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词汇语用学研究的局限性及发展方向-精品
国内词汇语用现象研究十五年之述评

(. 1 广东商学院 外 国语学院 ,广东 广州
羹
曾衍桃 ’ ,何 晓勤 ,陈开举 。
5 0 2 ;2 江西财经大学 外 国语学院 ,江西 南 昌 1 30 .
502 ; 14 0 )
l
3 0 1 30 3
国 内词 汇语 用现象研 究十五年之述评
3 .广 东 外语 外 贸大 学 继 续 教 育 学 院 ,广 东 广 州
关 键 词 :词 汇语 用 ;跨 面 ;应 用 ;对 比与认 知研 究 中图 分 类 号 :H3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 9 2 (0 9 6 0 7 — 7 1 0 8 2 7 2 0 )0 — 0 3 0
一
、
引言
本 世纪 初 ,有 学 者结合 语用 学 、词 汇学 与语义 学理
作者简介 :曾衍桃 ,广 东商学院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语 用学、英语 教学研 究 ;何 晓勤,江西财经大 学教授 ,主要 从事语 用学、英语教 学研究 ;陈开举 ,广东外语 外贸大学副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文化学、语 用学、英语教 学研 究。
江 财大 学 I 西 经 学 报
江 西 财 经 大 学学报 2 0 0 9年 第 6期 总 第 6 6期
学这一概念。1 口 他先后单独或与他人合作发表 了一批论
文 ,对词 汇语 用 学 进 行 了初 步 的界 定 ,并 开 展 了一 系
列个案研 究。此外 ,还有其他人一些零星 的研究 ,如
M ec r1 P c ado1] rel、 a k r [6 4 5
围、现状等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和讨论 ,认 为词 汇语 用学是对 词汇语义进 行社交语用 和认知语用 的多维 、
从词汇学研究走向词汇语义学研究

二、概览
格雷马斯的结构语义学理论主要的是文本意义的产生和传播。他强调了语言符 号的层级性和互文性,认为文本的意义是在符号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他将文 本看作是一个由不同层次和不同部分的符号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些符号在文本 中构成了一种“符号矩阵”。
三、创新性
格雷马斯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未来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语义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将更 加突出。未来语义学研究可能会更多地将计算机技术和数据科学引入到研究中, 发展出更加精准和高效的语言处理和分析方法。另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 跨文化交流将更加频繁和重要,语义学研究将在解决跨文化交流障碍方面发挥 更加重要的作用。
未来研究方向方面,词汇学、语义学和词汇语义学仍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 题。例如,如何建立更加精确的词义映射模型?如何实现语句的自动理解和生 成?如何将词汇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相结合,以更好地解释语言的意义和复杂 性?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为语言研究带来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参考内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英语词汇学研究给汉语词汇学研究的启示
格雷马斯(Gérard Genette)是法国二十世纪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和哲学家, 他的结构语义学理论在当代语言学、文学和哲学中有着广泛的影响。本次演示 将从背景介绍、概览、创新性、问题与争议、应用和未来展望等六个方面对格 雷马斯的这一理论进行深入探讨。
一、背景介绍
格雷马斯的《结构语义学》一书于1972年,这一理论在当时的法国语言学和文 学研究中属于重要的创新。在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格雷马斯的理论从文本 内部结构出发,通过对语言符号的解析,探讨了语言、意义和交际之间的关系。
四、问题与争议
尽管格雷马斯的理论具有许多创新之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词汇语用学研究管窥

词汇语用学研究管窥词汇语用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词汇的语义、语法以及语用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
词汇语用学的研究对语言学习者、教师和研究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词汇的语义、语法和语用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带领读者一起管窥词汇语用学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一、词汇语用学中的语义研究语义是词汇语用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它主要研究词汇的意义和词义之间的关系。
词汇的语义有时会受到上下文和语境的影响,因此语义研究需要结合实际运用情境来进行。
在英语中,有些词汇拥有多个词义,比如“run”这个词就有很多种不同的意思,比如“跑”,“运行”,“经营”等等。
语义研究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汇的意义,也有助于词汇的教学和翻译。
在词汇语用学中,语法研究主要关注词汇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形式变化。
不同类型的词汇在句子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名词可以作为主语或宾语,动词可以表示行为或状态,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等等。
词汇的形式变化也是语法研究的重点内容,比如动词的时态变化、名词的数的变化等等。
语法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词汇的使用方法,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语用是词汇语用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它主要研究词汇在交际中的使用规则和效果。
词汇不仅仅是一种信息的传递工具,它还承载着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和意图。
在语用研究中,我们需要考虑词汇的言外之意、语气和语境等因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汇。
在英语中,“Could you please pass the salt?”和“Pass the salt.”虽然表面上都是要求别人递盐,但前者显得更有礼貌和委婉,而后者则显得更直接和简洁。
从当代语用学的发展趋势看语用学研究的新趋势

2. 语用学研究的新课题(举例) 语用学研究的新课题(举例) 输入主题副标题。
.
