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定理(113个知识点)
高中数学必备必考公式大全
高考数学必备必考公式大全一、集合1.并集的运算A∪B={x|x∈A,或x∈B}2. 并集的运算性质(1) A∪A=A(2)A∪∅=A(3)A∪B=B∪A(4) A∪B=A⇔B⊆A3. 交集的运算A∩B={x|x∈A,且x∈B}4. 交集的运算性质(1)A∩A=A(2)A∩∅=∅(3)A∩B=B∩A(4)A∩B=A⇔A⊆B5. 补集的运算∁U A={x|x∈U,且x∉A}6. 补集的运算性质(1) ∁U (∁U A)=A(2) ∁U U=∅,∁U∅=U(3)A∪(∁U A)=U,A∩(∁U A)=∅(4) ∁U (A∩B)=( ∁U A)∪(∁U B), ∁U (A∪B)=( ∁U A)∩(∁U B)二、函数与导数公式1. 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a r a s=a r+s(a>0,r,s∈Q)(2)=a r-s(a>0,r,s∈Q)(3)(a r)s=a rs(a>0,r,s∈Q)(4)(ab)r=a r b r(a>0,b>0,r∈Q)2.对数运算公式(1)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a>0,且a≠1,M>0,N>0,那么:log a(M·N)=log a M+log a N;log a=log a M-log a N;log a M n=n log a M(n∈R)(2)对数恒等式a log aN =N(a>0,且a≠1,N>0)(3)对数运算的换底公式log a b=(a>0,且a≠1;c>0,且c≠1;b>0)(4)换底公式的变形log a b·log b a=1,即log a b=lo b n=log a blog N M==(5)换底公式的推广log a b·log b c·log c d=log a d3.求导公式及运算法则(1)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a.若f(x)=c(c为常数),则f'(x)=0.b.若f(x)=x n(n∈Q*),则f'(x)=nx n-1.c.若f(x)=sin x,则f'(x)=cos x.d.若f(x)=cos x,则f'(x)=-sin x.e.若f(x)=a x,则f'(x)=a x ln a.f.若f(x)=e x,则f'(x)=e x.g.若f(x)=log a x,则f'(x)=.h.若f(x)=ln x,则f'(x)=.(2)导数运算法则a.[f(x)±g(x)]'=f'(x)±g'(x)b.[f(x)·g(x)]'=f'(x)g(x)+f(x)g'(x)c.[]'=(g(x)≠0)(3)复合函数的导数(理)设y=f(u),u=φ(x),则y'x=y'u u'x或记作f '[φ(x)]=f '(u)φ'(x).特别地,[f (ax +b )] '=a f' (ax+b).4.定积分的运算性质(理)(1)b a ⎰kf (x )d x=k b a ⎰f (x )d x (k 为常数)(2) b a ⎰[f (x )±g (x )]d x=b a ⎰f (x )d x±b a ⎰g (x )d x (3)b a ⎰f (x )d x=-a b ⎰f (x )d x(4)c a ⎰f (x )d x=b a ⎰f (x )d x+cb ⎰f (x )d x (a<b<c )三、三角函数1. 同角关系:(1)平方关系:sin 2α+cos 2α=1.(2)商的关系:=tan α(α≠+k π,k ∈Z ). 2. 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完整版)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完整版)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1.包含关系若集合A包含于集合B,则AB=B;若AB=B,则A为B 的子集;若C为A和B的并集,则B包含于C;若A和B的交集为∅,则AB=∅;若AB=R,则A和B互为补集。
2.集合的子集集合{a1,a2,…,an}的子集个数共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非空子集有2n–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2个。
3.充要条件1)充分条件: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p,则p是q的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q,且q→p,则p是q的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4.函数的单调性1)设x1≠x2,且x1,x2∈[a,b],则有:f(x1)−f(x2)>0 ⇔ f(x)在[a,b]上是增函数;f(x1)−f(x2)<0 ⇔ f(x)在[a,b]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y=f(x)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f′(x)>0,则f(x)为增函数;如果f′(x)<0,则f(x)为减函数。
5.函数的性质如果函数f(x)和g(x)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f(x)+g(x)也是减函数;如果函数y=f(u)和u=g(x)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y=f[g(x)]是增函数。
6.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则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则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7.函数的对称轴对于函数y=f(x)(x∈R),若f(x+a)=f(b−x)恒成立,则函数f(x)的对称轴是函数x=a+b/2;函数y=f(x+a)与y=f(b−x)的图象关于直线x=a+b/2对称。
8.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1)f(x)=f(x+a),则f(x)的周期T=a;2)f(x+a)=−f(x),或f(x+a)=f(−x)(f(x)≠0),则f(x)的周期T=2a。
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精华版)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二面⻆的概念:表示从空间一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
A
梭l
β
B α
2、二面⻆的记法:二面⻆α-l-β或α-AB-β
11
3、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1、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2 性质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12
共面直线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 公理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 等⻆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相等或互补
4 注意点:
① a'与 b'所成的⻆的大小只由 a、b 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 O 的选择无关,为简便,点 O 一般取在两直线
八、复数 53、复数的除法运算
.
54、复数
的模 =
=
.
55、复数的相等:
.(
56、复数
的模(或绝对值) =
=
57、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1)
;
(2)
;
(3)
;
(4)
58、复数的乘法的运算律
对于任何
,有
交换律:
.
结合律:
分配律:
. .
) .
.
九、参数方程、极坐标化成直⻆坐标
9
55、
十、命题、充要条件
充要条件(记 表示条件, 表示结论)
(1)充分条件:若
,则 是 充分条件.
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精华版).pdf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一、函数、导数1、函数的单调性(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2、函数的奇偶性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3、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0x f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000x x x f y y.*二次函数:(1)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aa;(2)焦点的坐标为241(,)24b ac baa4、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①'C0;②1')(n n nxx ;③x x cos )(sin ';④x x sin )(cos ';⑤a a a xxln )(';⑥xxe e ')(;⑦ax x a ln 1)(log ';⑧xx 1)(ln '5、导数的运算法则(1)'''()uv uv . (2)'''()uv u vuv . (3)'''2()(0)uu v uv vvv.6、会用导数求单调区间、极值、最值7、求函数y f x 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0f x.当00fx 时:(1)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大值;(2)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右侧0fx,那么0f x 是极小值.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分数指数幂(1)mnmn aa (0,,am nN ,且1n ). (2)11mnm nmnaaa(0,,am nN ,且1n ).根式的性质(1)当n 为奇数时,nnaa ;当n 为偶数时,,0||,0nna aaa a a.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0,,)r sr saaaa r s Q . (2) ()(0,,)rsrs a a a r s Q .(3)()(0,0,)rrrab a b abrQ .注:若a >0,p 是一个无理数,则a p 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log ba NbaN (0,1,0)aa N ..对数的换底公式 :log log log m a m N N a(0a ,且1a ,0m,且1m ,0N ).对数恒等式:log a Na N (0a ,且1a ,0N ). 推论log log m na a n bb m(0a,且1a ,0N).常见的函数图象k<0k>0y=kx+boyxa<0a>0y=ax2+bx+coyx-1-212y=x+1x oyx0<a<1a>11y=a xoyx0<a<1a>11y=log a xoyx二、三角函数、三角变换、解三角形、平面向量8、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2sincos1,tan =cossin .9、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k的正弦、余弦,等于的同名函数,前面加上把看成锐角时该函数的符号;2k的正弦、余弦,等于的余名函数,前面加上把看成锐角时该函数的符号。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
1.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1)元素a 和集合A 之间的关系:a ∈A ,或a ∉A ;(2)常用数集: 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2 子集(1)定义:A 中的任何元素都属于B ,则A 叫B 的子集 ;记作:A ⊆B ,注意:A ⊆B 时,A 有两种情况:A =φ与A ≠φ (2)性质:①A A A ⊆⊆φ,;②若C B B A ⊆⊆,,则C A ⊆; ③若A B B A ⊆⊆,则A =B ;1.3 真子集 (1)定义:A 是B 的子集 ,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记作:B A ⊂; (2)性质:①,A A φφ≠⊂;②若,A B B C ⊂⊂,则A C ⊂; 1.4 补集:(1)定义:记作:},|{A x U x x A C U ∉∈=且;(2)性质:A A C C U A C A A C A U U U U ===)(,, φ; 1.5 交集与并集 (1)交集:{|,且}AB x x A x B =∈∈性质:①φφ== A A A A , ②若B B A = ,则A B ⊆ (2)并集:{|,或}AB x x A x B =∈∈性质:①A A A A A ==φ , ②若B B A = ,则B A ⊆ 1.6 集合运算中常用结论 (1)U U AB A A B B A BC B C A =⇔=⇔⊆⇔⊆(2)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有n2个2.1 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三者之间的关系:3.1 简易逻辑真值表:p 或q ,同假为假,否则为真; p 且q ,同真为真, 否则为假; 非p ,真假相反。
3.2 四种命题(1)命题的四种形式: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注意:①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是等价的;②“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不同;(2)利用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判断命题之间的充要关系 设满足条件p 的元素构成集合A , 满足条件q 的元素构成集合B①若A B ⊆,则p 是q 成立的充分条件; ②若A B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③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④若,且A B B A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初高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超全)
