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步态下肢屈膝的家庭康复及训练PPT课件
步态分析完整版PPT课件
31
www,
2评定内容
步态分析是在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和全面体格 检查的基础上进行的。
1.病史 了解与步态相关的症状,如行走时 有无伴随疼痛、持续的时间;通过询问既往 史,可以了解既往有无与影响步态的疾病, 如骨折、肌肉或神经疾病、肿瘤等。
(二)、定量分析
步态的定量分析是通过器械或专门的设备获得 的客观数据对步态进行分析的方法。所用的器械 或设备可以非常简单,如卷尺、秒表、量角器等 测量工具以及能留下足印的设备;也可以是较为 复杂,如利用电子角度计、肌电图、录像、高速 摄影,甚至步态分析仪等设备,通过运动学参数、 动力学参数、肌电活动参数及能量参数进行这项 工作。
①确定观察角度 ②观察分析表的应用
(见表14-3)
33
www,
RLA八分法
是由美国加州Rancho Los Amigos康复医院 的步态分析实验室提出的。它在传统步态时相 分期的基础上,利用步态分析棍图处理技术全 面、系统阐述了视觉观察分析技术,如在一个 步行周期中求出八个典型动作姿位点,即支撑 前期(initial contact)、支撑初期(loading response)、支撑中期(midstance)、支撑 末期(terminal stance)、摆动前期( preswing)、摆动初期(initial swing)、摆 动中期(midswing)、摆动末期(terminal) 。
• 任何环节的失调都可能影响步态, 而某些异常也有可能被代偿或掩 盖。
3
www,
二、自然步态的要点 (1) 合理的步长、步宽、步频。 (2) 上身姿势稳定。
步态训练PPT课件
筋膜张肌均能伸膝和稳定膝关节。
缝匠肌
起自髂前上棘内下方,止于靠近胫骨前缘 上部的胫骨内侧面,在股薄肌和半腱肌止 点的前方。由股神经(L2~L3)支配。
解剖学的作用为屈、外旋和外展髋关节以 及屈和内旋膝关节。
髂腰肌
由髂肌和腰大肌组成 髂肌起自髂窝和髂前上、下棘的内侧面,
包括大收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和 耻骨肌,起点为耻骨支和坐骨支,止于股 骨后面的粗线,主要闭孔神经支配,大收 肌还有一支来自坐骨神经分支支配,耻骨 肌还受股神经的支配。
作用:髋关节内收。
后群 前群 外侧群
踝和足
腓肠肌 比目鱼肌 胫后肌
后群
腓肠肌
腓肠肌起自股骨髁上方,附着处部分与膝 关节囊紧贴。内侧头较大,肌腹比外侧头 伸延更远。两个头的肌纤维附着于一块宽 的腱板上,起始为两头之间的间隔并与比 目鱼肌表面的腱膜融合,腱板的远侧变窄 形成跟腱,附着跟骨后部的跟结节。
昂伯征检查时,睁眼站立不稳,闭眼一段时间后 出现身体不稳和摇晃,逐渐加重,身体向损伤侧 倾斜。上肢指向偏向损伤侧,周围性损伤双侧均 有指向偏斜,中枢性损伤为一侧性。
大脑性共济失调
大脑与小脑半球之间有额桥束和颞枕桥束相联络, 在大脑额、颞、顶叶出现障碍时,可产生大脑性 共济失调。损伤的对侧肢体出现共济失调。
半膜肌(内侧腘绳肌,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的内侧髁。 由坐骨神经的分支(L5、 S1~S2)支配。)
腓肠肌(双关节肌)、跖肌、腘肌(由胫神经L4~S1支配) 股薄肌(半腱肌旁)和缝匠肌。缝匠肌、股薄肌和半腱肌
肌腱的止点在胫骨内侧髁稍下方的前内侧面上,其腱纤维 与小腿深筋膜互相交织形成鹅足。这三块肌对膝关节的内 侧稳定很重要。
肢体残疾的功能康复训练PPT课件
第40页/共121页
当肩胛活动无阻力时应逐渐加大肩关节屈曲角度,直到疼痛刚好不出现 为止。同时要鼓励患者作上肢的分离性主动运动如屈肘时要求腕和手的关节 伸展。治疗师可于伸展位握住患者的手,要求患者做肘关节的屈伸交替运动, 以获得组关节的主动性独立运动
共同运动:是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患肢活动时,引发的一种 部分随意活动,有非随意运动成分,是脊髓控制的原始或低级 运动。它们是定型的,无论从事那种活动,参与活动的肌肉及 反应的强度都是相同的,没有选择性,在偏瘫恢复的中期出现
