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水环境
长江流域主要环境问题
长江流域主要环境问题长江流域地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大部分地区开发历史悠久,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影响强烈。
特别近几十年来,人口剧增,城市、集镇以及工矿企业大量涌现,土地垦殖指数不断提高,这些既促进了流域经济发展和繁荣,同时也使许多地区的环境承受着不堪负担的压力,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成为流域未来进一步开发的制约因素。
1.上游水土流失问题长江上游流域面积约100万km2,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仅次于东北的第二大林区,也是长江水土资源保护的重要屏障。
但多年来,由于不合理开发,重伐轻造,造成森林植被锐减。
如四川省森林覆盖率已由50年代的20%下降到80年代的13%,四川盆地仅为4%。
随着森林植被的减少,土壤侵蚀面积和强度不断增加。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5.5万km2,占流域总水土流失面积的63%,年土壤侵蚀量达14.05亿t。
上游区处于我国地形第一和第二阶梯,地势陡峻,山高谷深,土层浅薄,森林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而迅速演替为草灌群落,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为下降,土地退化面积不断扩大。
外动力地质现象如泥石流、滑坡、山崩等灾害日趋严重,每年都有造成伤亡的事件发生。
近年来已加强了重点水土流失的整治和控制,但力度还不够。
2.中、下游平原区洪、涝灾害问题长江小、下游平原湖区面积12.6万km2,有耕地600万km2,人口7500万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又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由于平原区地面高程普遍低于洪水位数米至十数米,全靠3600余km长江干堤和30000余km的支堤保护,每当大汛来临,防御洪、涝灾害的形势十分严峻,遇大洪水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水灾,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
据历史记载,从汉代到清末的2000余年中,长江曾发生大、小洪灾200余次,平均10年一次。
在本世纪内就发生过1931年、1935年、1949年和1954年4次严重的洪水灾害。
每次洪水灾害人民生产财产都受到巨大损失,灾区的生态与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灾后伴随而来的是瘟疫流行,钉螺扩散,血吸虫病蔓延,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严重的精神创伤,往往数年还难以恢复元气。
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治理
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治理长江流域是中国最长、最重要的河流,也是全国范围内最具代表性的水域之一。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长江流域的水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污染问题。
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长江流域的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变得至关重要。
首先,要解决长江流域水环境问题,需要从源头上加强污染物排放治理。
面对不断增长的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必须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污染物排放的监测和控制体系。
同时,政府还应该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更清洁、环保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其次,要加强长江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对于全国的水资源供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使用,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状况日益恶化。
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流域水资源的调控管理、推广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以及建立水资源权益划分和保护机制等,以实现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此外,长江流域的水域生态系统保护也是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方向。
生态系统的破坏会导致水生生物种群的急剧减少,破坏水域的生物多样性。
因此,需要加强湿地保护、水生态修复和水生物保护,为各类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
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水域污染物的处理和减量,减少对水生态系统的污染和破坏。
最后,要实现长江流域水环境的全面治理,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协调,畅通信息共享渠道,统筹协调各类治理措施的落实。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动的良好氛围,为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总之,长江流域水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各方面需要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制定相应政策、加大投入力度,推动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使长江这片美丽的水域得到更好地保护,为未来的世代留下更清洁、更美丽的长江。
长江流域水污染、水环境现状及防治战略
⼀、长江流域⽔资源及⽔环境的主要问题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的主要问题是⽔污染、泥沙淤积、洪涝灾害和未能理想地发挥⽔环境的多功能,特别是⽣态功能的作⽤。
20世纪80年代初期,长江流域每年的污⽔排放量为127亿m3,90年代初约为142亿m3,10年期增了15亿m3,总量占全国排污量的40%.保护长江的⽔资源不仅是流域⼈民⽣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跨流域调⽔的需要,决不能把污⽔调往北⽅。
所以保护长江⽔资源是⼀个关系长江经济带和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
21世纪⼈类⾯临最主要的挑战之⼀,是如何去满⾜庞⼤⼈⼝必需的粮⾷、饮⽔、卫⽣和健康等⽅⾯的⽤⽔要求。
(⼀)⽔质概况 从总体来说,长江⽔质是⽐较好的,但是⼲流城市若⼲江段、⽀流和湖泊污染已很严重,以有机物污染为主,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
1995年全流域⽔质符合Ⅰ、Ⅱ类标准的为45%,符合Ⅲ类标准的为31%,属于Ⅳ、Ⅴ类标准的已污染的为24%.从污染⼴度看,着推沱江和太湖⽔系;从污染深度看,当数下游⽀流和太湖⽔系。
有机污染的总趋势是下游重于中游、中游重于上游;湖泊⽔域重于江河⽔域。
三⼤湖泊有机污染程度依次为太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滇池被国家列为三个污染最严重的淡⽔湖泊,并限期整治。
