品的采集进行细致的介绍。

难点在于理解各种采样设备和工具(缺乏实物)使学生注意到采样行为对微生物的检测结果带来的误差,并培养学生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尽量减少采样造成的误差的意识。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2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2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课程学分:8 总学时:1441 课程定位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是食品检验两大工作岗位群之一,实践性、技术性很强。

在掌握与食品卫生检验中的有关微生物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检验方法,及时、准确地对食品样品作出食品卫生检验的报告,为食品安全生产及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

2 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1 掌握微生物检验过程中无菌操作规程;1.2 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燥箱、均质器、超净工作台等微生物检验有关仪器和设备;基础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检验校内生产训练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顶岗实习1、 食品微生物类群鉴别、测定技术;2、 食品微生物检验室建设;3、 食品卫生细菌学检验技术;4、 真菌学检验技术;5、 食品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技术;6、 其他的微生物检验技术1.3 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培养基制备技术、消毒灭菌技术、分离纯培养和接种技术、染色技术等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能;1.4 掌握各类食品检样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乳酸菌、霉菌和酵母菌、致病菌等常规项目的检测技术,能掌握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技术;1.5 熟练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并做出实验结果,并作出正确、规范的实验报告。

2.知识目标2.1 理解和掌握无菌操作技术特点,五大类微生物类群的形态特征,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方法,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和种类,微生物生长的规律以及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2.2 熟悉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程序和要求;2.3 常规项目的检验的卫生学意义及检验程序;2.4 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简称国标);2.5 熟悉常见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能在食品检验中进行致病菌的鉴别;2.6 检验新技术基本原理。

3.素质目标3.1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3.2 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团结合作意识;3.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具有必要的基础医学知识和必备的医学检验技能,能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检验科从事医学检验技术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微生物检验技能是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专业技能,直接对应医院检验科微生物检验室这一特定的临床岗位,《微生物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中不可缺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会熟练采集各种临床标本,对标本能进行准确的评价,正确处理、运送和保存标本。

(2)能正确进行各种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分离培养与鉴定。

(3)能正确地做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药物敏感试验。

(4)会分级发送微生物检验报告,并能正确地解释检验结果。

2.知识目标(1)具有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

(2)明确临床微生物检验岗位的工作流程。

(3)知道临床标本采集、标本的前处理、微生物分离培养、微生物的鉴定、药物敏感试验、检验结果报告等6大学习情境共22个学习项目的操作方法、操作规范及相关知识。

3.态度目标(1)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高度的质量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习惯。

(3)具有无菌操作意识,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感染。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设计1.设计思想本课程以医学检验岗位能力需求为核心,基于微生物检验岗位工作过程,以岗位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为目标,以项目导向为主线,以医教结合为主要形式,全面改革本课程的教学内涵,创造岗位真实的学习环境,实施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全面贯彻执行校企共建课程、面向职业岗位、基于工作过程、培养职业综合能力的课程设计理念。

在校企共建课程、医院全程参与的前提下,本课程团队与行业专家一起,共同深入行业调研,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专题研讨,首先对医学检验岗位工作过程及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职业行动领域、然后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最后设计学习情境。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标准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标准

EDUCATION ·METHOD教学·教法文 曹美香《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一)课程定位在临床检验岗位群中,微生物检验岗位的主要任务是快速、准确地进行病原学诊断和药敏检测,本课程在整个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临床检验基础》《寄生虫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等专业课一起构成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并为后续的临床检验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本课程学习情境的编排以微生物学检验中的工作任务为引领,采取“基于临床真实工作任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力求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线。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以典型的临床病例为载体,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情景,根据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程序进行临床诊断分析,通过案例讨论、技能实训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断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同时通过临床见习实习让学生熟悉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工作过程,在真实的职业岗位中体验职业角色,感受职业氛围,突出学生岗位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职业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的基本性状。

