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知识点

合集下载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一、国家概况1. 国家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2. 首都:北京3.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4. 国旗:红色底上镶5颗黄色5角星5. 国庆节:10月1日6. 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7. 人口数量:约14亿8. 宪法序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国家公民在宪法赋予的权利和自由中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家园。

9. 政治体系:社会主义制度二、行政区划1. 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2. 省级行政区:共31个省级行政区,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3.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三、中国历史1. 夏、商、周三代: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256年2. 秦朝:统一中国、建都咸阳3. 汉朝:开国君主刘邦,建都长安4. 三国时期:魏、蜀、吴5. 隋朝:统一南北6. 唐朝:开国君主李渊,建都长安7. 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南唐、南汉、吴越、南吴、闽、楚、前蜀、后蜀、北汉、荆南8. 宋朝:开国君主赵匡胤,建都开封9. 元朝:建都大都(今北京)10. 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建都南京,后迁北京11. 清朝:建都北京12. 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辛亥年间,辛亥革命成功,宣告了封建帝制的结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标志13.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4. 中国革命战争:1927年至1949年,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政府及其他反动派的战争四、中国政治1. 直接民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 间接民主: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机关与地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3. 政府机构:国务院4. 职能部门:国务院组成部门(外交部、教育部等)五、中国经济1. 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 三大产业: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3. 国际经济合作:世界贸易组织(WTO),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六、中国文化1. 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红楼梦,西游记等2. 经典:四书五经,古代经典3. 书法:中国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草书等4. 绘画:国画5. 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6. 习俗:红包、敬酒、拜年、祭祖等7. 服饰:旗袍、长袍、褂子七、社会保障1. 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2. 社会救助: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救助管理八、法律法规1. 刑法:刑法分为一般性原则、侵权性罪行、危害国家安全罪行、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行等2. 民法:民法是用以协调和规范人民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证人民社会主义实践中依法生活开展的基本法规3. 行政法:行政法是规范行政行为和解决行政争端的法律规范4.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上就是行测中常识知识点的一个总结,内容大致包括国家概况、行政区划、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等内容。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

诉讼法是规定诉讼程序和诉讼制度的 法律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原则:人本原则、系统原则、效益原则、创新原则 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绩效管理、激励管理、沟通管理 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管理理论
汇报人:XX
语句表达:指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对语句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语句理解:理解语句的含义、情感、态度等 语句表达:表达语句的含义、情感、态度等 语句表达技巧:如使用修辞手法、句式变换等
数字推理:通过观察数字之间的规律,找出答案 数学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平方、立方等基本运算 比例问题:解决比例关系,如比例、比例尺等 数列问题:解决数列问题,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XX,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考察考生的逻辑 思维能力、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测试考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数学 运算能力和推理 判断能力
评估考生的综合 素质和职业适应 能力

为公务员选拔提 供科学、客观、 公正的依据
言语理解与表达:考察考 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数量关系:考察考生的数 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 力
数字推理的定义: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和 联系,从而解决问题。
数字推理的题型:包括数列推理、图形推理、逻辑推理等。
数字推理的方法:包括观察法、归纳法、类比法、假设法等。
数字推理的注意事项:注意观察数字之间的规律和联系,注意数字的排列 顺序和位置,注意数字的性质和特点。
比例:表示两个或多个数量之间的比值关系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比例与百分数的转换:比例可以转换为百分数,反之亦然 比例与百分数的应用:在行测中,比例与百分数常用于解决比例问题、百分数问题等题型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

引言概述: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二)是对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重要知识点的详细梳理和总结。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分别展开,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

