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确实密切相关,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往往会影响其身体健康。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对维持整体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下面将逐步分析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些建议。
1.心理健康与免疫系统:-心理健康的状况直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当我们处于压力和焦虑的状态时,身体会释放出相应的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些激素会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
-建立积极的心态和控制情绪可以减少身体对潜在疾病和炎症的易感性。
实施适当的心理压力缓解技术,如冥想和深呼吸,有助于减少激素的释放,从而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2.心理健康与消化系统:-心理压力和紧张状况会对消化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压力会导致肠胃问题,如胃灼热、胃痉挛、消化不良等。
某些人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等问题。
-保持心理健康可以通过减少压力和焦虑来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
建议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亲友分享问题、进行体育锻炼和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以缓解压力和焦虑。
3.心理健康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焦虑和长期的心理压力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
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人更容易患高血压、心脏病和中风。
-积极面对压力和焦虑,采用健康的应对机制有助于改善心脏健康。
进行日常锻炼,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定期放松、社交和寻求支持,可以有效地保护心脏健康。
4.心理健康与睡眠:-焦虑、紧张和抑郁等心理问题会干扰睡眠。
睡眠质量下降会导致身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和免疫力下降。
-确保良好的睡眠质量对维护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表,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电子产品的干扰,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这些都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5.心理健康与疼痛管理:-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和抑郁可以加重疼痛感受。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可以导致慢性疼痛症状,如头痛、肌肉酸痛和关节炎。
-通过采用放松技术、深呼吸练习、音乐疗法等方法来减轻心理压力,有助于有效地控制疼痛。
哪些因素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哪些因素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外部病原体入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有些因素会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其失去对外界威胁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本文将探讨影响免疫系统正常功能的几个主要因素,并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生活方式因素1. 饮食习惯:饮食习惯对免疫系统有着直接的影响。
不良饮食习惯,如摄入过多的高糖、高脂肪和加工食品,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
相反,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E等抗氧化物质以及纤维素丰富的水果和蔬菜,则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
2. 运动锻炼:适度而规律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细胞在身体中的流动性,并增加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长期缺乏运动或过度运动都可能造成免疫系统紊乱,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3. 睡眠质量:睡眠对于维护免疫系统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使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减弱机体抵御外界侵略的能力,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
二、环境因素1. 空气污染:空气中存在的细菌、病毒和有害物质如PM2.5等可以刺激免疫反应并导致免疫系统失调。
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会增加免疫相关疾病发生的风险。
2. 化学物质暴露:某些化学物质,如农药、有机溶剂和重金属等,可能对人体内部的免疫系统产生直接毒性作用,干扰其正常功能。
接触这些化学物质过多且频率高,会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的患病风险。
3. 辐射:长期接触高强度辐射(如X射线、紫外线)或者次生辐射(如电离辐射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干扰免疫系统功能。
这种辐射能够损伤机体内重要的细胞,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加罹患恶性肿瘤和免疫相关性疾病的风险。
三、心理因素1. 长期压力: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会导致身体分泌应激激素增多,这些激素可影响免疫系统的平衡,并导致免疫抑制。
进而使得人体对感染和其他疾病的抵抗力下降。
2. 消极情绪:消极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对免疫系统有负面影响。
强大的免疫力从良好的心理状态开始
强大的免疫力从良好的心理状态开始免疫力是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它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状况。
而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免疫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心理状态对免疫力的影响、心理调节的方法以及建立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心理状态对免疫力的影响1.1 心理状态与免疫力的关系心理状态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反应和情绪体验。
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增强免疫力。
而负面的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导致免疫力下降,易患疾病。
1.2 压力与免疫力的关系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免疫系统的紊乱,使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受到抑制,从而降低免疫力。
研究表明,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的人更容易感染疾病,且康复速度较慢。
因此,减轻压力对于提升免疫力至关重要。
二、心理调节的方法2.1 积极应对压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我们可以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如寻求社会支持、调整心态、培养兴趣爱好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提升免疫力。
2.2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提升免疫力的重要途径。
良好的饮食习惯、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等都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增强免疫力。
此外,避免过度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方面。
三、建立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性3.1 提升免疫力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增强免疫力。
通过积极应对压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法,我们可以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提升免疫力,减少患病的风险。
3.2 改善生活质量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快乐和满足,更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因此,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可以提升免疫力,还可以让我们过上更加幸福和健康的生活。
3.3 促进社会和谐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对个体有益,也对社会和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心理健康的人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更能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计划免疫培训教材
