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水利枢纽信息化PPT课件
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
![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https://img.taocdn.com/s3/m/2639c0a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65.png)
该枢纽地处黄河中游的最后一个 峡谷,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 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
建设背景
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设是为了解决黄 河中游的水患问题,提高黄河流域的 防洪能力,并充分利用黄河的水资源 进行发电和灌溉。
在20世纪70年代,黄河中游的水患问 题日益严重,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 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国家决定建 设小浪底水利枢纽。
质量和安全。
质量控制
为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单位建立 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各道 工序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控制。
竣工验收与运行
竣工验收
工程竣工后,政府组织专家对工程进行验收,确 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运行管理
工程投入运行后,管理部门制定了科学的管理制 度,确保枢纽主体工程长期稳定运行。
效益评估
信息化管理
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实 时监测枢纽主体运行状态, 提高管理效率。
扩建与升级
扩大库容
根据需求增加水库库容,提高防洪、供水等能 力。
优化设施设备
对枢纽主体进行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提高运 行效率和安全性。
拓展功能
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拓展枢纽主体的其他功能,如生态补水、旅游开发 等。
未来发展方向与前景
02
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结构
主要建筑结构
大坝
发电站
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的大坝为粘土斜 心墙堆石坝,坝高154米,坝顶长 1667米,坝顶宽15米。
小浪底发电站为坝后式厂房,安装有 6台30万千瓦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 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
溢洪道
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岸,为开敞式挑流 消能,总长1090米,最大泄洪流量为 20000立方米/秒。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01 小浪底水利枢纽信息化
![01 小浪底水利枢纽信息化](https://img.taocdn.com/s3/m/3079c291d4d8d15abe234e89.png)
• 电话通信网的特点:
1、全网采用了华为 C&C08局用交换机,设 备先进,起点高。 2、全网采用7号信令组网, 功能透明,拨号速度快, 新业务丰富。 3、网内网外中继电路冗余 设置,安全可靠性高。 4、有线无线合理组网,网 络覆盖充分,满足防汛及 调度通信需求。
2、小浪底的计算机网络 • 随着局机关搬迁郑州,西霞院工程开工,小 浪底计算机网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截至 目前,新建了郑州局域网,用户778;新建 西霞院局域网,用户96;新建洛阳局域网, 用户380;扩建了桥沟局域网,现有用户712。 合计约2000户。
• 小浪底的通信网络平台已经建成,更多的符 合小浪底实际的应用系统正在规划、建设, “数字小浪底”正在一天天成为现实,小浪 底的明天会因此更加美好! • 水利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 长期性和变化性,必须紧密结合新时期水利 建设、管理的实际情况,抓住需求,统一规划, 分步实施,急用先建,注重实效。水利信息 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必将促进水利事业更上一 层楼!
• 实证分析:小浪底通信网的经济效益分析 经过话务量统计,按照现行国家电信资费标准 计算,我局的电话通信网每年可节约通信费约 550万元。这只是该网的部分直接效益。
六、总
结
• 制定小浪底数字化的发展思路,建设数字小 浪底工程,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切实做好数字小浪底发展规划。在准 确把握小浪底信息化需求的基础上,统筹近 期、中期和远期的发展规划和建设。 2、加强信息化队伍的建设,重视人才培 养,建立信息化教育培训体系,培养和造就 一批数字化小浪底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3、领导重视,确保投入。
建设“数字小浪底”,主要工作包括:
1、大坝及全局的信息采集系统; 2、“五节点”之间的高品质的窄带通信网; 3、“五节点”之间的宽带信息网 4、会议电视网络; 5、小浪底多媒体点播系统; 6、小浪底数据中心,主要包括:防汛信息数据库、水 文数据库、水利资源调配数据库、旅游信息数据库、 发电信息数据库和工程信息数据库,及其相关信息 查询系统; 7、办公自动化系统;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55ecc0e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8.png)
07 社会经济
09 地位作用
目录
08 布设情况 010 图册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三门峡水利枢纽 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 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 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 92.3%。坝址所在地南岸为洛阳市孟 津区小浪底村,北岸为济源市蓼坞村, 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
