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习题详解(第1章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合集下载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习题详解(导论)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习题详解(导论)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导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生产力答: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包含三个要素,即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人的劳动是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

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建筑物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起到划分时代作用的生产工具。

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科学技术不仅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并使劳动者创造出新的劳动资料和工艺方法,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社会生产的组织或制度安排也会形成生产力,在社会化生产中,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意识的监督和调节,对生产者及生产资料在社会不同劳动部门中合理分配有重要意义。

科学、合理的生产组织或新的制度安排是提高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2.生产关系答: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即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组成的有机联系体系。

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所决定、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

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历史上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原始共产主义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五种生产关系。

3.经济范畴答:经济范畴是对经济现象的普遍本质的概括,是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工作的结果。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1章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1章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一篇商品经济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自然分工与自然经济1.自然分工(1)分工分工是指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包括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以及企业或单位内部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工种间的个别分工。

不同形式的分工,是不同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2)自然分工自然分工是分工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表现为:①反映人们按性别和年龄的差别,在纯生理的基础上产生的劳动分工。

②在地域资源的差异性从而自然产品差异性基础上形成的分工,即自然地域分工。

2.自然经济的产生(1)自然经济的概念自然经济是与自然分工相适应的,也称为自给自足经济,是指为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如原始村社、奴隶主庄园、封建主庄园等)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自然经济的形成及表现形式自然经济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生产发生交互关系的经济形式,在人类之初的原始社会就已经形成。

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虽然社会分工、私有制的产生和与之相适应的商品经济有了某些发展,但总的来说它还处于从属的、次要的地位,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自然经济组织具体表现为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共同体的集体经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庄园经济以及农民的家庭经济。

3.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1)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2)自然经济是封闭型经济。

(3)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

(4)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5)自然经济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总之,自然经济是一种落后的经济形式。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课后题及必背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课后题及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1 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经济关系组成。

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2 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关系,(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关系,区别又联系。

区别又联系。

①所有制、所有权的含义;②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③相互联系:③相互联系:③相互联系: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所所有制的性质和内容决定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

)3 产权① 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和。

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和。

②② 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③③ 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⑴ 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⑵ 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⑶利;⑶ 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益性。

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益性。

4 产权制度① 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②② 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所有者、所有者、使用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政治经济学习题_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习题_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劳动2、劳动资料3、劳动对象4、生产力5、生产关系6、经济规律二、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社会生产方式D.物质资料生产2、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A.揭示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关系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C.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D.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3、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从根本上说必须()A.适应经济制度的变化要求B.适应生产力变化的要求C.适应生产体制变化的要求D.适应经济体制的变化要求4、生产关系是()A.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关系B.人类社会所有人和人的关系C.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D.人们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5、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和依据是()A.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要求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C.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D.社会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6、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包括()A.劳动力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 D.科学技术7、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8、“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这个命题()A.混淆了生产和消费 B.说明生产和消费就是一个东西C.表示生产和消费互为媒介,相互依存 D.生产和消费处于经济关系的同一环节之上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有()A.资本主义世界产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终确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其本身所固有的矛盾日益暴露B.资本集中和垄断现象日益严重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D.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A.劳动价值论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重商主义经济学 D.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答案一、名词解释1、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性的活动。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答案----37741688-715f-11ec-84d6-7cb59b590d7d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1.解释以下概念:自然分工:人们在劳动中按性别、年龄进行的分工。

出现于原始社会,是人类分工的起点。

如成年男子从事捕猎等劳动,妇女从事采集和原始种植等劳动,老年人指导生产,小孩帮助妇女劳动。

在近代农业和手工业中,也存在自然分工。

是与社会分工相对应的一对范畴。

这种最简单的分工形式,发挥个人的身体特长,使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

它在近代一些农民和手工业者家庭中依然存在。

自然分工不能在更大范围内和多样化的劳动中实行,因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失去意义。

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是指从事各种劳动的人的社会分工、独立性和专业化。

社会分工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

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交换,就没有市场经济。

社会分工的好处是让那些擅长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的人,这大大缩短了平均社会劳动时间。

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只有能够提供优质高效的劳动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高利润和高价值。

最深刻的意义来自社会分工。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提出,这三种社会分化发生在东部大陆原始社会晚期,即游牧部落与其他野蛮人分离;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商人阶层的出现。