计划免疫培训教材第一部分:免疫系统基础知识1. 免疫系统的概念和作用2. 免疫系统的组成:淋巴系统、白细胞、抗体等3. 免疫系统的功能及其在人体内的作用4. 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免疫记忆、自身免疫等第二部分:免疫系统的疾病和免疫失调1. 免疫系统的常见疾病:感冒、流感、水痘、麻疹等2. 免疫系统失调的原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3. 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4. 免疫系统与慢性疾病的关系: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第三部分:免疫系统的保健和增强1. 免疫系统的保健方法:营养均衡、运动锻炼等2. 免疫系统的增强方式:免疫疗法、疫苗接种等3. 免疫系统的抗衰老功能及保健方法4. 免疫系统的意义:对抗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重要性第四部分:疫苗接种及预防措施1. 疫苗接种原理及作用机制2. 常见疫苗接种程序和剂次3. 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副作用4. 疫苗接种的预防措施:保持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等第五部分:免疫系统与环境卫生1. 免疫系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2. 空气、水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3. 免疫系统在不同季节的保健方法4. 免疫系统与室内空气污染的关系和预防方法第六部分:免疫系统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1. 免疫系统在儿童中的应用2. 免疫系统在老年人中的应用3. 免疫系统在孕妇中的应用4. 免疫系统在医疗工作者中的应用第七部分:免疫系统与营养1. 营养对免疫系统的影响2. 免疫系统的抗氧化作用及抗衰老功能3. 免疫系统的保健食品和药物4. 营养不良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对策第八部分:免疫系统的心理健康1. 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2. 免疫系统在心理疾病中的作用3. 心理健康对免疫系统的增强作用4. 心理健康在免疫系统保健中的重要性第九部分:免疫系统的社会意义和应用1. 免疫系统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2. 免疫系统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3. 免疫系统在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中的发展4. 免疫系统在社会中的应用及意义第十部分:免疫系统的进展和未来研究方向1. 免疫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展2. 免疫系统疾病及预防的新方向3. 免疫系统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和挑战4. 免疫系统在未来医学中的应用前景结语:免疫系统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性和意义以上就是整个《计划免疫培训教材》的大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免疫系统相关的知识,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提高对免疫系统的认识和重视。
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常常会有这样的体验:当心情愉悦、压力较小时,似乎身体也更有活力,不容易生病;而当处于焦虑、紧张或者长期压抑的状态下,身体就容易出现各种小毛病。
这其实并非偶然,而是心理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对我们的免疫系统产生着影响。
免疫系统,就像是我们身体内的“保卫部队”,时刻警惕着外界的病原体入侵,并努力清除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
它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精密的系统,由众多细胞、组织和器官协同工作,共同维护着我们身体的健康。
然而,你可能没有意识到,免疫系统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心理状态的左右。
先来说说压力。
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工作的竞争、经济的负担、人际关系的复杂等等。
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身体会释放出大量的应激激素,比如皮质醇。
这些激素在短期内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紧急情况,但如果长期大量分泌,就会对免疫系统产生抑制作用。
想象一下,免疫系统就像是一个正在努力工作的团队,而压力带来的激素就像是不断下达的错误指令,让这个团队变得混乱无序,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原本可以迅速识别和消灭的病原体,可能就有了可乘之机,导致我们更容易感染疾病,或者让已经存在的疾病难以痊愈。
情绪也是影响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
积极的情绪,如乐观、喜悦和满足,可以促进免疫系统的功能。
当我们心情好的时候,大脑会分泌一些有益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和内啡肽。
这些物质不仅能让我们感到快乐,还能够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它们的战斗力。
就好像给免疫系统的“士兵”们注入了强大的能量,使它们更有信心和力量去抵御外敌。
相反,消极的情绪,如焦虑、抑郁和愤怒,则会削弱免疫系统。
长期的焦虑和抑郁会导致身体的炎症反应增加,破坏免疫系统的平衡。
愤怒则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生理反应,间接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心理因素还可以通过影响我们的生活习惯来对免疫系统产生间接的影响。
当一个人心理状态不佳时,可能会出现睡眠障碍、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情况。
心理健康问题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和预防
心理健康问题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和预防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给人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一系列损害。
因此,了解心理健康问题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维持个人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一、心理健康问题对身体健康的影响1.1 免疫系统受损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压力之下,会导致免疫系统的失衡,使身体对抗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1.2 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长期的焦虑和抑郁状态会导致心脑血管系统的紧张,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增加。
例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变化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1.3 呼吸系统问题心理健康问题还可能导致呼吸系统问题的出现。
研究表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与呼吸相关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心理健康问题会使得呼吸系统处于紧张状态,进而影响呼吸功能的正常运作。
1.4 消化系统紊乱心理健康问题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焦虑、恐惧、压力等负面情绪会加重肠胃问题,如胃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心理健康问题与肠道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等之间存在关联。
二、预防心理健康问题对身体健康的影响2.1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心理健康问题对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良好的作息习惯等都是维护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必不可少的因素。
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锻炼有助于调节身体内分泌,减轻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提升免疫力。
2.2 寻求社会支持积极寻求社会支持是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与家人、朋友或专业心理咨询师交流,分享内心的感受,能够缓解压力和焦虑,降低心理不适,有效预防心理健康问题带来的身体健康影响。
2.3 学习应对压力的技巧有效应对压力是预防心理健康问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关键。
医学心理学【问答题】知识点总结
医学心理学【问答题】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的层次论。
认为每个人都存在一定的内在价值。
这种内在价值就是人的潜能或基本需要,人的需要应该得到满足,潜能应该得到释放。
⑴生理的需要:生理的需要是个体生存必不可少的需要,具有自我和种族保存的意义。
生理的需要在人类各种需要中占有最强的优势,当一个人被生理需要所控制时,其他的需要均会被推到次要的地位。
⑵安全的需要:当人的生理需要获得一定程度满足之后,随之便产生新的需要,即安全的需要,以求免受威胁、免于孤独、免受别人的侵犯,满足需求获得安全感。
⑶归属和爱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就是参加一定的组织,依附于某个团体等。
爱的需要包括接受他人和给予他人爱的需求。
归属和爱的需要缺失会抑制人的健康成长和影响到人的潜力的发展。
⑷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包括自我尊重和他人尊重两个方面。
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得到社会认同,受到他人的尊重,就会产生自信、自强的心理体验,反之则会产生自卑、虚弱和无梦的感受。
⑸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前四种需要获得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最高层次的需要。
指个体的潜能和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们追求奋斗的目标,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
2.现代心理生物学理论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发展迅速的分子生物学和各种成像技术使人们对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有了更为直观和精细的认识。
