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回流比的影响

合集下载

精馏过程为什么要有回流

精馏过程为什么要有回流

精馏过程为什么要有回流
精馏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中。

在精馏
过程中,回流是一个重要的操作参数,对提高分离效率和产品纯度起着关键作用。

1. 回流的定义
回流是指部分精馏塔顶部产生的液体经过冷凝后再次回流到塔顶,从而提高塔
顶的液相浓度。

回流的控制通常由回流比(reflux ratio)来决定,即回流液量和顶
部蒸汽量的比值。

2. 回流的作用
2.1 提高馏分纯度
通过增加回流比,可以有效减少顶部的轻组分带入底部。

回流液重新润湿塔板,提高了板间传质效果,减少了顶、底液间的质量交换,使得分离效果更为突出。

馏分纯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2.2 提高分离效率
回流液的再生使得塔顶气液接触更为充分,加快了轻、重组分的质量传递速率,并降低了瓦尔卡效应的影响。

因此,引入回流可以提高分馏塔的分离效率。

2.3 稳定操作
回流的引入可以对操作进行调节,使操作更加稳定可控。

在工艺波动或者其他
干扰条件下,回流可以有效减小顶部温差,提高系统稳定性。

3. 回流比的选择
回流比是个循环因素,根据馏分的要求、塔板数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一般回
流比越大,产品的纯度和收率都会提高,但同时也增加了回流液的消耗和能耗。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性和分离效果来确定合适的回流比。

4. 结语
在精馏过程中,回流是确保分离效果的关键操作参数之一。

通过合理的回流设
计和控制,可以提高分馏塔的分离效率、产品纯度,并稳定操作。

因此,精馏过程中的回流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回流比 碳捕集

回流比 碳捕集

回流比碳捕集
回流比是指碳捕集过程中,从烟道气中捕集的二氧化碳中,被重新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比例。

在碳捕集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并非所有捕集的二氧化碳都能被永久封存。

一部分二氧化碳会在运输、储存、利用等过程中泄漏到大气中。

回流比就是用来衡量这种泄漏程度的指标。

回流比的计算公式如下:
回流比=(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的二氧化碳)*100%
回流比越低,表示碳捕集过程的效率越高,泄漏的二氧化碳越少。

在碳捕集技术中,回流比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它不仅影响碳捕集的经济效益,还会影响碳捕集的环境效益。

降低回流比是碳捕集技术发展的关键目标之一。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降低回流比:
1.提高碳捕集效率
2.减少碳捕集过程中的泄漏
3.开发新的碳封存技术
目前,碳捕集技术的回流比通常在10%到30%之间。

化工原理操作实验思考题答案

化工原理操作实验思考题答案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实验一 雷诺实验1 影响流动形态的因素有哪些?流体的流动形态分为层流和湍流两种,由雷诺常数可知,影响流体流动形态的因素有管径、流速、流体密度以及流体黏度这4 点。

2 为什么要研究流体的流动形态? 它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有何实际指导意义?因为流体要输送,所以要知道流体的流动形态,流量多少?流速多少? 流速又跟压力有关,最大后确定管径。

3 生产中无法通过观察来判断管内流体的流动状态,可用什么反复来判断?通过流量,算出流速,再算出雷诺准数,根据雷诺准数的大小与文献表对比,便可知道。

实验二 流体能量转换(伯努利方程)实验1 为什么随流量增大,垂直玻璃管中液面下降?流量增大,动压头增大,增大的是由位压头转变的,所以位压头会减小,导致液面下降。

2.当流量增大时,水流过45度弯头的局部阻力系数ζ是否变化?解释其原因。

变化很小,忽略不计。

但局部损失是和流速的平方成正比关系,所以就算有所减小,相对因流速增大带来的影响,可忽略。

3 为什么实验中应保持溢流管中有水流动?保证溢流管水是满的,4 启动离心泵前,为何要先关闭出口阀,待启动运转正常后再逐渐开大,而停泵时也要关闭出口阀?离心泵起动时要关死点起动,即关闭出口阀。

这是因为此时流量为零,泵的功率最小,相应起动电流最小,不会对电网产生冲击。

停泵一般没必要关出口阀,有时是为了防止介质回流。

实验四 流体流动阻力损失的测定1 在对装置做排气工作时,是否一定要关闭流程尾部的流量调节阀?为什么?可以不关闭,因为流量调节阀的作用是调节流量的平衡的,避免压缩空气出现大的波动 2 为什么要对测试系统进行排气 如何让检查排气是否完全?若测压管内存有气体,在测量压强时,水柱因含气泡而虚高,使压强测得不准确。

排气后的测压管一端通静止的小水箱中(此小水箱可用有透明的机玻璃制作,以便看到箱内的水面),装有玻璃管的另一端抬高到与水箱水面略高些,静止后看液面是否与水箱中的水面齐平,齐平则表示排气已干净。

