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影像学表现

合集下载

鼻咽癌的影像表现

鼻咽癌的影像表现

THANKS
影像表现
➢ 咽隐窝变浅、消失,鼻咽腔不对称;鼻咽侧壁增厚 ➢鼻咽腔内软组织肿块:CT上呈等密度;MRI上T1WI呈等信号, T2WI呈稍高信号 ➢颅底骨质破坏:CT上表现为虫蚀状骨质破坏;MRI上表现为低信号 的骨皮质不完整或髓质高信号脂肪消失 ➢ 颅内侵犯:常累及海绵窦、颞叶等处 ➢ 增强扫描:多为不均匀轻、中度强化 ➢ 淋巴结转移:早期,咽后淋巴结是首站转移淋巴结
T 分 期
T1 期
M,65Y,反复鼻出血4月
T2 期
M,52Y,发现左颈肿物4月
T3 期
F,49Y,回缩性血涕6月
T4 期
M,52Y,左侧耳鸣、听力下降2年
TNM分期-N分期
• NX:无法评估区域淋巴结 •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单侧颈部和/或咽后淋巴结转移(不论侧数): 最大径≤6cm,且位于环状软骨下缘以上区域 •N2: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且位于 环状软骨下缘以上区域 • N3:颈淋巴结转移(不论侧数):最大径>6cm和 (或)位于环状软骨下缘以下区域
TNM分期-T分期
•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 T0:未发现肿瘤,但有EBV阳性且有颈转移淋巴结 • T1:肿瘤局限于鼻咽、或侵犯口咽和/或鼻腔,无咽旁间隙受累 • T2:肿瘤侵犯咽旁间隙,和/或邻近软组织受累(翼内肌、翼外肌、椎前肌) • T3:肿瘤侵犯颅底骨质结构、颈椎、翼状结构,和/或鼻旁窦 •T4:肿瘤侵犯至颅内,有颅神经、下咽、眼眶、腮腺受累,和/或有超过翼 外肌的外侧缘的广泛软组织侵犯
M,16Y,反复鼻出血1月
腺样体肥大
➢ 多见于青少年 ➢鼻咽顶壁及后壁对称性增厚, 密 度或信号均匀 ➢不侵犯邻近组织:双侧咽隐窝可 被挤压狭窄,但轮廓清晰;咽后壁肌 间脂肪间隙完好 ➢ 颅底骨质无破坏 ➢ 颈部无肿大淋巴结 ➢ 增强:垂直明暗相间条索状结构

鼻咽癌的影像分期PPT

鼻咽癌的影像分期PPT

鼻塞
由于肿瘤阻塞鼻腔,导致鼻塞, 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
头痛
肿瘤侵犯颅底骨质或神经,可 引起头痛,常表现为单侧颞部 或枕部疼痛。
其他症状
如耳鸣、听力下降、面部麻木、 复视等。
02 鼻咽癌的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总结词
X线检查是鼻咽癌影像学检查的初 步筛查方法,主要用于观察鼻咽 部有无异常密度影或占位性病变 。
预防措施
提高医生的诊断水平、加强影像学检 查的规范操作、定期开展病例讨论和 交流等。
05 鼻咽癌的影像治疗和预后
影像治疗的意义和原则
意义
影像治疗是鼻咽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影像学检查可 以准确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浸润深度,为制定治疗方案 提供依据。
原则
影像治疗应遵循个体化、综合治疗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MRI检查
总结词
MRI检查在鼻咽癌影像学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提供多平面、高分辨率的解 剖和病理信息。
详细描述
MRI检查可以清晰显示鼻咽部肿瘤的浸润深度、范围以及与邻近血管、神经的关 系。同时,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有助于发现颅底和颈部的微小转移灶 。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总结词
03 鼻咽癌的影像分期
TNM分期系统
TNM分期系统是鼻咽癌常用的影像分期系统,根据肿 瘤的大小、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情况等进行分期。
N代表淋巴结转移情况,N0-N3表示淋巴结转移的数目 和部位逐渐增多和加重。
T代表原发肿瘤的大小和侵犯范围,T1-T4分别表示肿 瘤的大小和侵犯程度逐渐加重。
M代表远处转移情况,M0表示无远处转移,M1表示有 远处转移。

鼻咽癌

鼻咽癌

七、鼻咽癌的分期
根据鼻咽癌肿瘤的生长范围和扩散的程度,按国 际抗癌联盟(UICC,1997)和美国癌症分期联合 委员会(AJCC,2002)第五版的方案如下: 1.解剖划分 (1)后上壁:从软硬腭交界到颅底 (2)侧壁:包括咽隐窝 (3)下壁:包括软腭上面 注:后鼻孔缘属于鼻腔部分。 2. TNM分期
鼻 咽 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中医附一肿瘤科 张红 廖绛阳
一、概述
1.定义: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是鼻咽部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临床常以涕 中带血、鼻塞、鼻出血、耳鸣、听力减退、头痛、 颈部淋巴结肿大及脑神经受损等为主要症状。 鼻咽癌大多对放射治疗具有中度敏感性,放射治 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对较高分化癌, 病程较晚以及放疗后复发的病例,手术切除和化 学药物治疗亦属于不可缺少的手段。
六、鉴别诊断
(1)鼻咽部其他恶性肿瘤(如淋巴肉瘤):淋巴肉瘤好发于青年人,原 发肿瘤较大,常有较重鼻塞及耳部症状,该病淋巴结转移,不单局限在 颈部,全身多处淋巴结均可受累,颅神经的损伤不如鼻咽癌多见,最后 需要病理确诊。 (2)鼻咽部结核:患者多有肺结核病史,除鼻阻、涕血外,还有低热, 盗汗、消瘦等症,检查见鼻部溃疡、水肿、颜色较淡。分泌物涂片可找 到抗酸杆菌,可伴有颈淋巴结结核;淋巴结肿大,呈马铃状,粘连,无 压痛;颈淋巴结穿刺可找到结核杆菌;PPD试验强阳性。另X线胸片常 提示肺部活动性结核灶。 (3)增生性病变:鼻咽顶壁、顶后壁或顶侧壁见单个或多个结节,隆起 如小丘状,大小约0.5~1cm,结节表面黏膜呈淡红色,光滑,多是在 鼻咽黏膜或腺样体的基础上发生,亦可由黏膜上皮鳞状化生后,角化上 皮潴留而形成表皮样囊肿的改变,部分是黏膜腺体分泌旺盛,形成潴留 性囊肿。当结节表面的黏膜出现粗糙、糜烂、溃疡或渗血,需考虑癌变 的可能,应予活检,以明确诊断。 (4)另外,鼻咽癌还需与鼻咽纤维血管瘤、咽旁间隙肿瘤、颈部及颅内 肿瘤(如颅咽管瘤、脊索瘤、桥脑小脑角肿瘤)等相鉴别。

