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抗震-4地震响应计算

合集下载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础 Part.1 第2章2 结构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规定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础 Part.1 第2章2 结构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规定

2.8 建筑结构的抗震验算规定 2.8.1 一般规定 1、地震作用及计算方法 总的考虑: (1) 在抗震计算中,一般可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 分别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由该方 向的抗侧力构件承担; (2) 有斜交的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宜分别考虑各抗侧力 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3) 对于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应
(3) 按式(3-110)求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Δ Fn;
(4) 按式(3-111)求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Fi(i=1,2,…,n); (5) 按力学方法求各层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
《例题2-7》
试按振型分解法和底部剪力法计算下图所示三层框架 结构相应于多遇地震时的各楼层地震剪力。设防烈度8度,
近震,场地类别Ⅲ类。 (ml=116620 kg,m2=110850kg,
(弯矩、剪力、轴力或变形等); 最后,按一定的组合原则,将各振型的作用效应
进行组合便得到多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效应。
1
振型的地震作用
单自由度:
多自由度: 振型分解后,相应于振型j质点i的位移地震反应 质点产生的惯性力为质点所受的地震作用:
2 振型的最大地震作用 利用反应谱,可求出振型的最大地震作用:

结构底部总剪力FEk为
FEk
2 1GE FEj j 1 n n j Gi X j ji G j 1 1 i 1 E n 2
(3 102)

所以
FEk 1Geq
(3 105)
式中:FEk——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底部剪力)标准值; α 1——相应于结构基本周期T1时的地震影响系数值,按图3-25反应谱 或式(3-40)确定; Geq——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 GE——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E =Σ Gi , Gi为集中于质点i的重力 荷载代表值(见后面式(3-120))。 β ——等效总重力荷载换算系数,对于单质点体系等于1.0,对于二 层以上的多层建筑,其值在0.8~0.98之间。《抗震规范》规定,多质点体 系取0.85;

地震作用与结构抗震验算

地震作用与结构抗震验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地震作用
• 2.按作用大小分 • 地震作用按其作用大小可分为:多遇地震作用、基本地震作用和预
估的罕遇地震作用。下节主要介绍多遇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
• 四、水平地震作用与风荷载的区别
• 水平地震作用与风荷载都是以水平作用为主的形式作用在建筑物上 的,但是它们作用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时间的长短是有很大区别的。因 此,在结构设计中要求结构的工作状态是不同的。
上一页
返回
第二节地震作用的计算
• 一、动力计算简图
• 实际结构在地震作用下颠簸摇晃的现象十分复杂。在计算地震作用 时,为了将实际问题的主要矛盾突显出来,然后运用理论公式进行计 算设计,需将复杂的建筑结构简化为动力计算简图。
• 例如:对于图4-1(a)所示的实际结构一水塔,在确定其动力计算简图 时,常常将水箱及其支架的一部分质量集中在顶部,以质点m来表示; 而支承水箱的支架则简化为无质量而有弹性的杆件,其高度等于水箱 的重心高,其动力计算简图如图4-1(b)所示。这种动力计算体系称为 单质点弹性体系。
• 3)整根桩应一次连续压到设计标高,当必须中途 停压时,桩端应停留在软弱土层中,且停压的间隔 时间不宜超过24h;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地震作用
• 1.作用形式 • 风荷载是直接作用于建筑物表面上的压(吸)力,只和建筑物的体形、
高度、环境(地面粗糙度、地貌、周围的楼群)、受风面积大小等有关; 而地震作用都是由质量受振动而引发的惯性力,地震作用是通过场地、 地基、基础作用于结构上部的。 • 2.作用时间 • 风荷载的作用时间长,发生的机遇也多,因而要求结构在风荷载作 用下不能出现较大的变形,结构处于弹性工作状态;相反,发生地震 的机遇少,持续时间也短,但作用剧烈,故要求做到“小震不坏,中 震可修,大震不倒”。

关于地震等级与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的计算

关于地震等级与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的计算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能够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破坏。

在地震来临之际,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地震等级与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的计算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地震等级的计算1. 地震等级的概念地震等级是指地震的强度,常用烈度表示。