地下⽔污染以城市较为普遍,20世纪80年代监测,中度污染城市有南京、上海、武汉、长沙、成都、常州、镇江等,轻度污染的城市有苏州、杭州,且呈发展和加剧趋势。
(⼆)⽔污染的特点 1、⼲流的污染 长江⼲流的污染不是发⽣在整个断⾯,⽽是城市江段的岸边污染带。
⽬前长江⼲流的污染带,发⽣在攀枝花以下的3600km,主要⼜是⼯业集中的城市江段,⾃上⽽下依次是攀枝花、宜宾、泸州、重庆、涪陵、万县、宜昌、沙市、岳阳、武汉、鄂州、黄⽯、九江、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南京、镇江、南通、上海等21个城市。
长江⼲流城市江段的岸边污染带总长约560km,据1992 ~1993年调查评价总河长790km,平⽔期污染带总长452km,占评价河长的57%.以污染带长度排序依次为南京123km,武汉77km, 上海52km,岳阳30km,重庆27.4km,镇江21km.枯⽔期污染带总长498km,占评价河长63%, 其中武汉114km,南京80km,上海61km,岳阳27km,重庆26km,镇江23km,宜昌20km,以两个⽔期中污染带较长的统计,全江污染长560km,其中北岸241km,南岸319km.污染带宽度:上游江段为20m~30m,中游江段50m~100m,下游江段100m或更宽。
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策略及实施方案设计
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策略及实施方案设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长江作为我国最长、最大的水系之一,承载着我国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发展。
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健康,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的安居乐业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保护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成为了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水生态保护现状长江流域是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饮用水源地等优质水源数量不足,水资源的压力逐年增加。
同时,由于工业、农业等活动的不断发展,水体污染也持续加剧,导致了水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长期以来,政府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并不理想,对于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的处罚力度不够,有的企业甚至选择错误排放废水污染水环境,造成大量死鱼现象,导致生态恶化。
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已经成为满目疮痍的现实。
二、设计水生态保护策略目前,为了保护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这些措施包括加强水污染整治、保护水源地和提高用水效率等。
但仅有这些政策是远远不够的。
在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方面,应制定一系列的长效措施,从四个方面进行工作:①生态建设;②完善法律法规;③加强监管力度;④推动科技创新。
1、生态建设生态建设是保障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此类措施包括森林种植、湿地保护、水土保持等。
开展生态建设能够减少洪涝灾害风险和土地退化率,维护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
2、完善法律法规针对污染环境的企业,相关立法和法规的严格执行是必不可少的保障环境的手段。
必须强化环保法规的研究和推广,强化环境保护的惩罚性措施,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加强监管力度加强监管力度是保证水生态环境的有效控制的必要手段。
同时,加强监管能够保护水资源,改善水质,缓解资源的不足,从而降低用水的压力。
4、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可以帮助解决水环境问题,包括提高水处理技术、提高水源保护能力等。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面临威胁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面临威胁长江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其水土资源的保护与治理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近年来,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稳定。
本文将就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问题进行分析,并介绍相关的治理举措。
一、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问题的表现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但同时也是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表水流污染严重:由于水土流失问题,土壤中的养分和农药等物质在降雨冲刷下流入江河,导致水体污染,严重影响水质、水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停滞性山洪灾害频发: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加剧了山洪的形成和扩散,山区和丘陵地带经常发生停滞性山洪灾害,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3. 土地资源的减少和退化: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地剥夺和贫瘠化,使得农田面积减少、农作物产量下降,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
二、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问题的形成离不开一系列的内外因素。
其主要原因如下:1. 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加剧与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有关。
长江三峡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长江流域的水文水力条件,破坏了原有的地表覆被,加快了水土流失的速度。
2. 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但过渡依赖资源开发和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长江流域水土资源的异常开发与利用,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3. 自然因素的影响:长江流域地处复杂的地貌条件下,频繁的洪水、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也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问题的原因之一。
三、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为了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相关部门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1.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水土保持项目立项审核和施工监管,鼓励农民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增加土地的保持力,减少水土流失风险。