初高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 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 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 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 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 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 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 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 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 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 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 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 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 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 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110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111 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112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113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114 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115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116 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117 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118 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119 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20 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121 ①直线L和⊙O相交d<r ②直线L和⊙O相切d=r ③直线L和⊙O相离d >r122 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123 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124 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125 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126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127 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128 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129 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130 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131 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132 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133 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134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135 ①两圆外离d>R+r ②两圆外切d=R+r ③两圆相交R—r<d<R+r(R>r)④两圆内切d=R-r(R>r)⑤两圆内含d<R—r(R>r)136 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137 定理把圆分成n(n≥3):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138 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139 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140 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141 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142 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143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144 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145 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146 内公切线长= d—(R-r)外公切线长= d-(R+r)数学定理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雨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角的平分线性质定理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几何语言:∵OC是∠AOB的角平分线(或者∠AOC=∠BOC)PE⊥OA,PF⊥OB点P在OC上∴PE=PF(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几何语言:∵PE⊥OA,PF⊥OBPE=PF∴点P在∠AOB的角平分线上(角平分线判定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几何语言:∵AB=AC∴∠B=∠C(等边对等角)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几何语言:(1)∵AB=AC,BD=DC∴∠1=∠2,AD⊥BC(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2)∵AB=AC,∠1=∠2∴AD⊥BC,BD=DC(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3)∵AB=AC,AD⊥BC∴∠1=∠2,BD=DC(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推论2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等于60°几何语言:∵AB=AC=BC∴∠A=∠B=∠C=60°(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几何语言:∵∠B=∠C∴AB=AC(等角对等边)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几何语言:∵∠A=∠B=∠C∴AB=AC=BC(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几何语言:∵AB=AC,∠A=60°(∠B=60°或者∠C=60°)∴AB=AC=BC(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3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几何语言:∵∠C=90°,∠B=30°∴BC=AB或者AB=2BC(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几何语言:∵MN⊥AB于C,AB=BC,(MN垂直平分AB)点P为MN上任一点∴PA=PB(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几何语言:∵PA=PB∴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线段垂直平分线判定)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定理1 关于某条之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若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逆定理若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 +b2 =c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四边形:定理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 -2)·180°推论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几何语言:∵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B‖CD(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A=∠C,∠B=∠D(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AO=CO,BO=DO(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判定定理1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几何语言:∵AD‖BC,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几何语言:∵∠A=∠C,∠B=∠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几何语言:∵AD=BC,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几何语言:∵AO=CO,BO=DO∴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5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几何语言:∵AD‖BC,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几何语言:∵四边形ABCD是矩形∴AC=BD(矩形的对角线相等)∠A=∠B=∠C=∠D=90°(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几何语言:∵△ABC为直角三角形,AO=OC∴BO=AC(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几何语言:∵∠A=∠B=∠C=90°∴四边形ABCD是矩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几何语言:∵AC=BD∴四边形ABCD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几何语言:∵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CD=AD(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AC⊥BD,AC平分∠DAB和∠DCB,BD平分∠ABC和∠ADC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几何语言:∵AB=BC=CD=AD∴四边形ABCD是菱形(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几何语言:∵AC⊥BD,AO=CO,BO=DO∴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性质定理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梯形: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几何语言:∵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D(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几何语言:∵∠A=∠B,∠C=∠D∴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三角形、梯形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几何语言:∵EF是三角形的中位线∴EF=AB(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几何语言:∵EF是梯形的中位线∴EF=(AB+CD)(梯形中位线定理)比例线段: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也有一些资料将上式的两种情形分别称为“合比性质”和“分比性质",合称为“合分比性质")证明:因为a/b=c/d所以a/b±1=c/d±1所以(a±b)/b=(c±d)/d3、等比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几何语言:∵l‖p‖a(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推论平行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与三角形的第三边垂直于弦的直径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几何语言:∵OC⊥AB,OC过圆心(垂径定理)推论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几何语言:∵OC⊥AB,AC=BC,AB不是直径(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2)弦的垂直平分线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几何语言:∵AC=BC,OC过圆心(弦的垂直平分线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3) 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几何语言:(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推论2 圆的两条平分弦所夹的弧相等几何语言:∵AB‖CD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也相等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角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圆的内接四边形: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几何语言:∵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A+∠C=180°,∠B+∠ADB=180°,∠B=∠ADE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几何语言:∵l ⊥OA,点A在⊙O上∴直线l是⊙O的切线(切线判定定理)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半径几何语言:∵OA是⊙O的半径,直线l切⊙O于点A∴l ⊥OA(切线性质定理)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径必经过切点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切线长定理: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几何语言:∵弦PB、PD切⊙O于A、C两点∴PA=PC,∠APO=∠CPO(切线长定理)弦切角:弦切角定理定义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圆心角的度数的一半. (弦切角就是切线与弦所夹的角)弦切角定理证明证明:设圆心为O,连接OC,OB,OA。