• 上肢共同运动在抬手臂或手触摸口角时最常见到 • 下肢共同运动在站立行走时常见
第11页/共121页
2、Brunnstrom法
利用中枢神经系统病损后残余的肌肉功能进行最大用力活动时所诱发的 泛化运动、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和其他粗大运动的作用,以促进正常运动出 现的方法
第12页/共121页
3、PNF法
PNF 技术是通过刺激本体感受器来促使某 些特定共同运动模式中肌群的收缩。这种共 同运动模式开始把肌群中各肌肉置于最大牵 拉位,然后达到最大程度的缩短。在治疗过 程中,治疗师对患侧肢体渐渐施加压力,以 便维持在缩短过程中的牵张传入冲动,要求 患者努力完成每个动作,克服治疗师施加的 阻力
第38页/共121页
当患者可以控制一定角度的屈膝动作后,脚踏住支撑面,进行主动的踝 背屈运动。治疗师握住患者的踝部,自足跟向后向下加压,另一手抬起足趾 使足背屈且保持外翻位。当完全背屈的阻力逐渐降低后,要求患者保持这个 姿势,并加以控制,帮助做下一个背屈动作
康复治疗平衡协调步行演示课件
站立位平衡训练
静态平衡训练 他动态平衡训练 自动态平衡训练
站立位平衡训练
静态平衡训练:先进行辅助站立训练,然后进行
独立站立训练
• 辅助站立训练:可以由治疗师扶助患者,也可
以由患者自己扶助肋木、助行架、手杖或腋杖等, 或者患者站于平行杠内扶助站立。当患者的静态 平衡稍微改善后,则可以减少辅助的程度
手固定在胸前,利用健下肢将患下肢抬起向一侧移 动;用健足和肩支起臀部,同时将臀部移向同侧; 臀部侧方移动完毕后,再将肩、头向同方向移动。 反复练习后患者可以较自如地在床上进行左右方向 的移动
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
适用于截瘫患者:是上肢和肩部的强化训练 及持拐步行前的准备训练
1.静态平衡训练:患者取俯卧位,前臂支撑上肢
偏瘫患者:仰卧位→坐位→站立位
截瘫患者: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 →坐位→双膝跪位→半跪位→站立位
仰卧位平衡训练
平衡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躯干的平衡训练 1:桥式运动 2:重心转移:床上翻身、床上移动
桥式运动
桥式运动定义:病人仰卧位,双手放于体侧,或
双手交叉组指相握,胸前上举,注意患手大拇指 放在最上面,以对抗拇指的内收和屈曲,下肢屈 曲支撑于床面,患者将臀部抬离床面,因完成此 动作时,人体呈拱桥状,故而得名“桥式运动”。
体重,保持静态平衡
2.他动态平衡训练:外力干扰训练,治疗师向各
个方向推动患者,力度由小到大
3.自动态平衡训练:向各个方向活动
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训练
肘膝跪位
适用于截瘫患者,也适用于运动失调症和帕金森综 合症等具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
姿态步态异常演示课件
汇报人:XXX 2024-01-20
• 引言 • 姿态步态异常的评估与诊断 • 姿态步态异常的原因分析 • 姿态步态异常的治疗方法 • 姿态步态异常的预防与康复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姿态步态异常的定义
姿态异常
指人体在静止或运动状态下,身 体各部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出 现异常,如脊柱侧弯、骨盆倾斜 等。
通过步态分析设备,实时监测患者的步态 参数,提供反馈并进行调整,帮助患者纠 正异常步态。
心理干预与支持
心理评估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 评估其对姿态步态异常的认知