化工原理实验考试7简答

化工原理实验考试7简答
当进料状况(xF和q)发生变化时,应适当改变进料位置,并及时调节回流比R。一般精馏塔常设几个进料位置,以适应生产中进料状况,保证在精馏塔的适宜位置进料。如进料状况改变而进料位置不变,必然引起馏出液和釜残液组成的变化。
(4).塔釜温度的影响
釜温是由釜压和物料组成决定的。精馏过程中,只有保持规定的釜温,才能确保产品质量。因此釜温是精馏操作中重要的控制指标之一
答:重相,连续相
2.转速和油水流量比对萃取过程有何影响?
答:液液萃取的萃取速度主要由其两液接触面积(混合度)、相位差、及萃取液的性质、温度等决定,当然增加搅拌强度(提高转速、增加两液的流量)当然能提高两液的接触面积,但还应根据其工艺条件、动力消耗等多种因素去决定。
3.对液液萃取过程来说是否外加能量越大越有利?
(1).物料平衡的影响和制约
在精馏塔的操作中,需维持塔顶和塔底产品的稳定,保持精馏装置的物料平衡是精馏塔稳态操作的必要条件。通常由塔底液位来控制精馏塔的物料平衡。
(2)、塔顶回流的影响
回流比是影响精馏塔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生产中经常用回流比来调节、控制产品的质量
(3).进料热状况的影响
答: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流速及与物料的接触方式
4.为什么在操作中要先开鼓风机送气,而后再开电热器?
答:干燥过程中,如果先开电热器,产生的热量如果没有鼓风机吹,将会使设备烧坏。先将风机打开,电热器散发的热量便能及时地被风带走。鼓风机起动需要很大的起动电流,如果电热器开着,可能会造成线路过载。但如果先开鼓风机,起动电流中便少了电热器的电流量,这样对于电路更安全。
5.分析由于物料不平衡造成产品不合格的原因及调节方法。
答:1,塔釜产品与塔底采出比例不当。调节方法,不改变加热功率,减少塔顶采出量加大塔釜出料量和进料量。2,进料组成有变化,轻组分含量下降。调节方法,若变化不大则可同上法,若变化较大时,需要调节进料口的位置,甚至改变回流量。

化工原理简答题(山东科技大学大三上)

化工原理简答题(山东科技大学大三上)

产品无需回流,产量小。

精馏是复杂的蒸馏,可以是连续稳定过程,也可以是间歇过程。

精馏在塔顶,塔顶获得两种产品,精馏必须有回流。

2.进料热状况有哪些?q值分别如何?冷液进料q>1;饱和液体进料q=1;气液混合进料0<q<1;饱和蒸汽进料q=0;过热蒸汽进料q<03.全回流与最小回流比的意义是什么?各有什么用处?一般最适宜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多少倍?▲全回流时,达到指定分离要求的理论板数最少。

开工时为不稳定过程,为了尽快达到分离要求,采用全回流操作,然后再慢慢减小回流比,至规定回流比。

▲最小回流比是指达到指定分离要求的理论板数最多到无穷。

▲是选择适宜回流比的依据。

一般适宜回流比是最小回流比的1.1~2.0倍。

4.亨利定律的表达式?适用条件?各个系数的单位如何?▲P i*=Ex i E亨利系数kpa▲P i*=C i/H H溶解度系数kmol/(m3.kpa)▲Y=mx i 相平衡系数1,总压不高,温度一定,稀溶液5.简述菲克定律,举出两种表达形式上与菲克定律相类似的两个定律,并说明其含义。

当物质A在介质B发生扩散时,任一点处物质A的扩散通量与该位置上的A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菲克定律是对物质分子扩散现象基本规律的描述。

它与描述热传导规律的傅里叶定律以及描述黏性流体内摩擦规律的牛顿黏性定律在表达形势上有共同的特点,因为它们都是描述某种传递现象的方程。

6.吸收剂用量对吸收操作有何影响?如何确定适宜的液气比?吸收剂用量的大小对吸收操作费用及设备的投资费用密切相关。

在L>L min前提下,若L 越大,塔高可降低而设备费用较低,但操作费用较高,反之,L越小,则操作费用降低而设备费用增高,故应选择适宜的吸收剂用量,使两者之和最低。

为此须通过经济衡算确定适宜的吸收及用量和适宜的液气比。

一般计算中可取经验值,即L/V=(1.1~2.0)(L/V)或L=(1.1~2.0)L min。

min7.填料性能几何参数有哪几个?比表面积m L/m3空隙率m3/m3填料因子8.填料可以分为哪两类?列举填料种类大致分为实体填料和网体填料。

化工原理复习资料

化工原理复习资料

复习第十一章干燥1、 干燥过程是热、质同时传递的过程。

传热推动力:热空气与湿物料的温差(气相固相)传质推动力:物料表面的水汽分压与热空气中的水汽分压之差「固相 * 气相) 2、 除湿方法:机械除湿:沉降、过滤、离心等,出去大量水分,但是除湿不彻 底。

吸附除湿:除去少量水分,只适合在实验室使用。

加热除湿:加热使水分汽化而移除,除湿彻底,但能耗高。

工业上往往将两种方法联合起来操作,先用比较经济的机械方法除去湿物料 中的大部分湿分,然后再利用干燥方法继续除湿3、 干燥分类:按操作压力:常压干燥、真空干燥(适于处理热敏性及易氧化的物料) 操作方式:连续干燥:生产能力大、产品质量均匀、热效率高等优点 间歇操作:处理小批量、多品种或要求干燥时间长的物料。

传热方式:传导干燥、对流干燥、辐射干燥、介电加热干燥等。

4、 湿度的计算:湿度为空气中水汽质量与绝干空气的质量之比,又称湿含量或绝对湿度。

常压下湿空气可视为理想混合气体,5、相对湿度百分数^■湿空气中水汽分压p 与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p s 之比P100% H 二 ~~ P s pP 总- p sp=p s ,® =1 ——饱和00气%湿空气的®越小,,吸湿能力越大 p=0,「=0,表示空气中不含水分,为绝干空气。

