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科学知识点(上册)

合集下载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科学上册要点1.细胞1.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3.细胞形态多种多样。

人体或动物体的多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植物细胞除这些结构外还有(细胞壁)4.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有孔虫)海洋单细胞生物。

5.不同生物,同一生物的不同部位,细胞是(不同)的。

6.观察细胞要用(显微镜),使用时要把显微镜放到桌子的(左上)方,用(右手)记录。

显微镜下我们看到洋葱表皮一个个小格子就是细胞。

2、像与不像1、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

2.同种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称为(变异)3.(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3.灭绝的生物1.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叫作(化石)2.(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历史)以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

4空气的成分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约占( 78% ),支持燃烧的(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等其它气体约占(1%)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人类的活动需要(空气),动物的生存需要(空气),植物的生长需要(空气)。

3、氧气的作用:答:氧气可以用于(1)生活:浴缸的增氧机;(2)航天事业:火箭的推进剂;(3)医疗:病人吸氧;(4)工业:炼钢、炼铁。

4、氮气的作用:答:氮气可用于医疗手术,制造氮肥,保护食品等。

5、二氧化碳的作用:答: 二氧化碳可用于制作碳酸饮料、制冷剂、提高作物产量、灭火剂等5、燃烧与灭火一、填空1.某种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作这种物质的(燃点)2.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可燃物的燃点)。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总结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遗传和变异第1课细胞1.绝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病毒无细胞结构。

2.细胞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观察到的,他看到的是一些死亡的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3.草履虫、有孔虫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动物。

4.在显微镜下,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5.普通光学显微镜是由目镜、调焦螺旋、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组成。

6.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安放(2)对光(3)装片(4)调焦7.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同,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不同。

8.动物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植物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9.细胞核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调控中心。

10.细胞壁有保护细胞内部、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第2课像与不像1.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

2.同种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称为变异。

3.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4.“种瓜的瓜,种豆的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遗传现象。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变异现象。

第3课灭绝的生物1.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者遗迹埋葬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叫作化石。

2.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历史以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们把层层叠叠的岩石层称为记载地球历史的万卷书,而把岩层中的化石称为书中的特殊文字。

3.现代生物与远古生物在外形上存在一定的共同特征,二者可能存在进化关系,也可能仅存在亲缘关系。

4.化石的意义和价值(1)可以逐渐认识遥远的过去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别。

(2)可以推测出亿万年来生物起源、演化、发展的过程。

(3)可以还原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各个阶段地球的生态环境。

5.恐龙灭绝原因有关恐龙的灭绝的学说有很多,目前较有影响力的是:天体撞击和火山喷发综合作用。

青岛版五上科学知识点考点全册

青岛版五上科学知识点考点全册

第一单元——认识光1、什么叫光源:本身发光的物体或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光源有,太阳、萤火虫、发光的水母;人造光源有正在发光的电灯,焰火,打开的手电筒等;注意:月亮,镜子不是光源2、光污染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采光污染。

3、怎样防治光污染:1、夜间注意控制照明亮度;减少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减少使用彩光等。

4、光给我们生活既带来了便利,又有一些弊端。

利是光可以取暖、照明、发电、医疗等;弊端是强烈的光可以灼伤眼睛、光污染等5、小孔成像是墨子和他的弟子做的实验。

这个实验证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6、立竿见影,皮影戏、阳光下我们能产生影子等现象都是说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方向是向四面八方传播。

实验一:研究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二:小孔成像光的反射1、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描写的现象是光的反射。

2、什么叫光的反射——光在空气中射向物体,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中。

3、我们为什么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看到物体了。

所以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光的反射。

4、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的光越强。

5、一般的物体都能反射光。

反射的光也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一束光能被反射无数次。

6、我们如果想看到自己的后脑勺,需要两面镜子。

7、杯弓蛇影水中的倒影现象都属于光的反射。

8、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照镜子,水中的倒影,汽车的后视镜、马路上的反光镜等潜望镜的秘密1、哪些地方用到潜望镜——潜望镜用于低下掩蔽工事和潜水艇中。

