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课件

合集下载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2)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2)
)

首先,“一”字可以用来表现孤傲、突出的形象。

2、分论(一) 接着 具有“以少总多”、“一以当十”的艺术效果

其次,说明“一”字在我国古代诗词以动写静的

手法中,往往以“一雁”、“一鸟”之类

动态形象写静景,起着唤起人们孤寂感

觉的特殊作用。
二、本论
3.文章按严谨、严密的引论、本论、结论的论证结构来 写。
从本文获得的启示
第一, 从文学鉴赏的角度体会“选择最 恰当的字眼,表现出最美的意境”的语言 运用之妙。
文章不仅以典型的诗词意象阐释鉴赏 诗歌语言的理论,而且在分析、阐释理论 的过程中,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诗中的意 境之美,让读者体会到语言的运用之妙。
接总多着以”,、“又“以一一古字以诗当师词十中””用的的“艺故一术曲事效”,果等。总诗句说,“说一明以”“字一虽”字属抒数写的不尽概之念情,,具却有能“以少 其次在,表说明现“诗一歌”字的在意我境国古中代起诗到词以巨动大写的静的作手用法。中,往往以“一雁”、“一鸟”
之类动态形象写静景,起着唤起人们孤寂感觉的特殊作用。
第二层次(第5-10段):是本论的第一分论点, 分三方面说明。
第三层次(第11—14段):是本论的第二分论 点,分两个方面说明
首先,说明有时“一”字却具有“乘一总万”、“以少总多”之妙,用“一”作
为众多、全体的代表。
其次,再详以对“一江春水”的探讨及略举的“一汀”、“一川”、“一树”、
“一夜”等为例,分析说明了有时“一”字的用法,恰恰和单一、少数的概念相反, 是“满”、“完全”的意思,表现出事物的饱满充实,指出这样的“一”字,在抒 情诗中富有感情色彩,具有其特殊的意味。
赵嘏诗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 情。诗人倚楼远眺,一声长笛悠然传来,方显 笛声悠扬哀婉,韵味清远,才可烘托了凄清的 秋景,才可抒见归雁而思乡怀远之情,才可有 人生如晨星之易逝之叹,否则悠扬哀婉之情尽 失。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第三层次(11—14)第二分论点:“一” 字却具有“乘一总万”、“以少总多”之 妙,是“满”、“完全”的意思,表现出
事物的饱满充实的特殊的意味。
第三部分
1、总结上文,总结了几层意思? (1)说明在语言艺术家的笔下,一个常用的“一”字,
就可表现出种种不同的意境来,以此说明这是艺术 的特殊功能。 (2)“一”字本身,既无形象也不能抒情言志,只有 依附于作品中所写的具体事物,才能发挥作用,具 有特殊的表现力。 (3)语言文字的运用之妙,取决于作家的艺术才能。 2、作用
第二层次(5—10)第一分论点:“一”字 可以用来表现孤傲、突出的形象;起着唤 起人们孤寂感觉的特殊作用。
首先,“一”字可以用来表现孤傲、突出的形象。 1、对“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的
分析: (1)得出了什么结论?
说明写春色“红一点”,是用“一”字去 表现一种或幽静凄凉,或超群出众,或清高孤 傲,或闲适雅致的、属于阴柔之美的含蓄蕴藉 的境界。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一心”,语出《宋史• 岳飞传》,意思是说兵法运用的巧妙,全 在善于思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借用为题,是说语言文字的运用之妙,在 于作家的匠心独运。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
结构
第一部分(1—2):导论 第二部分(3—4):本论 第三部分(15):结论
第一部分
论述的中心:一些极其普通而常用的 字,在诗人的笔下,往往能使之新意层 出,妙趣无穷。“一”字本属抽象的数 字概念,但在诗词中却可变为生机盎然、 意趣深远的艺术境界。
运 用 之 妙 , 存 乎 一 心
作者介绍
张文勋,生于1926年,云南大理洱源人,白族,中国 现代学者、作家。他一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以《文心雕龙》为核心的六朝文艺与美学理论的研 究;二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研究;三是佛家美学思想的研 究。