自然经济:它是一种基于极低生产力和自然分工的经济形式,生产只是为了满足工人和劳动单位的生存需要。

它也被称为自给自足经济。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私人劳动: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根据自己的私人利益和要求进行的,其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社会劳动:是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提供给社会的,构成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其劳动具有社会性质。

2.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第一,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第二,自然经济是封闭经济。

第三,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

第四,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教材:政治经济学 张维达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材:政治经济学 张维达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经济运行
第八章 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节 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第九章 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和市场制度
市场和供求
市场和价格
市场竞争
市场体系
市场秩序和市场组织
第十章 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商品的价值量
价值规律
第三章 货币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货币的职能和货币形式
货币流通规律和通货膨胀
信用
经济制度
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生
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
剩余价值的分配
资本主义积累和两极分化
第五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化
自由竞争资本济学 张维达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6月版 2003年2月第10次印刷
目录
导论
商品经济
第一章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第一节 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
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不逾越性
第二章 商品
商品的二因素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第十二章 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的分配和使用
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
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
经济发展
第十三章 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
第一节 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的周期性
第十四章 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4.1 复习笔记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生1.资本主义前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以前,人类社会已先后经历了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占有制度、封建制度等。

(1)原始公社制度出现于大约在300万年以前的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这种低下的生产力状况,决定了与之相适应的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形成原始公社制度。

其特征是:①集体劳动;②生产资料公有;③劳动产品平均分配。

(2)奴隶占有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两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产生与发展,奴隶社会出现了。

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存在剥削制度的社会。

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及奴隶本身,强制奴隶劳动,并且攫取奴隶的全部剩余劳动和一部分必要劳动。

(3)封建制度与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相比较,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规定性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归封建地主阶级所有,但封建地主不完全占有直接生产者农奴或农民。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基本特征是: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②超经济强制是封建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条件;③封建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形式。

2.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逐渐产生的。

封建社会后期简单商品生产者分化是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资本原始积累之后资本主义经济才得到充分发展。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的两个基本的条件①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②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

(2)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分离,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

(3)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①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这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

②新兴资产阶级采用暴力手段,在海外劫掠殖民地,进行奴隶贸易,贩卖毒品等,加速了货币财富积累。

③在国内则利用国家权力,通过发行公债、增加捐税和保护关税等制度,聚敛大量财富。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以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以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以及答案《政治经济学》第一、二章配套参考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主要的理论来源是( B )。

A.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理论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资本主义庸俗政治经济学D.重商主义理论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D )。

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社会生产方式D.物质资料生产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 )。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4、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时,必须联系( B )。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利益5、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并决定其物质的是( A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成B、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和使用关系C、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6、社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 C )。

A、交换B、消费C、生产D、分配7、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和依据是( A )。

A、生产力发展状况和要求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C、科技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D、社会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8、生产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 B )。

A、政治法律B、生产关系C、历史文化传统D、伦理道德规范9、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段话说明(A )。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只要有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10、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B )。

A、软件磁盘本身B、软件的有用性C、购买软件的货币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11、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D )。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12、马克思说:“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2章 商品)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2章 商品)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二章商品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1.使用价值(1)含义使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属性决定的。

使用价值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考察:①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它可以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要。

②从使用价值的量的方面看,任何使用价值都可以用一定单位来衡量,用数量来表示其大小、多少。

(2)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①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因此,它是社会的使用价值。

②它供给别人满足需要,不是无代价地奉献或赠与,而是通过交换转移到别人手里,因此,它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交换价值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在市场上,一种商品可以有多种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比例,因而能有多种交换价值。

而且,各种商品交换的比例,还会因时因地不同而不断变化。

这种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既不是由商品的效用(使用价值)决定,也不是由供求决定的,而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

3.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1)交换价值和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而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①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含)答案《政治经济学》习题集(含)答案第一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如何正确认识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转变?答:我国经过从1952年到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建立起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这不仅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极大完善和发展,而且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和历史性的胜利。

但是,我们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错误。

由于存在急于求成,盲目求纯的现象,因而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以致遗留了一些问题,需要在长时期内加以补救和解决。

2.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说明现阶段的根本任务。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予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3.为什么要坚持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和公有经济为主体?答: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体和基础。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根本性质才不会改变。

4.阐述发展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及加强管理的重要性。

答: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体所有制、社会主义社会的私营经济和与外资经济。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 导论~ 第一章课后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 导论~ 第一章课后答案

