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年级 第三课 你我他像一家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你我他像一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你我他像一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你我他像一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心态和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内容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观,提高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本文设计了一堂名为《你我他像一家》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

以下是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与学生间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3.掌握积极的人际交往技巧。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和投影仪。

2.准备一份学生间相似和不同之处的表格。

3.各种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张神秘合影,图片上有三个人的侧脸。

问学生是否能猜出这三个人是谁。

然后用PPT展示三个人的正脸照片,分别是自己、一个同学和一个老师。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并让学生简单交流。

2.学习(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一份相似与不同之处的表格。

组内讨论并填写表格,列出自己和组员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学生根据表格内容整理出一份小组报告,回答问题:你们都有什么相似之处?你们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3.分享(10分钟)学生代表各小组依次分享自己的小组报告。

其他学生听取分享,与之相似的地方可以举手,与之不同的地方不举手。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之间存在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这种相似和不同对我们的人际关系有什么影响?4.讨论(15分钟)老师提出两个问题供学生讨论:1)为什么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感受?2)如何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进行互动讨论。

5.教学案例(10分钟)通过展示一个小故事或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例如:小明和小红是好朋友,但是小红独霸了他们的玩具,小明不满意。

请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大家的协商和妥协,寻找出一种合适的解决方案。

6.结束(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习惯。

心理健康教育你我他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你我他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你我他教案教案一: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目标:教育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关注。

步骤:1.引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短视频,向学生介绍一个心理健康问题并让他们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2.讨论:与学生一起讨论心理健康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以及心理健康对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3.示范:演示如何通过积极的自我认识、放松技巧、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法来提升心理健康。

4.活动:分组让学生共同制定提升心理健康的计划,并共享计划。

鼓励学生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观点。

5.总结:回顾本节课的要点,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并介绍下一课的主题。

教案二:认识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目标:教育学生了解各种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步骤:1.引入:通过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讨论并列举可能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2.讲解:介绍各种可能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社会环境、个人经历、亲密关系以及学业压力等。

3.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影响因素,并深入讨论该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具体影响。

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

4.总结: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强调心理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个人也可以通过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来维护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案三:有效应对压力的方法目标:教育学生了解并学习有效应对压力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

步骤:1.引入:通过一段影片或提问,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压力,并让他们思考常见的压力来源。

2.讲解:介绍一些常见的应对压力的方法,如积极思考、放松技巧、寻求支持和调整生活方式等。

3.小组活动: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应对压力的方法,并互相分享自己的体验和建议。

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

4.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一些常见的压力情境,并通过应对方法来展示如何有效处理压力。

5.总结:回顾本节课的要点,强调有效应对压力的重要性,并介绍下一课的主题。

心理健康教育你我他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你我他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你我他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你我他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人们意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针对这一需求,我们设计了一套名为《心理健康教育你我他教案》的教学计划。

首先,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儿童时期开始。

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包括如何管理情绪、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面对挫折和压力等内容。

我们将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并通过互动和游戏来培养他们的心理健康。

其次,我们也设计了一套适用于青少年和成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这些教案不仅包括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还包括一些实用的心理健康技巧和方法,如压力管理、情绪调节、自我认知等。

我们还将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形式,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心理健康知识。

最后,我们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过程。

因此,我们鼓励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人士都参与到这一教育计划中来。

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课程和活动,家长可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需求,社会各界可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综合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你我他教案》不仅是一套教学计划,更是一种倡导和呼吁。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计划,让更多的人了
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人改善心理健康,共同促进社会心理健康的发展。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模板范文通用精选2篇(1)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模板范文通用精选2篇(1)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模板范文通用精选2篇(1)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

3. 教导学生基本的情绪调节方法,促进其良好情感发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 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

2. 积极自我认知的培养。

3. 情绪调节方法的掌握。

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心理健康的内涵。

2. 帮助学生建立稳定、积极的自我形象。

3. 教授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小故事或实例引入心理健康的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和认识,收集学生的想法。