第18课《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课件)-【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拓展模块)

第18课《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课件)-【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拓展模块)
• 提示:从诗句、营造的艺术境界、“一” 字的作用三个方面列表整理。
赏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所选诗句
营造的艺术境界
“一”字的作用
前村深雪里 , 昨夜一枝开 浓绿万枝红一点, 动人春色不须多
残星几点雁横塞 , 长戍笛鼓一断声人人行倚,楼 边秋一雁声
表现的是一种凌霜傲雪,蓓蕾初放的意境,“一”字虽属数的概念,却能
表现出早梅坚强峭拔的品格和生命力
探妙 • “一”字真有如此奇妙的作用吗?
观点句
指向性词语
第5自然段:我们还可以从古典诗词中,找出“一” 字的许多用法,诗人们赋予它以种种特殊的表现力。 ……但是,在另外一些诗中,“一”字却被用来表现 孤傲、突出的形象。……“一”字在此,具有“以少 总多”“一以当十”的艺术效果
还可以 但是 却
例子
“一曲” “一声” “一笛” “一帆” “一片”

表现出抒情主人公愁之多,恨之切,而且 “一”字是“满”“完全”的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犹如江水东流,可谓是绵绵无尽期了 意思,表现出事物的饱满充实
辩妙
• 作者认为郑谷将“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改 为“一枝”改得好,你是否也同意这种改法?请你说说理由。
• 补充资料:
• 一夜里,早开的梅花有几枝开放,这是写实,写得自然,也跟 “早梅”这题目切合。把“数枝”改为“一枝”来迁就“早” 字,反而显出做作的痕迹。事实上,一棵树上的花在一夜中开 放时,不会只有一枝开的,改为“一枝开”,反而不真实。再 说,不该为了迁就题目,把真实的描写改得不真实,所以这两 句诗不必改。(摘自《诗词例话》,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周振甫)
第14自然段:有时候,“一”字的用法,恰恰和单 一、少数的概念相反,而是“满”“完全”的意思, 表现出事物的饱满充实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zhangPPT课件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zhangPPT课件
10
2019/10/17
11
一、导论——中心论点


1、概说(3-4)