和情感反应。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 问题,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 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态。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 调整对姿态步态异常的不良认 知和行为模式,提高其自我管 理能力。
和可靠性。
B
C
D
拓展应用领域
探索姿态步态异常检测技术在运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 康复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推动技术的广泛 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实时动态监测技术
开发实时动态监测技术,实现对患者姿态 步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为临床医生提供 更加及时、准确的信息。
THANK YOU
家庭与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家属和社会环境提供 支持和理解,减轻患者的心理
压力和孤独感。
06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姿态步态异常检测算法
基于深度学习的姿态估计和步态分析技术,实现对异常姿 态和步态的自动检测和分类,为临床医学提供了新的辅助 诊断手段。
异常步态数据库建立
通过采集大量异常步态数据,建立异常步态数据库,为研 究者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推动了异常步态分析领域的 发展。
步态分析与步态训练PPT课件
• 步宽:左右两足间的横向距离,以足跟 中点为测量点;步宽越窄,步行的稳定 性越差;
• 足偏角:指贯穿一侧足底的中心线与前 进方向所成的夹角。
50-80cm
正常步态——行走运动学
• 行走时,全身各部位与下肢同步运动 以保持行走系统的协调和稳定。
下肢运动
• 髋关节:屈曲角度于摆动相中期达顶点(30°)并 保持至支撑相开始;伸展角度于足跟离地至足趾离 地间达到峰值(10 °-15 °)。
–支撑中期:为单腿支撑期,此时 重心位于支撑面正上方。
–支撑末期
–摆动前期:为第二个双支撑期 蹬离期:将身体推向前、上方
• 摆动相
–摆动初期:此期的主要目的是使 足廓清。
–摆动中期
–摆动末期
正常步态——步行时空参数
• 步频: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正常人平均 自然步频95-125步/min;
跃; • 矢状面观察步态时应分别从两侧观察; • 注意行走时疼痛出现于步行周期的时相。
步态的定量分析——运动学分析
• 是一种描述性的定量分析,反映了 被检者的步态特征。
C1
C2 C3
C4 C5 C6
三维数字化步态分析系统示意图 C1-C6指摄象机或数字化记录仪
• 检测仪(数字化检测仪或特殊摄像机)连续获取 受试者步行时关节标记物的信号,通过计算 机转换为数字信号,分析受试者的三维运动 特征。
•主要影响足跟着地期:臀大肌和小腿 三头肌代偿性收缩使髋伸及膝过伸; 如伸髋肌也无力,“俯身手压大腿”。
–胫前肌无力:
•足下垂 •足尖着地或全足着地 •廓清障碍 •过度屈髋、屈膝以代偿,“跨阈步态” •划圈步态
–腓肠肌无力:
•蹬离动作的爆发力减弱,身体前移 力减小,运动减慢,步幅缩短,步 速下降。
剪刀步态的康复训练分析
剪刀步态的康复训练分析发表时间:2019-06-21T15:47:11.7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第05期作者:杨军[导读] 针对脑瘫患儿该种状况,应实施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宁南县人民医院四川宁南 615400 脑性瘫痪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是指从孕期到婴幼儿时期因各种因素而导致的脑损伤,会使儿童的运动功能受到影响,同时会伴有听觉,视觉,智力等功能下降。
