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生物电活动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
9
两种钙通道、钠通道的区别 ICa-T:去-50mV 阻断剂:NiCl2镍 ICa-L:去-40mV 阻断剂:Mn2+、异搏定(钙拮抗剂) INa:去-70mV 0mV失活 阻断剂:TTX(0期) If:复极达-60mV,-100mV充分激活,去极达-50mV失
活) 阻断剂:铯(4期)
编辑课件
10
编辑课件
23
2、决定和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
1)结构因素
细胞直径,缝隙连接数量
2)生理因素
a.0期去极化 速度、幅度
-Na+通道开放的速度和数量
膜电位水平
b.邻近部位膜兴奋性
为什么房-室交界传导速度慢?
tivity
心肌收缩的特点
1)“全或无”式收缩 :同步收缩(功能合胞体) 2)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3)对外源性Ca2+的依赖性(钙触发钙释放)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和生理特性
编辑课件
1
心肌细胞的分类:
功能
心 肌 细 胞
生物电
工作细胞(心室,心房) 自律细胞(窦房结、房室交界、
房室束、蒲肯野纤维)
快反应细胞 (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 浦肯野细胞)
慢反应细胞(窦房结P细胞、房室结细胞)
编辑课件
2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编辑课件
血钾轻度升高,兴奋性?
TP
血钾重度升高,兴奋性?
RP
编辑课件
13
2.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有效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 0期-55mV 局部反应期 -55-60mV
相对不应期 -60-80mV 超常期 -80-90mV
在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可以引起新的动作电位
麻醉与循环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肌细胞的收缩特点
1.对细胞外液Ca2+的依赖性
2.“全或无”式收缩
3.不发生强直收缩
二、心室的射血过程及机制
三、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一) 心输出量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每分 心输出量 左右两室心输出量基本相等 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约为5L/min 心力贮备或泵功能贮备 心指数:
3· 心肌收缩能力
最大缩短速度 (Vmax)
心室内压上升的最大速率 (dp/dtmax)是评定 心肌收缩能力的常用指标
4· 心率 引起心输出量减少的心率增快临界水平有明显 的个体差异
5· 心室收缩的同步性 室性早搏时每搏血量减少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时心室完全丧失 射血能力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可加速心肌 兴奋的传导速度,可使各部分心室肌 收缩的同步性增高而有利于心室射血
4· 泊肃叶(PoiseuilIi)定律:Q=πPr4/ 8lη 控制性降压:
(二)血流阻力
R= 8lη/ πr4
可通过测量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的血 流量与血管两端的压力差来计算 R=△P/Q 小动脉、微动脉是产生外周阻力的主 要部位
(三)血液的流变学特性
1· 粘滞性
血液的粘度随血流的切变速率变化而变化
(二)动作电位 心肌细胞兴奋过程中产生的并能传播出去的电位 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心肌动作电位可分为5个时期:0、1、2、3、4期
0期 (除极期) :0期上升的幅度和速度主要决定 于膜对Na+通透性的大小和膜内外Na+浓度 1期:0期Na+内流终止后出现一种短暂的外向离 子电流
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及节律性兴奋的产生和传导
*依0期去极速度及其形成机制分类:
1.快反应细胞: 由Na+通道(快通道)开放 导致0期快速去极的心肌细胞. 有:心室肌细胞、心房肌细胞、浦肯 野细胞; 2.慢反应细胞: 由Ca2+通道(慢通道)开放
导致0期缓慢去极的心肌细胞.
有:窦房结细胞、房室结细胞。
*综合分类:
1.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心室肌细胞、心房肌 细胞 2.快反应自律细胞: 浦肯野细胞;
(2)生理因素:
1)AP0期除极速度和幅度(正相关):
如快反应C比慢反应C的传导速度快;
2)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正相关).
3.心脏各部兴奋传播的速度: (快慢不一)
心房肌细胞: 0.3m/s
心房内由心房肌组成的
“优势传导通路”(结间束) : 1m/s 房室结(房室交界): 浦肯野系统: 心室肌细胞: 0.02 0.05m/s(最慢) 1.5 4m/s (最快) 0.5m/s
特殊传导系统的细胞(除结区外)。
(一)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自律细胞跨膜电位的主要特点:
——4期自动除极。
1.窦房结细胞的AP及其形成机制
(慢反应自律细胞)
0
*0期除极慢(7ms);
0 3
-20
-40 -60 4
*AP幅值小(70mV)
*复极简单(无1.2期) *4期有自动除极.