首先,“一”字可以用来表现孤傲、突出的形象。

2、分论(一) 接着 具有“以少总多”、“一以当十”的艺术效果

其次,说明“一”字在我国古代诗词以动写静的

手法中,往往以“一雁”、“一鸟”之类

动态形象写静景,起着唤起人们孤寂感
15
第二,对“反复推敲,锤字炼句”的 写作态度及其意义的正确认识。
文章认为,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要重视文 字的运用。古代许多诗人为“吟安一个字,拈 断数茎须”,反复推敲,锤字炼句的写作态度 值得学习和借鉴,并指出,是诗人的创造力使 得有限的字花样翻新,变化无穷,达到点铁成 金之妙,使得一些极其普通而常用的字新意层 出,妙趣无穷,在诗词中表现出种种不同的意 境,形成生机盎然、意趣深远的艺术境界。但 这一切,却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能否创作 出了瑰丽多姿的艺术品,取决于作家的艺术才 能。
第二层次(第5-10段):是本论的第一分论点, 分三方面说明。
第三层次(第11—14段):是本论的第二分 论点,分两个方面说明
首先,说明有时“一”字却具有“乘一总万”、“以少总多”之妙,用“一”作为
众多、全体的代表。
其次,再详以对“一江春水”的探讨及略举的“一汀”、“一川”、“一树”、
“一夜”等为例,分析说明了有时“一”字的用法,恰恰和单一、少数的概念相反, 是“满”、“完全”的意思,表现出事物的饱满充实,指出这样的“一”字,在抒 情诗中富有感情色彩,具有其特殊的意味。
《宋史•岳飞传》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语 出 ,意思是说兵法运用的巧妙,全 在善于思考。《“运用之妙,存乎一 心”》借用为题,是说? 语言文字的运用之妙,在于作家的匠心 独运。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运 用 之 妙 ,存 乎一 心 ” 是潘 一 鸣 先 生 在 自 己 的 “代 序 ”中 用 的标 题 ,意 思 是 弹钢 琴 除 了音 乐 感 之 外 , “还 必须有 悟性 ” ,而作为 一门 高深 的学问 ,
“钢 琴教学 ”是 否成功 ,关 键在于 要 因材施教 。这 就 需 要 顾 及 多方 面 错综 复 杂 、交 织 在 一起 的原 则 与 问 题 ! “有 关钢琴 演奏 与教学 的 问题 ,都 是本 书准备 探 讨 的问题 ,将抽 丝剥 茧地 从不 同的 角度 分章 节依次 论 述 。但 要 紧 的是 ,要 全 面 掌握 ,灵 活 运 用 ,有 的放 矢 ,千 万别孤 立地 生搬硬 套” 。他说 : “没 有教不 好 的学生 ,只有 教不 好的 先生 (老师 )。 ”这 也 是我教 学多年 的座右 铭 。
怎样 才 能弹得 快 ? “快 速 的反弹 ”是关 键 ! “好
入 的过程 ,整个过程 ,都是 围绕着音 乐进行 的” 。
的 钢琴 家在 弹奏 钢琴 音 乐里所 有华 丽跑 句时 ,无 论是
在 这一章 中 ,作 者还列 举 并分析 了不 少生 动 的实 哪 种类 型 ,都有 一个 共 同特点 ,就 是颗 粒性极 强 ,反
全 书共 分为 九章 ,现 在来 逐章进 行摘 读 ,以 求了 速 跑 句有关 的技 术 问题 。这方 面技 术 的难 点表现 在 它
解 本书 的全 貌 。
的速度 、力 度 、均匀 和耐力 。”
在 这一 章 中 , “只讲述 与钢 琴演 奏有 关的较 狭 义
第一 章 音 乐篇
的技术 问题 ,其 他 问题 ,将放 在技 术篇 以外 的其 他章
节 加以论述 ” 。
潘 先生 首先 明确 指 出 “学 习钢琴 演奏 ,就 是 要学

运用之妙

运用之妙
第三部分(第9段):这一部分为结论,总结上文,说明在语言艺术家的笔下,一个常用的“一”字,就可表现出种种不同的意境来,以此说明这是艺术的特殊功能。同时,也指出“一”字本身,既无形象也不能抒情言志,只有依附于作品中所写的具体事物,才能发挥作用,具有特殊的表现力。最后,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之妙,取决于作家的艺术才能。
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把古代文论与古典诗词鉴赏相结合。理论颇深,又不同于理论研究著作;论析作品,又不同于一般的诗词鉴赏,而是把深奥抽象的理论,以生动鲜活的例子阐发出来。谈理论而不流于空泛,谈作品而不就事论事,不仅使人获得古代文论的知识,还能获得丰富的美感享受。正如作者所说,是“以我国古代美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古代诗人、作家和理论家们的一些美感经验,对诗词审美中的一些特殊现象作一点理论探索和介绍,……以某一审美理论问题为经,以有关的诗词作品为纬,夹叙夹议,兼以鉴赏,力图使理论研究、作品分析和审美鉴赏融为一炉。”
文章认为,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要重视文字的运用。古代许多诗人为“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反复推敲,锤字炼句的写作态度值得学习和借鉴,并指出,是诗人的创造力使得有限的字花样翻新,变化无穷,达到点铁成金之妙,使得一些极其普通而常用的字新意层出,妙趣无穷,在诗词中表现出种种不同的意境,形成生机盎然、意趣深远的艺术境界。但这一切,却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能否创作出瑰丽多姿的艺术品,取决于作家的艺术才能。
第二部分(第3—8段):这一部分为本论部分,以“一”字在中国古代
诗歌中的妙用为例,分析文字的运用之妙。
第三部分(第9段):这一部分为结论,总结上文,说明在语言艺术家
的笔下,一个常用的“一”字,就可表现出种种
不同的意境来,以此说明这是艺术的特殊功能。

