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研究进展与女性肥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肥胖
• 女性肥胖者多于男性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 1.性脂肪细胞多于男性。相对而言,女性容纳脂肪的场所就大于男性, 容易肥胖。 • 2 .雌激素与脂肪的合成代谢有关。如产妇和长期口服女性避孕药的妇 女更易发胖,其主要原因是雌激素水平升高,从而促进了脂肪合成增 加。 • 3.女性的活动量一般较男性为少,其热量消耗较少,脂肪积累增多, 从而易发生肥胖。 • 4.女性基本都有妊娠生育的过程,传统的饮食习惯是,为了胎儿的健 康而拼命进补与进食,这样易造成营养过剩,孕妇又不能过多活动和 参加体育锻炼,使能量蓄积,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所以妊娠过程 也是导致女性肥胖的重要因素。 • 5 .中老年女性肥胖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女 性激素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大,对身体是否苗条的顾虑也少了,常 饮食过量,天长日久皮下脂肪越积越厚,结果进入肥胖体型行列。
表 与肥胖有关的基因
神经肽Y(NPY) 增食因子A、B(OrexinA、B) 黑色素浓缩激素(MCH) 解偶联蛋白 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 (FTO) 瘦素(Leptin) 黑色素皮质激素(Melancortin) 蛙皮素(Bombesin) 胆囊收缩素(CCK) 胰升糖素样肽类(GLP-L)
(二)肥胖发生的内因 二 肥胖发生的内因
遗传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 环境因素与基因相互作用的五种模式:
遗传因素 多基因遗传,易发的作用 父母 子女 一人肥胖 40%肥胖的机率 双方皆肥胖 70%~80%肥胖的机率
该领域研究是目前国际上处在起步的研究热点。 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实质 大多数肥胖病是遗传因素及 环境因素共同参与且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病
中国 18.5~23.9 ≥24~27.9 ≥28
分类 体重过低 正常范围 超重 肥胖前期 I度肥胖 度肥胖 II度肥胖 度肥胖 Ⅲ度肥胖
BMI <18.5 18.5-24.9 ≥25 25-29.9 30-34.5 35-39.5 ≥40
相关疾病危险 低(但其他疾病危险性 增加) 但其他疾病危险性 增加) 平均水平 增加 中度增加 严重增加 极为严重增加
女性肥胖的危害
• • • • 疾病一: 疾病一:乳腺癌 疾病二:卵巢癌、 疾病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 疾病三:月经异常、 疾病三:月经异常、卵巢机能不全 疾病四: 疾病四:不孕症
•
1. 2. 3. 4. 5.
孕期肥胖危害孕妇自身和胎儿健康
导致妊娠毒血症发生的危险加大 导致妊娠高血压病的发生 孕妇流产、难产、剖宫产的机会增加 婴儿的死亡率升高 妊娠期及分娩过程的并发症增加
• 2.物理测量法 . • 全身电传导 • 生物电阻抗 • 双能X线吸收 • 计算机控制的断层扫描法 • 核磁共振扫描 • 3.化学测量法 . • 包括:稀释法、40K计数、 • 尿肌酐测定法。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一)肥胖发生的外因 一 肥胖发生的外因 ⒈社会因素 肥胖以每年7%~8%的速度递增; 动物性食品、脂肪等高热能食品摄入明显增加; 由于交通的发达、方便快捷,人们的活动量明显减少; 由于电视机、电脑的普及人们坐着的时间明显比活动时间 增多等。 这些因素均会导致能量摄入大于支出,从而引起肥胖。 ⒉饮食因素 在胚胎期 另外出生后人工过量喂养 进食速度快,临睡前进食,看电视时进食等 ⒊行为心理因素
2、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 1.中国肥胖率激增 中国肥胖率激增 • 中国在未来10年将有2亿人严重超重。 • 2.我国(1998年中年人口的调查) 我国(1998年中年人口的调查) 我国 年中年人口的调查 各地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存在极大的差异 北方> 城市> 北方>南方 城市>农村 女性> 女性>男性 • 3.肥胖低龄化 目前,我国儿童肥胖率正在 赶超美国。
37