每一个大点将详细阐述59个小点,以帮助考生全面掌握这些知识点。

正文内容: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1.言语理解能力的基本要求
2.同义表达与反义表达
3.词义理解和修辞手法
4.语法错误的判断与修正
5.阅读理解技巧
二、数量关系
1.数学运算与近似计算
2.百分数与比例
3.图形与图表的分析
4.各种单位的换算
5.数列与排列组合
三、判断推理
1.概念与定义的辨析
2.推理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3.逻辑思维与常识判断
4.推理与解决问题的关系
5.推理攻略与练习技巧
四、资料分析
1.信息的筛选与提取
2.定量分析与数据统计
3.图表分析与趋势判断
4.变量关系与规律发现
5.综合分析与综合判断
五、常识判断
1.政治常识与经济常识
2.社会事务与法律法规
3.科学常识与人文知识
4.时事政治热点与观点分析
5.综合判断与灵活应用
总结: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二)通过详细阐述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五个大点,帮助考生全面掌握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中每个大点都包含了59个小点的详细阐述,旨在帮助考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通过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考生将能够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更好地应对各种题型,提高答题水平和得分能力。

希望本文对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有所帮助。

行测必备常识

行测必备常识

行测必备常识:
1.政治常识:包括国家的基本制度、政治体制、国家机构、党的理
论等内容,以及国内外的重大政治事件和政策动向。

2.法律常识: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以及各
种法律制度的适用范围和程序。

3.经济常识:包括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市场经济、产业经济、财
政金融等,以及各种经济指标和经济政策。

4.文化常识:包括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文化遗产、世界文化等,
以及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

5.历史常识: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以及各种历史事件和历史
人物。

6.地理常识: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以及各种地理现象和地理
问题。

7.科学常识: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各种科学原理和科学
技术的应用。

8.生活常识: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交通安全、健
康保健、家庭教育等。

行测总结知识点

行测总结知识点

行测总结知识点一、行测概述行测,即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中国公务员招录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行测主要考察考生的言语理解、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常识判断、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行测的考试,能够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进而选拔出符合国家公务员标准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各级机关提供合格的公务员人才。

二、行测知识点总结1. 言语理解言语理解考察考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能力。

这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主题、观点、表述方式等内容,并能够进行归纳概括、细节理解、推理判断等题型的解答。

2. 判断推理判断推理主要是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需要考生能够根据提供的条件进行推理判断,合理分析,正确推断出结论。

同时,也需要考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

3. 数量关系数量关系主要考察考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这需要考生能够进行基本的数学计算,包括加减乘除、百分数计算、速算、逻辑计算等。

同时,也需要考生平时多做数学题,提高自己的数学运算能力。

4.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主要考察考生对图表、数据的分析能力。

这需要考生能够对提供的表格、图形等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有用的信息,正确解答问题。

因此,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5. 常识判断常识判断主要考察考生对社会生活常识的掌握程度。

这需要考生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常识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些常识,解答与之相关的问题。

6.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主要考察考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

这需要考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创意、有想象力,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做出创造性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以上所述,是行测考试中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备考,提高自己的行测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国家公务员考试,成为合格的公务员人才。

希望各位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认真积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顺利通过行测考试。

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

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

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一、国考行测常识概述国家公务员考试是中国最重要的招聘公务员的考试之一,由国家公务员局主管,每年都有数十万人参加。

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国考中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所有职位必须参加的科目。

行测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二、数量关系1. 基本概念数量关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或事物之间的数学关系。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数量关系题型包括比例、百分数、利率、速度等。

2. 比例比例是指同类事物之间数量大小的对比关系。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比例题型包括简单比例、复合比例和反比例等。

3. 百分数百分数是指把一个数以100为基数表示成百分之几。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百分数题型包括增长率、降低率、利润率和折扣率等。

4. 利率利率是指利息与本金之间的比率关系。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利率题型包括单利、复利和综合利率等。

5.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路程。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速度题型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和赶上问题等。

三、逻辑推理1. 基本概念逻辑推理是指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推理和判断得出结论的过程。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逻辑推理题型包括命题逻辑和谬误判断等。

2. 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指通过对命题进行分析和推理来得出结论的一种方法。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命题逻辑题型包括命题联结词、充分必要条件和三段论等。

3. 谬误判断谬误判断是指对于一个观点或论述进行分析和判断,找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谬误。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谬误判断题型包括假设谬误、因果关系谬误和类比谬误等。