工程任务
减淤 发电
防洪防凌 供水灌溉
减淤
小浪底水利枢纽采用“人工扰沙”方式,即借助河水已有的势能,辅以人工扰动河床土质,促进 河床泥沙启动,实现河床下切、输沙入海。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搅动让河底淤沙上浮,使其与自 然水流一起下泄,从而达到清淤输沙的目的。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共设3个扰沙点,分别位于小 浪底库尾、河南范县李桥河段、山东梁山县小路口河段。以上方法,可使黄河下游河床20年内不 淤积抬高。非汛期下泄清水挟沙入海以及人造峰冲淤,对下游河床有进一步减淤作用。
引水发电系统也布置在枢纽左岸。包括6条发电引水洞、地下厂房、主变室、闸门室和3条尾水隧 洞。厂房内安装6台30万千瓦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 45.99亿千瓦.时/58.51亿千瓦.时(前10年/后10年)。
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建设采用国际招标,以意大利英波吉罗公司为责任方的黄河承包商中大 坝标,以德国旭普林公司为责任方的中德意联营体中进水口泄洪洞和溢洪道群标,以法国杜美兹 公司为责任方的小浪底联营体中发电系统标。1994年7月16日合同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
工程建设
工程建设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1991年9月12日开始进行前期准备工程施工,1994年9月1日主体工程正式开 工,1997年10月28日截流,2000年初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2001年底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取得 了工期提前,投资节约,质量优量的好成绩。工程建设可以划分为准备工程施工、国际招标、主 体工程施工、尾工四个阶段。 准备工程施工 小浪底工程前期准备工程包括外线公路工程、内线公路工程、黄河公路桥工程、留庄铁路转运站、 施工供电工程、施工供水工程、通讯工程、砂石骨料试开采、临时房屋工程、导流洞施工支洞工 程、施工区移民安置工程。 枢纽施工采用分期导流,一期导流围右岸施工,原河床过流;二期上、下游围堰挡水,主河槽施 工,同时进行左岸导流洞和其他建筑物施工。
黄河小浪底调沙调水分析.ppt
![黄河小浪底调沙调水分析.ppt](https://img.taocdn.com/s3/m/8a7e83000066f5335a8121d0.png)
100 0
8
900
5
• 对于第一阶段,由表5-3用Matlab作图可以看出其变化 趋势,我们用多项式作最小拟合。 • 程序如下: • x=[1800 1900 2100 2200 2300 2400 2500 2600 2650 2700 2720]; • y=[32 60 75 85 90 98 100 102 108 112 115]; • plot(x,y,'r') • 如图所示:
112
115
第二阶段实验观测数据
单位:水流量为m^3/s,含沙量为kg/m^3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水 流 量
含 沙 量
265 0
116
260 0
118
250 0
120
230 0
118
220 0
105
200 185 0 0
80 60
182 0
50
180 0
40
175 0
32
150 0
第二阶段三次多项式拟合效果图
• 四次多项式拟合效果图: • >> x=[2650 2600 2500 2300 2200 2000 1850 1820 1800 1750 1500 1000 900]; • >> y=[116 118 120 118 105 80 60 50 40 32 20 8 5]; • >> A=polyfit(x,y,4) • A= • -0.0000 0.0000 -0.0013 1.1219 -354.5952
小浪底案例资料
![小浪底案例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ddbde4214791711cd791718.png)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21——毛主席1951年10月视察黄河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23——三门峡大坝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第三部分:小浪底工程论证过程
第三部分:小浪底工程论证过程
1、小浪底水利枢纽坝址早已受到关注 1)新中国建立前,民国政府历次黄河勘察、调查、规 划报告中,均将小浪底作为建坝坝址。 2)新中国成立后,黄河全面治理的规划开始,1953年 黄委会组织力量进驻小浪底坝址开展勘探和测量工作。 3)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关于根 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规划在 黄河干流由上而下布置46座梯级电站,小浪底是第40个梯 级,为径流式电站。
第三部分:小浪底工程论证过程
2、三门峡水库运行方式改变,加速了小浪底的论证 1)1958年8月三门峡工程建设期间,三门峡至花园口 区间出现暴雨,小浪底水文站实测洪水17000秒立方米,黄 河堤防多处出险。使人们认识到:仅靠三门峡水库不足以 保证黄河下游的安全。 2)1960年9月三门峡水库首次蓄水,1961年2月9日坝 前最高水位达332.5米,回水超过潼关,潼关段河床平均淤 高4.3米,致使渭河排水不畅,两岸地下水位抬高,河水浸 没农田,危及关中平原的安全。
3——工程全景(1)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4——工程全景(2)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工程图片
5——拦河大坝(1)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6——拦河大坝(2)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7——发电厂进水塔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8——发电厂地下厂房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概况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f93235a876a20029bc642d28.png)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概况: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坝址所在地南岸为孟津县小浪底村,北岸为济源市蓼坞村,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