P s&比体积(湿容积)s V H 在湿空气中,1kg 绝干气的体积和相应Hkg 水汽体积 之和。

V H =1kg 绝干气的体积+ Hkg 水汽的体积 m 3湿空气/ kg 绝干气 温度为t ,总压为p 总得湿空气比体积为7、比热容:常压下将以1kg 绝干气为基准的湿空气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 C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计算C H F.01488H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 H --湿空气中绝干气的质量生Y290 .622 丫饱和湿度:H s =0.622 p sP 总一 P sH 22.4 ◎皿卫518 273p 总(0.772 1.244H) W2731.013 105P 总8、焓的计算:以1 kg 绝干气为基准的湿空气的焓值 I =(1.01 1.88H )t - 2490H9、 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的区别:干球温度t :空气的真实温度,用普通温度计测出的湿空气温度。

化工原理-复习

化工原理-复习

第1章 蒸馏符号:1.英文字母:D ——塔顶产品(馏出液)流量,kmol/h L ——塔内下降的液体流量,kmol/h V ——上升蒸气的流量,kmol/h 2.上标:°——纯态* ——平衡状态 '——提馏段一、 概述1. 易挥发组分(轻组分):沸点低的组分难挥发组分(重组分):沸点高的组分 2. 传质过程(分离操作):物质在相间的转移过程。

3. 蒸馏:将液体混合物部分气化利用各组分挥发度不同的特性达到分离的目的。

分类:(1)操作流程:①间歇蒸馏 ②连续蒸馏 (2)蒸馏方式:①简单蒸馏②平衡蒸馏(闪蒸) ③精馏:(有回流)较难分离 ④特殊精馏:很难分离(3)操作压力:①常压蒸馏②减压蒸馏:Ⅰ、沸点较高 Ⅱ、热敏性混合物 ③加压蒸馏:常压下的气态混合物(4)组分的数目:①两组分精馏②多组分精馏:工业生产中最为常见二、 两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一) 两组分理想物系的气液平衡1. 相律(1) 平衡物系中的自由度数、相数及独立组分数间的关系。

(2) F=C-φ+2(2:外界只有温度&压力2个条件可影响物系的平衡状态) 2. 两组分理想物系的气液平衡函数关系(气液相组成与平衡温度间的关系) 理想物系:①液相为理想溶液。

②气相为理想气体。

(1) 用饱和蒸气压&相平衡常数表示的气液平衡关系 1) 拉乌尔定律理想溶液上方的平衡分压:p A =p A °x Ap B =p B °x B =p B °(1-x A ) 溶液沸腾时:p=p A +p B联立:x A =p-p B °p A °-p B ° →泡点方程:气液平衡下液相组成与平衡温度间的关系x B =1-x A}较易分离或分离要求不高}原理、计算无本质区别2) 道尔顿分压定律(外压不太高时,平衡的气相可视为理想气体) y A =p Apy A =p A °p x A →露点方程:气液平衡时气相组成与平衡温度间的关系 y B =1-y A(2) 用相对挥发度表示的气液平衡关系 1) 挥发度υ(与温度有关):υA =p Ax AυB =p Bx B理想溶液:υA =p A °;υB =p B °2) 相对挥发度α(溶液中易挥发组分的挥发度与难挥发组分的挥发度之比):α=υA υB = p Ax A p Bx B若操作压力不高,气相遵循道尔顿分压定律:α= py A x Apy B x B=y A x B y B x A=y A (1-x A )x A (1-y A ) →y A =αx A 1+(α-1)x A理想溶液:α=p A °p B °3) y=αx1+(α-1)x若α>1,α愈大,挥发度差异愈大,分离愈易。

化工原理部分复试试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部分复试试题及答案

简答题:1,试分析精馏过程中回流比大小对操作费与设备费的影响并说明适宜回流比如何确定。

答:回流比有两个极限,全回流时,达到一定的分离程度需要的理论板层数最小(设备费用最低),但无产品取出,对工业生产无意义;最小回流比时,需要无限多理论板层数,设备费用为无限大,随回流比加大,NT降为有限数,设备费用降低,但随回流比的加大,塔径、换热设备等加大,且操作费用加大。

操作回流比的确定应尽可能使设备费用与操作费用总和为最小,通常取R=(1.2~2)Rmin。

2,精馏塔在一定条件下操作,试问:回流液由饱和液体改为冷液时,塔顶产品组成有何变化?为什么?答:从泡点回流改为冷液回流时,塔顶馏出液组成增大。

原因是:冷液回流至塔顶时,冷凝一部分蒸气,放出的潜热把冷液加热至塔顶第一板的饱和温度。

冷凝部分中含难挥发组分较大,使气相易挥发组分增浓。

同时,在塔顶回流比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了塔内的内回流,这也有利于分离。

3,简述精馏和蒸馏的区别与联系。

答:精馏引入塔顶回流和塔底蒸汽上升,通过多次部分气化和部分冷凝从而达到高纯度分离的目的,相当于多级蒸馏。

而蒸馏只是通过简单的一次气液相平衡来分离气液混合物,只能达到有限度的分离。

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通过各组分相对挥发度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4,精馏塔在一定条件下操作时,试问:将加料口向上移动两层塔板,此时塔顶和塔底产品组成将有何变化?为什么?答:当加料板从适宜位置向上移两层板时,精馏段理论板层数减少,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分离能力下降,塔顶馏出液组成下降,塔底釜残液浓度升高,易挥发组分收率降低。

