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曾经给人类造成过沉重的灾难(同名20425)

合集下载

药物不良反应曾经给人类造成过沉重的灾难同名20425

药物不良反应曾经给人类造成过沉重的灾难同名20425

药物不良反应曾经给人类造成过沉重的灾难同名20425药物不良反应曾经给人类造成过沉重的灾难,如1961年发生的“反应停”事件,1968年的“少女阴道癌”事件。

药品就像一把双刃剑,它能为我们的健康带来福音,相反,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变成一把锋利的钢刀,给我们的生命造成不能弥补的伤害。

一、引言人类近代以来,50年前发生过“反应停”灾难。

事件起于1961年,在西德妇科大会上,医生报告发生了多例没有胳膊、腿,手和脚都直接长在躯干上的畸形儿,他们有点像海豹,所以后来也称他们为“海豹儿”。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十几个国家一万多个孩子得了这种病,并且其中一半在出生之后就死亡了。

(见右图)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这些孩子的母亲在怀孕早期都曾因呕吐服用过一种药物,它的通用名叫沙利度胺,商品名叫“反应停”。

这个药物刚研发出来的时候,并不是作为止吐药来应用,而是作为镇静剂推向市场,但后来发现治疗妊娠呕吐的效果很好,被应用于临床。

因此,反应停导致了畸形胎儿“海豹儿”的出现。

药后,胎儿保住了,出血停止了,但是十五六年之后,孩子却发生了阴道癌。

所以从上述这样一些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里,人类越来越多的认识到药品的不良反应会对我们造成的伤害。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是什么?它包含几层内容,具体指什么?国家卫生部和国家药监局出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这样定义药品不良反应: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31个字,5层内容:第一:合格的药品。

应该说是按照国家药典的标准或者是相关药品的标准,在国家批准的GMP生产工厂里生产,又通过国家认证过的GSP商业渠道供应,最后到药房、医院,通过药剂师发放给病人的药品。

所以说合格的药品要符合国家标准,在一定厂房里生产,有一定流通渠道流通的药品。

第二:正常的用法用量。

正常的用法用量指的是国家批准的药物所带的药品说明书里规定的用法用量。

药品说明书已经成为我们国家药品临床使用的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全科答案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全科答案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全科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药物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D)A.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B. 药物作用具有选择性C. 药物作用可分为兴奋和抑制两种类型D.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与药物的剂量无关2. 下列药物中,属于抗高血压药的是:(A)A. 洛卡特普B. 阿莫西林C. 地西泮D. 阿司匹林3. 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C)A.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药物的副作用B.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的剂量有关C. 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等D. 药物不良反应是可以完全避免的4. 下列药物中,属于抗凝血药的是:(D)A. 氢氯噻嗪B. 华法林C. 地塞米松D. 阿司匹林5. 下列药物中,属于抗心律失常药的是:(B)A. 地高辛B. 利多卡因C. 氢氯噻嗪D. 阿莫西林6. 下列药物中,属于抗精神病药的是:(A)A. 奥氮平B. 阿莫西林C. 地西泮D. 氢氯噻嗪7. 下列药物中,属于抗肿瘤药的是:(D)A. 甲氨蝶呤B. 阿莫西林C. 地塞米松D. 阿司匹林8. 下列药物中,属于降血脂药的是:(B)A. 阿莫西林B. 阿托伐他汀C. 地西泮D. 氢氯噻嗪9. 下列药物中,属于抗过敏药的是:(C)A. 地高辛B. 洛卡特普C. 西替利嗪D. 阿司匹林10. 下列药物中,属于抗生素的是:(B)A. 氢氯噻嗪B. 阿莫西林C. 地西泮D. 阿司匹林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药物属于心血管系统药物的有:(ABD)A. 地高辛B. 阿莫西林C. 地塞米松D. 阿司匹林2. 下列药物属于抗炎药的有:(BCD)A. 氢氯噻嗪B. 地西泮C. 地塞米松D. 阿司匹林3. 下列药物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有:(ACD)A. 地西泮B. 洛卡特普C. 阿莫西林D. 阿司匹林4. 下列药物属于抗肿瘤药的有:(ABCD)A. 甲氨蝶呤B. 奥氮平C. 地塞米松D. 阿司匹林5. 下列药物属于激素类药物的有:(BCD)A. 氢氯噻嗪B. 地塞米松C. 阿莫西林D. 阿司匹林三、判断题1.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下所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这种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不可避免的。

GMP综合知识参考题(答案)[1]

GMP综合知识参考题(答案)[1]

