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工业区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工业常考知识点整理汽车工业,石油化工,交通区位,产业转移,新能源,跨区域资源调配)

高中地理工业常考知识点整理汽车工业,石油化工,交通区位,产业转移,新能源,跨区域资源调配)

高中地理工业常考知识点整理(汽车工业,石油化工,交通区位,产业转移,新能源,跨区域资源调配)一、汽车工业1.工业区位选择的分析主要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环境因素等几方面考虑。

(1)自然条件方面,要考虑是否有修建工厂所需的良好地质、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是否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2)社会经济条件方面,需要考虑能否尽可能地接近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和运输便利的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配套设施如何,是否有良好的社会协作条件或集聚效益。

理想的区位应是原料和动力充足、劳动力价廉质优、市场前景广阔的地区。

另外,政策支持、个人偏好、投资环境、工业基础、品牌效应、生产技术等都深刻影响着工业的区位选择。

(3)环境因素方面,应根据不同工厂的污染特点,尽量减少对城区或居民区的污染: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置时要考虑风向;水污染严重的工厂,布置时要考虑污水的排放;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厂,布置时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2.工业集聚和分散的意义例如: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集聚的原因①共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具有规模效应②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③降低运费和能耗④工业基础雄厚,原料丰富⑤政府政策支持,提供众多优惠政策条件……3.工业产业转移的影响转出地: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产业升级;污染产业转出,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不利: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数增加)转入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大量产业转入,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不利:接受污染产业,环境污染加重)4.汽车试验场按地域分为热带、寒带、温带和高原试验场5.德国研发自动驾驶汽车的有利条件工业基础好,生产配套设施完善;有领先全球的汽车研发和生产技术,科技水平高;德国汽车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强;汽车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高。

6.汽车产业集群:规模效应汽车产业是一个关联度高、资本密集、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产业,适合以产业集群的模式发展,试分析这种发展模式的好处:有利于资源共享、相互协作,形成规模效应。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思路分析:
知识点总结:
1.工业的概念:在工厂里,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等)运用动力(燃料、电能等)和机械设备,将原料制成产品。

2.工业区位
(1)理想区位:原料和动力充足、劳动力质优价廉、交通便利、市场前景广阔。

(2)最优区位:综合考虑多种成本,总成本最低。

3.主要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水源等。

(2)人文因素
①经济效益: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的利润;(从运输成本、能源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看)
②环境因素: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工业,多建在环境质量良好的地方;环境因素往往通过环境保护法规、环境质量标准等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③社会因素:国家政策、文化、个人偏好等也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4.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变化,进而直接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各种区位因素的影响变化及原因总结如下表所示。

高一地理工业区位知识点

高一地理工业区位知识点

高一地理工业区位知识点高一地理:工业区位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关注人类与大地之间关系的科学。

在高中地理学中,工业区位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工业区位的研究涉及到工业的发展规律、因素与影响等方面,对于理解工业地理分布以及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业区位的选择因素工业区位是指工业生产集聚的地理位置。

那么,为什么工业倾向于在某些地区集中发展呢?这一现象存在着择址的因素与选择。

1. 自然条件的因素自然条件是选择工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比如,水源、水力资源和原材料的丰富性是工业区位的重要考虑因素。

充足的水资源可用于生产、冷却和消耗,而充足的原材料供应可以提高工业生产效率。

2. 交通运输的因素交通运输的便利与否对工业区位的选择也有重要影响。

便捷的交通网络可以快速、廉价地运输原材料和产品。

所以,交通干线和物流网络的发达程度对于工业区位的选择非常关键。

3. 劳动力和市场的因素工业化过程需要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

工业需求大量的劳动力,而稳定的市场需求可以刺激工业生产。

因此,劳动力条件和市场条件是工业区位选择的另外两个重要考虑因素。

二、工业区位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发展需求和因素,工业区位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下:1. 原料型工业区位原料型工业区位是以原材料资源丰富的地区为基础的,这些地区通常具有矿产资源或农业资源。