5,提高吸收剂用量对吸收是有利的。

当系统为气膜控制时,试分析Kya的变化情况。

答:以液相阻力为主的吸收操作,增加吸收剂用量,可降低液相阻力而有效地加快吸收过程,即可明显提高吸收速率,所以吸收过程的Kya的值可明显提高。

计算题:1、(17分) 常压下,用煤油从苯蒸汽与空气混合物吸收苯,吸收率为99%,混合气量为53Kmol/h,入塔气含苯2%(体积),入塔煤油中含苯0.02%(摩尔分率),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5倍,在操作温度50℃下,相平衡关系为y*=0.36x,总传质系数Kya=0.015kmol/m2·s,塔径为1.1米,试求所需填料层高度(m)。

化工原理课件(十一五)课件第六章第六节回流比的选择

化工原理课件(十一五)课件第六章第六节回流比的选择

R Rmin R 1
上述计算中,与实际回流比 R 对应的 NT 和与全回流对 应的 Nmin,均不包括再沸器的全塔理论板层数。
例(P284例6-8)
如果用相图来求Rmin及Nmin?
解: (1)确定最小回流比 Rmi
因为泡点进料q=1,xq=xF=0.44
m DW 2.6 2.34 2.47
出 Rmin,并选择适宜的 R;
(2) 求出全回流下的 Nmin,对于接 近理想物系的溶液,可用 Fenske公式计算;
(3) 计算出 (R-Rmin)/(R+1),查吉利 兰图得 (NT-Nmin)/(NT +1) ,即 可求得所需的 NT ;
(4) 确定进料板位置。
NT Nmin NT 1
吉利兰图
Rmin 1 xD xq
Rmin
xD yq
yq xq
注意:
由于交点在平衡线上,所以 yq与xq 互为平衡关系。即:
yq
1
xq ( 1)xq
1.0
1.0
a
y
yq
qd
yq
b
xD Rmin 1
c
0 xW
0 xW
xq xqxFxx F
xD1.0
xD 1.0
不同加料热状态下的 q 线
正常操作下的yq与xq 关系还是平衡关系?
➢ 进料不变则 q 线不变。操作线交点 d 将向平衡线靠近。
当交点 d 至平衡线上时,R=Rmin
最小回流比(Rmin):操作线交点 d 落在平衡线上,所需的理论
板数为无穷多。
d 点称为挟紧点,
其附近称为恒浓区或挟紧区。
1.0
qd
yd
xD Rmin 1

精馏塔回流比

精馏塔回流比

作图法 y
Rmin ag
Rmin 1 dg
xD ye
ye
xD xe
Rmin

xD ye ye xe
xD Rmin 1
Rmin

xD A
A
A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电子课件
d xW xe xF
教材P338
a g
xD x
11
最小回流比计算方法
教材P338
解析法
q = 1时,xe= xF q = 0时,ye= xF
R 1.1 ~ 2.0Rmin
总费用
操作费用
Rmin R适宜
设备费用 回流比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电子课件
19
本次课重点内容及公式

最小回流比的计算方法; Rmin

xD ye ye xe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电子课件
20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电子课件
15
解:(1) q=1.35 则q线方程:
y q x xF 1.35 x 0.35 3.857x 1 q 1 q 1 1.35 1 1.35 1
相平衡方程: y x 2.45x
1 ( 1)x 1 1.45x
5
① 全回流操作及特点
教材P335
1 2 3
N
III
➢全回流流程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电子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y a1
c1 c2
c3
c4 x
xW
xF
xD
➢全回流操作线
6
全回流操作的特点
教材P335
全回流操作时,D=0,W=0,F=0,无进料, 全塔不分精馏段和提馏段。

不同回流比对精馏分离效果的影响

不同回流比对精馏分离效果的影响

17
参考文献
1.1 理论塔板
若气、液两相在塔板上接触时间足够长,使得离开该塔板的气、液两相互呈 平衡,即������������ 与������������ 平衡, ,则称该塔板为理论板。实际上由于塔板上气液接触时间 有限,������������ 与������������ 难以达到平衡,即理论板是不存在的。理论板作为衡量塔板分离效 率的依据和标准[2]。
1、流量计 2、进料阀 3、进料泵 4、热交换器 5、塔板 6、原料罐 7、残液罐 8、产品罐 9、反应釜 3
2.1 全回流
配制浓度为 18.1%的乙醇水溶液原料液加入贮缺罐中, ,打开进料阀,由进 料泵将原料打入塔釜中,观察塔釜的液位高度,进料至容积的 2/3 处停止进料。 打开塔顶冷凝器的冷却水,调节为 140L/h,关闭进料阀,启动电加热管电源, 调节加热功率为 90%,并关闭塔顶出料管路,使整塔处于全回流状态。经过 2 小时后,塔顶回流量、温度、塔釜温度稳定后,开始进入部分回流状态。
引言
精馏是化工分离工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单元操作之一。在精馏的操作中, 回流比(R)是关系着精馏产品质量的重要参数。每当塔顶馏出液浓度下降或需 要进一步提高塔顶馏出液浓度时, 通常都以增加回流比的操作方式使产品得以 提高。 间歇操作回流比得出产品浓度一般都是变化的。本文通过实验讨论连续操 作过程中不同回流比对精馏分离效果的影响。
14
反应条件:回流温度 27.1℃,进料温度 40.3℃,������������ =0.897,������������ =0.178。 塔板层数 1 2 3 4 5 6 7 8 9 R=1 74.8 75.3 75.3 75.8 76.1 76.5 76.5 79.3 84.3 全回流温度 部分回流温度 78.8 80.4 81.1 84.3 85.0 85.2 85.2 87.7 88.3