简短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与互动探讨详细讲解心理健康的定义、特点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结合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积极心理健康的表现。

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经验。

3. 自我认知与自信心培养通过角色扮演、自我评价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教授学生简单的自我肯定技巧,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给予自己正面的反馈。

开展“我能行”主题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情绪调节与情感管理教授学生基本的情绪识别方法,帮助他们认识并理解自己的情绪。

引导学生学习深呼吸、放松训练等情绪调节技巧,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或情境模拟,让学生练习在面对不同情绪时的应对策略。

5. 课堂总结与反馈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感受,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记录一周内的情绪变化及其应对策略,促进学生对情绪管理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索欲望。

2. 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鄂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审批稿

鄂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审批稿

鄂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鄂教版一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学校:XXXX姓名:XXX湖北省小学一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1课我上学我骄傲心育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新的社会角色----小学生;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角色变化,从情感上认识到自己长大了。

学会以小学生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活动准备:课件活动过程:一、视频导入看视频: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这些小朋友背着新书包干什么?猜猜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小朋友背着书包来上学,可高兴了,因为他们知道从今起,他们就是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

板书课题:第1课我上学我骄傲二、活动与训练: 1.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请几个主动积极的小朋友说说作为一名小学生与在幼儿园时的不同,其他同学作补充。

2.针对发言,大家展开计论,和同学们一块说说当小学生的感受,怎样做一名好学生。

3.小品:内容简介:我是一名小学生每天早上,叮呤呤的小闹钟把我从睡梦中唤醒。

我知道,我该起床了。

因为我要去上学,我是一名可爱的小学生了。

如果起床晚了,我就可能上学迟到了。

我知道,当一名小学生,上学不能迟到。

妈妈帮我整理书包,我对妈妈亲切地说:“妈妈,我自己整理吧,自己的事自己做,我是小学生了。

”背上书包我高高兴兴上去学校。

一路上,小鸟为我歌唱,小树为我欢呼,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来到学校见到老师说声:“老师,您好!”,见到同学说声:“同学,您早!”。

我是一名小学生了,我应懂礼貌。

想想:(1)上小学后的我和幼儿园的我不同的是:(2)做一名小学生我感到很快乐,因为: 4.观看视频:结合小学生守则录像,启发学生如何才能成为优秀小学生。

师小结:在幼儿园主要活动是游戏,而进入小学后,主要活动是学习。

三、总结:作为一名小学生应时时用《小学生守则》要求自己,想想自己做的怎么样,还有那些没做好,努力去做到。

心理健康全册教案一年级第三课你我他像一家教师用书.docx

心理健康全册教案一年级第三课你我他像一家教师用书.docx

一年级第三课你我他,像一家【主题说明】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独生子女由于家庭过多保护,不会或者不愿意与人交往。

同伴关系对儿童的认知和情绪等方面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鼓励学生了解自己,了解同学,和同学成为朋友,这对于学习和生活而言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本课的主旨在于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互助合作所带来的愉快感,使学生明白友爱和关心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凝聚成一个班集体,一起快乐的学习、共同进步。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2.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有朋友真好,朋友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行为目标:学会主动与他人交往,能向别人介绍自己,能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并能大胆地说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能够发现同学和自己的闪光点,学会理解、尊重、帮助别人。

2.难点:学会主动地与他人交往。

【课前准备】教学 PPT。

【教学流程】教学设计环节目标过程建议1. 教师讲解教材“观察岛”中的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我们都生活在地球屋上,地球屋正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因为有了你我他,才像一个家。

请1. 此处教师可酌情观察岛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地球屋中只有容,激发学生的学调整活动方式。

(热身暖心)你一个人,会是什么样的情景?习兴趣。

2. 本环节用时不超2.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过 5 分钟。

教师总结: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屋上,我们彼此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交朋友。