成熟的农业和矿业生产可以为工业提供稳定的原材料资源,同时也为劳动力的供给提供了基础。

例如,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家在铁矿石、煤炭等资源的开发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2. 劳动力型工业区位劳动力型工业区位是以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为基础的。

这些地区通常是人口密集的城市,具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丰富的就业机会。

劳动力集中的地区在工业化进程中经常表现出较高的生产效率与竞争力。

例如,中国大陆的珠三角地区因为劳动力密集而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

3. 市场型工业区位市场型工业区位是以庞大的消费市场为基础的。

这些地区通常是商业与人口集中的大都市,具有庞大的市场需求。

高三地理教案知识点总结:工业区

高三地理教案知识点总结:工业区

高三地理教案知识点总结:工业区高三地理教案的知识点总结包括工业区的概念、特征、分类、布局和规划、影响及调整等内容:1. 工业区的概念:工业区是指工业活动集中的地区,通常是由工业园区、工业城市或工业带等组成。

2. 工业区的特征:- 工业密集度高:工业活动在工业区内集中,企业密集,产能大。

- 经济效益高:工业区内的企业通过资源和市场的优势实现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

- 人力资源充足:工业区内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具备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

- 交通便利:工业区附近有便捷的交通网络,方便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

3. 工业区的分类:- 基础工业区:以重工业为主,如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等。

- 新兴工业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

- 加工制造区: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如加工出口区、汽车工业园等。

4. 工业区的布局和规划:- 区位选择:选择地理条件好、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区。

- 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土地用途,划定工业用地、生态保护用地、交通用地等。

- 资源配置:根据工业类型和资源分布,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环境保护:规划合理的环境保护设施,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5. 工业区的影响及调整:- 经济影响: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增长,提高国家竞争力。

- 环境影响:工业活动产生污染,对土地、空气和水资源造成破坏。

- 社会影响:工业区带来社会变革,改变人口分布和职业结构,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 调整措施: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加强环保监管,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以上是高三地理教案工业区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继续提问。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工业的区位选择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工业的区位选择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课标呈现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1.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2.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的变化(1)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原料、动力、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市场、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增强信息的通达度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新因素(2)科技进步的影响:交通条件改善和运输能力提高→原料、燃料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 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工业产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信息通达性对工业区位影响增强知识点2: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及其判断知识点3:工业联系与工业分散1.工业联系(1)生产上的联系:①生产工序上的联系;①相对独立的零部件之间的联系;(2)空间利用上的关系:如开发区。

(3)信息联系:如计算机联网。

2.工业集聚原因3.工业分散的发生原因与工业类型4.工业地域(1)形成类型:①自发形成: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在地理上靠近,以满足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

①规划建设形成:有的有投入产出联系,有的没有投入产出联系,只为共用基础设施。

(2)性质分类:①发育程度较低:一些轻工业工厂面积较小,对当地工业发展的潜力也小。

①发育程度较高:重工业(钢铁、机械、石化)工厂,生产过程复杂,相互联系工厂多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广,发育程度高,再加上为方便众多工人生活所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往往由于工业地域扩展为工业城市。

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方法1.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判断(如图)图中A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电能消耗,则其主导因素为动力;B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廉价劳动力,则其主导因素为劳动力;C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原材料数量,则其主导因素为原料。

为尽可能降低成本,工厂应选在上述主导因素丰富而价优的地区。

2.根据特定生产环节判断(1)运输环节①原材料运量大(如制糖业)或不能长途或长时间运输(如水产品加工业),则布局于原料地,主导因素为原料。

高中地理学考复习必备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工业

高中地理学考复习必备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工业

高中地理学考复习必备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工业一、工业区位因素1.概念:工业区位是指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的联系。

2.工业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工业布局区域的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的基本状况。

(2)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3)社会经济因素:当地的总体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交通运输、劳动力供给、投资环境、政策、市场等。