18运用之妙-存乎一心wrd

18运用之妙-存乎一心wrd

二(3-14) 本论。2.分说(5-14) 3.分论二说到“一”的哪些妙用?
⑷作为众多、全体的代表。 ⑸表现出事物的义是什么?由此可 以引发哪些联想和想象?达到了怎样的艺术表现效果? 与之类似的例子还有? P122,12节。
三(15) 结论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全文, 照应开头, 强调主旨。


4.杜牧诗抒写了诗人在寺院水阁上眺望:深秋 时节的密雨,象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 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 扬的笛声。诗人油然而生人世变易之惆怅。与深 秋密雨意境相配,晚风中送出一笛之声方显悠扬, 方可衬惆怅,否则兴趣索然。 赵嘏诗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诗人倚楼远眺,一声长笛悠然传来,方显笛声悠 扬哀婉,韵味清远,才可烘托了凄清的秋景,才 可抒见归雁而思乡怀远之情,才可有人生如晨星 之易逝之叹,否则悠扬哀婉之情尽失。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张文勋
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 诗词审美 》作者 张文勋 ,云南洱源
《 华夏文化与审美意识 》等。 《宋史•岳飞传》 2.“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语出 ,
人,白族,中国现代学者。著有《儒道佛美学思想探索 》
是说兵法运用的巧妙,全在善于思考。本文借此为题,
是说:语言文字的运用之妙,在于作家的匠心独运。 3.本文的文体是: 议论文。
(5-14)
分论二:“一”能表示多、满。 一字妙用是艺术的特殊功能。
三(15) 结论
必须依附具体事物发挥作用。 用得好不好取决于作家才能。
细节分析
一(1-2)引论,提出论点,论点是什么?
A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B选择最恰当的字眼,表现出最美的意境。
C在大师们的笔下,文字的运用,确有点石成金之妙。 D一些普通的字,在诗人笔下往往新意层出,妙趣无穷。

9“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9“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9“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作者,白族,中国现代学者、作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和文艺美学家。

著有《诗歌审美》、《儒佛道美学思想探索》、《华夏文化与审美意识》等。

2.“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语出诗人《》诗。

3.“以少总多”语出文学理论批评家《》。

4.“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语出诗人《》诗。

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语出诗人《》诗。

6.“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语出词人《》诗。

7.“乘一总万”语出《》。

8.“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语出《》诗。

9.“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语出《》词。

烟草:;风絮:。

二、解题本题语出《》,意思是说兵法运用的巧妙,全在善于思考。

作者借用为题,是说。

三、体裁议论文四、字词积累锤字炼句拈断生机盎然含苞待放绽开蓓蕾兴许坚强峭拔迥然不同饶有趣味赵嘏兴趣索然韩翃星河砧杵屐耐人寻味姹紫嫣红一汀股肱荷重蹊跷瑰宝泥淖凌霜傲雪哽咽五、结构梳理第一部分(1、2)导论(1)首先:提出诗歌是语言的艺术(2)然后:引出论述的中心:“一些极其普通而常用的字,在诗人的笔下,往往……意趣深远的艺术境界”。

第二部分(3-8)本论:以“一”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妙用为例,分析文字的运用之妙。

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3“一字师”的故事(即郑谷改诗)第二层次(4-6)分论点一:①(4、5)“一”字可以用来表现孤傲、突出的形象;②(6)“一”字在我国古诗词以动衬静的手法中,往往以“一雁”“一鸟”之类动态形象写静景,起着唤起人们孤寂感觉的特殊作用。