烈度是根据地震对人、建筑物和地壳的影响进行的评价,通常采用罗氏烈度标准。

2. 地震等级的计算方法地震等级的计算是通过地震记录的地震波的振幅与地震距离的关系,来确定地震的强度。

目前,地震等级的计算常采用矩震级或震级两种方法。

3. 地震等级的参考标准地震等级的参考标准主要有世界地震等级有ISO、GB、USGS等标准,这些标准都对地震等级的计算方法有详细的规定。

二、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的计算1. 抗震设防烈度的概念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是指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不受破坏的程度,这是由建筑物所承受地震力与建筑物自身抗震能力之间的关系确定的。

2. 抗震设防烈度的计算方法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的计算方法主要有经验值法、响应谱法和有限元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侧重,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方法。

3. 抗震设防烈度的参考标准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的参考标准主要有国家标准GBxxx《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及国际上的一些相关标准,如美国的ASCE、欧洲的EUROCODE等。

三、地震等级与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的关系1. 地震等级与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的关系地震等级与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之间存在着直接的通联,地震等级的高低将影响到建筑物所承受的地震力,从而影响到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

2. 如何根据地震等级确定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根据地震等级确定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性质、材料、结构形式以及地震烈度等因素,再根据抗震设计规范进行综合评估。

3. 工程实践中的地震等级与抗震设防烈度的应用在工程实践中,地震等级与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的计算是抗震设计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计算和确定,可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具有足够强的抗震能力。

第三章2 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ppt

第三章2 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ppt

h 1 ---直线下降段的斜率调整系数;按下式确定
h1 = 0.02 + (0.05 - z ) / 8 当h1 < 0时,取h1 = 0
h2 - -阻尼调整系数,h2 < 0.55时,取h2 = 0.55
h2
=1+
0.05 - z 0.06 +1.7z
Tg : 特征周期,见表3.2
max:水平地震系数的最大值 α max = kβ max ,β max= 2.25
结构在地震持续过程中经受的最大地震作用为
F
=
F (t ) max
= m &x&(t) + &x&g (t) max
= mSa
= mg Sa
&x&g (t) max = Gk = G
&x&g (t) max
g
G ---集中于质点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g ---重力加速度
= Sa
&x&g (t) max
地震特征周期分组的特征周期值(s)
场地类别




第一组 0.25
0.35
0.45 0.65
查表确定 Tg Tg = 0.3
第二组 0.30
0.40
第三组 0.35
0.45
0.55 0.75 0.65 0.90
例:单层单跨框架。屋盖刚度为无穷大,质量集中于屋 盖处。已知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二组,Ⅰ类 场地;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700kN,框架柱线刚 度 ic = EIc / h = 2.6104 kN m ,阻尼比为0.05。试求该结构多 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工程抗震-4地震响应计算资料

工程抗震-4地震响应计算资料

CD
ξ,T
Sa ξ,T Sa 0.05,T
• 速度反应谱曲线除了反映最大速度响应外,同时也是表示地 震运动对结构施加最大能量的标志,因为质点的最大应变能 表示为:
• 考虑到结构周期一般在0.1-2.5 s之间,Housner提出用速 度反应谱积分计算结果来衡量地震波破坏力的建议,即
Ih值大的地震,它的破坏力就强。
FEk
Fmax
mE Sa
,T
Sa
,T
g GE
T Sa ,T ,
g
T Sa ,T
Amax
g为重力加速度,GE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取值有规定) α为地震影响系数
β为动力放大系数 mE
GE
Fmax=mES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a (cm/s2)
El Centro NS地震波反应谱曲线
Ag (cm/s2)
Ag (cm/s2)
400
El Centro 1940 NS
200
0
0
2
4
6
8
10
-200
t (s)
-400
dis. (m)
vel. (m/s)
acc. (m/s2)
15
A max
10
T =0.5 s
5
0
-5 0
2
4
6
8
10
t (s)
-10
-15
1.0
0.5
0.0
0
2
4
6
8
10
-0.5
t (s)
V max
-1.0
0.08
0.04
0
0
2

工程结构抗震计算题大全

工程结构抗震计算题大全

(二)计算题工程结构抗震计算1.已知一个水塔,可简化为单自由度体系。

10000m kg =,1kN cm k =,该结构位于Ⅱ类场地第二组,基本烈度为7度(地震加速度为0.10g ),阻尼比0.03ξ=,求该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水平地震作用。