GMP综合知识参考题〔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此题占试卷内容30分〕:1. 药品是人类用于防病治病和康复保健的特殊商品,它不同于其它普通商品之处就在于——药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大众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2. 回顾二十世纪医药领域的重大成果,相继有阿司匹林、磺酰胺、青霉素、避孕药、胰岛素等代表药物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另一方面,药物的不良反应也让人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3."反应停"事件被称为"二十世纪最大的药物灾难".该药物的作用是治疗妇女的妊娠反应,却直接导致了上万例畸形胎儿〔又称"海豹婴儿"〕的产生.4. 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出版的《国际药典》附录中将GMP收载其中.1969年第22届世界卫生大会上,WHO 建议各成员国的药品生产采用GMP制度.5.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共分十四章、八十八条,自1999年8月1日起施行.这就是我们目前所实施的GMP版本.6. 在我国过去某些制药企业里,往往把药品的质量管理片面理解为单纯的质量检验,或者是把质量管理看成是生产的一个部分,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7. 根据GMP的原则,质量管理在药品生产企业中应包含两个部分,即技术控制和政策控制两方面,前者是质量检验〔即QC〕,后者是质量监督和质量保证〔即QA〕.8. GMP的中心指导思想是:任何药品质量的形成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9. 为了将人为的差错控制在最低的限度,在管理方面,应制定规范的实施细则和作业程序,各生产工序严格复核,对用于生产的运送容器、主要机械,要标明正在生产的药品名称、规格、批号等状态标志.10. GMP的基本点是:要保证药品质量,必须做到防止生产中药品的混批、混杂、污染和交叉污染.11. GMP的基本原则之一:应按每批生产任务下达书面的生产指令,不能以生产计划安排来代替批生产指令.12. GMP的基本原则之一:应采用适当的方式保存生产记录与销售记录,根据这些记录可追溯各批的全部历史.二、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此题占试卷内容60分〕:1."反应停"事件属于下列哪种类型?〔B〕A. 药品质量事故B. 药品不良反应事故C. 药物中毒事故D. 食物中毒事故2. 世界上第一部GMP产生于哪个国家?〔A〕A. 美国B. 中国C. 日本D. 英国E. 加拿大3. 随着对外开放和出口药品的需要,我国于何时开始引入GMP的理念?〔B〕A. 20世纪60年代B. 20世纪70年代C. 20世纪80年代D. 20世纪90年代4. 我国首次制订《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试行本〕》是在哪一年?〔E〕A. 1963年B. 1998年C. 1988年D. 1974年E. 1982年5. 我们今天所说的GMP,指的是:〔C〕A. 药品生产管理规范B. 药品生产企业管理规范C.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D. 药品质量标准与检验规程6. 国家制定GMP的根本目的是:〔D〕A. 保障药品生产企业的切身利益B. 顺应加入WTO、与国际接轨的大趋势C. 给企业施加压力、出难题D. 加强对药品的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用药安全7.从质量管理的角度,下列哪一项内容不是实施GMP的目的?〔D〕A. 使制药企业建立有效运作的质量体系B. 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差错,防止质量事故发生C. 企业一切行为按GMP法规办事D. 通过GMP认证,使企业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8. 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通过GMP认证的制药企业将会:〔C〕A. 被责令停业整顿B. 被罚款C. 被取消相应剂型的生产资格D. 被吊销营业执照9.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制药企业,我们应当把什么放在第一位?〔B〕A. 生产B. 质量C. 信誉D. 效益E. 产品营销F. 新产品开发10."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D〕A. 仅适用于国际上知名的大企业B. 仅适用于国内先进企业C. 仅适用于制药企业D. 适用于当今所有的企业11. GMP的理论:〔C〕A. 仅适用于国外制药企业B. 仅适用于管理先进的制药企业C. 适用于所有的制药企业D. 适用于当今所有的企业12. GMP所倡导的质量管理的理念是:〔C〕A. 隶属于生产的质量管理B. 检验质量管理C. 全面质量管理D. 工艺质量管理13. 对于检验质量管理存在的弊端,下列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B〕A. 药品的质量问题总是出在工艺上,而不是检验结果上B. 药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规程根本无法控制药品的质量C. 仅对最终产品进行常规检验,在很多情况下不足以保证产品质量D. 检验方法的灵敏性有一定限度,质量标准并不能包括所有的意外情况14. 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应当受谁直接领导?〔A〕A. 企业负责人B. 生产部门负责人C. 行政负责人D. 质量部门负责人15. 制药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称为"质检部〔科〕":〔A〕A. 不十分恰当B. 很恰当C. 无所谓D. 不允许16. 下列哪一项不是实施GMP的目标要素:〔D〕A. 将人为的差错控制在最低的限度B. 防止对药品的污染和降低质量C. 保证高质量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D. 与国际药品市场全面接轨17. 药品的批记录与销售记录应保存至该药品有效期后几年?〔B〕A. 半年B. 一年C. 一年半D. 二年E. 三年18. 下列关于药品生产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D〕A. 生产操作间应按规程定期清洁、消毒B. 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C. 应严格限制非生产人员进入工作间D. 生产设备禁用机械润滑油,以免污染药品19. 对无菌操作区要定期进行洁净度检查,其检查项目不包括下列哪一项内容?〔D〕A. 微粒检查B. 浮游菌检查C. 沉降菌检查D. 病原微生物检查20. 药品生产企业的机械设备、工具、量具应:〔C〕A. 定期更换B. 定期编写使用记录C. 定期维修校正D. 定期消毒灭菌21. 生产部门应按每批生产任务下达:〔C〕A. 工作计划B. 生产计划C. 批生产指令D. 批生产记录22. 药品生产企业进行所有的生产加工应依据:〔A〕A. 批准的工艺规程B. 日常的工作经验C. 下达的生产计划D. 法定的质量标准23. 下列哪一项不是GMP的基本原则:〔C〕A. 确保生产厂房、环境、生产设备、卫生符合要求B. 符合规定要求的物料、包装容器和标签C. 合格的质量检验方法和实验动物饲养条件D. 建立由销售和供应渠道可收回任何一批产品的有效系统24. 对一个新的生产过程、生产工艺与设备和物料,通过系统的试验以证明是否可以达到预期的结果,这个过程通常称之为:〔B〕A. 检验B. 验证C. 工艺考核D. 质量保证25. 企业主管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负责人应具有:〔B〕A. 医药专业本科以上学历B. 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C. 任何专业本科以上学历D. 研究生以上学历26. 药品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具有:〔B〕A. 医药专业本科以上学历B. 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C. 任何专业本科以上学历D. 任何专业大专以上学历27. 动物脏器、组织的洗涤或处理等生产操作:〔D〕A. 无严格的操作限制B. 可与其制剂生产在同场所内进行C. 禁止在车间内进行D. 必须与其制剂生产严格分开28. 下列叙述中关于生产用注射用水的储存,哪一项是不正确的?〔C〕A. 80℃以上保温B. 65℃以上保温循环C. 4℃以上存放D. 4℃以下存放29. 药品的标签、说明书须经哪个部门校对无误后,方可印制、发放、使用?〔A〕A. 质量管理部门B. 生产管理部门C. 包装车间D. 销售部门30. 因质量原因退货和收回的药品,应当:〔A〕A. 销毁B. 返包C. 退还药品经销商D. 上交药品行政管理部门三、简答题〔每题5分,此题占试卷内容10分〕:1. 简述实施GMP的意义.答:实施GMP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用药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①从质量管理角度来说,实施GMP是药品质量保证的承诺,目的是为了使制药企业建立有效运作的质量体系,一切行为按GMP法规办事,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差错,防止药物污染、混淆等质量事故的发生.②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目前竞争激烈的药品市场需要法制.实施GMP,是制药企业唯一的根本出路,是企业的生存线.2. 简述药品生产企业实行"检验质量管理"的弊端.答:①药品的质量问题总是出在工艺上,而不是检验结果上.②此外,当今药品的生产十分复杂,仅对最终产品进行常规检验,在很多情况下不足以保证产品质量.③再者,检验方法的灵敏性也有一定限度,质量标准并不能包括所有的意外情况.3. 简述GMP的中心指导思想与指导意义.答:GMP的中心指导思想是:任何药品质量的形成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指导意义:必须强调预防为主,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实行全面质量保证,确保药品质量.4. 简述GMP的三大目标要素.答:①将人为的差错控制在最低的限度;②防止对药品的污染;③保证高质量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