2. 提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大对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消耗,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长江流域水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长江流域水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流域水环境出现诸多问题,为了缓解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因此以长江流域水环境问题为视角,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长江流域水环境问题对策研究一、长江流域概况长江流域横跨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
流域内有丰富的资源,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
长江流域湖泊众多,淡水鱼资源丰富。
流域内矿场资源,森林以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等也是相当丰富多样。
.然而,在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污染物排放量迅速增加,超过水体自净能力。
因此,研究长江流域水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显得十分必要。
二、长江流域水环境问题分析水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空间及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水体。
根据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的最新评价,长江流域出现水质问题且水质中的某些营养素含量过高。
为此从该流域实际情况出发,笔者将主要对长江流域水环境中的地表水进行浅析.(一)长江流域水质状况分析:1、重点水域水质状况分析在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方面,ⅴ类、劣ⅴ类共5个,占流域内的13.9%。
在西南诸河方面:西南诸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的4个断面水质均为ⅱ类,巴东官渡口和宜昌太平溪断面水质为ⅱ类,汉江入库断面白河断面水质为ⅰ类、丹江入库断面湘河水质为ⅲ类;库内的浪河口下、坝上和台子山水质均为ⅱ类。
2、省界水体水质状况分析本月对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省界水体共158个断面水质进行评价,其中长江流域156个,ⅳ类10个,占6.4%;ⅴ类、劣ⅴ类共13个,占8.3%。
本月水质为劣ⅴ类的省界河段是:乌江干流沿河段、贵州与湖南交界段、牛浪湖和洞庭湖出口处及白河新甸铺段。
(二)长江流域湖泊污染问题1、湖泊面积日渐缩小。
据专家学者介绍,我国东部平原湖区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17198平方公里,减少到现在的不足6600平方公里,即面积2/3以上的湖泊消亡,其中为长江流域承担蓄洪重任的八大湖泊面积也剧减。
长江流域水资源面临严重危机
长江流域水资源面临严重危机一方面,长江流域水环境状况恶化,并且影响人均水资源量下降。
长江流域受水体污染与水面积缩小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削弱了水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日益脆弱。
主要表现为:区域性、阶段性缺水严重,湖泊萎缩,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水土流失严重,航运船舶和工厂企业产生的大量污染物质更使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
由于流域内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水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的威胁,使得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出现水资源紧缺,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已经成为长江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制约性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的增加,水量丰沛的长江流域人均水资源量呈减少之势。
2003年《公报》显示,去年长江流域人均水资源量已降至2100多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长江水利委员会的调查表明,长江流域有59座城市存在水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
另一方面,长江流域中、下游平原区洪、涝灾害频繁。
由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地面高程普遍低于洪水位数米至十数米,每当大汛来临,防御洪、涝灾害的形势十分严峻,遇大洪水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水灾,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
在本世纪内就发生过1931、1935、1949、1954和1998年5次严重的洪水灾害,每次洪水灾害人民生产财产都受到巨大损失,灾区的生态与环境遭受严重的创伤,往往数年还难以恢复元气,长江中下游洪灾已成为我国心腹之患。
1998年1月1日起施行的《防洪法》,虽然不够完善却也为1998年抗洪提供了重要保障,也让我们看到了立法进行事前防御的重要性。
中国入世以后,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也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
中国入世和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势必会加速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中上游的开放和开发,如国家重点建设的西气东送、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等重大工程,从长远和整体上看,对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肯定是有利的,但每一项重大工程都会给长江流域带来新的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长江流域存在的水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
长江流域存在的水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长江流域位于中国中部,涵盖了数个省份和城市,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交通和农业中心之一。
然而,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和不合理的开发,长江流域的水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给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长江流域的水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污染、水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破坏。