初高中数学公式(最全版)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中数学公式⼤全(完整版)⾼中数学常⽤公式及常⽤结论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2.德摩根公式.3.包含关系4.容斥原理.5.集合的⼦集个数共有个;真⼦集有–1个;⾮空⼦集有–1个;⾮空的真⼦集有–2个.6.⼆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般式;(2)顶点式;(3)零点式.7.解连不等式常有以下转化形式.8.⽅程在上有且只有⼀个实根,与不等价,前者是后者的⼀个必要⽽不是充分条件.特别地,⽅程有且只有⼀个实根在内,等价于,或且,或且.9.闭区间上的⼆次函数的最值⼆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只能在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1)当a>0时,若,则;,,.(2)当a<0时,若,则,若,则,.10.⼀元⼆次⽅程的实根分布依据:若,则⽅程在区间内⾄少有⼀个实根.设,则(1)⽅程在区间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或;(2)⽅程在区间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或或或;(3)⽅程在区间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或.11.定区间上含参数的⼆次不等式恒成⽴的条件依据(1)在给定区间的⼦区间(形如,,不同)上含参数的⼆次不等式(为参数)恒成⽴的充要条件是.(2)在给定区间的⼦区间上含参数的⼆次不等式(为参数)恒成⽴的充要条件是.(3)恒成⽴的充要条件是或.12.真值表pq⾮pp或qp且q真真假真真真假假真假假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 13.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原结论反设词原结论反设词是不是⾄少有⼀个⼀个也没有都是不都是⾄多有⼀个⾄少有两个⼤于不⼤于⾄少有个⾄多有()个⼩于不⼩于⾄多有个⾄少有()个对所有,成⽴存在某,不成⽴或且对任何,不成⽴存在某,成⽴且或14.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原命题互逆逆命题若p则q若q则p互互互为为互否否逆逆否否否命题逆否命题若⾮p则⾮q互逆若⾮q则⾮p15.充要条件(1)充分条件:若,则是2)必要条件:若是.(3)充要条件:若,则是.注:如果甲是⼄的充分条件,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16.函数的单调性(1)设那么上是增函数;上是减函数.(2)设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则为增函数;如果,则为减函数.17.如果函数和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也是减函数;如果函数和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是增函数.18.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19.若函数是偶函数,则;若函数是偶函数,则.20.对于函数(),恒成⽴,则函数的对称轴是函数;两个函数与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21.若,则函数的图象关于点对称;若,则函数为周期为的周期函数.22.多项式函数的奇偶性多项式函数是奇函数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多项式函数是偶函数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23.函数的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2)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24.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即轴)对称.(2)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3)函数和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25.若将函数的图象右移、上移个单位,得到函数的图象;若将曲线的图象右移、上移个单位,得到曲线的图象.26.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27.若函数存在反函数,则其反函数为,并不是,⽽函数是的反函数.28.⼏个常见的函数⽅程(1)正⽐例函数,.(2)指数函数,.(3)对数函数,.(4)幂函数,.(5)余弦函数,正弦函数,,.29.⼏个函数⽅程的周期(约定a>0)(1),则的周期T=a;(2),或,或,或,则的周期T=2a;(3),则的周期T=3a;(4)且,则的周期T=4a;(5),则的周期T=5a;(6),则的周期T=6a.30.分数指数幂(1)(,且).(2)(,且).31.根式的性质(1).(2)当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32.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2).(3).注:若a>0,p是⼀个⽆理数,则ap表⽰⼀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理数指数幂都适⽤.33.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34.对数的换底公式(,且,,且,).推论(,且,,且,,).35.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若a>0,a≠1,M>0,N>0,则(1);(2);(3).36.设函数,记.若的定义域为,则,且;若的值域为,则,且.对于的情形,需要单独检验.37.对数换底不等式及其推⼴若,,,,则函数(1)当时,在和上为增函数.,(2)当时,在和上为减函数.推论:设,,,且,则(1).(2).38.平均增长率的问题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平均增长率为,则对于时间的总产值,有.39.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项的和的关系(数列的前n项的和为).4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其前n项和公式为.41.等⽐数列的通项公式;其前n项的和公式为或.4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其前n项和公式为.43.分期付款(按揭贷款)每次还款元(贷款元,次还清,每期利率为). 44.常见三⾓不等式(1)若,则.(2)若,则.(3).45.同⾓三⾓函数的基本关系式,=,.4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47.和⾓与差⾓公式;;.(平⽅正弦公式);.=(辅助⾓所在象限由点的象限决定,).48.⼆倍⾓公式...49.三倍⾓公式...50.三⾓函数的周期公式函数,x∈R及函数,x∈R(A,ω,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函数,(A,ω,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51.正弦定理?.52.余弦定理;;.53.⾯积定理(1)(分别表⽰a、b、c边上的⾼).(2).(3).54.三⾓形内⾓和定理在△ABC中,有.55.简单的三⾓⽅程的通解...特别地,有...56.最简单的三⾓不等式及其解集......57.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λ、µ为实数,那么(1)结合律:λ(µa)=(λµ)a;(2)第⼀分配律:(λ+µ)a=λa+µa;(3)第⼆分配律:λ(a+b)=λa+λb.58.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1)a·b=b·a(交换律);(2)(a)·b=(a·b)=a·b=a·(b);(3)(a+b)·c=a·c+b·c.59.平⾯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1、e2是同⼀平⾯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平⾯内的任⼀向量,有且只有⼀对实数λ1、λ2,使得a=λ1e1+λ2e2.不共线的向量e1、e2叫做表⽰这⼀平⾯内所有向量的⼀组基底.60.向量平⾏的坐标表⽰??设a=,b=,且b0,则ab(b0).53.a与b的数量积(或内积)a·b=|a||b|cosθ.61.a·b的⼏何意义数量积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向上的投影|b|cosθ的乘积.62.平⾯向量的坐标运算(1)设a=,b=,则a+b=.(2)设a=,b=,则a-b=.(3)设A,B,则.(4)设a=,则a=.(5)设a=,b=,则a·b=.63.两向量的夹⾓公式(a=,b=).64.平⾯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B).65.向量的平⾏与垂直设a=,b=,且b0,则A||bb=λa.ab(a0)a·b=0.66.线段的定⽐分公式?设,,是线段的分点,是实数,且,则().67.三⾓形的重⼼坐标公式△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则△ABC的重⼼的坐标是.68.点的平移公式.注:图形F上的任意⼀点P(x,y)在平移后图形上的对应点为,且的坐标为.69.“按向量平移”的⼏个结论(1)点按向量a=平移后得到点.(2)函数的图象按向量a=平移后得到图象,则的函数解析式为.(3)图象按向量a=平移后得到图象,若的解析式,则的函数解析式为.(4)曲线:按向量a=平移后得到图象,则的⽅程为.(5)向量m=按向量a=平移后得到的向量仍然为m=.70.三⾓形五“⼼”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设为所在平⾯上⼀点,⾓所对边长分别为,则(1)为的外⼼.(2)为的重⼼.(3)为的垂⼼.(4)为的内⼼.(5)为的的旁⼼.71.常⽤不等式:(1)(当且仅当a=b时取“=”号).(当且仅当a=b时取“=”号).(4)柯西不等式(5).72.极值定理已知都是正数,则有(1)若积是定值,则当时和有最⼩值;(2)若和是定值,则当时积有最⼤值.推⼴已知,则有(1)若积是定值,则当最⼤时,最⼤;当最⼩时,最⼩.(2)若和是定值,则当最⼤时,最⼩;当最⼩时,最⼤.73.⼀元⼆次不等式,如果与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与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74.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a>0时,有.或.75.⽆理不等式(1).(2).(3).76.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1)当时,;.(2)当时,;77.斜率公式(、.78.直线的五种⽅程(1)点斜式直线过点,且斜率为.斜截式b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5)⼀般式(其中A、B不同时为0)平⾏和垂直,①;②.(2)若,,且A1、A2、B1、B2都不为零,①;②;80.夹⾓公式(1).(,,)(2).(,,).直线时,直线l1与l2的夹⾓是.到的⾓公式(1).(,,)(2).(,,).直线时,直线l1l2的⾓是.(1)定点直线系⽅程:经过定点的直线系⽅程为(除直线),其中是待定的系数;经过定点的直线系⽅程为,其中是待定的系数.(2)共点直线系⽅程:经过两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程为(除),其中λ是待定的系数.(3)平⾏直线系⽅程:直线中当斜率k⼀定⽽b变动时,表⽰平⾏直线系⽅程.与直线平⾏的直线系⽅程是(),λ是参变量.(4)垂直直线系⽅程:与直线(A≠0,B≠0)垂直的直线系⽅程是,λ是参变量.83.点到直线的距离(点,直线).时,表⽰直线的下⽅的区域,当与同号时,表⽰直线的右⽅的区域与异号时,表⽰直线的左⽅的区域或所表⽰的平⾯区域(),则或所表⽰的平⾯区域所表⽰的平⾯区域所表⽰的平⾯区域.圆的⽅程圆的标准⽅程(2)圆的⼀般⽅程(>0).圆的.(4)圆的⽅程(圆的直径的端点是、).,的圆系⽅程是,其中是直线的⽅程,λ是待定的系数.(2)过直线:与圆:的交点的圆系⽅程是,λ是待定的系数.(3)过圆:与圆:的交点的圆系⽅程是,λ是待定的系数.8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则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8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其中.90.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法设两圆圆⼼分别为O1,O2,半径分别为r1,r2,;;;;.91.圆的切线⽅程(1)已知圆.①若已知切点在圆上,则切线只有⼀条,其⽅程是.当圆外时,表⽰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程.于y轴的切线.③斜率为k的切线⽅程可设为,再利⽤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2)已知圆.①过圆上的点的切线⽅程为;②斜率为的圆的切线⽅程为.92.椭圆.93.椭圆,.94.椭圆的在椭圆.(2)点在椭圆.95.椭圆上⼀点处的切线⽅程是.(2)过椭圆外⼀点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程是.(3)椭圆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是.96.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97.双曲线在双曲线的内部.(2)点在双曲线的外部.98.双曲线渐近线⽅程:.(2)若渐近线⽅程为双曲线可设为.(3)若双曲线与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99.双曲线的切线⽅程(1)双曲线上⼀点处的切线⽅程是.(2)过双曲线外⼀点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程是.(3)双曲线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是.100.抛物线的焦半径公式抛物线焦半径.过焦点弦长.101.抛物线上的动点可设为P或P,其中.102.⼆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2)焦点的坐标为;(3)准线⽅程是. 103.抛物线的内外部(1)点在抛物线的内部.点在抛物线的外部.(2)点在抛物线的内部.点在抛物线的外部.(3)点在抛物线的内部.点在抛物线的外部.(4)点在抛物线的内部.点在抛物线的外部.104.抛物线的切线⽅程(1)抛物线上⼀点处的切线⽅程是.(2)过抛物线外⼀点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程是.(3)抛物线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是.105.两个常见的曲线系⽅程(1)过曲线,的交点的曲线系⽅程是(为参数).(2)共焦点的有⼼圆锥曲线系⽅程,其中.当时,表⽰椭圆;当时,表⽰双曲线. 106.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或(弦端点A,由⽅程消去y得到,,为直线的倾斜⾓,为直线的斜率). 107.圆锥曲线的两类对称问题(1)曲线关于点成中⼼对称的曲线是.(2)曲线关于直线成轴对称的曲线是.108.“四线”⼀⽅程对于⼀般的⼆次曲线,⽤代,⽤代,⽤代,⽤代,⽤代即得⽅程,曲线的切线,切点弦,中点弦,弦中点⽅程均是此⽅程得到. 109.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共⾯⼆直线⽆交点;(2)转化为⼆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3)转化为线⾯平⾏;(4)转化为线⾯垂直;(5)转化为⾯⾯平⾏.110.证明直线与平⾯的平⾏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直线与平⾯⽆公共点;(2)转化为线线平⾏;(3)转化为⾯⾯平⾏.111.证明平⾯与平⾯平⾏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平⾯⽆公共点;(2)转化为线⾯平⾏;(3)转化为线⾯垂直.112.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相交垂直;(2)转化为线⾯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线的射影垂直;(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113.证明直线与平⾯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内任⼀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内相交⼆直线垂直;(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的⼀条垂线平⾏;(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个平⾏平⾯;(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的交线垂直.114.