四、数量关系与逻辑推理综合应用1. 基本概念数量关系与逻辑推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国考行测中常常综合应用。

通过数量关系推理出结论,或者通过逻辑推理得到数量关系等。

2. 综合应用题型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综合应用题型包括数据分析、图形推理和信息处理等。

这些题型需要考生灵活运用数量关系和逻辑推理知识,综合分析和判断问题。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一、数量关系1. 数字推理-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数列求和- 数字规律识别2. 数学运算- 四则运算- 百分比- 比例与相似- 单位换算- 利润与利率- 速度与时间- 工作问题二、判断推理1. 逻辑判断- 直言命题- 假言命题- 选言命题- 假言推理- 逻辑等价2. 定义判断- 概念定义- 概念分类- 概念关系3. 类比推理- 词语类比- 事件类比- 逻辑关系类比三、资料分析1. 图表阅读- 柱状图- 饼图- 折线图- 散点图2. 数据分析- 数据趋势分析 - 数据对比分析 - 数据综合分析3. 材料分析- 文字材料分析 - 数据材料分析 - 图形材料分析四、常识判断1. 政治常识- 国家政策- 法律法规- 时事政治2. 经济常识- 宏观经济- 微观经济- 财政税收3. 历史常识-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历史事件4. 科技常识- 科学技术发展 - 信息技术- 生物科技5. 地理常识- 地理知识- 环境科学- 自然资源五、言语理解与表达1. 阅读理解- 文章主旨- 段落大意- 细节理解- 推理判断2. 语句表达- 语句连贯性- 语句完整性- 语句表达准确性六、判断推理题型解析1. 逻辑填空- 词语搭配- 语境分析- 词语辨析2. 判断推理题- 判断推理题型介绍 - 判断推理解题技巧 - 判断推理题实战演练七、备考策略1.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串联2. 练习题训练- 基础题训练- 提高题训练- 模拟题实战3. 考试技巧- 时间管理- 心理调适- 答题技巧八、附录1. 常见问题解答- 行测常见问题- 知识点疑惑解答2. 参考资料- 推荐书籍- 在线资源- 学习小组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概要性的框架,具体的知识点和题目解析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最新的考试大纲进行调整和补充。

备考时应结合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练习。

国考行测知识点总结

国考行测知识点总结

国考行测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常识政治常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常识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情况,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及基本纲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国家的政治组织和民主监督制度,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治常识等。

1、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情况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领导人民战胜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反动性和其他反动武装力量,推翻三座大山进行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代反动力量不断腐败烂掉,经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但仍然坚定信念、忠诚为党、爱党、为共产主义、为中国革命战斗终身。

2、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及基本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活动方针是坚决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克服形式和能力“两个在”、坚决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清除社会腐败等。

党的基本路线是实行调整、改造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式,实现人民生活的全面建设小康。

党的基本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3、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国家的根本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二、历史常识历史常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常识包括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历史常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必考的内容,要求考生熟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一种以农民为基础、以地主阶级为核心的社会形态。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公务员考试中,行测的数量关系部分一直是众多考生的难点和重点。

数量关系涉及的知识点繁多,题型复杂,需要我们系统地学习和掌握。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一下常见的数量关系知识点。

一、数学运算1、整数特性整数特性是数量关系中的基础知识点。

包括整除特性、奇偶性、质数与合数等。

整除特性:若整数 a 除以非零整数 b,商为整数,且余数为零,我们就说 a 能被 b 整除。

比如,能被 2 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是偶数;能被 3 整除的数,其各位数字之和能被 3 整除。

奇偶性: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质数与合数:质数是指在大于 1 的自然数中,除了 1 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因数的自然数。

合数是指自然数中除了能被 1 和本身整除外,还能被其他数(0 除外)整除的数。

2、方程与不等式方程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常用工具。

通过设未知数,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然后求解。

一元一次方程:形如 ax + b = 0(a≠0)的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 1 的方程组成。

不等式:用不等号(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连接两个代数式的式子。

3、比例问题比例是指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常见的有工程问题中的效率比、行程问题中的速度比等。

