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与实质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1)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注意】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①含义:A.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②关系:A.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1)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方法论: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1)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求: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

高二政治学案课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第一课时)一、原理归纳1.对立统一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二、重难点突破1.矛盾的含义: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含义应注意的问题:①准确理解把握“事物内部”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矛盾,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②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从含义说,逻辑矛盾——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哲学矛盾——指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从外延说,哲学矛盾无处不在,逻辑矛盾可以避免。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这种关系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是矛盾的双方,而是指矛盾双方的关系。

⑤不能把矛盾机械理解为“优点与缺点”“好与坏”“对与错”等,任何能构成对立统一的双方都是哲学上讲的矛盾的具体表现。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区别和联系)(1)在理解矛盾的同一性时,要注意:第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依存。

第二,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虚幻的,因而需要一定的条件,没有一定的条件,就不能实现转化。

(2)在理解矛盾的斗争性时,要注意:①哲学上讲的“斗争性”与生活中所说的“斗争”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生活中所说的“斗争”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

哲学上讲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

②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成其为对立面,就不成其为矛盾了(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突破训练】下列成语、俗语或名言各包含什么哲学道理?1.居安思危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3.乐极生悲【典型例题】某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错位,为提升城市形象,忽视民生问题,要建“无摊贩城市”。

专题五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专题五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战场厮杀
学术争鸣
批评与自我批评
市场竞争
(二)、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区别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与事物稳定性相联系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与事物变动性相联系

注意不要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绝对的对立起来,绝对的对立和绝对 的同一都是不正确的。
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第三,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 物不断发展 推动天体运动和演化的动力,是 吸引和排斥既斗争又统一的相互作用.
太阳系
河外星系
银河系
第三,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 物不断发展
人类社会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的既斗争又统一才不断发展的。
第三,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 物不断发展
共性的人 分类标准 个性的人 职业 工人、农民、军人、医生、护士…… 年龄 儿童、少年、青年、壮年、老年…… 国籍 民族 时代 肤色 体形 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英国人…… 汉族、回族、壮族、苗族、蒙古族…… 古代人、近代人、现代人…… 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胖人、瘦人、高个、矮个……

性质 姓别 生理
矛盾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 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 原则立场是“力争和 平解决,但绝不承诺 放弃使用武力”。
矛盾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克隆过程
克隆棉羊“多莉”
“克隆”是细胞与个体之间的相互贯通、 相互转化。
男性------女性
2008年3月美国女子变性后人工授精替妻子怀孕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C、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 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 更生和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论依据。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总复习资料(3)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总复习资料(3)

⾼⼆政治哲学常识总复习资料(3) ▲⽭盾(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实质和核⼼): 1、⽭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是因为: ①.⽭盾观点揭⽰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即:既相互对⽴,⼜相互统⼀的⽭盾双⽅的联系。

②.⽭盾观点揭⽰了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即事物内部⽭盾双⽅的对⽴统⼀。

(以上也是“唯物辩证法和形⽽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盾和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的原因) 2.⽭盾分析法具体包括:①.⼀分为⼆的⽅法(两点论、两分法);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法;④.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⑤.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3.⽭盾就是对⽴统⼀。

对⽴是⽆条件的,⽽统⼀是有条件的。

“统⼀”是指⽭盾双⽅在⼀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盾双⽅依据⼀定条件相互转化。

4.⽭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也不能消灭,但可以解决,解决⽭盾只是把⽭盾的激化状态转化成缓和状态,并不是消灭⽭盾。

5.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是指在⽭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盾的正确⽅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盾特殊性原理的⽅法论,但须在⽭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盾的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科学态度、⼯作⽅法和优良传统,是马列主义、⽑泽东思想和邓⼩平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作⽤:⾸先在于它是⼈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还在于它是正确解决⽭盾的关键。

6.⽭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7.认识事物的秩序: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