第三层次(7、8)分论点二:①(7)说明有时“一”字却具有“乘一总万”、“以少总多”之妙,用“一”作为众多、全体的代表;②(8)以对“一江春水”的探讨及略举的“一汀”、“一川”、“一树”、“一夜”为例,分析说明了有时“一”字的用法,恰恰和单一、少数的概念相反,是“满”、“完全”的意思,表现出事物的饱满充实,指出这样的“一”字,在抒情诗中富有感情色彩,具有其特殊的意味。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精)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精)

第二,对“反复推敲,锤字炼句” 的写作态度及其意义的正确认识。
• 文章认为,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要重视文字 的运用。古代许多诗人为“吟安一个字,拈断数 茎须”,反复推敲,锤字炼句的写作态度值得学 习和借鉴,并指出,是诗人的创造力使得有限的 字花样翻新,变化无穷,达到点铁成金之妙,使 得一些极其普通而常用的字新意层出,妙趣无穷, 在诗词中表现出种种不同的意境,形成生机盎然、 意趣深远的艺术境界。但这一切,却是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能否创作出了瑰丽多姿的艺术品,取 决于作家的艺术才能。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张文勋
体裁
• 议论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题目妙处
•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语出《宋 史•岳飞传》,意思是说兵法运用的巧妙, 全在善于思考。《“运用之妙,存乎一 心”》借用为题,是说语言文字的运用之 妙,在于作家的匠心独运。
论证结构
• 第一部分(第1—2段)导论,引出论述中 心。 • 第二部分(第3—14段)本论 • 第三部分(第15段)结论

2.诗人能使“一”字这个普通而常用 的抽象的数字概念在诗词中新意层出,妙 趣无穷,变为生机盎然、意趣深远的艺术 境界。其中的道理从两个方面体现: • 一、“一”字可以用来表现孤傲、突出的 形象,有起着唤起人们孤寂感觉的特殊作 用。 • 二、“一”字具有“乘一总万”、“以少 总多”之妙,其“满”、“完全”之意, 有表现事物的饱满充实的特殊意味。
首先,“一”字可以用来表现孤傲、突出的 其次,说明“一”字在我国古代诗词以动写 手法中,往往以“一雁”、“一鸟”之类 动态形象写静景,起着唤起人们孤寂感 觉的特殊作用。
首先,说明有时“一”字却具有“乘一总万”、 少总多”之妙,用“一” 作为众多、全体的 分论(二) 其次,有时“一”字的用法,恰恰和单一、少 的概念相反,是“满”、“完全”的意思, 现出事物的饱满充实。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用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用
饱满充实。
又哪些例子证明了 这一点?
一江、一汀、一川、一山、一树、 一夜、
第三部分(14)(结论)
1、在第14自然段中,总结了几层意思? (1)一个常用的“一”字,可表现出种种不同的意境
来,说明这是艺术的特殊功能。 (2)“一”字本身,只有依附于作品中所写的具体事
物,才能发挥作用,具有特殊的表现力。 (3)语言文字的运用之妙,取决于作家的艺术才能。 2、作用
张文勋
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目标
1、理解文章含义,理清文章结构。 2、通过研讨文本,理解作者的见解: 3、体会古代诗人是如何巧妙运用语言 文字实现艺术境界的,体会语言运用之妙。
题解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语出《宋 史•岳飞传》,意思是说兵法运用的巧妙, 全在善于思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借用为题,是说语言文字的运用之妙,在 于作家的匠心独运。
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
百鸟朝凤图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只
2+12+30+56=100
作者介绍
张文勋,生于1926年,云南大理洱源人,白族,中 国现代学者、作家。他一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以《文心雕龙》为核心的六朝文艺与美学理论的研 究;二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研究;三是佛家美学思想的研 究。
本文是一篇 议论文
自然段落
全文共14个自然段,请大家标清楚。
本文结构层次
导论(引出作者对文章的观点或看法) 第一部分(1—2)
本论(议论文的主体部分) 第二部分(3—13)
结论(论述得出的结果) 第三部分(14)
第一部分(1-2)(导论)
论述的中心:一些极其普通而常用 的字,在诗人的笔下,往往能使之新意 层出,妙趣无穷。“一”字本属抽象的 数字概念,但在诗词中却可变为生机盎 然、意趣深远的艺术境界。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例谈合作学习中创造性评价的运用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例谈合作学习中创造性评价的运用