活动一:我们一起来作画1.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分组。

2.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花涂色,看看哪一组画的最漂亮。

3.教师总结:现在每个小组都已经为花涂好了色,老师发现每个小组都画的很漂亮,以后这是我们每个小组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活动二:说说心里话1. 每个小组的同学鼓励学生了解自 4.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活动营画画时,教师要巡己,了解他人,学行思考。

心理健康教育你我他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你我他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你我他教案教案名称:心理健康教育-你我他一、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自我认知和情绪调控能力;4. 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和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心理健康(1)心理健康的概念及特点;(2)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3)心理健康与社会关系的关系。

2. 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1)合理的生活规律和饮食习惯;(2)适度的运动和休闲方式;(3)有效的压力管理和情绪释放;(4)积极的社交和支持网络。

3. 自我认知和情绪调控(1)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个性和特点;(2)认识情绪,学会倾听自己的内心声音;(3)情绪调控的方法和技巧;(4)建立积极的态度和信念。

4. 积极的心理素质和生活态度(1)自我肯定和自信;(2)乐观的心态和生活态度;(3)学会感恩和珍惜。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和教材;(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学习资料;(3)教师布置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

2. 课堂教学(1)导入: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概念讲解: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3)案例分析:讨论真实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心理健康的相关话题,并汇报讨论结果;(5)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情境,锻炼自我认知和情绪调控能力;(6)情景演练: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演练,检验学习效果和技巧应用。

3. 课后练习(1)作业布置:布置学生思考心理健康的问题,写下感想和建议;(2)反馈评价:收集学生作业,进行反馈评价。

四、教学评价1. 教学效果:学生参与积极,表现出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和学习兴趣;2. 学生表现: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巧,有效解决心理健康问题;3. 教学反思:教师总结教学过程和效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和生活态度,从而提升自身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你我他作业设计方案》

《你我他作业设计方案》

《你我他》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你我他》是一门针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理解他人,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念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通过课程进修,学生将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增强自大心,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技巧,同时学会有效地处理情绪和压力,增进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培养自我认知能力;2.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提高情商和人际干系处理能力;3. 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培养积极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4. 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三、课程内容1. 自我认知与自我发展- 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念;- 探讨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培养自我认知能力;- 制定个人成长计划,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 人际交往与情绪管理- 进修有效沟通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探讨人际干系中的冲突与解决方法;- 学会情绪管理技巧,处理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3. 压力管理与心理韧性- 分析压力来源,探讨应对压力的策略;- 进修放松技巧,缓解压力和焦虑;- 培养心理韧性,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人际交往和情绪管理的场景,提高实践能力。

4. 案例分析:结合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五、作业设计1. 个人成长计划:要求学生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包括自我认知、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和压力管理等方面,并在每个阶段进行反思和调整。

2. 情景模拟:设计情景模拟作业,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展示所学技能,如有效沟通、冲突解决和情绪管理等,通过实践提高能力。

3. 心理韧性训练:安置心理韧性训练作业,要求学生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采取积极的心态和有效的策略,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一年级心理健康课全套教案

一年级心理健康课全套教案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案第一课大哥哥大姐姐的形象辅导目的:帮助学生进行角色定位,认识到作为高年级学生应该具有的形象。

辅导过程:1 、自励口号(穿插本学期课程上课设想:设班长(就职演说),多表演,如何打分,要求,愿望:心理课与课本一样变得更加五彩缤纷)2 、导入:欢迎回校学习,当低年级同学稚气地叫你:大哥哥大姐姐时,当校长说:高年级的同学们时,你的心情是自私样的?高兴,自豪,还是向往?晨会时的欢迎一年级小同学的形式,说说自己的心情及感受。

3 、回忆:四年前的你。

长相、身高、体重、鞋码,及入学时的小故事。

4 、说一说,填一填:进入五年级,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期望:他们为什么对我们有这样的期望,原来我们已经长大,我能做到这些事,也能做好这些事了。