2.3语篇语用学 2.3语篇语用学 从语篇的角度研究和解释句法现象是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语篇的角度研究和解释句法现象是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研究 者将这类研究称作语篇语用学( 者将这类研究称作语篇语用学( discourse pragmatics) 。语篇语用学探讨 语法与语篇之间的关系, 语法与语篇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句法结构的语篇功能和语篇因素对句法结构 的制约。这一研究领域突破了句子语法的局限性, 的制约。这一研究领域突破了句子语法的局限性,拓展了句法结构研究的视 野。 语篇语用学探讨语法与语篇之间的关系, 语篇语用学探讨语法与语篇之间的关系,并把句法结构的研究延伸到语篇的 层面。语篇语用学从语篇语境的角度研究句法结构的选择与语篇功能。 层面。语篇语用学从语篇语境的角度研究句法结构的选择与语篇功能。语篇 语用学认为,当语言中的同一个意义可以体现为不同的句法结构时, 语用学认为,当语言中的同一个意义可以体现为不同的句法结构时,这些结构 往往具有不同的语篇功能,同时,对句法结构的选择受到语篇因素的制约。 往往具有不同的语篇功能,同时,对句法结构的选择受到语篇因素的制约。 语篇视野下的句法研究 / 句式变体的语篇功能 / 语篇因素对句法结构选择 的制约 (苗兴伟.语篇语用学: 句法结构的语篇视角.《外国语》,2008(5))
输入主题副标题。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Coursebook Aft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 By Instructor: Kong Yanyan Yu Yueqing
语用学的发展与现状

语用学的发展与现状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在不同社会上下文中的意义和功能。
语用学的发展与现状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从语用学研究的起源到现在,语用学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一、语用学研究的发展历程语用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英国,40年代初期出现了关于语言使用的理论,其中以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和Searle的文字行为理论为代表。
70年代,Grice提出了“会话合作原则”和“言语暗示”,进一步推动了语用学的研究。
此后,话语分析和话语研究成为语用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分支。
随着语用学的不断发展,也涌现出了其他相关学科,如跨文化语用学、批评语用学等。
二、语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 言语行为和意义理论言语行为是指说话人言语中总所包含的某个动作,例如请求、命令、询问、答复等,与其它学科比起来,在语用学的研究中,言语行为一直是固有的中心问题。
2. 言语合作原则在交际过程中,讲话者必须遵循言语会话合作原则,即“最小化信息量原则”、“最大化表达力原则”、“言语合适原则”、“言语真实原则”。
3. 言语间接指称言语暗示是称呼接受对象所采用的语言技巧,即不直接说出意思,而是运用某些语言手段间接表达,使听者领悟到讲话人的意图。
三、语用学的研究意义1. 理解和解释意义语用学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语言和社会关系之间的联系,理解言语行为的目的和意义,推测演讲人的观点和态度等。
2. 跨文化交际跨文化语用学是研究不同语言和文化下的言语交流规范与差异的学问,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不同语言和文化对言语行为进行分类、判断和解释的规则和方式等。
这对于跨文化交际非常重要。
3. 教育和沟通语用学对于语言教育和沟通也有一定的帮助。
实践证明,语言表达不当往往导致沟通中出现误解和矛盾,语用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四、语用学的现状和趋势当前,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普及推动语用学的发展,人们在网络上的言语行为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近30年来语用学在中国的引进、研究及其发展状况

2 0 1 4年 1 O月
文章编号 :1 6 7 4 — 0 8 8 2 ( 2 0 1 4 ) 0 5 — 0 0 6 6 — 0 3
山西 大 同大 学 学报 ( 社会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x i D a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又 出现 了三个 新兴 门类 : 历史 语 用学 、历 时语用 学 和文学 语用学 。 目前语 用学发 展理论 关 注语 言使 用
学科是 1 9 7 7 年荷兰出版的《 语用学杂志》 和1 9 8 8 年 “ 国际语 用学会 ” 的成立 以及 L e v i n s o n的《 语用学》
的出版 。从其 作 为一 门独 立 的学科诞 生 到现 在 ,国
一
二 、国外 语用 学发展概 述
( 一) 语 用学的研 究 范围
关 于语用 学研究 国外
涌现 出两大学派 : 英美学派和欧洲大陆学派 。这两 大学派对语用学的研究侧重点并不相同。英美学派 对语用学的范围划分较为严格 , 比较接近传统的语 言学 , 认为它与研究句子结构和语法有关 。它将指
引言
示 语 ,言语 行 为 ,会话 含 义 理论 ,预设 以及会 话 结 构 等作 为语 用学 研究 的基 本 内容 , 这些 方 面的研 究 都 直接 或 间接地 同话 语 意图 的推导有 关 。而欧 洲大
陆学 派对语 用学 的研 究 范 围理 解较 广 , 他们 强 调 了