鼻咽癌的MRI诊断

鼻咽癌的MRI诊断
其它部位病变:
咽旁间隙 颅底、颅内
82
鼻咽癌的鉴别诊断
鼻咽炎症
范围:弥漫(鼻咽癌范围局限,多位于咽隐窝、 顶后壁)
T2WI:粘膜光滑、连续、厚度一致 继发性改变少:(NPC继发乳突炎)
83
鼻咽癌的鉴别诊断
增殖体肥大:
信号特点:T1与肌肉等、T2高于粘膜 位置:咽颅底筋膜内侧、C2齿突基底部平面上
肌肉、咽颅底筋膜:低信号 粘膜和增生的淋巴滤泡组织:偏高信号 粘液:明亮的高信号 咽鼓管圆枕的透明软骨:高信号 血管:
流空效应:低信号 GRE序列和相位成像序列:高信号 Gd-DTPA增强和磁传递技术(MTC):高信号
致密骨:低信号 松质骨:取决于骨髓成分
红骨髓为主:中等信号 黄骨髓为主:高信号(枕骨斜坡、颈椎椎体)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冠状(鼻咽中部):
标志是咽鼓管圆枕 NP顶的翼板下的粘膜
T1WI T1WI+C
17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冠状:鼻咽偏后部
标志为腭帆提、张肌
T1WI T1WI+C
18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矢状
正中(导水管层)
顶壁(粘膜):2-3mm、平直、 均匀
后壁厚(咽缩肌):3-4mm 形态:
岩浅神经
26
鼻咽癌的MR表现: MR优势
显示病变:
解剖结构显示清楚 检出早期病变:横断面T2WI优 中晚期病变:
充分显示范围、浸润深度、LN转移 横断面为主,辅以冠状、矢状 平扫显示NPC范围
增强显示海绵窦和颅内侵犯
评价疗效: 放疗后改变、放射性损伤、复发
假阳性少:
27
鼻咽癌的MR表现
侧、后壁超腔:超出咽颅底筋膜

鼻咽癌磁共振分期及其影像

鼻咽癌磁共振分期及其影像
鼻咽癌磁共振分期
.
内容
• 复习影像解剖 • 界定界线 • 鼻咽癌与颅神经 • 鼻咽癌与淋巴结 • NCP分期磁共振成像序列 • MR报告描述模版
舌骨上间隙
• 咽粘膜间隙 • 咽旁间隙 • 颈动脉间隙 • 咀嚼肌间隙 • 咽后间隙 • 腮腺间隙 • 面颊间隙 • 椎周间隙
•Imaging anatomy HARNSBERGER OSBORN MACDONALD ROSS
腮腺间隙
腮腺淋巴结转移
STIR PD
+C
界定解剖界线
• 鼻腔:肿瘤向前侵犯超过双侧上颌窦后缘 连线。
• 咽旁间隙:肿瘤向侧方侵犯超过咽颅底筋 膜咽。
• 口咽:肿瘤向下超过第2颈椎下缘。 • 咽旁间隙:肿瘤向侧方侵犯超过咽颅底筋
膜。
• 下咽:侵犯向下超过第3颈椎下缘。 • 咀嚼肌间隙 (颞下窝):
LOUIS M Radiology 1987;164 811-816
咽颅底 筋膜
• 咽颅底筋膜是一个完全封闭并极具抵抗力 的筋膜腔。
• 唯一的开口是莫加尼氏切迹:为咽鼓管及 腭帆提肌的纤维束通过而形成 。
• 莫加尼氏切迹是咽粘膜间隙到颅底的通道。
• 咽颅底筋膜从翼内板的后缘连至紧邻于颈动脉口前面的颞骨岩部, 接着向内返折经过头长肌及颈长肌的表面附着于枕骨基底部。
• 由颈深筋膜的浅层包绕
• 血管 腭静脉丛 • 神经 下颌神经 • 咀嚼肌
–颞肌
–咬肌
–翼内肌 :始于翼外板内表面 和翼骨锥状突,附着于上颌支。
–翼外肌:始于蝶骨大翼(上头) 和翼外板外表面(下头), 附 着于颞颌关节和下颌颈。它位 于咀嚼肌间隙内深层,其前缘 无筋膜覆盖。
• 颞窝被颧弓分为颞上窝和颞下窝。