2、潜望镜里的镜子是平面镜,制作潜望镜时至少需要2块镜片,放置时成45°角,并且两个镜片要平行。

潜望镜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34、制作潜望镜的过程彩虹的秘密1、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三棱镜能把阳光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颜色,形成彩色光带。

2、彩虹是怎样形成的——雨后,空气中悬浮着许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虹。

新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

新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光1课认识光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有自然光,如:太阳光、萤火虫光、水母光、闪电光等;人造光,如:电灯光、电焊光、霓虹灯光、激光等。

月球、地球、镜子不会发光,不是光源。

2、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方法(方案):①2000年前墨子及其弟子用小孔成像的实验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激光笔、手电筒等打开就会发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③用直纸筒能够看见点燃的蜡烛,用弯纸筒不能看见点燃的蜡烛。

④当三个纸板上的小孔和手电光在一条直线时,能在后面的纸屏上看到手电筒的光点。

3、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光给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坏处。

好处:光能够照明、取暖、发电等,光有能量。

坏处:使用不当会造成伤害,如光污染。

4、光污染一般分为白亮污染、彩光污染、人工白昼三类。

5、怎样防止光污染?①夜间要注意控制照明亮度。

②减少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

③晚上行车尽量使用近光灯。

2课光的反射1、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传播方向发生变化。

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

一般物体都能反射光。

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看到物体。

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2、怎样看到自己的后脑勺?用两个平面镜,一个放在后边,一个放在前边。

调整角度,让后脑勺的光反射到后面的镜子上,再反射到前面的镜子上,最后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就能看到后脑勺了。

3、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穿衣镜、后视镜、潜望镜、万花筒、弯道的反光镜、医生的额头镜等。

3课潜望镜的秘密1、潜望镜为什么能从低处看到高处的景物?潜望镜有上、下两面倾斜45度的平面镜。

地面上高处景物的光反射到上面的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下面的平面镜上,最后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所以我们在低处就能看到高处的景物了。

2、地下掩蔽工事、潜水艇用到潜望镜。

4课彩虹的秘密1、三棱镜能够把阳光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色光带。

2、彩虹是怎样形成的?雨后,空气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虹。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1.地球的结构好像鸡蛋一样,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2.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3. 位于地表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

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

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4.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5.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6.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信息。

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7. 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岩层断裂)。

8.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的。

9.模拟火山成因实验,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壳)。

10.引起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球内部的运动)、(自然力量)、(人的力量)等。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流水声是由(水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任何声音都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

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

鼓膜是椭圆形的、透明的薄膜。

内耳由(耳蜗)等构成。

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5.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6.正常人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赫兹。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2021年12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2021年12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光1、我们看到的光,有的是物体自身发出的,如太阳光、灯光。

自已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有的光是物体反射的,如月光。

2、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利用光可以照明、取暖、发电等。

光具有能量。

3、2000多年前,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光从空气射向镜子表面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有一部分光又回到空气中,这就是光的反射现象。

5、在什么条件下能看到物体? .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眼睛,就能使我们看到物体。

6、找一找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1)镜子。

由于光的反射,镜子可以把接收到的光反射过来,这样人就可以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样子。

(2)汽车的后视镜也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汽车后视镜作出凹面,后面的景物反射回人眼时就缩小了,因此可以在很小的镜面中看到后面的大面积景物。

(3)高速公路上的标志牌都用"回归反光膜制成,夜间行车时,它能把车灯射出的光逆向返回,所以标牌上的字特别醒目。

7、潜望镜是在潜水艇或地下掩蔽工事里观察水面或地面以上情况所用的光学仪器。

8、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设计制作的。

9、太阳光是由多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

当太阳光入射透明物体时,每种单色光按照自己的角度射出,会与其他颜色的光发生偏离,产生彩色光带。

10、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雨后,阳光照射在空中的小水珠上,这些小水珠把阳光分解成彩色光带,形成彩虹。