首先,水污染是长江流域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都对水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尤其是沿江城市和工业园区的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江中,导致水中的有害物质超标。
其次,长江流域的人口密度较高,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很大。
与此同时,过度的水资源开发导致了长江流域的地下水位下降和湖泊、河流水位减少。
第三,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破坏,湿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和生物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长江流域存在的水环境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对策。
首先,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控制和减少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同时,强化污水处理厂的管理与监督,确保排放的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其次,加强农业污染的治理,采取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模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控制农田排水的污染物含量。
此外,推动农田水利工程的改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另外,加强河口与湖泊的治理,恢复和保护湿地和沿江植被的生态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恢复能力。
此外,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合作也是治理水环境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水环境治理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治理项目的组织和管理。
企业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公众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合理使用水资源,减少浪费,鼓励参与环境保护组织和志愿者活动。
总之,长江流域的水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着人民生活和生态安全。
只有通过政府的有力措施、企业和公众的合作,才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长江流域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政策法规背景及要求
国家政策法规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长江流域环境 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 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如《水污染 防治法》、《长江保护法》等。
地方政策法规
长江流域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国 家号召,出台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 和政策文件,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
环保标准与要求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长江流域的环境 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制定了相 应的环保标准和限值,以推动环境 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农业污染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 药等化学品,导致土壤和水体
污染。
生活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污 水和垃圾排放量不断增加,对
环境造成压力。
交通运输污染
船舶排放的油污、废气等也是 长江流域重要的污染源之一。
面临的环境挑战与问题
01
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问题并存
长江流域虽然水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突
出;同时,水污染问题也严重影响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02
生态系统退化与生物多样性减少
长江流域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湿地、湖泊等自然生境缩减,生物多样性
面临严重威胁。
03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增加
长江流域存在诸多环境风险隐患,如化工企业泄漏、水上交通事故等,
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公众参与和监督, 形成全社会共治共管共享格局。
统筹协调、系统治理
加强流域统筹协调,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 治理。
依法依规、严格监管
加强法治建设,强化监管执法,严厉打击环 境违法行为。
责任主体划分
中央政府
负责制定长江流域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和政策,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
长江流域水环境问题及监测体系探讨
长江流域水环境问题及监测体系探讨摘要:长江经济带作为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同时也是实施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的创新示范带。
通过简要分析长江流域水环境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长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需求,阐述了构建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监测体系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关工作建议。
关键词: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体系1.前言长江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横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
长江经济带覆盖9省2市,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家战略发展区域,作为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其发展关系国家发展全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长江流域s水环境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长江干流、支流及湖泊等水体纳污总量逐渐上升、城市岸边污染带范围不断扩大,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中下游水域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等。