语用学 ( p r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 g ma t i c s ) 这 一 概 念最 早 是 由美 国哲
应用语言学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对策-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应用语言学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对策-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我国将应用语言学作为一门的学科加以发展始于上世纪60 年代,与英美等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应用语言学的发展在起步上就落后了一大截。
但应用语言学自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它已经成为一门发展速度快、广受关注与议论的语言学科之一。
笔者根据相关的研究及调查发现,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又有了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给它未来的发展前景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及分析应用语言学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取得了多项成果。
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语言规范工作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语言处在动态变化之中,这是由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但是在实际的语言应用环境中,我们要对语言进行规范,如此才能保证语言在运用时不会造成交流上的障碍。
以往的语言规范长期以一刀切的工作思想为指导,没有遵循语言的发展规律,因而造成了许多工作上的错误,例如在对待生活中的流行词语时,往往是先将其彻底,等词语被广泛应用后才对其进行追认。
而当前,语言学者将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交际服务作为语言规范的指导思想,重新审视语言规范工作的性质及主旨。
其次,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是应用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应用语言学本就是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的学科,其中当然也包括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
但是,在众多的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中,单是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成为研究主流,其中还是有一定的必然性。
社会语言学作为应用语言学研究范围内的一种语言研究类型,在当今的社会中显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这是因为它主要研究语言的应用、变异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最贴近社会生活。
而文化语言学在上世纪80 年代异军突起,涌现出一大批论述语言和文化的着作,使文化语言学的研究逐渐占据了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主流。
最后,计算机语言学获得了重大的发展。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语用学研究和发展综述6页word文档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语用学研究和发展综述0 引言语用学作为语言学领域一门新兴的学科,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发展十分迅速,近年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研究者们发表和出版了不少语用学方面的论文和著作。
本文对近十年来语用学主要理论在我国的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和集中介绍,以使广大读者全面了解语用学主要理论在我国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做好进一步的研究。
1 语用学主要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及发展状况1.1 语言顺应论研究国内介绍和引进语言顺应论的先行者当属钱冠连教授,他在《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上发表了《语用学: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J.Verschueren〈如何理解语用学〉述评》一文,探讨并整理了顺应论的理论基础和整体理论框架。
国内一些研究者专注于介绍和评述顺应论,另有一些研究者将顺应论和关联论联系起来进行对比研究,还有的研究者试图将顺应论和关联论加以整合以克服两者的缺点。
杨平在《外国语》(2001)上发表了《关联―顺应模式》一文,首次提出把顺应论和关联论联系起来进行整合研究,成为国内对顺应论和关联论进行整合研究的第一人,他在综合上述理论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关联―顺应”模式。
近十年来顺应论在中国的研究经历了从引入、介绍、评论到应用的过程,实际应用多于理论探讨,理论创新多为顺应论和关联论的整合性研究。