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的形成机制
*快反应细胞及快反应动作电位
★ Ca2+通道: 激活、失活都慢、再复活所
需的时间长——慢(钙)通道 *慢反应细胞及慢反应动作电位 *阻断剂: Mn2+、维拉帕米(verapamil)
一、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兴奋性
(一)心室肌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与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与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负责泵送血液循环供应全身组织和器官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心脏的泵血功能主要依赖于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在心脏的生物电活动中,主要涉及到心房和心室的兴奋和收缩两个过程。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是由心脏组织中特殊的细胞群体产生的。
这些细胞群体具有自主发放冲动(心脏节律),形成了心律。
正常人的心律为窦性心律。
窦房结是心脏的起搏点,它能够自主产生冲动并在心脏中传导。
当窦房结产生冲动时,心脏的其他部分(房室结和房室束)会接受这个冲动并将其传导给心室,使心室收缩。
这种自主性发放冲动的能力是心脏能够独立工作的关键。
心房的收缩是由窦房结发出的冲动引起的。
窦房结发出的冲动会通过心房传导系统传导到心房肌细胞,导致心房收缩。
心房收缩后,血液会从心房进入心室。
心房收缩的时间很短,大约为0.1秒左右。
心室的收缩是由房室结传导系统引起的。
当窦房结发出的冲动通过房室结传导到房室束时,房室结会短暂滞留,然后将冲动传导给束支系统。
束支系统会将冲动传导到心室肌细胞,导致心室收缩。
心室收缩后,血液会被泵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完成身体循环。
心脏的泵血功能依赖于生物电活动的调控。
生物电活动的调控是由心脏内的神经系统和体液系统共同完成的。
神经系统对心脏的泵血功能具有调控作用。
交感神经系统会使心脏的节律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从而增加心脏的泵血能力。
副交感神经系统会使心脏的节律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从而减少心脏的泵血能力。
体液系统对心脏的泵血功能也具有调控作用。
当体液中容积减少时,心脏泵血功能会增强;当体液中容积增加时,心脏泵血功能会减弱。
总之,心脏的生物电活动与心脏的泵血功能密不可分。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产生了心脏的节律,使心脏自主工作。
心脏的泵血功能依赖于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并受到神经系统和体液系统的调控。
正常的心脏生物电活动和泵血功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关键。
心脏生物电活动(1)
心脏生物电活动(1)
心肌工作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工作细胞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
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骨骼肌和神经细胞的明显不同,通常将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为0期、1期、2期、3期和4期五个成分。
(1)去极化过程:心室肌细胞的去极化过程又称动作电位的0期。
(2)复极化过程:当心室肌细胞去极化达到顶峰时,由于Na+通道的失活关闭,立即开始复极化。
复极化过程比较缓慢,历时200~300ms,包括动作电位的1期、2期和3期三个阶段。
①复极1期。
②复极2
期:称为平台期。
这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也是它区别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③复极3期:又称快速复极末期(膜内电位),历时100~150ms。
3期复极是由于L型Ca2+钙通道失活关闭,内向离子流终止,而外向K+流(Ik)进一步增加,直到复极化完成。
(3)静息期:又称复极4期。
生理学PPT血液循环大全
内外离子正常分布
复极-60mV,通道阻 12 塞解除, K+外流,完 成复极过程
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及其形成的离子流基础
13
1 0mV 0
2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3
-90mV 细胞外
4
Na+ Ca2+ Ca2+
4
3K+ Ca2+
14
3Na+
细胞内 K+
K+
K+
K+ K+ 2Na+
2期: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区别于神经和
窦房结控制潜在起搏点的机制:①抢先占领 ②超速驱动压抑 28