药品不良反应科普

药品不良反应科普

药品不良反应科普
药物不良反应指患者在用药后产生的药物副作用或不良事件。

不良反应可以是一种常见而轻微的副作用,也可以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不良事件,甚至可能导致生命威胁。

以下是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一些科普知识:
1. 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药物不良反应可以分为两大类:预测性不良反应和非预测性不良反应。

预测性不良反应是已知的、可预测的且与药物作用机制相关的不良反应。

而非预测性不良反应是不可预测的、多种原因引起的不良反应。

2. 药物不良反应的常见表现: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皮肤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神经系统反应(如头痛、头晕、昏迷)、肝脏损害、肾脏损害等。

3. 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因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和药物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基因型、肝肾功能等;药物因素则包括药物剂量、给药途径、药物相互作用等。

4.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管理: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在于合理用药,即选择合适的药物、调整适当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并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对于已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给予对症治疗或特殊的药物解救治疗。

5. 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为了提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各国纷纷建立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系统,鼓励医务人员和患者主动报告药物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药物安全措施。

总之,了解药物不良反应是保证药物安全使用的重要一环。

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并随时与医生沟通和咨询。

2024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结

2024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结

2024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结
根据2024年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以下是一些总结:
1.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增加:2024年的报告数量较前几年有所增加。

这可能是由于更多人使用药物和更有效的报告系统。

2. 最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类型:报告中最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类型包括药物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药物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头痛等)和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3. 常见不良反应联系到特定药物:一些特定药物被频繁报告与不良反应相关,这包括抗生素、非处方药品以及一些特定的抗癌药物。

这些药物可能需要更加谨慎地使用和监测。

4. 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部分报告中,大部分与一些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属于轻微或中度。

然而,也有一些报道了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药物引发的器官衰竭、药物相关的死亡事件等。

这些严重的不良反应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5. 药品不良反应的持续监测与报告改进:根据报告,目前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系统加强了对药物的安全性监测,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需要进一步改进现有的报告流程,以便更准确地评估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总结仅基于假设,如果确有2024年相关数据,可以更加准确地总结该年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第 1 页共 1 页。

药品 不良反应 科普

药品 不良反应 科普

药品不良反应科普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药物治疗疾病过程中,出现了与预期治疗效果相对抵触的生理或者病理改变。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会导致轻微的不适感,也有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身体损害甚至死亡。

因此,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的科普知识,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

药物不良反应可以分为两大类:预测性的和不可预测性的。

预测性的不良反应是指在药物临床试验和观察中,经过研究者预料到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例如,某些抗生素可以引发胃肠道不适。

而不可预测性的不良反应则是指那些无法预测到和预见的药物作用,例如药物过敏反应。

预测性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是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试验的结果进行推测和归纳。

一般来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吸收、分布、排泄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某些药物的代谢产物可能具有毒性,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个体差异也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和反应,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对于某些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和儿童,需要特别注意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不可预测性的药物不良反应是指无法预见的、意外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

不可预测性的药物不良反应可能与机体免疫系统有关,例如药物过敏反应。

免疫系统对于外来物质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因此某些人在接触某些药物时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这是非常严重和危险的不良反应。

为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在使用药物之前,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并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药物说明书中通常会列出该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这对我们了解和应对可能的不良反应非常有帮助。

此外,我们还应该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按照指定的剂量和时间进行服药。

任意自行增加或减少药物的剂量可能会增加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与药物可能的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的效果可能会被其他药物影响,引发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多种药物同时治疗同一疾病时,要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必要时需要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

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

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

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
2006年05月10日发布
药品作用于机体,除了发挥治疗的功效外,有时还会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某些与药品治疗目的无关而对人体有损害的反应,这就是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一般可分为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和继发感染(也称二重感染)四大类。

不良反应有大小和强弱的差异,它可以使人感到不适、使病情恶化、引发新的疾病,甚至致人于死地。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这是临床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特别是在长期使用或用药量较大时,情况更为严重甚至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

严格地讲,几乎所有药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但是,只要合理使用药物,就能避免或使其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这就要求人们在用药前全面地了解该药的药理性质,严格掌握药品的适应症,选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明确药品的配伍禁忌。

在用药过程中还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时发现药品产生的不良反应,加以处理,尽量避免引起不良的后果。

对于一些新药,由于临床经验不够,对其毒副作用观察及了解不够,在使用时就更应十分慎重。

- 1 -。

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主管药师辅导精华)

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主管药师辅导精华)

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主管药师辅导精华)药物不良反应对人体的危害,包括药物的副作用、药物的毒性作用、药物的后继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抗菌药物引起的二重感染、药物的依赖性,以及药物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等。

具体分述如下:(1)药物的副作用一般药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有的用于治疗目的,其余的作用便成为副作用。

