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洪水水位的确定分析

合集下载

第四章 设计洪水与设计水位推

第四章 设计洪水与设计水位推

4、资料独立性的审查
要求同一系列中的样本,必须相互独立
第四章设计洪水与设计水位推算
桥涵水文
频率计算推求设计洪峰流量
1、特大洪水的处理 (1)什么是特大洪水? 特大洪水是指实测系列和调查到的历史洪水中, 比一般洪水大得多的稀遇洪水。 历史上的一般洪水是没有文字记载和留下洪水 痕迹,只有特大洪水才有文献记载和洪水痕迹可供查 证,所以调查到的历史洪水一般就是特大洪水. 特大洪水可以发生在实测流量期间之内,也可以 发生在实测流量期之外,前者称资料内特大洪水,后 者称资料外特大洪水(历史特大洪水).
P
1949年
P
M 1 2
2 0.0282 70 1
M 1 2
0.0282 (1 0.0282) 21 0.042 70 1 1 0.0282 (1 0.0282) 2 0.0559 70
1903年
P
M 1 3
P 3 0.0423 70 1
将实测系列与特大值系列共同组成一个不连序系列, 作为代表总体的一个样本,不连序系列各项可在 历史调查期N年内统一排位。 特大洪水的经验频率仍采用下式
(n-l)项实测一般洪水的经验频率计算公式为:
第四章设计洪水与设计水位推算
桥涵水文
Q(m3/s)
a项特大洪水 M=1,2,...,a
实测期内特大洪水,l项
x
N a
x
a j 1
n l

n i l 1
N a

n l
1 N a 则可导出: x x n j x N 1 1 N a C x x n l x x x N 1
j i

水科院洪水流量推理公式

水科院洪水流量推理公式

水科院洪水流量推理公式洪水是指河流、湖泊等水体在短时间内水位快速上升,导致水量远远超过正常水位的现象。

洪水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因此对洪水的流量进行准确推理是非常重要的。

水科院洪水流量推理公式是一种用于计算洪水流量的数学模型。

该公式的推理过程基于一系列的观测数据和实测资料,包括水位、流速、河道断面等参数。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推导出洪水的流量大小。

洪水流量推理公式的核心是水位-流量关系。

一般来说,水位和流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即水位的升高会导致流量的增加。

通过观测不同水位下的流量,可以得到一系列的水位-流量数据点。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拟合和分析,可以建立起水位-流量的数学模型。

在推理洪水流量时,我们首先需要获取到洪水期间的水位数据。

这可以通过水文站的观测数据来获取。

根据观测到的水位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水位-时间曲线。

接下来,我们需要获取到不同水位下的流量数据。

这可以通过流量站的观测数据来获取。

根据观测到的流量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水位-流量曲线。

通过观测到的水位-流量曲线,我们可以得到洪水期间的水位-流量关系。

利用这个关系,我们可以推导出洪水的流量大小。

具体推理的步骤如下:1. 根据水位-流量曲线,找到洪水期间的水位范围。

2. 利用水位-流量曲线,找到洪水期间的流量范围。

3. 根据洪水期间的水位范围和流量范围,计算出洪水的平均流量。

需要注意的是,洪水流量推理公式是基于一定的假设和简化条件建立的。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降雨量、河道断面形状等。

因此,在进行洪水流量推理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修正和调整。

水科院洪水流量推理公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计算洪水流量的方法。

通过观测水位和流量的关系,并利用推理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洪水的流量大小。

这对于洪水防治和灾害预警具有重要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洪水灾害。

中小河流洪水计算方法

中小河流洪水计算方法

中小河流洪水计算方法洪水是水文气象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中小河流洪水的计算方法主要是基于洪水频率分析、经验公式、及物理模型。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种方法。

一、洪水频率分析洪水频率分析是一种常用的计算中小河流洪水量的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利用洪水频率和流量之间的统计关系,以得出一个特定流量的洪水频率。

这里的流量是指河水在一定时间内流过某一地点的水量。

洪水频率分析通常需要以下步骤:1.收集流域的观测资料,如流量、降雨等。

2.根据历史记录绘制流量-频率曲线,利用该曲线确定某一频率下的洪水流量。

3.利用统计学方法推算其他未观测频率下的洪水流量。

洪水频率分析的主要缺点是需要大量的观测资料,并且不适用于特殊环境下的中小河流。

二、经验公式经验公式是一种简化的计算中小河流洪水量的方法。

通常基于历史上观测数据编制出来,其计算过程简单但精度较低。

下面列出两种常用的经验公式:1.范氏公式:Q=P×K该公式利用设计暴雨P和经验系数K来计算设计洪水流量Q。

其中,设计暴雨一般根据历史流量数据和气象记录来计算,经验系数则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进行调整。

2.杨氏公式:Q=C×D×(L×H+K)该公式是根据单元面积产流量与径流面积的关系而得出的。

由于径流的计算与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等有关,所以该公式中的C、D、L、H、K都需在实地调查中测量并推算。