若 a:b = c:d,则 ad = bc。

4、行程问题行程问题是数量关系中的重点和难点。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5、工程问题工程问题的核心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经常通过设工作总量为 1 或工作总量的最小公倍数来解题。

6、利润问题涉及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

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

7、几何问题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一)
公务员行测作为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考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下面将从考试内容、知识点、备考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考试内容
公务员行测主要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常识判断等五个部分。

其中,言语理解与表达和判断推理占据了较大的权重,是公务员行测中的重点。

而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则是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知识点总结
1. 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考察考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和对语言运用的能力。

这部分主要包括对短文的理解、对语句的推理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等内容。

考生应注重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语句的逻辑性和准确性。

2. 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这部分主要包括判断推理、逻辑填空、逻辑判断等内容。

考生应注重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掌握常见的逻辑关系和推理方法。

同时,也要注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准确理解题目的要求。

3. 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主要考察考生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能力。

这部分主要包括数学计算、数学运算、数量关系推理等内容。

考生应注重提高自己的数学运算能力,熟练掌握基本的数学公式和运算方法。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灵活运用逻辑推理方法解决问题。

(未完待续)。

公考行测要记的知识点总结

公考行测要记的知识点总结

公考行测要记的知识点总结公务员行测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其试题涉及到应用文书写、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行测,下面将对公务员行测要记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一、应用文书写1. 公文写作公文写作是公务员行测中的一个重要考察点。

考生需要熟悉公文的格式、结构和语言表达,掌握公文的文种、格式、内容和表达方式,以及公文的撰写规范和实际操作方法。

2. 事务性公文和公文种类事务性公文是指用于处理具体事务的公文,包括请示报告、通知通告、批复意见等。

考生需要了解各种事务性公文的撰写方式、格式要求和注意事项,掌握公文的书写规范和要求。

3. 办公文书写作办公文书是公务员办公活动中使用的各种书面材料,包括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签呈批阅等。

考生需要掌握办公文书的写作要求和格式规范,熟悉相关文种的撰写方法和表达技巧。

二、数量关系1. 数字推理数字推理是公务员行测中的一个常见题型,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数字,进行逻辑推理、推断结果等。

考生需要掌握数字运算、逻辑推理、数学知识等相关技能,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数理逻辑数理逻辑是公务员行测中的另一个重要考察内容,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逻辑条件和题目要求,进行推理、判断等。

考生需要善于分析问题、熟练运用逻辑思维、掌握逻辑知识等,提高解题能力和效率。

三、判断推理1. 词语判断词语判断是公务员行测中的一个考察点,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词语,进行判断其含义、用法等。

考生需要掌握词汇量、词语搭配、词义辨析等相关知识,提高词语理解和运用能力。

2. 逻辑判断逻辑判断是公务员行测中的另一个重要考察内容,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推理、判断等。

考生需要善于分析问题、运用逻辑思维、掌握逻辑知识等,提高解题能力和效率。

四、资料分析1. 材料分析材料分析是公务员行测中的一个重要考察点,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等。

考生需要善于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提高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

公务员常考知识点整理

公务员常考知识点整理

公务员常考知识点整理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要想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对常考知识点的扎实掌握至关重要。

以下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公务员常考的重要知识点。

一、行测部分1、言语理解与表达这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包括选词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等题型。

选词填空需要考生有丰富的词汇积累,并能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结合语境选出最恰当的词语。

片段阅读要求考生能够快速阅读并理解文段的主旨大意、细节信息、逻辑关系等,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

语句表达则考查考生对病句、歧义句、排序等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2、数量关系数量关系包含了数学运算和数字推理两种题型。

数学运算涉及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排列组合等众多常见的数学应用场景,需要考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进行计算和求解。

数字推理则要求考生通过观察数字之间的规律,推导出下一个数字。

3、判断推理判断推理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

图形推理需要考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发现图形的形状、位置、数量等方面的变化规律。