副作用是指在正常剂量下,伴随药物的治疗作用而同时发生的非治疗所需的药理作用,属于药物的固有效应。

例如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具有β1和β2两种受体的抑制作用。

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和心律失常时,是阻断了心脏的β2受体,而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症状,是因为阻断了支气管上的β1受体所致。

(2)药物的毒性作用大多数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有的可引起组织或器官的生理功能和结构的改变,如心脏、肝脏、肾脏、中枢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的变化。

对药物高度在体内停留时间较长,长期服药者可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可出现慢性毒性反应。

毒性反应往往与剂量有关,增加药物剂量则毒性作用亦增强。

因此,企图用加大药物剂量的方法,来增加药物疗效,其效果是有限的,有时,后果是极其危险的。

(3)药物的后继反应(或称后作用)指停药后相继发生的生物效应。

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由于负反馈作用致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4)变态反应指药物作用于机体产生的超敏感的免疫反应。

如应用青霉素及某些生物后出现的荨麻疹、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休克等变态反应。

(5)特异质反应指少数人体内缺少某些代谢酶而导致服药后出现的毒性反应。

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患者,服用磺胺类、阿司匹林、抗疟药(伯氨喹)等药物后,引起急性溶血反应。

(6)抗菌药物引起的二重感染长期大剂量应用抗生素大量杀灭体内敏感菌,使正常菌群失调,造成体内耐药菌和真菌大量繁殖,形成的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及真菌感染等。

(7)药物的依赖性有些药物长期应用后一旦停药,患者产生一种病态反应,除心理上强烈渴求(精神依赖性)外,生理上也产生依赖性(身体依赖性)临床通常称成瘾性。

理性看待药物不良反应

理性看待药物不良反应

理性看待药物不良反应药品管理法定义的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人类使用药物的历史已经有数千年,药物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重要武器。

由于药物的发明使人类的寿命延长了几倍。

正确用药是治愈疾病的重要手段。

正确看待药物不良反应所谓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合格药物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过程中,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在使用药物之前,必须了解药物的疗效、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同时也要认识到不良反应是因人而异的,与年龄、性别、身体健康、心态等都有关系。

服用药物时,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遵从医师指导以实现安全用药。

近期一些关于戒烟药物不良反应的新闻,让一些想戒烟的烟民产生了犹豫。

当我们关注药物不良反应的同时,更要关注烟草对健康的危害,要从这两个方面来综合考量,而不只是一味地惧怕。

有意戒烟的烟民要真实地就自己的情况与医生沟通,提供真实的病史及健康状况,由医生判断是否适宜采用戒烟药物治疗。

正确用药须学会看说明书一看药名。

药品的名字通常可分为商品名或通用名、化学名。

通用名和化学名是世界通用的,至于商品名,每一家生产药厂都可为它的产品取一个商品名。

因此,相同成分的药品或是学名相同的药品,可有很多个商品名,不同的商品名意味不同厂家的产品,也意味不同品质的产品。

吃药时一定要认准通用名或者化学名,避免重复服药,导致过量中毒。

二看适应症,也就是药品的作用与用途。

一般的药品都会根据药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情况,将使用本品确有疗效的疾病列入适应症范围。

此项在一些中成药的说明书中常用“功能与主治”表示。

服药一定要在适应症范围内,避免错服。

三看用法与用量。

说明书上的药品用量通常指成人剂量,儿童剂量则要根据年龄或体重计算。

高中满分作文一人类十二次药物灾难

高中满分作文一人类十二次药物灾难

1951 年法国有一些疥疮病人头痛、呕吐、虚脱、失 明,类似中毒性脑炎,中毒者 270 人,其中 110 人死亡。原 来是服了二碘二乙基锡,金属锡本身并无毒性,但与有机碘 结合就产生强烈毒性。且证明对疥疮毫无疗效。
(9)药厂隐瞒毒性 50 年代美国默利尔药厂推出降低血胆固酵的新药 三苯乙醇。结果数十万人服后不适,1000 人患白内障。经过 研究,此药对动脉硬化并无效果,药厂在动物试验时已发现 有副作用。华盛顿法庭判隐瞒、伪造试验资料罪成立,罚款 8 万美元。 (10)本世纪最大药物灾难 1961 年,西德三位医生报告,许多孕妇生下没有手、 腿的恐怖怪婴,很快发现是一种用于妊娠反应的药物“反应 停”所引起。西德卫生部立即发出命令,禁止出售此药,但 在应用 6 年期间,德国已有 8000 个怪胎。其他 17 个国家也
蓝色人,阳光照射到的皮肤呈蓝色,未照到的部分则呈灰色, 经研究后证实是银在皮肤上导致的银质沉着症。数十年来药 厂出口的含银药物,被认为用在皮肤及粘膜上有抗菌作用, 因此将硝酸银、弱蛋白银等药物用作局部消毒,药厂并声称 安全无毒。
(3)头癣药中毒 本世纪 20 年代,儿童头癣很多,那时尚无抗霉菌 药物,皮肤学家用醋酸铊治疗。铊是最毒的金属之一。服后, 可引起脱发、呕吐、痉挛、瘫痪、昏迷,甚至死亡。真相揭 开后,受害者纷纷向法院提出控告。 (4)氨基比林灾害 1922 年,欧美发现很多“粒细胞缺乏症”,对各种 感染失去防御能力,容易发热、发炎。11 年后,才从尸体解 剖中发现骨髓中毒,是服了氨基比林所致。此药已使用了 40 年之久。
受其害,日本至 1963 年才禁用,引起 1000 例畸胎。美国、 瑞士等国因该药临床试验的数据不足而拒绝进口,才避免这 场灾难。
(11)减肥药出事 1967 年欧洲中部出现罕见的“肺高血压症”。病人 气促、胸痛、突然晕厥。经过追查,病人服了降低食欲的减 肥药氨苯唑咻。 (12)少女阴道癌之谜 1966 年至 1969 年,美国波士顿妇科医院发现有 8 名十几岁少女患阴道癌,认为非常少见,经过追查,少女的 母亲曾因先兆流产而服过乙烯雌酚。以后又发现有 91 名少 女阴道生癌。尽管母亲服药已隔 10 年 20 年,通过科学方法 仍然找到了原因。

这些常用西药不良反应,每年导致19万人死亡!

