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说课稿范文.doc
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5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5篇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篇1)活动目标:1、理解摩擦力。
2、摩擦力对生活的影响。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课件3个,两次实验的材料。
活动过程:一、引题出示爬雪山和冰上芭蕾以鞋底特写图片。
两双鞋底有什么不同?换穿可以吗?为什么?二、第一次实验,感知物体表面与摩擦力的关系。
1、这里藏着什么秘密吗?实验。
2、2条滑道——纸滑道和绒布滑道,2个纸筒。
轻轻放上去,轻轻放手,会发生什么?3、四人一组进行。
4、小纸筒从滑道上滑下来是有什么不一样?(距离远近、速度快慢)并记录(出示课件一)5、为什么同样的纸筒有不同的结果?出示课件二,教师小结:纸筒划下去时,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会牢牢拉住纸筒,不让它滑下去,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当物体粗糙时,摩擦力就大,当物体光滑时,就拉不住纸筒了,摩擦力就小。
三、第二次实验,感知1、实验要求:同样的滑道,给纸筒穿上不同的衣服(卫生纸、瓦楞纸、毛巾),与光纸筒的比较。
2、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毛巾最粗糙)四、讨论如果登山员穿上冰刀去爬山,会怎样?如果…… 会怎样?小结:登山员只有穿上鞋底粗糙的登山鞋才能稳步爬山,冰上运动员只有穿上光滑的冰刀鞋才能翩翩起舞。
五、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课件三:厕所里为什么要垫防滑垫?(增加摩擦力,防滑)滑梯的光滑(减少摩擦力)活动延伸:手太滑打不开瓶盖,怎么办?活动反思:活动中体现了“做中学”的思想。
在实验活动中,充分引导幼儿操作各种不同的材料,探索摩擦力是一种阻力,不断感受、体验摩擦力现象的问题。
体验到发现、探索的快乐,产生“我想做、我愿做、我能做”的学习态度。
让孩子探索了解生活中离不开摩擦力。
小百科: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初中物理说课稿(精选8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精选8篇)初中物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五个段标组成,即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有多快和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是按照"产生——传播——要有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快慢不同——传到人耳后经过怎样的途径引起人的听觉"的思路安排的。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体振动发声的实例,结合小学已有的知识,说明物体发声的条件。
通过与水波、弹簧上的疏密波的对比,引入声波;再通过实验,说明声音传播要有介质,且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依照初中生物课上已经知道的人耳结构图,回忆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2、三维教学目标: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物质。
难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二、说教法、学法声音与我们息息相关,学习本节内容要从生活中已有的感性认识出发,并通过探究、实验,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要注意将学到的知识及时服务于社会,解释生活实际中的声现象。
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运用动画、图片及文字展示声现象奇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在小学有关声现象的学习,同时声现象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的直观感觉知识丰富,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已有了基本的了解,他们对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也产生着浓厚的兴趣。
初中生对未知世界往往产生好奇心、求知欲,他们有强烈的活动探究欲望,这些对本节课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
初中物理说课稿范文精选9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范文精选9篇初中物理说课稿范文精选篇1一、教学理念在新时期下,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此时一堂课是否符合新的课改精神,首先要看它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技术,从而融入到社会中去。
所以本堂课要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全员参与和全面活动,改进实验的配置与设计,注重效果反馈,让自主探究得以坚持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声音部分第一节,同时也是这一部分的重点。
"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同时回声现象也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十分感兴趣的问题。
这一部分的素材刚好可以体现出让学生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过程。
在新课标下声音处于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大部分中,它既属于一种运动,同时在现象上也有它的独立性。
所以本节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三、学生分析学习本节课的学生首先已经具备了机械运动和力的知识,物理思想已经有了一定基础。
但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
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
因为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而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
所以在细致设计探究与活动过程之后,学生的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
四、课程目标1、知识技能: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认识真空不能传声,认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回声测距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能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取知识。
2、过程方法: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在观察物理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树立民族自豪感。
五、重、难点声音的传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回声上还存在一些难点。
六、教法与学法对于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与学:1、对于"振动发声"采用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方法。
2024物理说课稿范文

2024物理说课稿范文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关于2024物理课程的说课内容。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物理》是2024年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材,是学生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教材。
它涵盖了物理学基本理论、实验方法以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现象,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工具。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理解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物理学基础知识。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以及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尊重。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应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
启发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
实验探究法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物理学原理和现象。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实验器材、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和相关教学素材。
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能够直观地呈现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过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度。
四、说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引入和导入:通过提问和展示实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导入新的学习内容。
2.知识讲解:通过讲解和演示,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理解和记忆重要知识点。
3.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和观察,通过实验数据和现象的分析,深入理解物理学的原理和应用。