⑴遗传学的研究:早就已经表明很多精神疾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
虽然基因治疗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还处于非常初期的探索阶段,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有可能成为对付精神疾病的重要手段。
⑵神经内分泌的研究:心理行为与神经内分泌调节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其中由下丘脑、垂体和靶器官构成的几个轴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由下丘脑所释放的激素TRH对神经选的兴奋性和神经递质的调节,特别是对黑质-纹状体DA系统、中枢隔和海马带胆碱能系统的调节作用有些直接作用。
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研究
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研究概述: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侵害的重要防线,其功能与人体的心理状态密不可分。
长期以来,心理学和医学界对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将从压力、情绪和社交关系等角度,探讨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
一、压力与免疫系统功能心理压力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心理压力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有着广泛的关注。
研究表明,长时间的心理压力可以削弱人体的免疫力,降低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心理压力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进而影响到免疫细胞的活动。
此外,心理压力还会导致人体产生更多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加剧免疫系统的负担。
二、情绪与免疫系统功能情绪对于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研究发现,积极的情绪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促进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积极的情绪可以释放出内啡肽等内源性免疫调节物质,增加免疫细胞的活性。
然而,消极的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则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
消极的情绪状态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动。
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于保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三、社交关系与免疫系统功能社交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交关系的质量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良好的社交关系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社交支持可以缓解压力,提升个体的心理抵抗力,进而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
相反,孤独和疏离感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的下降。
孤独感会激活压力反应,进而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动,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
因此,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对于保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压力、情绪和社交关系等因素都对免疫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长期的心理压力、消极的情绪状态以及孤独感都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的下降,加大疾病的风险。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压力以及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对于维护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心理健康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心理健康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一、引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状态的良好程度,它在维持身心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
而免疫系统是人体自身防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识别并攻击入侵物质。
研究表明,心理健康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二者相互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健康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并提供相应建议以改善个体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二、心理健康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1. 心理因素对免疫功能的直接影响许多科学研究表明,情绪状态和压力水平可以直接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
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状态下(如焦虑、抑郁、悲伤等)会使得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导致机体易受感染及发展慢性病的风险增加。
反之,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并能够对抗疾病。
2. 心理因素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免疫功能大脑和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调节机制主要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实现。
压力及负面情绪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产生大量的应激激素(如皮质醇、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可以抑制免疫细胞活性,降低免疫反应的效力。
而正向情绪则有利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平衡,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增强。
三、心理健康如何提高人体免疫力1. 积极控制情绪,保持良好心态学会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并寻求专业帮助处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同时,培养乐观向上、宽容包容、感恩等积极心态,有助于提高个体抵抗力和应对能力。
2. 学习并运用压力管理技巧面对压力,人们可以学习调节自己的情绪反应。
通过体育锻炼、艺术创作、冥想等方式,有效释放压力,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
3. 增加心理康复活动参与心理康复活动(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等)有助于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免疫功能。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个体正视问题、调整认知,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均衡营养、多样化饮食,摄入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都是维持心理和身体健康重要因素。
免疫系统与精神健康心理因素对免疫的影响
免疫系统与精神健康心理因素对免疫的影响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防御机制,对于保护身体免受外界病原体的侵害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免疫系统并不是独立于其他生理系统的,它与精神健康心理因素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影响关系。
本文将探讨免疫系统与精神健康心理因素对免疫的影响,并讨论其在健康维护和疾病预防中的重要性。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免疫系统是由一系列器官、细胞和分子组成的复杂网络,它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同时保护身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免疫系统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个重要的防御机制。
体液免疫主要依赖于体内产生的抗体,它通过识别和中和外来病原体来保护身体。
细胞免疫则依赖于各类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它们能够直接杀伤和清除感染的细胞和病原体。
二、免疫系统与精神健康的相互影响精神健康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一方面,精神健康问题,如压力、抑郁和焦虑等,可以直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长期的精神压力和抑郁情绪不仅会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还会影响体液免疫的产生,从而增加感染和疾病的风险。
另一方面,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精神健康问题的发生。
研究表明,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与抑郁和焦虑等精神疾病密切相关。