这些常用西药不良反应,每年导致19万人死亡!

这些常用西药不良反应,每年导致19万人死亡!浅谈西药副作用及缓解方法西药与传统中药相比, 通常由化学合成或天然产物制成, 其中包括阿司匹林、青霉素、镇痛药等。

西药是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生物制品。

西药在治疗疾病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随着临床西药的广泛应用, 学者也发现了西药的一些副作用。

在我国西药的副作用导致每年死亡人数约为19万人, 同时导致救援和医疗费用一直增加。

药物对人类健康的有害影响比假药更严重。

胃肠道反应是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包括腹泻、呕吐、腹胀, 食欲减退, 恶心, 消化不良, 腹部不适和嘴金属异味等。

抗高血压药物如阿托品、氯丙嗪、三环类抗抑郁药、苯海拉明, 长期或过量使用可导致肠道平滑肌松弛、肠蠕动缓慢、腹胀、腹痛、便秘, 甚至会引起麻痹性肠梗阻。

长期或过度使用解热镇痛药物, 比如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和氯化钾等, 会导致胃肠平滑肌痉挛、粘膜出血, 侵蚀, 出血从而引起腹痛、呕吐、便血, 因此,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用量要控制的很小并且要很精确, 不需要太长时间,并注意在饭后可以服用抗酸剂必要时同服, 主要是为了减少严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除此之外红霉素、氨茶碱、雌激素、呋喃唑酮、甲苯磺酰脲、甲状腺激素等, 都加重消化道溃疡或者可能引起出血现象。

药源性肝损害由它引起的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没有太大区别, 表现为虚弱、食欲减退和肝脏不舒服。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 同时也是药物损伤的主要靶器官。

在治疗中, 对于西药的应用, 其中许多药物都会导致肝损伤,抗生素、四环素、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以及对于解热镇痛药的长期使用, 药物的毒性全部都作用于肝脏, 导致肝区不正常或肝区疼痛现象发生。

药物引起的肾脏损害是由药物、化学物质或生物霉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病变引起的。

常见的药物如氨基糖苷:庆大霉素、链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青霉素等。

头孢霉素类:最明显的第一代。

多黏菌素和四环素:主要用于增加蛋白分解和加重氮。

2024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结(2篇)

2024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结(2篇)

2024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结2024年过去了,回顾这一年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重要的趋势和变化。

这些报告关注的是药品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它们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可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和监控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对2024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总结。

首先,报告显示了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和程度在2024年有所增加。

这可能是由于临床医生和病人变得更加敏感和警觉,尤其是在新药物上市后的监测期间。

此外,技术的进步和信息的共享也使得更多的不良反应得以记录和汇报。

这一增加表明我们对药物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的认识不断增强,但也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分析来确定真实的不良反应率。

其次,2024年的报告显示了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

这些事件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和甚至死亡。

这些不良反应的共同特点是它们往往是罕见的,但危害性高。

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通常与特定人群、药物剂量或个体化因素有关。

因此,准确的评估和监测是至关重要的,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这些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

另外,报告还显示了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事件。

这些事件可能不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但仍然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些不良反应的好处和风险通常需要在医生和患者之间进行权衡。

然而,这种常见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会对患者的依从性和药品治疗的可持续性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和教育至关重要,以便更好地管理和预防这些常见的不良反应。

此外,根据报告,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在特定人群中更为突出。

例如,一些药物在老年人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更高,可能与老年人的器官功能减退和多种药物的相互作用有关。

此外,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也可能对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更为敏感。

因此,根据特定人群的特点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要更加谨慎,并注意监测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最后,报告还提醒我们要密切关注一些新药物的不良反应。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药物被开发和上市。

药品不良反应题库药品不良反应题库

药品不良反应题库药品不良反应题库

药品不良反应题库药品不良反应题库《药品不良反应及报告制度》、《特殊药品的管理》、《含兴奋剂药品的管理》、《合理用药指导》题库一、单选(25题)1、药品不良反应的英文缩写是(B)。

AADEBADRCMDRDAER2、药品使用说明书中未收载的不良反应为()。

()。

()。

所谓合理用药是指A对症开药B配药准确C价格低廉D以药物和疾病系统知识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用药14、合理用药的首要条件是A安全性B有效性C经济性D适用性安全性的实质内容是指A药物的毒副作用小B无不良反应C风险/效应尽可能小D无致畸形有关经济性的正确含义A最满意疗效B成本/效果尽可能小C少量用药D使用廉价药品下列哪些情况是不合理用药的表现A有未得到治疗B有未得到正确诊断C患者因副作用而终止用药D因保健品而死亡药师工作失误是造成A治疗失败的因素B乱开药的因素C不合理用药的因素D与医师协作失败的因素20、在口服制剂中的吸收率,按其吸收速率的快慢,可依次排列如下(B)A片剂>胶囊剂>散剂>溶液剂B溶液剂>散剂>胶囊剂>片剂C散剂>溶液剂>胶囊剂>片剂D片剂>散剂>胶囊剂>溶液剂21、下列哪种类别不属于我国目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的分类?(B)A严重B死亡C一般D新的一般22、WHO定义的药物不良反应A药物在人用最小剂量下发生的非期望反应B药物在人用最小剂量下发生的有害反应C药物在正常人用剂量下发生的非期望反应D药物在人用最大剂量下发生的有害反应23、A型药物不良反应有什么所致A药物的毒性作用B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C药物的化学反应D药物的治疗作用下降B型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A死亡率高B较轻,可逆转C较易发现D多与剂量有关下列对药物副作用的特点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发生快,后果严重B发生慢,后果不严重C较轻,停药可逆转D较重,但可逆转16、药物依赖性分为(BD)A.成瘾性B.精神依赖性C.习惯性D.身体依赖性17、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ABCD)过程A.发现B.报告C.评价D.控制18、药品的三致反应指的是药品的(ABC),属于药品的特殊毒性。