三、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一种用物理原理构建的计算中小河流洪水量的方法。

主要通过对水动力学理论和水文测量数据的分析,在河道中设计特殊的测流设备来求解。

物理模型计算精度高且不依赖于历史数据,但需要昂贵的实验装备和大量的实地调查。

总结中小河流洪水计算方法主要有洪水频率分析、经验公式和物理模型等。

不同的方法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精度,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同时,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是洪水计算的重要应用领域,它可以帮助地方政府和灾害机构做好洪水安全管理工作。

河道防汛特征水位确定原则

河道防汛特征水位确定原则

河道防汛特征水位确定原则1、警戒水位和保证水位的基本含义(1)、警戒水位含义。

中国水利百科全书中较详细地论述了警戒水位的含义,警戒水位是河流湖泊主要堤防险情可能逐渐增多的水位. 大江大河警戒水位多取定在洪水普遍漫滩或重要堤段开始漫滩偎堤的水位,此时河段或区域开始进入防汛戒备状态,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防守岗位、抢险备料工作,跨堤涵闸停止使用。

因此,警戒水位可定义为:警戒水位是指江河堤防普遍临水,堤防可能发生险情,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防守的起始水位.(2)、保证水位含义。

保证水位在中国水利百科全书中也有较详细地论述, 保证水位是汛期堤防及其附属工程能保证安全运行的上限水位。

当河道水位接近或达到保证水位时,进入紧急防汛抢险工作,有关部门有责任保证堤防等有关工程的安全。

因此,保证水位定义为:保证水位是指保证堤防工程安全运行的上限水位。

2、防汛特征水位确定基本原则(1)、警戒水位确定基本原则:①警戒水位的确定可参照河段普遍漫滩或堤段开始临水时的水位。

结合工程现状,堤防工程历史出险情况等综合研究确定。

②警戒水位的确定要与地方经济实力相结合,要考虑投入与风险的关系,要考虑河滩地与背水侧地面高程。

工程设防标准高,警戒水位可提高一些,工程设防标准低,警戒水位要低一些。

若警戒水位选取过高,紧接着出现保证水位的洪水来临,使防汛抢险措手不及,造成防汛形势被动.若警戒水位选取过低,每年汛期发布警戒水位频繁,使防汛队伍废于奔命,形成“有警无险"的概念,产生松懈麻痹思想,反而失去警戒作用。

③对于有堤防的河段,水位超过主河槽,流量漫滩至堤防底脚,堤防工程偎堤时的水位应为警戒水位;对有防汛任务而无堤防的河段,可根据河岸险工情况,以洪水上滩或需要转移群众、财产时的水位应为警戒水位。

(2)、保证水位确定基本原则:①对于有堤防的河段,切已达标的河段,其设计洪水位即为保证水位。

如果堤防虽然达到设计标准,但建成时间较长,考虑日常维修等问题,保证水位在防洪设计标准水位的基础上适当降低。

设计洪水与设计水位推算

设计洪水与设计水位推算

流量资料插补延长的方法主要有: ①寻找条件相似的参证站,建立设计变量与参证变量
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照相关分析法建立回归方程,插补或 延长实测系列。参证变量可以为设计站上游或下游的流量 资料、干流或支流的流量资料或邻近流域的流量资料,也 可以是本流域的暴雨资料。
②如果设计流域内的面雨量记录资料较长,也可以利 用产流和汇流计算的方法由暴雨资料来插补延长洪峰流量 资料。
2)年超大值法 将n年实测最大流量资料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从首项
开始顺次取S个最大流量组成样本系列
2.洪水资料的审查
1)资料的可靠性 指资料的正确与否,要从流量资料的测验方法、水
位流量关系、整编精度和水量平衡等方面进行检查。
Hale Waihona Puke 2)资料一致性的审查与还原
指组成该系列的流量资料,都是在同样的气候条 件、同样的下垫面条件和同一测流断面等相同条件 下获得的。因气候条件变化缓慢,故主要从人类活 动影响和下垫面的改变来审查。若不能满足一致性 要求,则需进行一致改正。
(1)独立样本法
此法是把包括历史洪水的长系列N(年)和实测的短系 列n(年)看作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两个独立样本,各项 洪峰值可在各自所在系列中排位。
因为两个样本来自同一总体,符合同一概率分布,故 适线时仍可把经验频率绘在一起,共同适线。
设调查及实测(包括空位)的总年数为 N 年, 其中: 连续实测期为 n 年, 共有 a 次特大洪水, 其中有 l 次发生在实测期, a-l 次是历史特大洪水。
第四章 设计洪水与设计水位推算
本章内容要览
根据流量观测资料推算 根据洪水调查资料推算 根据暴雨资料推算 小流域设计洪水 设计洪水位的推求
设计洪水:在道路桥涵规划、设计中所指定的各种设 计标准的洪水; 设计水位:在规定的桥涵设计洪水频率标准下的水位 加上根据河流具体情况,分别考虑壅水高度、浪高、 水拱、河湾超高、凹岸冲高、局部股流涌高和桥墩冲 高等影响的高度后的水位。

某跨河桥梁防洪水文分析计算及设计洪水位的确定

某跨河桥梁防洪水文分析计算及设计洪水位的确定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3年第6期水文水资源作者简介:王红军(1975—),男,工程师,主要从事防洪影响评价或水资源论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某跨河桥梁防洪水文分析计算及设计洪水位的确定王红军(孟州市水利移民服务中心,河南孟州454750)摘要:交叉断面洪峰流量、洪水位是工程设计和进行防洪评价的重要依据,洪水位确定得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规模、投资、运行安全和防洪安全;同时是计算洪水水位及冲刷深度等计算的重要基础数据。