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有:术语统一问题,有些术语需要统一,如“语言适应论”与“语言顺应论”;需要进一步探讨怎样用顺应论来指导英语听、说、读、写和译的各项技能的培养,及教师怎样以顺应论为指导进行教学程序的设计;国内研究者应该加强顺应论在文学、跨文化交际学、翻译等领域的应用研究;需要进一步用顺应论来解释汉语的语法和修辞等现象,同时用汉语作语料来验证顺应论。
1.2 语言模因论研究当前国内外学者对语言模因论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因此有很多亟待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自《现代外语》2003 年第二期发表我国第一篇试图将模因论(memetics)与语言语用结合起来研究的论文(何自然、何雪林,2003)以来,短短几年间,模因(meme)的语言语用研究在国内越来越受到注意。
语用学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语用学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摘要:作为语言学领域的新兴学科,语用学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与重视,随着语用学研究的逐步深化,它已经突破了语言学范围的局限,逐渐与心理学、社会学、外语教学与学习、社会文化和性别等建立了密切联系,语用学已发展成一个多领域、多视角的交叉学科。
本文主要探讨了语用学的发展史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展望了语用学发展的新趋势,为其理论的日臻完善奠定基础。
关键词:语用学研究现状前景展望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1981 引言语用学最早起源于古罗马和古希腊,最先提出“语用学”这一概念的人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查尔斯·莫里斯,他提出符号学理论三分法,即句法学研究符号与符号的关系;语义学研究符号与所指物之间的关系;而语用学则侧重于研究符号与符号使用者间的关系。
直到20世纪70年代,《语用学杂志》正式在荷兰创刊并发表,语用学才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然而与语言学的其他领域相比,语用学仍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对语用学的定义和其研究范畴的界定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2 国内外语用学研究现状综述2.1 国外语用学研究现状下面主要通过近年来三届国际语用学研讨会来阐述当代语用学的发展程度和趋势。
2007年7月8日至13日在瑞典的歌德堡大学举行了第十届国际语用学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围绕“计算语用学”展开,主要探讨语言使用与计算机、国际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等的联系,通过建立语用学与计算机网络的关联,利用国际互联网搜集各种社会交际场合的语料,以此开创一种新型的语料分析方法,拓展语用学的研究领域并使其研究方法不断更新和升级。
2009年7月12日至17日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举办了第十一届国际语用学研讨会,大会围绕“多元性、语境、结构”展开讨论,其内容不仅涵盖对指示语、指称、礼貌问题及“面子”原则等传统议题的深化,也提出了语用学研究的新趋向和新领域,主要包括语用学研究的跨学科特征与研究视角的多元化、语境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语用学研究对象由单句向语篇延伸的趋势等。
试析当今词汇语用学研究的不足

21 0 0年 1月
重 庆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un l f h r qn o eeo d ct n o ra o 0 g igC l g f u a o C i l E i
Vo .3 1 No 1 2 .
J n ay,01 aur 2 0
试析 当今词 汇语用学研究 的不足
延 不仅 被语 用 收缩 , 且 被语 用 扩充 为 f 而 临时原 子 概 念 : 些不 是 皇室 家族 的成员 但傲 慢 娇气 的女性 的 那
要 探讨 短 语 如 何 作 为 话 语 理 解 中 语 用 加 工输 入 的 内容 。与词 汇输 入 不 同 , 短语 输 入 涉及 的是 复杂 概
王 茂
( 庆教 育学 院 外 语 系 , 庆 4 0 6 ) 重 重 0 07
摘要 : 当今 词 汇 语 用 学研 究 的 不足 在 于 只 考 虑 了词 汇 原 子概 念 , 能解 释 词 汇 概 念 的 外 延 出现 完 全 变 化和 短 语 不 层 面的 缺 省 成分 现 象 。 为此 , 文探 讨 复 杂 概 念 的 临 时 概念 构 建 和 短 语 层 面 的缺 省 成 分 的语 用充 实。 本 关键词 : 语 ; 短 复杂 概 念 ; 汇 语周 学 ; 用充 实 词 语 中图分类号: 3 H0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6 9 ( 0 0 0 — 0 3 0 10 — 3 0 2 1 )1 0 9 — 4
收 稿 日期 :0 9 0 ~ 0 2 0— 9 1
作 者 简 介 : 茂 (9 7 ) 女 , 王 1 7一 , 重庆 教 育 学院 外 语 系 , 师 , 讲 四川 外 语 学 院硕 士 , 究方 向 : 用 学 、 知 语 言 学 。 研 语 认
国外词汇语用学研究述评

国外词汇语用学研究述评词汇语用学是语言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兴分支,主要词汇在特定语境下的意义和用法。