VIVALTIS Centre de Recherche et Développement pour la Physiothérapie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肥胖
脂肪细胞数量↑ 细胞体积↑ FFA↑ TNF-α↑
PAI-I↑
Adiponectin↓
内分泌功能改变
Resistin↑ Leptin↑
动脉粥样硬化 胰岛素抵抗 高血压 血脂异常 血糖升高 血流变改变 代谢综合征
肥胖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 肥胖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中风、 肥胖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中风、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型糖尿病 痛风、 型糖尿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型糖尿病、痛风、 骨关节疾病、 骨关节疾病、POCS、生殖功能降低、某些 、生殖功能降低、 癌症等有关
基因 UCP1 UCP2 年代 1978 1997 组织分布 褐色脂肪组织 褐色、白色脂肪组织,骨骼肌,心、 脑、肺、肾、脾、胎盘、淋巴细胞 等 骨骼肌、褐色脂肪组织 脑 脑 功能 是线粒体内膜的转移因 子,使细胞呼吸的氧化 磷酸化解偶联,使能量 不以ATP形式贮存,而以 热量形式散失掉,使机 体能量贮存与消耗保持 动态平衡。
3、分类 单纯性肥胖 最常见,占95%左右 继发性肥胖 其中以内分泌疾病继发 的为多见,2%-5% • 药物引起的肥胖 • •
肥胖的测定方法
• 1.人体测量法 . • ⑴身高标准体重法 • ⑵皮褶厚度法 • ⑶体质指数(BMI, body mass index) • BMI的公式为 • BMI=体重(kg)/[身高(m)]2,单位为kg/m2 • WHO 亚洲 正常体重 超重 肥胖 18.5~24.9 ≥25~29.9 ≥30 18.5~22.9 ≥23~24.9 ≥25
• WHO向全世界宣布 肥胖症将成为全球首要 向全世界宣布:肥胖症将成为全球首要 向全世界宣布 健康问题 • 1984年,肥胖被确定为一类疾病。 肥胖被确定为一类疾病。 年 肥胖被确定为一类疾病 • 7个工业大国除了日本,其他国家人口1/4 以上超重(BMI>25) • 日本是一个肥胖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但 是也有约1530万人(占总人口的16%)
肥胖者发生肥胖相关疾病或症状的相对危险度
危险性显著增高 危险性显著增高(相对危 危险性显著增高 相对危 险度大于3) 险度大于 2型糖尿病 型糖尿病 胆囊疾病 血脂异常 胰岛素抵抗 气喘 睡眠中阻塞性呼吸暂停 危险性中等增高 (相对危险度 相对危险度2-3) 相对危险度 冠心病 高血压 骨关节病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脂肪肝 背下部疼痛 危险性稍增高 (相对危险度 相对危险度1-2) 相对危险度 女性绝经后乳腺癌, 女性绝经后乳腺癌, 子宫内膜癌 男性前列腺癌, 男性前列腺癌,结肠 直肠癌 生殖激素异常 多囊卵巢综合征 生育功能受损 麻醉并发症
牛津大学和剑桥医学研究委员会(MRC)流 行病学小组研究人员发现,女性身材是“苹 果型”还是“梨子型”是由她们体内的遗传 因素决定。 他们发现13组新的基因,这些基因容易将人 体内脂肪堆积在腹部、臀部或者大腿部位。 其中7组基因对导致女性身材走形的影响远 远大于对男性的影响。
FTO基因能抑制新陈代谢,使人行动迟缓,抑制能量转化成热量释放出来。 缺失磷酸酯酶的SHIP2基因可以抑制饮食引起的肥胖。
UCP3 UCP4 UCP5
1997 1999 2000
因此这五种解偶联蛋白在机体内的综合作用,可能就 决定了一个人的整体代谢率,决定了热量消耗,从而也就 决定了一个人的肥胖倾向。 UCP2、UCP3表达活性降低可能是肥胖发生的部分原因。
继发性肥胖
• 1.间脑性肥胖 主要包括下丘脑综合征及 肥胖生殖无能症。 • 2.垂体性肥胖 • 3.甲状腺性肥胖 • 4.肾上腺性肥胖 • 5.胰岛性肥胖 • 6.性腺功能减退性肥胖
•
长期肥胖也许能导致痴呆
瑞典新近的研究显示,常年体型肥胖的女性更容易患上痴呆 症,因为肥胖会加快脑细胞的退化,从而引起痴呆。
治疗
1、行为治疗 、 2、饮食治疗 、 3、运动治疗 、 4、药物治疗 、 5、手术治疗 、 6、其他治疗 、 7、仿生物电治疗 、
• 在治疗肥胖的指南中,减肥药物的使用并 不是那么重要,因为离开了改变生活方式 和锻炼,仅仅药物治疗的作用很有限。这 也是大多数治疗肥胖的药物临床实验都失 败的原因之一。 • 现在临床实验治疗肥胖和治疗指南中也是3 个方法一起进行,或首先要求病人改变生 活方式和锻炼,最后才使用药物。 • 目前是否有更理想治疗肥胖方法?