(4)科学技术因素:生产设备与工艺、从业人员素质、科技研发能力、信息化水平等。

3.传统工业的区位指向:(1)原料指向型: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

(2)市场指向型:如面包厂等。

(3)动力指向型:如炼铝厂、钢铁厂等。

(4)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如服装厂、电子装配厂等。

(5)技术指向型:如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等工业。

(详情对比见右侧表格)4.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环境质量:投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状况对厂址选择和企业经营具有重要影响。

(2)信息化水平: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加工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使得信息化水平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

(3)集聚的作用:有利于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降低生产成本,节省运输费用,减少交易开支,加强技术协作和信息交流,促进集成创新,进而增强企业和行业的竞争力。

工业指向型特点主导因素区位选择原料指向型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原料原料产地市场指向型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市场消费市场动力指向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能源接近能源供应地廉价劳动力指向型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劳动力成本劳动力充足且价格低廉技术指向型对技术要求较高知识与技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人才密集地区1.概念:工业生产的空间分布和地域组合。

2.类型:分为宏观与微观两大层面。

(1)宏观:包括工业部门、多个企业的总体布局,某工业部门的战略布置,区域工业综合布局。

(2)微观:工业企业的布局,工业点的布局等。

高二地理工业区位知识点

高二地理工业区位知识点

高二地理工业区位知识点在地理学中,工业区位是指工业企业选择设厂址点的决策过程和结果。

工业区位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工业发展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高二地理学习中,了解工业区位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工业发展的规律以及地理学的应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工业区位的意义与要素工业区位的选择对于工业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工业区位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促进经济发展。

在工业区位选择中,以下要素起着决定性作用:1.自然要素:地形地势、气候条件、水资源等是工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基础。

例如,工业企业通常会选择可利用水力资源的地区,以确保供水和发电的便利。

2.交通要素:交通的便捷性对于工业企业的运输和物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否靠近港口、铁路、公路网等交通设施,是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参考因素。

3.市场要素:工业企业需要考虑产品销售的市场规模和潜力。

因此,选择工业区位时要考虑距离主要市场的远近以及市场需求的情况。

4.人力资源:工业企业需要合适的劳动力资源来保证生产和经营的顺利进行。

因此,人力资源的可得性和素质水平也是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二、不同类型工业区位的特点根据工业企业的性质和类别的不同,工业区位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工业区位类型及其特点:1.原材料型工业区位:这类工业区位选择的重点是接近原材料的产地,以便降低物流成本和确保供应的稳定性。

例如,铁矿石工业区通常会选择在铁矿石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

2.市场型工业区位:这类工业区位选择的重点是接近销售市场,以便降低运输成本和满足市场需求。

例如,汽车工业通常会选择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地区建立生产基地。

3.劳动力型工业区位:这类工业区位选择的重点是人力资源的可得性和成本。

一些工业企业会选择在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建立生产基地。

4.科技型工业区位:这类工业区位选择的重点是科技创新和人才聚集。

一些高科技产业通常会选择在教育优势、科研机构集中的地区建立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

高中地理:工业区的选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工业区的选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工业区的选址知识点总结
1、工业区的选址
三原则:①靠近交通干线;②远离河流、居民区;③位于盛行风向下风向/最小风频上风向/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区。

例如下图,图中共有16个风向,其中E(东风)的风向频率最高,及该地区的盛行风向为东风。

SSW(南南西)的风向频率最小,即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则如果仅考虑风向,则该地的工业区可以布局在W(西,盛行风向的下风向)、N(北)或S(南)(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区)、SSW(南南西,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图1 风向玫瑰图
2、城市的地租分布
一般来说,从市中心(商业区)到郊区,地租逐渐降低,地租水平呈现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但有两个例外情况:①城市外环路与公路干线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容易发展成大型的商业区或集贸中心,因此地租昂贵;②城市郊区的生态绿地附近,环境优美,适宜居住,因此该地的高档住宅区(别墅区)林立,地租较贵。