解:(1)计算结构的自振周期22 1.99T s === (2)计算地震影响系数查表2得,0.4g T s =,查表3得,max 0.08α=。

由于0.030.05ξ=≠应考虑阻尼比对地震影响系数形状的调整。

20.050.050.0311 1.160.08 1.60.08 1.60.03ξηξ--=+=+=++⨯0.050.050.030.90.90.940.360.360.03ξγξ--=+=+=++⨯由上图2可知,()0.94max 0.40.08 1.160.02051.99g T T γαα⎛⎫⎛⎫==⨯⨯= ⎪ ⎪⎝⎭⎝⎭(3)计算水平地震作用0.020*******.812011N F G α==⨯⨯=2.计算仅有两个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频率。

假设[]11122122k k K kk ⎡⎤=⎢⎥⎣⎦ []1200m M m ⎡⎤=⎢⎥⎣⎦解:根据多自由度体系的动力特征方程[][]20K M ω-=,有[][]111212221222000k k m K M kk m ωω⎡⎤⎡⎤-=-=⎢⎥⎢⎥⎣⎦⎣⎦整理得()()4212112221112212210m m k m k m k k k k ωω-++-=解方程得2112211212k k m m ω⎛⎫=+⎪⎝⎭2112221212k k m m ω⎛⎫=++ ⎪⎝⎭3.图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基本周期10.467T s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0.40g T s =)。

通过计算已经求得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10.139α=,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

基于Newmark-β法的建筑结构地震响应简化计算

基于Newmark-β法的建筑结构地震响应简化计算

基于Newmark-β法的建筑结构地震响应简化计算摘要:地震是人类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分析地震荷载下建筑结构体系的振动响应十分重要。

而对于建筑结构体系,一般将其离散为多自由度体系。

地震荷载下多自由度体系的响应可以采用中心差分法、分段解析法、Newmark-β法、Wilson-法等方法进行分析,其中Newmark-β法可以用来求解任意荷载下多自由度体系响应分析,包括地震荷载下的多自由度体系响应分析,精度较高。

本文主要结合振型叠加法和Newmark-β法思想,将建筑结构简化为多自由度体系,采用Python语言进行编程以获得基于Newmark-β法的建筑结构地震响应简化计算程序,最后通过简化算例验证了该算法程序的可行性,且由于Newmark-β法是一种显式求解法,故求解速度较快。

关键词:建筑结构;Newmark-β法;多自由度;地震响应;简化计算中图分类号:文章编号: 1000-565X1 引言地震是人类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有关记录表明,二十世纪因地震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至少在120万人以上。

发生在1976年我国的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超过24.2万,因地震造成的直接间接损失超过百亿元。

减少因地震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意义重大,其主要途径是工程结构抗震设计。

随着人类抗震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电子计算机的飞速进步,地震工程的理论和应用得到很大发展。

从早期的线性单自由度分析到如今的高度复杂的结构体系非线性弹塑性分析,并结合大型的模拟地震台作为检验,人们已经积累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反映工程实际的抗震设计方法。

而地震反应的理论分析中,对响应的准确计算和分析是抗震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结构地震响应计算方法经历了从静力法到反应谱法[1],最后落脚在时程分析法[2]的三大发展历程。