导论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思考题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P3研究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具体的有:(1)科学的抽象法(2)模型分析法和数学、统计方法;(3)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法。

P6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概念题解释下列概念:生产力:人和自然界发生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称为生产力。

P16生产关系:人们互相之间发生一定的关系,这一关系称为生产关系。

P16生产方式: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必须获得物质资料,这种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称之为生产方式。

P27思考题1、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目的是什么?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

同时,生产也决定着消费的方式;(2)消费也决定着生产。

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

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

P17生产与交换的关系:(1)生产决定交换。

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2)交换对生产也具有反作用。

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也会随之发展。

P17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分配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但分配也并不独立于生产之外。

(1)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2)分配对生产也有反作用,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成果的分配。

P182、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内容:(1)所有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排他性的占有或归属关系;(2)财产权关系的实质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3)产权对主体要有经济意义,即产权主体要从中获得一定利益。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特别关注产权的公有和私有的属性。

P213、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因为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中,生产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导论至第三章部分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导论至第三章部分答案

导论一思考题1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答: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①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也涉及在服务领域提供服务。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②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③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生产力。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社会发展阶段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哲学思维方法,一种是数学分析方法。

p3,4,6第一章一基本概念1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p232生产关系:广义上指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狭义上指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形式。

p16,203生产方式: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必须获得物质资料,这种获得的方式称生产方式。

p27二思考题1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答: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a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b消费决定生产。

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②生产与交换的关系a生产决定交换。

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

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

b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也会随之发展。

③生产与分配的关系a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

b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配决定着生产。

p17,182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①所有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

政治经济学1-4章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1-4章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1-4章参考答案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第一章一、辨析题1.答:该命题正确。

因为:劳动对象是指接受人们劳动加工的对象。

它包括两类:一是自然界提供给人类的自然物;二是经过人们劳动加工的劳动产品。

后者称为原料。

可见一切原料都是劳动对象,但劳动对象并非都是原料。

2.答:该命题错误。

因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不仅仅是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结成的相互关系,而是指建立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基础上的生产关系体系。

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发生的生产关系和他们之间的联系。

二、简答题1.答:(1)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是人类利用劳动资料,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改变劳动对象,以满足自身生产和生活需要的过程。

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2.答:(1)生产力,即社会生产力,也称物质生产能力,即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它反映人同自然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种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关系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

表现在: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状况。

②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但是,生产关系在一定条件下会积极地反作用于生产力。

表现在:适合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不适合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则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3)经济基础,指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经济制度,由这一阶段上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方面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

上层建筑,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法律、哲学、宗教、道德、艺术等方面的观点和思想体系。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也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导 论)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导 论)

导论0.1 复习笔记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政治经济学”的提法出现于17世纪初,首次使用这一说法的是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安·德·蒙克来田(1575~1622)。

他在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用了“政治经济学”这种提法,目的在于说明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经超出了自然经济的范围,不再是家庭或庄园经济的管理问题,而是国家或社会的经济问题。

而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产生于17世纪中叶以后。

2.政治经济学的发展(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是英国人威廉·配第(1623~1687),亚当·斯密(1723~1790)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大卫·李嘉图(1772~1823)是其完成者。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适应19世纪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在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批判性继承以及同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战斗中产生的。

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政治经济学做了根本的改造:a.服务于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前所未有的揭露和批判,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将为更先进的社会制度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b.结合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的分析,对社会化商品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了最深刻的揭示和卓越的研究;c.对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及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方式等提出了原则构想。

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是发展的理论:a.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b.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也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是阐明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1.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马克思曾经写道:“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导论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1、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首先,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上:1、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现在服务领域因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而进入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围。

这里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2、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3、政治经济学不只研究生产关系,还要研究生产力,研究影响和制约生产关系发展的生产力,特别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到底偏重生产关系还是偏重生产力,要看研究任务。

其次,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上: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运用的哲学方法,也就是唯物辩证法和抽象法。

政治经济学发展到现代阶段,方法论应该与时俱进,包括数学在内的科学研究方法都应该成为重要的研究方法。

关于数学方法,可以肯定,能够得到数学证明的理论是科学地理论。

但不能反过来说,得不到数学证明的理论就不是科学的。

2、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是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即在中国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主线应该是如何通过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把对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以增进国民财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目标和归宿。

第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回答如何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这样的问题。

第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寻求指导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经济理论。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应围绕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和理念。