为了提高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临床中常对脑瘫患儿的运动能力进行康复训练,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发现,脑瘫患儿在行走过程中症状主要表现为肢体痉挛肌张力相应增加,行走时会出现剪刀步态,仅有少数患儿肌张力低下也存在剪刀步态,针对脑瘫患儿该种状况,应实施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一、头针康复治疗法:头针康复治疗方法在应用过程中使用热释法对患儿脑部进行定位,针刺两侧运动区域,需要隔天进行一次施针,每次留针时间为4小时,同时使用电治疗仪器,每次通电治疗时间为15分钟,捻针:针以旋转180度为主,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三次,每针灸90次,中间休息15天,针灸30次为一个疗程。
二、穴位注射法:穴位注射法主要将穴位分为三个部分,大椎穴、内关穴为一组,风池穴,足三里穴为一组,哑门穴,肾俞穴为一组,每次对一组穴位同时进行药物注射,每次注射剂量为0.5~2ml,隔天再次进行注射,每次治疗后,时间间隔为15天,注射药物为维生素B1,维生素B12,丹参、麝香注射液,三组穴位交替完成注射。
三、静脉给药疗法:静脉输液治疗主要采用药物为东莨宕碱,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每次经脉滴注剂量为0.005mg,若患儿在输液过程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应逐渐增加剂量,最大使用剂量不超过0.03mg,每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60天为一个疗程。
四、推拿按摩法:推拿按摩是中医临床中极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主要选取足阳明经,足太阳经穴位进行按摩,按摩时间为30分钟,90天为一个疗程,主要采用的按摩方法为揉、按、捏等,按摩过程中应注意患儿的耐受力,以耐受力为主,逐渐增加按摩力量,但力量不宜过大,避免对患儿造成损伤。
肢体功能锻炼PPT演示课件
• 第三、腕关节桡偏,20个; • 第四、腕关节尺偏,20个。
②
③
④
9
3、肘关节(不可过度牵拉,锻炼中每个动作以活动结束
后不痛为度)
• 首先、肘关节屈--伸,20个; • 其次、肘关节旋前,20个; • 第三、肘关节旋后,20个。
10
4、肩关节(肩关节半脱位这禁做旋转和内收, 不可过度
牵拉,锻炼中每个动作以活动结束后不痛为度)
41
下肢的功能锻炼
• 指导病人取仰卧位,从髋关节开始,到膝、 踝关节,按每个关节的生理功能做屈曲、 伸展、内旋、外宣运动,下肢着重在床上 做挺腰、抬臀、抬腿等运动,待能坐稳半 小时后,开始训练站立。
42
站立锻炼
• 开始时,应给病人使用适当的支撑物或靠 墙站立,站立时两腿要叉开与肩同宽以保 持身体平衡,练习站立、站稳、站久。然 后扯。
• 首先、从右下部拍打至右肩,3遍; • 其次、从左下部拍打至左肩,3遍; • 第三、从中间下部拍打至大椎,三遍;
20
二、被动肢体功能锻炼
• 针对肢体功能比差的中老年人(如常年卧 床者),做的自身保健性的肢体功能训练: 原则:从远端到近端,从四肢到躯干
21
1、手指(不可过度牵拉,锻炼中每个动作以活动结束后
低患者致残率,为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 • 早期良肢位的摆放,能有效地预防继发及废用综合征的发生。 • 可有效预防肌萎缩、关节挛缩、足内翻、肩关节半脱位等。
36
良肢位摆放的注意事项
• 良肢位的摆放,是从临床护理中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的体位转换理论 的角度出发设计的临时性体位,为了防止关节挛缩影响运动功能,必 须定时进行体位变换。一般2个小时左右变换一次体位。