2.理解微生物与感染的关系和结局。

3.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的检验技术。

4.掌握各种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及检验方法。

5.了解常见微生物的致病性与防治原则。

6.掌握细菌对药物敏感试验的原理和药物的选择。

7.掌握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

(二)能力目标1.具有微生物检验常用染色剂、培养基、生化试剂的配制以及常用的染色、接种与培养方法的能力。

2.具有常见病原球菌、肠道杆菌的标本采集、处理、分离培养、分型鉴定及结果报告的能力。

3.具有熟练进行细菌药敏试验的方法及结果判断与报告的能力。

4.学会常见非发酵菌、流感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的标本采集、处理、分型鉴别及正确报告。

5.学会鉴定常见病原真菌、病毒、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放线菌等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标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标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150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一、课程的性质《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作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门课程,在医学检验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国家医学检验职业资格考试的五大内容之一。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是医学检验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掌握常规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他们具有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课程和岗位职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1.课程设置的依据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医学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测等相关知识结构,并发展职业能力。

本课程是以微生物检验顺序为线索进行设计的。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教学过程中,通过院校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临床医院与学校教学交替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课程内容的确定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主要依据:①以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体现真实微生物检验的工作流程,注重教学内容衔接性。

②以微生物检验技术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

引入临床案例,内容来源于真实的工作项目,引入微生物检验操作规范、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

体现知识学习的应用性,能力培养的递进性和素质培养的职业性。

③课程内容可适当拓展,删减一些已经过时的陈旧的知识内容,将微量化、快速化检测技术及半自动化、自动化仪器使用和新技术纳入《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内容中。

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着想。

突出课程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150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一、课程的性质《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作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门课程,在医学检验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国家医学检验职业资格考试的五大内容之一。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是医学检验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掌握常规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他们具有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课程和岗位职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1.课程设置的依据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医学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测等相关知识结构,并发展职业能力。

本课程是以微生物检验顺序为线索进行设计的。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教学过程中,通过院校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临床医院与学校教学交替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课程内容的确定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主要依据:①以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体现真实微生物检验的工作流程,注重教学内容衔接性。

②以微生物检验技术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

引入临床案例,内容来源于真实的工作项目,引入微生物检验操作规范、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

体现知识学习的应用性,能力培养的递进性和素质培养的职业性。

③课程内容可适当拓展,删减一些已经过时的陈旧的知识内容,将微量化、快速化检测技术及半自动化、自动化仪器使用和新技术纳入《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内容中。

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着想。

突出课程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④以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考核评价体系,融入医院、企业文化、提倡职业精神。

3.课时安排说明本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第3、4学期,建议学时数为150学时,理论教学68学时,实践教学82学时。

二、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

2.课程所对应的职业能力目标●会采集、预处理各种微生物检测标本●会进行细菌的不染色标本制备、涂片、单染色和复染色●会正确选择临床标本适宜的培养基●会进行细菌的接种和分离培养●会观察分析细菌菌落形态●会细菌鉴定的手工操作●会正确判断各类细菌生化反应结果●会细菌的血清学鉴定●能操作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能了解微生物实验室各类仪器的应用与维护●会使用维护生物安全柜●会废弃物的分类及处理●能了解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三、教学设计本课程教学设计遵循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职业岗位训练,有效地培养职业素质与实际工作能力。

教学模式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五位一体”、学生为主体和开放式教学。

本课程实行“基于工作过程”的“五位一体”的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即“课程体系项目化”、“课程设计模块化”、“课程内容任务化”、“课程教学临床化”和“课程评价多样化”。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努力做到理论为实践服务。

以人为本,强化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做好个人防护,防止标本、人员及环境的污染。

并结合本课程特点,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仿真化,能力训练岗位化、素质培养行业化。

开放式教学设计,是尽可能、最大限度利用一切条件为学生开展各种各样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校内实训中心,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技能竞赛,聘请行业专家进行理论、实践授课及学术讲座和到临床岗位锻炼。

四、递进教学任务安排六、实施建议(一)教学基本要求1.师资要求按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平均80人/年的招牛规模,本课程组需配置教师5人,其中主讲教师3人,要求中级以上职称,具有双师素质,本科以上学历,3年以上行业工作经历。