静力法只有在自振周期远小于地面运动周期时才足够精确,它忽略了结构自身的动力特性,因而存在很大局限性。

上世纪40年代提出了反应谱理论,但设计过程仍是静态方法,且无法反映许多实际复杂因素。

桥梁博士V4抗震分析-延性设计-盖梁柱式墩模型基础知识算例手册计算报告三合一

桥梁博士V4抗震分析-延性设计-盖梁柱式墩模型基础知识算例手册计算报告三合一

桥梁博⼠V4抗震分析-延性设计-盖梁柱式墩模型基础知识算例⼿册计算报告三合⼀桥梁博⼠V4案例教程抗震分析解决⽅案---延性设计桥梁博⼠V4抗震分析---延性设计⽬录使⽤本资料前应注意的事项 (4)桥梁博⼠V4构件法基本原则 (5)⼀、地震概述 (6)⼆、结构动⼒学基础 (7)三、抗震分析概述 (8)3.1 抗震分析规范 (8)3.2 抗震分析⽅法 (8)3.3 抗震分析名词 (11)3.4 延性抗震设计 (13)四、抗震设计流程 (14)五、实例 (15)5.1 ⼯程概况 (15)5.2 计算参数 (16)5.2.1 采⽤规范 (16)5.2.2 混凝⼟参数 (17)5.2.3 普通钢筋参数 (17)5.2.4 ⽀座参数 (17)5.2.5 恒荷载 (17)5.3 抗震基本要求(对应于CJJ 166-2011第三章) (18)5.4 场地、地基与基础(对应于CJJ 166-2011第四章) (19)六、地震作⽤(对应于CJJ 166-2011第五章) (20)七、抗震分析(对应于CJJ 166-2011第六章) (21)⼋、模型建⽴ (22)8.1 新建项⽬ (23)8.2 总体信息 (23)8.3 结构建模 (25)8.3.1 建模 (25)8.3.2 截⾯ (29)8.3.3 安装截⾯ (30)8.4 钢筋设计 (31)8.4.1 盖梁钢筋布置 (31)8.4.2 桥墩钢筋布置 (32)8.4.3 桩基础钢筋布置 (33)8.5 施⼯分析 (34)8.6 抗震分析 (35)8.6.1 E1地震作⽤验算 (35)8.6.2 E2地震作⽤验算-弹性 (37)8.6.3 E2地震作⽤验算-弹塑性 (38)8.6.4 能⼒保护构件验算 (39)8.7 执⾏计算 (39)九、桥梁动⼒特性分析 (40)⼗、抗震验算(对应于CJJ 166-2011第七、⼋、⼗⼀章) (42)10.1 抗震输出参数 (42)10.1.1 桩基础m法参数 (42)10.1.2 配筋率 (43)10.1.3 塑性铰属性 (44)10.2 E1地震作⽤下抗震验算 (45)10.3 E2地震作⽤下抗震验算 (46)10.4 能⼒保护构件验算 (48)10.5 抗震构造设计 (51)10.6 抗震措施 (51)10.7 结论 (52)使⽤本资料前应注意的事项本资料重点讲述桥梁博⼠V4(Dr.BridgeV4)系统的使⽤⽅法和步骤,⽂中涉及的结构尺⼨和设计数据均为假设,⽤户不能认为是本公司推荐的同类桥梁设计的参考数据;桥梁博⼠系统基于的计算理论、约定的坐标系、单位制以及数据输⼊的格式,这些信息的详细解释⽤户可以查阅随软件提供的帮助⽂件或⽤户⼿册;使⽤桥梁博⼠系统进⾏桥梁结构分析,其结果的正确性取决于⽤户对结构模型简化的合理性和对规范的充分理解;因此使⽤程序之前,⽤户必须充分理解结构受⼒特点,充分理解桥梁博⼠系统的结构处理⽅法;程序的执⾏结果也需要⽤户的鉴定;本资料使⽤的符号均与系统⽀持的规范⼀致,具体的含义请参考有关规范。

桥梁博士V4工程案例教程00 桥博V4抗震分析解决方案

桥梁博士V4工程案例教程00 桥博V4抗震分析解决方案

桥梁博士V4 抗震分析解决方案➢前言➢第一章:抗震分析---计算功能➢第二章:抗震分析---分析示例➢第三章:抗震分析---规范验算➢结语➢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

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全社会对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抗震减灾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桥梁工程作为交通网络的枢纽工程,其抗震性能关系到整个交通生命线的畅通与否,进而直接影响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大局。

➢研发成果:桥梁博士V4在研发时,针对抗震分析对国内各种的规范和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积极吸取国内近年来的工程实践成果,为桥梁的抗震分析和计算建立了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

➢振幅➢频谱特性➢持时1.地震动的工程特性➢牛顿第二定律:F=ma➢结构周期:T=2πmk ;结构频率:f=1T➢达朗贝尔原理(D’Alembert):f I(t)+f D(t)+f S(t)=p(t) 2.基本物理公式桥梁抗震基本概论3.➢抗震设计思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抗震设防标准:两水准设防、两阶段设计。

(公路市政)共计5本:➢«CJJ 166-2011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B02-01-2008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2013 公路工程抗震规范»➢«GB 50111-2006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09-2014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4.抗震分析国内规范PS :本资料以城市及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为主进行介绍。