33
8、背部(排痰拍背着重左侧,从下到上从两侧到中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患儿仰卧位,采用牵拉手法被动屈曲患 儿双腿,做髋关节屈伸动作:采用摇髋法、 分髋法对内收肌群进行牵伸,降低张力, 保持片刻(这一点很重要),反复操作。
3
• 2.采用直腿加压坐位训练,固定双下肢外 展位约60°(如果内收肌张力高还可以扩 大到75度,但切忌度数不可过大,正常人 股角也就150--160度,小月龄儿童更小), 以牵拉痉挛的肌肉,降低肌张力,此为静 态训练。
7
• 6.“爬高”及“爬行”训练,(采用蛙式即 双腿尽量外迈
8
• 脑瘫屈膝常常是脑瘫孩子没有正确方法或适宜数量功能训练的 结果。造成屈膝最主要的原因是控制膝关节屈曲肌群的痉挛没 有及时阻抑,对抗它的拮抗肌肌力没有有效增强。
• 可促成膝关节屈曲的痉挛肌群主要是大腿后外侧,大腿后侧 肌群收缩时屈膝、小腿向后,其中股二头肌还兼有伸髋的功能。 对抗其痉挛,使膝关节伸直、小腿向前伸的是大腿前侧的股四 头肌。(参与屈膝的还有腓肠肌、跖肌、股薄肌、缝匠肌等。 对抗小腿后侧肌肉痉挛的拮抗肌是小腿前侧肌)。
• 为阻抑造成屈膝的肌群痉挛、挛缩,除对痉挛肌群轻缓按摩、 有效牵拉;对拮抗肌群较大力度点压、叩击外,最有效的方法 是提高肌力、功能训练和对抗痉挛训练等。
9
• 1.扶持矫正基础上的蹲起、坐起训练
也就是足立位负重下的肌力和功能训练,是防治 屈膝的重要方法。已有较显屈膝的孩子,应该固 定孩子足、踝在正确位置,用双手扶持固定孩子 膝关节站起时呈尽量伸直状态。主要是用语言等 引导孩子主动站起、蹲下,需要时可稍加助力促 其站起,不要拉起,孩子做主动蹲起。
10
2.增强腿部前群肌力 因此防治屈膝应力度较大叩击、按揉大、小 腿前侧肌群。训练孩子主动抬大腿(坐位伸 膝)、足背屈钩脚等动作,可更好增强腿部 前群肌力。
11
3.站立架 站立架是矫正屈膝的有效器械,用绑带固定 大腿和小腿,保持膝关节长时间在正常伸直 状态。
12
4. 3岁以上屈膝的脑瘫儿,造成屈膝的痉挛肌 群常有挛缩、粘连等,对痉挛肌群采用轻缓 的手法按摩。
13
5.脑瘫屈膝的防治中一定不要忽视独站、独走的训练。 脑瘫屈膝虽是加重脑瘫不能站、走的因素,但不是主要 因素,不要错误地认为,矫正了屈膝孩子自己就能独站、 独走了。迈步意识、独站、独走必须按照发育规律训练, 1-2岁是关键,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难度呈明显增加。对 不能独站、独走又有屈膝的脑瘫孩子,防治屈膝治疗的 同时,必须进行独站、独走训练,主要是向脑输送信息, 保持独站和迈步的意识,不要等屈膝纠正了再练站、走, 一则没有立位持重训练,不易有效地纠正屈膝,二则3-4 岁后独站、独走很难训练,因为脑中错误模式已固定, 外周肌肉、关节也已发生器质性损伤。
剪刀步态.下肢屈膝的家庭康复及训练
康复门诊 刘宏伟
1
• 脑瘫患儿的“剪刀步态”是痉挛型脑瘫的 一种比较普遍的表现形式,是脑瘫的症状 之一,即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表现 为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足下垂及内 翻,行走时双膝互相摩擦,甚至两腿完全 交叉,呈典型的“剪刀式”步态。由于双 下肢肌张力增高,尤以伸肌肉内张力增高 明显,移步时下肢内收过度,两腿交叉呈 剪刀状。
14
谢谢!
15
4
• 3.“骑马”训练,(用滚桶、木马、木椅 等均可)牵拉痉挛的肌肉,降低张力,恢 复功能。
5
• 4.患儿扶杠侧行,以其主动运动逐渐缓解 痉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达到下肢分合 动作的熟练和矫正剪刀步态的目的。
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5.患儿休息时双腿间放一枕头或其它柔软 的物体,双脚尖尽量朝向外侧,鼓励患儿 双腿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