助教1人,要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双师素质,具有1年以上行业工作经历。

实验教师1人,要求本科以上学历。

按专业教师数量1:1配置蒹职教师。

2.实训基地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完成基本操作和简单仪器的操作,用于学生课下练习,校内实训室应参照检验科布局,实现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保持一致,校外实训基地应具有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供教学使用,弥补校内仪器设备更新速度慢的不足。

3.仪器设备建议购置与临床工作岗位相近的仪器设备,可供本课程使用的仪器设备包括:4.课程资源(二)教学建议1.教学模式《微生物检验》教学模式的设计遵循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职业岗位训练,有效地培养职业素质与实际工作能力。

(1)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此种模式在教学过程巾,以具体任务为巾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披能,教师将知识融在设计好的工作过程中,增强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以临床常见检测项目为依据,将《微生物检验技术》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四个学习情境,十二个子情境,每一个情境的完成,可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

从而获得较直观的工作体验,积累实践经验,培养相应的职业行动能力。

2.教学方法本门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PBL教学法、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演示教学法、学生作品展示教学法、数码显微互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1)采用“点对点”分组式教学,夯实基础,提高动手能力目的:规范技能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施:大班授课,学生积极性不高,老师不能发现同学存在的问题,不能适应学生技能培养的要求。

应充分利用临床人员和仪器设备的优势,采用教师集体备课、分组,由多名临床一线教师分别带教的方式进行。

通过教师示教,学生操作,教师纠错,学生反复练习的环节实施教学。

(2)采用病例分析式教学目的:采用病例分析式教学,使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实施:将临床真实的病例引入教学,例如在讲肿瘤抗原检测项目时,通过对具体病例具体检测项目的分析,使学生明确肿瘤抗原检测的意义和价值;在进行结果报告与分析时,临床错误的检验报告可以引导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帮助同学分析,同时进一步强化了理论课的内容,也教育学生分析错误报告结果如果发出去,对患者的危害,进一步强化职业道德的培养。

(3) PBL启发引导式教学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坐临床逻辑推理能力。

实施:十二个子情境中,有很多类似的知识内容,例如免疫缺陷疾病检测项目,在讲到样本采集和处理时,因为前面讲过其他检测项目的相关内容,在这里,会给学生一个问题:免疫缺陷疾病检测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内容有哪些?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找到问题的答案。

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掌握分析问题的关键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作用很大。

(4)角色扮演目的: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唤起学生的同情心,提高临床沟通能力。

实施:通过患者和检验工作人员互换角色,演绎患者诊疗过程,通过患者准备,更好的了解样本准备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理解质量前控制的内容,同时培养学生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意识。

通过对检验工作人员角色的扮演,学生的责任感油然而生,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角色扮演教学方法能够感性认识医患交际,有助于走向今后医疗岗位。

3.教学手段(1)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大量的教学图片、视频音频资料引进教学过程,使整体教学过程都在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功能,增强了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果。

例如将整个工作过程以视频资料的形式展示给同学,使学生对工作过程有一个整体认识,再进行分步式操作,实现了从整体到局部的把握。

此外,利用医学电子词典软件,引入双语教学,教会学生阅读英文说明书及参考文献,提高学生的拓展能力。

(2)先进的临床工作理念、设备应用于教学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先进的供教学使用的仪器设备,为学生提供了所有模拟的工作程序和工作环境所无法比拟的教学手段,同时引入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2006.6)、实验室管理规范等文件,使学生掌握专业发展的前沿。

(3)电子图书阅览室的利用学生边学习边实践教学形式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全面、更扎实。

学生在课下积极探索问题,为了及时了解临床上经常遇到的新问题,课余时间利用电子图书阅览室查阅相应的参考文献进行再学习。

(三)教材建议1.教材选用选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微生物检验技术》,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系统化学习,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2.教材开发以突际临床微生物检验项目为导向,结合医院检验科免疫室的工作任务和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全国统编实验教材做参考书,编写适合本专业能力要求的实验指导,依照实际需要不断进行修订。

参考教材:全国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统一考试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应试指导七、学生考核与评价1. 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对标本的显微镜检查、物理、化学检查等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 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 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编者:吴静校对:连健)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