2、自律性活动发生的原理 所有自律心肌细胞的电活动都有一个共同 的特点-------4期自动去极化(舒张除极) 电学理论:去极化 ① 内向电流的逐渐增强 ② 外向电流的逐渐减弱 ③ 两者兼有
+
+
29
(1)浦肯野细胞自律活动发生的原理
浦肯野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离子流的基础
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15
(二)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
0期:Ca2+内流L型钙通道 (ICa-L) (速度慢、 幅度小) 3期:K+外流
延迟整流钾通道(IK) 0mV
0
-40mV
3
4期:缓慢自动去极期 4 -70mV 起搏电流 3期复极过程,通道逐步 2+ + Ca2+ Ca Na 去激活 , 这种 K+ 流逐渐 细胞外 K+外流 减少是4期自动去极化 的重要离子基础 Na+内流 K+ 细胞内 (If进行性增强内向离子流)
2.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1)心肌细胞的结构
4、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学分类
• 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电生理特征(特别 是0除极速率) • 快反应细胞包括:心房肌、心室肌和蒲肯 野细胞,其动作电位特点是:除极快、波 幅大、时程长。快反应电位 • 慢反应细胞包括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细胞, 其动作电位特点是:除极慢、波幅小、时 程短。慢反应电位
心肌生理特性
• • • • • 自律性 兴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前三者为心肌的电生理特性,收缩性是心 肌的一种机械特性。它们共同决定着心脏 的活动。
自律性
• 组织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 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 衡量指标:自动兴奋的频率。
•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100次/分。 它自动产生的兴奋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 房室束及其分支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 收缩。由于窦房结是正常心脏兴奋的发源地,又 是统一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节律的中心,故称为 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故由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 称为窦性节律。而正常情况下,窦房结以外的心 脏自律组织因受窦房结兴奋的控制,不表现其自 律性,故称为潜在起搏点。
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及其产生机理
• 1.静息电位:心室肌细胞在静息时,细胞膜处于内正外负的极化状 态,其主要由K+ 外流形成。 • 2.动作电位:心室肌动作电位的全过程包括除极过程的0期和复极过 程的1、2、3、4等四个时期。 • 0期:心室肌细胞兴奋时,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时的-90mV上升到 +30mV左右,构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称为除极过程(0期)。它 主要由Na+内流形成。 • 1期:在复极初期,心室肌细胞内电位由+30mV迅速下降到0mV左右, 主要由K+ 外流形成。 • 2期:1期复极到0mV左右,此时的膜电位下降非常缓慢它主要由 Ca2+内流和K+ 外流共同形成。 • 3期:此期心室肌细胞膜复极速度加快,膜电位由0mV左右快速下降 到-90mV,历时约100~150ms。主要由K+的外向离子流(Ik1和Ik、Ik 也称Ix)形成。 • 4期:4期是3期复极完毕,膜电位基本上稳定于静息电位水平,心肌 细胞已处于静息状态,故又称静息期。Na+、 Ca2+ 、K+的转运主要 与Na+--K+泵和Ca2+泵活动有关。关于Ca2+的主动转运形式目前多 数学者认为:Ca2+的逆浓度梯度的外运与Na+顺浓度的内流相耦合进 行的,形成Na+- Ca2+交换。
生物电现象举例
生物电现象举例生物电现象是指在生物体内产生的电流、电场和电压等现象。
生物电现象在生物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肌肉的收缩过程中,神经细胞的传导过程中,心脏起搏过程中等都与生物电现象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生物电现象的具体例子:1. 心脏电活动:心脏是由心肌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在兴奋时会产生电位差,从而形成一系列心脏电活动。
其中最重要的是心脏起搏过程,即心脏在没有外界刺激下自主地产生心脏电活动,从而推动心脏肌肉进行有序的收缩和舒张。
心脏电活动可以通过心电图进行监测和记录,用于诊断心脏疾病和评估心脏功能。
2. 神经传导:神经细胞是生物体内传递信息的重要组织,其传导过程就是通过电信号的形式完成的。