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科普

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科普

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科普
药品不良反应指的是药物使用后可能产生的不良或不良事件,也称为药物副作用。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使用药品后,除了药物的预期治疗效果之外,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的种类很多,常见的包括过敏反应、毒性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药物滥用等。

其中,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

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对人体造成的有害作用,如肝脏损伤、肾脏损伤等。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可能导致药物的疗效降低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药物滥用指的是超量使用药物或非法使用药物,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正确用药:按医嘱用药,遵守用药剂量和使用时间,不随意更改药物的用量或频率。

2. 注意不良反应:对药物使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有所了解,如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及时就医或咨询医生。

3. 不滥用药物:遵守医生的用药方案,不随意滥用药物,不滥用抗生素等药物。

4. 注意禁忌:了解自己对某些药物是否有过敏反应或禁忌症,避免用药。

5. 积极报告:如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向相关监管部门进行报告,以便加强药物的监管和安全性评估。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正确的药物使用和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我们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药物不良反应曾经给人类造成过沉重的灾难

药物不良反应曾经给人类造成过沉重的灾难

药物不良反应曾经给人类造成过沉重的灾难,如1961年发生的“反应停”事件,1968年的“少女阴道癌”事件。

药品就像一把双刃剑,它能为我们的健康带来福音,相反,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变成一把锋利的钢刀,给我们的生命造成不能弥补的伤害。

一、引言人类近代以来,50年前发生过“反应停”灾难。

事件起于1961年,在西德妇科大会上,医生报告发生了多例没有胳膊、腿,手和脚都直接长在躯干上的畸形儿,他们有点像海豹,所以后来也称他们为“海豹儿”。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十几个国家一万多个孩子得了这种病,并且其中一半在出生之后就死亡了。

(见右图)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这些孩子的母亲在怀孕早期都曾因呕吐服用过一种药物,它的通用名叫沙利度胺,商品名叫“反应停”。

这个药物刚研发出来的时候,并不是作为止吐药来应用,而是作为镇静剂推向市场,但后来发现治疗妊娠呕吐的效果很好,被应用于临床。

因此,反应停导致了畸形胎儿“海豹儿”的出现。

“反应停”没有在美国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要归功于当时美国FDA药品审评官员――凯尔西,她在审批药厂递上来的材料时,发现材料不能被接受,不仅药效学的研究有问题,而且在其它上报的材料中也发现了很问题,她要求厂家提供有关药品药效学安全性相关的一些材料,这样前后经过大概一年多的时间,而此时,西德会议上反应停“海豹儿”的不良反应被报告了。

也就是说,由于凯尔西的严格审查,此药品没有在美国上市,保护了美国的公众。

因此,凯尔西医生还获得了当时美国总统肯尼迪的特别嘉奖。

药品不良反应是一场灾难,如果我们不注意、不警惕、不防范,它带给我们人类的是不可弥补的伤害。

上图又是一例药品不良反应带来的严重后果。

事件发生在美国。

1968年波士顿妇科大会报道,在波士顿一年中发生了8例少女阴道癌。

阴道癌不少见,但是发生在十六七岁花季少女身上的阴道癌,而且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连续发生,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

后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这些孩子的母亲在妊娠早期曾经发生过先兆流产,都服用过乙烯雌酚来保胎。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正确使用药物》自我小测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正确使用药物》自我小测

自我小测夯基达标1.下列药物类型中由于过度使用导致人类面临无药可用的危机的是()A.中成药B.抗生素C.抗酸药D.解热镇痛药2.2000年11月16日,国家药品管理局紧急告诫患者,立即停用含PPA(化学式为C9H13NO)的感冒药。

关于PPA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的1个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B.各元素质量比为m(C)∶m(H)∶m(N)∶m(O)=108∶13∶14∶16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D.它是一种氧化物3.毒品曾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带来过巨大的灾难,据统计,我国目前的吸毒人员中有80%左右是青少年。

根据你掌握的知识推测,下列物质中一定不属于毒品的是()A.甘油B.吗啡C.可卡因D.海洛因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青霉素有青霉素F、G、X、K、V等B.青霉素G的俗名是盘尼西林C.青霉素在体内水解可得到一类碱性物质D.胃舒平、苏打片均属抗酸药5.为了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用药前使用者一定要进行皮肤敏感实验的是()A.阿司匹林B.青霉素C.链霉素D.庆大霉素6.人的胃液正常pH在1.2~0.3之间,酸度再高就患胃酸过多症,下列物质不宜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症药剂成分的是()A.氧化镁粉B.氢氧化镁C.氧化钙D.纯碳酸钙粉7.下列关于药物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A.虽然药物能治病,但大部份药物有毒副作用B.使用青霉素时,不用进行试验直接静脉注射C.长期大量使用阿司匹林可预防疾病,没有副作用D.我们生病了都可以到药店自己买药吃,不用到医院8.对于药品的使用和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表示非处方药,OTC表示处方药B.毒品就是有毒的药品C.我国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医学名著是《神农本草经》D.麻黄碱是国际奥委会严格禁止使用的兴奋剂9.长期吸食或注射毒品会危及人体健康,下列各组中都属于毒品的是()A.冰毒、黄连素B.海洛因、黄连素C.大麻、摇头丸D.黄曲霉素、尼古丁10.人被蚂蟥叮咬后,伤口处常流血不止,据此,科学家希望从蚂蟥体内提取某种药物,该药物具有()A.止血性能B.抗血凝性能C.止痛、止痒性能D.抗过敏性能11.(2008天津理综,7)二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考试试题(含答案)-非处方药的应用指导