4.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或个人独立思考的环境下,提出问题并解答,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总结和评价:通过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点,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说课稿(通用15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通用15篇)初中物理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电阻”是学习了电流、电压以后紧接着学习的一节电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物理量。
与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初步概念一样,理解电阻概念的初步含义及其决定因素,是变阻器、欧姆定律、以及电阻的串、并联等后续学习的必要基础,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所以无论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重视探究方法培养,注重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实验方法,了解什么是电阻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得到相应的结论。
二、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
4、重点、难点分析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据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而难点是电阻概念的建立。
三、说学情现在,学生已基本知道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同时也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操作能力,但是面对一个陌生的探究课题时,还是有困难的。
结合实际对本书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以更利于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从而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掌握相关的技能,并领悟科学探究的意义。
根据以上设计理念,针对本节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确定本节采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自主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本节内容和以上教法,学生主要学法为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
2024初中物理说课稿(15篇)

2024初中物理说课稿(15篇)初中物理说课稿1(约2601字)一、说教材《动能和势能》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三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功》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机械能及其转化》奠定基础。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渡句)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设计教学。
因此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理解学生。
二、说学情本年级的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功》的知识,所以可以通过做功引入能量的概念。
本节课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大,本班学生在平时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能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课本学习的知识进行联系,所以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比较容易。
(过渡句)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因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动能和势能,并且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受哪些因素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物体的动能受哪些因素影响的实验,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验探究加强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加了对物理学科的喜爱。
(过渡句)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我的教学重难点是: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认识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受哪些因素影响。
【难点】对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过渡句)教师必须是课堂师生互动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造丰富的教学情景。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谈话法、练习题法。
(过渡句)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六、教学过程首先是导入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图片如:湍急的流水能推动水车,拉开的弹弓能将弹丸射出,并指出:流水、弹弓都做了功,便能推动水车,将弹丸射出。
初中物理说课稿范文(通用9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初中物理说课稿范文(通用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说课稿范文(通用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本节课是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三章《声的世界》第二节《声音的特性》中的内容。
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知识点之后,通过各种各样的声音适时提出声音的特性;并通过实验得出响度与振幅、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通过生活实例指出声音的音色;从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声音,并为后面认识噪声的防治、超声与次声奠定基础。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学习两种基本探究方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在新课程标准对于《声音的特性》一节的要求是: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运用。
二、说学情物理是八年级学生新接触的一门学科,学生对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及好奇心;学生前面通过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学习,已经对声音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学生的脑海中对于生活中的声音的现象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这对本节课的学习起着积极的影响;然而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以及在对声音的特性的认识上,学生会由于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错误认识,如声音的高低与响度混淆,不能很好地区分,从而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
为此,通过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探究认识音调与响度的区别,并进行易错巩固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作用及地位的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要求,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目的是要让学生积极地学习物理知识,并通过实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亲身体会获得物理知识的过程,激发物理的学习兴趣,并在这过程只学会观察,归纳、总结。
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初中物理的说课稿(最新5篇)

初中物理的说课稿(最新5篇)初中物理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光的折射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第四节的内容。
本课题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结合学生的情况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将教学目标定位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对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学目标的分析,将教学重点定为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由于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将教学难点定为: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
三、说教法基于以上对教材、教学目标和学情的分析,采用以下的教法:讲授法、实验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
四、说学法基于对学情的分析和教法的选择,选用以下的学法:观察法。
初中物理优秀说课稿4篇