5.抗震分析方法分析方法适用范围说明静力法弹性静力法刚性结构仅对可视为刚体的结构有效,如桥台。

缺点:忽略结构动力反应。

*Pushover分析复杂桥梁设计一般不采用,多用于抗震性能评估,可计算非线性反应的需求和能力。

规范一般用于计算E2地震作用下桥墩墩顶容许位移以及求解能力保护构件设计内力(超强弯矩)的主要方法。

东南大学《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件

东南大学《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件

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 = -1.040 (度)
东南大学《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 课件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国家精品课程《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件
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
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 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允许采用调整地 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
8度和9度时的大跨度结构、长悬臂结构,9度时的高 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第2章 结构抗震计算
§2-1 计算原则 §2-2 地震作用 §2-3 设计反应谱 §2-4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2-5 底部剪力法 §2-6 时程分析法 §2-7 竖向地震作用 §2-8 结构抗震验算
东南大学《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 课件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国家精品课程《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件
结构抗震计算的基本步骤
考虑扭转耦联时的振动周期(秒)、X,Y 方向的平动系数、扭转系数
振型号 周 期 转 角
平动系数 (X+Y) 扭转系数
1 1.5059 178.50 0.65 ( 0.65+0.00 ) 0.35
2 1.3294 0.56 0.37 ( 0.37+0.00 ) 0.63
3 1.1881 89.33 1.00 ( 0.00+1.00 ) 0.00
不规则结构——平面不规则
位移比: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 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 位移)平均值的1.2倍。
东南大学《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 课件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国家精品课程《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件
不规则结构——平面不规则
凹凸不规则
控制凹凸不规则就是控制房屋局部的外伸长度。 结构平面上的两端相距太远,地震时由于输入相位差容

国家标准《建筑隔震设计标准》编制与说明

国家标准《建筑隔震设计标准》编制与说明

了新的发展要求。
3 内容总述
目前,国内各地的隔震设计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
多是借鉴国内外抗震规范,从设计中积累经验,再根据
《隔 标 》主要内容包括:1 总 则 ;2 术语及符号;
经验进行设计。因 此,规范隔震设计方法成为迫切需要 3 隔 震 结 构 基 本 要 求 (一 般 要 求 、场 地 及 地 基 、试验
Keywords! seismic isolation design; standard; building structure
基 金 项 目 : 国 家 重 点 研 发 计 划 (2017YFC0703600 )
22 工 程 建 设 标 准 化 •2 0 2 1 年 第 5 期
防灾减灾专题
1 引言
司 牵 头 共 同 制 订 国 家 标 准 《隔 标 》,以进一步完善隔震
结构设计方法及相关规定。这是世界上首部有关建筑隔
隔震结构具有减震效果好、震后损伤小以及易修复 震设计的国家标准,制订过程充分参考,但不局限于现
等优点。由于地震的不可预测性和人们对建筑抗震安全 行 《抗 规 》第 1 2 章 “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 ,以及现
《隔 标 》中代表性的创新点包括:在 原 有 “底部剪 删除抗震设计反应谱的直线下降段,甶第三段的曲线下
力法”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时程分析法”基础上, 降段直接延伸至6 S 区段,提出了新的隔震设计反应谱,
为更加充分地体现隔震结构原有动力特性,将 “振型分 更加符合隔震结构此类长周期结构的地震动动力响应特
解反应谱法”扩 展 为 “复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由包含 征 ,反应谱的变化,如 图 1 所示。
隔 震 层 的 “一体化直接设计法”代 替 “分部设计” ,用

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和设计地震动

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和设计地震动

第二 水准
中震可修
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 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 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三 水准
大震不倒
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的 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 命的严重破坏
• 实现方法:两阶段设计 20
两阶段设计法
第一阶段设计:按小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 本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在小震作用下验 算结构的弹性变形:以满足第一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 求:
16
三水准地震作用的标定步骤(2)
(3)从概率意义上讲,“小震”就是多遇的地震,出 于我国地震烈度的概率分布符合极值III型,极值分布 的众值为其概率密度函数上的峰点,在极值分布中此 值为众值,所以我们称此地震烈度为众值烈度。从地 震烈度的重现期来看,在设计基准限期50年的众值烈 度的超越核率为63.2%:
(虽然有隔震、控制等措施)
9
抗震设防的重要性
事例1 1976年7月26日在我国一个拥有150万人口的唐山市,
遭遇7.8级地震的袭击,顷刻间整座城市化为一片片瓦 砾,人员死亡高达近25万人,经济损失超百亿元;
1985年一个拥有100余万人口的智利瓦尔帕莱索市虽 遭受了同样7、8级地震的袭击,人员死亡却只有150人, 而且不到一周时间,整个城市就恢复原样。
不能精确的给出怎,必么须确以定概?率为基础进行预测,给
出今后若干年内不同强度地震发生可能性,使用寿
命期内对不同频度和强度的地震,要求结构具有不
同的抵抗能力 。
三水准:“小震”“中震”“大震”
14
抗震设防标准的标定
建筑抗震规范提出了三个烈度水准的抗 震设防要求。
三个烈度水准是依据对我国华北、西北、 西南三个地区45个城镇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 果,运用概率的方法对 “小震”、“中震” 与“大震”的概率意义和取值进行了分析并 给出了相应的结果。