第二单元水循环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

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

2、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3、在温度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物体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4、雨来自云。

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知识点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知识点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知识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知识点青岛版是指青岛市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点总结。

在五年级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一系列与生活经验相关的科学知识,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对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章:物体的反射1. 光的传播和消失:- 光的传播方式:光是由光源发出的,经过直线传播到达物体或者视线方向上。

- 光的消失和阻隔:当光线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被阻隔而无法继续传播。

2.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现象:当光线遇到光滑的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线从物体表面弹回。

- 法则: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与法线的夹角。

3. 镜子反射:- 光镜的反射特点:光线在镜子上反射后会形成像,像的位置与物体和镜子的位置有关。

- 平面镜的反射规律:平面镜的反射特点是成像与物体形状相似、左右颠倒。

第二章:物体的折光1.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现象: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光线会改变方向。

- 折射规律:光线通过两种介质边界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由折射定律决定。

2. 凸透镜:- 凸透镜的性质:凸透镜有放大和减小物体的作用,能够使物体形成不同位置和性质的像。

-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对于凸透镜,平行光线经过折射后会汇聚到一点,这个点称为焦点。

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1.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因素组成的。

-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和物种的相互关系组成。

2. 环境保护:- 资源的合理利用:我们应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浪费和破坏。

- 环境保护意识:我们应当重视环境保护,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保护我们珍贵的地球家园。

第四章:电流与磁力1. 电流和电路:- 电流的概念: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传导过程。

- 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和负载是一个完整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知识点(上册)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知识点(上册)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一:填空1、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2、地表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风化作用。

3、岩石由(矿物)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4、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5、地壳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6、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中国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 级地震。

7、煤、石油、天然气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8、地幔主要是由(硅)、(铁)、(镁)等成分组成。

9、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10、科学家利用不同的(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11、(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

12、从地面到地球中心有(6000)多千米,最先进的钻机钻探深度不过(10千米)。

13、(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运动的外在表现。

14、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震。

15、生活中,声音(无时)不在,(各种各样)的声音构成了奇妙的声音(世界)。

16、声波和水波的传播方向是不一样水波向(水平)方向传播,而声波向(四面八方)传播。

17、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靠无线电话交谈。

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8、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在(20—20000)赫兹。

19、次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性质稳定,能量衰减幅度小,穿透力强,可用于(定向导航)。

20、(噪音)、(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21、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知识点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知识点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知识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青岛版)在五年级上册的科学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有趣且重要的知识,涵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等多个领域。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些精彩的知识点。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神奇而又美丽的星球。

首先,我们了解到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通过观察地球仪,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地球上的地形多种多样,有高山、平原、丘陵、盆地和高原等。

高山耸立,地势险峻;平原广阔,一马平川;丘陵起伏,连绵不断;盆地低洼,四周高中间低;高原地势高亢,开阔坦荡。

地表的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着地球的表面。

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和地震等,它们会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则有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等,能把高山削低,把低谷填平。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声音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介质的振动,从而产生声波。

不同的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不同,其音量(响度)、音高(音调)和音色也会有所差异。

音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响亮;音高的高低则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音高越高。

音色是由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的,它使得我们能够分辨出不同的声音。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此外,声音还具有反射、折射等现象。

第三单元:秋冬星空当夜幕降临,仰望星空,我们会发现许多美丽的星星。

在秋冬季节,我们能够观测到一些独特的星座。

仙后座是秋季星空的代表星座之一,它的形状像一个“W”或“M”。

猎户座则是冬季星空的著名星座,其中有三颗亮星排列成一条直线,被称为“猎户的腰带”。

通过长期的观测和研究,人们还发现了星星的运动规律,并制定了星座图来帮助我们识别和定位星星。

第四单元:电磁铁电磁铁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装置。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知识点1.地球的结构好像鸡蛋一样,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2.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3.位于地表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