鼻咽癌影像学表现

鼻咽癌影像学表现
• M分期方面
– 胸部平片/CT、骨扫描、腹部B超作为常规检查 – PET/CT诊断远处转移明显好于其他检查手段,但由于价
格高昂,目前尚不能作为常规检查
鼻咽癌2008分期
三、鼻咽癌2008分期
• T分期
T1 局限于鼻咽 T2 侵犯至鼻腔、口咽、咽旁间隙 T3 侵犯颅底、翼内肌 T4 侵犯颅神经、鼻窦、翼外肌及以外的
鼻咽癌影像诊断及 年分期
鼻咽癌简介
•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ncer )是指发 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是我 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耳鼻咽喉 恶性肿瘤之首。常见临床症状为鼻塞、涕 中带血、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复视及头 痛等。
• 鼻咽部解剖
(一)咽部
• 上起自颅底部 • 下至第6颈椎平面和环状
• M分期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包括颈部以下淋巴结转移)
# N3行胸部CT检查以排除纵隔淋巴结和肺转移
• 临床分期 Ⅰ 期 T1N0M0 Ⅱ 期 T1N1a-1bM0, T2N0-
1bM0 Ⅲ 期 T1-2N2M0, T3N0-2M0 Ⅳa期 T1-3N3M0, T4N0-3M0 Ⅳb期 任何T、任何N、M1
III区
外侧界: 胸锁乳突 肌内缘
内侧界: 颈部血管 鞘内缘和 斜角肌
前界:胸 锁乳突肌 前内缘
后界:胸 锁乳突肌 后缘
Level IV • 上:环状软骨下缘 • 下:胸锁关节、锁骨上缘 • 前:胸锁乳突肌前内缘 • 后:胸锁乳突肌后缘 • 外:胸锁乳突肌内侧缘 • 内:颈总动脉内侧缘、椎 旁肌(斜角肌)
肌及颞肌下部、下颌神经及分支和腭静脉丛等血管。 • T4期规定,侵犯翼外肌以外的咀嚼肌间隙。
咀嚼肌间隙

鼻咽癌的MRI影像学诊断

鼻咽癌的MRI影像学诊断

将MRI与其他影像学技术(如PET-CT、 超声等)进行融合,实现多角度、多 参数的全面评估。
功能成像技术
如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 (PWI)等,能够提供更多关于肿瘤 生物学特性的信息,有助于鉴别良恶 性病变。
提高诊断准确率的策略与建议
建立标准化诊断流程
制定统一的诊断标准,规范MRI影像学表现的评价方法,减少主 观差异。
肿瘤侵犯范围与转移情况
肿瘤侵犯范围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如鼻腔、口咽、颅底等。肿 瘤侵犯的范围越广,病情越严重。
转移情况
MRI还可以检测到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通常表现为 淋巴结增大、形态不规则;远处转移则表现为其他器官出现肿瘤病灶。
MRI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
分期
鼻咽癌根据TNM分期系统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不同分期治疗方案和预后不同。
02
MRI影像学基础
MRI原理与设备
01
MRI原理
磁共振成像技术利用强磁场和高频电磁波检测人 体组织中的氢原子核,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形成图
像。
02
MRI设备
包括磁体、射频发射器、接收器和计算机系统等 部分,其中磁体是核心部分,分为永磁型和超导
强化专业培训
提高影像学医师的专业技能和诊断水平,使其能够准确解读MRI图 像。
开展临床研究
针对MRI技术在鼻咽癌诊断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开展深入的临床 研究,推动技术进步。
THANKS
感谢观看
MRI显示鼻咽部不规则肿块,T1WI呈等或稍低信 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鼻咽部炎症性疾病的鉴别
鼻咽部腺样体肥大
MRI显示鼻咽部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 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 化。

鼻咽癌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

鼻咽癌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
计划的设定 、 预 后 估 计及 随诊 方 面 均 有极 其 重 要 的作 用 『 1 ] 。 1 资 料 与 方 法
组织结构 表现 为 稍 高 于肌 肉的 信 号 或为 混 杂 等 高信 号 ,
T 2 WI / S T I R膜 和 黏 膜 浸 润, 勾 画出肿瘤的范围 , 增 强 扫描 , 肿 瘤 强 化 较 明显 , 但 通 常 低 于 鼻 咽部 正 常 黏 膜 的 强 化 。
S S D 三 维 重 建 图 像 适 当补 充 , 作 为 三 维 立 体 图像 , 空 间 感 强 更 接近解剖 , 可以清晰显示整体骨骼结 构 , 尤 其 是 可 以 清 晰 显示 骨折碎片的数量 和移 位情 况 , 以及 与 周 围 结 构 的关 系 和脱位情况 , 为 临 床 提 供 更 加 直 观 的信 息 I 4 ] 。 总之 , 6 4层 螺 旋 C T扫 描速度 快 , 快捷简 便 , 不 受 体 外 伪影 干扰 , 结 合 强 大 的后 处 理 功 能 , 对 腕 骨 复 杂 解 剖 结 构 的
键 。C T和 磁 共 振成 像 ( MR I ) 检 查 不 仅 能 清 楚 显 示 鼻 咽 腔 病 变, 更 能清 楚 地 显 示 腔外 、 黏 膜下 深 部 组 织 侵 犯 的部 位 、 范 围
及 深 在 的转 移 淋 巴 结 , 在N P C的 正 确 分 期 、 治 疗 方 案 及 放 疗
E 4 ] 胡剑波 , 徐荣 秀, 吴 泽 文 .螺 旋 C T 在 腕 舟 骨 骨 折 诊 断 中 的 临 床 价值 .实 用 医 学 影 像 杂 志 , 2 0 1 2 , 1 3 ( 1 ) : 6 5 — 6 7 . ( 收 稿 日期 : 2 O 1 3 一 O 2 — 0 4 )
隐匿性骨折显示有很 高 价值 , 薄 层 图 像 可 以 进 行 任 意 平 面 的 二 维 和 三 维 重 组 。其 中 以横 断位 为基 础 , 二 维 MP R 图 像