关键词:高速公路;桥梁;洪峰流量;水文分析中图分类号:U4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853(2023)06-0033-02Hydrological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Flood Control for a Cross River Bridge andDetermination of Design Flood LevelWANG Hongjun(Mengzhou Water Conservancy Migration Service Center,Mengzhou 454750,China )Abstract:Cross section peak flow and flood level are important basis for engineering design and flood control evaluation.The accuracy of flood level determinat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scale,investment,operation safety and flood control safety of the project.It is an important basic data for the calculation of flood water level and scour depth.Key words:highway;bridge;flood peak flow;hydrological analysis 1基本概况某高速公路项目起点位于沁阳市主城区西南侧,与既有荷包高速相接于大召村东北侧,终点顺接连霍二广高速联络线(新安至伊川高速公路)于白沙互通,途经焦作孟州、温县、巩义、偃师到达终点洛阳伊川。

河道系统治理设计洪水计算分析

河道系统治理设计洪水计算分析

河道系统治理设计洪水计算分析摘要:在河道治理防洪设计过程中,设计洪水计算是必不可少的,其结果为河道断面尺寸拟定、建筑物布置、岸坡防护等各项参数的确定提供依据,洪水分析成果的合理性对整个项目影响甚大。

不同于水库设计洪水计的计算,河道系统治理需要对一条河从河源至入河口的整条河道进行分析。

由于河道水面线的推求一般采用河道分段恒定非均匀流方法,河道的设计流量相应地根据沿流程支流汇入的情况分段给出,汇总各段河道的设计流量得到整条河的设计流量。

本次以清水河设计洪水分析计算为例,分析计算河道设计流量和水面线的计算步骤、方法及成果。

关键词:河道;系统治理;设计洪水;水面线引言清水河流域无长系列的流量及降雨资料,因此无法直接推求河道设计洪水,本次分析流域特点及情况,采用经地方刊布的洪水计算办法进行间接计算。

1、流域划分及流域参数根据清水河流域及支流情况,将清水河分为水库、余家河渡槽、枣木河口及清水河口四个节点,并根据流域1:10000地形图及实测流域1:1000地形图分析计算各节点流域参数。

经分析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 5.4km2;水库至余家河渡槽区间流域面积37.4km2;水库至枣木河口流域面积73.0km2;支流枣木河流域面积67.2km2;清水河口以上流域面积145.6km2。

2、设计洪水分析根据《安徽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山丘区产汇流分析成果和山丘区中、小面积设计洪水计算办法》以及流域参数查图及表格确定流域1h及24h时段点雨量均值及Cv、Cs,以及模比系数Kp及点面折减系数等,由此推求流域设计面暴雨量。

本次工程流域属于江淮地区浅山~丘陵区,利用该办法计算面净雨量时,应扣除相应损失量。

成果见表1。

表1清水河洪水计算主要参数成果表分析河道流域内水工建筑物情况,河道上游建有一座小1型水库,故河道洪水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①水库下泄洪水;②河道自身区间汇水,包括干流汇水及其支流枣木河汇水。

因此需对水库调洪后的下泄流量及河道自身区间流量分别进行分析计算,之后对成果进行叠加方得最终洪水流量。

最高洪水位的划定方法

最高洪水位的划定方法

最高洪水位的划定方法洪水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它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应对洪水灾害,最高洪水位的划定成为了关键。

本文将介绍最高洪水位的划定方法。

一、概述最高洪水位是指某一河流或流域在一定频率下的最大水位。

在洪水灾害风险管理中,最高洪水位的划定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最高洪水位的预测和划定,可以评估洪水灾害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洪规划和措施,从而减少洪水灾害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二、最高洪水位的划定方法1.历史洪水法历史洪水法是根据历史洪水记录来推算最高洪水位的方法。

这种方法基于历史洪水数据的统计分析,通过频率分析、回归分析等技术手段,结合河道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推算出未来可能发生的最高洪水位的概率分布。

历史洪水法简单易行,但受限于历史洪水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水文模型法水文模型法是根据水文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来模拟和预测洪水的过程。

这种方法考虑了降雨、蒸发、土壤含水量、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对洪水的影响,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不同频率下的洪水水位。

水文模型法需要较为复杂的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持,但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3.地理信息系统法地理信息系统法是将地理信息技术与洪水灾害管理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综合分析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等多种数据,对洪水灾害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

地理信息系统法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功能,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更为直观和全面的信息支持。

三、结论最高洪水位的划定是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历史洪水法、水文模型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法是常用的划定方法,它们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高最高洪水位划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防洪规划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加强洪水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抗洪救灾能力,减少洪水灾害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如何进行水文测量与数据分析

如何进行水文测量与数据分析

如何进行水文测量与数据分析水文测量与数据分析是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水文过程,预测洪水和干旱,以及为水资源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进行水文测量与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一、水文测量的方法水文测量是指测量和记录水文要素的过程,如河流流量、降雨量和蒸发量。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水文测量方法:1. 流量测量:测量河流或水道中水流通过的量。