土木工程抗震第3章教案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

土木工程抗震第3章教案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

第3章 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1、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底部剪力法(不超过40m 的规则结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特别不规则、甲类和超过规定范围的高层建筑)、静力弹塑性方法。

一般的规则结构:两个主轴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结构:考虑扭转或双向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8、9度时的大跨、长悬臂结构和9度的高层建筑: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2、结构抗震理论的发展:静力法、定函数理论、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

3、单自由度体系的运动方程:g xm kx x c x m -=++或m t F x x x e /)(22=++ωξω 。

杜哈美积分x(t)= ⎰----tt t e xd )(g dd )(sin )(1ττωτωτξω , ωξωm cm k 2,2== 单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sin cos ()(d d000t x xt x e t x d t ωωξωωξω++=- 。

4、最大反应之间的关系:d v a S S S 2ωω==5、地震反应谱:单自由度体系在给定的地震作用下某个最大反应与体系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

特点:⑴阻尼比对反应谱影响很大;⑵对于加速度反应谱,当结构周期小于某个值时幅值随周期急剧增大,大于某个值时,快速下降;⑶对于速度反应谱,当结构周期小于某个值时幅值随周期增大,随后趋于常数;⑷对于位移反应谱,幅值随周期增大。

地震反应谱是现阶段计算地震作用的基础,通过它把随时程变化的地震作用转化为最大等效侧向力。

6、单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F G k G gt x t xS mgg g a αβ===maxmax)()(β为动力系数,k 为地震系数,α=k β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7、抗震设计反应谱αmax 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查表;T 为结构周期;T g 为特征周期,查表;例:单层单跨框架。

屋盖刚度为无穷大,质量集中于屋盖处。

中美抗震规范有关地震作用计算规定的差异

中美抗震规范有关地震作用计算规定的差异

中美抗震规范有关地震作用计算规定的差异李明;马占雄;赵强;李少友【摘要】Based on the study on provisions on seismic action specified in GB50011-2010 (China) and ASCE / SEI 7-10 (USA),this paper in detail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of response spectra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cluding the basic regulations of response spectrum curves, the influence of site types and the relative difference of response spectra. Besides, the paper also compares the calculation methods of horizontal seismic action and the shear force of a frame structure by applying the static calculation method in GB50011-2010 and ASCE/SEI 7-10 respectively.%在对中国GB 50011-2010规范[1]和美国ASCE/SEI 7-10[2]规范中的水平地震作用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对比了中美规范中设计反应谱的差异,主要包括了反应谱曲线的基本规定、场地类别的影响和反应谱取值. 此外,还对比分析了中美规范中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差别,并以一个三层框架结构为例,分别根据GB 50011-2010和ASCE/SEI 7-10,采用底部剪力法(等效侧向力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期刊名称】《重庆建筑》【年(卷),期】2016(015)002【总页数】4页(P18-21)【关键词】抗震规范;地震作用;反应谱;基底剪力【作者】李明;马占雄;赵强;李少友【作者单位】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 武汉 430040;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400045;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 400045;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40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91目前,我国的涉外工程越来越多,一些国家和地区要求结构设计中采用美国规范,这就要求我国结构设计行业从业人员应该熟悉美国规范并对中美规范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

中美抗震规范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中美抗震规范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中美抗震规范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对比分析朱文静;伋雨林;夏文娟;闫帅平【摘要】本文将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中地震作用计算公式进行转化,使之可与美国规范UBC97及IBC2000的地震作用计算公式对比,分析了我国规范与美国规范的地震作用静态计算方法,并按两国规范公式计算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作用,分析了计算结果差异的原因及我国规范需改进之处.【期刊名称】《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年(卷),期】2009(026)003【总页数】7页(P79-85)【关键词】抗震规范;地震作用;静态计算方法【作者】朱文静;伋雨林;夏文娟;闫帅平【作者单位】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223;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结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结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结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18目前,我国涉外工程设计越来越多。