化工原理蒸馏例题

化工原理蒸馏例题
⑥冷液进料
I I q V F
(I I )(I I )
V
L
L
F
r C t
m
pm
I I
V
L
I I
V
L
r m
⑦过热蒸气进料
C (t t ) 1 pm B F
q
I V
I F
(I
F
I V
)
C (t pm F
t ) B
r m
I I
I I
r
V
L
V
L
m
例:在常压操作的连续精馏塔中分离含甲醇0.4与水 0.6(摩尔分率)的溶液,进料的热状况参数为1.1, 原料液流量为100kmol/h,要求塔顶易挥发组分的 回收率不低于0.94,釜液组成为0.04(以上均为易 挥发组分的摩尔分率),回流比为2.5,试求产品的 流量、精馏段和提馏段的操作线方程及提馏段上升 的蒸汽流量。假设气液相均为恒摩流动。
例1:在常压下对苯与甲苯二元理想溶液分别进行平衡蒸 馏与简单蒸馏。若原料液中苯的浓度为0.5(摩尔分率)。 物系的相对挥发度为2.47。试求:
1)用平衡蒸馏方法分离,当汽化率为 0.4时,釜液与馏 出液的组成。
2)用简单蒸馏方法分离,使釜液浓度与平衡蒸馏相同, 所得馏出物中苯的平均组成。
解:1) y x 2.47x 1 ( 1)x 1 1.47x
x1' x5 0.379
x2' 0.324
x3' 0.254
x4' 0.179 x5' 0.112
y2' 1.522 0.379 0.0359 0.542
y3' 0.457 y4' 0.350 y5' 0.237 y6' 0.134

化工原理试题库下册及答案

化工原理试题库下册及答案

化工原理试题库下册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在化工生产中,传热过程主要通过哪种方式进行?A. 对流B. 辐射C. 传导D. 蒸发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液体流动阻力的因素?A. 管道长度B. 管道直径C. 流体密度D. 流体粘度答案:C3. 在化工分离过程中,蒸馏操作主要用于分离哪些混合物?A. 固体与固体B. 液体与液体C. 气体与气体D. 液体与固体答案:B二、填空题4. 化工生产中,_______ 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

答案:热通量5.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 \( PV = nRT \),其中 \( P \) 代表_______,\( V \) 代表_______,\( n \) 代表_______,\( R \) 代表_______,\( T \) 代表_______。

答案:压强;体积;摩尔数;气体常数;温度6. 渗透蒸发是一种利用_______ 的分离技术,常用于分离_______。

答案:半透膜;液体混合物三、简答题7. 简述板式塔与填料塔在工业应用中的主要区别。

答案:板式塔和填料塔是两种常见的气液传质设备。

板式塔由一系列平行的塔板组成,每块塔板上有开孔或堰,液体通过这些开口或堰流到下一块塔板上,而气体则通过塔板上升。

板式塔的优点是传质效率高,处理量大,但结构复杂,造价高。

填料塔则由各种形状的填料(如环形、鞍形、波纹形等)组成,气体和液体在填料的空隙中进行传质。

填料塔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适用于处理腐蚀性或高温物料,但传质效率相对较低。

8. 什么是雷诺数?它在化工管道设计中有何作用?答案:雷诺数(Reynolds Number)是一个无量纲数,用于描述流体流动的状态,即它是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

在化工管道设计中,雷诺数用于区分流体流动的类型(层流或湍流),这对于预测管道中的压降、热传递和质量传递特性非常重要。

四、计算题9. 某化工企业需要设计一个换热器,已知热流体的进口温度为150℃,出口温度为120℃,冷流体的进口温度为30℃,出口温度为70℃。

化工原理下册总复习

化工原理下册总复习

• 3、板式塔的流体力学特性
• ①塔板压降:干板压降、对传质的影响
• ②液泛:现象,发生场合,利弊分析
• ③液沫挟带:现象,利弊分析
• ④漏液:发生场所,影响
• ⑤液面落差:产生原因,影响
• ⑥操作弹性图:操作点及弹性比
填料塔
• 1、基本结构与特点 • 2、填料:①性能参数:比表面、空隙率、填料因子
精馏
一.气液相平衡 1.相对挥发度α: 对理想溶液:


p
A
p
B
2.相平衡方程: y
x
1 ( 1)x
二.简单蒸馏与平衡蒸馏:操作流程;特点。
三.精馏原理,理论板概念,恒摩尔流假设,连续稳定 精馏流程。
1
四.双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
1.全塔物料衡算
F DW
F xF D xD W xW
29.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理想溶液满足拉乌尔定律,也满足亨得定律; B理想溶液满足拉乌尔定律,但不满足亨利定律; C非理想稀溶液满足亨利定律,但不满足拉乌尔定律; D服从亨利定律并不说明溶液的理想性,服从拉乌尔 定律才表明溶液的理想性
30 .精馏的操作线为直线,主要是因为( )。 A理论板假定; B塔顶泡点回流D; C. 理想物系; D. 恒摩尔流假定
9
3.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1)填料层高度:
H HOG NOG
G HOG KY aΩ
NOG
Y1 dY Y2 Y Y *
(2)传质单元数的计算:平衡关系为直线时:
脱吸因数法:
N OG