3、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有哪些意义?政治经济学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有不同任务,对资本主义分析的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揭示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因此它是批判的武器;对社会主义分析的任务,是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为目标。

张维达第一章幻灯片

张维达第一章幻灯片

背景资料: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的历史进步性
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曾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 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还要大。”(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第256页。)资本主义能够创造出如此巨大的现代生产力,主要 是由于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使经济获得充分发展, 由简单商品经济发展为生产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支配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它通过市场调节的机制,以 其客观的经济强制的推动力,促进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马克 思在描述价值规律这种功能时曾说:“这个规律一次又一次地把资产阶 级的生产甩出原先的轨道,并迫使资本加强劳动生产力,因为它以前加 强过劳动生产力;这个规律不让资本有片刻的停息,老是在它身边催促 说:前进!前进!”(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马克思恩格斯 选集》,第1卷,第375页。)正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价值规律的客 观强制作用推动着手工技术生产发展到机器化大生产,使生产日益社会 化、现代化。资本主义国家在其制度性矛盾所决定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和衰退中依然还能获得经济发展,也正是得益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巨大推 动力。
关于社会分工的漫画
1.2.2 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商品经济的概念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 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商品经济在以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奴隶社会 和封建社会中,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只处于 从属地位。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才成为 普遍的经济形式。在社会主义社会也仍然要大 力发展商品经济。
原始部落之间以 物物交换为特征 的经济联系
小商品经济
奴隶社会、封 建社会在小范 围内以货币为 媒介,为满足 自己使用价值 需要为目的进 行交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一篇商品经济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自然分工答:自然分工是分工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自然分工首先是反映人们按性别和年龄的差别,在纯生理的基础上产生的劳动分工。

自然分工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在地域资源的差异性从而自然产品差异性基础上形成的分工,即自然地域分工。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分工逐渐确定和巩固下来,例如成年男子专门从事打猎、捕鱼和制作工具,妇女专门采集果实和管理家务,老人和孩子从事辅助性劳动,等等。

这种简单的分工形式的出现,使劳动生产率获得某种程度的提高,但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还不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实行更广泛的、多样化的分工,因而不利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2.社会分工答:社会分工是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一方面,在氏族部落共同体和后来的家庭内部纯生理的自然分工基础上,随着共同体的扩大,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各氏族之间交往的发展,这种分工的范围也扩大了。

另一方面,不同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在相互接触时引起了产品的相互交换并使其产品变成了商品,这样就使具有不同生产条件的氏族从事活动的不同生产领域,逐渐变成社会生产过程中具有某些相互依赖关系的生产部门,出现超越一个经济单位的社会范围的生产分工,即社会分工便由此开始产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畜牧业和农业逐渐分离,有的部落以农业为主,有的部落以畜牧业为主,于是形成了畜牧业和农业相分离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和奴隶制度的产生以及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专门从事生产工具制造的手工业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从而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相分离的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为适应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需要,社会上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阶层。

商人阶层的出现及其与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分离,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3.自然经济答:自然经济也称为自给自足经济,是指为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如原始村社、奴隶主庄园、封建主庄园等)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以自然分工为基础,主要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只能结合成一个自然经济单位从事生产,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

在这个自然经济单位内部形成了按性别、年龄等纯生理意义上的自然分工,其劳动产品是为了满足自然经济单位内部成员的需要,其劳动互换也是直接进行的。

4.商品经济答: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有两个:(1)社会分工。

社会分工使各种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部门或行业,各个生产者依照社会需要生产不同的产品。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前提,是一切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

(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

这个决定性条件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在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家庭和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两个基本条件,都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最终也必将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归于自行消亡。

所以,社会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水平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最终经济原因。

5.私人劳动答:私人劳动是指由于商品经济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完全是他们的个别行为或私人行为。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由于每个商品生产者都是生产资料的私有者,商品生产是生产者私人的事,生产什么、如何生产,都由生产者自己决定,产品归生产者私人占有和支配,耗费在商品生产上的劳动,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

6.社会劳动答:社会劳动是指在商品经济中,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社会分工又使商品生产者互相依赖,商品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的需要而是用来交换,并在商品出售后才表现为社会劳动,从而使得商品生产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

二、问答题1.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自然经济虽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方式,则具有共同的一般特征,使它与商品经济区别开来。