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考试试题(含答案)-非处方药的应用指导

精品文档
. 非处方药的应用指导
单项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甲类非处方药的专用标识药是〔〕
2.根据我国《药物不良反响监测治理方法》,药物不良反响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响,包含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过敏反响、继发反响、特异性遗传素养等。

( )
3.盐酸金刚烷胺属于哪类感冒药〔〕
D.镇痛、清热解毒类型的感冒药
4.如果患者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具有肯定危险性职业,应该慎重使用苯海拉明以及扑尔敏类药物,该成分药物具有催眠的作用,不宜工作时服用。

( )
5.引起不良反响的非人体原因是〔〕
C.性别、年龄差异
6.呼吸系统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响,如呼吸困难,呼吸减慢或急速,甚至引起呼吸衰竭、急性肺水肿,死亡等。

( )
7.执业药师了解患者目前用药情况目的是〔〕
8.小儿肝肾代谢能力较成人低,比成人更宜同时服用过多品种的药物;用药更需要注意正确计算用药量,不可过分依赖药物,不可滥用维生素、抗菌药物及其他矿物质补充剂等,使用外用药应小心。

( )
多项选择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项选择漏选均不得分。

1.使用非处方西药医治,在用药的时候应该先考虑病患疾病病症,以下正确的选项是〔〕
A.如果感冒时合并头疼、发热病症,则医治用药应该以镇痛、清热解毒类型的感冒药为主
B.如果感冒时合并鼻塞以及流鼻涕、呼吸不畅等,则医治用药应该以抗充血类型的感冒药、可阻断相关Hl 受体感冒药为主
2.以下属于风热感冒用药的是〔〕。

二十世纪的12次药物灾难

二十世纪的12次药物灾难

二十世纪的12次药物灾难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
【年(卷),期】1994(000)005
【摘要】1993年出版的《自然杂志》曾报道了本世纪的12次药物灾难,特兹录如下: 1.消毒药导致“蓝色人”1900~1940年,欧美各国发现了一些奇异的病人,其被阳光照射到的皮肤呈蓝色,未被照射到的则是灰色。

后经研究证实,“蓝色人”的起因,是用过含硝酸银、弱蛋白银等的消毒药物。

2.醋酸铊中毒20年代,皮肤学家使用醋酸铊治疗头癣。

结果,患者使用后便引起脱发、呕吐、痉挛、瘫痪、昏迷等,甚至死亡。

3.氨基比林引起
【总页数】1页(P39-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5
【相关文献】
1.本世纪的12次药物灾难 [J], 文武
2.二十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对苏联解体的一点看法 [J], 胡霄汉
3.二十世纪十大工程技术灾难 [J], 师婕
4.二十世纪药物灾难 [J], 王智宽;
5.二十世纪与微量元素有关的药物性灾难 [J], 黄世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不良反应曾经给人类造成过沉重的灾难(同名20425)
药物不良反应曾经给人类造成过沉重的灾难,如1961年发生的“反应停”事件,1968年的“少女阴道癌”事件。

药品就像一把双刃剑,它能为我们的健康带来福音,相反,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变成一把锋利的钢刀,给我们的生命造成不能弥补的伤害。

一、引言
人类近代以来,50年前发生过“反应停”灾难。

事件起于1961年,在西德妇科大会上,医生报告发生了多例没有胳膊、腿,手和脚都直接长在躯干上的畸形儿,他们有点像海豹,所以后来也称他们为“海豹儿”。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十几个国家一万多个孩子得了这种病,并且其中一半在出生之后就死亡了。

(见右图)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这些孩子的母亲在怀孕早期都曾因呕吐服用过一种药物,它的通用名叫沙利度胺,商品名叫“反应停”。

这个药物刚研发出来的时候,并不是作为止吐药来应用,而是作为镇静剂推向市场,但后来发现治疗妊娠呕吐的效果很好,被应用于临床。

因此,反应停导致了畸形胎儿“海豹儿”的出现。

“反应停”没有在美国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要归功于当时美国FDA药品审评官员――凯尔西,她在审批药厂递上来的材料时,发现材料不能被接受,不仅药效学的研究有问题,而且在其它上报的材料中也发现了很问题,她要求厂家提供有关药品药效学安全性相关的一些材料,这样前后经过大概一年多的时间,而此时,西德会议上反应停“海豹儿”的不良反应被报告了。

也就是说,由于凯尔西的严格审查,此药品没有在美国上市,保护了美国的公众。

因此,凯尔西医生还获得了当时美国总统肯尼迪的特别嘉奖。

药品不良反应是一场灾难,如果我们不注意、不警惕、不防范,它带给我们人类的是不可弥补的伤害。

上图又是一例药品不良反应带来的严重后果。

事件发生在美国。

1968年波士顿妇科大会报道,在波士顿一年中发生了8例少女阴道癌。

阴道癌不少见,但是发生在十六七岁花季少女身上的阴道癌,而且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连续发生,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

后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这些孩子的母亲在妊娠早期曾经发生过先兆流产,都服用过乙烯雌酚来保胎。

使用此
药后,胎儿保住了,出血停止了,但是十五六年
之后,孩子却发生了阴道癌。

所以从上述这样一
些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里,人类越来越多的
认识到药品的不良反应会对我们造成的伤害。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
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是什么?它包含几层内容,具体指什么?
国家卫生部和国家药监局出台的《药品不良
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这样定义药品不良反应: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
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31个字,5层
内容:
第一:合格的药品。

应该说是按照国家药典的
标准或者是相关药品的标准,在国家批准的GMP
生产工厂里生产,又通过国家认证过的GSP商业
渠道供应,最后到药房、医院,通过药剂师发放
给病人的药品。

所以说合格的药品要符合国家标准,在一定厂房里生产,有一定流通渠道流通的
药品。

第二:正常的用法用量。

正常的用法用量指的
是国家批准的药物所带的药品说明书里规定的
用法用量。

药品说明书已经成为我们国家药品临床使用的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我们所说的药物正常用法用量就是药品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