鼻咽癌相关影像解剖

鼻咽癌相关影像解剖

• 咽鼓管周围的肌肉包括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咽上缩肌和 咽鼓管咽肌等,这些肌肉在咽鼓管开闭中起重要作用,
• 腭帆张肌起于翼内板基部、蝶骨嵴角和外耳道软骨外侧 壁,其功能尚可拉前腭使舌有一个坚硬面以对抗压食团进 入咽部。由于是吞咽肌肉,其神经支配为三叉神经的下颌 支。有资料认为腭帆张肌是唯一司咽鼓管开大的肌肉。
• 椎前肌:为头、颈长肌的合称,当其被鼻咽癌 侵犯时,在T2WI 上该肌肉低信号(接近黑色
色)被鼻咽癌的肿瘤中信号(灰色)取代。
• CT增强示鼻咽癌侵及咽后间隙,右侧椎前肌增 大。
T1加权:鼻咽癌向后侵犯,咽后及椎前间隙 弥漫受侵。
咽旁间隙
• 咽旁间隙为咽外侧上颈深部的筋膜间隙,左、右各一,上至颅底,下达舌骨平 面,呈上宽下窄的倒置锥形体。咽筋膜及周围肌肉将咽旁间隙分为茎突前间 隙,茎突后间隙及咽后间隙三部分。
• 建议临床中应尽量采用MRI对于原发病灶进行评价,以 便指导合理的治疗。由于近1/3病例的分期发生了改变, 有必要建立新的基于MRI的鼻咽癌临床分期系统。
孙颖等,中国肿瘤临床2005年第32卷第14期
A
C B
咽颅底筋膜:为 致密结缔组织 膜,横断面上 起源于翼内板 后缘,向后延 伸至颈动脉孔 前方;在咽后 壁行走于颈长 肌前方,与椎 前筋膜形成潜 在的咽后间 隙。
• 头长肌位于颈椎前外方,主要居于第1~6颈椎前外侧沟 内。从第6颈椎横突至枕骨底外面。
• 颈长肌位于颈椎和上3个胸椎前面,主要居于第3~7颈椎 前外侧沟内。第3胸椎与寰椎前结节之间。
• 在椎体前方近中线处有颈长肌,其起自5~6颈椎,1~3胸 椎体侧部及3~6颈椎横突,止于寰椎前弓、2~6颈椎横突 及椎体侧部。在颈长肌前外侧有头长肌,其外侧有交感神 经颈上节,该节后方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

鼻咽癌CT与MR诊断

鼻咽癌CT与MR诊断
9
咽旁间隙
为充满脂肪的从颅底到舌骨上 角的新月状间隙。(上窄下宽)
内容:主要为脂肪,无淋巴结、 粘膜、肌肉、骨骼;其内有少 量异位的唾液腺和血管。
以茎突及其附着肌肉为界分为 咽旁前间隙、咽旁后间隙。
10
咽旁前间隙:
前界:蝶骨翼突内侧板后缘及其颊咽筋膜。 后界:茎突及其附着肌肉、茎突咽筋膜组
降低
40
斜坡骨质破坏
解剖特点
41
正常斜坡MR
42
斜坡骨质破坏-MR
43
斜坡骨质破坏-MR
44
正常蝶骨基底部
45
蝶骨基底部骨质破坏
46
岩骨尖破坏-CT
正常
右岩骨尖破坏
47
正常岩骨尖MR
48
岩骨尖骨质破坏-MR
49
翼突基底部和蝶骨大翼
51
翼 突 基 底 部 和 蝶 骨 大 翼 骨 破 坏
成的茎突隔。 上界:蝶骨大翼及颞骨岩部。 下界:下颌下腺表面筋膜。 内界:上部为鼻咽腔侧壁和咽颅底筋膜;
下部为咽上缩肌。 外界:外前上部为翼外肌内侧面;
外前下部为翼内肌内侧面; 外后部为腮腺深叶。 内容:大量脂肪组织、腭帆张肌、腭帆提 肌、下颌神经及其分支、上颌动脉 分支等。
11
混合型:见于未分化癌。
24
周围组织侵犯 鼻咽癌的扩散
颅外扩展
• 沿侧壁进入鼻腔。 • 侵及对侧,呈巨快型。 • 沿侧壁向下侵及口咽侧壁,达舌
骨平面。 • 向鼻咽深部侵润,侵及咽旁间隙
或咀嚼肌间隙。 • 侵及翼鄂窝,经眶下裂侵入眼眶, 或直接破坏上颌窦后壁和后组筛窦。
颅内扩展
• 破坏鼻咽顶部骨质,侵及蝶窦、海绵窦;破坏斜坡侵入后颅凹内。 • 经破裂孔沿颈内动脉侵入海绵窦及颅内,此行径可不破坏颅底骨。 • 破坏破裂孔,向前破坏骶骨大翼(卵圆孔、棘孔);

鼻咽癌

鼻咽癌
4. 利用多野,缩野,改变入射角度等 技术保护正常组织在耐受量以下。
5. 因病情而异,因人而异,及时制定 调整放疗计划不能一成不变。
放射治疗设备
钴—60 r 射线 4—6 Mv X射线 ß– 射线
常用照射野
耳前野 面颈联合野 鼻前野 耳后野 颅底野 颈部切线野
耳前野(1)
界限: 上界:颅底线上1-1.5cm,1.5-2.5cm。 后界:外耳孔后缘,颈动脉鞘区 的至耳孔后0.5-1.5cm。 前界:耳屏前5-6cm。 下界:1/2口咽,鼻唇沟与耳垂下1—2 cm连线。
颈部切线野
常用照射野组合方式
耳前野+颈部切线野 面颈联合野+颈部切线野 耳前野+鼻前野 耳前野+眶下野
放疗时间剂量,分割次数
鼻咽部 65--75Gy/6-8周 1.8—2Gy/次 5次/周
颈部淋巴结 (—)预防量 50Gy (+)60—65Gy
放射反应及处理
1. 口干,腮腺急性反应。 2. 口腔,口咽粘膜急性反应。 3. 皮肤反应。 4. 面部皮下水肿。 5. 急性蜂窝织炎。 6. 中耳炎。
鼻咽癌
Carcinoma of nasopharynx
放射治疗教研室
唐天友
主要内容
概述 流行病学 病因及发病因素 应用解剖 病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TNM分期 放射治疗
概述
1. 头颈部恶性肿瘤占首位。 2. 病变部位:好发于鼻咽粘膜上皮,向
上侵至颅底,向下转移至颈部淋巴结。 3.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漏诊。 4. 治疗方法:首选放疗,五年生存率约
大小: 6ⅹ7 ,7ⅹ8 (cm)
耳前野(2)
主野:适用于T1T2N0患者或晚 期缩野推量。