5 、即兴表演: 3 个小片断(分别选 3 人)说一说:哪个是符合“大哥哥大姐姐形象”的?为什么?如果不符,应该怎么做?6 、讨论:你认为的“大哥哥大姐姐”形象是怎样的?(提示:从学习、劳动、与同学关系、与老师关系方面考虑)第二课应该和什么人交朋友一、活动目标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学交更多更好的朋友。

二、活动要点1、选择朋友很重要。

2、真正的友谊是朋友之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互相信任和理解,休戚与共。

三、活动准备1、投影片:交友的几种名称,三道辨析题。

2、录音故事《割席而坐》。

3、收集一些“友谊典范”的故事。

四、活动过程1、谈话导人也许同学们已深有体会,就像鸟需巢,蛛需网,生活在社会上的人,人人都需要朋友。

你一定也有朋友,那你知道朋友分多少种吗?投影出示交友的几种名称,并简单说说它们的涵义。

(资料附后)要细说起来,朋友的名称还有许多。

看来虽然都是朋友,但中间的差别非常大。

那么,我们应该交怎样的朋友呢?2、听故事,知道择友要注意朋友的品行。

(1)听录音故事《割席而坐》。

(资料附后)(2)讨论:这个故事说明古人交友时很注意什么?(注意朋友的品行,强调志同道合)(3)小结:和好人交朋友,受到朋友的帮助,自己也就随着好了;与坏人交朋友,受到朋友的侵蚀,自己也就随着坏了,即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模板范文通用精选2篇(2)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模板范文通用精选2篇(2)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模板范文通用精选2篇(2)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认识到积极心态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2.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增强自信心和挫折承受能力。

3. 行为目标:学会简单的自我调节技巧,能够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乐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

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形成健康的心理习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什么是心理健康?为什么它很重要?”引导学生思考。

简要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2. 认知发展讲解心理健康的概念、特点和作用,帮助学生建立对心理健康的全面认识。

分享一些积极心态的小故事或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积极心态的力量。

讨论并总结积极心态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理解。

3.情感培养通过角色扮演或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感受。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调整情绪、保持积极心态的经验。

开展小组讨论,相互鼓励和支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挫折承受能力。

4. 行为实践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自我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团队合作游戏、创意绘画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观察自己的情绪状态,及时调整和保持良好的心态。

5.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自我调节的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形成健康的心理习惯。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如何在遇到困难时保持积极心态的小故事或感悟。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故事导入、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结合讲解、讨论、分享、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全面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一年级第三课你我他像一家教师用书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一年级第三课你我他像一家教师用书

一年级第三课你我他,像一家【主题说明】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儿女,很多独生儿女因为家庭过多保护,不会或许不肯意与人交往。

伙伴关系对小孩的认知和情绪等方面的发展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鼓舞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同学,和同学成为朋友,这关于学习和生活而言都是一件存心义的事。

本课的要旨在于从认知、感情、行为三个方面,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相助合作所带来的快乐感,使学生理解友善和关怀的重要性,进而让学生凝集成一个班集体,一同快乐的学习、共同进步。

【教课目的】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自己的特色,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感情目标:让学生领会到有朋友真好,朋友让自己的生活更为丰富多彩。

行为目标:学会主动与他人交往,能向他人介绍自己,能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并能勇敢地说出来。

【教课要点、难点】要点: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能够发现同学和自己的闪光点,学会理解、尊敬、帮助他人。

难点:学会主动地与他人交往。

【课前准备】教课PPT。

【教课流程】教课方案环节目标过程建议1.教师解说教材“察看岛”中的图引出本课的主要内片(有条件能够用多媒体体现), 1.此处教师可酌情察看岛我们都生活在地球屋上,地球屋正容,激发学生的学调整活动方式。

