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专题复

习中国古代经济史

一、考点分析

本单元高考考点主要包括: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等手工业高度发达的史实,以市场和城市的演变发展为代表的商业发展概况,“重农抑商”、“海禁”政策,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缓慢发展等.

中国古代的经济,是长期以来高考重点关注的内容.从考查内容来看,农业和商业是本专题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因为农业和商业与当今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较为密切.从考查角度看,需要注意三个结合:①经济史与政治史的结合,以古代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为切入点,考查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以及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②中外经济的结合,以古代经济为切入点,考查与同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异同,认清古代中国经济从长期领先于世界到后来逐渐落后于欧美世界的发展轨迹.③古代经济与当代经济的结合,以古代经济为切入点,考查其为当代经济发展提供的经验教训.

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三、重点

知识:

〔一〕精

耕细作的

古代农业

1.耕作方

〔1〕原

始社会和

商周时期

是简单协

作,集体

劳作.

〔2〕春

秋以后,

个体农耕

成为主要

耕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

〔3〕水利设施不断完善,灌溉农业得到发发展.

2.生产工具的演进

〔1〕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等简单工具.

〔2〕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

〔3〕春秋时期,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农具.战国中期,牛耕开始出现.至此中国古代采用铁农具和牛耕的精耕细作的农业耕作方式形成.

〔4〕汉代发明了新式播种工具耧车.唐代,长江下游出现了曲辕犁〔又名江东犁〕.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3.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公有.

〔2〕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是一种国有土地所有制.

〔3〕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君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等多种形式并存.地主通过土地兼并使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

4.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经济构成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2〕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从生产方式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

〔4〕从土地所有制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 〔二〕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1.基本形态

〔1〕官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皇家和官府、贵族使用的精美物品,规模大,技术水平高,长期占主导地位.

〔2〕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使用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发展艰难.

〔1〕治金业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成熟;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技术;南北朝时期,发明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

的灌钢法.

〔2〕纺织业

原始社会,人们学会养蚕缫丝;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丝织品远销西亚、欧洲,中国被称为“丝国”;宋元,棉纺织发展并推广;明清,纺织业发达,在江南一些地方还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3〕陶瓷业

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开始烧制彩陶、黑陶;东汉,已掌握烧制青瓷技术;唐代,瓷器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宋代,景德镇瓷窑闻名天下;元代以后,开始烧制彩瓷,清代出现了粉彩和珐琅彩.

3.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特点及经营形式

〔1〕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质地优良,长期居于世界前列.

〔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春秋战国以前,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春秋战国以后,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长期并存的局面.

〔3〕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明代前期以前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4〕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唐代以前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来私营手工业显著发展,到明朝中叶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在某些部门开始出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

〔三〕中国古代的商业

1.商业的发展

〔1〕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商人主体.

〔2〕隋唐,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3〕宋元,商业空前繁荣,集镇、夜市兴盛,纸币使用,海外贸易发达.

〔4〕明清,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出现徽商、晋商等商帮.

2.中国古代的“市”及城市的发展

〔1〕秦朝:对“市”有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收受金钱必须投入陶制容钱器,否则受罚〔2〕汉代:集中贸易,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相当严格;长安有东、西9市;市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市、坊界限分明.

〔3〕六朝:草市形成,且由“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

〔4〕唐代:草市普遍,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市场活动范围和时间仍受官府严格控制,市、坊界限分明.

〔5〕宋代以前,商业交易受官府的严格限制,市与坊分开,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及交通要地.〔6〕宋代,城市布局打破了市坊界限,也不受限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夜市、晓市很兴盛,还有定期庙会集市.城市的经济职能大大增强.

〔7〕明清,江南地区出现了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

3.重农抑商政策

〔1〕目的:维护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

〔2〕表现:

秦国商鞅变法奖励耕战,首先提出重农抑商.汉代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明清统治者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限制民间外贸.

〔3〕影响: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

4.“海禁”政策

〔1〕原因:封建经济的封闭性和封建统治者的自我满足,盲目排外;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的反抗斗争.

〔2〕表现:清代只留广州一处与外国贸易.

〔3〕影响:严重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交流,不利于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

5.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中进行,后来农村集市贸易逐渐发展.宋朝以前市坊严格分开,宋朝开始打破这一限制.还出现了专业性的市集,并逐渐形成了新兴的工商业市镇.

〔2〕交易内容的变化:商业开始时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