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炼字练习题
诗歌鉴赏-炼字题专题字
“ 蒸”笼罩的意思,“撼”水波摇动之意。
1
2
诗歌写出了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
3
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一个“蒸”字给人以云蒸霞蔚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读者仿佛看到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
生,升起之意。
一轮皓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
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人寄托的深远。
2
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齐已听了以后非常佩服郑谷的匠心独运,深深地向郑谷表示谢意。当时写诗作文的人,都佩服郑谷把齐已的诗只改换了一个字,就使整首诗显得确切生动,于是“人以郑谷为一字师”。后来,人们就用“一字师”指代那些为人改正一个字而使全篇文章生辉者,后也泛指诗文的改正者。
关于“一字师”的典故
关于“一字师”的典故 早 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参考答案】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考题展示2
【天津卷】 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的方法技巧(含练习)一、诗歌炼字常见题型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3、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4、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二、诗歌炼字的概念何为炼字?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三、炼字的类型炼哪些字呢?1、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6、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7、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总结:动词: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数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有趣味。
颜色词:增强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叠词:增强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有身临其境之感。
注意:有些拟声词本身也属于叠词四、答题技巧概括1、解释该词的含义或者指出这个字的修辞手法(拟人、双关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明作用:或渲染气氛(烘托意境)或表达情感或心情等五、经典例子分析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登幽州台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1)诗人缅怀追念,联想到过去现在都看不见赏识人才的明君,进而联系到自己的遭遇,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孤独悲凉的情感。
(2)示例一:“悠悠”意指辽阔遥远,营造了苍茫辽远的意境,反衬(衬托)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的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
诗歌鉴赏语言-炼字专题训练
【例】红杏枝头春意闹 。
——宋祁《玉楼春》
“闹”字将枝头静态的红杏写活了, 杏花开得正热闹,花团锦簇,蜂舞蝶绕, 写尽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
炼动词
【例】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 王维《观猎》 草枯以后,鹰眼发现猎物更快更容易了, 诗人用了“疾”字,更能表现鹰的迅疾。 雪融化以后,马跑得更快了,诗人不说“快”, 而用了“轻”,比“快”更多了几份轻松。
颜色词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活用词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指出 该词特殊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 2、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 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 样的艺术效果。
找字释义
描述景象
指出作用
实战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关于“眼”
(题型:某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
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 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 句的词语,它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
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还有一些虚词。 一般的说,五言诗诗眼多在第三字,七言
诗诗眼多在第五字。
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 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一:
“犹”字好(找字释义)
孤舟远逝,作者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描述景象) “犹”字侧重表现了伫立时间长,以及作者主观上的不愿离去,
写出了依依不舍的深情(指出作用)
参考答案二:
“空”字好。(找字释义) “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消失,作者空对无际的天 水。(描述景象) “空”字侧重表现作者失魂落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作者 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指出作用)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含例题)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含例题)题型一:鉴赏诗歌“炼字”艺术炼字类题型常见设问方式主要有:1.诗中某字用得好(或“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2.某句(联)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请简要分析。
3.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4.赏析诗中某字的妙处或说明某字的表达效果。
【名题精选】【示例1】(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8分)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五盘岭: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
【问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4分)【思路解析】题干已点明三四两句中“斗”“攒”两字用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分析时应联诗句上下文语境,具体解说这两个字“生动传神”体现在哪里,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征。
“斗”在句中用作动词,山崖本是静态的,用“斗”字,则将江两岸的山崖比拟化了,仿佛是两头巨兽在搏斗一样,化静为动,生动形象,突出山崖的陡峭;而“攒”字是“群峰”的形态,因为“日隐”,天色昏暗,群峰连绵,重峦叠嶂,宛若攒聚在一处,突出峰峦密集、重叠、拥挤的状态。
【参考答案】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技法点拨】解答炼字类题型切忌将该字孤立起来、割裂理解,而应遵循“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
此类题型解题步骤通常是: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顺带指明手法;展开联想与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指出该字在写景状物方面的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指出该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及训练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及训练题一、课前演练:例:1《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2红杏枝头春意闹3空山新雨后”(《山居秋暝》4僧敲月下门5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二:炼字的常考语法: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三:炼字的提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有修辞要强调修辞手法)(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翻译(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忍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诗眼提问方式:1、请找出诗歌的诗眼,并赏析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1、构成全诗的线索、2、全诗的感情基调、3、全诗的思想。