近年来,国外词汇语用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将对国外词汇语用学研究进行述评,旨在梳理其主要研究成果、现状、重点问题、应用前景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国外词汇语用学研究在近几十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研究人员通过对实际语言的观察和描写,深入探讨词汇在语境中的动态意义和用法。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词汇的语义特征;2)语境对词汇意义的影响;3)词汇意义的动态构建;4)词汇语用与文化因素的关系。
在这些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如语料库分析、实验方法、个案研究等。
语料库分析通过大量真实语言数据,揭示词汇在语境中的分布和意义。
实验方法则通过观察和测量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变化,分析语境对词汇意义的影响。
个案研究则深入探讨特定词汇在特定语境下的意义和用法。
尽管国外词汇语用学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对非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研究相对较少。
这可能导致研究人员对词汇语用学的理解存在文化局限性。
现有研究方法较为零散,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指导。
这可能导致不同研究之间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
现有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方面尚显不足,尤其在语言教学、语言习得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应用仍需进一步探讨。
国外词汇语用学研究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语言教学中,词汇语用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动态意义和用法,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在语言习得中,词汇语用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词汇,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在文学创作中,词汇语用学可以帮助作家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和情节,从而更好地表达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国外词汇语用学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仍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增加对非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研究,提高研究的跨文化代表性;2)构建统一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指导,增强研究的可比性和可靠性;3)加强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方面的探索,提高词汇语用学对语言教学、语言习得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指导作用;4)新兴技术,如自然语言处理和等,将其与词汇语用学相结合,为语言学研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语用学研究的边缘化问题及新趋势、新特点

语用学研究的边缘化问题及新趋势、新特点语用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使用和意义的学科,在语言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学科发展的演变,语用学研究逐渐面临着边缘化的困境。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边缘化问题、新趋势以及新特点三个方面探讨语用学的发展。
首先我们来看语用学研究面临的边缘化问题。
随着形式语言学的兴起,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在语言学中引起了广泛关注,从而导致了对语用学的边缘化。
相比之下,形式语言学更加注重语言结构和形式规则的研究,而语用学更注重语言使用和对话中的意义解读。
另外,社会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其他学科也开始涉足语言研究领域,进一步挤压了语用学的研究空间。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语用学在学术界的边缘化。
然而,虽然语用学面临边缘化的问题,却并未阻碍其在当代语言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正如前面提到的,语用学关注语言使用和意义的解读,是与语言学其他分支相辅相成的。
在实际应用中,语用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
例如,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语用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交际误解和文化冲突。
此外,语用学在语言教学、语言治疗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语用学的新趋势和新特点。