初中物理优秀说课稿4篇初中物理优秀说课稿1第四部分:学情分析案例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渡语:接下来,我要说的是第四个方面——学情分析。
四、学情分析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已经知道在生活中有声音这一物理现象的存在,但不是很了解。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因为学生才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所以他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探究和分析能力都非常的薄弱,几乎没有什么前置技能可言,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这方面的引导。
3.学生的思维障碍: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的学生,对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很难理解,如:真空、声波以及声速。
这些概念对他们的思维构成了一定的障碍,所以在讲解这些概念时,要特别注意引导方法。
案例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渡语:第一个方面我要说的是——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
但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掌握欠佳,在他们的逻辑思维上还需要经验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案例3:《熔化和凝固》过渡语:进行学情分析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学生主体性的必由之路,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必要前提,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有效保障。
因此,我的说课就从学情分析开始。
一、学情分析通过小学自然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经知道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等现象,是由于物质状态发生了改变,对物质在固、液两态发生的转化跟温度的变化有关有模糊的认识;但不清楚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的特点。
虽然在前面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历了探究性学习,但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更缺乏根据实验结果画出曲线,从中得出规律等探究技能。
为了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设计、探究、分析和总结;在课外,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注意观察身边事物发生的变化,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去感悟科学,应用科学。
初中物理的说课稿(通用10篇)

初中物理的说课稿初中物理的说课稿(通用10篇)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或交流活动。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中物理的说课稿篇1【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4.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助精神。
【教学重、难点】1.质量的单位以及换算;2.学习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用具】大水泥钉、小水泥钉各一枚,订书针一锭,天平。
【教学过程】引导讨论:(1) 一根大水泥钉与一根小水泥比较有何相同之处?不同之处?(都是钢造的,用途相同;大小不同;重量不同;所用的钢的量不同)(2) 一根订书针和一锭订书针比较有何相同之处?不同之处?(都是相同材料构成,含有的材料多少多少不同)(3) 物理课本与课桌在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外?(都由物质构成,但它们是不同物质构成的,物理书是纸等材料构成,桌子是木头等材料构成,物理书要的材料的量没有课桌要的材料的量多)小结:所有物体都由物质构成,一种物质能构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物体,由于物体的形状和用途不同组成它们的物质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1.质量的概念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2.质量的单位(1) 讲解: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 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补充:生活中斤、两也是质量的单位,它在我国民间使用,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2)引导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及小资料的讲解。
一只苹果的质量、你身体的质量、一袋方便面的质量、一只鸡蛋的质量初中物理的说课稿篇2【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什么是弹力;(2) 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八年级物理说课稿1一、说教材《压强》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__内容的主线,压力和压强的知识是对前面学力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做基础,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对全章有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
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
对于本节内容学生之前已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过渡句)通过比较知识点间的联系,以利于后续的应用。
因此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压强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过渡句)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难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五、教学方法(过渡句)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
”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谈话法、练习题法。
(过渡句)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六、教学过程首先是导入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出示图片:展示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穿与不穿滑板站在雪上,效果截然不同。
再举出骆驼为什么不会陷进沙里,蚊子口器为什么容易刺破皮肤,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引出今天的课题——压强。
初中物理说课稿(5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5篇)初中物理说课稿篇一(一)各位评委教师:你们好!_________版_____年级物理_____(上或下)册第_____章第_____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容。
首先说一下我对本节教材的分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学问的根底上引入的一节_______________课(概念课、规律课或试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后续学问的根底,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把握__________学问,了解讨论物理问题的__________方法(如:掌握变量法、转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抱负试验法、类比法等),初步学会运用_____学问解决_____问题的方法,培育学生的__________力量。
2.教学目标确实定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学问与技能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这局部目标一般为本节课的学问点)过程与方法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这局部目标一般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培育学生哪些力量(动手力量、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力量,读图分析力量,收集处理信息力量,团结协作力量,语言表达力量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这局部目标一般是通过对科学家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究真理的精神,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或者是通过学习什么学问,培育学生的什么意识和品质等)3.教学重点,难点确实定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节教材实际,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对_____________________学问,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可能无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初中物理最全说课稿

初中物理最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初中物理这一重要学科。