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会导致炎症反应的增加,进而损害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对精神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三、免疫系统与心理因素的调节机制免疫系统与精神健康心理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并非单向作用,而是通过复杂的调节机制实现的。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调节系统之一。
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机制与免疫系统进行通讯。
当人体面临应激或压力时,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刺激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最终导致肾上腺皮质释放皮质醇。
皮质醇在免疫细胞中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的作用,从而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此外,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之间还存在其他的相互调节机制,如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递质的影响等,这些机制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微妙的调节网络,对保持免疫系统和心理健康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功能的调节
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功能的调节引言: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外来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其功能的调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除了遗传和环境因素外,心理因素也被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与免疫系统功能的调节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功能的调节,并讨论其潜在机制。
一、压力与免疫系统压力是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一部分,它可以是来自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压力。
研究表明,长期或过度的压力对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压力会导致免疫系统的功能下降,使人体更容易受到感染和疾病的侵袭。
例如,长期的工作压力可能导致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下降,从而增加患病风险。
二、情绪与免疫系统情绪对免疫系统功能的调节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
积极的情绪,如快乐、乐观,被认为可以提升免疫系统的功能。
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性,增强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
相反,消极的情绪,如抑郁、焦虑,可能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人体更易患病。
因此,保持积极的情绪对于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三、社会支持与免疫系统社会支持是指来自他人的情感、信息和实际帮助等资源,它对免疫系统功能的调节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得到充分的社会支持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相反,缺乏社会支持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功能下降,增加患病的风险。
因此,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对于维持免疫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四、心理因素调节免疫系统的潜在机制尽管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功能的调节已被广泛研究,但其具体的调节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一种可能的机制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压力和情绪变化可以引起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如皮质醇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另一种可能的机制是通过免疫细胞的受体和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
研究表明,压力和情绪变化可以影响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表达和信号传导通路的活性,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结论: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功能的调节在健康和疾病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第七章心理因素对免疫的影响
心理因素-------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疾病 ??? 神经免疫学
主要内容:
1 2 3
心理神经免疫学及有关概念 心理因素对免疫和疾病的影响 心理因素对免疫调节疾病的影响
二十世纪初,国外报道用一束纸做的玫瑰花,使花粉
过敏者出现典型的过敏反应; 用一幅秋天景色的草原图画,使一些枯草热患者发作哮 喘病。而这些病人并非与花粉、尘螨及兽毛等过敏原接触 ,这就是一种条件反射与免疫有关的病理现象。
• 上行通路-------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间相互作用的途径
免疫系统是机体的防卫系统,也是重要的感受和调节系统,免疫细胞可 以随血流循环在身体各处移动,起“游动脑”(mobile brain)的作用。
体内检测
• 检验疱疹病毒的抗体数量 • 检验延迟类型高度过敏反应 • 检验免疫系统中的体液能力
(3)各类炎症 主述症状:关节离奇作响及疼痛、全身多处淋巴肿胀疼痛、咽喉炎 、牙 龈发炎、口腔溃烂、白色念珠菌感染等。 原因:关节离奇作响及疼痛等,属无菌性炎症,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牙龈发炎等,属有菌炎症,是精神因素引起的免疫力低下导致有菌 性炎症。 (4)腹泻厌食 主述症状:腹泻、肠胃胀气、厌食、口干、迅速消瘦等。 原因:怀疑自己感染上疾病的人群,往往整天处于恐惧和焦虑之中。长 期的神经紧张(如恐惧、着急),极易引起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系统的,毫无怨言,内心 却怨气冲天,愤怒无助,苦苦挣扎的人,情感表达极度 不良,久而在体内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破坏人体的
免疫功能,导致免疫监控失衡致癌症的发生。
当然,对这项研究工作还有待验证,对人格特征与
癌症产生的关系下结论还有待研究的深入。
• 那么什么样的人格或 说是性格才不讨癌症 的喜欢呢?
心理健康与免疫系统的关联
心理健康与免疫系统的关联心理健康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人们的心理状态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对身体的抵抗力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来提高免疫力。
1. 压力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压力是影响免疫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以导致免疫系统的紊乱,使得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感染和疾病。
研究表明,处于长期压力状态下的人更容易患上感冒、流感等疾病。
2. 心情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积极的心情有助于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乐观的人往往有更好的抵抗力,更快地康复。
相反,消极的情绪如焦虑、抑郁等会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
因此,保持积极的心态对于保持免疫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3. 心理健康对免疫系统的保护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以下几种方法可帮助人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免疫力:3.1. 积极应对压力学会应对压力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
通过运动、冥想、深呼吸等方式可以有效减轻压力,缓解身心疲劳,降低免疫系统的负担。
3.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减少焦虑抑郁情绪,从而改善免疫系统的功能。
3.3.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等生活习惯都对心理健康和免疫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4. 心理干预与免疫力的提升心理干预是改善心理健康、增强免疫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调整情绪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5. 结语正确认识心理健康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联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一环。
通过保持积极心态,注意应对压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接受合适的心理干预,我们可以提升自身的免疫力,更好地保护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与免疫系统的关联,一方面告诉我们要保持心理健康,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与困难,以舒缓压力、增强身体免疫力;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要重视免疫系统的健康,通过良好的心理状态来促进免疫力的正常运行。
心理神经免疫学
• 应激生活事件与心理应激都与呼吸道感染危险性 的增加有关;
• 疱疹病毒研究基本支持消极情感状态与疾病复发 之间的关系;
谢 谢!