鼻咽癌的CT表现

鼻咽癌的CT表现

4、临床表现
鼻塞、流涕、吞咽困难、头痛、嗅觉障碍等, 如果侵及其它器官则引起听力障碍,视力障碍。 可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甚至以此为首发症状。 临床晚期可有鼻中隔穿孔。 多伴有后纵隔和腹腔广泛淋巴结肿大。
5、淋巴瘤CT诊断
CT检查对判断鼻咽部淋巴瘤的大小、 形态、性质、周围组织关系以及颈部淋巴 结的显示非常有价值,可以明确观察肿瘤 对颅底及相邻骨质有无破坏,对鉴别诊断 有着重要意义。
正常鼻咽部顶后壁淋巴组织丰富,鼻咽部恶性淋巴瘤病理类型 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约占整 个头颈恶性肿瘤的3%。好发40-50岁男性。
3、病 理
淋巴瘤细胞大小形态相对一致,以圆形细胞 为主,核分裂多见。细胞呈散在分布,与未分 化癌呈巢状分布不同。组织中坏死明显。肿瘤 实质丰富而间质少、嗜银纤维呈网状分布。
鼻咽癌的CT表现
1、肿瘤的密度: 为软组织密度肿块,CT值约为35~45Hu,密度均 匀,肿瘤坏死可出现密度不均。对比增强后肿瘤 呈均匀性轻度到中度强化。
2、鼻咽部软组织肿胀: 表现鼻咽后壁、顶壁、侧壁、咽隐窝、咽鼓管、 软组织肿胀增厚。
3、 侵犯周围组织: 突入鼻咽腔软组织肿块延伸至后鼻孔、鼻腔
• (1)鼻咽后壁及两侧壁不规则软组织肿 块。密度多较均匀。其内可出现坏死,坏 死区无强化或灶周环形强化。增强扫描肿 块常轻度强化,液化坏死少见。
(2)颈部淋巴结肿大常见。肿大淋巴结多 边缘规则,内部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淋巴 结多无明显强化。
(3)对邻近组织侵犯少。增强扫描肿块与 咽后壁头长肌等分界清楚,多无颅底及相 邻骨质破坏。鼻咽部肿块虽较明显,但咽 旁间隙较清晰,或只有受压改变。
平扫CT48-50Hu
CT值26Hu

鼻咽癌影像学检查规范

鼻咽癌影像学检查规范
➢ 参照TNM分期,描述原发肿瘤的部位、大 小、数目、侵犯范围,包括颅底(翼突、 蝶骨周围、斜坡和颅底孔道)、鼻窦、海 绵窦和咀嚼间隙等
➢ 淋巴结的部位(分区)、个数、大小,以 短径测量描述
鼻咽癌TNM分期的影像表现
T分期 ➢ T1:局限于鼻咽部;可表现为鼻咽壁增厚或局部结节 ➢ T2:侵犯鼻腔、口咽、咽旁间隙;以双侧翼内板后缘
➢ 近似漏斗形,清楚显示翼腭管、腭大管、腭小管 ➢ 内容:上颌神经、蝶腭神经节、上颌动脉的分支
PPF: 翼腭窝 PPC: 翼腭管 GPC: 腭大管 LPC: 腭小管
蝶腭孔
➢ 位置:蝶窦底外下方 ➢ 大小: 上下径5-10mm ➢ 形态:呈不规则形 ➢ 内容物:蝶腭血管和鼻上、鼻腭神经 ➢ 横、冠状面,以冠状面佳
T3 颈动脉鞘区肿瘤占 据、单一前组或后 组颅神经损害、颅 底、翼突区、翼腭 窝受侵
NPC ’08 T 分期 NPC ’92 T 分期
T4 侵犯颅神经、鼻窦 、翼外肌及以外的 咀嚼肌间隙、颅内
(海绵窦、脑膜等)
T4 前后组颅神经同时 损害、副鼻窦、海 绵窦、眼眶、颞下 窝;直接浸润至第 1 、2 颈椎
N1a 咽后淋巴结转移 N1b 单侧Ⅰb、Ⅱ、Ⅲ、
Ⅴa区转移淋巴结 且直径≤3CM
N0 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N1 上颈淋巴结,直径 < 4cm,活动
NPC ’08 N 分期
NPC ’92 N 分期
N2 双侧1b、Ⅱ、Ⅲ、 Ⅴa区转移淋巴结; 或直径>3cm; 或 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N3 Ⅳ区、Ⅴb区转移淋 巴结
(RTOG:美国肿瘤放射治疗组)
NPC ’08 M 分期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包括
颈部以下淋巴结转 移) # N3行胸部CT检查 以排除纵隔淋巴结 和肺转移

鼻咽癌的CT影像分析

鼻咽癌的CT影像分析

鼻咽癌的CT影像分析目的:分析鼻咽癌的CT影像征象及向周围侵犯的影像表现。

方法:回顾分析53例鼻咽癌患者的CT影像表现。

结果:咽隐窝变浅、消失52例,咽旁间隙变窄42例,副鼻窦受累8例,翼腭窝受累2例,颅底骨质破坏6例,颈淋巴结转移12例,颈动脉鞘受累13例。

结论:鼻咽部软组织增厚,咽隐窝变窄,咽旁间隙外移、变窄是其主要征象,肿瘤向上可侵犯颅底,向前可侵及翼腭窝,向后侵及颈动脉鞘。

标签:鼻咽癌;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30-0033-01鼻咽癌是鼻咽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我国南方发病率最高,CT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是其主要的影像检查方法。

现将笔者所在医院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的CT影像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3例鼻咽癌患者中,男38例,女15例,男女比例为2.5∶1,年龄18~67岁,平均43岁。