1 1 S
ln[(1
S )Y1 Y2
Y2* Y2*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回流比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回流比

在实际操作中,常取最小回流比的(1.1~2.0)倍作为实际回流比,在本设计系统中,当回流比最小时,塔板数为无穷大,故设备费为无穷大。

当R 稍大于min R 时,塔板数便从无穷多锐减到某一值,塔的设备费随之锐减。

当R 继续增加时,塔板数固然仍随之减少,但已较缓慢。

另一方面,由于R 的增加,上升蒸汽量随之增加,从而使塔径、蒸馏釜、冷凝器等尺寸相应增大,故R 增加到某一数值以后,设备费又回升。

精馏过程的操作费用主要包括再沸器加热介质和冷凝器冷却介质的费用。

当回流比增加时,加热介质和冷却介质消耗量随之增加,使操作费用相应增加。

总费用是设备费用与操作费用之和,在设计时,当总费用最小时的R 即为适宜的回流比。

所以在本次设计中,回流比的确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故采取下述方法来确定回流比。

图可得到最少理论板数m i n N 为20块其中块精16N T =,块提4N T =;min R =1.56 ,S=1R R -R min +Ψ=2N N -N min + (查吉利兰图得)吉利兰图实际回流比-费用数据的关系R/R min 1.1 1.21.31.41.51.61.71.81.92.0R1.716 1.8722.028 2.184 2.342.496 2.652 2.808 2.9643.12 R-R min 0.156 0.312 0.468 0.624 0.78 0.936 1.092 1.248 1.404 1.56 Ψ 0.59 0.57 0.47 0.43 0.41 0.39 0.38 0.37 0.35 0.34 S 0.057 0.050 0.155 0.196 0.234 0.268 0.300 0.328 0.354 0.379 N 52504037353433333231塔板数与回流比的关系当R/min R =1.6时,设备费用和操作费用的和最小,故本课程设计中R/min R =1.6。

在本次设计中,回流比取min 6.1R R =50.256.16.16.1min =⨯==R R。

化工原理自考试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自考试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化工生产中,以下哪个设备主要用于实现气液两相的充分接触?A. 换热器B. 精馏塔C. 搅拌器D. 填料塔答案:D2. 化工原理中的物料衡算通常遵循什么守恒定律?A. 能量守恒B. 动量守恒C. 质量守恒D. 电荷守恒答案:C3. 在连续流动系统中,停留时间分布的表达式是什么?A. RTDB. FTDC. HTDD. LTD答案:A4. 以下哪个参数不是影响传热速率的因素?A. 温差B. 传热面积C. 流体流速D. 传热系数答案:C5. 在精馏过程中,为了提高分离效率,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增加回流比B. 减少塔板数C. 降低操作压力D. 提高进料温度答案:A6. 以下哪种情况下,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可以视为层流?A. 雷诺数Re < 2000B. 雷诺数Re > 4000C. 雷诺数Re = 2000D. 雷诺数Re = 4000答案:A7. 在吸收操作中,通常使用哪种理论来描述气液两相的平衡关系?A. 亨利定律B. 道尔顿定律C. 拉乌尔定律D. 理想气体定律答案:A8. 在化工生产中,哪种类型的换热器适用于高温、高压的流体?A. 壳管式换热器B. 板式换热器C. 螺旋板式换热器D. 空气冷却器答案:A9. 以下哪种方法可以用来提高液体在填料塔中的流动效率?A. 增加填料层高度B. 使用大孔径填料C. 减少塔径D. 增加填料层厚度答案:D10. 在化工设备的设计中,以下哪个因素通常不直接影响设备的尺寸?A. 物料流量B. 操作压力C. 设备材质D. 传热面积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影响流体流动阻力损失的因素有哪些?答案:影响流体流动阻力损失的因素包括流体的粘度、流速、管道的内径、管道的长度以及管道内壁的粗糙度。

流体的粘度和流速越高,阻力损失越大;管道内径越小、长度越长,阻力损失也越大;管道内壁越粗糙,阻力损失同样会增加。

化工原理下简答题含答案

化工原理下简答题含答案

简答(制药3题共15分,高材4题共20分)1.简述双膜理论的原理?P15气液界面两侧各存在一层静止的气膜和液膜,其厚度为δg和δL,全部传质阻力集中于该两层静止膜中,膜中的传质是定态的分子扩散。

2.回流比的概念、对精馏塔理论板数的影响及适宜回流比的选择方法。

回流比的概念:回流量的相对大小,塔顶回流量L与塔顶产品量D之比。

影响:回流比越大,所需的理论板数减少。

回流比越小,所需理论板数越多。

适宜回流比的选择方法:尽可能使设备费用与操作费用总和为最小,通常取R opt=(1.2~2)R min 3.求取最小液气比有何意义?适宜液气比如何选择?增大液气比对操作线有何影响?意义:求得最小液气比就求得了吸收液理论上的最高组成,实际不可达到,有利于选择适宜液气比。

适宜液气比的选择:适宜液气比要从操作费和设备费两方面考虑,结合经济效应,选择合适液气比,适宜液气比是在最小液气比的1.1-1. 5倍范围内。

影响:增大液气比,操作线更远离平衡线,推动力增大,越加有利于吸收4.吸收中,什么时候是气膜阻力控制?此时如何提高吸收总系数?P18传质阻力主要集中于气相的吸收过程。