第七章 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 的影响
内容纲要
一、引 言 二、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网络 三、免疫功能的检测 四、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五、心理因素对免疫相关疾病的影响
引言
• 长期以来,一直都认为机体的免疫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 统是自主行使功能的独立系统。
• 免疫系统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一道,对生物适应外界环境、 稳定内环境和维持机体的完整统一,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生 理作用。
• 目前,已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免疫系统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的联系十分紧密,三个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共同组成神经 内分泌免疫网络。
•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概念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免疫系统与疾病
• 上呼吸道感染 •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癌症 • 艾滋病 • 慢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脑卒
• 较高的社会支持——NK活动高,对促细胞分裂剂 反应性高,结果不受健康行为及应激生活事件的 影响
• 如何提供有效的社会干预是关键
• 养老院老人、失业妇女、癌症患者
心理因素对免疫相关疾病的影响
• (1)感染性疾病
• 上呼吸道感染、疱疹病毒感染、艾滋病
• (2)自动免疫系统疾病
•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 、口腔溃疡
NK活动增加、疱疹抗体水平降低
• 实验室中突发应激源
• 如持续5~20min的讲演任务、数学计算
• 能够引起免疫反应(NK细胞增加、毒素T细胞增加 、对细胞分裂剂的反应性减低)
• 5min之后出现;1h之后恢复之前水平
免疫系统与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研究
免疫系统与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研究人的身体是由众多系统组成的,其中免疫系统是保护我们身体免受疾病侵袭的重要系统之一。
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识别和清除病原体和其他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感染和癌细胞。
然而,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可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心理因素。
本文将着重探讨免疫系统与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可能的影响。
免疫系统简介免疫系统是动物保持健康的一个关键系统。
它是一个高度复杂且高度专业化的系统,由各种细胞、分子和组织组成。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身体免受病原体的攻击,它包括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个部分。
当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真菌或其他微生物侵入身体时,免疫系统会通过一系列反应作用,来保护身体免受入侵。
免疫系统还能够清除身体内部的异常和损坏细胞,如癌细胞和自体免疫细胞。
这方面,免疫系统发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
不过,当免疫系统被障碍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指的是与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有关的因素。
在免疫系统中,这些因素包括心理压力、情绪和心情状态等。
心理因素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比较复杂,但是研究者们已经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关联。
对于免疫系统来说,压力可能是最常见的心理因素之一。
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导致免疫系统的功能下降。
这是因为长期的压力会引起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从而损坏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和分子。
萎缩性肺炎等一些疾病也与压力有关,这些疾病可以进一步危及身体的免疫系统,导致系统发生混乱和失控。
情绪因素,如忧虑和抑郁,对身体的免疫系统同样有影响。
这是因为负面的情绪会导致免疫系统中的激素水平下降,进而损害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同时,这些负面情绪还可能通过神经系统激发身体的炎症反应,从而导致身体发炎。
除了情绪和压力外,社会支持和积极情感对身体的健康也有积极的影响。
与支持社区相比,个人更容易感到孤独,这种孤独感通常伴随着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但是,如果能够得到足够的社会支持,情况就会有所改善。
心理健康对身体免疫力的影响
心理健康对身体免疫力的影响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现代生活中的压力和压力相关疾病的激增,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理健康状况与身体免疫力存在紧密联系。
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对身体免疫力的影响,并对充分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1. 心理健康与免疫力的关系心理健康与免疫力之间的关系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研究表明,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可以直接影响身体的免疫功能。