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

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4.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5.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6.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信息。

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7.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岩层断裂)。

8.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的。

9.模拟火山成因实验,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壳)。

10.引起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球内部的运动)、(自然力量)、(人的力量)等。

第二单元知识点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流水声是由(水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任何声音都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

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

鼓膜是椭圆形的、透明的薄膜。

内耳由(耳蜗)等构成。

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5.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知识点】青岛版 科学 五年级上册学

【知识点】青岛版 科学 五年级上册学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1课、地球内部有什么填空:1.从地面到地球中心有(6000)多千米,最先进的钻机钻探深度不过( 10)千米。

2. 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3.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4.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5.地壳由(岩石)组成,厚(5—70)千米,地幔由(硅、铁、镁)组成,厚(2900多)千米,地核由(铁、镍)组成,厚(3400多)千米。

简答:1.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答: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2.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知道火山喷发、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可避免它对人类造成灾难。

3.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答:地球内部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厚5—70千米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厚2900多千米,温度在1200℃到2000℃之间;地幔下面是地核,厚3400多千米,温度可达5000℃。

2课、火山1、火山喷发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它是地球内力作用的产物2、1980年5月18日(圣海伦斯火山)受地震影响喷发。

3、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裂隙向上升,在地壳比较薄的部位或者地壳裂缝距地面较近处,上升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4、火山喷发所带来的影响。

(1)地表形态的变化。

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湖、圆锥形火山和火山岛(2)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灾难——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同时火山喷发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铁、铜、金刚石等多种矿藏,火山灰是农作物的上等肥料。

火山喷发使地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日本的富士山、中国长白山的天池、五大连池的火山群、火山地热喷泉,景象非常壮观,还有的地区利用火山地热来发电。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详细版)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详细版)

第一单元知识点1.地球的结构好像鸡蛋一样,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2.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好厚度是不一样的,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

地壳下面是地幔,内部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下的特殊固态物质。

地幔下面是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

主要由铁镍组成。

4.制作地球模型的实验中,用到的材料是:各种颜色的橡皮泥。

5.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6.模拟火山成因实验,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壳)。

7.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岩浆就像烧融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火山爆发时有时会伴随地震的发生。

8.火山爆发后形成金刚石等珍贵矿产,地热资源;但岩浆造成树木、房屋损毁;说明火山既可以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

9.活火山;指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发生喷发活动的火山。

这类火山正处于活动的旺盛时期。

如爪哇岛上的梅拉皮火山;死火山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火山。

此类火山已丧失了活动能力。

有的火山仍保持着完整的火山形态,有的则已遭受风化侵蚀,只剩下残缺不全的火山遗迹。

休眠火山: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

此类火山都保存有完好的火山锥形态,仍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定其已丧失火山活动能力。

如我国长白山天池。

10.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震。

11.地震成因模拟实验中,筷子——地壳的岩层;筷子被用力弯曲——挤压产生褶皱;当筷子承受不了所用的力时就会突然断裂——地震。

(完整word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

1.地球的结构好像鸡蛋一样,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2.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3. 位于地表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

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

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4.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5.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6.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信息。

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7. 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岩层断裂)。

8.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的。

9.模拟火山成因实验,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壳)。

10.引起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球内部的运动)、(自然力量)、(人的力量)等。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流水声是由(水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任何声音都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

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

鼓膜是椭圆形的、透明的薄膜。

内耳由(耳蜗)等构成。

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5.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6.正常人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赫兹。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1课、地球内部有什么填空:1.从地面到地球中心有(6000)多千米,最先进的钻机钻探深度不过(10)千米。

2. 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3.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4.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5.地壳由(岩石)组成,厚(5—70)千米,地幔由(硅、铁、镁)组成,厚(2900多)千米,地核由(铁、镍)组成,厚(3400多)千米。