当神经细胞受到外界刺激时,会产生电位差,从而引起神经冲动的传导。
这些神经冲动可以通过神经纤维传递到其他细胞或器官,从而实现生理功能的调节和控制。
3. 肌肉收缩:肌肉是由肌肉纤维构成的,当肌肉受到神经冲动刺激时,会产生电位差,从而引起肌肉收缩。
这种生物电现象是肌肉运动的基础,通过调控肌肉细胞内的电位差,可以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松弛,完成各种运动功能。
4. 脑电活动:大脑是人类最复杂的器官之一,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神经元和突触连接。
当大脑神经元兴奋时,会产生电位差,从而形成脑电活动。
这种活动可以通过脑电图进行监测和记录,用于研究大脑功能和认知过程。
5. 细胞膜电位: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环境的分界线,其中含有大量的离子通道和离子泵。
当细胞兴奋或受到刺激时,会发生细胞膜电位的变化,从而引起细胞内外的离子流动和信号传导。
这种生物电现象在细胞的代谢、分化和信号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生物电现象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它反映了生物体内各种细胞和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节。
通过深入研究生物电现象,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揭示生物体内各种生理功能的机制和规律。
心脏生物电活动
L型Ca2+通道:①阈电位为-40mV。②激 活、失活和复活均慢,Ca2+内流起始慢, 连续时间长,又称为慢通道,在平台期 形成中起主要作用。③可被Mn2+和双氢 吡啶类药物阻断
Ca2+通道阻断剂可使平台期提前结束而 使之缩短,并降低平台期旳电位水平
3期(phase 3):又称迅速复 极末期
1、钾对窦房结没有明显影响 2、对蒲肯野纤维旳影响: 高钾使最大舒张电位向去极化移动,克制
起搏离子流If,同步使IK1对钾通透性升 高,钾外流增长,抵消了部分If离子流, 使其自律性降低,低钾则反之。
交感神经:正性变时作用 释放旳主要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
作用于 β(β1)受体和α(α1)受体。 副交感神经:负性变时作用
心脏旳特殊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 交界、希式束、蒲肯野纤维。
起搏点、潜在起搏点、窦性心律、异位 心律
一、心肌细胞旳电生理特征
1、各部位旳自律细胞旳自律性高下不一: 窦房结-------房室结-------浦氏纤维
(90-100次/分)(40-60次/分) (20-40次/分)
*窦房结为正常起搏点,其他自律组织为潜在起搏点
钠-钾泵 钠-钙泵
内向整流特征:-20mv时IK1通道旳k+外 流几乎为0,这是因为去极化时细胞内镁 离子和多胺移向IK1通道内口并使之堵塞
2心房肌静息电位:接近EK,但IK1通道 密度稍低于心室肌,受钠+内漏旳影响较 大,负值较小,约-80mv,还受特有旳钾 通道影响----乙酰胆碱依赖钾通道,受神 经递质调整
发生去极化, 兴奋性升高
终末复极期钾外流减慢 动作电位延长,
Q-T延长,T波低平快钠通道的Fra bibliotek障作用高钙
生理学 第四章2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一)兴奋性 excitability 1.影响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因素 (1)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2)阈电位水平 静息(备用)
(3)0期去极化离
子通道性状
激活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1.窦房结P细 胞的动 作电 位及离子基 础 (1)与快反 应细胞相比, 窦房结细胞 AP特点
-70mV -70mV
心室肌细胞(A)和窦房结细胞(B)跨膜电位比较
窦房结:P细胞是窦房结的起搏细胞,为慢反应自律细胞, 跨膜电位特点如下: ①最大复极电位(-70mV)和阈电位(-40mV)小于浦氏细胞 (分别为-90mV和-60mV);
3期(快速复极末期):0mV→-90mV,历 时100~150ms。L型Ca2+通道关闭, IK电流增强, K+外流所致。在3期末IK1 也参与。 4期(静息期,电舒张期):电位稳定于RP 水平。细胞排出Ca2+和Na+,摄入 K+,恢复细胞内外离子正常浓度梯度。 Na+-K+泵:排出3Na+,摄入2K+; Ca2+-Na+交换体:3Na+入胞,1 Ca2+出; Ca2+泵:泵出少量Ca2+
②0期去极化幅度小(70mV),速率慢(10V/s),
时程长(7ms); ③无明显复极1期和2期;
④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0.1V/s)快于浦氏细胞(0.02V/s);
(2)窦房结细胞AP的离子基础
0
3
4
IK复极初期激活, IK通道时间依从性失活引起K+外流进行性衰减;4 期前半部分还有If激活,后半部分Ica-T激活,Ca2+内流;自动去极化 到阈电位Ica-L激活,形成AP上升支
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及节律性兴奋的产生与传导护理课件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01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健康,避免过度疲