小浪底水利枢纽坝顶高程281m,正常高水位275m,库容126.5亿m3,淤沙库容75.5亿m3,调水调沙库容10.5亿立方米,长期有效库容51亿m3,千年一遇设计洪水蓄洪量38.2亿m3,万年一遇校核洪水蓄洪量40.5亿m3。
死水位230m,汛期防洪限制水位254m,防凌限制水位266m。
防洪最大泄量17000亿m3/s,正常死水位泄量略大于8000m3/s。
小浪底水库正常蓄水位时淹没影响面积277.8km2,施工区占地23.33km2,共涉及河南、山西两省的济源、孟津、新安、渑池、陕县、平陆、夏县、垣曲8县(市)33个乡镇,动迁年移民20万人。
[3]1991年9月,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程开工。
2009年4月,全部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是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
[4]工程全部竣工后,水库面积达272.3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51亿千瓦时;每年可增加4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
小浪底水库两岸分别为秦岭山系的崤山、韶山和邙山;中条山系、太行山系的王屋山。
它的建成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的威胁,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小浪底水库还可以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
它处在承上启下控制下游水沙的关键部位,控制黄河输沙量的100%,可滞拦泥沙78亿吨,相当于20年下游河床不淤积抬高。
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28日实现大河截流,1999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2001年12月31日全部竣工,总工期11年,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
小浪底工程(一)(图)解读
![小浪底工程(一)(图)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ecd14cd76a20029bd642d6e.png)
小浪底工程(一)(图)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采用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在当今复杂的地层上建筑起了“最具挑战性”的雄伟工程,小浪底创下了一项世界之最和中国第一。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迷宫’。
小浪底洞群进水口,在一块长270m、最高120m的人造绝壁上,开糟凿了最大开挖直径达19.8m,有19个洞口的16条大直径的隧洞。
在左岸约1km2的单薄山体中,一共开凿了100多个地下洞室,整个山体几乎被掏空,构筑起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迷宫”。
—世界上最雄伟的进水塔群。
进水口10座进水塔连成一座宽276.4m,高113m,最大长度70m的钢筋混凝土塔群,混凝土浇筑量达80多万m3。
其工程规模,结构复杂和施工难度堪称世界之最。
—3条世界最大的孔板隧洞。
依照设计,在完成导流任务后的3条直径为14.5m的导流洞中,增设内径为10m和10.5m的环形突坎—孔板,使高速水流通过孔板环的一缩一扩,在洞中消减大量能量,从而降低流速,减少水流对建筑物的冲蚀和破坏。
每条导流洞增设3级孔板,改建成永久泄洪洞,是世界上最大的孔板消能泄洪洞。
—世界最大的消力池。
泄洪系统出口的3个一级消力池总长210m、宽356m、深28m。
由9条隧洞和1条溢洪道下泄的高速水流在其中进行两级消能,是世界上最大、最集中的消力池。
—3条直径为6.5m的排沙洞,采用双圈环绕坎黏接预应力混凝土衬砌技术,建筑出世界最大的排沙洞,同时填补了国内空白。
国内最大的地下厂房施工夜景
钢索架起的工业城堡国内最大的岩壁吊梁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迷宫”。
智慧水利信息化项目PPT幻灯片课件
![智慧水利信息化项目PPT幻灯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62ebe889eb172ded63b772.png)
防汛防旱会商中心设施建设—— 建设市防汛防旱指挥中心、局属相 关单位及各镇(街道)水利部门防汛防旱分中心,提高全市防汛防 旱的协调指挥工作能力。
9
省、市、县、镇四级网络结构
省水利厅
省-市级电信DDN
市级水利局
乡镇水利站
电信IDC
县级水利局
政务外网 办公网
10
水工情水质信息采集设施
信息采集系统
水位计(超声波式)
水位计(压力式)
水质装置
闸位仪
11
工程监控与控制系统
闸泵信息采集与远程控制装置
360度高清监控摄像机
12
闸泵站信息化设施配置
内河球机
2
建立健全资金来源渠道,加大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的 同时,更要重点保证信息化工程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经费支持。
3
要把信息化管理作为水利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建立健全信 息化管理的组织保障体系和规范标准体系,理顺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 理机制,制定运维规程,做到运行维护工作流程清晰,管理规范。
决策支持 中心
满足各种数据应 用的需求,实现 可靠水利信息的 随需获取。
是水利信息基础性、全局性 的信息库,将所有水利数据 和数据服务驻留在数据中心, 形成一个水利局信息资源 “仓库”。
14
数据中心软硬件设施
15
水利地理信息服务系统
调用江苏省水利厅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地图
省GIS平台主界面
《水利信息化技术》课件——1. 绪论
![《水利信息化技术》课件——1.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c6de9d3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1.png)
? 思考题 什么是信息?