简答:1.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答: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2.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知道火山喷发、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可避免它对人类造成灾难。

3.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答:地球内部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厚5—70千米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厚2900多千米,温度在1200℃到2000℃之间;地幔下面是地核,厚3400多千米,温度可达5000℃。

2课、火山1、火山喷发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它是地球内力作用的产物2、1980年5月18日(圣海伦斯火山)受地震影响喷发。

3、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裂隙向上升,在地壳比较薄的部位或者地壳裂缝距地面较近处,上升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4、火山喷发所带来的影响。

(1)地表形态的变化。

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湖、圆锥形火山和火山岛(2)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灾难——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同时火山喷发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铁、铜、金刚石等多种矿藏,火山灰是农作物的上等肥料。

火山喷发使地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日本的富士山、中国长白山的天池、五大连池的火山群、火山地热喷泉,景象非常壮观,还有的地区利用火山地热来发电。

五四制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单元知识梳理

五四制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单元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知识归纳1.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2.17世纪时,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有一次从树皮上切了一片软木簿片,放在自制的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一格一格的小空间,就以细胞命名。

事实上,他现察到的细胞早已死亡,仅能看到残存的植物细胞壁。

3.细胞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现的。

4.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

5.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也就是说洋葱表皮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的。

6.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

人体或动物体的多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植物细胞除这些结构外还有细胞壁,细胞壁有保护细胞内部、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7.有孔虫是单细胞生物, 5亿多年前就产生在海洋中,至今种类繁多。

8.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同种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叫做变异。

9.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10.右图所示,五个狗狗的外貌、体型、毛色等和狗妈妈相同,这种现象是遗传,五个狗狗的大小不相同,这种现象是变异。

11.遗传和变异谚语举例。

遗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其父必有其子;虎父无犬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变异:龙生九子,九子各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鸡窝里飞出金凤凰;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12.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叫作化石。

我国许多地方发现了恐龙及其他生物的化石。

13.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历史以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对于科学研究有着重要作用。

例如,恐龙蛋化石告诉我们恐龙是卵生的,有些恐龙体型巨大。

根据恐龙足迹化石,我们可以了解恐龙的体重、长度、行进速度等信息,根据恐龙牙齿化石或粪便化石,可以知道恐龙的食性;根据水杉化石,我们可以了解水杉的形态和生活环境等。

14.灭绝的生物与当今某些生物在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有相似之处,说明现在的生物与远古生物有一定的联系,由此可以推断当今生物是由古生物进化而来的。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1.地球的结构类似于鸡蛋,外层为地壳,中层为地幔,内层为地核。

2.地球内部分为三层,由外到内分别为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是最外层,由坚硬的岩石构成。

3.地表岩石会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这种变化被称为风化,引起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4.岩石由矿物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5.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6.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7.岩层断裂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

8.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

9.模拟火山成因实验中,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壳。

10.引起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球内部的运动、自然力量、人的力量等。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如琴弦振动产生琴声,水振动产生流水声,空气振动产生风声。

2.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任何声音都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但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3.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其中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无法看到。

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内耳由耳蜗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5.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了。

6.正常人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赫兹。

7.当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超过一定的频率,即高于人耳听觉上限时,人们便无法听到,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8.次声波是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的一种低频率波。

9.环境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娱乐活动。

1、在瓷盘上倒一些水,用湿巾擦干瓷盘周围的水滴。

2、点燃酒精灯,将火焰放在瓷盘下方,观察水的蒸发情况。

新改版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梳理

新改版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梳理

全册六三制精编版目录第一单元光基础知识梳理 (3)常考简答背记 (6)第二单元水循环基础知识梳理 (7)常考简答背记 (9)第三单元热的传递基础知识梳理 (10)常考简答背记 (13)第四单元地球和地表基础知识梳理 (13)常考简答背记 (18)第五单元材料的性能基础知识梳理 (19)常考简答背记 (22)第六单元创新和发明基础知识梳理 (23)常考简答背记 (26)新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光基础知识梳理第1课认识光1.初升的太阳、多彩的霓虹、斑斓的渔火·····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