劳和精神压力。
控制慢性疾病
02
积极治疗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降低心
脏负担。
定期体检
03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及早发现心脏问题,采取
相应措施。
康复训练
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提 高心脏耐受力。
肌肉收缩
心脏生物电的变化引起心 肌细胞的收缩,推动血液 流动,维持血液循环。
节律控制
心脏的生物电变化参与心 脏节律的控制,使得心脏 能够按照一定的频率进行 跳动。
02
节律性兴奋的产生
窦房结P细胞的自律性
窦房结P细胞是心脏的起搏点,具有 自律性,能够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
窦房结P细胞的自律性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 身调节等。
齐。
窦性心律失常通常不会引起明显 的症状,但长期存在可能会影响
心脏功能。
护理措施包括定期监测心电图,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
疲劳和情绪波动。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心律失常是指心房肌细胞 电信号传导异常导致的心律不 齐。
房性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悸、 胸闷、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 能引发心绞痛或心力衰竭。
缩和舒张。
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钙离子浓度、肌质网 的功能以及肌肉的机械特性等。
03
节律性兴奋的传导
电信号的传导机制
电信号的产生
心肌细胞在受到刺激时,细胞膜 的通透性发生变化,导致钠离子 、钙离子等阳离子内流,形成电
信号。
电信号的传导
心脏电生理学基础
表1-1心肌细胞膜内外两侧几种主要离子的浓度 ──────────────────────── 离子 细胞内液浓度(mmol/L) 细胞外液浓度(mmol/L) ───────────────────────── Na+ 30 140 K+ 140 4.0 Ca2+ 10~4 2.0 Cl- 30 104 ─────────────────────
静息电位的形成原理
由于细胞膜内外Na+、K+等离子分布的不均匀及膜对这些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正常情况下膜外Na+多而K+少,膜内K+多而Na+少。 安静状态时膜对K+的通透性高,对Na+的通透性很低,对有机负离子(A-)的通透性最低,此时K+可自由的通透细胞膜而扩散,Na+则不易扩散,A-几乎不通透。K+便顺浓度差经K+通道向膜外侧净扩散,而膜内带负电的A-又不能随之扩散,因此随着K+的外移,就在膜的两侧产生了内负外正的电位差,称浓差电势。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与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一样,表现为细胞膜内外两侧存在着电位差及电位差变化,称为跨膜电位(transmembrane potential),简称膜电位。细胞安静时的膜电位称静息电位,也称膜电位;细胞兴奋时产生的膜电位称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图2-2 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曲线与细胞内外离子运动的关系
(1)心电图 (2)动作电位曲线 (3)细胞内外离子运动 (4)离子通透性
2、心肌细胞动作位与离子流
1.除极(除极)化过程
又称“0”时相。 当心肌细胞受到外来刺激(在体内是来自窦房结产生并下传的兴奋)作用后,心室肌细胞的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下-90mV迅速上升到+30mV左右,构成动作电位的升肢。 “0”时相除极化不仅是原有极化状态的消除,而且膜内外极性发生倒转,超过“0”电位的正电位部分称为超射。“0”时相占时1~2ms,幅度可达120mV。
心电是如何产生的
心电是如何产生的心电是如何产生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立群人体内最繁忙的器官就是心脏,从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开始了不停歇的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心脏分秒不停地为人体运输着血液,为各种器官和组织送去氧气、养分,带走二氧化石碳和废料。
可以说心脏是生命的发动机,“咚嗒、咚嗒”是它不停运转的轰鸣声。
汽油发动机需要电瓶点火,柴油发动机也要借助外力才能发动,我们的心脏则不同,她的组成细胞细胞具有自律性,这是一种自动产生规律电活动的特性,进而指挥心脏机械收缩和舒张。
这种电活动是一种生物电。
下面我们就首先介绍一下生物电的相关概念。
一、生物电的相关概念我们知道,电流是指一群电荷的定向移动。