新 时期 , 教育改革已经进 入了一个关键 时期 。以“ 自主、 合作 、 小 组 的凝 聚力 。
探 究” 为核心 的教学模 式如雨后 春笋般 出现 , 极大地 推动 了我 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形态二 : 目标 达成评价 。 目标达成评价就是在考试前 , 每个 学
教育 的发展 。但有时候 , 我们 的合作学 习还只是徒有形式 , 谈不上 生依据 自己上次考试的基础制订一个 目标 。考试后 , 根据 目标 的 高效 。构建高效课堂 , 除了关注教学方法 、 教学形 式之外 , 还应调 完成情况加上或者减去个人一倍或者多倍 的分值 。学生在制订 目 动 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何才能 充分调动学生参 与学习 的积极性 ? 标后 , 必须要不 断努力 , 尽可能 多地为 自己和小组加分 。否则 , 就
组长讲 得用心 , 组员 听得细心 。在这种评价机制 的激励下 。 小组的 并 收 获 的 色 彩 绚 丽 的赖 葡 萄 放 到 我 手 里 的时 候 , 一 种 莫 名 的 喜 悦
学 习 氛 围无 疑 是 很 浓 厚 的 , 学 困 生 完 成 任 务 的 次数 与 质 量 也 在 不 感 与 满 足 感 涌 上 了 心头 。
我 们 不 妨 也在 课 堂 评价 上 下 些 工夫 。为 提 高学 生 的学 习效 能 , 激 活 会 拖 累整 个 小 组 。
学 生的学 习内因。在教学 中我研究并采用 了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三、 学 期 长 效 评 价

即 时课 堂 评 价
学期长效评价 区别于传统的成绩评价。不是 以期 中或期末考
而后战 , 兵法之常 , 运用之妙 , 存乎一心 。” 意思是摆好阵势 以后出 知 识 点 在 检 测 中 呈 现 的 多 少 对 学 生 进 行 加 分 奖 励 — — 猜 中 的越 做对 的越多 , 加 的分值就越 多 , 这个过程 就是“ 兑奖 ” 的过程 。 战, 这是打仗 的常规 , 但运用 的巧妙 灵活 , 全在于善于思考 。岳飞 多 , 所谓 的“ 妙” 字, 我认 为就是灵 活性 。就教学而言 , 我想就是我们常 因为 , 个 人 的分值 和小组 的分值息息 相关 , 所 以个 人加 的分值越 说 的“ 教学有法 , 教无定法” 。 教学 方 法 如 此 , 教 学评 价 亦 然 。 多, 为 小 组做 的 贡献 就 越 大 。在 提 高 成绩 的 同 时 , 也 无 形 中 增 加 了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课件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课件