2.有些物体自身发光,如太阳、正在发光的台灯等。

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3.有些物体自身不发光,如月球、镜子等,这些物体不是光源。

4.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和人造光源(正在发光的台灯)。

5.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6.不要用激光笔照射他人和自己的眼睛。

7.光可以照明、取暖、发电等。

如“浴霸”取暖、光伏发电、用激光做手术、灯光照明等。

光具有能量。

8.如果利用不当,光就会对人造成伤害。

如玻璃幕墙会造成光污染,电焊弧光会灼伤眼睛等。

9.光污染一般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三类。

10.防治光污染的方法:夜间要注意控制照明亮度,合理选择灯具,在灯具上加遮光罩;减少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等。

11.2000多年前,墨子和他的弟子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有文献记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2.小孔成像的原理: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烛焰上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烛焰下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就形成了相对于烛焰倒立的像。

13.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第2课光的反射1.“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诗句中水里的人和云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2.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传播方向发生变化,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汇总)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汇总)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汇总1.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答: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2.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知道火山喷发、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可避免它对人类造成灾难。

3.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答:地球内部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厚5—70千米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厚2900多千米,温度在1200℃到2000℃之间;地幔下面是地核,厚3400多千米,温度可达5000℃。

4、火山喷发所带来的影响。

(1)地表形态的变化。

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湖、圆锥形火山和火山岛(2)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灾难: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铁、铜、金刚石等多种矿藏,火山灰是农作物的上等肥料。

火山喷发使地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日本的富士山、中国长白山的天池、五大连池的火山群、火山地热喷泉,景象非常壮观,还有的地区利用火山地热来发电。

5、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了里氏8.0级的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

试用你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这次地震的原因。

答: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震。

6、地震来了我们怎么办?答: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可燃气源,打开逃生出口。

来不及逃出时,应该选择到重心低、结实坚固的家具下躲避,在没有坚固家具可以藏身时,可用坐垫等物品保护好头部。

4、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建筑物的破坏。

地面破坏。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

人员、牲畜的伤亡。

1、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卵石的形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高山上的卵石风化、崩塌;第二是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磨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一:填空1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2、地表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风化作用。

3、岩石由(矿物)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4、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5、地壳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6、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中国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

7、煤、石油、天然气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8、地幔主要是由(硅)、(铁八(镁)等成分组成。

9、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10、科学家利用不同的(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11、(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

12、从地面到地球中心有(6000)多千米,最先进的钻机钻探深度不过(10千米)。

13、(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运动的外在表现。

14、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震。

15、生活中,声音(无时)不在,(各种各样)的声音构成了奇妙的声音(世界)。

16、声波和水波的传播方向是不一样水波向(水平)方向传播,而声波向(四面八方)传播。

17、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靠无线电话交谈。

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8、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在(20 —20000)赫兹。

19、次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性质稳定,能量衰减幅度小,穿透力强,可用于(定向导航)。

20、(噪音)、(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21、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2、声音的大小与(用力大小)有关,(用力大)声音大,(用力小)声音小。

2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24、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在头的内部的是(中耳)、(内耳)•25、(耳)是人们身上的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26、声音的咼低与(振动频率)有关,(振动快)声音咼,(振动慢)声音低。

27、音分为(乐音)和(噪音),(乐音)给人以美的享受,(噪音)对人造成危害28、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29、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30、人们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星空,把星空划分成很多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

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31、(仙后座)是秋季中一个耀眼的星座,星座中的(五颗)亮星构成一个(M形或是W形),好像一个美丽的往后坐在宝座上。

32、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方法,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为原料,造出了可供书写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33、中国的原始陶器制作始于距今约(七千)年前。