8.事物的主次⽭盾转化了,我们的⼯作中⼼、⼯作重点也随之转移。

⽭盾的主次⽅⾯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不⼀定是根本性质,可以是事物某⼀⽅⾯的性质)也随之改变了。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课第三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课第三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对立统一关系原理)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地位: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情形: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42,P43):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地位: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意义: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3.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与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3)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在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实现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并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工作方法。

地位: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马克思主义从对立统一律
的角度,认为矛盾是对立统一的事物或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

表现为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战斗性,其中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战斗性是绝
对的。

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
立统一规律。

其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指新旧事物的否定,即肯定中的否定。

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是辩证的否定,是扬弃,而不是完全否定或完
全肯定。

1.为什么说矛盾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为什么说矛盾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为什么说矛盾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答:矛盾运动规律就是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是因为:第一,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普遍联系,从根本上说,就是事物之间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内在动力就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运动。

第二,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两大规律和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质和量,质变和量变,肯定和否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原因和结果,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都是对立统一关系。

第三,它揭示了研究问题的最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就是分析矛盾,研究问题就是研究矛盾,解决问题就是解决矛盾。

第四,它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面来看是联系发展与孤立静止的对立,但从根本上说,在于是不是承认矛盾特别是内部矛盾是事物。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但不是全部。

既不能否认对立统一规律的重要突出地位,也不能用它来取代唯物辩证法的其他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科学把握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发展的动力源泉。

2.试着否定之否定规律解释社会现实现象,可以以现实生活中例子说明。

答: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

它指明任何事物都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事物自身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的矛盾斗争推动事物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揭示了事物发展是阶段性和过程性的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的矛盾运动造成了事物的内在否定性,促使事物由肯定达到对自身的否定,进而再由否定达到否定之否定,这种否定之否定又作为新的肯定,开始自己新的发展过程。

例如:生产-消费-再生产-再消费——这本身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

生产是为了什么?并不是自己要消费的,而为追求溢盈价值,也就是产品增值从中获得而进行生产的;也就是说,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盈利,是为了从他人手中逐利,从而据“利”以为已。

但是,在生产过程中,无论从原料的采购再到人工,以至于到生产过程中的所以,无不是在“消费”,但是同样的消费,却是使消费增值,因此,生产与消费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点,到底是为了生产还是为了消费?不消费无以生产,消费则与初衷相背,即生产是为逐利,消费则让他人逐利。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202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202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思考:下面两组说法中哪些体现了主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哪些体 现了矛盾主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主要矛盾
➢ 一国两制不会改变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
主次方面
➢ 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
作重中之重。
主要矛盾
➢ 和平是时代主题,但局部战乱仍然存在。 主次方面
➢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主要矛盾
课堂巩固
漫画《你敢吗》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
D
②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③要防止矛盾的同一性向斗争性转化,守住底线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真题演练
1.(2022·广东高考真题)下图漫画“当你阻碍别人前进的同时,无疑切断了自己
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 对立统一)。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与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 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同 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 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 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在对立中把握 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要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 向转化
“重点、中心、关键、核心、根本、要 害、首要、首位、第一、突破口、重中 之重”等词语。 (注重处理问题强调抓、解决)
一个矛盾统一体(简单事物)内部的两 个方面,一个是主要方面,另一个是次 要方面

矛盾特殊性的三种表现

矛盾特殊性的三种表现

矛盾特殊性的三种表现
矛盾特殊性有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第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第三,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扩展资料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具体表现为上面的三个方面。

认识了矛盾的特殊性,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把握好矛盾的特殊性,不能总是用一刀切、固定的方式去对待事物,去解决问题。