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1)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自然经济中社会劳动产品绝大多部分都是为了满足自然经济单位内部的直接生活需要而生产的,而不是为了出售和交换,即不是为了他人而生产的。

即使生产者的劳动是为了他人而进行的,其劳动产品从生产者手中转让给把它作为使用价值使用的人手中,也不是通过商品交换的形式来实现的,而是直接的转让或索取。

一种形式是通过生产单位内部的直接分配,如原始氏族部落共同体内部即是如此;另一种形式是少数人通过某种超经济的强制直接占有生产者的劳动产品,如奴隶主对奴隶生产的产品的占有、封建主对农奴所生产的产品的占有。

个体农民家庭的生产,更是直接地为了满足家庭成员的消费需要。

总之,自然经济是没有或很少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

(2)自然经济是封闭型经济。

自然经济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条件下产生的。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经济活动局限于一个狭小的范围,无论是氏族部落共同体、奴隶主庄园或封建主庄园,还是农民家庭,都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封闭式的经济单位,处于分散、孤立的状态。

生产规模狭小,生产工具简单,生产技术落后,其劳动成果的大小更多地取决于自然环境条件。

自然经济单位内部的自然分工,虽然对提高劳动生产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十分有限。

人们的经济活动也主要局限在自然经济单位内部,不与或很少与外界发生经济联系。

这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环境险恶,交通条件很差,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由这种经济活动方式自身的封闭性决定的。

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时期,虽然社会分工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并没有从总体上改变这种分散、孤立的封闭式状态,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广泛的交往和经济联系。

从总体上说,自然经济是一种封闭型经济。

(3)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的闭塞性造成了生产者的孤陋寡闻、因循守旧、易于满足和不思进取,必然阻碍和影响先进技术的传播、应用和发展,使社会经济长期处于缓慢发展甚至停滞状态。

(4)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为获得供自己消费的使用价值而生产,即使是奴隶主、封建主对剩余劳动的榨取也要受到剩余劳动实物形式的限制,生产基本上是在简单再生产的水平上维持的,即使生产规模有所扩大,也是异常缓慢地进行的。

从一定意义上讲,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5)自然经济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在自然经济单位内部,生产者的劳动成果直接满足自身或经济单位自身的需要,其私人劳动也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而不需要经过商品交换转化成社会劳动。

无论是氏族部落共同体的集体劳动,还是奴隶主庄园的集体劳动,都具有直接的社会劳动形式。

自然经济单位内部成员之间的劳动互换是直接的。

总之,自然经济是一种落后的经济形式。

它既是社会生产力不发展的产物,又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造成人类社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生产力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答: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

(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社会分工。

社会分工使各种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部门或行业,各个生产者依照社会需要生产不同的产品。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前提,是一切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

没有社会分工,人们就无需交换各自的劳动产品,也就不存在商品经济。

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曾有过三次社会大分工。

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也不断发展,出现了各行各业。

在存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各个生产者专门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使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需要对方的产品作为生产资料或消费资料,从而产生相互之间的产品交换。

社会分工越发展,需要交换的产品数量和品种也就越多,人们之间的经济联系就越密切,交换活动也越频繁,并且不断扩大。

(2)但是,如果仅有社会分工,还不能决定相互交换的产品必须采取商品形式,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

这个决定性条件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在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家庭和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从事不同产品生产的不同财产权利主体(包括所有权、占有权及使用权主体)都具有各自经济利益,他们利用归自己所有或占有、使用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或者支配他人进行劳动,作为劳动结果的物质产品也就归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占有支配。

由于人们占有生产资料的数量不同,生产条件也存在着差异,决定了他们获得的物质产品的多少也各不相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经济利益的差别性。

为了维护各自的经济利益,不同所有者之间需要通过等价交换的原则相互有偿地交换劳动产品,这样,产品便必然表现为商品,产生了商品交换。

从事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的生产就是商品生产。

由此可见,社会分工造成了不同的物质资料生产者之间发生经济联系的必要性,成为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造成了物质资料生产者之间经济利益的差别性,使商品经济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必然形式。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即使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所有者由个人发展为共同体,但只要这种共同体间或共同体内部的各个经济单位之间还存在着经济利益的差别性,商品经济就将依然存在,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两个基本条件,都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最终也必将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归于自行消亡。

所以,社会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水平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最终经济原因。

3.商品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山西财经大学2009研]答:商品经济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具有与自然经济不同的特征:(1)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