(易溶气体平衡线m小)其吸收过程通常为气膜阻力控制。

方法:增加湍流程度,降低温度,增加气体流率。

5.简述在定压条件下,苯-甲苯混和液的t-x-y图中的两条曲线和三个区域的名称。

6.何谓干燥速率?干燥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各受什么控制?干燥速率是单位时间单位干燥面积.上所汽化的水分量。

干燥分为恒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

恒速干燥阶段受表面汽化速率控制,降速干燥阶段受内部扩散控制。

7.什么是理论板?默弗里板效率有何含义?理论板是气、液两相皆充分混合而且传质与传热过程的阻力皆为零的理想化塔板。

默弗里板效率表示离开同一塔板两相的平均组成之间的关系,可以适应实际板数的计算需要,表示了实际提浓度和理论提浓度之间的关系。

8.怎样简洁地在y-x图上画出精馏段和提馏段操作线?见P709.恒速干燥阶段的湿物料表面温度是什么温度?为什么?湿球温度原因:物料中的非结合水无论其数量多少,所表现的性质均与液态纯水相同。

塔顶回流比和蒸发量

塔顶回流比和蒸发量

塔顶回流比和蒸发量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术语,涉及到化学反应和物质分离的过程。

塔顶回流比指的是从塔顶流回塔内的液体流量与塔顶流出量的比值,而蒸发量指的是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物料在蒸发过程中所蒸发的气体量。

塔顶回流比的大小会影响到塔内物质的浓度和温度分布,进而影响化学反应和物质分离的效果。

在化工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和设备条件,选择合适的塔顶回流比,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效果。

蒸发量则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物料在蒸发过程中所蒸发的气体量。

蒸发量的大小会受到温度、压力、蒸发面积等因素的影响。

在化工生产中,为了实现高效、节能、环保的生产目标,需要充分考虑蒸发过程的工艺参数和设备配置,以提高蒸发效率并降低能耗。

总的来说,塔顶回流比和蒸发量都是化工生产中重要的工艺参数,对于实现高效、节能、环保的生产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合适的工艺方案和设备配置,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Rmin R 1
0.01
2.求出R∞下的Nmin , 近似理想的物系可用芬斯克方
0.001 0.01 0.1 1
(R-Rmin)/(R+1)
, 在吉利兰图上确定Y值, 再
由 N N min 求出N值;
N 2
详情请自读 p248例6-11
4. 确定加料板位置NF= Nmin,forF+1 。
恒R比恒xD 易操作,但每批的气化总量↑→Q 耗↑→塔径↑…不经济。 实际中采用近似恒xD操作,即:采用恒Ri逐段
跃升的办法。
若改恒 xD 为恒 R 使D↓,可采用补充供给料液
的“分批精馏”方法,使过程半连续化。
☆操作型问题也可以根据上述关系进行计算:
△情况1:已知NT , xF, q, , NF与R ,求xD及xW ⑴据xF 及q 值作 q 线; ⑵据R确定精线斜率[R/(R+1)], ∵xD未知∴位置不定;
⑶由NF求xD
①设xD'与⑵确定精线;
②由a'(xD', xD')求出NF';
③NF'=NF? Y.所设xD' =xD N.重设xD',求各步
xWe
RminS
RminE
xF
6-4-2 回流比R 恒定时的间歇精馏计算
在理论板一定的情况下, 间歇精馏的釜液在精馏过 程中逐渐减小,若回流比 保持恒定,则馏出液组成 必将逐渐减小。 • 确定操作过程中各瞬 间xDi和xWi的关系: 序号 1 2 …
xDi
xF
xD1>xDm Wi x
③恒 R比恒xD易操作
(N-Nmin)/((N+2))
0.1
0.01
③Rmin:0.53~7.0; 算法求得的结果
④组分间LH: 在双对数坐标上
0.001 0.01
0.1
1
1.26~4.05 绘制而成。
⑤NT:2.4~43.1
(R-Rmin)/(R+1)
吉利兰图包容了N、Nmin 、R、Rmin四者间的关系。 适用于双、多组分。原始数据的回归方程为:
此时,也可以用“操作型”计算的方法确
定精馏时所需要的理论板数。特别是对非理 想物系精馏和多组分精馏的计算很有效。
精馏装置的热量衡算(自读)
注意: 1. 冷凝器与冷却器的区别; 2. 通入再沸器中的蒸汽是饱和蒸汽还是过热蒸汽。
第四节 间歇精馏 间歇蒸馏(又称分批精馏) 如图所示。将原料分批加 入 釜内,每蒸馏完一批原料 后,再加入第二批料。所以, 对批量少,品种多,且经常 改变产品要求的分离,常采 用间歇蒸馏。 间歇蒸馏有两种操作方式: (1)恒定回流比R (2)恒定塔顶组成
Y 0.545827 0.591422 X 0.002743 / X (1-50)
N N min N 2 R Rmin R1
上式适用于 0.01<X<0.9,粗略地估计理论板数。
1
(N-Nmin)/((N+2))
二、求理论板层数的步骤
0.1
1.求出Rmin,确定R; 程式计算; 3.算出
6-3-9 双组分精馏的操作计算
一、双组分精馏的操作型计算
设备已定(指NT 定)。根据指定操作条件(或改
变操作条件)预计精馏操作的结果(xD、xW和F)。 或者为了一定的操作结果,确定必要的操作 条件或措施。
下面由熟悉的设计型计算找操作型计算的方法。
“设计型”求NT 涉及到的参数及相互关系:
⑴由xD、xF、xW,在对角线 y=x 上定出a、e、c三点;
x D log 1 x D xW 1 x W
N min 1
log
(6-40)
芬斯克方程用于理想物系R∞下求N min ,
其中 =(DW)1/2;若求取R∞下的最少精馏段板
数Nj, min,只要将式中的 xW 换成xF ; 相应求得的
1 板的平衡关系:
yA xA xA 1 yB 1 xB 1 xB D
1, 2板间的操作关系:
yA xA yB 2 x B 1
xA yA 1 xB D yB 2
6-3-7 回流比的影响与选择
一、全回流和最少理论板数(R∞~ Nmin)
yi 1 R R1 xi xD R1
回流比越大,精馏线的
斜率也越大;精馏线与平衡
线的距离也越远,完成同样
的分离任务所需要的理论板
数越少。
xW
xF
xD
当R增到无穷大时,精馏线与对角线重合。
R∞ :D=0,操作时,F=0,W=0。 塔内无精、提段之分。此时理 论板层数为Nmin。 Nmin求法: ①图解∵R=L/D=L/0=∞,精线 斜率R/(R+1)=1,截距xD /(R+1)=0。 xW ∴精线与对角线重合, 提线也重合。
xD
②用芬斯克方程式求
推导如下:R∞时, 操线式为:yn+1= xn, 或
yA xA y B n1 xB n
平衡式用
yA xA n yB n xB n
塔顶采用全凝器时 y1=xD