张 文 勋
, 存 乎 一

作者介绍
张文勋,生于1926年,云南大理洱源人,白族,中国 现代学者、作家。他一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以《文心雕龙》为核心的六朝文艺与美学理论的研 究;二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研究;三是佛家美学思想的研 究。
主要著作有《华夏文化与审美意识》《儒道佛美学思 想探索》《诗词审美》《刘勰的文学史论》等。作为古 代文论与文艺美学家,张文勋将深奥的理论探索和具体 的古典诗词赏析相结合,所著的《诗词审美》从心物感 应、情志合一等许多方面探讨了诗词审美活动中的特殊 现象,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美学理论的主要命题。
第三层次(11—14)第二分论点:“一” 字却具有“乘一总万”、“以少总多”之 妙,是“满”、“完全”的意思,表现出
事物的饱满充实的特殊的意味。
第三部分
1、总结上文,总结了几层意思? (1)说明在语言艺术家的笔下,一个常用的“一”字,
就可表现出种种不同的意境来,以此说明这是艺术 的特殊功能。 (2)“一”字本身,既无形象也不能抒情言志,只有 依附于作品中所写的具体事物,才能发挥作用,具 有特殊的表现力。 (3)语言文字的运用之妙,取决于作家的艺术才能。 2、作用
第二部分
第一层(3-4):概说 1、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典型例证 2、用了什么事进行例证?
“一字师”的故事 3、这个故事阐述了什么道理?
以“一字师”的故事,说明选用“一枝”, 才可表现“早梅”的坚强峭拔的品格和生命 力,诗的意境才符合“早梅”二字的命意。
4、“一字师”故事的作用
作者通过对“一字师”故事的分析谈启 示,作为本轮的概说,可以自然地提出观 点,引出对“一”字妙用的展开分析。先 列举典型例证,不但可以引起读者探究的 兴趣,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运用之妙存乎于心

运用之妙存乎于心

边l思维.操作-表达1—多—-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巾有若广泛的应用。

如何有效地利片{学具展扦教学活动.使思维操作、表达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发展呢v下面的救学片断能带给我们一畦启发.教学片断:斯世纪小学数学六年衄“圆柱的窑枳”,师:(出示一十圆柱形竹杯子)我想知道这十四柱彤杯子的誊积.怎2办呢7生l把杯子倒满水.再把水倒进量杯或圣筒中.就可d知道7师:这个方凄的确很简单.;错。

还有别的方法吗々生2:可n直接量出来,师:f故作惊讦)量出客积!怎2量呢十生2先量一些曲要的数据.再求出窑积就行T.师请休上来量一量,生2:寝先量出圆柱体的高.高是1l厘米师:你蔗怎样量的?生2:我月直足%着杯子的外壁.玻直就量出7高。

师.连需要量出什2’生2:量出底自直径。

先将直足的一端固定.耪动直足的另一端.最长处就是圆柱底面的直径.是14厘米.然后根据圆柱体体积的计鼻公式计算出拳杯的客积生3:老师.我认为选样量不准确一师:嚷.你是怎2想的,生3:我认为要计算出水杯的喜积从外面量得的敷据{准确,因为水杯是有厚度的.应该从杯子的里面量才对!(此言一出.太誊都蹙得有道理)生2怎2从杯子的里自量出它的鹿面直径和高呢’生4:可m^L杯子的外自量.但要去掉杯子底和杯子壁的厚度。

生5:也可m先用铁丝从里面量再量出铁丝的长.在“上的"断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引导学生使用学具时.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明确的操作要求,往操作的基础上表达交流.真正使思维、操作、表选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我认为.估嘶台理地使用学具.不仅可以提高学牛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许生活实践中应用数学的能力雨蛰的是还可眦通过操作学具米展币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牛的思考.表达自已的所想、所思。