34、所有的导线都用金属制成,这是因为金属易(导电)。

35、对材料进行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标准),然后再按材料的(不同)给材料分类。

36、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

37、(大熊星座)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

大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著名的(北斗七星),俗称(勺子星)。

38、中国是世界上出口陶瓷最早的国家,素有(瓷国)美誉。

39、在高压线杆上用到陶瓷,是因为陶瓷有(不导电)的特点,应用于航天飞机上是因为陶瓷有(耐高温)的特点,应用于地下管道是因为陶瓷有(耐腐蚀、不怕水)的特点。

40、把金属勺放入热水中,金属勺很快就会变热,这说明金属易(导热),用铁锤砸钉子,钉子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没折断,说明金属有(延展性)。

42、我们用玻璃器皿盛酸、碱溶液,是因为玻璃有(耐腐蚀)的特点。

43、金属中的(钢铁)称为黑色金属,其他金属被称为有色金属。

44、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45、刚刚从游泳池里出来时身上会感到很冷,因为(蒸发)需要吸收热量。

46、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出现大量的气泡。

气泡迅速膨大,上升到液面后放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这种现象叫(沸腾)。

47、水加热到100C时,会发生(沸腾)现象,这种现象的明显特点是:水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地(翻腾)。

48、水沸腾以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会上升)。

49、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而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沸点)下才能发生。

50、在空中喷洒制冷剂,使云中的小水点或小冰晶(增大),形成雨,这就是(人工降雨)。

51、医药上可以利用水和水蒸气之间的互相变化制取(蒸馏水)。

52、在装有热水的两个杯口上分别盖上冷、热玻璃片,在(冷)玻璃片上会出现水珠。

53、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会结成许多(小水珠)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漂浮在空气中,在低空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

54、冬季,有时候在草木、砖瓦、地面上会看到一些冰晶,这些冰晶叫(霜)。

55、学来自云中的(小冻晶)。

56、从材料是否可提供(能量)看,材料可以分为能源材料和非能源材料两类。

57、把干燥的木材放入水中,它体积会(膨胀),重量增加。

这说明它具有(吸水性)。

58、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在20-20000赫兹,低于20赫兹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赫兹的是(超声波),人们一般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

59、冬季上半夜在南天最引人注目的是(猎户座)。

60、水分蒸发快慢与(温度)、(蒸发面积)、(风速)有关,加快蒸发的办法是:(加热)(增大蒸发面积)、(通风)。

二:判断1、科学家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的。

(对)2、地球内部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对)3、火山爆发和地震一样只能造成破坏。

(错)4、煤和石油是可再生资源。

(对)5、煤可以制作燃料、染料、消毒剂、杀虫剂等。

(对)6、岩石很坚硬,永远不会改变模样。

(错)7、风化现象是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的变化。

(对)8、飞机、钢精锅、钢精勺、叉、刀、钢笔、轮船、汽车、自行车的原料都来自于铁矿石(对)9、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

(对)10、 火山喷发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它是地球内力作用的产物。

( 对)11、 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内耳和外耳在头的内部。

( 对 )12、 耳郭可以放大声音。

(对)13、耳朵可以长时间使用,所以也可以长时间使用耳塞听音乐。

( 对)14、用手敲击桌面, 可以听到声音,但并看不见桌面在振动, 15、物体一般都能传播声音,它们传播声音的本领有所不同。

(对)16、 我们能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的,但是固体、液体也是能传播声音的。

17、 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靠无线电话交谈。

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8、 次声波不依靠其他辅助设备,能在地球上传播很远的地方。

(对)19、 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障碍物, 医院用B 超探测病灶,潜水艇利用声纳导航。

(20、 次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性质稳定,能量衰减幅度小,穿透力强,可用于定向导航。

21、 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 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 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对) 22、卵石的形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高山上的卵石风化、崩塌;第二是:在河水的 搬运过程中磨圆。