物理上规定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在生物体内,存在大量体液,其中包含各种带电离子(正、负离子),如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等。
这些离子的定向移动即可形成电流。
生物体的神经活动和肌肉运动等都伴随着很微弱的电流和电位变化,这种电流叫生物电流,如心脏的电流活动(简称心电)、脑电流等。
人类对电的认识与生物电密不可分。
早在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人用象形文字记录到电鲶鱼放电迫使渔夫松网放鱼(其电击可高达450伏)。
公元46年,古罗马医生ScriboniusLargus利用电鳐在病人患处放电来治疗头痛和痛风性关节炎,这是人类文字记录的第1次将电应用于临床治疗,直到17世纪这始终是唯一方法。
公元1600年,英国医生WilliamGilbert制造出第1台测量电能的仪器(图1)。
1791年,意大利解剖医学家及物理学家LuigiGalvani将锌、铜制成的双金属弧与蛙肌肉、神经组织的电解质接触后,可以产生电流而刺激肌肉收缩。
1875年,RichardCaton(英国)记录到兔、猴脑的电活动,而发现了脑电图。
1887年,AugustusWaller(英国)首次应用毛细管汞电流计在人和动物的体表记录到心电活动,但由于汞的重力惯性而不能用于临床。
第四章 第二节 心脏的电活动
2. 动作电位: (1) 除极过程:0 期 (2) 复极化过程:1,2,3期 (200300 ms) • Phase 1 (快速复极初期): • Phase 2 (平台期): • Phase 3 (快速复极末期) 跨膜电位: 0mV-90mV 开放时间:100 ~ 150ms
2. 动作电位: (1) 除极过程:0 期(phase 0)
静息电位:正常心室肌细胞的RP为-90mv,其形成 机制与骨骼肌和神经纤维相似。
动作电位:心室肌细胞的AP与骨骼肌和神经纤维 明显不同,其复极过程复杂,持续时间长,AP的升支 与降支不对称,整个过程分为0、1、2、3、4五个时相。
Myocardial cell
(一)心室肌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1.静息电位:-90mv 2. 动作电位:
窦房结细胞的AP及其离子机制—0期
窦房结细胞的AP及其离子机制—3期
窦房结细胞的AP及其离子机制—4期
Ca2+内流↑
Pacemaker cell
Ca2+内流↑
Pacemaker cell
2、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 属快反应自律细胞,其动作电位形态及离子基础 与心室肌细胞相似。
4 期自动除极的离子基础: (1)内向电流If逐渐增强,形成4期进行性净内向离子
钙通道阻断:Mn2+, verapamil
➢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 (1) 0期: Na+通道 (2) 1期: K+通道 (Ito) (3) 2期: Ca2+ , Na+和 K+通道 (4) 3期: 0mV-90mV。快速复极末期。 通过Ik通道K+外流 (5) 4期:活跃的离子转运:Na+-K+泵
(2) 复极化过程:1,2,3期 (200300 ms) • Phase 1 (快速复极初期): • Phase 2 (平台期): • Phase 3 (快速复极末期)
心脏生物电活动
体温、血氧含量和酸碱平衡等因素也会对心 脏节律产生影响。
心电图的基本原理
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生物电信号的变化来评估心脏功能的一种非侵入性检 查方法。它用导联电极将心脏电信号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形。
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
1 房颤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心脏的节律不规律,可能导致心率过快或过慢。
2 心动过速
2
人工智能分析
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心电图数据,提高心脏病的准确诊断和预测能力。
3
个性化治疗
根据心电图数据和患者的特点,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心脏生物电活动
心脏生物电活动是指心脏产生的电信号,这些信号控制着心脏的收缩和松弛。 了解心脏生物电活动对于诊断和治疗心脏疾病非常重要。
心脏生物电信号的产生
起搏点:窦房结
窦房结是心脏主要的起搏点, 它通过产生电信号来引导心脏 的节律。
传导点:房室结
房室结将电信号从心房传导到 心室,确保心脏的协调收缩。
心动过速是心脏跳动过快,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应激、药物或心脏疾病。
3 心动过缓
心动过缓是心脏跳动过慢,可能导致疲劳、头晕和晕厥等症状。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心电图广泛应用于心脏病的诊断和监测。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功能、检 测心肌缺血和控制心律失常。
未来心电诊断技术的发展方向
1
无线心电监测
利用无线技术进行心电信号的实时监测,提供更方便的诊断和监护方式。
激动点:希氏束
希氏束将电信号迅速传播到心 室肌肉细胞,引发心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收缩。