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在初中阶段,物理作为基础科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我们的教学目标将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原理和定律,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合作、尊重和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次说课的内容涵盖了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力学:包括运动的描述、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简单机械等。
2. 热学:涉及温度与热量、热传递、物态变化、热力学定律等。
3. 光学:探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透镜成像等。
4. 电学:讲解静电现象、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串联与并联电路等。
5. 声学: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以及声波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3. 案例分析: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分析其中的物理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知:清晰地讲解新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3. 互动探究: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巩固新知识。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通过实践加深对物理规律的认识。
初中物理说课稿范文集合5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范文集合5篇初中物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本届讲授的是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省力状况和各自的优点,指出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个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并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了它们的省力状况,把滑轮与杠杆联系在一起。
最终叙述了能同时应用定滑轮和动滑轮优点的滑轮组。
经过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分析,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是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省力状况。
关键是抓好学生的随堂试验。
因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①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②能区分定滑轮与动滑轮,会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力量目标:①会组装简洁的滑轮组。
②培育学生讨论物理的正确方法。
③培育学生通过试验现象总结归纳规律推理力量。
3、情感目标: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试验对学生进展学科学、爱科学的教育。
②通过沟通与合作培育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③培育学生乐于探究并擅长探究的学习品质。
二、说教法、学法和教学原则依据《滑轮》一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纳的教学方法是:演示、学生试验、放电脑动画、观看、争论、讲解为主的多边法教学。
通过观看、试验和看电脑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开心的气氛中感知探究新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遵循以下原则:①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把握学问和进展力量相统一的原则。
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④稳固与提高相统一的原则。
⑤详细和抽象相统一的原则。
三、说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分以下几个环节:1、新课引入:用课件(胖子和瘦子的故事)引出滑轮,激发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
一个好的开头是胜利的一半。
2、演示、观看、争论与讲解相结合:演示定滑轮、动滑轮的用法,学生试验讨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省力状况。
此试验中重物重力要大些,以减小动滑轮重力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让学生把试验结果填到设计好的表格中。
各试验小组分析论证明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初中物理说课稿优秀5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优秀5篇初中物理说课稿篇一我是号,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的年级物理册第章第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七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
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验和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中。
所以本课()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2.教学难点重点①难点:②重点:3.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直观:4.教具与学具电教器材:教师演示用:学生每组器材:二。
说学情八年级上册初二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但是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在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八年级下册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初二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
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九年级上册初三学生是初中的毕业年级,心智较为成熟,通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加进步。
但是初三的学生往往是不爱发言,不主动表现自我,课堂气氛比起初二的学生沉闷。
初中物理说课稿【优秀6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初中物理说课稿【优秀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初中物理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电功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电功公式是掌握层次之一,又是第九章的开首篇,足见这节的重要性,在力学中,物体做功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因素。
而在电学中,不但物体在电磁力作用下移动算做功,电流通过用电器使其发热、发光、发声等现象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
这就扩展了力学中功的概念,为学生理解电能与其它形式能的转化打下了基础。
后面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都可由电功公式导出。
所以本节在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中具有综合、扩展和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2、知识目标A层次: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和常见和做功形式2、会计算一个用电器的电功。
B层次:由公式W=UIT求U、I 。
C层次,运用串、并联电路特点及公式计算电功。
3、能力目标1、学会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
2、会读电能表的示数。
4、思想教育通过介绍一度电的用途,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电的教育。
5、教学关键做好电流做功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
6、准备教具课本图9-1所用仪器(将钩码换成小车),秒表、电能表、投影仪改幻灯机。
二、教法和学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面向全体、师生间相互反馈的层次教学法和传统的五环教学法。
学法是讨论归纳法和感知探索法。
三、教学程序分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复习提问。
提出与本堂课有关的易中难三个问题,分别叫ABC三个层次学生回答,为本堂课的教学奠定知识基础。
三个问题是:1.水流能做功吗?2.功的表达式如何?3.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第二个环节:引入新课,水流能做功,电流能做功吗?演示图9-1实验后,问:是什么原因小车被提起的呢?是因为有了电流。
即电流对小车做了功。
物理说课稿优秀7篇

物理说课稿优秀7篇物理说课稿篇一一、关于教材: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2、教材简析:在学生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感知透镜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课上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和学习它们的工作原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中,安排小组合作制作,既使小组间形成适当的竞争,又可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3、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本章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