定义判断要准确理解给定定义的关键信息,然后对选项进行判断。

类比推理考查考生对词语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如并列关系、包含关系、对应关系等。

逻辑判断则较为复杂,涉及命题推理、加强削弱论证、归纳推理等,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4、资料分析资料分析主要是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

考生需要快速准确地读取数据,运用一定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如估算法、直除法等,来回答相关问题。

二、申论部分1、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给定材料的含义,把握材料的主旨和要点,这是申论作答的基础。

2、综合分析能力对给定材料中的问题、现象等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影响等,并提出合理的观点和见解。

3、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根据材料中反映的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和方案,这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

4、文字表达能力能够用清晰、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使文章结构合理、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一、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公务员行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具体包括阅读理解、词语理解、标点符号理解、语法概念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1. 阅读理解:考生需要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点,抓住重点,排除干扰信息。

在平时的备考过程中,可以多读一些文章,多做一些阅读理解练习,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词语理解:词语理解是言语理解与表达的一个重要环节,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词义辨析能力,能够理解文章中的生僻词汇和难懂词语。

3. 标点符号理解:标点符号在语言表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理解文章的语气、语调和句子结构。

考生需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和相关规则,并能够准确地理解文章中的标点符号。

4. 语法概念:语法是语言表达的基础,考生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语法概念,如主谓一致、形容词、副词的用法、时态和语态等,能够准确地理解文章中的语法结构。

5. 语言表达: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写出通顺、逻辑清晰、条理清楚的语言表达。

二、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公务员行测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考察考生的数量推理和逻辑推理能力。

具体包括数字推理、数量比较、量化关系和算术运算等方面的内容。

1. 数字推理:数字推理是公务员行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考生需要能够根据一些数字规律和数量关系进行推理,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从而解答相应的问题。

2. 数量比较:数量比较主要考察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包括大于、小于、等于、比例等概念。

考生需要能够准确地比较不同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3. 量化关系:量化关系是指能够根据一些具体的数量关系进行推理和计算,例如百分比、比率、平均数、增长率等。

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量化关系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4. 算术运算:算术运算是数量关系中的一个基础内容,包括加减乘除、百分数、分数等概念。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关键信息项:1、资料分析的重要概念:包括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平均数等。

2、常用统计术语:如同比、环比、百分数、百分点等。

3、数据处理技巧:如有效数字法、尾数法、特征数字法等。

4、图表分析方法: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等的解读。

5、题型分类:如简单计算、比较大小、综合分析等。

11 资料分析的重要概念111 增长率增长率是资料分析中最常见的概念之一。

它表示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增长幅度。

计算公式为: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100%。

在计算增长率时,需要准确确定基期量和现期量。

112 增长量增长量是指现期量与基期量之间的绝对差值。

其计算公式为: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113 比重比重指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比重=部分量÷总体量× 100%。

114 平均数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

12 常用统计术语121 同比同比是指与上年同期相比。

例如,今年 5 月与去年 5 月的比较。

122 环比环比是指与相邻的上一个时期相比。

比如,今年 5 月与今年 4 月的比较。

123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124 百分点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的变动幅度。

13 数据处理技巧131 有效数字法在计算过程中,根据选项的精度要求,对数字进行取舍,保留有效数字进行计算。

132 尾数法通过计算数字的尾数来快速判断答案。

133 特征数字法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从而简化计算。

14 图表分析方法141 柱状图观察柱子的高低来比较数据的大小。

142 折线图关注折线的走势,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143 饼状图通过扇形的大小判断各部分所占比例。

15 题型分类151 简单计算直接进行数据的加减乘除运算。

152 比较大小对多个数据的大小进行比较。

153 综合分析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对给定的材料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的资料分析部分,掌握以上知识点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笔记(速记型)

公务员考试行测经典笔记(速记型)