心脏节律的调控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率的调节起着重 要的作用,维持心脏的平衡和适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期(Phase 2):又称缓慢复 极期 ,平台期
膜内电位停滞于略正于0mV左右,持续约 100~150ms 平台期初期,内向Ca2+电流与外向K+电流处 于相对平衡状态,膜电位稳定在0mV左右。 平台期晚期,内向Ca2+电流逐渐减弱,外向 K+电流逐渐增强,出现一种随时间推移而逐渐 增强的微弱的净外向电流,导致膜电位缓慢地 复极化
浦肯野细胞的舒张去极化是由外向电流 的衰减和内向电流的增加来完成 外相电流为延迟整流钾流Ik,去极化过 程被激活,随着复极化过程减弱,复极 化到-50mv时去激活,其衰减有利于舒张 去极化的发生
自动去极化的离子基础 随时间而逐渐增强的内 向离子电流(即If电流),通常被称为起搏电 流(pacemaker current)。If主要为Na+(也有 少量K+)。 If在复极至-60mV时开始激活,至-100mV时完 全激活。因其激活缓慢,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 大,在舒张去极化期内进行性增大。自动去极 达阈电位时,便可产生新的AP,而If在0期去 极化至-50mV时因通道的失活而终止
2).离子( Na+)通道的状态 ) 离子 离子(
备用 → 激活 → 复活 失活
2、*心肌兴奋时兴奋性的周期变化
周期变化 对应位置 机 制 1)有效不应期 去极相→复极相1)有效不应期 去极相→复极相-60mV Na+通道处于 绝对不应期: ↓ Na+通道处于 -55mV 完全失活状态 Na+通道 局部反应期: ↓ Na+通道 -60mV 刚开始复活 2)相对不应期 Na+通道 2)相对不应期 ↓ Na+通道 -80mV 大部复活 3)超 Na+通道基本 3)超 常 期 ↓ Na+通道基本 -90mV 恢复到备用状态 兴奋性 为零
心肌组织也具有兴奋性, 心肌组织也具有兴奋性,其兴奋性高低以刺激阈 值高低来衡量。 值高低来衡量。 1. 决定和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静息电位) (1)RP(静息电位)水平 ) 静息电位 (2)TP(阈电位)水平 ) (阈电位) (3)Na+通道的状态 )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 RP↑→距阈电位远 距阈电位远→ RP↑→距阈电位远→需刺激阈值↑→兴奋性↓ 距阈电位近→ 兴奋性↑ RP↓→距阈电位近→需刺激阈值↓→兴奋性↑
4期(phase 4):又称恢复期。 膜电位稳定于-90mV,
恢复细胞内外离子的正常分布 Na+-K+泵 排Na+,摄K+,恢复Na+、K+ 的分布 Na+-Ca2+交换体(Na+-Ca2+ exchanger)Na+顺浓度梯度入,Ca2+ 逆浓度梯度外排。Na+-Ca2+交换是以跨 膜Na+内向性浓度梯度为动力,最终也 依赖于Na+-K+泵提供能量
一、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1、各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自律细胞的自律性高低不一: 各部位的自律细胞的自律性高低不一: 窦房结-------房室结-------浦氏纤维 窦房结-------房室结-------浦氏纤维 -------房室结------90-100次 )(40 60次 4020-40次 (90-100次/分)(40-60次/分) (20-40次/分) *窦房结为正常起搏点,其它自律组织为潜在起搏点 窦房结为正常起搏点,
1细胞外电解质浓度改变对兴奋 性的影响
高钾
静息电位 去极化 轻度时兴 奋性升高 明显时导致 快纳通道失活 兴奋性降低
内向整流 钾通道(IK1)
通道通透性升高, 平台期钾外流加速 平台期缩短, 动作电位缩短, Q-T间期缩短,T波高尖
低钾
IK1通道钾 通透性下降
发生去极化, 兴奋性升高
终末复极期钾外流减慢 动作电位延长, Q-T延长,T波低平
3、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心脏受到窦性节律之外的刺激, 期前收缩:心脏受到窦性节律之外的刺激,产生 的收缩在窦性节律收缩之前,称为期前收缩。 的收缩在窦性节律收缩之前,称为期前收缩。 代偿间歇: 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所出现的一段较长 的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的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隙的动画
心脏生物电活动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与骨骼肌一样,细胞 膜的兴奋是触发心肌收缩的始动因素。心肌的 动作电位也与骨骼肌动作电位有明显差异,使 得心脏的收缩也具有自身特点。因此,掌握心 肌生物电活动规律,对于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 心脏收缩活动规律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都有 重要意义。
心肌细胞分类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
慢反应细胞
SAN、 SAN、AVN 慢 小 缓慢、 缓慢、无明显分期 慢 Ca2+ -40~-70mv 40~-70mv ~- -30~-40mv 30~-40mv ~-
快反应细胞的动作电位形成机制(续1) )
1.