心理压力会导致身体释放应激激素,如皮质醇和肾上腺素,从而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此外,压力还会导致免疫细胞凋亡、减少免疫细胞的产生,并增加炎症反应,从而削弱免疫系统的效力。
2. 心理健康促进免疫力的方式尽管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是负面的,但确保良好的心理健康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以下是促进心理健康和增强免疫力的一些建议:a. 建立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减轻压力,并通过促进免疫细胞的产生和增加免疫细胞活性来提高免疫力。
b. 深度放松:通过深度呼吸、冥想和瑜伽等放松技巧,可以减轻焦虑和压力,从而改善免疫功能。
c. 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可以缓解压力,减少焦虑,从而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d.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度的锻炼和均衡的饮食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3. 心理健康对免疫力的实际影响心理健康对免疫力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一项研究发现,患有抑郁症的人更容易患感冒、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受到了削弱。
另外,研究还发现,长期受到压力和焦虑的人更容易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等。
相反,积极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改善免疫系统的功能。
一项研究发现,乐观的人更容易恢复健康,并且在免疫细胞的产生和活性方面表现出更好的表现。
4. 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维持心理健康对于促进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身体免疫力的下降和慢性疾病的增加。
心理因素对免疫力与感染病发病率的影响
心理因素对免疫力与感染病发病率的影响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心理因素与免疫力以及感染病发病率之间的关联。
本文将深入探讨心理因素对这两个方面的影响,并呼吁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首先,心理因素对免疫力的影响已经被大量的研究所证实。
人们的心理状态,例如焦虑、压力和抑郁,都会对免疫系统产生负面的影响。
实验证明,当我们处于长期的压力和紧张状态时,我们的身体会分泌更多的应激激素,如皮质醇,从而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降低我们抵抗病毒和细菌的能力。
而积极的心理状态则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研究表明,快乐、乐观和希望的情绪能够促进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积极的心态可以改善人体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在感染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次,心理因素也与感染病发病率密切相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心理因素与感染病的患病率有显著的关联。
紧张、忧虑和抑郁状态,会降低我们的个体抵抗能力,导致感染病的易感性增加。
另外,长期的心理压力还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紊乱,进一步增加感染病发病率。
然而,正如前文所述,积极的心态对预防感染病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乐观的个体,他们更有信心面对困境,更有动力去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相对于那些常常陷入消极情绪的人,乐观的人更有可能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避免遭受感染病的侵扰。
了解心理因素对免疫力与感染病发病率的影响,对于我们进一步提升个人和社会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心理健康的建设,并将其纳入到预防和治疗感染病的整体策略中。
首先,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人们对心理因素的认识与了解。
人们应该学会如何应对压力和焦虑情绪,以减少对免疫力的负面影响。
此外,需要展开以心理因素为核心的综合防治措施,如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方法,缓解人们的焦虑、抑郁情绪,从而提高免疫力。
其次,社会应该加大对心理健康研究的投入。
在医学领域,心理健康往往被忽视,研究经费也相对较少。
研究发现心理因素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联
研究发现心理因素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联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攻击和破坏身体正常组织的疾病。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在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和疾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心理因素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的关联,并进一步探索其具体机制。
一、心理因素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影响心理因素包括应激、情绪、社会支持等,都可能对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
1. 应激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发现,长期或重复的应激情况会导致免疫系统的紊乱,从而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应激状态下,体内产生的应激激素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身体更容易受到免疫攻击。