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流速仪和测流船,将流速和横截面积结合起来计算流量。

2. 降雨量测量:测量降水的数量和强度。

常用的方法包括雨量计和雷达测量。

雨量计是一种简单的装置,用于测量降水量,而雷达测量可以提供更广泛的资料。

3. 蒸发量测量:测量水体表面上蒸发的水量。

常用的方法包括蒸发皿法和蒸发计法。

蒸发皿法是将水放置在平底容器中,通过测量水位下降来计算蒸发量。

蒸发计法是使用蒸发计仪器测量空气中的蒸发。

二、数据分析方法完成水文测量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1. 趋势分析:通过分析长期的数据序列,确定水文要素的变化趋势。

常用的方法包括线性回归和滑动平均法。

线性回归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并预测未来的变化。

滑动平均法可以平滑数据序列,以识别潜在的趋势。

2. 频率分析:通过计算不同频率的事件发生概率来评估极端水文事件的可能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频率分布函数和极值分布函数。

频率分布函数可以根据观测值的频率来估计概率。

极值分布函数可以估计罕见事件的概率。

3. 空间分析:通过分析不同地点的水文要素数据,了解不同地区的水文特征。

常用的方法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插值法。

GIS可以将不同地点的数据集成在一起,并提供地图和空间分析工具。

空间插值法可以通过已知的测量点估算未知点的数值,以生成连续的空间分布。

三、数据质量控制在进行水文测量和数据分析时,数据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法:1. 数据验证:将测量数据与其他可靠数据进行比对,以确保其准确性和一致性。

拦河坝设计规范中的防洪措施要点分析

拦河坝设计规范中的防洪措施要点分析

拦河坝设计规范中的防洪措施要点分析在拦河坝设计规范中,防洪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

防洪措施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有效地减少洪水对拦河坝及周边地区的影响,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对拦河坝设计规范中的防洪措施要点进行详细的分析。

首先,拦河坝设计规范中要求合理确定拦河坝的设计洪水位和设计洪峰流量。

设计洪水位是指在设计寿命内,根据河流水文特征和预测方法确定的可能出现的最高洪水位。

设计洪峰流量是指设计洪水位对应的最大洪水流量。

确定准确的设计洪水位和设计洪峰流量是防洪措施的重要基础,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使拦河坝能够承受洪水的冲击。

其次,拦河坝设计规范中要求合理设置拦河坝的泄洪设施。

泄洪设施是防洪措施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控制洪峰流量的过程,以减缓河道水位的上涨速度,达到防洪的目的。

常见的泄洪设施包括溢洪道、底孔泄洪等。

在设计中,需要合理确定泄洪的方式和数量,并根据洪水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确保泄洪设施的安全可靠。

此外,拦河坝设计规范中还要求考虑河道冲刷和泥沙淤积问题。

河道冲刷是洪水冲击下,河道底部和两岸的土壤被水流冲刷而导致的河床下降和岸坡塌方等现象。

为预防和减少河道冲刷的影响,需要在设计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设置堤脚块、岸坡护面等,以增加冲刷抵抗能力。

另外,洪水带来的大量泥沙会导致河道淤积,影响正常的河道运行和汛期安全。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泥沙淤积的控制措施,如设置泥沙沉淀池等。

同时,拦河坝设计规范中要求合理布置防洪墙和防波挡设施。

防洪墙是指为了遏制洪水而设置的垂直于河流方向,具有一定高度的固定建筑物。

防洪墙可以有效地阻挡洪水的进入,减少洪水对拦河坝周边地区的影响。

而防波挡设施则是为了减小洪水波浪的冲击力,保护拦河坝结构的安全。

在设计中,需要合理布置防洪墙和防波挡设施,根据洪水特征和工程要求进行设计和计算,确保其良好的防洪效果。

此外,拦河坝设计规范中还涉及到排洪设施的设计。

水文分析与计算

水文分析与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标准》(GB*****-94)
洪水标准:一个叫正常运用设计标准,一个非常运用校核标准。正常运用的洪水标准较低(即出现概率较大),叫做设计洪水。非常运用标准,也称校核洪水,在非常运用条件下,主要水利工程建筑物不允许破坏,仅允许一些次要建筑物损毁或失效。
满足某一标准的洪水的表达形式或计算途径:(1)“重现期标准”;(2)“PMF标准”。
第2章洪峰流量及时段洪量的频率分析二、洪水资料的审查和分析1.可靠性审查2.一致性审查3.代表新审查
第2章洪峰流量及时段洪量的频率分析三、洪水资料的插补延长
1.根据上下游测站的洪水特征相关关系进行插补延长
?点绘相关图;
?设计站洪水由上游几个干支流测站的洪水组成,应错时叠加;?因受洪水展开和区间来水影响,考虑能反映上述影响因素的参数;
1.设计洪水具有实际洪水的样式(峰、量、过程),是在时间上、空间上的一个连续过程,可以输入到流域防洪措施系统,经过系统运算输出其防洪工程设计参数,即该系统的防洪安全事故风险情况。
2.设计洪水又区别于实际洪水。它总是与一定的出现概率相联系的,而且是防洪后果的出现概率,及风险率。
第3章防洪安全设计与设计洪水设计洪水是一种稀遇的洪水,其相应的设计洪水过程线是指符合某一设计标准的洪水过程线。
确定性因素和随机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模型,统称为“随机模型”。第2章洪峰流量及时段洪量的频率分析二、纯随机模型对水文过程的适用性
采用随机方法解决水文计算问题时,依据的是概率统计理论中的纯随机模型,即假设所研究的水文变量是独立随机地抽自同一客观总体,而这个总体是通过概率分布函数(或概率密度函数)来描述的。
第2章洪峰流量及时段洪量的频率分析二、不连序样本系列的经验频率计算2.分别处理法
此方法是将非常洪水、特大洪水、大洪水放在实测系列之外考虑,用N表示历史洪水中首大项洪水的调查考证期的年限(等于调查考证期的最远年份适合的年数),并称为历史洪水加入后所形成的N年系列为不完全样本系列(样本数只有a个样本、只有前边一截)。