0期:由Na+快速内流形成。 期 快速内流形成。
适宜刺激 部分电压门控式Na 部分电压门控式 +通道激活 少量Na 内流, 少量 +内流,膜部分去极化 达阈电位(- 达阈电位(-70mv) (- ) 大量Na 大量 +通道由备用状态变为激活状态 膜进一步去极化 大量Na+内流 大量
PH值降低
抑制快钠通道
抑制IK1
降低快钠通道开放概率
阈电位水平升高
膜电位去极化
兴奋性降低
兴奋性降低
钠通道备用程度下降 兴奋性降低
二、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
定义: 定义: 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 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组织细胞能 够自动的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征称为~, 够自动的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征称为~, 又称自律性。 又称自律性。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律性。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律性。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窦房结、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 交界、希式束、蒲肯野纤维。 交界、希式束、蒲肯野纤维。 起搏点、潜在起搏点、窦性心律、 起搏点、潜在起搏点、窦性心律、异位 心律
内向整流特性:-20mv时IK1通道的k+外 流几乎为0,这是由于去极化时细胞内镁 离子和多胺移向IK1通道内口并使之堵塞
2心房肌静息电位:接近EK,但IK1通道 密度稍低于心室肌,受钠+内漏的影响较 大,负值较小,约-80mv,还受特有的钾 通道影响----乙酰胆碱依赖钾通道,受神 经递质调节
If: If离子流在窦房结舒张去极化的发生 原理所起的作用存在很大争议,因P细胞 最大复极电位只有-70mV,If不能充分激 活,在P细胞舒张去极化期自动去极化中 作用不大 还有很多离子流参与窦房结舒张去极化, 但作用于机理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心肌的生理特性
一、兴奋性 (excitability)
有生命的心肌细胞,不论在安静状态或 兴奋激动状态,都有电活动表现,称为 生物电活动。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 称为跨膜电位。在静息时为静息电位, 在兴奋时产生动作电位。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是由于离子发生跨 越有电阻抗的细胞膜的流动而形成,机 制有两类: 离子通道----易化的被动转运 离子泵----主动转运及离子交换的继发主 动转运
静息电位:
工作心肌: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 极化状态 特殊传导系统心肌细胞:具有自动节律 性,没有一个稳定的静息电位,通常用 动作电位复极到最大极化状态代表(最 大舒张电位)
(一) 工作细胞
1.心室肌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约为-90mV, 形成机制 主要是Ek(K平衡电位),K+ 经IK1(内向整流钾通道)通道外流 但Ek 为-94 mV,而RP为-90mV,表明还 有其它因素参与(如Na+的内流) 钠-钾泵 钠-钙泵
If通道的特点
窦房结P细胞
生物电活动特点:①最大复极电位50mv— -60mv;②0期去极化幅度低 (仅70mV),速度慢(约10v/s),③ 无明显复极1期和2期。
生物电活动的形成机制 窦房结P细胞缺乏Ik1通道,膜对K+的通透性相 对较低,快钠通道也十分贫乏 0期去极 L型Ca2+通道激活, Ca2+内流。由 于L型Ca2+通道激活、失活缓慢,故0期去极 化缓慢,持续时间长。 复极化 L型Ca2+通道逐渐失活,Ca2+内流相 应减少,及IK通道的开放,K+外流增加
动作电位:
指心肌细胞兴奋时产生的可以扩播的电 位变化(去极化,复极化) 快反应动作电位----快反应细胞(心房肌、 心室肌、房室束、束支、浦肯野细胞) 慢反应动作电位----慢反应细胞(窦房结、 房室交界区)
动作电位的各个时相是由不同 离子发生跨膜扩散引起的
心脏各部分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幅值和 时程长短不一,存在很大的差异,保证 了心脏的正常起搏、传导以及心房、心 室协调有序的兴奋和收缩,从而完成泵 血功能。
工作心肌为快反应细胞
特点为去极化迅速,复极化缓慢
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
快反应细胞
包括的心肌细胞 去极化速度 振幅 复极过程 传导速度 除极离子活动 静息电位 阈电位 VM、AM、 VM、AM、PF 快 大 缓慢、 缓慢、可分几期 快 Na+ -80~-95mv 80~-95mv ~- -60~-70mv 60~-70mv ~-
L型Ca2+通道:①阈电位为-40mV。②激 活、失活和复活均慢,Ca2+内流起始慢, 持续时间长,又称为慢通道,在平台期 形成中起重要作用。③可被Mn2+和双氢 吡啶类药物阻断 Ca2+通道阻断剂可使平台期提前结束而 使之缩短,并降低平台期的电位水平
3期(phase 3):又称快速复 极末期
机制:L型Ca2+通道关闭,Ca+内流停止, 而K+外流进行性增加所致。 IK1 去极化关闭,复极化恢复开放,堵塞 IK1 通道内口的镁离子和多胺移去,膜对 K+通透性进行性增大,K+外流不断增强, 为再生性正反馈过程,导致膜快速复极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