(热身暖心)因为有了你我他,才像一个家。

请习兴趣。

2.本环节用时不超同学们想想,假如地球屋中只有过5分钟。

你一个人,会是什么样的情形?2.鼓舞学生踊跃发布自己的见解。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总结: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屋上,我们相互之间应当如何相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交朋友。

活动一:我们一同来作画1.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分组。

2.教师指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花涂色,看看哪一组画的最美丽。

3.教师总结:此刻每个小组都已经为花涂好了色,老师发现每个小组都画的很美丽,此后这是我们每个小组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活动二:谈谈内心话1.每个小组的同学鼓舞学生认识自 4.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指引学生进活动营画画时,教师要巡己,认识他人,学行思虑。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备课教案模板(通用14篇)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备课教案模板(通用14篇)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备课教案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备课教案模板(通用1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备课教案模板(通用1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备课教案1教学理念: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千百年来,它伴随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走过沧海桑田,经历雪霜磨砺,最终沉淀为民族的精髓。

“人若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起码的道德修养。

为人以诚,待人以信,不可是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要求,也就应是社会的规范。

诚信就像一个路标,它将一个人的人品、修养引入了纯洁的圣地。

诚信体此刻点点滴滴的小事上,一份承诺,一份职责都是一种诚信。

而作为我们小学生,我们讲诚信就是要说真话,求真知,做真人。

如何做一个有诚信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追寻人生梦想的道路上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在日常为人处世之中,真待人、严格自律。

教学目标:1.帮忙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你愿意做一个诚信的人吗你在别人眼里是一个值的信赖的人吗2.引导学生以别人为镜子进行自我鞭策、自我鼓励,到达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目的。

3.除了国家政治生活,诚信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更重要的作用。

4.在法制社会里更讲究道德,没有诚信寸步难行。

5.任何本领都不比良好的品格与态度更受人欢迎:生活是期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的光明磊落:天下没有一种广告,比诚实更能取的他人的相信。

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以别人为镜子进行自我鞭策、自我鼓励,到达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目的。

2.任何本领都不比良好的品格与态度更受人欢迎:生活是期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的光明磊落:天下没有一种广告,比诚实更能取的他人的相信。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揭开课题。

师:这天,教师先给你们看一个小故事。

(课件演示)在古时候的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去,她的孩子哭着叫着,也要跟着妈妈上街。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快乐你我他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快乐你我他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快乐你我他快乐你我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导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

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以帮助学校和老师更好地开展相关教育工作。

一、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2. 掌握一些提高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如积极思考、良好的人际关系等;3. 学会了解和处理常见的心理问题,如压力、焦虑等;4. 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树立自信和勇气。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重要性2.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3. 提高心理健康的方法4. 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应对方式三、教学步骤:1. 情景导入张老师向学生们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吗?为什么心理健康对我们的成长和学习很重要呢?”学生们积极参与,展开讨论。

2. 知识讲解张老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

并向学生们解释心理健康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包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身心健康的维持等方面。

3. 活动展示张老师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他们认为可以提高心理健康的方法。

一方面,希望学生互相借鉴;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4. 案例分析张老师给学生们展示几个常见的心理问题案例,如考试压力大、陌生环境焦虑等。

并让学生们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5. 游戏互动张老师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们分成小组,通过互相传递足球等方式,促进团队合作,树立自信心和团队意识。

6. 总结反思张老师引导学生们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所学。

并鼓励学生们思考如何将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教学方法:1. 情景导入:通过真实的例子和故事来唤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2. 知识讲解:通过简明的语言和直观的图表,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

一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一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课我上学我骄傲【主题说明】适应环境和转变角色是新入学小学生生活适应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年级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启了全新的学习与生活模式。

虽然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穿衣、吃饭等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全新的环境和未知的小学生活仍然给一年级新生带来很大的挑战。

本节课力图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新的小学生活,接纳自己的新角色,积极认同自己的小学生身份,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自己的新角色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不同。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新学校,喜欢学习,并为自己成为小学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3.行为目标:积极接受自己的新角色,向往学校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转变角色,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难点:培养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课前准备】1.教学PPT。