握好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理解事物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挖掘不同事物的不同矛盾点。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如果没有任何关系(不亲、不爱),他们会无缘打你、骂你吗?
② (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 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事物为什么会发展?因为有矛盾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 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 的源泉和动力)
今天的锁为什么会如此复杂高明? 钞票为什么会制造得这么细致? “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 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 有这样细致吗?”——马克思。
80后的无奈
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 当我们要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 当我们没找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心的; 当我们找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金的; 当我们没找工作的时候,小学生也能当领导的; 当我们找工作的时候,大学生也是可以洗厕所的。
当我们出生的时候,奶粉里都有毒了, 当我们长身体的时候,只能吃垃圾食品了, 当我们要上幼儿园的时候,开始乱收费了, 当我想努力赚钱的时候股市倒了。
第九课
唯物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什么是矛盾
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 (1)含义: 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含义应注意的问题 ①“事物内部” ----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 人们从外部强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 在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这种关系 ③哲学上所讲的矛盾不同于生活中所讲的矛盾。
据《华佗传》记载,州官倪寻、李延同 时请华佗看病,两人都说头痛发烧,不适的 感觉也一样。华佗诊断了他们的病情之后, 给倪寻开的是通导药,而李延开的却是发散 剂。两人都责问华佗:为什么病状相同,开 的药却不一样?华佗回答说,倪寻的身体外 部没有病,病是由内部积食引起的,故用泻 药;而李延的身体内部没有病,病是由外感 风寒引起的,故用发散药。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对立统一原理及方法论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具有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二者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既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善于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既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第1页共1页。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批 部署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充分运用第 一批活动经验,紧紧扭住反对“四风",从群众 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 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 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 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这一活动对夯实 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 大而深远的意义。 根据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 相关知识,说明党的群众路线第二批教育实践活 动部署的哲学依据。(9分)
(2)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韩剧受 到中国观众追捧的原因?(12分)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韩剧 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可以在中国观众中产生共鸣。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求人们在 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 断实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韩剧在制作过程中在把国际影视成功的经验 与自身传统相统一,创造出亚洲式新文化。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办事 情的时候要着重抓主要矛盾。韩剧在拍摄过程中始终 把观众需求放在首位,体现了电视剧制作的关键和重 点。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这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 殊本质。韩剧独特的风格满足了中国观众求异的心理
各地对已有1套自有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符合条 件的没有自有住房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房; 限 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自有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拥 购 有1套及以上自有住房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以及不 符合条件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售房。
(1) 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政府调控房价的做法运用了唯物辩证法 的哪些思想方法?
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 什么是矛盾分析法?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方法就是矛盾分析的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方法就是矛盾分析的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方法就是矛盾分析的方法,即对立统一的方法。

它包括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差别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四个理论今,中国已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中国继70年代末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的第二次对外开放,对中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既要对外开放市场又要保护民族工业。

开放型适度贸易政策是建立在对外开放基础上的有目的、有选择的保护,并不是什么都保护,更不能保护落后的产业或企业。

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领域中形成的以非关税壁垒为主,以关税壁垒为辅的新的贸易保护主义。

其特点是:打着公平贸易的旗号、利用WTO规则实行贸易保护,依据国内法履行国际条约,利用区域贸易组织保护成员国利益,保护手段更趋多样化,制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

新贸易保护主义尽管其历史不长,但因其形式的多样性、手段的有效性和技术法规的合理性而为各国政府所青睐。

我国虽已初步建立起有自我特色的壁垒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差异性尚有待于完善和提高,政策的艺术性有待加强,技术手段的多样性则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新贸易保护主义是自由市场经济国家的末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金融危机!面对共同的危机,需要的是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任何试图独善其身、走出困境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幼稚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部分、方面及其发展的各个阶段、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与周围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着;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整体。