防汛预案的警戒水位

防汛预案的警戒水位

一、背景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效应对汛期各类灾害,提高防洪抗灾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防汛抗旱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警戒水位的设定1. 防汛预案警戒水位是指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最高安全水位。

当水位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时,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应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 防汛预案警戒水位的设定,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历史最高水位:根据历史水文资料,分析河流、湖泊、水库的最高水位,为警戒水位的设定提供参考。

(2)设计洪水位:根据工程设计标准,确定河流、湖泊、水库的设计洪水位,作为警戒水位的最低标准。

(3)防洪工程标准:根据防洪工程的设计标准,分析河流、湖泊、水库的防洪能力,确定警戒水位。

(4)周边环境:考虑周边地区的人口密度、重要设施分布、生态环境等因素,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根据上述因素,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本辖区内的防汛预案警戒水位。

三、应急响应1. 当河流、湖泊、水库水位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时,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应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 Ⅰ级应急响应:当河流、湖泊、水库水位达到或超过设计洪水位,且可能发生严重灾害时,启动Ⅰ级应急响应。

3. Ⅱ级应急响应:当河流、湖泊、水库水位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且可能发生较大灾害时,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4. Ⅲ级应急响应:当河流、湖泊、水库水位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且可能发生一般灾害时,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四、应急措施1. 加强监测预警: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工情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 实施避险转移:对可能受洪水威胁的群众,及时组织避险转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3. 巡查检查堤防:加强对堤防、涵闸、水库等防洪工程的巡查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4. 采取应急措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降低洪水风险。

5. 加强信息报送: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加强信息报送,确保上下级信息畅通。

水文分析计算

水文分析计算

⽔⽂分析计算1⽔⽂分析计算⽔⽂分析计算是规划的重要环节,是确定临⽔控制线、外缘控制线、划定河道管理范围的主要技术依据。

⽔⽂分析计算,包括准备⼯作、设计洪⽔计算、⽔⾯线计算等步骤。

应逐条河流、分段计算。

1.1准备⼯作准备⼯作包括选择控制断⾯,计算流域⾯积和控制集⽔⾯积,收集暴⾬洪⽔资料等。

1.选择控制断⾯。

控制断⾯应选择⼲流河⼝、拦河建筑物坝轴线、主要⽀流汇合⼝下游的顺直河段。

控制断⾯具体位置,根据规划河段的具体情况确定。

2.计算流域⾯积和控制集⽔⾯积。

流域⾯积为河⼝断⾯或控制断⾯以上,沿着分⽔岭勾绘的流域总⾯积;控制集⽔⾯积为规划河段典型控制断⾯以上,按照城市(城镇)规划,实际汇⼊规划河段的集⽔⾯积。

流域⾯积100km2及以上河流的流域⾯积,可直接采⽤《重庆市主要河流和城镇河道岸线保护与利⽤管理规划汇编》(2013年版)和区县政府已批准的集⽔⾯积1000-100km2以上河流的《河道岸线利⽤管理规划》(2008-2020)中的数据。

流域⾯积100km2以下河流的流域⾯积和控制集⽔⾯积,可在1:10000地形图上⽤求积仪计算。

流域地形图,以能画出分⽔岭和便于⾯积计算为准,要求图纸清晰。

3.收集暴⾬洪⽔资料。

通过实测、调查、分析等⽅式收集暴⾬洪⽔资料。

暴⾬洪⽔资料最好是本流域的实测洪⽔资料,或历史洪⽔调查资料。

1.2设计洪⽔计算设计洪⽔计算主要包括以下⼯作:⼀是选择暴⾬洪⽔计算依据或参证站,再根据代表站的数据资料情况;⼆是根据河道流域情况和设计洪⽔计算⽅法的适⽤条件选择与之符合的计算或推算⽅法;三是对设计洪⽔计算成果进⾏合理性分析,对设计洪⽔计算成果进⾏修订。