53例鼻咽癌患者中,鳞癌52例,腺癌1例。

1.2 临床表现鼻腔流血或涕中带血26例,鼻塞25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1例,颌面部疼痛、麻木5例,视力障碍1例,耳鸣1例。

1.3 方法本组53例患者均作CT平扫,其中CT增强扫描8例,CT扫描机器为菲利浦Brilliance,6排螺旋CT,层厚3 mm、层距为3 mm,CT增强为用60%碘海醇,速率为2.8~3.3 ml/s。

2 结果53例患者均可见鼻咽壁软组织增厚;咽隐窝变浅、消失52例,其中双侧咽隐窝变浅21例,左侧咽隐窝变浅17例,右侧14例;咽旁间隙变窄42例,表现为咽旁间隙受压外移,咽旁间隙密度增高,呈软组织密度影;口咽部软组织增厚5例;副鼻窦受累8例,表现为副鼻窦内出现软组织密度影,其中蝶窦4例,上颌窦2例,筛窦1例,蝶窦及筛窦联合受侵1例;翼腭窝受累2例,表现为翼腭窝内出现软组织密度影,其中1例伴骨质破坏;中耳乳突炎5例,表现为乳突内出现软组织密度影,其中左侧3例,右侧2例;颅底骨质破坏6例,其中溶骨型骨质破坏3例,表现为骨质密度降低,呈溶冰改变,成骨型骨质破坏1例,表现为其骨质密度增高,其外形无改变,混合型骨质破坏2例,表现为溶骨型骨质破坏,并出现骨质密度增高影;颈部淋巴结转移12例;颈动脉鞘压受累13例,其中单侧受累8例,双侧受累5例,表现为颈动脉鞘间隙变窄,结构不清,出现软组织影。

鼻咽癌的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

鼻咽癌的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
▪ 超腔侵犯: - 肿瘤穿破咽颅底筋膜,侵犯周围结构
咽颅底筋膜
▪ 致密结缔组织膜 ▪ 横断面:
- 起于:翼内板后缘 - 包绕:腭帆提肌(后内方) - 绕行:咽鼓管软骨 - 向后:颈动脉孔前方 - 向内:咽后壁、椎前肌前方
枕鳞
眶下裂 翼腭窝
卵圆孔 棘孔
破裂孔
颈动脉管 颈静脉孔衍化为乙状窦
枕骨颈静脉结节(舌下神经管顶)
Image 8
颧蝶缝 圆孔
蝶鳞缝 鼓鳞裂
岩枕裂
眶下裂 下颌窝(顶)
中耳 颈动脉管
枕骨颈静脉结节
Image 9
眶上裂和眶下裂移行处 颈动脉管
耳蜗基底转 中耳
Image 10
眶上裂和眶下裂移行处
内听道
耳蜗 中耳
乳突
枕髁
Image 2
翼上颌裂 翼突 翼板
茎突
翼腭窝
下颌骨髁突
枕髁
乳突
Image 3
翼突 翼板
茎突 枕乳缝
颧骨 翼腭窝
(左)蝶棘 乳突 枕骨(基底部和枕髁)
Image 4
颧面孔 颧弓 蝶骨大翼
翼突
舌下神经管 枕鳞
蝶腭孔 翼腭窝 翼板 蝶棘 茎突基底部 枕乳缝
枕骨基底部(后斜坡)
• 斜坡由枕骨基底部和蝶骨体共同构成,向前上约呈45°角倾斜 • 上界为鞍背,下界为枕骨大孔前缘,两侧毗邻破裂孔、岩枕裂、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内口等结构 • 与垂体、脑干、第3~8对脑神经、基底动脉、颈静脉球及海绵窦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
通连:
经8个通道与周围相交通
1.前:眶下裂---眼眶 2.后内:翼管---破裂孔 3.后上:圆孔---颅中窝 4.后下:腭咽管---鼻咽 5.内:蝶腭孔---鼻腔 6.外:翼上颌裂---颞下窝 7.下:翼腭管---腭大、小孔---口腔

鼻咽癌影像学诊断

鼻咽癌影像学诊断
63610 鼻咽癌至鼻腔
放疗后随访
•肿块消退获残存 •放疗后复发 •颅底改变 •放疗相关肿瘤
•放疗后纤维化 •腔壁软组织萎缩 •放射性脑损伤 •副鼻窦炎性渗出
推荐放疗后3月初始复查,头2年内 每6月复查一次
肿块消退
放疗后随访
萎缩
放疗后随访
放疗后随访
复发
T2W偏高信号 肿瘤复发
淋巴结复发
放疗后随访
CT
T1WI T1WI+C
正常解剖---鼻咽腔冠状面 鼻咽中部
–标志是咽鼓管圆枕 –卵圆孔 –咽旁间隙(颅底-颌下腺)
CT
CT骨窗
T1WI T1WI+C
正常解剖---鼻咽腔冠状面
鼻咽偏后部
标志为腭帆提、张肌 NP顶侧壁为上缩肌、淋巴组织
垂体柄 蝶窦
卵圆孔
上颌N
胼胝体 侧脑室
视交叉 颈内A
T1WI T1WI+C
•咬肌间隙(颞下窝)
前界:上颌窦后壁 外界:颧弓 内后:与咽旁间隙比邻
•含下颌骨、翼内肌、 翼外肌、颞肌、咬肌
正常解剖——鼻咽腔横断面
鼻咽上部
– 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咽口、 侧咽隐窝
– 腭帆张肌、腭帆提肌 – 翼外肌、颞肌、咬肌
CT
T2WI
T1WI Gd+
正常解剖——鼻咽腔横断面
鼻咽口咽 交界处
正常解剖——鼻咽腔横断面
• MRI:显示咽颅底筋膜(周围肌肉、脂肪间隙、颈动脉鞘受累) • CT:鼻咽部肿瘤未超出翼茎线(翼内板内侧与茎突外侧的连线)
前面超腔:肿瘤超过翼内板游离缘连线,侵犯后鼻孔
鼻咽癌的影像表现:超腔周围侵犯 前至后鼻孔
后鼻孔、头长肌
鼻咽癌的影像表现:超腔周围侵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肿瘤向侧方侵犯 超过咽颅底筋膜 咽旁间隙。
the pharyngobasilar fascia corresponds to a line connecting the tip of the medial pterygoid plate to the lateral aspect of the carotid artery at the skull base
IV区
外侧界: 胸锁乳突 肌内缘
后界:胸 锁乳突肌 后缘
前界:胸 锁乳突肌 前内缘
内侧界: 颈部血 管鞘内 缘和棘 旁肌
Level Va • 上:舌骨体上缘 • 下:环状软骨下缘 • 前:胸锁乳突肌后缘 • 后:斜方肌前外缘 • 外:颈阔肌、皮肤 • 内:椎旁肌肉(肩胛提肌、 头夹肌)
Level Vb
≤3CM N2 双侧Ⅰb、Ⅱ、Ⅲ、Ⅴa区转移淋巴结;或直径
>3CM; 或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N3 Ⅳ区、Ⅴb区转移淋巴结
咽后淋巴结(RP) • 上:颅底 • 下:舌骨体上缘 • 前:腭帆提肌
• 后:椎前肌(头长肌、颈 长肌)
• 外:颈内动脉内侧缘
咽 后 淋 巴 结
外侧界: 颈内动脉 内缘
前界:腭帆提肌
正常鼻咽腔横断面