2.课前小调查:上学第一天,谁送你上学?【教学设计】第二课我要学本领【主题说明】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本领,不断成长。

本节课力图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作用,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学习。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感知并初步理解学习的作用。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行为目标:让学生喜欢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激发学习兴趣,喜欢学习。

难点:理解学习的作用。

【课前准备】1. 了解学生的特长,准备相应的道具。

2. 教室作适当变动,留出学生表演的空间。

3. 教学PPT。

【教学设计】第三课你我他,像一家【主题说明】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独生子女由于家庭过多保护,不会或者不愿意与人交往。

同伴关系对儿童的认知和情绪等方面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鼓励学生了解自己,了解同学,和同学成为朋友,这对于学习和生活而言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本课的主旨在于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互助合作所带来的愉快感,使学生明白友爱和关心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凝聚成一个班集体,一起快乐的学习、共同进步。

你我他像一家心理健康教案

你我他像一家心理健康教案

你我他像一家心理健康教案以下是一份以“你我他像一家”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 帮助学生掌握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你我他像一家”的意义。

难点:如何让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改善人际关系。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故事案例等。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你我他像一家”这个话题。

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和我们关系密切的人都有谁呀?生:爸爸妈妈、同学、朋友……师:对呀,这些人都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那大家觉得和他们相处得怎么样呢?生 1:我和我的好朋友相处得很好。

生 2:有时候和爸爸妈妈会有一些小矛盾。

师:那为什么会有矛盾呀?生 2:可能是想法不一样吧。

师:嗯,这很正常。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和他们相处呢?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师:谁来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呀?生 3:要互相理解。

生 4:要多沟通。

师:非常棒!互相理解和多沟通确实很重要。

那还有呢?生 5:要学会包容。

师:没错,包容也是很关键的一点。

那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吧。

(讲故事)从这个故事里,大家能学到什么呢?生 6:要互相帮助。

师:对呀,互相帮助能让我们的关系更亲密。

那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互相帮助的经历呀?(学生分享经历)师:很好,那大家再想想,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来让我们“像一家”呢?生 7:一起做游戏。

生 8:互相鼓励。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

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和身边的人友好相处,让我们都像一家人一样。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学生们对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掌握了一些相处的方法。

但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地。

03你我他是一家

03你我他是一家
13、用积极的心态对待班级的人或事,不冷漠,不麻木,不冷嘲热讽。
【教学反思】
【课题】
你我他是一家
第2课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认识同班同学,消除陌生感,增强班级凝聚力;
2引导学生新学期不适应的良好过度,
3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大胆表达内心的想法,迈出交友的第一步。
引导学生新学期不适应的良好过度
教学过程
环节
活动过程
备注
一、导入:
一种奇特的心理现象
你知道为什么吗?
6、在学习上能帮助同学的尽量帮助,多为班出谋献策;
7、遵规守纪,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使班集体不会因为我而扣分;
8、更好发挥带头作用,敢为人先,带动班集体积极向上;
9、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形成团结友爱的班风;
10、组织、筹办一些学科比赛,提高学习氛围;敦促同学学习。
11、帮助老师搞好同学们的英语学习;
12、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任劳任怨;
提问:车外,车内几乎都是陌生的人们,
他们为什么几乎会有共同的呼声?
引入团体的概念与意义。
二、趣味游戏
“大风吹”寻找有缘人
游戏规则:A同学站在中央,他可以随意说大小风吹。如果他说大风吹,他说有X特征的人必须起立。然后具有相同特征的N个学生组成小组。如果说小风吹,则是相反,没有X特征的人起立但游戏继续。(最好6-8人一组)
当我们伸长脖子在路边等车,
车终于开过来了,我们满心欢喜,即使车箱已经很拥挤,我们仍然强烈希望车能停下来,如果汽车司机胆敢不停车,我们一定会异口同声大骂司机“混帐”。但当我们终于上了车,在车上看到车外拥挤等车的人们,我们心底却希望司机不要停车,
如果司机果然不停车,汽车在拥挤的人群前呼啸而过,车里的人就会不约而同大声欢呼“司机万岁”。