图2 城市的地租水平。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知识点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知识点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知识点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知识点地理环境空间广大,事物多种多样,关系错综复杂。

地理尤其要注意知识点的积累。

因此,店铺准备了这篇《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相关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知识点概述高一地理必修二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节知识点包含高一地理必修二学到的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重点知识点。

本节主要考点有:传统工业的分布与特点;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原因、综合治理;新兴工业区的分布;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区位因素、特点; “硅谷”的区位优势,主导工业。

对工业地域类型的考查由区域知识向模拟现实、反映时代特色方向转变,尤其是知识经济背景下工业产业结构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在工业方面的应用,更值得关注。

另外,这部分的考查还关注影响全球的重大热点问题和我国工业发展的新成就,如企业的.空间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等。

知识点总结一、传统工业区1、传统工业2、传统工业区特点:时间早;结构重;区位优;规模大;经历久3、德国鲁尔工业区(1)区位优势: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十字路口)、丰富的煤炭资源;水源充足;利铁矿区较近;广阔的消费市场;市场体制健全。

(2)衰落的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老工业区发展趋于饱和状态;环境问题严重;新技术革命冲击(根本原因)(3)综合整治:调整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环境。

知识扩展:1、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发展特点,主要是分析传统工业区形成的优势区位条件及构点特点,如鲁尔区的形成分析如下:传统工业区由于发展的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优势会逐步丧失,进而出现许多问题,出现衰落,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如下:2、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整治措施,传统工业区的综合整治一般从存在问题入手分析,一般途径如下:(1)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迁入的企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企业为主,同时对原有传统工业部门进行大力改造,促进其经济结构多样化。

高一地理工业地域知识点

高一地理工业地域知识点

高一地理工业地域知识点工业地域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地位和历史原因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特定的工业布局和产业组织。

工业地域知识点是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将就高一地理工业地域知识点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工业地域的概念和特征工业地域是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由于地理条件、人文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工业布局。

它具有以下特征:1. 集约性:指在相对较小的空间范围内聚集了大量的工业企业和工人,形成高度密集的工业区域。

2. 分化性:在工业地域内,不同区域或城市具有不同的工业特色和优势,形成了分工协作的产业链。

3. 延伸性:工业地域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形成一条条产业连线,形成大范围的区域协作。

4. 层次性:工业地域内不同城市或区域的工业发展具有不同的层次,形成了明显的核心-外围结构。

二、工业地域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工业地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以下是常见的几个分类:1. 产业类型划分:重工业地域、轻工业地域、高新技术产业地域等。

2. 区域类型划分:沿海工业地域、内陆工业地域、沿边工业地域等。

3. 劳动力类型划分:人力密集型工业地域、资本密集型工业地域等。

4. 城市类型划分:一中心多极核心型工业地域、多中心型工业地域等。

5. 国际分工类型划分:工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等。

三、中国主要的工业地域1. 珠三角地区:以广州、深圳为核心,集中了大量的电子、纺织、玩具等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是中国最早进行经济改革开放的地区之一。

2. 长三角地区:以上海、苏州、杭州为核心,其中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该地区工业类型比较丰富,涵盖了重工业、化工、电子、汽车等多个领域。

3. 京津冀地区:以北京、天津为核心,河北省、山西省等地也是该地区的一部分,该地区工业发展较为均衡,工业结构主要以重工业为主。

4. 西南地区:以成都为核心,重庆、昆明等城市也是该地区的重要工业中心,该地区资源丰富,工业种类较多,包括钢铁、化工、冶金等。

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工业区

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工业区

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工业区关于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工业区备战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工业区1、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规律:(1)、从经济因素看,要考虑土地成本、原材料、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分析;(2)、从环境因素看,需要考虑风向、河流流向等因素,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时应选择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冬夏季风垂直的郊外或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水污染严重的工厂则要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业则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2、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一)分析思路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注: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二)举例例l: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条件是:(1)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运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连接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2)当地及邻近地区资源或原料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3)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台和东南亚,为侨乡,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4)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例2:上海建立大型钢铁企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上海无煤无铁,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发展钢铁工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1)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处,居我国大陆南北沿海航运中点,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相接,是水陆交通枢纽。