长江水环境受到污染,已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水体功能失去原有的资源价值,危及人民的生活与健康,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水污染事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为充分了解长江流域水环境状况,动态掌握长江流域水环境数据库,健全水环境安全预警,落实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水环境保护监测系统重要性不断提升。
2.长江流域水环境现状及问题2.1水环境现状长江中上游干流水质总体良好,但水质稳定性不足,部分支流水质污染明显。
中下游区域,部分湖泊水质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还有部分国控断面仍然存在不达标的情况。
流域内存在各种问题,对水环境造成影响:污水治理设施有待完善,生活污染贡献突出。
部分城区雨污分流改造不完善。
污染来源较多,系统治理缺乏统筹,部分区域污染治理压力较大。
水环境监测与预警能力不强。
岸线周边垃圾收运系统不完善,养殖污染整治力度不够,农业污染未得到重视。
各种问题叠加,水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2.2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问题排水管网存在的问题:(1)部分建成区域排水管网建设密度低。
近年来长江流域水环境变化分析
近年来长江流域水环境变化分析近年来,长江流域的水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水质恶化、水生态系统失衡和水资源的过度利用等方面。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也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水质恶化水质恶化是长江流域当前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根据环境监测数据,长江主干流及重要支流的水质状况明显下降。
特别是在江苏、上海等城市沿岸地区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致使部分江段水质大幅下降。
这种恶化主要表现在,化学需氧量、总磷、重金属、氨氮等指标的超标。
其中,化学需氧量是反映水体有机物质含量或者一定时间内耗氧量的指标,氨氮则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
二、水生态系统失衡随着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污染物排放的增加,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系统已经出现了失衡的现象。
据相关调查,长江流域已经出现了多种生物虫害和水华的现象。
其中,最严重的是蓝藻和河蟹的数量快速增加,严重危害了水生态环境。
蓝藻是一种常见的浮游生物,当水体中的氮、磷含量过高时,会迅速繁殖并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这同时也对水质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水资源的过度利用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利用已经超出了其自身的可持续性界限,致使水资源面临了过度开发、过度利用的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城市和工业用水量逐年增加,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再加上不合理的流域布局和农业用水的习惯,致使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愈演愈烈。
四、结论综合上述分析,近年来长江流域的水环境变化已经到了威胁人类的临界点,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首先,应积极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水质监测、减少污染物排放,完善环保法律体系。
其次,应研究和实施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引导农民科学用水,减少工业用水的浪费。
最后,应重视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保护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总之,水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流域的水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地方问题,更是全人类共同的问题,值得每个人的高度关注和努力改善。
长江_水环境_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长江流域突发水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结合长江流域水环境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长江流域内发生的突发水环境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水污染事故、水生态破坏事件、水域资源损害事件等。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一)组织体系1. 长江流域水环境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长江流域水环境应急工作。
2.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长江流域水环境应急工作。
3. 专业应急队伍:负责长江流域水环境应急工作的现场处置、监测、保障等工作。
(二)职责1. 指挥部:负责长江流域水环境应急工作的决策、指挥和调度。
2. 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长江流域水环境应急预案;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工作;负责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负责信息收集、报送和发布。
3. 专业应急队伍:负责现场应急处置、监测、保障等工作。
四、预警与信息报告(一)预警1. 预警级别:根据突发水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预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对应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
2. 预警信息发布:指挥部办公室根据预警级别,通过媒体、政府网站、手机短信等渠道发布预警信息。
(二)信息报告1. 事件发生单位应立即向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并按要求报送相关材料。
2. 环境保护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指挥部报告,并按照预案要求组织开展应急工作。
五、应急处置(一)应急处置原则1. 及时性:发现突发水环境事件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2. 协同性:各相关部门、单位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水环境事件。
3. 科学性:根据突发水环境事件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置措施。
(二)应急处置措施1. 现场处置:应急队伍应迅速到达现场,对事故现场进行控制,采取隔离、清理、修复等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长江的环境问题
长江的环境问题【长江流域的水污染现状及防治】一、长江水污染现状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量呈逐年增加之势。
20世纪80年代初期,长江流域每年的污水排放量为127亿m3,90年代初约为142亿m3,10年期增了15亿m3,总量占全国排污量的40%。