内 容 提 纲
1.1
水利信息化的目的和意义
1.2
水利信息监测的重要性
1.3
水利信息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
1.4
河长制与水利信息化
1.5
水利大数据
1.6参考的国ຫໍສະໝຸດ 标准和行业规定水利信息监测的重要性
战国末期问世的《吕氏春秋》 ——掘地财,取水利;所以水在整 个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中是起支配 作用的一个因素,与民生有极大的关系。
1.4
河长制与水利信息化
1.5
水利大数据
1.6
参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
水利信息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
水利信息化行业的上游为计算机及辅助产品、网络设备、系统软件行 业,下游主要为水利行业。
水利信息化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计算机辅助产品、网络设备、系统软件行业
上游产业
水利信息化行业
水利行业等
下游产业
水利信息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
内 容 提 纲
1.1
水利信息化的目的和意义
1.2
水利信息监测的重要性
1.3
水利信息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
1.4
河长制与水利信息化
1.5
水利大数据
1.6
参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
信息时代下的水利工程发展
大禹治水
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
? 什么是水利?
在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河渠书》首创了“水 利”一词,“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明确了“水利” 的内涵,与现代意义的“水利”相当一致,时至今日,防 洪、引水工程、灌溉依然是现代水利事业的核心内容。
水利信息监测的重要性
加强水利基础感知能力建设
监测能力升级
水利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19页 PPT)
![水利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19页 PPT)](https://img.taocdn.com/s3/m/23a9f33b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8.png)
生态保护
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系统
云南省水电站下泄流量监测
福建省水电站下泄流量监测
山东省机井灌溉控制
系统拓扑图
农村水利
农田机井灌溉管理系统
内蒙古机井灌溉控制 河北省灌区高效节水灌溉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信息化管理平台(节水增效管理平台)
节水增粮信息化监控系统基于机井取水计量监控、地下水位监测、土壤墒情监测、田间气象监测、灌溉自动控制等系统进行多功能设计,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实现监控中心对多测点的远程监控,为农田水利管理和水资源监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
黑龙江省国家自然保护区水文监测
长江流域河道水位监测
山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
四川省水位、降雨量监测
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适用于水务部门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水量、水位和水质进行监测,有助于水务局掌握本区域水资源现状、水资源使用情况、加强水资源费回收力度、实现对水资源正确评价、合理调度及有效控制的目的。
● 水源地监控系统● 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系统
农村水利
防汛抗旱
生态保护
目 录
水政水资源
水利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智 慧水 利
生态保护
农村水利
水政水资源
防汛抗旱
水 政 水 资 源
地下水监测系统是掌握地下水变化规律、了解地下水开采状况、指导地下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可对地下水的水位、水温、水质等参数进行长期监测并自动存储监测数据,可对地下水的变化规律进行动态分析。
智慧水利信息化 整体解决方案
水利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简介
● 地下水监测系统●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 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 (水资源税用水信息管理)
● 水库/湖泊水雨情监测系统●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小浪底水利枢纽(2024年)
![小浪底水利枢纽(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549b68a2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8.png)
小浪底水利枢纽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既可较好地控制黄河洪水,又可利用其淤沙库容拦截泥沙,进行调水调沙运用,减缓下游河床的淤积抬高。
1991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小浪底工程在“八五”期间动工兴建。
小浪底工程1991年9月开始前期工程建设,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截流,2000年元月首台机组并网发电,2001年底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取得了工期提前,投资节约,质量优良的好成绩,被世界银行誉为该行与发展中国家合作项目的典范,在国际国内赢得了广泛赞誉。
2002年至2008年,小浪底工程先后通过了安全技术鉴定、工程及移民部分竣工初步验收和水土保持、工程档案、消防设施、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等专项验收。
2008年12月,小浪底工程通过竣工技术预验收。
2009年4月7日,小浪底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小浪底工程投运以来,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保障黄河中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与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