1.2.1依据站和参证站的选择依据站,应该为本河道的暴⾬洪⽔实测站点。

参证站,为与⽔⽂计算流域相关的站点。

应是邻近河流或邻近区域的站点,或与⽔⽂计算流域同属⼀个⾬区或产汇流关系相近的站点。

1.2.2计算⽅法1.2.2.1⽅法选择根据河段的具体情况,按《⽔利⽔电⼯程设计洪⽔计算规范》(SL44-2006)要求选⽤洪⽔计算⽅法。

水闸设计中设计水位的确定

水闸设计中设计水位的确定

水闸设计中设计水位的确定水闸设计中设计水位的确定【摘要】水闸是调节水位、控制流量的低水头水利工程建筑物,具有挡水和泄(引)水的双重功能,在防洪、治涝、灌溉、供水、航运、发电等方面应用十分广泛。

水闸设计水位是确定水闸规模的重要参数,确定水闸设计水位也是水闸设计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本文对拦河闸、排水闸、挡潮闸及灌区上水闸的设计水位的确定方法分别进行了说明,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水闸设计;设计水位0.引言水闸是调节水位、控制流量的低水头水利工程建筑物,具有挡水和泄(引)水的双重功能,在防洪、治涝、灌溉、供水、航运、发电等方面应用十分广泛。

根据水闸的功能,可分为拦河闸(节制闸),进水闸、分水闸、排水闸、挡潮闸等。

在水闸设计中,水闸设计水位是确定水闸规模的重要参数,确定水闸设计水位也是水闸设计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1.拦河闸拦河闸一般是用来调节水位、控制流量,以满足灌溉、航运、发电等要求。

在确定拦河闸的设计洪水位时,一般是先根据水闸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按水闸设计过水流量,查算闸下设计水位,然后再根据水闸水力计算公式,推算闸上游水位。

一般情况下,平原区水闸的闸上、下游水位差控制在0.1~0.3m,以此确定水闸的闸孔尺寸等参数。

因此,在确定拦河闸的设计洪水位时,关键是要先确定水闸下游水位流量关系,这又需要根据闸下游的河流情况分别对待:(1)当水闸下游水位流量关系相对稳定时,可根据实测水位流量关系资料、历史洪水调查资料,结合水面线推算成果、水力学公式法成果拟定。

当然,河流的水位流量关系不会是完全单一、稳定的关系,设计时,一般按偏于工程安全的角度拟定一条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2)当水闸下游河道为感潮河段时,下游水位既受洪水影响,又受外海潮汐影响时,水流往复,无确定的水位流量关系。

设计时,应根据洪、潮遭遇分析结果,采用水面线计算等方法推算若干组闸下水位流量关系。

一般来说,洪水、潮汐为两个互不相关的独立事件,设计中一般按上游洪水与外海多年平均最高潮水位或2~5年一遇最高潮水位遭遇,以此推算的闸下水位流量关系,则作为确定水闸闸顶高程、闸孔尺寸的水位流量关系。

通航水位和设计洪水位

通航水位和设计洪水位

通航水位和设计洪水位一、引言通航水位和设计洪水位是水利工程中常用的两个概念,它们在工程设计和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通航水位和设计洪水位进行详细介绍和解析。

二、通航水位通航水位是指能够保证航道、港口等水域正常通航所需的最低水位。

通航水位的确定需要考虑船只的吃水深度、航道的宽度和深度等因素。

如果水位过低,船只的吃水深度可能超过航道的深度限制,导致无法通航;而如果水位过高,船只可能会与桥梁或其他建筑物发生碰撞。

因此,通航水位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航道的安全通航。

三、设计洪水位设计洪水位是指在设计水利工程时所考虑的最大洪水水位。

洪水是指河流、湖泊等水体在降雨过程或其他自然因素作用下,水位迅速上升并超过正常水位的现象。

设计洪水位的确定需要考虑洪水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一般而言,设计洪水位的确定需要参考历史洪水数据和流域的气象水文条件,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

通过确定设计洪水位,可以确保水利工程在洪水情况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通航水位与设计洪水位的关系通航水位和设计洪水位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

在设计水利工程时,通航水位需要考虑设计洪水位。

通航水位一般会低于设计洪水位,以确保在洪水情况下航道的畅通。

同时,通航水位还需要考虑水利工程本身的特点,以及航道和港口的实际需求。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通航水位和设计洪水位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五、通航水位和设计洪水位的应用通航水位和设计洪水位在水利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航水位的确定可以保证航道和港口的正常通航,促进水上交通的发展。

设计洪水位的确定可以保证水利工程在洪水情况下的安全运行,减少洪灾的损失。

通过合理确定通航水位和设计洪水位,可以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和可靠性。

六、结论通航水位和设计洪水位是水利工程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工程设计和管理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通航水位的确定需要考虑航道的安全通航需求,而设计洪水位的确定需要考虑洪水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

水文分析及计算知识重点

水文分析及计算知识重点

1.洪水资料的分析处理:洪水资料的选样→洪水资料的审查→洪水资料的插补延长→洪水资料代表性分析方法。

(一)洪水资料的选样:(1)年最大值法:每年选取一个最大值,n年资料可选出n项年极值,包括洪峰流量和各种时段的洪量。

(2)年多次法:每年选取最大的k项,则由n年资料可选出n*k项样本系列,k对各年取固定不变,如k=3、5等。

(3)超定量法:选定洪峰流量和时段洪量的阀值Q mo、W to,超过该阀值的洪水特征均选作为样本,每年选出的样本数目是变动的。

(4)超大值法:将n年资料看作一连续过程,从中选出最大的n项。

(相当于以第n项洪水为阀值的超定量法)对一般水利工程:采用年最大取样;对城市雨洪排水和工矿排洪工程:年多次法。

(二)洪水资料的审查(“三性审查”)(1)可靠性分析:主要审查由于人为或天然原因的造成的资料错误或时空不合理现象。

审查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1)水位资料的审查:了解水位基准面的情况,水尺零点高程有无变化,检查施测断面有无变动。