一些国家和地区要求采用欧美规范设计,这需要设计人员熟悉欧美规范并了解欧美规范与我国规范间的差异[1]。

本文对比了中美两国抗震设计规范中地震作用静态计算方法,分析了两国规范计算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作用的差异,提出我国规范需改进之处。

1 两国规范的抗震设防目标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继承了GBJ 11-89的“三水准设防目标,两阶段设计步骤”的抗震设计思想[2]。

美国UBC97[3]没有明确给出分层设防目标,仅采用单一的设防水准:以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作用作为基准设防地震作用。

UBC97提出“抗震设防目标是避免结构倒塌和人身伤亡,而不是限制结构和保证结构功能”。

地下结构地震反应计算的Ritz向量法

地下结构地震反应计算的Ritz向量法

Value Engineering地下结构地震反应计算的向量法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 by Ritz Vector Method杨志恒YANG Zhi-heng;陈攀CHEN Pan;骆湘勤LUO Xiang-qin;孙传海SUN Chuan-hai;吴德汉WU De-han(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29)(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Exploration&Survey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Beijing100029,China)摘要:进行地下结构动力地震反应分析时,涉及大规模计算问题。

为提高计算效率将Ritz向量法引入结构动力反应。

首先,总结了Ritz向量法(MRV)求解结构动力反应的实现过程;然后用MRV法计算了某悬臂梁的模态特性和地震反应;最后,用MRV法分析了某地铁车站的地震反应特点。

计算结果表明,MRV法能有效处理大规模动力分析问题。

Abstract:Large-scale computing will be encountered when conducting seismic analysis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The method of Ritz vector(MRV)was introduc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of dynamic analysis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Firstly,the procedure of MSRV was summarized.And then,the modal properties and seismic response of a cantilever were computed by MRV.Finally, the seismic responses of an underground subway station were computed,too.The results show that MRV can improve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of large-scale dynamic analysis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关键词:Ritz向量法;地震反应;地下结构;计算效率Key words:method of Ritz vector;seismic response;underground structure;computational efficiency中图分类号:TU3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23)32-155-03doi:10.3969/j.issn.1006-4311.2023.32.0470引言地铁车站构造复杂,其所处土层环境往往也很复杂,因计算机条件的限制,常采用二维模型进行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为更深入研究地下结构地震反应规律,分析不同地震动场的综合影响,采用地下结构三维整体模型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u

0t
F τ

eξωtτ
sinຫໍສະໝຸດ ωtτd
τ
称之Duhamel积分
F(τ) F(t)
τ dτ
t-τ t
一般用数值积分法计算,
t
如Simpson法
x2t
ytdx
x

x 3
yx

4 yx

x

yx

2x
(5) 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振动
运动方程
根据Duhamel积分
0
0
1
2
3
加速度反应谱
4 T (s) 5
Sd (cm)
Sv (cm/s)
200 160 120
80 40
0 0
ξ =0.01 ξ =0.02 ξ =0.05 ξ =0.10 ξ =0.15 ξ =0.20
1
2
3
4 T (s) 5
速度反应谱
100 80 60 40 20 0 0
ξ =0.01 ξ =0.02 ξ =0.05 ξ =0.10 ξ =0.15 ξ =0.20
u
不同阻尼比的解
ξ =1.2 ξ =1.0 ξ =0.5 ξ =0.1
ξ>1时
临界阻尼比
ξ<1时 ξ=1时
考虑阻尼的频率和周期
t
(3)冲击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响应
动量守恒定律计算得到,静止质点在荷载作用后的速度满足等式
因此
对上式积分计算得到位移响应 (高阶无限小量 )
u0

F t 2
2m
因此振动响应为
• 结构受到的最大地震荷载Fmax可以从加速度反应谱曲线直接计算得到
FEk

Fmax
mE Sa
,T

Sa

g
,T

GE
T Sa ,T ,
g
T Sa ,T
Amax
g为重力加速度,GE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取值有规定) α为地震影响系数
β为动力放大系数 mE
Acceleration 35 40 45 50 55 60
t (s)
美国Northridge地震
Acceleration
5
10
15
20
25 t (s) 30
4.4 建筑和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反应谱
• 水平设计加速度反应谱(桥梁)
特征周期值(s)
设计地
场地类别
S
震分组 I
II
III
IV
η2Smax
F
u (t )
u F Δ t eξωt sin ωt