首先是跨学科合作的趋势。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语用学越来越多地与其他学科进行合作和交流。
例如,与社会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合作,可以深化对语言使用背后的社会、心理和认知因素的理解。
此外,与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合作,也为语用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和方法。
其次是数据驱动的研究方法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的语言数据被不断产生和累积。
以往的语用学研究主要依赖于小规模的语料库和人工分析,然而现在可以利用大规模的语料库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研究。
数据驱动的研究方法可以提供更多且更准确的语言实例,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使用和意义的规律。
另外,符号学、语料学和实证研究等方法的应用也成为语用学研究的重要特点。
词汇语用学的国内外发展及对英语教学的启发

词汇语用学的国内外发展及对英语教学的启发【摘要】本文对词汇语用学的国内外发展进行了简单梳理,从词汇语用学的概念、代表人物、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研究角度等各层面进行了综合评述。
同时,提及了微观研究、跨面研究,翻译研究。
重点分析了微观研究中的一词多义,跨面研究中的隐喻和翻译研究中的词汇空缺问题,并导出对英语教学的启发,证明词汇的理解过程不是静态的原型意义的直接再现过程。
,而是一个以语境为基础的寻找语用关联的动态推理过程。
【关键词】词汇语用学;英语教学;关联理论一、引言词汇语用学是语用学的一个分支领域,是较新近发展的学科。
传统的“词汇语义学”只对词汇原型进行静态研究,而“词汇语用学”结合了词汇的表层含义和词汇的动态变化。
在现实的语言交际中,某个词语或结构的编码意义或原型特征会偏离特殊语境下要传递的信息,从而导致言语交际双方形成认知上的不对等,使听话人出现理解障碍甚至误解。
因此,以词汇为基础,运用认知机制、语境知识和百科知识,对词汇偏离表层含义的未显性意义进行动态研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它可以让英语非母语的学习者从理论高度了解词义在现实交际中的变化过程和变化机制[1],从语用层面上减少认知上的不对等。
二、词汇语用学的国内外发展(一)国外发展词汇语用学这门学科最早的研究源于McCawley(1978)[2],但后来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则源于Bluntner 在上世纪80年代末发表的标题为“词汇语用学”的文章,正是Bluntner在文献中第一次提出了“词汇语用学”的概念,随后对这一学科的研究对象进行了初步的界定,即词汇语用学主要是对词汇语义不明的语用现象作出系统的阐释,并概括了词汇语用学的研究范畴,即在认知语义学框架内讨论诸多语用现象[3]。
Bluntner教授算得上是词汇语用学研究方面的先锋人物,他主张词汇语用学研究是结合组合语义学和会话含义一般机制的一种研究角度,而Wilson作为该领域另一位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则主张以关联理论基础,采用归一法,把语用收缩和语用扩充统一起来进行研究[4]。
语用学综述

新世纪以来我国语用学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摘要:本文沿着国内外语用学领域理论实践不断完善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两条主线,从语用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运用、以及语用学研究状况和发展方向等方面全面介绍了语用学在我国新世纪以来的发展和现状,对国内形式语用学研究状况作了述评,最后讨论了国内语用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语用学的未来并实现与国际接轨。
关键词:国内语用学;研究现状;发展趋势;1. 引言源于哲学和逻辑学的语用学最早是由美国哲学家Charles Morris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其研究对象是“符号与符号解释者之间的关系”(Morris1936),后又被定义为:“矗立在一定行为内所发生的符号及其起源、用法和影响的符号学部分”(Morris1946)。
由此作为开端语用学在发展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逐步确立了其地位。
一般认为,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独立分支从而得到国际学术界的承认有三个标志,一是1977年《语用学杂志》(Journal ofPragmatics)的创刊,二是1983年第一本语用学教科书《语用学》(Pragmatics)(Levinson, 1983)的问世,三是1986年国际语用学会( International Pragmatics Association:IPrA)的成立。
(沈家煊, 1996:1)2. 回顾2.1 国外语用学发展历史回顾:长期以来,语用学研究存在两大倾向:一是以分析哲学为基础,认为语用学研究应该有其严格的议题,比如指示语、言语行为、前提、语用推理与含意等,这是一种狭义的语用观,也是长期以来语用学的主流,即微观语用学;二是广义的语用观,最早源于Morris的符号学思想,主张语用学探讨与符号功能有关的心理、生物、社会等现象,这表明语用学研究应该是宽泛的。
多年来,Verschueren等坚持以“语言使用的语言学”为主导思想,从认知、社交和文化等视角关注语言选择与理解,以及人际交往。
2021词汇语用学研究的局限性及发展方向范文1