证明平⾯与平⾯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断⼆⾯⾓是直⼆⾯⾓;(2)转化为线⾯垂直.115.空间向量的加法与数乘向量运算的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3)数乘分配律:λ(a+b)=λa+λb.116.平⾯向量加法的平⾏四边形法则向空间的推⼴始点相同且不在同⼀个平⾯内的三个向量之和,等于以这三个向量为棱的平⾏六⾯体的以公共始点为始点的对⾓线所表⽰的向量.117.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b(b≠0),a∥b存在实数λ使a=λb.、共线且不共线且不共线.118.共⾯向量定理向量p与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b共⾯的存在实数对,使.推论空间⼀点P位于平⾯MAB内的存在有序实数对,使,或对空间任⼀定点O,有序实数对,使.119.对空间任⼀点和不共线的三点A、B、C,满⾜(),则当时,对于空间任⼀点,总有P、A、B、C四点共⾯;当时,若平⾯ABC,则P、A、B、C四点共⾯;若平⾯ABC,则P、A、B、C四点不共⾯.四点共⾯与、共⾯(平⾯ABC).120.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b、c不共⾯,那么对空间任⼀向量p,存在⼀个唯⼀的有序实数组x,y,z,使p=xa+yb+zc.推论设O、A、B、C是不共⾯的四点,则对空间任⼀点P,都存在唯⼀的三个有序实数x,y,z,使.121.射影公式已知向量=a和轴,e是上与同⽅向的单位向量.作A点在上的射影,作B点在上的射影,则〈a,e〉=a·e122.向量的直⾓坐标运算设a=,b=则(1)a+b=;(2)a-b=;(3)λa=(λ∈R);(4)a·b=;123.设A,B,则=.124.空间的线线平⾏或垂直设,,则;.125.夹⾓公式设a=,b=,则推论,此即三维柯西不等式.126.四⾯体的对棱所成的⾓四⾯体中,与所成的⾓为,则.127.异⾯直线所成⾓=(其中()为异⾯直线所成⾓,分别表⽰异⾯直线的⽅向向量)128.直线与平⾯所成⾓(为平⾯的法向量).129.若所在平⾯若与过若的平⾯成的⾓,另两边,与平⾯成的⾓分别是、,为的两个内⾓,则.特别地,当时,有.130.若所在平⾯若与过若的平⾯成的⾓,另两边,与平⾯成的⾓分别是、,为的两个内⾓,则.特别地,当时,有.131.⼆⾯⾓的平⾯⾓或(,为平⾯,的法向量).132.三余弦定理设AC是α内的任⼀条直线,且BC⊥AC,垂⾜为C,⼜设AO与AB所成的⾓为,AB与AC所成的⾓为,AO与AC所成的⾓为.则.133.三射线定理若夹在平⾯⾓为的⼆⾯⾓间的线段与⼆⾯⾓的两个半平⾯所成的⾓是,,与⼆⾯⾓的棱所成的⾓是θ,则有;(当且仅当时等号成⽴).134.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A,B,则=.135.点到直线距离136.异⾯直线间的距离(是两异⾯直线,其公垂向量为,分别是上任⼀点,为间的距离).137.点到平⾯的距离(为平⾯的法向量,是经过⾯的⼀条斜线,).138.异⾯直线上两点距离公式..().(两条异⾯直线a、b所成的⾓为θ,其公垂线段的长度为h.在直线a、b上分别取两点E、F,,,). 139.三个向量和的平⽅公式140.长度为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夹⾓分别为,则有.(⽴体⼏何中长⽅体对⾓线长的公式是其特例).141.⾯积射影定理.(平⾯多边形及其射影的⾯积分别是、,它们所在平⾯所成锐⼆⾯⾓的为).142.斜棱柱的直截⾯已知斜棱柱的侧棱长是,侧⾯积和体积分别是和,它的直截⾯的周长和⾯积分别是和,则①.②.143.作截⾯的依据三个平⾯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则这三条交线交于⼀点或互相平⾏.144.棱锥的平⾏截⾯的性质如果棱锥被平⾏于底⾯的平⾯所截,那么所得的截⾯与底⾯相似,截⾯⾯积与底⾯⾯积的⽐等于顶点到截⾯距离与棱锥⾼的平⽅⽐(对应⾓相等,对应边对应成⽐例的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积的⽐等于对应边的⽐的平⽅);相应⼩棱锥与⼩棱锥的侧⾯积的⽐等于顶点到截⾯距离与棱锥⾼的平⽅⽐.145.欧拉定理(欧拉公式)(简单多⾯体的顶点数V、棱数E和⾯数F).(1)=各⾯多边形边数和的⼀半.特别地,若每个⾯的边数为的多边形,则⾯数F与棱数E的关(2)若每个顶点引出的棱数为,则顶点数V与棱数E的关系:. 146.球的半径是R,则其体积,其表⾯积.的正四⾯体的内切球的半径为,外接球的半径为. 148.柱体、锥体的体积(是柱体的底⾯积、是柱体的⾼).(是锥体的底⾯积、是锥体的⾼).149.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150.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151.排列数公式==.(,∈N,且).注:规定.152.排列恒等式(1);(2);(3);(4);(5).(6).153.组合数公式===(∈N,,且).154.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2)+=.注:规定.155.组合恒等式(1);(2);(4)=;(5).(6).(7).(8).(9).(10).156.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关系.157.单条件排列以下各条的⼤前提是从个元素中取个元素的排列.(1)“在位”与“不在位”①某(特)元必在某位有种;②某(特)元不在某位有(补集思想)(着眼位置)(着眼元素)种.(2)紧贴与插空(即相邻与不相邻)①定位紧贴:个元在固定位的排列有种.②浮动紧贴:个元素的全排列把k个元排在⼀起的排法有种.注:此类问题常⽤捆绑法;③插空:两组元素分别有k、h个(),把它们合在⼀起来作全排列,k个的⼀组互不能挨近的所有排列数有种.(3)两组元素各相同的插空个⼤球个⼩球排成⼀列,⼩球必分开,问有多少种排法?当时,⽆解;当时,有种排法.(4)两组相同元素的排列:两组元素有m个和n个,各组元素分别相同的排列数为.158.分配问题(1)(平均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个物件等分给个⼈,各得件,其分配⽅法数共有.(2)(平均分组⽆归属问题)将相异的·个物体等分为⽆记号或⽆顺序的堆,其分配⽅法数共有.(3)(⾮平均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个物体分给个⼈,物件必须被分完,分别得到,,…,件,且,,…,这个数彼此不相等,则其分配⽅法数共有.(4)(⾮完全平均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个物体分给个⼈,物件必须被分完,分别得到,,…,件,且,,…,这个数中分别有a、b、c、…个相等,则其分配⽅法数有.(5)(⾮平均分组⽆归属问题)将相异的个物体分为任意的,,…,件⽆记号的堆,且,,…,这个数彼此不相等,则其分配⽅法数有.(6)(⾮完全平均分组⽆归属问题)将相异的个物体分为任意的,,…,件⽆记号的堆,且,,…,这个数中分别有a、b、c、…个相等,则其分配⽅法数有.(7)(限定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个物体分给甲、⼄、丙,……等个⼈,物体必须被分完,如果指定甲得件,⼄得件,丙得件,…时,则⽆论,,…,等个数是否全相异或不全相异其分配⽅法数恒有.159.“错位问题”及其推⼴贝努利装错笺问题:信封信与个信封全部错位的组合数为.推⼴:个元素与个位置,其中⾄少有个元素错位的不同组合总数为.160.不定⽅程的解的个数(1)⽅程()的正整数解有个.(2)⽅程()的⾮负整数解有个.(3)⽅程()满⾜条件(,)的⾮负整数解有个.(4)⽅程()满⾜条件(,)的正整数解有个.161.⼆项式定理;⼆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162.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163.互斥事件A,B分别发⽣的概率的和P(A+B)=P(A)+P(B).164.个互斥事件分别发⽣的概率的和P(A1+A2+…+An)=P(A1)+P(A2)+…+P(An).165.独⽴事件A,B同时发⽣的概率P(A·B)=P(A)·P(B).166.n个独⽴事件同时发⽣的概率P(A1·A2·…·An)=P(A1)·P(A2)·…·P(An).167.n次独⽴重复试验中某事件恰好发⽣k次的概率168.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两个性质(1);(2).169.数学期望170.数学期望的性质(1).(2)若~,则.(3)若服从⼏何分布,且,则.171.⽅差172.标准差=.173.⽅差的性质(1);)~,则.(3)若服从⼏何分布,且,则.174.⽅差与期望的关系.175.正态分布密度函数,式中的实数µ,(>0)是参数,分别表⽰个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176.标准正态分布密度函数.177.对于,取值⼩于x的概率..178.回归直线⽅程,其中.179.相关系数.|r|≤1,且|r|越接近于1,相关程度越⼤;|r|越接近于0,相关程度越⼩.180.特殊数列的极限(1).(2).(3)(⽆穷等⽐数列()的和).181.函数的极限定理.182.函数的夹逼性定理如果函数f(x),g(x),h(x)在点x0的附近满⾜:(1);(2)(常数),则.本定理对于单侧极限和的情况仍然成⽴. 183.⼏个常⽤极限(1),();(2),.184.两个重要的极限(1);(2)(e=2.718281845…).185.函数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若,,则(1);(2);(3).186.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若,则(1);(2);(3)(4)(c是常数).187.在处的导数(或变化率或微商).188.瞬时速度.189.瞬时加速度.190.在的导数.191.函数在点处的导数的⼏何意义函数在点处的导数是曲线在处的切线的斜率,相应的切线⽅程是.192.⼏种常见函数的导数(1)(C为常数).(2).(3).(4).(5);.(6);.193.导数的运算法则(1).(2).(3).194.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设函数在点处有导数,函数在点处的对应点U处有导数,则复合函数在点处有导数,且,或写作.195.常⽤的近似计算公式(当充⼩时)(1);;(2);;(3);(4);(5)(为弧度);(6)(为弧度);(7)(为弧度)196.判别是极⼤(⼩)值的⽅法当函数在点处连续时,(1)如果在附近的左侧,右侧,则是极⼤值;(2)如果在附近的左侧,右侧,则是极⼩值.197.复数的相等.()198.复数的模(或绝对值)==.199.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1);(2);(3);(4).200.复数的乘法的运算律对于任何,有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201.复平⾯上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202.向量的垂直⾮零复数,对应的向量分别是,,则的实部为零为纯虚数(λ为⾮零实数).203.实系数⼀元⼆次⽅程的解实系数⼀元⼆次⽅程,①若,则;②若,则;③若,它在实数集内没有实数根;在复数集内有且仅有两个共轭复数根. (n为偶数)(n为奇数) (n为偶数) (n为奇数)。
高中数学公式及定理
1.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 a^3+b^3=(a+b)(a^2-ab+b^2)a^3-b^3=(a-b(a^2+ab+b^2)2.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a-b|≥|a|-|b| -|a|≤a≤|a|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4.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c=0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5.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6.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A)^2]cos2a=(cosa)^2-(sina)^2=2(cosa)^2 -1=1-2(sina)^27.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8.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9.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 _ 2+4+6+8+10+12+14+⋯+(2n)=n(n+1)5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10.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11.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注:(a,b)是圆心坐标_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12.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13.直棱柱侧面积S=c*h 斜棱柱侧面积S=c'*h 正棱锥侧面积S=1/2c*h'正棱台侧面积S=1/2(c+c')h' 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 球的外表积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圆锥侧面积S=1/2*c*l=pi*r*l 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s=1/2*l*r14.锥体体积公式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 �斜棱柱体积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 圆柱体V=pi*r2h; 定理: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一样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角和定理n 边形的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S=L×h83 (1)比例的根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wc�/S�M "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整理新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整理新版)一、代数1. 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其中a ≠ 0。
解为 x = b/a。
2. 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其中a ≠ 0。
解为 x =[b ± sqrt(b^2 4ac)] / 2a。
3. 一元三次方程:ax^3 + bx^2 + cx + d = 0,其中a ≠ 0。
解为x = [b ± sqrt(b^2 3ac)] / 3a。
4. 一元四次方程:ax^4 + bx^3 + cx^2 + dx + e = 0,其中 a≠ 0。
解为x = [b ± sqrt(b^2 4ac)] / 2a。
5. 分式方程:分子和分母均为多项式。
解法为将方程两边乘以分母的乘积,得到一个等价的整式方程,然后求解。
6. 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法为消元法或代入法。
7. 二元二次方程组:由两个一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法为消元法或代入法。
8. 三元一次方程组:由三个一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法为消元法或代入法。
9. 等差数列:首项为 a1,公差为 d。
第 n 项为 an = a1 + (n 1)d。
前 n 项和为 Sn = n/2(a1 + an)。
10. 等比数列:首项为 a1,公比为 q。
第 n 项为 an = a1q^(n 1)。
前 n 项和为 Sn = a1 (1 q^n) / (1 q),其中q ≠ 1。