(作者单位:河南郜州市金水匡实验十学)w操作学具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学具的作用毋庸置疑.那么.如何灵活使用学具呢t在学牛使用学具的过程巾.老师蛀头痛的两个问题一是把一整袋学具发给学生后.到诚用时总会有学生把某个学具弄丢;二是学具成了学生手中的玩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解题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语出《宋史• 岳飞传》,意思是说兵法运用的巧妙,全 在善于思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借用为题,是说语言文字的运用之妙,在 于作家的匠心独运。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
3
结构
第一部分(1—2):导论 第二部分(3—4):本论 第三部分(15):结论
4
第一部分
论述的中心:一些极其普通而常用的 字,在诗人的笔下,往往能使之新意层 出,妙趣无穷。“一”字本属抽象的数 字概念,但在诗词中却可变为生机盎然、 意趣深远的艺术境界。
14
张 文 勋
运 用 之 妙 , 存 乎 一 心
1
作者介绍
张文勋,生于 1926 年,云南大理洱源人,白族,中国 现代学者、作家。他一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以《文心雕龙》为核心的六朝艺与美学理论的研 究;二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研究;三是佛家美学思想的研 究。 主要著作有《华夏文化与审美意识》《儒道佛美学思 想探索》《诗词审美》《刘勰的文学史论》等。作为古 代文论与文艺美学家,张文勋将深奥的理论探索和具体 的古典诗词赏析相结合,所著的《诗词审美》从心物感 应、情志合一等许多方面探讨了诗词审美活动中的特殊 现象,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美学理论的主要命题。
第三层次(11—14)第二分论点:“一” 字却具有“乘一总万”、“以少总多”之 妙,是“满”、“完全”的意思,表现出 事物的饱满充实的特殊的意味。
10
第三部分
1、总结上文,总结了几层意思? (1)说明在语言艺术家的笔下,一个常用的“一”字, 就可表现出种种不同的意境来,以此说明这是艺术 的特殊功能。 (2)“一”字本身,既无形象也不能抒情言志,只有 依附于作品中所写的具体事物,才能发挥作用,具 有特殊的表现力。 (3)语言文字的运用之妙,取决于作家的艺术才能。 2、作用 呼应论点,强调了主旨
7
第二层次(5—10)第一分论点:“一”字 可以用来表现孤傲、突出的形象;起着唤 起人们孤寂感觉的特殊作用。
首先,“一”字可以用来表现孤傲、突出的形象。 1、对“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的 分析: (1)得出了什么结论? 说明写春色“红一点”,是用“一”字去 表现一种或幽静凄凉,或超群出众,或清高孤 傲,或闲适雅致的、属于阴柔之美的含蓄蕴藉 的境界。
8
(2)具有什么特点? 含蓄蕴藉 (3)能达到什么效果? 具有“以少总多”、“一以当十”的艺术效果 (4)哪些例子证明了这一点? 以古诗词中用“一曲”、“一声”、“一笛”、“一 帆”、“一片”等诗句,说明以“一”字抒写不尽 之情 。 其次:“一”字还能表现什么形象?达到怎样的艺术 效果呢? 说明“一”字在我国古代诗词以动写静的手法 中,往往以“一雁”、“一鸟”之类动态形象写静 景,起着唤起人们孤寂感觉的特殊作用。 9
5
第二部分
第一层(3-4):概说 1、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典型例证 2、用了什么事进行例证? “一字师”的故事 3、这个故事阐述了什么道理? 以“一字师”的故事,说明选用“一枝”, 才可表现“早梅”的坚强峭拔的品格和生命 力,诗的意境才符合“早梅”二字的命意。
6
4、“一字师”故事的作用 作者通过对“一字师”故事的分析谈启 示,作为本轮的概说,可以自然地提出观 点,引出对“一”字妙用的展开分析。先 列举典型例证,不但可以引起读者探究的 兴趣,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1
启示
第一, 从文学鉴赏的角度体会“选择最 恰当的字眼,表现出最美的意境”的语言运 用之妙。 第二,对“反复推敲,锤字炼句”的写作 态度及其意义的正确认识。
12
写作特点
第一, 把古代文论与古典诗词鉴赏相结合。 第二,以典型的、生动鲜明的诗词意象阐释 作者的理性思考 。
13
主旨
文章以“一”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 的妙用为例,分析文字的运用之妙,提 出“一些极其普通而常用的字,在诗人 的笔下,往往能使之新意层出,妙趣无 穷”“语言文字的运用之妙,在于作家 的匠心独运”等精辟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