2)检查流量测验情况:检查测验方法、仪器等情况。

如断面布设是否合理、浮标测流系数是否合理、水位流量关系有无问题,特别是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延长部分是否合理。

3)检查上下游河岸整治、溃堤、分洪、改道、堵口等情况及人类活动的情况。

(2)一致性分析:样本是否来自同一总体。

不一致原因:1)上游修建水库蓄水,改变原天然洪水、径流过程;2)大洪水情况下分洪或发生决口、溃堤;3)气候变化、下垫面覆被/土地利用变化。

分析方法:水量平衡原理修正、相关关系修正、水文模型修正。

(3)代表性分析:代表性是指样本与总体接近的程度。

其他条件相同时,样本容量越小,抽样误差愈大;提高样本代表性的主要途径是增加样本长度;方法:历史洪水调查、插补延长、古洪水探测。

(三)洪水资料的插补延长(1)根据上下游测站的洪水特征值进行插补延长(2)利用本站峰量关系进行插补延长(3)利用降雨径流关系进行插补延长(4)根据相邻河流测站的洪水特征值进行延长注意事项:1)参证站和设计站在成因上有密切的联系,参证站具有充分长的资料,两站有一段相当长的平行观测资料2)插补系列的项数一般不宜超过实测项数n,最好不超过n/23)外延不宜太远:对洪水,一般不超过实测资料的30%4)相关密切, ρ>02.洪水调查的意义:(1)增加样本容量,提高代表性。

水文分析计算

水文分析计算

1水文分析计算水文分析计算是规划的重要环节,是确定临水控制线、外缘控制线、划定河道管理范围的主要技术依据。

水文分析计算,包括准备工作、设计洪水计算、水面线计算等步骤。

应逐条河流、分段计算。

1.1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选择控制断面,计算流域面积和控制集水面积,收集暴雨洪水资料等。

1.选择控制断面。

控制断面应选择干流河口、拦河建筑物坝轴线、主要支流汇合口下游的顺直河段。

控制断面具体位置,根据规划河段的具体情况确定。

2.计算流域面积和控制集水面积。

流域面积为河口断面或控制断面以上,沿着分水岭勾绘的流域总面积;控制集水面积为规划河段典型控制断面以上,按照城市(城镇)规划,实际汇入规划河段的集水面积。

流域面积100km2及以上河流的流域面积,可直接采用《重庆市主要河流和城镇河道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划汇编》(2013年版)和区县政府已批准的集水面积1000-100km2以上河流的《河道岸线利用管理规划》(2008-2020)中的数据。

流域面积100km2以下河流的流域面积和控制集水面积,可在1:10000地形图上用求积仪计算。

流域地形图,以能画出分水岭和便于面积计算为准,要求图纸清晰。

3.收集暴雨洪水资料。

通过实测、调查、分析等方式收集暴雨洪水资料。

暴雨洪水资料最好是本流域的实测洪水资料,或历史洪水调查资料。

1.2设计洪水计算设计洪水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工作:一是选择暴雨洪水计算依据或参证站,再根据代表站的数据资料情况;二是根据河道流域情况和设计洪水计算方法的适用条件选择与之符合的计算或推算方法;三是对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对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进行修订。

1.2.1依据站和参证站的选择依据站,应该为本河道的暴雨洪水实测站点。

参证站,为与水文计算流域相关的站点。

应是邻近河流或邻近区域的站点,或与水文计算流域同属一个雨区或产汇流关系相近的站点。

1.2.2计算方法1.2.2.1方法选择根据河段的具体情况,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要求选用洪水计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洪水水位的确定分析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水利的投资将逐步加大,江河堤防的防洪能力将得到彻底提高,最大限度的保证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科学、准确的洪水水位对于江河提防改造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河流洪水水位的计算分析,为其他江河湖库确定洪水水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洪水水位频率曼宁公式
1 工程流域概况
(1)自然地理长春南楼站位于吉林省农安县靠山镇东北部,饮马河东排木渡口西岸民堤外侧。

地理位置为东经125°40´56”,北纬44°47´09”。

饮马河是第二松花江左岸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磐石县驿马乡呼兰岭,流经磐石、永吉、双阳、九台、德惠,在农安县靠山屯以北21km处汇入第二松花江。

饮马河河长386.8km,流域面积18247km2,河道平均坡降0.62‰,长春南楼站以上流域面积为16000km2。

伊通河是饮马河上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伊通县板石庙乡青顶子岭北,由西南流向东北流经伊通县、长春市、德惠市、农安县,在农安县靠山镇东汇入饮马河。

河长342.5km,流域面积8440km2。

(2)气象条件分析区域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暖湿润,秋季晴朗气温日差大,冬季严寒而漫长,一年寒暑温差悬殊,春秋两季短促。