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例1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高考语文诗歌复习备考:诗歌鉴赏“炼字”类题 专题练习
高考语文诗歌复习备考:诗歌鉴赏“炼字”类题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5. 下列对诗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抒情,情致婉转;末两句写“不遇”,重在写景,景色优美。
B. 首句写所闻,,次句写所见,这是入山的第一程。
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C. 颔联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
林间小道上麋鹿出没,林深路长,正午溪边却听不到钟声。
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
D. 诗题为“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中却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句说不遇,然而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可见其构思的精妙。
16. 请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的两个字并对其进行赏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华严寺①与友生会话苏舜钦危构岧峣②出太虚,坐看斛日堕平芜。
白烟覆地澄江阔,皎月当天尺璧孤。
疏磬悲吟来竹阁,青灯寂寞照吟躯。
老僧怪我何为者,说尽兴亡涕泪俱。
【注】①华严寺:樊川著名八大寺之一。
②岧峣:矗立高耸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来到华严寺与朋友见面聊天,共同欣赏日落美景之事。
B.“出太虚”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华严寺寺庙高大雄伟,直插云霄。
C.颈联借寺庙的景象“疏磬”和“青灯”,营造出了孤寂凄清的氛围。
D.尾联借老僧之问,道出原委,在今昔对比中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无限感慨。
15.这首诗颔联写景,既是实写,又充满想象。
其中“阔”“孤”二字最为动人,请赏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唐]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①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②春。
为于耆旧③内,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诗歌鉴赏炼字型经典练习二
诗歌鉴赏炼字型经典练习二1.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答: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炼字”。
首先明确哪个字更好,然后结合诗句分析。
“望”是指站在高处向远处看,照应了诗题,引出下面所望之物。
“空”是指诗人内心之空,有种目空一切的意思。
“空”字营造了一种空旷之境,是诗人超然心态的反映。
答案:“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答:解析:首联写诗人端居不出户,闲望云山;颔联写了日落鸟宿、秋野空阔之景;颈联写在小台上往自己的居处望去,房屋已被远林遮住了;尾联写主人多半会邀客乘月出游,告诉仆人们不要早早关门。
整首诗围绕“闲”字,写了登台远望之景,写出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答案: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2.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答: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中的炼字。
“湿”,是“打湿”的意思。
“迷”,迷失。
风露水汽浓重,似乎打湿了行云,使其凝滞不前;沙溪上,迷蒙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
这两句描写的环境是阴冷潮湿的,营造的氛围是朦胧迷茫的。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的环境氛围,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前途渺茫的抑郁、忧虑之情,作者的心情也是凄凉、沉重、迷惘的。
答案: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练:炼字(必备知识+典题示例+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练:炼字(必备知识+典题示例+对点训练+答案解析)【必备知识】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
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抓住关键字词(诗眼、句眼),炼字析句;二是品析语言风格。
纵观近年来高考诗歌语言鉴赏这一考点的命题可以看出,该知识点的命题主要有如下特点:(1)语言鉴赏类命题主要指向“炼字”与“炼句”这两个层面;而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这一考点逐渐淡出简答题,而在多选题中涉及;(2)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这一考点主要采用简答题型,采用客观题型(选择题型)考查较为常见。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
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的字是“炼”过的字,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或几个字)炼得好而意境全出。
一般说来,炼字往往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赏析时不能把所“炼”的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把它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1)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
如杜牧的《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风”就用多个名词罗列了水村、山峦、酒旗、风几个意象,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
(2)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
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
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整个诗句,巧用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一)阅读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诗,完成第7题。
(6分)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喜风。
7.(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宋祁《木兰花》中有“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分)(3)请说出作者写作本诗的意图。
(2分)(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9题。
(一)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6.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
(3分)(三)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4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8-19题。
(4分)偶题朱熹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注释】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
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
这里指山。
③底处:何处。
18.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
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
(2分)(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
(6分)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炼字炼句(附练习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炼字炼句(附练习答案解析)【考点解读】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
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分为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某句”;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联”。