2. 情绪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情绪状态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负性情绪如抑郁、焦虑等不仅会增加免疫系统的活性,还会干扰免疫调节机制,导致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
而积极的情绪状态则有助于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减少免疫性疾病的风险。
3. 社会支持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社会支持是指来自家人、朋友、社区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研究显示,社会支持可以减少应激和负性情绪对免疫系统的不良影响,从而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与此相反,缺乏社会支持可能使身体处于持续的应激状态,增加免疫系统的负担。
二、心理因素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制虽然心理因素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联已经被证实,但具体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机制:1. 神经免疫调节神经免疫调节是一种通过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过程。
心理因素可能通过此机制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2. 炎症反应的调节炎症反应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研究发现,心理因素可以影响炎症因子的释放和表达,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
这可能是心理因素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关联的另一种机制。
3. 免疫细胞的功能改变心理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免疫细胞的功能,导致免疫系统产生异常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第一节心理神经免疫学及相关概念•第二节心理因素对免疫和疾病的影响•第三节心理因素对免疫调节疾病的影响第一节心理神经免疫学及相关概念•心理神经免疫学PNI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领域,它建立在个体的心理状况能够通过神经系统影响免疫系统的假设基础之上。
Ader&Cohen在研究中发现,免疫系统可以通过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进行条件反应,这一结果开辟了PNI领域,为心理因素改变个体免疫反应的研究提供可能性。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机体进行自我监控的系统,它与感染、过敏症、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识别自体细胞与入侵物(抗原),攻击和清除外来入侵者,保护机体免受外来攻击。
当免疫系统正常工作时,传染病和疾病被阻止在外面。
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就会导致过敏。
如果免疫系统将自体细胞误认为抗原,则会产生自身免疫紊乱。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分布于全身。
包括胸腺、淋巴结、脾脏、扁桃体、阑尾、淋巴结群(小肠黏膜上密集的淋巴小结)和骨髓。
骨髓产生3种白细胞多核白细胞(循环细胞,能识别、摄取和破坏抗原。
与炎症和过敏性反应有关)单核吞噬细胞(识别、消化和破坏外来抗原;分泌细胞因子帮助T细胞激活)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可以攻击和破坏病毒感染细胞的颗粒细胞,也可分泌干扰素,干扰未感染细胞的病毒复制)B细胞(介导体液免疫,能抵抗细菌、中和细菌产生的毒素)T细胞(细胞免疫,杀伤性T细胞产生毒素对抗原作出反应,这种毒素能破坏病毒感染的细胞。
辅助T细胞通过产生各种淋巴因子,增强杀伤性T细胞、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免疫功能的评估1、计数:对血液中免疫系统各种成分进行测量,包括计数单核白血球、嗜中性白血球和淋巴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数目,以评估这些免疫细胞的数目是否充足,各种免疫细胞是否平衡,从而评价免疫系统的功能。
2、功能评估:包括检测细胞活性、增殖、转化和细胞毒素。
了解细胞在应对入侵细胞及外来颗粒时是否具有足够的毒性及活性,以及在抗原刺激下,对抗原发生的增殖反应是否足够多。
另一种评价免疫功能的方法与个体对潜伏病毒产生抗体的程度有关。
当机体开始对潜伏的不活跃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产生抗体,则表示免疫功能减弱。
在疫苗注射后,产生抗体水平低的个体表示其初始T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增殖反应较弱,则反映出免疫功能弱。
当各指标显示免疫功能良好时,称为免疫活性状态,反之则称为免疫功能低下。
另外,测量唾液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以及伤口愈合实验、动物研究中的肿瘤生长实验也都是免疫功能的标志物。
第二节心理因素对免疫和疾病的影响心理特性或状态中枢神经系统支配激素反应行为改变免疫改变疾病危险性一、对免疫和疾病产生影响的心理因素•情绪消极情绪与较差的免疫功能之间存在相关。
抑郁与细胞免疫的很多改变有关,尤其引起淋巴细胞对抗原的增殖反应降低、NK细胞活性降低。
抑郁程度越高,细胞免疫功能减弱得越明显。
抑郁与免疫之间的关系在老年和住院患者样本中表现最强烈。
免疫与积极情绪的关系:一个用日记方法进行的研究考察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8周中与一种对口服异体抗原的抗体反应之间的关系。
发现抗体在被试报告积极情绪较高的日子里水平较高,而在被试报告消极情绪较高的日子里水平则较低。
情绪方向与唤起度和免疫:研究者让演员根据书写的情景引起情绪,这些情景包括高度唤起的积极和消极情绪状态以及低度唤起的积极和消极情绪状态。
结果发现,NK 活动与情绪状态没有关系,但淋巴细胞对促细胞分裂剂PHA的分裂反应与情绪的方向有关,积极情绪后分裂增加,消极情绪后分裂减少。
因此,不同的情绪可能与不同的免疫反应有关,现有研究表明,情绪的方向与唤起度,是联系情绪与免疫功能的重要维度。
约翰斯顿等人年研究•对象:38位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患者和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