小浪底案例
![小浪底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7d1e53787c24028915fc364.png)
第三部分:小浪底工程论证过程
3、三门峡——小浪底区间合并一级开发方案最终确定
1)1955年的“决议”中,三门峡以下有任家堆、八里 胡同、小浪底三个梯级。 2)1958~1970年的黄河规划委对三门峡——小浪底区 间三级、二级、一级开发进行了比较研究。
(1)三级梯级开发方案,任家堆,八里胡同、小浪底
第一部分:小浪底工程概况
8、工程获奖情况
1)国家优质工程 2)中国水利水电第七、第十一、第十四工程有限公司 获得鲁班奖。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第二部分:小浪底工程图片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1——地理位置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2——谷歌地图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3——工程全景(1)
此标准则申请就会被拒绝。对于计分标准,是用来确定申
请人资格达到投标要求的程度,为做进一步比较选择之用。 步骤三:资格预审资料分析,挑选并通知已入选的投 标者名单(略)
第四部分:小浪底工程招标过程
第二阶段:招标与投标
步骤四:准备招标文件 1、招标文件编制 1991年6月业主黄委设计院和加拿大国际工程管理公司 (CIPM)开始编制小浪底主体土建工程招标文件。
9——调水调沙壮景(1)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10——调水调沙壮景(2)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11——小浪底工程施工专用路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12——小浪底工程专用黄河大桥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13——1997年10月28日黄河截流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14——鲁班奖获奖证书
第二部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图片
洛阳小浪底PPT
![洛阳小浪底PPT](https://img.taocdn.com/s3/m/5df2a438ee06eff9aef80746.png)
文景观众多,有国家级风景区王屋山和九
里沟,五龙口猕猴区和黄河山峡及济渎庙
游览区,邵原境内的中条山主峰鏊背山及
周围的原始森林;有愚公精神的结晶——
引沁水渠,铁山、林山、黄背角水库,王
屋山和布袋沟饮水工程。
• 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更是不胜枚举,夏代
少康迁原、晋文公伐原示信、岳飞大战金兵于河清口、李
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轵城是战国
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皇帝亲自来或派遣
时韩国的国都及汉代的诸侯国都,列为名
大臣进行祭祀,现存祭祀碑刻二十余通,
都之一,至今城墙仍存;近代出土的秦代
记载着济源历史上的辉煌。济源、济南、
钱范,汉代的陶房、陶纺车、陶都树属一
济阳、济阴都因济水而得名。济源山区、
级文物,珍藏在国家历史博物馆,其中陶
南的《王屋山考古》、《幻魂拾贝》;刘栋军的《王屋山
歌吟》;北岸的《王屋山笔记》;卢晓更的《短篇小说》;
葛道吉的《太阳和月亮》;李廷楷的《靓女风云》;郭小
佩的《山海情缘》;史颂光的《只研朱墨作春山》;孔祥
经的《呼唤王屋山》等为代表的文化艺术创作,给人们提
供了精神食粮。
评点:济源的优势是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84处文物保护
小浪底
组员:倪子钦,田风帆, 秦文聪,张书康,谢飞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叫倪子钦,作 为你们的导游,我感到非常荣幸,希望我能带领大 家愉快的玩耍,尽情的欣赏黄河小浪底的绝代风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网的直入直出。 .
14
.
15
• 电话通信网的特点:
1、全网采用了华为 C&C08局用交换机,设 备先进,起点高。
7
• 也就是物理小浪底的在计算机网络中的虚拟 对照体,即通过全数字化数据库平台的构建, 建立小浪底及其相关地区的数字化研究环境。 从而可方便地模拟、分析、研究小浪底枢纽 运行、管理,探索其内在规律,为小浪底水 利枢纽的运行、开发和管理的各种方案决策 提供科学技术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 见性。
.
.
1
摘要:水利信息化的关键是抓住单位的信息需求,从单 位的实际出发,统筹规划,急用先建,形成具有自己特 色的网络和应用系统,同时要经济合理。
关 键 词:水利信息化 数字小浪底 计算机网络 专用 通信网络 应用系统 专网通信效益分析
一、前言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 十六大报告中,中央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国民经 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 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水利部提出以 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水利信息化,就是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 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 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 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和水事处理的效能 及效益。下面结合小浪底谈点这方面的认识。
.
5
• 2004年初小浪底建管局机关搬迁到郑州, 小浪底水利枢纽配套西霞院水利工程开工, 在郑州调度中心、洛阳后勤基地、西霞院 工地、小浪底电厂和桥沟办公区这五点之 间出现了大量、频繁的物资流、交通流和 信息流。如何系统地解决以上 “五节点” 之间的信息采集、加工、传输及开发利用 成为我局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建 设数字小浪底工程势在必行。本文就小浪 底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发展思路和水利信 息化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7、办公自动化系统;
.