(对 )23、 声音分为乐音和噪音,乐音给人以美的享受,噪音对人造成危害。

( 对)24、 观察南天时,我们的左边是东,右边是西。

(对)25、 在纸发明以前,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后来又用竹简或木简做书写材料。

(对)26、 陶瓷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有很高的鉴赏和艺术价值。

(对)27、 纸使用后还可以收回加工变成新的纸张,这说明纸是可再生材料。

(对)28、 从猎户座猎人腰部的三颗星向东南方向看去全天最亮的星就是天狼星。

(对) 29、 一种材料可以制成不同的物品,一种物品也可以由不同种类的材料制成。

(对) 30、 对铝盒进行回收利用,需要多道工序,所以不比采铝土矿节省资源和能源。

(错)31、 木头、金属盒塑料三种材料,木头的吸水性最强。

(对)32、 可燃、绝缘、吸水都是木材的特点。

(对) 33、 各种各样的金属矿石都是天然材料。

(对)34、 用湿布擦黑板时会在黑板上留下一片水迹,但一会儿水就干了,这种现象叫做水的蒸发。

(对)35、 水的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的速度就越快。

(错)36、 即使没有水的循环,陆地上的水也足够使人类生存。

(错)37、 水加热沸腾后冒出的“白气”就是水蒸气。

(错)38、 湿衣服晒在太阳下比晒在阴凉处干的快, (对)39、 抬头仰望北天星空,左边是西,右边是东,上面是南,下面是北。

(对) 40、 石油、天然、沙子都是天然材料;砖、水泥、胶水都是人工材料。

(对)41、 以是否是木材为标准,可以把我们所知道的材料分为木材和非木材两类。

(对)42、 地球内部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对) 43、 地表是不断变化的,陆地的面积逐渐变大。

(错)44、 股模式椭圆形的、半透明的薄膜。

(对)45、 大熊星座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 最重要的星座,大熊星座中德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著名的北斗七星,俗称勺子星。

(对)46、 陶瓷从发明到现在,已由生活用材料发展成为多种用途的材料,其中有建筑陶瓷(瓷砖磁瓦等)、耐酸陶瓷、电陶瓷、高温工程陶瓷等。

(对)47、 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出现大量的气泡。

气泡迅速胀大, 上升到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这种现象叫沸腾。

(对)说明桌面发声时不振动。

(错) (对) (对)对)三:选择1地震发生时应立即(ABC )A :切断电源B :关闭可燃气源C:打开逃生出口2、保护地表的合理化建议有(CDE )A :开凿大运河B :修建三峡水电站C:停止毁林开荒D、不过量抽取地下水E、恢复天然草场3、我们人为地把地球分成了不同的圈层,由外向内分别是:(D )A :内核、外核、地幔B :地核、地壳、地幔C :地核、地幔、地壳D:地壳、地幔、地核4、人类的哪些活动不会改变地表( D )A :拦河筑坝B :围海造田C:开采矿石 D :种植庄稼5、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 )A:地壳的运动 B :地下的温度太高C:人类的活动6、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 C )A :基本上都在海中B :沙漠或荒野中C:地壳活动活跃的地带7、早在1800多年前,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检测地震的仪器是( A )A :地动仪B :地震仪C :指南针8、凡是卵石,都具有的共同特点是:(B )A :青灰色,没有纹理B :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9、地壳的厚薄不一样,高山处地壳较( A ),海洋下面地壳较( B )A :厚B :薄10、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 B )A :没有变化B :产生波纹C :迅速上升11、人体能感受振动的器官是:(C )A :眼B :鼻C:耳D :口12、:下课了,我们在教室里( B )A :可以大声讲话B :控制自己讲话声音C:无所谓13、声音传到大脑的路径是:(C )A :耳道一听小骨一耳蜗一大脑B :耳道一鼓膜一听小骨一大脑C :耳道一鼓膜一听小骨一耳蜗一大脑14、植树造林是一种( A )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