•目的:了解情绪对以上疾病进展、失能及存活的作用。
•处理:在确诊时、6周后完成情绪(焦虑和沮丧)、自尊、幸福感和失能测量,并在6个月后再次进行存活和失能测量。
•结果:其中有10个病人在6个月内死亡,在控制疾病严重性的情况下,结果表明,死亡的人在第6周的面谈中报告情绪较低落。
6周时较低的情绪也可以预测幸存者的失能程度。
•信念据Kamen等研究,内控的、稳定的、全面的归因方式(如持悲观生活态度的人往往自责)可以预测个体以后较差的健康状况,悲观通过T细胞的减少和免疫抑制与健康相关。
格里尔等人指出斗争精神、不绝望等信念能预测乳腺癌的存活率。
以色列心理学家Antonovsky针对二战集中营幸存妇女开展的更年期适应性研究发现,在信念系统中,存在内聚感(有强烈的意义感,对自己面对生活挑战的能力有足够信心)的个体健康状况较好。
•乐观:Segerstrom等发现乐观和积极的应对策略对免疫功能有益。
90位法律系一年级学生在入校时和第一学期的期中完成如何应对学校应激的调查问卷,同时检测免疫指标。
结果显示:乐观和较少使用逃避应对策略的学生较少陷入困窘中,而悲观逃避、情绪不佳的学生NK细胞活性减弱,T细胞数目减少。
•自我效能/自我控制:自我效能感和面对应激事件的自我控制感,与应激时较低的免疫减弱相关。
一个针对女性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发现,那些认为她们能够应对应激性生活事件、对自己应对能力满意的人,血循环中B 细胞水平较高。
•情绪表达有研究表明,抑制和否认的表达方式与较差的愈合有关。
研究者普遍认为,不表达情绪(尤其是消极情绪)对健康是有害的。
Pennebaker的研究中,实验组在连续的3-5天中每天写作15-30分钟,对情感进行表达,而控制组则写作无关主题。
这种干预应用到了包括成人、儿童、学生、病人、罪犯等大量人群中,结果反映,随后的就医情况、自我报告的身体症状、失业后再就业的情况均有所下降。
情感表达会导致辅助T细胞反应性的变化,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的变化。
情绪表达写作任务•写作与谈话:研究对比了写作和谈话的效果,结果发现,关于情绪主题的谈话和写作比表面性主题的写作更有效。
•主题的类型:研究发现,写作的主题与结果相关显著,如,潘尼贝克等发现,对进入大学的体验进行描写比对“无关的”创伤事件进行描写更能影响大学生的成绩。
•写作的数量:写作时间(15-30分钟)以及写作治疗期限(几天到一个月)在制定上存在差异,但元分析发现,长期的写作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
•个体因素1、对写作的元分析表明,男性从写作中获得的益处比女性多,不能公开自然谈论情感的人比能做到这些的人从写作中获得的益处多。
2、潘尼贝克等认为焦虑、压抑或强制不会影响写作效果,但Christensen等1996年的研究认为,敌意得分高的个体比敌意得分低的个体从写作中获益多。
3、潘尼贝克等对写作语言的分析研究发现,健康的较大改善与大量的积极情绪词和适量的消极情绪词相联系。
开始较多采用因果关系词和表示理解的词的被试有较大改善。
•应激Herbert等在综述中总结了38篇关于应激与人类免疫功能的关系的研究,用大量证据证明了应激与观察到的免疫功能下降的关系,包括对抗原的增殖反应和NK细胞活性下降。
应激也与循环中白细胞增多、B细胞、T细胞及大颗粒淋巴细胞减少有关。
客观判断的应激性事件似乎比主观的应激与免疫功能改变的关系更密切。
灾害:飓风袭击后,受灾害地区人群其NK 细胞活性明显降低,而细胞数目增加,一些特定类型的T细胞明显下降。
关于三里岛核电站事件的一组研究也表明,在追踪十年后,三里岛居民体内的疱疹抗体仍高于人口特征类似的控制组居民,说明细胞免疫能力较低。
日常生活事件:学校生活中的考试、公开演讲和其它应激事件可以使心血管活动增加,免疫功能指标改变。
一个研究对40名二年级医学生期末考试前6周和期末考试时的免疫功能进行评估,考试期间,NK细胞活性明显抑制,淋巴细胞反应性也下降到基础值以下。
另外,对幼儿园儿童入学的研究也发现,儿童对入学这一应激源也表现出皮质醇和免疫功能指标的改变。
也有研究者特别关注NK细胞活性持续低下的人群,发现这一人群的突出特点是:那些认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件特别严重的人,更可能表现为NK细胞活性持续低下。
人际关系:Bartrop等研究了居丧与免疫的关系,对26个居丧的被试在居丧3周和6周分别检测许多免疫功能指标,发现居丧者与对照组比较对于抗原刺激的反应性降低。
孤独者与不孤独者相比健康状况更差,免疫指标显示免疫功能减弱更严重。
Glaser等人研究发现,分居1年的女性与夫妻共同生活的女性相比,一些免疫指标明显下降;在分居和离婚的女性中,刚分居、与前夫藕断丝连或对前夫痴心不改的人免疫功能更弱,也更抑郁和孤独。
即使短期的婚姻冲突也会对免疫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Glaser等评估了90对新婚夫妻问题解决与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
发现行为消极和敌意的人其免疫功能已经受到了损害。
还有一人证明了平均年龄42岁的已婚夫妇中也有类似效应。
这说明即使在长期的婚姻生活中,人们也无法不受到婚姻冲突引起的负性免疫效应的影响。
照顾长期患病的病人对免疫系统也有影响。
以阿尔茨海默病人照顾者为被试的研究发现,他们较对照组抑郁程度更高,对生活的满意度下降。
EB病毒抗体的滴度增高(免疫系统对潜伏病毒控制能力下降)。
另外,与关怀照顾有关的应激不利于伤口的愈合、不利于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也不利于NK细胞功能缺损的修复及对流感疫苗的反应。
•放松:放松可以缓和应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研究者将中年被试分配到放松训练组、社会接触组和无干预组。
放松训练组的成员在干预后,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基础值,而单纯疱疹抗体的滴度明显低于基础值。
这表明一些细胞免疫的增强与放松有关。
另一个关于恶性黑色素瘤病人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被分配到包括放松训练、问题解决技巧、有效应对策略等干预计划组的病人在干预完成6个月后,NK细胞活性、NK细胞数目百分比较对照组高,另外,接受干预的患者较少发生恶性肿瘤的复发。
•社会支持:伯克曼等测量了4700名30-69岁的男性和女性被试的社会支持,并随后追踪调查了9年。
他们发现增加社会支持可以预测死亡率的降低。
研究也表明有较高水平社会支持的妇女生育并发症的几率较小。
另外阿内茨等人研究了25位妇女的免疫功能,发现接受心理支持的无工作的被试比仅仅接受福利的被试有更好的免疫功能。
一项在东德难民中验证压力源(失业)和社会支持对健康的作用的研究•目的:探讨就业状况和社会支持与健康相关的情况•被试:西柏林一个临时住所的东德难民,共235名被试。
分别在1989年秋冬、1990年夏和1991年夏收集数据。
被试分为经常失业、成功就业、从不失业三组。
•设计:纵向设计在三个时间点采集数据。
•测量:就业状况测量、社会支持、疾病-健康评定•结果:1、就业对疾病-健康的影响:在三个时间点上一直失业的被试(尤其是男性)比其他被试组报告更多身体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