可以利用便利海运、廉价的`河运从内地和国外输入煤铁,发展临海型钢铁工业。

地理高中工业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中工业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中工业知识点总结一、工业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工业是指将自然资源转化为产品的经济活动,是人们利用自然资源,通过劳动者的努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大规模生产并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一种经济活动。

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手工业、机器工业、化学工业和新技术工业几个时代,工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工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工业在生产各种产品的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在推动工业发展的同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二、工业的地理分布与区位因素工业的地理分布与区位因素主要涉及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和劳动力条件。

资源条件是影响工业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和能源资源。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能源资源主要包括化石能源、水能、风能等。

交通条件包括陆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交通运输条件,交通条件的发展对工业地理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

市场条件是指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工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对工业的地理分布产生影响。

劳动力条件是指劳动力资源的分布情况,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是决定工业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

三、工业的种类与产业结构工业的种类主要包括重工业和轻工业。

重工业是指对资源要求较大、技术含量较高、产品价格较高的工业,包括冶金工业、化工工业、机械工业等。

轻工业是指对资源要求较小、产品价格较低的工业,包括纺织工业、食品工业、轻工业等。

产业结构是指工业部门的组成和比重,一般分为一产、二产、三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比如,一产的比重逐渐减少,二产和三产的比重逐渐增加。

四、工业的地域分布工业的地域分布是指工业在地理空间上的布局特点,主要包括集约分布和分散分布。

集约分布是指工业在某一地区集中发展,并形成工业集中区,通常具有规模大、设备齐全、技术先进和产值高的特点。

分散分布是指工业在地理空间上较为分散,形成多个小型工业分布区,通常具有规模小、设备简单、技术落后和产值低的特点。

工业区位分析高考地理知识点

工业区位分析高考地理知识点

工业区位分析高考地理知识点工业区位指工业所在的地区和地理位置。

影响工业区位的成本因素较多,各项成本因素对不同行业的区位吸引力不同。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工业区位分析高考地理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工业区位分析高考地理知识点一: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濒临渤海、黄海;靠近俄罗斯、朝鲜、韩国;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辽河为水源。

(3)社会经济因素: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农业资源支持;国家政策支持;国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不足:许多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市场经济不发达,计划经济影响大;区内环境污染大。

调整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治理环境污染。

工业区位分析高考地理知识点二:京津唐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位于温带季风区,濒临渤海,区内有全国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重要。

(2)自然因素: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地形平坦。

(3)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丰富(华北油田、开滦煤田、长芦盐场、棉花等);交通便利(海运、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类型齐全);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能源充足(靠近山西能源基地)。

不足:水源、能源不足;污染严重发展方向:资源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区位分析高考地理知识点三:沪宁杭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1)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长江、东海,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素质高;市场广阔;经济腹地宽广;工业联系好;政策扶持;浦东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丰富的农副产品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总结一、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1. 工业的概念及分类:工业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工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轻工业和重工业,加工工业和原料工业等。

2.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土地、水源、原料(矿产等)、燃料(动力)、劳动力、交通及基础设施、市场、技术、国家政策、工业基础、农业基础、个人偏好等。

不同的工业类型对区位因素的要求不同,如原料导向型工业应接近原料产地,市场导向型工业应接近市场等。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1. 工业联系: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

工业联系包括生产上投入—产出联系、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非物质上的信息联系等。

2. 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地域是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

工业集聚的形式有多种,如生产工序上的联系(纺织厂和印刷厂之间)、空间利用上的联系(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企业)等。