心情你我他(教案)-一二年级心理健康通用版

心情你我他(教案)-一二年级心理健康通用版

教案:心情你我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绪反应。

2. 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倾听他人的情绪。

3. 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4.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内容:1. 情绪的定义和种类2. 情绪的表达方式3. 情绪调节的方法4. 情绪与人际关系的关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情绪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表达和调节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培养情绪调节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故事书、情绪卡片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情绪,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多样性。

2. 展示情绪卡片,让学生识别不同的情绪。

二、讲解1. 介绍情绪的定义和种类,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基本知识。

2. 讲解情绪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3. 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三、案例分析1. 分析故事书中的情绪案例,让学生了解情绪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 讨论如何在不同情境下应对情绪,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情绪卡片,讨论如何正确表达和调节该情绪。

2. 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展示情绪表达和调节的方法。

五、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体会和收获。

2.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3. 学生填写课后反思表,记录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1. 情绪的定义和种类2. 情绪的表达方式3. 情绪调节的方法4. 情绪与人际关系的关联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课程内容,讨论家庭中的情绪管理。

2. 学生绘制一幅表达自己情绪的图画,并写下调节情绪的方法。

课后反思:本次课程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情绪的基本知识,学会了正确表达和调节情绪,提高了情绪管理能力。

【通用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年级 第三课 你我他像一家 教学设计

【通用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年级 第三课 你我他像一家 教学设计

一年级第三课你我他,像一家【主题说明】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独生子女由于家庭过多保护,不会或者不愿意与人交往。

同伴关系对儿童的认知和情绪等方面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鼓励学生了解自己,了解同学,和同学成为朋友,这对于学习和生活而言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本课的主旨在于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互助合作所带来的愉快感,使学生明白友爱和关心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凝聚成一个班集体,一起快乐的学习、共同进步。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2.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有朋友真好,朋友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行为目标:学会主动与他人交往,能向别人介绍自己,能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并能大胆地说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能够发现同学和自己的闪光点,学会理解、尊重、帮助别人。

2.难点:学会主动地与他人交往。

【课前准备】教学PPT。

【教学流程】【练习题】被同学夸奖的感受是怎样的?A.开心B.难过C.不喜欢【活动反馈】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有兴趣。

2.学生是否了解了怎样与同学相处。

3.学生是否了解自己的好朋友优点。

【教学参考素材】陶罐和铁罐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再说……”“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心情你我他(教学设计)-一二年级心理健康通用版

心情你我他(教学设计)-一二年级心理健康通用版

心情你我他(教学设计)-一二年级心理健康通用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和调节情绪。

通过讲解、讨论、游戏、绘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识到情绪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掌握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情绪对个人生活的影响,知道情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2. 培养学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倾听和关心他人的情绪。

3. 教会学生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提高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认识到情绪的多样性,理解每个人的情绪都是正常的,学会尊重和接纳他人的情绪。

2. 引导学生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因情绪失控而导致的冲突和伤害。

3. 教会学生一些实用的调节情绪的方法,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

教具学具准备:1. 课件:展示情绪的图片、视频等。

2. 情绪卡片:用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情绪。

3. 彩色笔、绘画纸:用于绘画表达情绪。

4. 气球、沙包等:用于游戏环节。

教学过程:1. 老师出示情绪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不同的情绪。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情绪,老师总结并讲解情绪的多样性。

二、认识和表达情绪1. 老师讲解情绪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情绪的重要性。

2. 学生通过绘画或情绪卡片,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分享给同学。

3. 老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关心他人的情绪,学会尊重和接纳他人的情绪。

三、调节情绪的方法1. 老师讲解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积极思考等。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这些方法,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3. 老师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让学生体验调节情绪带来的积极变化。