〔一〕根本知识1、增长量、增加值、增加额、增长额 ✧ 增长量、增加值=终值 — 初值✧ 现值为B ,增长率为r,那么增长量= B - B / 〔1+r 〕✧柱形图中两个柱长短的差值所代表的统计数值,假设具体指标数值的曲线成线性,那么在相邻时间段内,增加量相等,但增长率不同,即便是该曲线的斜率逐段增加也不能够判断增长率增加了,因为这跟基值大小有关。

【此时可能能用到直尺,量“柱〞的长短和“点〞的上下】 ✧假设表示某一数值的实际指标〔一定是数值,不能是百分比之类的〕呈线性增长,那么相同时间段的增长量相同,但在曲线上升时它的增长率降低了,在曲线下降时它的增长率的绝对值增大了================================================================================================= 2、增长率、增长了多少〔用%表示〕 ✧ 增长率终值/初值 — 1 ……………………终值大于初值<问增长了百分之多少>1 — 初值/终值 ……………………终值小于初值<问降低了百分之多少>✧ 两年混合增长率:如果第二期与第三期的增长率分别为r1,r2,那么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为 r1 + r2 + r1 * r2 ✧平均增长率:如果n 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r1,r2,r3……rn,那么平均增长率≈ A 〔1+r|〕n = B ,中的r 就是n 的平均增长率,r= 1-,累计增长率在数值上等于平均增长率。

当n<0.05即5%时,〔1+r|〕n ≈1+nx 。

✧ “从2004年到2007年的平均增长率〞一般不包括2004年的,即共有3年 “2004、2005、2006、2007年的平均增长率〞包括2004年的,即共有4年✧等速率增长:中间一项的平方等于两边项的乘积;如果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的量分别为a,b,c ,第二年、第三年的增长率都为r ,那么:2bc a=✧ 同增同减或者同减同增,最后降低✧ 前后两期比照时,前一期叫“基期〞,后一期叫“现期〞这两期的量作比照后得到的“变化率〞是属于“现期〞的。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备考知识点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备考知识点

国家公务员⾏测常识备考知识点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测常识判断部分,经常会考察近现代史⽅⾯的知识,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公务员⾏测常识备考知识点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公务员⾏测常识备考知识点⼀:党史常识 1、⾟亥⾰命于1911年10⽉爆发,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亥⾰命推翻了清王朝,使统治中国⼏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就此结束,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

2、1917年爆发的俄国⼗⽉⾰命,开辟了⼈类历史的新纪元。

3、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5⽉,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命的开端。

4、1920年8⽉,上海共产党组织正式成⽴,陈独秀任书记。

同年10⽉,北京共产党组织成⽴,李⼤钊任书记。

5、1921年7⽉23⽇,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会在上海召开,最后⼀天会议转移⾄浙江嘉兴南湖举⾏,⼤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产阶级⾰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争的⽬的&mdash;&mdash;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

⼤会选举产⽣了党的领导机构&mdash;&mdash;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党的⼀⼤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

6、1922年7⽉,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会在上海举⾏,提出了党的最⾼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样,⼆⼤就在全国⼈民⾯前第⼀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命纲领。

7、1923年6⽉,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会在⼴州召开,⼤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份加⼊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8、1924年⾄1927年,称为中国的“⼤⾰命”或“国民⾰命”时期。