工业地域的规模可分为工业点(工厂)、工业区(如上海金山)、工业枢纽(如上海)、工业地区(如沪宁杭工业区)等。

三、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工业分散是工业地域发展的另一种形式。

工业分散的原因包括老工业区的发展趋于饱和状态,使新建企业不得不迁出老工业区;以及由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之间的分散现象,这是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而形成的。

工业地域联系则是指不同工业地域之间的经济、技术、信息等联系。

四、记忆点1. 工业的概念及分类:记住工业的基本定义和主要分类,理解不同工业类型的特点和区别。

2.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各种因素,理解它们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

3. 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的形成:理解工业联系的不同类型和工业地域形成的原因,掌握工业地域的不同规模和类型。

4. 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了解工业分散的原因和工业地域联系的重要性,理解它们对工业地域发展的影响。

以上是对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的总结和概述。

高考地理新工业区考点总结

高考地理新工业区考点总结

高考地理新工业区考点总结
高考地理新工业区考点总结
新工业区
1、"新工业"两种典型形式:
①新发展起来一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意大利东北部、中部
②以高新技术为龙头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德国南部、美国的"硅谷"、日本"硅岛"(九州岛),苏格兰。

2、新工业区的四个特点:时间新、地区新、形式新、部门新。

小--以中小企业为主;
轻--以轻工业为主,生产成本低廉、工业考究、质地优良、款式新颖的新工业产品;
同--集中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
专--生产高度专业化,企业仅从事单一专业化生产;
散--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实行家庭包工形式,生产过程分散。

3、意大利新工业区(东北部和中部-第三意大利)的发展条件
4、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以雇员在2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大多是分散的,或实行家庭包工;资本集中程度低,当地主要行业往往包括数百个中小企业;工业大多数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成为"分散型工业化"地区。

5、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一个地。

工业区位因素高三知识点

工业区位因素高三知识点

工业区位因素高三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工业区域选择和布局的各种因素,对于理解工业发展的地域差异和区域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工业区位因素展开,介绍高三地理学科中的相关知识点。

一、自然因素1. 地形地势:地形地势对工业区位有影响。

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工业区的拓展和交通运输的便利,而山地地区由于地形复杂,会制约工业用地的开发和设施建设。

2.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也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自然因素。

气候宜人的地区,如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适合进行各类工业活动。

而气候恶劣的地区,如极寒地区或高温多湿地区,相对不适合工业发展。

3. 资源条件:包括自然资源和能源资源。

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等,对于工业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能源资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对于能源密集型工业的布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二、经济因素1. 市场条件:市场需求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工业企业往往会选择靠近消费市场的地理位置进行布局,以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2. 劳动力资源: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是工业发展的基础。

经济发达地区或人口密集地区相对拥有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对于工业区位的选择具有优势。

3. 技术条件:工业发展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高新技术产业通常会选择在科研能力强、技术创新水平高的地区集聚发展。

三、交通因素1. 交通网格:交通网格是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世界各地的工业区往往选择在交通要道和交通枢纽附近,以便实现原材料的供应和产品的销售。

2. 运输成本:运输成本是对工业区位选择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

选择在运输成本较低的地区布局,有利于减少物流成本,提高竞争力。

3. 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工业区位选择。

优良的交通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等,能够提高工业区的竞争力。

四、政策因素政策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在工业发展方面的扶持政策、税收优惠等措施,能够吸引企业选择某一地区进行布局。

高中地理工业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工业必备知识点总结

工业部分·知识点总结1、工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原料(临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②能源(临近能源产地,能源充足);③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设,可降低成本);④水源充足(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

⑤环境: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空气洁净。

(一般是对新兴工业如电子工业而言)(2)经济因素:①市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②交通(临海或临港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路、航空港,交通便利);③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④技术(科技发达,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者素质高);⑤农业基础好(临近商品粮基地等);⑥工业基础雄厚(机械化生产)。