而到了1998年全流域的污水排放量为189亿m3,2001年上升至220亿m3;流域内3万多公里河长中,1998年超标河长达19%,2000年上升到26%,2001年为26.3%。
流域省界断面水质超标率也呈上升趋势。
流域水污染,特别是中下游地区的水污染,由于未得到有效的治理与控制,已成为长江水资源保护的突出问题。
长江水污染主要表现为:--干流近岸水域污染未能得到遏制,威胁城市用水安全。
长江水资源保护局的调查显示,长江干流岸边污染带已接近600公里;500多个主要城市取水口均已不同程度地受到岸边污染带的影响。
长江干流沿岸城市污水排放量约占全流域排放总量的50%左右,其中攀枝花、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五大城市排污量又占干流城市排放量的70%以上。
五大城市近岸水域污染带长约400公里,目前已影响到邻近城市的生活、生产用水安全。
--支流污染严重。
调查结果显示,在支流两万多公里评价河长中,超标河长达七千公里。
其中主要污染支流水质状况为:嘉陵江干流部分江段水质达四、五类,引起部分城市饮用水困难;岷(沱)江全江水质较差,劣于三类,成都、宜宾、乐山自贡等城市江段水质更差,饮用水源水质难以得到保证;湘江水污染日趋严重,主要河段枯水期水质超标,重金属污染长期存在;汉江中下游已多次发生“水华”;黄浦江常年污染,水质劣于三类。
--湖泊富营养化仍在发展。
长江流域内的10个重点湖泊中,1999年有6个湖泊水质劣于五类。
国家重点治理的滇池、巢湖、太湖水质至今无明显好转。
2001年监测结果表明仍为五类或超五类。
目前,由于长江水体的含磷量偏高,继汉江出现水华现象后,上游的乌江也出现了水华的迹象。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的研究报告doc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的研究报告doc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的研究报告。
一、引言。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流域面积约为180万平方公里,涵盖了中国1/5的土地。
长江流域的资源丰富,环境多样,对中国的经济和生态系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长江流域的资源和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报告旨在对长江流域的资源与环境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其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资源状况。
1. 水资源。
长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水源地。
长江流域年降水量较丰富,但由于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导致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另外,长江流域水质污染严重,尤其是下游城市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严重影响了长江水质的健康。
2. 土地资源。
长江流域的土地资源丰富多样,包括耕地、森林、草原等。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导致了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3. 生物资源。
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多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然而,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过度开发,一些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三、环境状况。
1. 大气环境。
长江流域的大气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城市生活废气的排放。
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2. 水环境。
长江流域的水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质污染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了长江水质的恶化,严重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
3. 土壤环境。
长江流域的土壤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四、问题分析。
1. 资源开发利用不当。
长江流域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土地资源的荒漠化和生物资源的减少。
2. 环境污染严重。
长江流域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大气、水、土壤环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中国长江流域的水污染问题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和生态环境
中国长江流域的水污染问题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和生态环境近年来,中国长江流域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长江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和重要的水源地,其水质的下降对于整个流域的生态系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长江流域的水污染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长江流域的水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工业污染是造成长江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众多的工业企业排放废水未经充分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导致水体中污染物含量过高,超出安全标准。
其次,农业活动也是长江流域水污染的重要因素。
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农业面源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河流的水质问题。
第三,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和处理不当也对长江流域的水质产生了负面影响。
城市的人口密集,生活用水和废水排放量巨大,如果处理不当,将直接导致水污染问题。
长江流域水污染问题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健康。
水源受到污染,直接影响了人们饮水的安全。
水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有机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此外,大量的农药和化肥进入河流,不仅使得水质下降,还对农作物的质量产生了直接影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收入。
而长江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系统,其水质问题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
水污染不仅会导致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还会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