整章内容安排非常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生活中的透镜》这节安排在第二节,是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基础上,进一步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
这样安排顺序使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有利于下节课开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能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4、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过程与方法(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5、教学重难点:本节的重点是:(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本节的难点是:(1)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二、说教法和学法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方法。
初中物理说课稿(精选10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精选10篇)初中物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
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
本节共有三个段标,分别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什么叫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取相关的知识。
在探究活动中允许学生另选器材,给学生的探究活动留有较大的空间,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
”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教材根据九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计算能力,编写了应用压强的变形公式进行计算的例题,这样简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则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教材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讨论实例、进行归纳,得出结论,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最后,用”sts”栏目呈现《货车超载,国道不堪重负》一文和图片,旨在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这一节内容又是初中自然科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本身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⑴认知目标:理解压力的概念,了解静置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掌握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单位。
⑵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3、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是固体压强概念的建立、应用压强公式或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联系以及压强概念的形成。
二、说教法与学法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初三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说课比赛说课稿

初中物理说课比赛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一个经典单元——“力和运动”。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引导学生探索力与运动之间的神秘联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教学目标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旨在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并能在实验中验证这些定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数据来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科学的探究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围绕“力和运动”这一主题展开,具体包括:1. 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介绍和实验验证。
3.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及通过实验测定加速度、力和质量的关系。
4. 力与运动的实际应用,如摩擦力、浮力等现象的解释。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3. 讨论与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本单元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推门、拉抽屉)引出力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力和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2. 知识讲解:讲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并通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完成“探究力与运动关系”的实验,记录数据并分析结果。
4. 讨论交流: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5. 应用拓展:讨论力与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工具的启动和制动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布置课后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定量作用: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进一步提高,学习困难的同学加深对本节特点及基础知识理解认识,为之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行如下设计。ﻭ
ﻭ
(1)明确目标,激发动机(在复习运动和力基础上)
ﻭ
(2)新旧联系,指引注意。ﻭ
ﻭ
(3)创设情境,提供感性材料(实物、小车实验)
ﻭ
(4)讨论分析形成结论。如果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那么物体运动情况又会怎样呢?让学生思考,讲座得出结论,从而养成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
ﻭ
最后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向,且作用;在一同直线上,即合力为零。ﻭ
6、生活中二力平衡的例子很多
ﻭﻭ
①静止的砝码。②二人推门,二人拉门。③塔吊匀速吊起工件。④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⑤水上漂浮的船只。⑥匀速拉动的木块。⑦悬空的陀螺。⑧悬空静止的磁环。ﻭ
ﻭ
7、分析开始录像片段的6种情况,二力平衡在其中的利用,找学生分别进行分析。ﻭ
电压U/V
电流I/Aﻭ
1
2ﻭ
ﻭﻭ
3ﻭ
ﻭ
4
ﻭﻭ
5ﻭ
ﻭ
6ﻭ
ﻭﻭ换接另ຫໍສະໝຸດ 个电阻,再次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ﻭ
5、分析和论证ﻭ
结论:电流I、电阻R、电压U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ﻭ
ﻭ
6、评估与交流ﻭ
迁移拓展
ﻭﻭ
例题分析:我们已经,试电笔内必须有一支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提出问题:
ﻭ
师:如果知道一个导体的电阻,还知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能不能计算通过它的电流呢?
ﻭ
2、猜想或假设ﻭ
ﻭﻭ
允许同桌进行讨论。请学生发言,老师给予肯定、鼓励、引导,对学生的回答加以筛选,如:
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ﻭ
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ﻭﻭ
也许是其中的两个相乘等于第三个?也许是其中的两个相除等于第三个。ﻭ
ﻭ
作用: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运动,又知道力学一些简单知识,牛顿第一定律正是基于此基础上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一座桥梁,是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直线运动和力学问题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册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本节、本章的重点。
环节一:学习状况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由部分实验结果,部分外推假设、部分定义所构成的一个复合体,就其定义本身的表述学生不难记住,但初二学生由于接触物理时间比较短,学生平均年龄比较低,抽象思维能力及认知结构上尚不成熟,因此在接受牛顿第一定律上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形成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及这一概念的建立使其认识由直观的感觉上升到科学理性认识则是本节的难点。
ﻭ
①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②匀速步行的学生。③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④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⑤矗立在地面上的高楼。⑥奔腾骏马的雕像。
ﻭ
2、教师提出问题:ﻭ
ﻭﻭ
①上述物体分别处于什么状态?