【技巧点拨】1.解释该句的含意,写出表达的情感。
2.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3.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
4.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问题: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许道宁,北宋画家。
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
古代诗歌鉴赏专练 炼字
古代诗歌鉴赏专练炼字【解题指导】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鉴赏,应将其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华子岗(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1),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2)。
“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1),也使人想见山色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2)。
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3)。
【专项训练】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安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2、“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3、下面一首宋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4、王维的诗中很善于用“空”字,如“空山新雨后”(《山居秋暝》)、“空堂欲二更”(《秋夜独坐》)等,请对“空知返旧林”中的“空”作简要分析。
(2分)酬张少府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炼字训练题课件
解析:全诗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 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 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 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 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 使人久久难于平静……本题考查诗歌炼字。微风中,亭边柳条、 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 我离去。 “系”字采用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了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 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 离去的深情,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黄莺在这即将分离的 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 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表达出对此地的留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 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案】 “系”字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 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了它们依恋主人不忍离 去的深情;“啼”字写出了黄莺鸣叫的特点,似殷殷挽留, 凄凄惜别之情。
【答案】 “流”字既写出了溪烟的缥缈、轻盈的特点,又生动形象地表现 出溪烟(水汽)被风吹动时千变万化的动态之美。同时“流”字所带来的 流落无定之感,不禁让诗人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也为下文的借景 抒情作了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意思是那烟的颜色像云那样白,溪水潺潺流到了这荒野里 的寺庙前。此句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飘 飘漾漾,散流在寺前。表面看起来,这不过是自然现象, 并无妙处可言,但以个“流”字却写出了水气的自然飘动 的动态之美。而且,洁白的水气飘渺轻盈、流落无定,不 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这一联的描写除了 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重 重一笔,妙不可言。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诗词鉴赏:诗歌中的炼字(含解析)
诗词鉴赏:诗歌中的炼字(共18题)一、复合题(共18题)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 诗歌前两句,通过与对比,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2) 赏析“却疑春色在邻家”中“疑”字的表达效果。
2.古代大诗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
(1) 《春望》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2) 《雁门太守行》首联“压”字好在哪里?3.欣赏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下列各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 下面对这首诗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诗题中“杜少府”是指著名诗人杜甫。
B.首联中的“城阙”指唐都城长安,这里指送别的地点。
C.“同是宦游人”一句点出两人在处境和情感上的相通之处。
D.尾联作者劝慰友人不要在离别时像小儿女般哭泣。
(2) 请分析“风烟望五津”中“望”字的作用。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两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本诗中“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对其加以赏析。
(2) 用自己的话描绘“齐鲁青未了”这一画面。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以下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至塞上》首联中的“单车”说明此次出使随从非常少B.《使至塞上》颈联中的“孤烟”指烽烟,“长河”指长江。
C.《黄鹤楼》中诗人满怀伓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古诗歌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古诗歌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炼字题专项训练答案一、奉和思黯自题南庄见示兼呈梦得白居易谢家别墅最新奇,山展屏风花夹篱。
晓月渐沉桥脚底,晨光初照屋梁时。
台头有酒莺呼客,水面无尘风洗池。
除却吟诗两闲客,此中情状更谁知?1、诗中“山展屏风”之“展”字好在哪里?展:①实际情形是山形绵延广阔。
(析:合景物特点)②化静为静,体现出为了迎接客人,山似乎也展示出自己美丽的一面表示热烈欢迎。
(析:合人物感情,通过手法来把感情表现出来)2、“风洗池”中的“洗”有何妙处?“洗”字,①写出了风微微,水澄澄的样子。
②把风写得有了人的情趣,也懂迎客之道。
二、化子岗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1、“侵”字换成“映”“照”表达效果有何不同?①侵:逐渐渐染的意思,实际情形是作者在夕阳的余晖下还家;(合景物特点)。
②用“侵”化静为动,云光山色也都获得了生命。
它们追逐着诗人的足迹嬉戏,有了人的情感,似要留人山中。
(合人物感情,生动)2、全诗是围绕诗中的哪两个字来写的?围绕“还家”来写的,“日落风起”,是说在山中浏览得久了,要回家;而山中的美景又让人留恋,让诗人不舍,不想还家。
三、捣练子令李煜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1、“空”字在诗中有何好处?空,既是指空间上的空荡荡(合景物特点);又是指作者处在巨大建筑群落中的一个小天井,本身就带有一种压抑感和冷落感。
寂寥空虚,百无聊赖(合人物心情)。
2、联系我们课本中学过的《秋兴》中的诗句,说说“断续寒砧断续风”的意思。
那木杵捶击石砧的咚咚声被阵阵悲凉的秋风荡来,时轻时重,时断时续,(合景物特点)无止无休更加深了主人公的孤寂感,也有思念远方人的意思。
这与杜甫《秋兴》中的“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一样,也是表达思念远人之意思,以及孤独之意。
(合人物心情)四、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诗歌鉴赏专题——炼字类型试题练习及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炼字类型试题练习及答案诗歌鉴赏专题——炼字答题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步_________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释含义、明手法)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效果)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_________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炼句专项练习(附详细答案)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炼句专项练习(附详细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春远①杜甫肃肃②花絮晚,菲菲③红素轻。