伊通河流域面积8440km2。

流域内多年
平均降水量为631.1mm,雨量多集中在7、8月份,约占年降水量的50%左右,6~9月降雨量占年降水量的78.7%;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16.4mm(20cm口径蒸发皿);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06.3h;年平均气温为4.7℃,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6.2℃,发生在1958年6月24日;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39.0℃,发生在1970年1月4日。

多年平均风速为3.7m/s,历年最大风速34m/s,发生在1971年4月4日;无霜期为140天左右,最大冻土深度为182cm,发生在1969年4月4日。

2 报告编制主要参考资料
《长春市水资源调查评价》;《吉林省水文图集》;五万分之一地形图;德惠、农安水文站、靠山屯水位站多年水文资料。

3 洪水分析
3.1 洪水特性
长春南楼站所在区域属于饮马河流域,位于饮马河与伊通河交汇处下游,本流域洪水主要由饮马河及其支流伊通河上游洪水所至,其中饮马河干流洪峰流量受石头口门水库调蓄控制;饮马河支流伊通河洪峰流量受新立城水库调蓄控制。

以上两部分洪水基本发生在7、8
两月,洪峰流量一般持续10~20天左右。

3.2 长春南楼断面处洪水分析
3.2.1 洪水频率分析饮马河洪水频率分析采用位于饮马河干流的德惠水文站及其支流伊通河上的农安水文站两站的50年系列资料,以对工程最不利为原则,采用最大流量叠加推求工程所在地饮马河50年一遇洪水,利用面积比拟进行洪峰流量校正。

通过对德惠、农安水文站1961~2010年最大流量频率计算分析,德惠水文站5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150m3/s;农安水文站5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536m3/s。

3.2.2 长春南楼站断面设计洪峰流量推求长春南楼站断面处洪峰流量采用面积比拟法,公式如下:
Q南=(F南/F德、农)n×(Q德+Q农)
式中:Q南—长春南楼站处洪峰流量;Q德—德惠水文站断面以上洪峰流量1150m3/s;Q农—农安水文站断面以上洪峰流量536m3/s;F农、靠—德惠及农安站断面以上流域面积之和14081km2;F南—长春南楼站断面以上流域面积16000km2;n—面积指数,为2/3;通过计算长春南楼站断面处5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836m3/s。

3.2.3 长春南楼站断面洪峰流量相应洪水水位推求根据2010年9月17~20日实测地形图绘制长春南楼站处大断面,高程采用靠山屯水位站水准点高程引测成果,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利用曼宁公式计算,
曼宁公式为明渠道流量或速度经验公式。

其中,v是速度;k是转换常数,国际单位制中值为1;n是曼宁系数,是综合反映管渠壁面粗糙情况对水流影响的一个系数。

其值一般由实验数据测得,使用时可查表选用。

R是水力半径,是流体截面积与湿周长的比值,湿周长指流体与固壁接触的周长,不包括与空气接触的周长部分;S指明渠的坡度
3.2.4 长春南楼站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合理性分析
3.2.
4.1 中低水合理性分析2010年9月17日,使用目前最为先进的流量测验设备-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进行了流量实测,由实测结果可知,9月17日流量测验结果为96.84m3/s,测时水位为150.82m,通过图3-1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查得的值为97.3m3/s,偏差0.50%,满足流量整编规范要求。

3.2.
4.2 高水合理性分析根据2010年7月20日至8月8月22日靠山屯水位站观测数据,受上游降雨及石头口门水库、新立城水库泄洪影响,7月26日水位开始上涨,8月4日8时水位出现峰值,最高水位为153.42m,经对德惠水文站、农安水文站洪峰流量传播时间及
流量分析,饮马河德惠水文站洪峰流量为660m3/s,伊通河农安水文站流量为182m3/s,二者之和为842m3/s。

通过对工程点洪痕的测量,洪痕处高程为153.107m,发生时间为8月4日,曲线查得流量为850m3/s,基本与计算的流量相吻合。

通过对长春南楼站断面处不同水位级水位流量关系分析,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是合理可靠的,可以作为推算洪水水位的依据。

3.2.5 长春南楼站断面50年一遇洪水水位推求根据“长春南楼站断面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可知,长春南楼站处50年一遇洪峰流量1836m3/s时相应水位为15
4.457m,长春南楼站东北角处高程在152.006m,低于饮马河50年一遇洪水位2.451m。

3.2.6 第二松花江对饮马河水位影响分析由于工程地点距离饮马河入第二松花江河口距离较近,地处平原区,河流比降小,当第二松花江发生洪水时,由于受第二松花江顶托影响,水位抬高,流速变小,水位流量关系发生变化,实际洪水水位高于设计水位。

4 结语
经对长春南楼站选址处现场勘察、实地测量及水文分析计算,结论如下:(1)该项目地址位于吉林省农安县靠山镇,东距饮马河中泓100m左右;(2)选址处东北角海拔高程为152.006m;(3)饮马河50年一遇最高洪水高程为154.457m;(4)选址处地面高程低于洪水高程
2.451m。

(5)如果第二松花江干流和饮马河流域洪水同时发生。

工程点将受到第二松花江顶托影响,通过综合分析,建议站址处高程地面垫高2.88m较为安全可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