9、1927年4⽉12⽇,蒋介⽯在上海发动反⾰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命群众,7⽉15⽇,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向共产党员和⾰命群众举起了屠⼑,标志着第⼀次国共合作全⾯破裂,⼤⾰命失败。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 ppt课件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 ppt课件
系,建立方程; (3) 求解或讨论所得方程; (4) 检验并作出符合问题实际的回答。
方程思想
❖ 设未知数原则 1. 以便于理解为准,所设的未知数要便于列方程。 2. 在上一条的基础上,尽量设题目所求的量为未
知量。
3. 有时候为了方便理解,可以设有意义的汉字为 未知数。
方程思想
❖ 消未知数原则 1. 方程组消未知数时,应注意保留题目所求未知量,
❖ 减价有时也按定价的百分数来算,这就是打折扣。 ❖减价 25%,就是按定价的(1-25%)= 75%出
售,通常就称为75折。 ❖卖价 = 定价 × 折扣的百分数
工程问题
❖ 在日常生活中,做某一件事、制造某种产品、完成 某项任务、完成某项工程等等,都要涉及到工作量、 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它们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是:
❖ 9的乘方尾数是9、1、9、1 循环
指数末两位除以4留余数(余数为0,则看做4)
公式法
❖ 基本公式裂项和 (小 1 大 1) 分 差子
公式法
❖ 基本公式: ❖ 平均数问题:总和=平均数×个数 ❖ 中位数问题: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
如果数据时单数个,就找出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 据;如果数据是偶数个就求出最中间两个数据的 平均数,这个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就是其末一位数字被2或5除得的余数。 ❖ 一个数被4或25除得的余数,
就是其末两位数字被4或25除得的余数。 ❖ 一个数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
就是其末三位数字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
整数判定法则
能被3,9整除的数的特性: 能被3或9整除的数,各位数字和能被3或9整除; 一个数被3或9除得的余数,就是其各位数字相加 后被3或9除得的余数。
的最小公倍数,记作[12,18]=36。

公考行测资料分析必懂基础知识

公考行测资料分析必懂基础知识

公考行测资料分析必懂基础知识公务员行测考试是公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一些公考行测资料分析必懂的基础知识:1.统计学基础:行测资料分析经常涉及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因此,对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数据类型和统计指标等基础知识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2.数据收集方法:了解各种数据收集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如何设计问卷、选择样本等技巧。

3.数据整理与描述性统计:学会运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处理。

掌握常见的描述性统计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等,可以对数据进行基本的描述和分析。

4.数据分析方法:了解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如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5.基本图表的绘制和分析:掌握各种基本的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散点图等。

还要能够根据图表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6.概率与统计:了解基本的概率理论,掌握概率计算的方法,如加法法则、乘法法则、贝叶斯定理等。

掌握基本的统计推断方法,如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等。

7.关于数据的估计和抽样:了解抽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

掌握样本容量的确定方法和抽样误差的控制方法。

8.数据的解读和推理:学会从数据中抽取有效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和决策。

能够分析数据的特点、规律和趋势,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解答。

以上是公考行测资料分析必懂的基础知识。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进行资料的分析和解读,提高应试效果。

同时,也是进行政策分析、决策推理等工作的基础。

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加强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考试行测知识点
A
1、中国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的水力资源很丰富,在世界上是第一位。

3、人们把长江流过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这三段峡谷叫作长江三峡。

4、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多千米,水力资源丰富。

正在建设的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三峡工程。

5、长江从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级行政区流过。

6、黄河从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自治区、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级行政区流过。

7、著名的“壶口瀑布”在黄河。

8、中国有两条重要的河流,长江和黄河,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请问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陵墓,是在黄河流经的地区
9、新疆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

10、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11、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12、中国西部柴达木盆地矿藏非常丰富,被称为“聚宝盆”
13、“金陵”指的是南京。

14、中国七大古都,安阳、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北京
15、中国的“七大古都”中,安阳、洛阳和开封都在河南省。

16、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西安。

17、中国正在进行西部大开发,重庆市目前西南最大的工业中心城市。

18、云南具有独特热带雨林风光和绚丽少数民族风情的乐土的地方是西双版纳。

19、云南丽江建于南宋时的纳西族古城,现仍保存着传统的格局与风貌。

B
1、中国的人口总数约13亿,占世界人口的22%。

2、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3、中国珞巴族人口最少的民族只有2300多人。

4、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5、中国政府中负责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简称:国家民委)。

6、中国的少数民族一般都信仰宗教:藏族(佛教)、回族(伊斯兰教)、哈萨克族(伊斯兰教)
7、中国苗族以服饰丰富而著称,特别是妇女身上的装饰更多达130多种。

吹芦笙、对歌、斗牛是这个民族最有特色的活动。

8、傣族的住处被称为孔雀之乡。

9、玉如意和长鼓分别是满族、朝鲜族的吉祥物。

10、彝族人民医药知识丰富,根据他们的祖传秘方制成的云南白药专治跌打损伤,远近驰名。

11、明朝有位著名的航海家郑和(回族),他曾七次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12、中国壮族特别喜欢唱山歌,有传统的歌节叫做“歌吁”,传说中创造这个民族的歌谣的唐代女歌手刘三姐在中国更是家喻户晓。