二、几何1. 平面几何(1)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方程为 y = mx + b,其中m 是斜率,b 是截距。
(2)圆:圆心为 (a, b),半径为 r。
圆的方程为 (x a)^2 +(y b)^2 = r^2。
(3)椭圆:中心为 (a, b),长轴为 2a,短轴为 2b。
椭圆的方程为 (x a)^2 / a^2 + (y b)^2 / b^2 = 1。
(4)双曲线:中心为 (a, b),实轴为 2a,虚轴为 2b。
高考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经常使用公式及经常使用结论之蔡仲巾千创作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4.容斥原理5,,}n a 的子集个数共有1–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2)ax bx =+(2))()a x h =-(3)1)(a x x =-,,前者要而不是充分, 方程有且只有内,等价于,或且且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只能在(1)当a>0时,若,则个实根 .(1(1)在给定区子区形(2)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逆命题若q则p互否逆否命题(1.(2.(3.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需要条件;反之亦然.16.函数的单调性(1)上是增函.,,函数,18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则图象关于; 若(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23.(1)(2)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1))对称.(2)对称.(3)y=x对称.,其实不是.28.几个罕见的函数方程(1)(2)(3)(4)(5)余,(约定a>0)(1T=a;T=2a;;且;;T=6a...31(1(232.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a p暗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且,,且35.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若a>0,a≠1,M>0,N>0,则对于,.,.推论:(1(2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39.n项的和的关系n4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44(1(2)46.sin sinαtan tan1tan tanαβαβ±.22)sin sinαβα-=-);2)cos()cos sinαβα-=-α=22sin(a bαϕ++ba).二倍角公式49. 三倍角公式.50.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x∈R x∈R(A,ω为常数,且A≠0,ω>0)ωA≠0,ω>0)53.(1a、b、c边上的高)..(2222⋅-⋅.(||||)()OA OB OA OB55.简单的三角方程的通解设λ、μ为实数,那么(1) 结合律:λ(μa)=(λμ)a;(2)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3)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58.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1) a ·b= b ·a (交换律);(2))·a ·b )·b = a ); (3)(+b )·c=·c +b ·c. 59.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得a=λ1e 1+λ2e 2.不共线的向量e 1、e 2叫做暗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60.向量平行的坐标暗示设ab ,则b(b(或内积) a ·b =|a ||b |cos θ. 61. a ·b 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 ·b 等于a 的长度|a |与b 在a 的方向上的投影|b |cos θ的乘积.2)y ,则a-b=1(x - (3)设则2(AB OB OA x =-=-(4)λa=(,)x y λλ.(5)设a ),则a ·b=12(x xa =11(,)x y ,b =2(,x yAB AB =⋅设a A ||66.设111(,)P x y 12PP PP λ=,则⇔OP tOP =.67.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ABC 则△ABC(1a(2) a(3)a m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在平面上一点,对边长分别为(1222OA OB OC ==. (20OA OB OC ⇔++=.(3OA OB OB OC OC OA ⋅=⋅=⋅ (40aOA bOB cOC ++=. (5的旁心aOA bOB cOC ⇔=+.71.经常使用不等式:(1(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2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3(4(5 72.(1(2推广(1,,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1(2(376..(1. (2(3)两、(4)(5其中A 、B分歧时为0).平行和垂直且A 1、A 2、B 1、B 2都82.四种经常使用直线系方程(1)定点直线系直线系方程为; 经过定点(2)共点直线系方程:经过两直线线系方程为b变≠0,B≠0)垂(4)域是:.简言之,同号在上,. 简言之,同号在右,.(1(20).(3(4圆的直径其直(2)的圆系方程的系数.与圆方程是.: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1,O2,半径分别为r1,r2切条件求k y轴的切线.③斜率为k求b,必有两条切线.(2)(1(295.(1)椭上一处的切线方程是(2切的条件是(1)(2)渐近线方程:(1)若双曲线方程为(2)若渐近线方程为双曲线可设为(3)若双曲线公共渐近线,可设x y轴上).99.(1)(2y,其中22px,)=.102.二次函数2=+y ax bx线:(顶点坐标为3(1)(2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是(2)共焦点的有心圆锥曲线系方程,其中时,; 当.106.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107.圆锥曲线的两类对称问题心对称的曲线是108.“四线”一方程对于一般的109.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3)转化为线面平行;(4)转化为线面垂直;(5)转化为面面平行.110.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线平行;(3)转化为面面平行.111.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面平行;(3)转化为线面垂直.112.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相交垂直;(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113.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 114.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转化为线面垂直.115.空间向量的加法与数乘向量运算的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a +b =b +a .(2)加法结合律:(a +b )+c =a +(b +c ). (3)数乘分配律:λ(a +b )=λa +λb .始点相同且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三个向量之和,等于以这三个向量为棱的平行六面体的以公共始点为始点的对角线所暗示的向量.117.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 (b ≠0 ),a ∥a =λb .三点共线⇔||AP (1)t OA tOB =-+.CD 共线且AB tCD =且AB向量p 与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 、b 存在实数对x 使P 位于平面MAB 存在有序实数对x 使O OM xMA yMB ++.和不共线的三点A 、B ,OP xOA yOB =++BABC ,则P 、A 、B 、C 四点B 、C A B 、、、D 四点共面⇔AD 与(1)OD x y OA xOB yOC =--++(O ∉ABC ).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p =x a +y b +z c .推论设O 、A 、B 、C 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 ,都存在唯一的三个有序实数x ,y ,za e .作A 点上的射影'A ,作B〈a ,e 〉=·e设a (1)aA 111(,,)x y z ,B 2(x AB OB OA =-= (x 124.空间的线线平行或垂直设111(,,)a x y z =,a b ⇔(0)a b b λ=≠⇔111x y z ⎧⎪⎨⎪⎩a b ⊥⇔0a b ⋅=⇔121x x y +125.夹角公式设a =123(,,)a a a ,b =(b cos 〈a ,b 〉=11a b +推论 (a b a b ++等式.126. 四面体的对棱所成的角则21||||||a b ab x ⋅=⋅+(其中θ(090θ<≤)为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 128.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sin||||AB marc AB m ⋅(为平面).过平的另两边则90时,90时,有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m n m n ⋅或||||m nm n π⋅(132.三余弦定理设AC 是α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 ⊥AC ,垂足为C ,又设AO与AB 所成的角为1θ,AB 与AC AO 与AC 所成的角1cos cos θθ=所成的角是θ,则有1(θ-).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A 111(,,)x y z ,B 22(,,x y ||AB AB AB =⋅(x =点Q 到直线l 距离22(||||)()||h a b a b a =-⋅(方向向量a PA ,向量b =PQ ).136.异面直线间的距离||||CD n d n ⋅=(12,l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2上任一点,d 为12,l l 间的距离).137.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AB n n ⋅(138.异面直线上两点距离公式22cosmnθ.'mn EA AF-.2cos,ϕ=-.-(E AAmnϕ2cos(a、b所成的角为θ,其公垂线段h.在直线a、b上分别取两点E、F,'A E140. 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142. 斜棱柱的直截面则三个平面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则这三条交线交于一点或互相平行.144.棱锥的平行截面的性质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所得的截面与底面相似,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平方比(对应角相等,对应边对应成比例的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的比的平方);相应小棱锥与小棱锥的正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平方比.145.欧拉定理(欧拉公式)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棱数E和面数F).(1F与棱数E(2与棱数E的关,则(1)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2)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 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 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3) 球与正四面体的组合体:外接球的半径为..乘法原理)N*.152.排列恒等式(1((((N*注(1(2(3(4(5156.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关系.(1)“在位”与“不在位”.(2)紧贴与插空(即相邻与不相邻).k.注:此类问题经常使用捆绑法;③插空:两组元素分别有k 、h起来作全排列,k种.(3)两组元素各相同的插空. (4个,各组元158.分配问题(1)(平均分组有归属问题)分配方法数共有)m ++n 个物,…,m n 件,个数彼此不相等,则其分配方法数共有12P(P=n +n ++n ,…,)m ++n 个物2n ,…,12P(P=n +n ++n 堆,且1n)159.“错位问题”及其推广贝努利装错笺问题:为(1)n+-推广n个位置,组合总数为2322]p mm m m mp mC C C CA A A A-++nx m=+.2nx m=++.2nx x x m=1+++满足1n≤-)的非负整数解有.2nx x x m=1+++满足条件,2i n≤≤-数解有31(1)n nC----+-nnn aCba+--21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n,, .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163.互斥事件A ,B 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 P(A +B)=P(A)+P(B).P(A 1+A 2+…+A n )=P(A 1)+P(A 2)+…+P(A n ). 165.独立事件A ,B 同时发生的概率 P(A ·B)= P(A)·P(B).166.n 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P(A 1· A 2·…· A n )=P(A 1)· P(A 2)·…· P(A n ). 167.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168.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两个性质 (1(2170.数学期望的性质 (1(2(3) ,171.方差(2(3) ,)是参.x 的概率越接近于0,相关程度越小.180.(1(200a b⎪++⎪=⎨++⎪⎪⎩(311a q-(S的和).181. 函数的极限定理如果函数f(x),g(x),h(x)在点x 0的附近满足: , .(1(2184. (1(2…).192.几种罕见函数的导数.((2(3194.的对应点U195.196.(1极大值;(2极小值.197.复数的相等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非零复数z12OZ OZ ⊥⇔z⇔212|||z z -=非零实数).203.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初中高中数学定理公式大全(超全)