为了解决长江流域的水污染问题,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推动其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水平,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要对违规排污的企业依法进行严厉处罚,提高其违法成本,形成治污的强大震慑力。
其次,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
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采用循环利用的农业生产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同时,要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工程,采取合理的排灌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侵蚀。
此外,对于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要加强相关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加大对污水处理厂的投入和维护力度。
中国长江中下游水污染严重环境保护亟待加强
中国长江中下游水污染严重环境保护亟待加强为了构建一个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污染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
本文将分析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污染现状,并提出应对水污染的措施。
一、水污染现状中国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发展的不可避免性,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排放:许多工业企业未能有效处理污水,导致工业流域的水质下降。
工业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大量排放,严重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农业面源污染: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农化物质通过径流进入水体,破坏了水生态系统和水质。
3. 生活污水:城市和乡村地区的规划和建设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
一些农村地区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居民直接将生活污水排入河流,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损害。
二、水污染对环境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污染严重威胁到生物多样性、饮用水安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影响如下:1. 生物多样性丧失:水污染导致河流中的植物和动物种群减少,甚至灭绝。
这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2. 饮用水安全问题:由于水污染,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饮用水质量受到威胁,人们的健康处于风险之中。
3. 生态系统破坏:水污染使得河流中的生态系统丧失平衡,导致湿地退化和物种减少。
这些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和资源。
三、应对措施要加强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环境保护,有必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包括: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出台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和惩罚措施,确保各类企业和农户按照规定处理废水和污染物。
2. 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并合理规划排放点,确保污水的彻底处理。
3.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4. 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对水污染问题的意识,推动人们改变生活方式,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
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长江流域是我国最大的流域,其地理范围包括11个省市区,流域面积达到180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超过4亿。
长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为保护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一、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的现状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定级监测和日常监测。
定级监测是对流域水环境总体状况进行的调查评价。
目前我国采用的长江流域水环境定级监测是分为四级的标准。
四级标准分别为优、良、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
日常监测则是对流域内各个点位进行水质监测,以保证水质合格。
目前,长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已经开始落实。
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的统计,长江流域已经建立了24个省级、207个地级和310个县级水环境监测站点。
这些监测站点覆盖长江和其支流主干河段以及湖泊、水库等重要水域,对水体的污染物浓度、水质状况、流速等进行监测和评价。
二、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面临的问题尽管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已经开始落实,但其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长江流域范围广大,涉及多个省区市,不同监测站点监测数据标准不同,难以统一评价。
其次,在污染物的监测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项次不足的问题,如对微污染物的监测不足,对危险废物等的监测也有所欠缺。
再次,部分水环境监测站点的监测设备跟不上,有待更新升级。
最后,流域内地形复杂,水文气象动态波动大,长期的监测过程中如何减小误差也是一个技术难题。
三、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现状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主要分为整体水环境质量评价和局部水环境质量评价。
整体水环境质量评价是对流域内总体水环境状况的评价,一般采用分级标准进行评比。
而局部水环境质量评价一般是将水域分块评价,一定程度上能够更为精准地评估水环境质量。
目前,长江流域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水环境质量评价体系。
通过水环境质量定级和严格的监测标准,定期向社会公布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有效地推动保护长江水环境的工作开展。
长江流域水环境
长江流域水环境一、流域概略长江流域地处我国中南部。
干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十一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km。
支流伸展到甘肃、贵州、陕西、河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八省区。