10
8、小浪底基础数据库; “数字小浪底”所需的数据和信息量将是海量的,各 种数据都需要以标准的格式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信 息化小浪底”的数据库。通过数据存储及处理系统建 设,将构建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承载体的水文 观测成果、遥感解译成果、数字摄影测量成果、经济、 社会与人文等数据融为一体的数字化集成平台,创造 数字仿真研究手段可以依附的二次开发环境。
.
3
三门峡
小浪底
洛阳
小浪底水 利枢纽位于河南 省洛阳市以北 40km黄河中游 最后一段峡谷的 出口处,坝址以 上控制流域面积 69.4万km2,占 黄河流域面积的 92.3%。 。
.
4
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 其中防洪库容40.5亿立方米, 调水调沙库容10.5亿立方米, 拦沙库容75.5亿立方米。
9、建立数学模拟系统 数学模拟,是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对自然系统 进行仿真模拟的技术。对小浪底水利枢纽、水资源、 水流及泥沙运动、生态及水环境变化等都能进行各种 尺度的实时模拟,为准确揭示和把握河流自然现象及 其内在规律提出了先进的技术手段。
.
11
10、信息化队伍建设;信息化技术本身发展日新月 异,所以必须对我局信息化队伍加以有力地建设、 培训才能满足不断增长技术要求。
今已完成小浪底主体工程建设时期的通信任务。
随着郑州调度中心的成立、西霞院工程建设的开
始,通信工程又要面临新的历史使命:满足现阶
段五点(郑州调度中心、桥沟工地、西霞院、电
厂、洛阳基地)之间大量、高频繁度的信息联络。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现已形成我局五节点通信网
络,实现了五节点内及五点间的网内四位短号直
拨,实现了小浪底建管局与黄委水利专网和电信
12、持续运营的管理、运行模式。
.
12
数字化 办公系统
决策支 持系统
电厂远程 集控系统
数据中心 共享平台计算机ຫໍສະໝຸດ 络 通信 网络防汛调度 系统
人事档案 系统
大坝安全 监测系统
水资源调 配系统
.
会议电视 系统
数 字 小 浪 底 示 意 图
13
三、通信网络平台
1、小浪底的电话通信网
• 小浪底建管局通信专网于1995年建成投运,至
11、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建立内容全面的知识库, 该知识库应涵盖诸如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各种 政策,历史上处理同类问题的经验和教训,流域 规划、区域规划、工程规划的布局及其具体要求, 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等内容,从而形成一个 方案决策的大背景,将数学模拟的各种方案结果 置身于这一大背景下进行优化分析,从中选择一 个可行的方案。为便于决策者研究讨论问题,必 须对数学模拟的结果进行后处理,使其具有较强 的可视化表现。
.
9
建设“数字小浪底”,主要工作包括:
1、大坝及全局的信息采集系统;
2、“五节点”之间的高品质的窄带通信网;
3、“五节点”之间的宽带信息网
4、会议电视网络;
5、小浪底多媒体点播系统;
6、小浪底数据中心,主要包括:防汛信息数据库、水 文数据库、水利资源调配数据库、旅游信息数据库、 发电信息数据库和工程信息数据库,及其相关信息 查询系统;
电站总装机容量180万千
瓦,年发电量51亿千瓦时,工
程总投资374.46亿人民币,工
程总工期11年,1991年开工建
设,2001年全部建成并投入运
行。
.
工程开发目标“以防洪、 防凌、减淤为主,兼顾灌溉、 供水、发电,蓄清排浑、综合 利用”。黄河下游的防洪标准 由过去的60年一遇提高到现在 的千年一遇。
.
6
二、“数字小浪底”的概念和内容
• “数字小浪底” 就是借助
全数字摄影、遥测、遥感
(RS)、地理信息系统
(GIS)、全球定位系统
(GPS)等现代化手段
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
通过微波、光缆、卫星等
通信传输方式,对小浪底
库区及其相关地区的自然、
经济、社会等要素构建一
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
拟环境。
.
8
• 数字化小浪底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搭好两 个基础平台;建好若干个应用系统。两个应用 平台,一是通信网络平台,包括电话网、计算 机网、电视网,即“三网”;另一个平台是信 息资源开发利用平台,包括小浪底自然、地理、 人文、水文、枢纽建设、运行、管理、水情、 防汛等六方面的管理资料数据。按照需要建设 若干个应用子系统,如防汛系统、水资源调配 系统、电厂生产运营系统、数字化办公系统、 家园网络系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