初中高中数学定理公式大全(超全)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 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 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 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 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 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 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 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 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 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 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 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 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 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 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高中数学必备公式定理大全
(高考必备!)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A A ∅⇔≠∅2 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个;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2n -个.3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 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2) 顶点式2()()(0)h f x a a k x =-+≠;(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h k 时,设为此式) (3) 零点式12()()()(0)f x a x x x a x =--≠;(当已知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12(,0),(,0)x x 时,设为此式)(4)切线式:02()()(()),0x kx d f x a x a =-+≠+。
(当已知抛物线与直线y kx d =+相切且切点的横坐标为0x 时,设为此式)4 真值表: 同真且真,同假或假 56 )充要条件: (1)、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反之,q 是p 的必要条件;(2)、p q ⇒,且q ≠> p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p ≠> p ,且q p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4、p ≠> p ,且q ≠> p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 函数单调性:增函数:(1)、文字描述是: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2)、数学符号表述是:设f (x )在x ∈D 上有定义,若对任意的1212,,x x D x x ∈<且,都有12()()f x f x <成立,则就叫f (x )在x ∈D 上是增函数。
D 则就是f (x )的递增区间。
减函数:(1)、文字描述是: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2)、数学符号表述是:设f (x )在x ∈D 上有定义,若对任意的1212,,x x D x x ∈<且,都有12()()f x f x >成立,则就叫f (x )在x ∈D 上是减函数。
高中数学知识点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知识点公式大全一、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 集合。
- 集合的基本运算。
- 交集:A∩ B={xx∈ A且x∈ B}- 并集:A∪ B ={xx∈ A或x∈ B}- 补集:∁_UA={xx∈ U且x∉ A}(U为全集)- 集合间的关系。
- 子集:若A中的元素都在B中,则A⊆ B;若A⊆ B且A≠ B,则A⊂neqq B。
2. 常用逻辑用语。
-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 若pRightarrow 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 若pLeftrightarrow q,则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 命题。
- 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 p,则¬ q;逆否命题:若¬ q,则¬ p。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二、函数。
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 函数的定义域。
- 分式函数y = (f(x))/(g(x)),g(x)≠0。
- 偶次根式函数y=sqrt[n]{f(x)}(n为偶数),f(x)≥slant0。
- 函数的单调性。
- 设x_1,x_2∈ D(D为函数y = f(x)的定义域),当x_1时,若f(x_1),则y = f(x)在D上单调递增;若f(x_1)>f(x_2),则y = f(x)在D上单调递减。
- 函数的奇偶性。
- 对于函数y = f(x),若f(-x)=f(x),则f(x)为偶函数;若f(-x)= - f(x),则f(x)为奇函数。
2. 基本初等函数。
- 一次函数y=kx + b(k≠0)- 二次函数y=ax^2+bx + c(a≠0)- 对称轴x =-(b)/(2a),顶点坐标(-(b)/(2a),frac{4ac - b^2}{4a})。
- 幂函数y = x^α(α∈ R)- 指数函数y = a^x(a>0,a≠1)- 对数函数y=log_ax(a>0,a≠1)- 对数运算法则:log_a(MN)=log_aM+log_aN,log_a(M)/(N)=log_aM-log_aN,log_aM^n=nlog_aM。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有了这些,普通题、难题、偏题、怪题、竞赛题都不是问题,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大大提高解题效率、节省宝贵时间!公式:抛物线:y = ax *+ bx + c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a > 0时开口向上a < 0时开口向下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还有顶点式y = a(x+h)* + k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h是顶点坐标的xk是顶点坐标的y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圆:体积=4/3(pi)(r^3)面积=(pi)(r^2)周长=2(pi)r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椭圆面积公式:S=πab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 推导演变而来。
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三角函数: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四倍角公式:sin4A=-4*(cosA*sinA*(2*sinA^2-1))cos4A=1+(-8*cosA^2+8*cosA^4)tan4A=(4*tanA-4*tanA^3)/(1-6*tanA^2+tanA^4)五倍角公式:sin5A=16sinA^5-20sinA^3+5sinAcos5A=16cosA^5-20cosA^3+5cosAtan5A=tanA*(5-10*tanA^2+tanA^4)/(1-10*tanA^2+5*tanA^4)六倍角公式:sin6A=2*(cosA*sinA*(2*sinA+1)*(2*sinA-1)*(-3+4*sinA^2))cos6A=((-1+2*cosA^2)*(16*cosA^4-16*cosA^2+1))tan6A=(-6*tanA+20*tanA^3-6*tanA^5)/(-1+15*tanA^2-15*tanA^4+tanA^6)七倍角公式:sin7A=-(sinA*(56*sinA^2-112*sinA^4-7+64*sinA^6))cos7A=(cosA*(56*cosA^2-112*cosA^4+64*cosA^6-7))tan7A=tanA*(-7+35*tanA^2-21*tanA^4+tanA^6)/(-1+21*tanA^2-35*tanA^4+7*tanA^6)八倍角公式:sin8A=-8*(cosA*sinA*(2*sinA^2-1)*(-8*sinA^2+8*sinA^4+1))cos8A=1+(160*cosA^4-256*cosA^6+128*cosA^8-32*cosA^2)tan8A=-8*tanA*(-1+7*tanA^2-7*tanA^4+tanA^6)/(1-28*tanA^2+70*tanA^4-28*tanA^6+tan A^8)九倍角公式:sin9A=(sinA*(-3+4*sinA^2)*(64*sinA^6-96*sinA^4+36*sinA^2-3))cos9A=(cosA*(-3+4*cosA^2)*(64*cosA^6-96*cosA^4+36*cosA^2-3))tan9A=tanA*(9-84*tanA^2+126*tanA^4-36*tanA^6+tanA^8)/(1-36*tanA^2+126*tanA^4-84*t anA^6+9*tanA^8)十倍角公式:sin10A=2*(cosA*sinA*(4*sinA^2+2*sinA-1)*(4*sinA^2-2*sinA-1)*(-20*sinA^2+5+16*sinA ^4))cos10A=((-1+2*cosA^2)*(256*cosA^8-512*cosA^6+304*cosA^4-48*cosA^2+1))tan10A=-2*tanA*(5-60*tanA^2+126*tanA^4-60*tanA^6+5*tanA^8)/(-1+45*tanA^2-210*tan A^4+210*tanA^6-45*tanA^8+tanA^10)·万能公式:sinα=2tan(α/2)/[1+tan^2(α/2)]cosα=[1-tan^2(α/2)]/[1+tan^2(α/2)]tanα=2tan(α/2)/[1-tan^2(α/2)]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cotA+cotBsin(A+B)/sinAsinB -cotA+cotBsin(A+B)/sinAsinB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n+1)/2)^2 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a-b|≥|a|-|b| -|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0 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个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直棱柱侧面积S=c*h 斜棱柱侧面积S=c'*h正棱锥侧面积S=1/2c*h' 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 圆锥侧面积S=1/2*c*l=pi*r*l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s=1/2*l*r锥体体积公式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斜棱柱体积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 圆柱体V=pi*r2h图形周长面积体积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三角形的面积已知三角形底a,高h,则S=ah/2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半周长p,则S=√[p(p - a)(p - b)(p - c)] (海伦公式)(p=(a+b+c)/2)和:(a+b+c)*(a+b-c)*1/4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absinC/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r/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4r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则S=√{1/4[c^2a^2-((c^2+a^2-b^2)/2)^2]} (“三斜求积” 南宋秦九韶)| a b 1 |S△=1/2 * | c d 1 || e f 1 |【| a b 1 || c d 1 | 为三阶行列式,此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a,b),B(c,d), C(e,f),这里ABC | e f 1 |选区取最好按逆时针顺序从右上角开始取,因为这样取得出的结果一般都为正值,如果不按这个规则取,可能会得到负值,但不要紧,只要取绝对值就可以了,不会影响三角形面积的大小!】秦九韶三角形中线面积公式:S=√[(Ma+Mb+Mc)*(Mb+Mc-Ma)*(Mc+Ma-Mb)*(Ma+Mb-Mc)]/3其中Ma,Mb,Mc为三角形的中线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平面图形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正方形a—边长C=4aS=a2长方形a和b-边长C=2(a+b)S=ab三角形a,b,c-三边长h-a边上的高s-周长的一半A,B,C-内角其中s=(a+b+c)/2 S=ah/2=ab/2?sinC=[s(s-a)(s-b)(s-c)]1/2=a2sinBsinC/(2sinA)定理: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 /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高中数学公式及定理总结
高中数学公式及定理总结乘法与因式分解a -b =(a+b)(a-b)a +b =(a+b)(a -ab+b )a -b =(a-b(a +ab+b )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 -4ac)/2a-b-√(b -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 -4ac=0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 -4ac>0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 -4ac1 +2 +3 +4 +5 +6 +…n =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 b =a +c -2accosB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圆的标准方程(x-a) +(y-b) =2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 +y +Dx+Ey+F=0注:D +E -4F>0抛物线标准方程y =2pxy =-2pxx =2pyx =-2py直棱柱侧面积S=c*h 斜棱柱侧面积S=c”*h正棱锥侧面积S=1/2c*h”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球的表面积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圆锥侧面积S=1/2*c*l=pi*r*l弧长公式l=a*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l*r锥体体积公式V=1/3*S*H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斜棱柱体积V=S”L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圆柱体V=pi*r2h定理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必背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必背一、集合1. 集合的基本运算- 交集:A∩ B = {x|x∈ A且x∈ B}- 并集:A∪ B={x|x∈ A或x∈ B}- 补集:∁_U A={x|x∈ U且x∉ A}(U为全集)2. 集合元素个数关系(容斥原理)- n(A∪ B)=n(A)+n(B)-n(A∩ B)二、函数1. 函数的定义域- 分式函数y = (f(x))/(g(x)),g(x)≠0。