2021词汇语用学研究的局限性及发展方向范文 1引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 GB/T 13745 - 2009) ,学科( disci-pline)是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通常具有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其中"相对"、"独立"和"知识体系"三个概念是定义学科的基础---"相对"强调了学科分类具有不同的角度和侧面; "独立"则使某个具体学科不可被其他学科所替代; "知识体系"使"学科"区别于具体的"业务体系"或"产品".学科的分类主要依据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的本质属性或特征、学科的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学科研究的目的与目标等五个方面进行划分。
这就意味着,在讨论一门学科基本问题时,应该围绕以上五个方面来展开。
本文拟从学科分类的视角出发,在结合前人对词汇语用研究的基础上,来探讨词汇语用学中的基本问题。
2词汇语用学的研究对象 任何一门学科的界定首先得确定研究对象,词汇语用学也不例外。
据文献记载,最早使用词汇语用学(lexical pragmatics)这一术语进行科学研究的是德国洪堡特大学的 Blutner( 1998)教授。
根据他的定义,词汇语用学的研究对象为"与词汇语义不明确问题密切联系的语用现象"(陈新仁 2005) ,换言之,就是指词汇语义学( lexical semantics)难以解决的意义问题。
词汇语义学主要涉及词汇的概念意义、结构意义、文体意义、情感意义、联想意义以及语义关系(同义、反义、上下位义)等。
它们脱离单词具体使用语境而存在,可以通过原型范畴的描述而确定,属于词典意义的范畴。
这样,词汇语用学的研究对象就可以确定为词典中无法描述的词汇意义。
这些意义只有在单词的具体应用中才能实现,是动态而非静止的意义,是不可预测但是可以理解的意义,是千变万化但是有可以通过推理获得的意义。
近年来新词语研究的问题与新发展

近年来新词语研究的问题与新发展新词语研究是目前汉语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以发表于《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2期上的一篇新词语研究论文为起点,分析了该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近年新词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新的发展趋势。
标签:新词语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一、引言朱永锴、林伦伦《二十年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及其产生渠道》一文发表于《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2期。
该文是新词语研究在特定阶段的研究成果,由于它发表于权威语言学刊物,因此对于当时及以后的相关研究都有一定的影响。
我们将以该文为出发点探讨分析新词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当代新词语研究的新发展。
二、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问题(一)新词语的类别朱永锴、林伦伦试图从词语反映社会生活的角度,即从词义表述概念与社会生活相对应的角度对新词语进行概念意义的类别划分:1.人物名称;2.事物名称;3.动作行为;4.时事政策;5.法律制度;6.科学技术;7.生产建设;8.经济贸易;9.商业服务;10.社会生活;11.教育学习;12.观念心理;13.衣食住行;14.文体娱乐;15.卫生保健;16.婚姻家庭;17.其他。
作者在分类时,显然犯了多标准的逻辑错误,因而词语类属出现交叉。
例如,动作行为与社会生活、生产建设、科学技术显然不在一个层面上。
由此某些新词语的归属出现交叉。
例如:“电话家访”既是动作行为、又是社会生活。
而且我们认为这种对宏观世界概念意义的主观区分意义不大。
与其从语言反映社会这个角度来考虑,不如从新词语的社会分布来考察新词语与社会的共变关系。
如果从语言本体来考虑,可以从语法功能、结构规律等角度来分类。
(二)新词语的特点对于新词语的特点,作者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第一,语言形式上,新词语表现为音节趋向多音化。
如:“青年志愿者”“慢性疲劳综合症”。
第二,构成形式上,新词语有减缩化的趋势。
如:“节能”“房改”。
第三,从来源上看有仿造的特征。
词汇语用学研究现状及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Ma y . 2 0 1 5
第1 4 卷 第3 期( 总第 7 5 期)
v 0 1 . 1 4 No . 3 ( Ge n . No . 7 5 )
词汇语用学 研究现状及对英语词 汇教学 的启示
疏金 平
( 安徽 大 学 外语 学 院 , 合肥 2 3 0 6 0 1 )
摘 要: 文章讨论 了词汇语 用学研 究发展 的状 况及 其主要研 究课题 。通过 了解词 汇语 用学研究与英 解决 在 语 言方 面 层 面理论 与 现 实 之间存在的差异 , 及说 明语义理论有时无法解释 语言在实际使用 中出现 的问题 , 或者是在语言现 实 使 用 中 的现象 无 法 找到 对应 的理 论来 阐释 这一 现 象 的 问题 。方 案 ( 1 ) 应 用 规 约 隐含 这 一 特 征 来 使词语原有 的信息条 目 更 加丰富 , 也就是说要通 过规约 隐含来扩充原有 的词汇信息 , 这样才能达 到 全 面地 理 解词 语语 义 ; 方案 ( 2 ) 应 用会 话 隐含 来 缩 小 字面 意义 和话语 理解 之 间 的差异 。因此 , B l u t n e r 希望借助 Q — p i r n c i p l e 与I — p i r n c i p l e 达到这 目标 。 而 后 , 他 又 在 文章 T w o C a s e S t u d i e s I n L e x i c a l P r a g ma t i c s 中加 入 了优 选 论 。 陈 新 仁 曾在 文章 中这样 写 道 , “ 在 运 用会 话 含义 的基础 上 又 引 入 优选 论加 以研 究 , 很 有启 发意 义 ” 。 