Δt
t
(4)不规则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响应
不规则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可以认为是一系列冲击荷载作用下的振动 叠加,时刻τ的冲击荷载产生的自由振动为
d u Fτd τ eξωtτ sin ωt τ

对上式积分计算得到时刻t的位移:
1
2
3
位移反应谱
4 T (s) 5
• 加速度反应谱曲线随着周期增加而减小,而位移反应谱则随着周期 增加反而增加。这一规律具有普遍性,结构抗震设计常利用加速度 反应谱的这一特征来实现减轻地震荷载的目的。
• 在地震波反应谱计算时,一般假定阻尼比为0.05,如果实际结构的 阻尼比不是0.05,需要对反应谱曲线进行修正,即引入一个考虑阻 尼影响的修正系数推算反应谱。以加速度反应谱为例,阻尼影响修 正系数一般定义为
T1,1
T2 , 1
最大加速度地震响应:Sa(T1,ξ1)
最大加速度地震响应:Sa(T2,ξ1) 最大加速度地震响应:Sa(T3,ξ1) T3 , 1
Sa
Sa(T1,ξ1) Sa(T2,ξ1) Sa(T3,ξ1)
ξ0
ξ1 ξ2
T
T1 T2
T3
地震反应谱概念
地震加速度
式中sin和cos对最大值结果没有区别
CD ξ,T


Sa ξ,T Sa 0.05,T

• 速度反应谱曲线除了反映最大速度响应外,同时也是表示地 震运动对结构施加最大能量的标志,因为质点的最大应变能 表示为:
• 考虑到结构周期一般在0.1-2.5 s之间,Housner提出用速 度反应谱积分计算结果来衡量地震波破坏力的建议,即
η2Smax(T g/T ) γ
第一组 0.25 0.35 0.45 0.65 第二组 0.30 0.40 0.55 0.75 第三组 0.35 0.45 0.65 0.90
例,周期为0.5、阻尼比5%的单自 由度在Elcentro地震波输入条件下
Ag (cm/s2)
400
El Centro 1940 NS
200
0
0
2
4
6
8
10
-200
t (s)
-400
dis. (m)
vel. (m/s)
acc. (m/s2)
15
A max
10
T =0.5 s
5
0
-5 0
2
4
6
8
10
《工程抗震》
第四章 结构地震反应计算方法
4.1 概述
在结构抗震设计中,抗震性能安全验算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抗震性能安全验算需要解决两个内容: 1)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变形和内力计算(即地震反应) 2)与结构各种极限状态的对比(即安全性验算) 本章主要介绍结构地震响应计算方法。
4.2 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响应计算
t (s)
-10
-15
1.0
0.5
0.0
0
2
4
6
8
10
-0.5
t (s)
V max
-1.0
0.08
0.04
0
0
2
4
6
8
10
-0.04
t (s)
-0.08
D max
前面的算式
4.3 地震反应谱
结构抗震设计由地震反应最大值控制,Amax、Vmax和Dmax十分 重要。这里,用Sd、Sv和Sa表示最大相对位移、最大相对速度 以及最大绝对加速度,这些量为:
GE
Fmax=mESa
Sa (cm/s2)
El Centro NS地震波反应谱曲线
Ag (cm/s2)
400
El Centro 1940 NS
200
0
0
2
4
6
8
10
-200
t (s)
-400
1800 1200
600
ξ =0.01 ξ =0.02 ξ =0.05 ξ =0.10 ξ =0.15 ξ =0.20
(1)自由振动方程 动力特性简单的结构可以模拟成单自由度体系。 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方程为
刚性 m
m k
k m
u c
(2)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响应
ξ c 2mω
阻尼比
ω k m
圆频率
T 2π ω
令解
u Aeλt
u Aeλ1t Beλ2t
常系数微分方程 的特征根为
λ1,2 ξω ξ 2 1ω ξω 1 ξ 2 ωi
Ih值大的地震,它的破坏力就强。
A (m/sec2)
过去地震某种程度上也证明了这一点
10 Acceleration
5 0 -5 -10
日本钏路冲地震 (1993年,钏路气象台,EW方向)
A (m/sec2)
A (m/sec2)
10 6 2 -2 30 -6
-10
10 6 2 -2 0 -6
-10
日本兵库县南部地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