- 偶次根式函数y=sqrt[n]{f(x)}(n为偶数),f(x)≥slant0。
2. 函数的单调性- 设x_1,x_2∈[a,b],x_1≠ x_2- 对于函数y = f(x),若f(x_1)-f(x_2)<0(当x_1 < x_2时),则y = f(x)在[a,b]上单调递增。
- 若f(x_1)-f(x_2)>0(当x_1 < x_2时),则y = f(x)在[a,b]上单调递减。
3. 函数的奇偶性- 对于函数y = f(x)定义域内任意x- 若f(-x)=f(x),则y = f(x)是偶函数。
- 若f(-x)= - f(x),则y = f(x)是奇函数。
4. 一次函数- 表达式y = kx + b(k≠0),斜率k=(y_2 - y_1)/(x_2 - x_1)。
5. 二次函数- 表达式y=ax^2+bx + c(a≠0)- 对称轴x =-(b)/(2a)- 顶点坐标(-(b)/(2a),frac{4ac - b^2}{4a})6. 指数函数- 表达式y = a^x(a>0,a≠1)- 当a > 1时,函数在R上单调递增;当0 < a < 1时,函数在R上单调递减。
7. 对数函数- 表达式y=log_{a}x(a > 0,a≠1,x>0)- 当a > 1时,函数在(0,+∞)上单调递增;当0 < a < 1时,函数在(0,+∞)上单调递减。
初高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超全)
初高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1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3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4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5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6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平行公理7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8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9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4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定理15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推论16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7 °180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 推论18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 推论19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3 推论20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1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边角边公理22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角边角公理23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推论24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边边边公理25 斜边、直角边公理26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1 定理27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 定理28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29 (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30 即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1 推论31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2 °60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3 推论33 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4 (等角对等边)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推论35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60有一个角等于2 推论36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0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7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8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定理39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逆定理40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1 定理4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2 定理4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3 定理44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逆定理45 222a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勾股定理46 =c+ba的平方,即c的平方和、等于斜边b、222a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勾股定理的逆定理47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c+ba有关系c、b、定理48 °360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360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49 180)³n-2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50 ° °360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推论5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1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52 53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推论54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55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1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56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57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58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59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1 矩形性质定理60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2 矩形性质定理6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1 矩形判定定理6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 矩形判定定理63 1 菱形性质定理64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2 菱形性质定理65 ³a(S=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菱形面积66 2 )÷b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1 菱形判定定理67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菱形判定定理68 69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1 正方形性质定理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2正方形性质定理70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1 定理7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2 定理72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逆定理73 对称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性质定理74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5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判定定理76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78 也相等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1 推论79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2 推论80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81 h ³2 S=L)÷a+b(L=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梯形中位线定理82 a:b=c:d 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如果比例的基本性质83 (1) d /d)±b=(c/b)±(a那么d,/b=c/a如果合比性质84 (2)d=/b=c/a如果等比性质85 (3) b /+n)=a…(b+d+/+m)…(a+c+那么0),≠+n…n(b+d+/=m…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86 ,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推论87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定理88 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89 比例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定理90 似)ASA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91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SAS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2判定定理93 )SSS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3 判定定理94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定理95 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1 性质定理96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2 性质定理97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3 性质定理98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99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0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1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2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4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5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6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7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8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高级中学数学公式定理全集(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面,最详细)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抛物线:y = ax *+ bx + c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a > 0时开口向上a < 0时开口向下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还有顶点式y = a(x+h)* + k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h是顶点坐标的xk是顶点坐标的y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圆:体积=4/3(pi)(r^3)面积=(pi)(r^2)周长=2(pi)r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椭圆面积公式:S=πab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