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④。
【注】①此诗是永泰元年春杜甫在浣花溪作。
②肃肃:花落的声音。
③菲菲:花落的样子。
④亚夫营:指戒备森严的军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描写了暮春之景,体现出诗人的忧国思乡、感时伤己的情怀。
B.首联运用叠词“肃肃…'菲菲”,音律谐调,渲染了内心的感受,与”飘飘何所似”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颈联”数有”表现了关中战乱的频繁,而”何曾”则表明只有剑外一带曾经清静过,从而表达出诗人乱中求静的心意。
D.后两联写春日感怀。
时局动荡不安,故乡尚有军营,欲归而不得,只能寓居在偏僻之地。
16.此诗颔联被后人盛赞,鸟雀、柴荆都是寻常之景,却写出了独特意蕴。
请结合具体词语赏析该联写景的独特之处。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①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注】①“旄(máo)头“是二十八宿中的昴星,古人认为它主胡人兴衰。
15.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两句连用“轮台城”一词,造成连贯的语势,烘托出围绕此城的战时气氛。
B.三至六句写敌军大举进犯且来势迅疾,渲染出两军对垒、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
C.本诗末四句之前皆两句转韵,节奏短促;末四句一韵而下,传递出奏捷的轻快。
D.本诗既表达送别时对友人的担忧与不舍,也表达出英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16.“四边伐鼓雪海涌……沙口石冻马蹄脱”六句内涵丰富,请简要赏析。
诗歌鉴赏(炼字)
2、炼形容词: 、炼形容词: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要点: 要点: (1)把握事物的特征,和整首诗的意境联系,展开想象。 )把握事物的特征,和整首诗的意境联系,展开想象。 试分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 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 (2)注意色彩形容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 )注意色彩形容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 试分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中的 试分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 四个字。 “黄、翠、白、青”四个字。
(2)注意动词所表达的情感: )注意动词所表达的情感: 例:陶潜“悠然见南山”。“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而“见” 陶潜“悠然见南山” 字用起来更能达意。 是无意识的,自然地映入眼帘。 是无意识的,自然地映入眼帘。用“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 赏与被欣赏的关系,而已经达到了一种物我交融的境界。 赏与被欣赏的关系,而已经达到了一种物我交融的境界。 试分析: 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 试分析:“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 (3)注意形容词活用的动词: )注意形容词活用的动词: 例:“风老莺雏,雨肥梅子”。“老”、“肥”将莺雏与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梅子的变化与风雨联系起来,既写出了莺雏与梅子的形态, 梅子的变化与风雨联系起来,既写出了莺雏与梅子的形态, 也描绘出它们在风雨滋润中成长的过程。 也描绘出它们在风雨滋润中成长的过程。 试分析: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 试分析:“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
例:试分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试分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字的表达效果。 中“怨”字的表达效果。 1、“怨”有哀怨之意。 、 有哀怨之意。 2、指的是羌笛奏出哀怨的离别曲调。 、指的是羌笛奏出哀怨的离别曲调。 3、运用拟人的手法。 、运用拟人的手法。 4、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乐曲中的情感,也反映出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乐曲中的情感, 人的哀之情。 人的哀怨之情。
教考衔接2025诗歌鉴赏专题——炼字艺术
真题引路(做准题目)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开篇写春水、草色,围绕色彩落笔,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情感氛围。 B. 春水新涨,水面辽阔宽广,在波间漂浮的船只显得如同蜉蝣一样细小。 C. 斥鷃见于《庄子·逍遥游》,用来与鹏做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 。 D. 诗歌的尾联写到了“分题”,以此收束,与题目中的“次韵”形成照应。 15. 请赏析颈联“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中“软”“低”二字 艺术效果。
真题引路(读懂诗歌)
首联点明了时令和地点,春水上涨,碧绿的溪水与两岸的草地相映成趣,构成了一 幅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这样的描绘不仅为读者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也暗示了诗人愉 悦的心情。
颔联运用了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比喻手法。蜉蝣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渺小,而斥鷃则 满足于小空间的生活。诗人通过这两个比喻,表达了自己在浩渺的自然面前的渺小感, 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安于现状的生活态度。
教考衔接
诗人用"老"和"瘦"两个干枯的字眼有何妙处 ?
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 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 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 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பைடு நூலகம்
教考衔接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哪一 个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
“逗”。两句诗的情境承接“紫皇”,在天界展开。清冷的音乐情绪发展到 极致,达到整个乐曲的高潮。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 都被乐音震破,引来场秋雨,“逗”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秋雨又能 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 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 本该曲终人寂,但诗人又在“梦幻”中展开了一片神奇的天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歌炼字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①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①觳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问“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释】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问题: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3、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问题: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问题: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5、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问题:颔联中哪两个字最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6、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问题: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3分)
7、
黄氏延绿轩(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8、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问题:请分析“萧萧”“滚滚”的作用
9、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问:请分析“绿”字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