yA xA yB 1 xB D
xD
xF定: q , xq , Rmin
q 定xF ,Rmin
Rmin的求法 普通物系→计算*①作图法 解析法(x Nhomakorabea , yq)
非理想程度大的物系 只适合理想物系, 参(6-42~44)
*①精线斜率
Rmin Rmin 1

x D yq x D xq
(6-41)
Rmin
xD, D 板持液量将影响产量、质量。
特点:↑→ xW↓;只有精馏段;

优点:设备简单、易操作、机动灵活。 用于: ①处理双组分物料 ② 处理多组分混合液 操作方式:
间歇精馏的釜比 较大置于塔外.
F一次投入
R↑→ xD 定 R定 →xD↓
釜液一次排出
6-4-1 馏出液组成xD恒定的操作
为了保证 xD 恒定,在釜液组 成 xW 逐渐减小 的情况下,R 要 相应增大,但是 釜内单位时间的 气化量不与馏出 量成正比。
⑵物系及P操定,气液平衡关系 y = f (,x ) 定;
⑶据选定的R 和 xD确定精线;
⑷据 q 确定精、提两线的交点d,连cd 得提线;
⑸在精线ad与平线间画梯级得精段板数Nn-1 (+1= NF),
在提线与平线间画梯级得提段板数Nm-1 (不含釜)。
可见,设计型由xD、xW、xF、R、q及六个参 数确定Nn-1(或NF) 及Nm-1 。
xA x B W
∵R∞:N=Nmin ∴代入上式,整理:

N min 1
xA xB xB D x A W
取对数,整理:

N min 1
x x A B xB D x A W
x A xB log xB D x A W N min 1 log
⑷由NT 求xw。
△情况2:已知NT , xF, q, , xD及xW,求NF与R
⑴有平衡线后, 据xF及q作q线; ⑵据xD,假设R'→精线,将
与q 线相交的d点和已知的(c
点) →提线; ⑶画梯级求出NT' (含釜与否
同已知条件),与NT 比较。若
NT '< NT说明R'设大了。
☆设计新型装置
xF xD
x D yq yq xq
非理想程度大的物系
xF
xF

(xF) xF
三、适宜回流比 R
费 用
总费用
操作费 设备费 Nmin Rmin R
N
Rmin R适
R
经验 R =(1.1~2) Rmin
R对操作线的影响
q=1 R ,操平线间距 0q1 R1 q1: R , xd ; q=1: xd不变; q>1: R , xd 。 R3 xd1 xF xD
此时的 R 被称为Rmin。
这里Rmin时的两条操作线
交点d 与q 点重合。凡出现操、
平两线相切之点称为夹紧点
其附近称为恒浓区。
xW
xF
xD
不同q 不同xF 对Rmin的影响 q=1 q1
0q1 q=0 q0
不同q 对Rmin 的影响
xd=xF xF xF
不同xF 对Rmin的 影响 xF
yA xA yB 3 xB 2

xA xA 1 2 N W xB D x B N 1
含釜
xA
x B W
若令

N 1
1 2 W
N 1
xA 上式为: xB D
R2
xd3
不同q下,固定R与R=aRmin对NT的影响
q=1 q1 0q1 q=0 q0 q=1 q1
0q1
q=0
q0
xw
xd=xF
xD
xd=xF
6-3-8 理论板数的简捷计算
一、吉利兰关联图
1
吉利兰图 精馏条件: 系 在 是用8个物 ①组分数:2~11; 不同的精馏条件 ②q:五种; 下,将用逐板计
Nmin+1 即为进料板位置NF, min 。 由于R∞可以使相同的 NT 具有最大的分离程 度,便于控制以及使过程稳定。 但是,D=0,只 能用于精馏操作的开工、调试或用于实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