5
轴位
冠状位
1、咽鼓管圆枕 2、咽鼓管咽口 3、咽隐窝 4、翼内肌
束 5、咽旁间隙 6、头长肌 7、翼内板 8、翼外板 9、
颈内动脉 10、颈内静脉 11、会厌 12、蝶窦
正常鼻咽部软组织窗
翼突内外侧板 咽鼓管咽口 圆枕 咽旁间隙 咽隐窝
翼腭窝 翼外肌 腭帆张肌 腭帆提肌
鼻咽与口咽
• 肿瘤向下超过第2颈 下缘平面 。
口咽与喉咽
➢肿瘤向下超过第3 颈 下缘平面
T2:肿瘤侵犯鼻腔、口咽、咽旁间隙
肿 瘤 侵 犯 鼻 腔 、 口 咽 、 咽 旁 间 隙
• 颅 底:包括翼突内外板、翼突基底部、 蝶骨基底部、岩尖、斜坡、蝶骨大翼、破 裂孔、颈静脉孔和舌下神经管等结构。
• 上:环状软骨下缘
• 下:锁骨上缘
• 前:胸锁乳突肌后缘、皮肤、锁骨
• 后:斜方肌前外缘、后斜角肌前缘
• 外:颈阔肌、皮肤、后斜角肌外侧缘
• 内:椎旁肌肉(肩胛提肌、头夹肌)、 甲状腺或气管
V区
外侧界: 颈阔肌和 皮肤
后界:斜 方肌前侧 缘
前界:胸 锁乳突肌 后缘
内侧界: 肩胛提 肌
VI区
外界:胸锁 乳突肌前外 缘、皮肤和 甲状腺内缘
– 1976~1987何氏
– 1988UICC/AJCC (第4版)
– 1997UICC/AJCC(第5版)
– 2002UICC/AJCC 2002UICC/AJCC (第6版)
两种分期主要存在的问题
• 是以CT影像为分期基础的,与MRI相比,CT 对软组织分辨率较低,无法准确地显示肿瘤 部位、范围、浸润深度
软骨下缘,与食道相续。 • 按软腭、会厌游离缘的平
面将咽部分为鼻咽部、口 咽部和喉咽部。
(二)鼻咽部
• 鼻腔后方 • 软腭后上方 • 上自颅底 • 下至软腭下缘 • 顶后壁呈穹隆状 • 粘膜下有丰富的