仿生物电治疗
VIVALTIS Centre de Recherche et Développement pour la Physiothérapie
脂肪细胞和频率的选择
脂肪细胞的体积是普通细胞的8倍,存储油脂后,其体积可扩大50倍, 直径达至极限,70—120um。到此为止,脂肪细胞不能再存储油脂,开 始产生新的可存储油脂的细胞。 机械波长与频率成反比,33KHZ的波其波长接近脂肪细胞长度,可产 生较少的热能,但可在脂肪细胞内引发更多的可被利用的气穴(当然受细 胞间连接部分的限制)。此外,可加强脂肪细胞的充盈/受压循环,以利 于细胞内容物的外排。
• 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既使单纯性肥胖,也同样存 在家族性 • 被领养的儿童 • 单卵双胞胎之间的BMI • 对单卵双胞胎进行长期过度摄食研究,这些例子 都说明遗传因子在起作用 • 另外一些研究(比如移民流行病学)发现 • 这说明环境因素对遗传因素有重要的影响 • 遗传因素占30%,环境因素占60%以上
小鼠ob基因 第6号染色体 长度为4.5kb 蛋白质含有167个氨基酸,命名为瘦素 分子量为16.0KD 瘦素具有抑制食欲,减少摄食量,促进能量消耗、 抑制脂肪合成的作用 先天性肥胖小鼠 ob基因第105位点的密码子发生突破,由 CGA→TGA(翻译终止信号) 已有许多实验证实 瘦素具有减肥作用
2.解偶联蛋白基因(Uncoupling protein gene、UCP gene)
肥胖基因与瘦素 1953年Kennedy就提出脂肪稳定(lipostasis) 学说 美国Jackson实验室的Coleman为验证此学说, 著名的联体共生(parabiosis)实验 Rockefeller大学的Friedman领导的实验室证实 Coleman的联体实验的结果 以上两上实验证明 瘦素被发现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a.一项重大发现或突破 b.正确的科学思维非常重要
强 度
血细胞
脂肪细胞
36
VIVALTIS Centre de Recherche et Développement pour la Physiothérapie
脂肪
Adipocyte
在表皮层、真皮层下有三层脂肪组织。最浅表的一层在皮下组织,由弹性 结缔组织(网状纤维较胶原纤维细)分隔为多个脂肪房。皮下脂肪的新陈 代谢由人体激素调控,是皮下脂肪堆积(橘皮)的根源。皮下组织下方为 平行脂肪及深层脂肪。它们的新陈代谢由人体的基因生活方式(饮食、生 活方式)。它们与脂肪堆积(橘皮)的发生无关。
女性不同时期肥胖的特点
• 1.胎儿及婴儿期 • 巨大儿与低出生体重儿 • 婴儿期高热量的喂养方式 • 子宫内环境对下一代健康的影响我们仍有 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 2.青春期肥胖 • 因发育需要,男女少年都很贪吃,也非常 容易发胖。 • 女性因需要增加脂肪形成成熟女子的形体, 因而更需要热量与脂肪,热量既要充足, 又不能太多,否则就会肥胖;
3.成年期肥胖
• 妊娠期肥胖 妊娠本身就有脂肪蓄积和肥胖的倾向,它与肥胖 的关系也很大。 • 产后肥胖 产褥期及哺乳期的妇女肥胖,主要与进食较多的 高脂肪饮食有关,也与坐月子时间过长有关。 825T基因:产后肥胖基因
• 4.更年期肥胖 • 女性在这个时期体内组织发生退化性改变, 肌肉逐渐减少,脂肪组织与纤维性结缔组 织增加,这也是一个非常容易发胖的时期。
肥胖症研究进展与女性肥胖
方红娟 内分泌博士
1、肥胖症的定义
体内贮积的脂肪量超过理想体重20% 体内贮积的脂肪量超过理想体重 % 以上,而不是指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 以上,而不是指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20 %以上。 以上。
正常人体 300~350亿个 亿个
源自文库
脂肪细胞
体积增加 数目增多 体重增加
2、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