因此,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能靠单边的贸易保护发展自己。

当今世界的经济是一个联系的有机体,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立存在。

我国的贸易是世界贸易的一部分,会对世界贸易起作用,同时,世界贸易的形式也会影响中国的贸易。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世界贸易组织(WTO)坚持以市场经济为体制要求、以贸易自由化为原则,任何一个国家的贸易保护都会带来双重伤害:不仅伤害了出口国的利益,也会伤害那些本想保护自己的进口国的利益。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22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22
➢ 哲学矛盾≠逻辑矛盾;哲学矛盾≠生活矛盾 逻辑矛盾:“自相矛盾” 生活矛盾:“甲同学和乙同学吵架了”
哲学矛盾:对立和统一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 斗争性:对立性 同一性:统一性
空间上看:上下、左右、高低、长短、远近;
人的属性:男女、老幼、长晚、胖瘦、高矮;
“你离不开我, 我离不开你”
物质属性:冷热、软硬、黑白、明暗;
次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学习与卫生
学习与休息
学习与运动
教与学
学生面临的矛盾
(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复杂事物
主次矛盾关系示意图
次要 矛盾
次要 矛盾
次要 矛盾
主要矛盾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和情形。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
三种表现
思考:生活中存在着哪些对立斗争着的矛盾双方?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1)区别 A.含义不同
B.特点不同: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2)联系: ➢ 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
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 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
教与学

矛盾的 次要方面

矛盾的 主要方面
学生
教与学

矛盾的 主要方面

矛盾的 次要方面
教师
思考:事物存在矛盾的主次方面,这给我们认识事物和办事情什么启示?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某一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
面。
方法论:看问题要全面,要分清主流、支流,着重抓主流;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某一矛盾中,处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 方面。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点的地位---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主要从世界观角度分析矛盾的观点是什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是什么矛盾的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含义应注意的问题:①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逻辑矛盾——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哲学矛盾——指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及其运动过程。

从外延说,哲学矛盾无处不在,(如:正与负,教和学,生产和消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人与自然,经济与资源、环境,教育与经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民主和专政等等。

)逻辑矛盾可以避免。

②准确理解把握矛盾的含义:“事物内部”第一、“事物内部”表明矛盾具有客观性;第二、事物内部,既指事物内部存在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这种关系。

当一事物和另一个事物构成矛盾,对于这个事物来说是外部矛盾,对于更大范围的新的统一体来说则是它的内部矛盾。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二)为什么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第一、表现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二、矛盾的同一性是现实的、有条件的。

思考: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这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启示?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方向转化。

3、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1)、哲学上所讲的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2)、哲学上的说的“斗争性”=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1)、区别:含义、特点(2)、联系: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辩证法的唯物主义精神
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在批判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主义和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基础上,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结合。

唯物辩证法主要包括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

所谓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可见,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坚持了唯物主义前提。

同样,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和矛盾观也都贯彻了唯物主义,是以承认物质的客观性为前提的。

总之,唯物辩证法本身就包含着唯物主义精神。

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与实质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的实质。

辩证法是关于普通联系的科学,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但不论是什么样的联系,其根本内容都是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既对立又统一。

所以,联系就是矛盾,只有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才能说明事物的联系,了解联系的内容和本质。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区别于形而上学
发展观的根本标志。

辩证法是永恒发展的科学,只有从
对立统一中,才能了解发展的动力源泉、根本内容和实在过程;才能从根本上同形而上学的发展观区别开来。

(3)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把握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唯物辩证法作为完整而严密的科学具有丰富内容,它是由三个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若干范畴所组成。

在全部辩证法的内容中,唯有对立统一规律是核心,它贯穿于一切其他规律和范畴。

只要以它为指导,其他规律和范畴便可获得深刻的解释和正确的规定。

以上三个方面表明:对立统一规律对于唯物辩证法具有根本性意义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供了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

认识世界是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所以说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与实质。

研讨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这要求教师实现其角色的转变,从课堂教学的“独裁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评价教师一堂课的优劣关键是看教师讲的怎么样,而新课程下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也发生了变化,关键是看这堂课对学生的发展有何意义,也就是学生的学习方法、能力有没有得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有没有受到积极影响。

“讲”的好只是表明教师对知识的传授情况,而“引导”得好表明学生主体得到关注,更符合新课程精神,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