流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流域内湖泊众多,总面积万,占流域面积的1.2%。
长江水量巨大,多年均匀径流量9560亿m3,地下水资源2463亿m3,约占全国径流总量的35%,人均水量2460m3。
即便长江水量大,但水资源地域散布不均,单位面历年径流量鄱阳湖洞庭湖水系最大,金沙江、汉江水系及长江三角洲平原最小。
水资源年内分派也极不均匀,汛期水量占整年水量的70-75%,最大最小月均匀流量可相差12-20倍。
长江水资源总量约1万亿m3,是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它不只是本流域可连续发展的保障,同时担负着经过南水北调缓解北方缺水问题的重担。
可是,跟着上海浦东开发与三峡工程的兴建,流域人口增添,经济发展,城市化进度加速,在诸多自然和人为要素影响下,水文条件、资源与环境特点连续发生变化,产生了各种水环境问题,如水污染,洪涝灾祸,泥沙淤积,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及咸水入侵等。
因此,客观评论流域主要的水环境问题,剖析其原由,提出相对应的对策举措,关于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拥有重要的意义。
二、几个主要水环境问题、水污染问题长江流域的天然水质优秀,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优秀水源,也是水生生物生长生殖的理想生境。
最近几年来,跟着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流域水污染,特别是中下游地域的水污染,已成为长江水环境的严重问题。
据1996年度长江干流和26条支流及三个湖泊出口共82个代表河段,总河长1017km的整年水质推行评论,结果表示,枯水期Ⅱ类水河长占总评论河长28.4%,Ⅲ类水占54.4%,Ⅳ和Ⅴ类水占17.2%;丰水期Ⅱ类水河长占总评论河长39.6%,Ⅲ类水占47.2%,Ⅳ和Ⅴ类水占13.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流域水环境
一、流域概况
长江流域地处我国中南部。
干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
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十一省(市、自治区),注入
东海,全长6300余km。
支流伸展到甘肃、贵州、陕西、河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八省区。
流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流
域内湖泊众多,总面积2.2万,占流域面积的1.2%。
长江水量巨大,多年平均径流量9560亿m3,地下水资源2463亿m3,约占全国径流总量的35%,人均水量2460m3。
尽管长江水量大,但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单位面积年径流量鄱阳湖
洞庭湖水系最大,金沙江、汉江水系及长江三角洲平原最小。
水资源
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的70-75%,最大最小月平
均流量可相差12-20倍。
长江水资源总量约1万亿m3,是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它不仅是本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同时担负着通过南水北调缓解北方缺水问题的
重任。
然而,随着上海浦东开发与三峡工程的兴建,流域人口增加,
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水文条件、资源与环境特征不断发生变化,产生了种种水环境问题,如水污染,洪涝灾害,泥沙淤积,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及咸水入侵等。
因此,客观评价流域主要的水环境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措施,对于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重
要的意义。
二、几个主要水环境问题
1、水污染问题
长江流域的天然水质良好,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良好水源,也是水生生物生长繁殖的理想生境。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镇
建设的迅速发展,流域水污染,特别是中下游地区的水污染,已成为
长江水环境的严重问题。
据1996年度长江干流和26条支流及三个湖
泊出口共82个代表河段,总河长1017km的全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
表明,枯水期Ⅱ类水河长占总评价河长28.4%,Ⅲ类水占54.4%,Ⅳ和
Ⅴ类水占17.2%;丰水期Ⅱ类水河长占总评价河长39.6%,Ⅲ类水占
47.2%,Ⅳ和Ⅴ类水占13.1%。
主要超标污染物为耗氧、氨氮和挥发酚等。
与1991年流域水质比较,枯水期Ⅲ类水体由20.7%增至54.4%,
Ⅳ和Ⅴ类水体由11.0%增加到17.2%,有明显的恶化趋势。
长江下游的河网地区水污染防治措施滞后,骨干河道污染河长占73%,江苏垸内受污染河道为85%,上海达90%,而江南运河已被全程污染,
并通过200余条平交河流向两侧扩散。
多数城市水源地已受到不同程
度的污染,嘉兴、常熟等城市难以找到适合的饮用水源地。
区内水环
境污染日趋严重,并已上升为与洪涝灾害同样严重的突出问题。
长江水污染造成的危害,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生存环境,危及人民的生活与健康
水污染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损害人体健康,多种致病细菌、病
毒及寄生虫通过污染的水体传播,使一些地区已设计控制的传染病又
有抬头趋势,甚至造成局部流行。
水污染严重威胁饮用水源水质安全。
目前城市江段选择一个符合饮用
水卫生标准的水源地日益困难,普遍呈现质量性缺水危机。
据初步统计,长江干流共有取水口近500个,目前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岸边污染
带的影响,若都改从江心取水,需比原投资增加数十亿元。
(2)经济损失巨大
近年来,长江流域水污染事故频繁,仅1996年不完全统计,干流重
大污染事故就达100余起。
1997年10月8日,装载460余吨国家一级危险品-工业纯苯的“赣抚油0005号”油轮在长江云阳段触礁,货舱
受损,大量纯苯涌入长江,奉节县城被迫全面停止从长江取水,有人
从梅溪河运水进城,水价高达每挑4元,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
(3)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
水环境恶化改变了生物原有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受到重大影响,许多动、植物数量大大减省,一些珍稀品种面临灭绝。
长江天然资产量逐年下降,水质污染是减产原因之一。
如南京以下江段盛产的鲥鱼、刀鱼与七十年代相比已减少80%以上。
干流四大家鱼产卵场和渔场规模缩小,一些严重污染的江段甚至鱼虾绝迹。
(4)水体功能失去原有资源价值
水污染影响了水的功能用途,使水的景观,娱乐功能减弱。
许多天然浴场消失,一些风景区也因水污染大为逊色。
某些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还影响到水的渔业和农业用途。
水污染的原因分析:
(1)无节制地排放废污水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摘要:该文简略叙述了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概况和几个主要的水环境问题,就长江流域的水污染、湖库富营养化、水土流失以及三峡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提出了改善长江流域水环境,提高长江水资源质量的对策和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
关键词:长江流域水环境对策
长江流域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