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三角函数: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四倍角公式:sin4A=-4*(cosA*sinA*(2*sinA^2-1))cos4A=1+(-8*cosA^2+8*cosA^4)tan4A=(4*tanA-4*tanA^3)/(1-6*tanA^2+tanA^4)五倍角公式:sin5A=16sinA^5-20sinA^3+5sinAcos5A=16cosA^5-20cosA^3+5cosAtan5A=tanA*(5-10*tanA^2+tanA^4)/(1-10*tanA^2+5*tanA^4)六倍角公式:sin6A=2*(cosA*sinA*(2*sinA+1)*(2*sinA-1)*(-3+4*sinA^2))cos6A=((-1+2*cosA^2)*(16*cosA^4-16*cosA^2+1))tan6A=(-6*tanA+20*tanA^3-6*tanA^5)/(-1+15*tanA^2-15*tanA^4+tanA^6)七倍角公式:sin7A=-(sinA*(56*sinA^2-112*sinA^4-7+64*sinA^6))cos7A=(cosA*(56*cosA^2-112*cosA^4+64*cosA^6-7))tan7A=tanA*(-7+35*tanA^2-21*tanA^4+tanA^6)/(-1+21*tanA^2-35*tanA^4+7*tanA^6)八倍角公式:sin8A=-8*(cosA*sinA*(2*sinA^2-1)*(-8*sinA^2+8*sinA^4+1))cos8A=1+(160*cosA^4-256*cosA^6+128*cosA^8-32*cosA^2)tan8A=-8*tanA*(-1+7*tanA^2-7*tanA^4+tanA^6)/(1-28*tanA^2+70*tanA^4-28*tanA^6+tanA^8)九倍角公式:sin9A=(sinA*(-3+4*sinA^2)*(64*sinA^6-96*sinA^4+36*sinA^2-3))cos9A=(cosA*(-3+4*cosA^2)*(64*cosA^6-96*cosA^4+36*cosA^2-3))tan9A=tanA*(9-84*tanA^2+126*tanA^4-36*tanA^6+tanA^8)/(1-36*tanA^2+126*tanA^4-84*tanA^6+9*tanA^8)十倍角公式:sin10A=2*(cosA*sinA*(4*sinA^2+2*sinA-1)*(4*sinA^2-2*sinA-1)*(-20*sinA^2+5+16*sinA^4))cos10A=((-1+2*cosA^2)*(256*cosA^8-512*cosA^6+304*cosA^4-48*cosA^2+1))tan10A=-2*tanA*(5-60*tanA^2+126*tanA^4-60*tanA^6+5*tanA^8)/(-1+45*tanA^2-210*tanA^4+210*tanA^6-45*tanA^8+tanA^10) ·万能公式:sinα=2tan(α/2)/[1+tan^2(α/2)]cosα=[1-tan^2(α/2)]/[1+tan^2(α/2)]tanα=2tan(α/2)/[1-tan^2(α/2)]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cotA+cotBsin(A+B)/sinAsinB -cotA+cotBsin(A+B)/sinAsinB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n+1)/2)^2 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a-b|≥|a|-|b| -|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0 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个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直棱柱侧面积S=c*h 斜棱柱侧面积S=c'*h正棱锥侧面积S=1/2c*h' 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 圆锥侧面积S=1/2*c*l=pi*r*l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s=1/2*l*r锥体体积公式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斜棱柱体积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 圆柱体V=pi*r2h图形周长面积体积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三角形的面积已知三角形底a,高h,则S=ah/2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半周长p,则S=√[p(p - a)(p - b)(p - c)] (海伦公式)(p=(a+b+c)/2)和:(a+b+c)*(a+b-c)*1/4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absinC/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r/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4r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则S=√{1/4[c^2a^2-((c^2+a^2-b^2)/2)^2]} (“三斜求积” 南宋秦九韶)| a b 1 |S△=1/2 * | c d 1 || e f 1 |【| a b 1 || c d 1 | 为三阶行列式,此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a,b),B(c,d), C(e,f),这里ABC| e f 1 |选区取最好按逆时针顺序从右上角开始取,因为这样取得出的结果一般都为正值,如果不按这个规则取,可能会得到负值,但不要紧,只要取绝对值就可以了,不会影响三角形面积的大小!】秦九韶三角形中线面积公式:S=√[(Ma+Mb+Mc)*(Mb+Mc-Ma)*(Mc+Ma-Mb)*(Ma+Mb-Mc)]/3其中Ma,Mb,Mc为三角形的中线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平面图形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正方形a—边长C=4aS=a2长方形a和b-边长C=2(a+b)S=ab三角形a,b,c-三边长h-a边上的高s-周长的一半A,B,C-内角其中s=(a+b+c)/2 S=ah/2=ab/2?sinC=[s(s-a)(s-b)(s-c)]1/2=a2sinBsinC/(2sinA)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战高考,赢得高分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定理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2.包含关系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3.集合A 中有n )(N 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子集个数共有n 2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4. 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abx 2-=,顶点坐标是⎪⎪⎭⎫ ⎝⎛--a b ac a b 4422,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5.解连续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N f x M <<⇔[()][()]0f x M f x N --<6. 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零点存在性定理:函数在区间上的图像是连续的,且,那么函数在区间上至少有一个零点. 即存在,使得,这个c 也就是方程的根. 7.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0()(2≠++=a c bx ax x f 在闭区间[]q p ,上的最值只能在ab x 2-=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8. 逻辑连接词有“或”、“且”和“非”:9. 命题中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0f x =⇔()y f x =⇔()y f x =[,]a b ()()0f a f b <()f x [,]a b (,)c a b ∈()0f c =()0f x =10.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注意:全称命题与存在命题的否定关系。
11.充要条件:(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12.函数的单调性(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增函数;[]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0)(>'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数.13.如果函数)(x f 和)(x g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x g x f +也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口诀:同增异减. 14.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15.若函数)(x f y =是偶函数,则)()(a x f a x f --=+;若函数)(a x f y +=是偶函数,则)()(a x f a x f +-=+.16.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函数2b a x +=;两个函数)(a x f y +=与)(x b f y -= 的图象关于直线2ba x +=对称. 17. 函数()y f x =的图象的对称性: ①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f a x f a x ⇔+=-(2)()f a x f x ⇔-=.②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18.多项式函数110()n n n n P x a x a x a --=+++的奇偶性多项式函数()P x 是奇函数⇔()P x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多项式函数()P x 是偶函数⇔()P x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19.函数()y f x =的图象的对称性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f a x f a x ⇔+=-(2)()f a x f x ⇔-=.20.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若将曲线0),(=y x f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曲线0),(=--b y a x f 的图象. 21.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a ; (2)0)()(=+=a x f x f ,或)0)(()(1)(≠=+x f x f a x f , 或1()()f x a f x +=-(()0)f x ≠,则)(x f 的周期T=2a ; 22.分数指数幂 :(1)m na =(0,,a m n N *>∈,且1n >). (2)1m nm naa-=(0,,a m n N *>∈,且1n >).23.根式的性质:(1)na =.(2)当na =;当n,0||,0a a a a a ≥⎧==⎨-<⎩.24.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 (0,,)r s r sa a aa r s Q +⋅=>∈.(2) ()(0,,)r s rs a a a r s Q =>∈. (3)()(0,0,)rr rab a b a b r Q =>>∈.注: 若a >0,p 是一个无理数,则a p 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 25.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26.对数的换底公式log log log m a m NN a=(0a >,且1a ≠,0m >,且1m ≠, 0N >).推论 log log m n a a nb b m =(0a >,且1a >,,0m n >,且1m ≠,1n ≠, 0N >).若a >0,a ≠1,M >0,N >0,则 (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2) log log log aa a MM N N =-; (3)log log ()na a M n M n R =∈.27.设函数)0)((log )(2≠++=a c bx ax x f m ,记ac b 42-=∆.若)(x f 的定义域为R ,则0>a ,且0<∆;若)(x f 的值域为R ,则0>a ,且0≥∆.对于0=a 的情形,需要单独检验.28.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 ,平均增长率为p ,则对于时间x 的总产值y ,有(1)x y N p =+.29.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 项的和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 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12n n s a a a =+++).3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n N =+-=+-∈;其前n 项和公式为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211()22d n a d n =+-. 3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nn a a a q q n N q-==⋅∈; 其前n 项的和公式为11(1),11,1n n a q q s q na q ⎧-≠⎪=-⎨⎪=⎩或11,11,1n n a a qq q s na q -⎧≠⎪-=⎨⎪=⎩.32.若m 、n 、p 、q ∈N ,且q p n m +=+,那么:当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时,有q p n m a a a a +=+;当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时,有q p n m a a a a ⋅=⋅。
33. 弧长公式:r l ⋅=α(α是圆心角的弧度数,α>0);扇形面积公式:r l S ⋅=21; 34.三角函数的定义:以角α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x 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角α的终边上任取一个异于原点的点),(y x P ,点P 到原点的距离记为r ,则sin α=ry,cos α=r x ,tan α=xy,符号法则:全STC. 3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平方关系:22sin cos 1θθ+=,”1”的代换.商数关系:tan θ=θθcos sin ,弦化切互化. 3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212(1)sin ,sin()2(1)s ,nn n co απαα-⎧-⎪+=⎨⎪-⎩ 212(1)s ,s()2(1)sin ,nn co n co απαα+⎧-⎪+=⎨⎪-⎩37.和角与差角公式: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22sin()sin()sin sin αβαβαβ+-=-(平方正弦公式); 22cos()cos()cos sin αβαβαβ+-=-.注意:二化一(辅助角)公式sin cos a b αα+)αϕ+(辅助角ϕ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定,tan b aϕ= ). 38.二倍角公式 :sin 2sin cos ααα=.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22tan tan 21tanααα=-.注意:半角公式是:sin2α=2cos 1α-± cos 2α=2cos 1α+±tan2α=ααcos 1cos 1+-±=ααsin cos 1-=ααcos 1sin +。
升幂公式是:2cos 2cos 12αα=+ 2sin 2cos 12α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