C
1、中国猿人“北京人”是在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

2、中国国内最早的古人类叫元谋人。

3、中国长江流域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叫河姆渡(文化)遗址。

4、在陕西西安郊区发现的中国黄河流域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叫半坡(文化)遗址。

5、中国的历史传说中“五帝”的第一个人是黄帝(其他是颛顼、帝喾、尧、舜)。

6、中国的历史传说中,最早教人捕鱼、畜牧的人是伏羲。

7、中国的历史传说中,最早教人种田并且尝试各种草药的人是神农。

8、中国历史中常说的“三代”指的是夏、商、西周。

9、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叫夏。

10、春秋时期的“春秋”这个名字是鲁国史书《春秋》记载了这个时期的历史,由此得名。

11、春秋时期最著名的教育家是孔子(孔丘)。

12、在中国历史上,从春秋到秦国统一中国之前的这段时间,被叫作战国时期。

13、战国时期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
1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是秦朝。

15、皇帝发布的文书叫诏书,也叫圣旨。

16、中国最早统一文字的皇帝是秦始皇。

17、秦代修建的最伟大的工程是长城。

18、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国与中亚地区的直接联系,促进了中外交流,。

19、宋神宗时期,主持变法的人是王安石。

20、统一蒙古各个部落并且建立蒙古政权的人是成吉思汗。

21、元代的首都叫大都,北京。

22、明代最初建立了应天府,南京市。

23、清代满族的兵制是八旗制度。

24、明清时期,把西方历法和火枪技术介绍到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是汤若望。

25、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

26、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

27、西湖龙井、铁观音、碧螺春、黄山毛峰、祁门红茶、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大红袍等。

28、因为制作方法不同,茶可分为五种花茶、红茶、绿茶、乌龙茶和紧压茶。

29、中国的种茶、制茶、煮茶、饮茶法是隋唐前后传到曰本、朝鲜的
D
1、中国最古老的汉字“甲骨文”是在河南安阳的殷墟
2、纳西族创造了我国最古老的象形文字,并写成了一部纳西族的百科全书,东巴文字,《东巴经》。

3、被称为“汉语托福”的考试是汉语水平考试、HSK
4、中国最早的字典叫《说文解字》。

5、清乾隆年间,皇帝下令编撰了一部中国最大的丛书,收录了18世纪以前3000多种重要著作。

全书共230万页,连接在一起,足够绕地球赤道一圈有余。

请问这部丛书叫《四库全书》。

6、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共有305篇,也叫“诗三百”。

7、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楚辞《离骚》。

8、填空:中国古代神话非常丰富,其中以《山海经》中为最多。

9、西汉时期,由司马迁写的《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0、宋词主要分为两大派,一是豪放派、一是婉约派。

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

1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朝词人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

12、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女词人是李清照
13、元杂剧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关汉卿,他的主要作品是《窦娥冤》。

14、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5、陶渊明《桃花源记》写了一个理想的世界,那儿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人们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
16、唐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是诗歌。

17、唐代李白被人称为“谪仙”、“诗仙”
18、唐代杜甫的诗被大家看作“诗史”
19、杜甫的诗《春夜喜雨》很有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0、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的作者是白居易。

21、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是唐代。

据《全唐诗》记载,这个时代共2300多个诗人,留下了近50000首诗。

2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成功的白话小说是《狂人曰记》,鲁迅。

23、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描写了一个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最后只能靠偷书生活的读书人的形象
24、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作《茶馆》、《龙须沟》等的作者是老舍。

25、由《家》、《春》、《秋》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巴金
26、《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和《残冬》)的作者是茅盾。

文章来源:贝通网安全有保障的新型互联网金融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