ﻭ
②由学生分析出它们处于:ﻭ
a、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静止状态。
③教师直接给出平衡状态的概念,
ﻭ
板书: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
ﻭﻭ
(5)反馈强化,通过对定律本身说明及习题配备,使定律得以巩固和深化。
小结综合ﻭ
初中物理说课稿范文(三)ﻭ
ﻭ
一、教学目标
ﻭ
1、知识与技能ﻭ
ﻭ
①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有直线运动状态。
ﻭﻭ
②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的力将为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ﻭ
ﻭ
③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ﻭﻭ
④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ﻭ
ﻭﻭ
B:其次通过上面的演示实验,简单介绍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得出的结论。突出他的理想化实验和推理方法,理想化实验虽然不能实现,但都有可靠的事实基础,因而推理是合理的。ﻭ
ﻭ
C:在此基础指出牛顿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总结出一条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一条真理,牛顿第一定律。ﻭ
ﻭ
3:在教学突出重点中,对定律中关键词语进行说明,各种易犯的错误进行分析,纠正学生头脑中原有的错误生活观念以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由于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上大胆而合理的确良外推,它只是一种基础假设,由于不存在绝对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因此这条定律无法直接用实验来证明,它的正确性在于它推得结果与客观事实相吻合,形成对比知道知识的发展过程由错误
ﻭﻭ
3、设计实验
ﻭ
学生实验桌上摆着的器材:定值电阻若干个、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学生电源、开头、导线若干。让学生根据以下电路图进行实验:在电路中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电流I,研究电流I与电阻R和电压U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ﻭ
4、进行实验ﻭ
按图连接电路,测量并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
ﻭ
电阻R/Ω
ﻭ
4、在此引导说明,对其进行加深,从而形成深刻印象,通过不同层次联系,加强基础与习题的配备,能够及时反馈学生认知情况,从而调整教学加经改进,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ﻭ
5、归纳总结。由学生回忆本节学到了什么为主线,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更加清晰,明确、系统,从知识结构上把握新内容,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经过这一回顾,让学生会用科学方法去研究问题,从而进一步发展了思维能力设计。
ﻭﻭ
2、过程与方法
ﻭﻭ
①通过观察演于实验(或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ﻭ
ﻭ
②通过运用知识分析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ﻭ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平衡、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美妙与和谐培养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ﻭ
二、教学过程设计
1、观看录像片段:ﻭ
ﻭﻭ
平衡的物体所受的力叫做平衡力。
ﻭ
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情况叫做二力平衡。ﻭ
ﻭﻭ
3、教师提出问题:
ﻭﻭ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什么条件下才能使物体平衡呢?ﻭ
ﻭﻭ
4、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ﻭ
①展示实验器材ﻭ
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与记录
ﻭ
a、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的物钩码,塑料板是否静止,板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用激光笔沿线的方向照射)方向有什么特点?ﻭ
ﻭ
教师启发指导:
ﻭ
要求学生读题;
ﻭ
让学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标出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ﻭ
ﻭ
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ﻭ
ﻭﻭ
布置作业:ﻭ
ﻭ
动手动脑学物理1、4
ﻭ
初中物理说课稿范文(二)
ﻭﻭ
我说课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教材》第一册,第九章”力和运动”中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设计理念ﻭ
ﻭ
8、想想议议:
ﻭﻭ
①为什么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ﻭ
ﻭﻭ
②在甲乙两人拔河比赛的过程中,甲给乙的拉力为F1,乙给甲的拉力为F2,已知F1=F2,那么,这两个力属于平衡力吗?为什么?ﻭ
ﻭ
二、小结ﻭ
ﻭ
三、课堂练习ﻭ
四、布置作业
ﻭ
ﻭﻭ
每次实验前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使学生找出实验中哪些条件不变,变化的是什么条件,不变:同一小车、同一斜面、让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上滑下,变化: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再针对实验结果,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渗透比较,分析综合等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引导起变化的原因,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动脑筋思考问题,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得越远”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感性材料。ﻭ
ﻭ
(1)首先在引题上创设情境,以毛主席诗词”坐地是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为开端,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复习运动现象,故而知新,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识结构中,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ﻭ
(2)通过物理实验进行启发诱导/
ﻭ
A:做课本中小车演示实验,让学生对此实验进行认真、仔细观察以获得足够的感性材料。
ﻭﻭ
克服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精神,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实现师生,生生积极互动,使学生在质疑,调查,探究中接受新知,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与独立性。ﻭ
ﻭ
一、教材分析:环节一,地位与作用。
地位: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个力学中的基础。如果我们把所有力学现象看作一座大厦,那么牛顿三大定律则是这个大厦的奠基石,牛顿第二定律又是在牛顿第一定律定义的惯性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牛顿第二定律建立在牛顿第一定律基础上。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是三大定律基础的基础,是否领会这一物理规律,不仅影响学生对这一章的学习,而且会影响整个物理课程中力学部分的学习。
ﻭﻭ
环节二、目标、重点、难点确定: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教材和大纲。
本节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及理解,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确定本节教学目标、难点:了解理想实验推得物理规律方法。
目标:1、知识目标。2、能力德育目标。ﻭ
ﻭ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ﻭﻭ
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在大量经验事实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概括,推理总结出的一条规律。ﻭ
ﻭ
二程序安排
ﻭ
本节课在程序安排上针对学生特点主要采取了如下程安排:
ﻭ
1、引题,创新情境,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形成新旧知识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ﻭﻭ
2、重视物理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猜想,推导得出牛顿第一定律。ﻭ
3、重视各种变成恰当的应用,对其定律中学生不易接受的地方和关键词语进行解释,使牛顿第一定律得以巩固,理解定义、特定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