四、总结与反思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情绪的认识和调节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 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所学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
第三课你我他,像一家
【主题说明】
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独生子女由于家庭过多保护,不会或者不愿意与人交往。

同伴关系对儿童的认知和情绪等方面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鼓励学生了解自己,了解同学,和同学成为朋友,这对于学习和生活而言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本课的主旨在于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互助合作所带来的愉快感,使学生明白友爱和关心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凝聚成一个班集体,一起快乐的学习、共同进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2.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有朋友真好,朋友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行为目标:学会主动与他人交往,能向别人介绍自己,能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并能大胆地说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能够发现同学和自己的闪光点,学会理解、
尊重、帮助别人。

2.难点:学会主动地与他人交往。

【课前准备】
教学PPT。

【教学流程】
【练习题】
被同学夸奖的感受是怎样的?
A.开心
B.难过
C.不喜欢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有兴趣。

2.学生是否了解了怎样与同学相处。

3.学生是否了解自己的好朋友优点。

【教学参考素材】
陶罐和铁罐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

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

许多年代过去了。

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个陶罐。

“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得叫起来。

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

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托尔斯泰和乞丐
一天,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走路时碰到了一名衣衫褴褛的乞丐。

“先生,请可怜可怜我,给点钱吧!”
托尔斯泰看着乞丐朝自己伸出的手,赶忙掏出外衣口袋找钱给他,可是那天口袋里恰好一分钱都没有。

托尔斯泰为难地对乞丐说:“兄弟,真是对不起,今天我恰好没有带钱,下次再看到您的时候一定会给您。


乞丐脸上带着微笑,郑重地对托尔斯泰说道:“先生,您今天给了我比钱更加珍贵的东西,真是太感谢了。


“珍贵的东西?可是我什么都没有给您啊。


“不是的,您用‘兄弟’来称呼像我这样低贱的人,没有比这再珍贵的东西了。


托尔斯泰并不是为了讨乞丐欢心而故意用“兄弟”称呼他的。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平时习惯用尊重谦虚的态度对待他人,是自然而然这样说出来的。

当自己受到老师或父母的尊重时,心情也会变好。

无论谁受到了尊重,心情都会变得舒畅,因为这样感觉到了对方的重视。

如果想传递这种好心情的话,就学着尊重他人吧。

【心理学背景知识】
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
1.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

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要受到他们的主观行为规则的影响。

凡事有亲社会观念的幼儿,其亲社会行为就果断,比如在食物分享中,主动分享的幼儿都是在“小朋友要互相谦让”、“小朋友要互相帮助”等观念下进行的。

具体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故事教育、生活教育等多种策略,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合作精神。

2.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

当幼儿由于分享而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和鼓励之后,他们会逐渐发展起一种相应的内在自我奖励倾向,如“给他玩我的小熊,我是个乖孩子”。

在具体运用强化策略时,成人要通过多种方式去了解适合孩子的强化物和强化手段,尽力避免手段单一、对象不具体、过于频繁和过于急切。


则,幼儿只会去追求具体的强化物,而不去关注学习过程本身,其分享行为就不会有进步和发展。

3.加强榜样示范。

幼儿具有很强的观察、模仿能力,当看到他人的分享行为时,幼儿会去模仿,去学习。

家长、教师首先要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其次,帮助幼儿选择学习的榜样。

最后,要求幼儿学榜样见行动。

4.训练幼儿的分享技能。

知道怎样与人分享,对于提高幼儿的实际分享行为,是很有帮助的。

家长和教师在培养幼儿分享行为时,要注意让幼儿了解和掌握一些分享的技能。

如果幼儿知道了分享的具体方法,那么他们的实际分享行为应该会得到增加和提高的。

参考文献
[1]周宗奎主编,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曾英,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249-250.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