前 正中-鼻中隔后缘 壁 两侧-后鼻孔
顶 蝶骨体、枕骨底部和C1-2椎体
后 粘膜内-咽扁桃体(腺样体)
前界:颈阔 肌和皮肤
后界:气管 和食管分界 处
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外科分区
• 颈部淋巴结分区-UICC
– Ⅰ区:颏下/颌下 • Ⅰa(颏下淋巴结):双侧二腹肌前腹之间 • Ⅰb(颌下淋巴结):二腹肌前后腹之间
– Ⅱ区 :胸锁乳突肌深面,颅底至舌骨之间 • Ⅱa:颈内静脉后缘以前 • Ⅱb:颈内静脉后缘以后 • Ⅲ区:胸锁乳突肌深面,舌骨与环状软骨 下缘之间
• 蝶骨大翼:包含有圆孔、卵圆孔、棘孔的 结构构成破裂孔的前外侧壁。
颅底
侵 犯 颅 底 、 翼 内 肌
咀嚼肌间隙
• 颞窝被颧弓分为颞上窝和颞下窝 • 颞下窝:又称咀嚼肌间隙固有部分,鼻咽癌分期中的咀嚼肌
间隙特指其固有部分“颞下窝”已被“咀嚼肌间隙”所替代 • 颞下窝为咀嚼肌间隙的固有部分,内含翼内肌、翼外肌、咬
壁 外侧-与破裂孔和颞骨突 紧接
咽隐 窝
咽鼓管 咽口
侧 咽鼓管咽口-鼻咽癌蔓延
软 腭
至咽旁间隙与颅底的潜在通道
壁 咽鼓管圆枕
咽隐窝-破裂孔-鼻咽癌
喉室
二、鼻咽部影像解剖
(二)正常影像解剖
横断面上鼻咽腔可呈方形、长方形或梯形 侧壁由前下向后上: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及 咽隐窝 在咽鼓管侧方,可见腭帆提肌与腭帆张肌,与咽 鼓管开闭有关。 冠状面鼻咽腔位于中线颅底下方,咽鼓管咽口位 于咽圆枕下方,上方为咽隐窝, 矢状面鼻咽腔呈J型。
鼻咽癌分期
• 肿瘤分期是影响包括鼻咽癌在内的头颈部 肿瘤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TNM分期是目 前国际通用的恶性肿瘤分期系统,用于评 估肿瘤侵犯的范围,是恶性肿瘤最主要的 预后评价指标。
国内外分期工作的历史
• 国内分期历史
• 国外分期历史
– 1959天津 – 1965上海 – 1979长沙 – 1992福州
II区
外侧界: 胸锁乳突 肌内缘
后界:胸 锁乳突肌 后缘
前界:颌 下腺后缘、 颈部血管 鞘前缘
内侧界: 颈部血管 鞘内缘和 肩胛提肌
Level III • 上:舌骨体下缘 • 下:环状软骨下缘 • 前:胸锁乳突肌前内缘 • 后:胸锁乳突肌后缘 • 外:胸锁乳突肌内侧缘 • 内:颈内动脉内侧缘、椎 旁肌(斜角肌)
后界: 头长肌
Level Ia
• 上:下颌骨下缘平面、颏 舌肌
• 下:舌骨体上缘(切线平 面)
• 前:下颌骨联合、颈阔肌
• 后:舌骨体
• 外:二腹肌前腹内侧缘
IA区
前界:下颌骨联合
外侧界:二腹肌前 腹内侧缘
后界:舌骨
Level Ib • 上:下颌舌骨肌、颌下腺 上缘 • 下:舌骨体中间层面 • 前:下颌骨联合 • 后:颌下腺后缘 • 外:下颌骨内、下缘、颈 阔肌、皮肤
2、鼻咽部软组织肿胀:
表现鼻咽后壁、顶壁、侧壁、咽隐窝、 咽鼓管、软组织肿胀增厚。
3、 侵犯周围组织: 突入鼻咽腔软组织肿块延伸至后鼻孔、
鼻腔
3、侵犯周围组织:
咽旁间隙、翼内、外肌、颞下窝、颈动 脉鞘区、咽后淋巴结。通过卵圆孔、破裂孔进 入颅内。
4、NPC颈部淋巴结转移:是NPC最常见的 转移
咀嚼肌间隙、颅内(海绵窦、脑膜等)
鼻咽鼻腔分界:上颌窦后壁连线
B
B
T1:肿瘤局限于鼻咽腔内
鼻咽与咽旁间隙分界
肿瘤向侧方侵犯超过咽颅底筋 膜
咽颅底筋膜
• 起于翼内板后缘; • 包绕腭帆提肌后内方,
绕行于咽鼓管软骨,向 后延伸至颈动脉孔前方; • 走行于咽后壁、椎前肌 前方。
咽颅底筋膜
• 颅底平面翼内板 后缘与颈内动脉 外侧的连线
鼻咽癌影像诊断及08 年分期
鼻咽癌简介
•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ncer )是指发 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是我 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耳鼻咽喉 恶性肿瘤之首。常见临床症状为鼻塞、涕 中带血、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复视及头 痛等。
• 鼻咽部解剖
(一)咽部
• 上起自颅底部 • 下至第6颈椎平面和环状
头长肌
正常鼻咽部
骨窗
颈静脉孔
眶下裂
骨性咽 鼓管
破裂孔
舌下神经孔 翼上颌 卵圆孔 间隙 棘孔
颈动脉管 斜坡
• 鼻咽癌影像学表现
1、肿瘤的密度和信号: 为软组织密度肿块,CT值约为35~45HU,密度均
匀,肿瘤坏死可出现密度不均。对比增强后肿瘤呈均匀性 轻度到中度强化。磁共振T1WI:信号稍高于周围肌肉组 织;T2WI:信号高于肌肉。Gd-DTPA增强T1WI:较明 显强化,肿瘤组织的信号强度较均匀,坏死则信号强度欠 均匀。
• M分期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包括颈部以下淋巴结转移)
# N3行胸部CT检查以排除纵隔淋巴结和肺转移
• 临床分期 Ⅰ 期 T1N0M0 Ⅱ 期 T1N1a-1bM0, T2N0-
1bM0 Ⅲ 期 T1-2N2M0, T3N0-2M0 Ⅳa期 T1-3N3M0, T4N0-3M0 Ⅳb期 任何T、任何N、M1
•谢谢!
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与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70IB区内侧界: Fra bibliotek腹肌前 腹外侧缘
后界:颌 下腺后缘
下颌舌骨肌 前界:下颌骨 联合
外侧界:下颌骨 内缘、颈阔肌
Level IIa
• 上:C1横突下缘 • 下:舌骨体下缘 • 前:下颌下腺后缘、颈内
动脉前缘、二腹肌后腹后 缘 • 后:颈内静脉后缘 • 外:胸锁乳突肌内侧缘
Level IIb • 上:C1横突下缘 • 下:舌骨体下缘 • 前:颈内静脉后缘 • 后:胸锁乳突肌后缘 • 外:胸锁乳突肌内侧缘 • 内:椎旁肌肉(肩胛提肌)
– Ⅳ:胸锁乳突肌深面,环状软骨下缘以下 – Ⅴ:副神经链组 – Ⅵ:颈前淋巴结
• N分期
N0 影像学检查及体检无淋巴结转移 N1a 咽后淋巴结转移 N1b 单侧Ⅰb、Ⅱ、Ⅲ、Ⅴa区转移淋巴结且直径
≧1cm,≤3CM N2 双侧Ⅰb、Ⅱ、Ⅲ、Ⅴa区转移淋巴结;或直径>3CM;
或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N3 Ⅳ区、Ⅴb区转移淋巴结
治疗技术的进展
2007年10月,由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鼻咽癌学 组主办的鼻咽癌临床分期研讨会在武夷山召开,会议就开 展鼻咽癌临床分期多中心协作达成了共识。
分期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