⑦信息:广告宣传品牌效应。

(3)社会因素:①国家政策(支持、鼓励);②国防安全;③个人偏好(华侨对家乡的投资);④工业惯性;⑤社会协作好:社会服务条件和生产协作情况好。

(4)环境因素:①产生大气污染企业的布局:要使居民区不受到污染,还要用卫生防护带(如绿化带)隔离。

A最小风频,布局在居民区的上风处。

B单一盛行风,布局在居民区的下风处。

C季风区,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②产生水源污染企业的布局:A远离水源;B河流的下游③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企业的布局:A远离居民区;B远离农田④交叉污染:兼顾上述要点。

2、工业类型(导向型=指向型)(1)原料指向型工业: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新疆的纺织厂等(2)市场指向型工业: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饮料厂、食品厂、玻璃厂等(3)动力指向型工业:(临近火电站或水电站)炼铝厂、有色金属冶炼、火电厂、水电站等(4)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纺织厂、普通服装厂、电子装配厂、包带、制伞、制鞋厂等(5)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芯片)、卫星、飞机制造厂、精密仪表等3、工业联系(1)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的联系;(2)空间联系:为了共同利用当地的基础服务设施(如道路、电力、通信),或共同利用廉价的劳动力等而产生的空间联系。

高考地理工业知识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工业知识必背知识点

高考地理工业知识必背知识点高考地理工业知识必背知识点地理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高考的一大科目。

工业是地理学的重要部分,因为它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在高考中,地理工业知识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学生必须掌握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高考地理工业知识必背知识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第一部分:工业区和工业分布1.国内的工业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黄河中游五省区2.工业部门的分布:冶金、机械、电子、化学、建材、纺织等3.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传统工业包括轻工业和重工业,新兴工业包括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

4.工业分布的影响因素:自然条件、交通、矿产资源、人口、政策等。

第二部分:全球化和国际分工1.全球化的定义:全球化是指各国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相联系和相互依赖现象。

2.全球化的背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政策举措等因素的影响。

3.国际分工的概念:指各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合理安排生产和贸易,从而实现国际产业分工的过程。

4.国际分工的特点:不断演变、不同领域、高科技含量、多样化等。

5.国际分工的影响:促进了国际合作、提升了企业的效率和盈利性、缩小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

第三部分:城市化和工业城市1.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城市规模和人口结构的变化。

2.城市化的影响:人口集中、生活方式改变、扩大了经济发展空间、建设需要增加等。

3.工业城市的特点:工人数量多、企业密集、建筑规模大、污染严重等。

4.工业城市的影响:对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都有影响,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分布的变化、城市环境的卫生改善等。

第四部分:资源的开发利用1.自然资源的分类: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

2.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开采、开垦、建设、保护等。

3.能源资源:化石能源、核能源、新能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工业区
1、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规律:
(1)、从经济因素看,要考虑土地成本、原材料、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分析;
(2)、从环境因素看,需要考虑风向、河流流向等因素,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时应选择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冬夏季风垂直的郊外或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水污染严重的工厂则要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业则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2、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分析思路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注:
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
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二)举例
例l: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条件是:
(1)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运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铁
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连接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2)当地及邻近地区资源或原料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
(3)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台和东南亚,为侨乡,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
(4)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例2:上海建立大型钢铁企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上海无煤无铁,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发展钢铁工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处,居我国大陆南北沿海航运中点,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相接,是水陆交通枢纽。

可以利用便利海运、廉价的河运从内地和国外输入煤铁,发展临海型钢铁工业。

(2)接近消费市场。

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又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各种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钢铁,建立钢铁企业,可以就地消费,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3)工业用水方便。

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口,大型现代化宝山钢铁联合企业就建立在长江之滨,工业用水极为方便。

(4)技术力量雄厚。

上海工业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沿海地区老工业基地,知识技术密集,高等教育、科学技术都很发达,能为我国生产高、精、尖、新的产品,为全国钢铁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3.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兴安岭以西及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主要以游牧业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