第三:和用药目的无关。

例如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目的是解热、镇痛、抗炎,但是用了对乙酰氨基酚之后,发生了肝损害,这不是我们的用药目的,因此它是与我们用药目的无关的。

第四:可能是意外的。

例如服用阿司匹林解热、镇痛、抗炎,可病人恰对阿司匹林高度敏感,服用后发生哮喘,显然这不是预期的。

第五:有害的反应。

三、药品不良反应的内容
(一)副作用
副作用是药品不良反应的一方面。

药品副作用指的是药品药理作用的一部分,是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和用药目的无关的其他作用。

下面以阿托品为例来介绍药物的副作用。

阿托品属于抗胆碱药的一种,可以缓解平滑肌痉挛。

如果输尿管平滑肌发生痉挛或者因结石发生痉挛,可以用阿托品来缓解。

输尿管的痉挛缓解,结石就有可能蠕动到膀胱;没有石头的绞痛同样
可以使用。

但是当缓解胃肠、输尿管等平滑肌痉挛时,病人经常会说“哎呀,我口干,快给我水喝,我很渴”。

也有的病人会说“哎,我怎么眼睛花了,我看不清楚东西”。

这些就是因为胆碱能受体不仅存在于胃肠平滑肌上,在唾液腺、眼括约肌上也有。

也就是说,当我们希望去缓解胃肠或输尿管平滑肌痉挛时,分布在唾液腺上的胆碱能受体也发挥了作用,它的收缩引起唾液腺分泌减少,因此病人会觉得口干。

瞳孔括约肌收缩则引起瞳孔散大,看不清楚东西。

阿托品治疗作用是解除平滑肌痉挛,但在口干和瞳孔散大、事物模糊这两点上,这是它的副作用。

(二)毒性作用
毒性作用是指药物引起身体比较重的功能紊乱或者组织病理的变化。

再来看一个龙胆泻肝丸的案例。

患者男,55岁,因高血压服用龙胆泻肝丸。

病人自己认为西药抗高血压药有副作用,而中药没有,因此去找中医大夫为他诊治。

当大夫开完龙胆泻肝丸之后,他没有再去找大夫辨证施治,看看是否需要换药,而是持续服用将近四年,结果发生了食欲减退、乏力、消瘦、贫血等不适症状,化验检查
肾功能出现问题,发生尿毒症。

经肾脏穿刺活检,病理显示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原因是龙胆泻肝丸里有一种叫关木通的中药,含马兜铃酸,长期服用可引起肾损害。

病人发生了马兜铃酸肾病,在多次透析之后,于2001年进行了肾移植。

龙胆泻肝丸引起马兜铃酸肾病就是不良反应中
的毒性反应。

下列哪项属于药品的毒性作用()
A.“反应停”事件
B. 关木通引起的肾损害
C. 阿托品引起的口渴
D. 药物引起的皮疹
正确答案:B
解析:“反应停”事件是突变引起的畸形;阿托品引起的口渴属于药品的副作用;药物引起的皮疹属于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只有B是由于药品毒性作用引起的。

(三)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发生在少数病人身上,它是致敏病人对某种药物的特殊反应。

致敏源可能是药物本身,也可能由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或者是制剂中的杂质。

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血管神经
性水肿、过敏性休克、哮喘等。

例如服用阿司匹林后引起了哮喘,注射青霉素后引起过敏性休克都属于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最常见的表现类型是皮疹。

下图左图(过敏引起的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皮疹);右图(过敏引起的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可能引起严重皮疹的药物:
(1)布洛芬、吲哚美辛、舒林酸等。

(2)抗癫痫药:巴比妥类、卡马西平、苯妥英、丙戊酸等。

(3)抗感染药物:氯霉素、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等。

(4)抗心律失常类:奎尼丁。

中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如双黄连注射液。

双黄连注射液由金银花、黄芩、连翘制备而成的中药复方注射剂,现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国家药监局的不良反应监测库里面,对此药的不良反应也有相应记载。

其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和输液反应为主,包括 28 例:
1 、严重过敏性休克 23 例,占 82%
2 、呼吸困难 4 例,占 14%
3 、剥脱性皮炎 1 例,占 4%
所以对于重要注射液,我们更要注意其引起过敏反应的问题。

(四)继发反应
继发反应指继发于某一种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反应,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时的一个不良后果。

比如,应用了三代、四代头炮菌素,经常会有病人在三四天之后出现腹泻,临床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或二重感染,这属于继续反应,是不良反应的一种类型。

(五)后遗效应
后遗效应指药物使用停止了,血药浓度也降到有效水平以下,但仍然存在的一些药物效应。

例如失眠,病人服用一片安定后保证今天晚上的睡眠,但有很多人吃完后,第二天早晨会觉得头晕,临床上称这种现象为后遗效应。

后遗效应会使病人处在一个不能够正常把握平衡的状态中,所以凡有后遗效应的药物,要特别嘱咐病人。

例如,如果感冒药里含有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或是因为睡眠不好,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应该告诉患者第二天最好不要开车。

如果患者从事的工作是机械性的,比如驾驶铲土机等,那么这些药
都是不适宜的,应该保证患者第二天工作不受影响,保证他的安全不受危害。

(六)依赖性
依赖性指有一些药物足量反复使用后,机体产生了精神或者行为的反应,如果停止使用此药,病人会觉得很痛苦,并强制性的要求继续使用此药物,去避免停药时的那种不舒适感觉。

例如吗啡,我们说它有成瘾性,成瘾性其实就是依赖性的一种。

当我们有些人把它作为一种生理必须品时,就产生了依赖。

依赖有心理依赖,也有生理依赖。

药物的“三致”作用指的是哪三致?
(七)药物的“三致”作用
任何一个新药在应用于临床之前,都要进行临床前的研究,其中的一个研究为三致,即致癌、致突变、致畸。

"反应停"事件是致突变引起的致畸形,少女阴道癌是经过十五六年之后的致癌作用,这些都属于药物的“三致”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