二 是依 据 S p e r b e r & Wi l s o n提 出 的 关 联 理 论 。 根据 Wi l s o n 的定义我们可 以看 出, 词 汇语用 学研 究 的是 词 汇意 义 的一 个 动 态 过 程 , 具体 来 说 就 是 词 汇 在使 用 的过 程 中 , 字 面 意 思 在进 行 不 断 调 整 的 一个 过 程 。 过程 主 要包 括 收 窄 ( n a r r o w i n g ) 、 近 似 f a p p r o x i m a t i o n 1 、 喻化( m e t a p h o r i c a 1 ) 等。从关联角度 出发 , 收窄 、 近似 、 喻 化 等词 汇 理 解 不 再 被 认 为 是 不 同 的认 知过 程 , 相反 , 我 们可 以找 出它 们之 间 的 些共 性 , 也 就是 以最佳 关 联假 设 为 基础 , 通 过 语 境 的调 整 以及 相关 百科 知 识 的提 取 , 从 而 得 到 词 汇语 义 的最佳 或期望 的理 解 。 此外 , 关 于词 汇语 用 学 的研 究 , B I u t n e r 曾提 出 了 四个 主要 的论 断 : ① 非组 合 性 原 则 在词 汇 语 用 学中经常被采用 。② 非表征手段的采用是词汇语 用 学 的一个 关键 所在 。③ 在解 释词 汇语 义 过程 中 使 用 经 济 原 则 是 词 汇 语 用 学 的 又 一个 关 键 所 在 。 ④ 会话含义的可撤销性是词汇语用学需要给出的
词汇语用学研究管窥

词汇语用学研究管窥词汇语用学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它研究的是词汇在语言中的使用方式和规律。
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词汇语用学也在不断深化和完善,成为了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词汇语用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意义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读者对词汇语用学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一、词汇语用学的研究内容词汇语用学主要研究词汇在语言使用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包括词义的构成和解释、词汇的搭配和搭配规律、词语的语用特征等。
词义的构成和解释是词汇语用学的基础研究内容,它涉及到词汇的内部结构和语义组合规律,一个词汇的词义是如何由其构成成分进行组合和解释的;而词汇的搭配和搭配规律则研究词汇在语言使用中的搭配方式和规律,包括词语之间的合理搭配和不合理搭配、搭配的语言特征和规律等;词语的语用特征则研究词汇在语言交际中的使用特征和规律,一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语用特征和变化规律等。
二、词汇语用学的研究方法词汇语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方法和理论研究方法两种。
实证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实际语料的收集和分析来获取词汇使用的相关规律和特征,包括语料库研究、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
语料库研究是指通过对大规模语料库的统计和分析来获取词汇使用的规律和特征,包括语义统计、共现分析、词汇搭配等;问卷调查是指通过设计问卷来获取人们对词汇使用的态度和看法,包括词义理解、语用习惯、搭配喜好等;实验研究是指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获取词汇使用的相关规律和特征,包括词义辨认、语用推断、搭配选择等。
而理论研究方法则是指基于语言学理论和研究范式来进行词汇语用学的相关研究,包括认知语言学、言语行为理论、语用学、语料驱动研究等。
三、词汇语用学的研究意义词汇语用学的研究对于语言学理论、语言教学和语言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词汇语用学的研究可以深化对语言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帮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词汇在语言中的作用和意义,为语言学理论的深化和完善提供更多的实证依据和理论支持;词汇语用学的研究可以指导语言教学实践,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词汇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词汇知识,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和表达效果;词汇语用学的研究可以促进语言技术的发展和语言应用的创新,为语言科技的发展和语言应用的推广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汇语用学研究的局限性及发展方向词汇语用学的另外一种理解就是从语用学的视角来研究词汇现象,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词汇语用学研究局限性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1引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13745-2009),学科(disci-pline)是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通常具有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其中"相对"、"独立"和"知识体系"三个概念是定义学科的基础---"相对"强调了学科分类具有不同的角度和侧面;"独立"则使某个具体学科不可被其他学科所替代;"知识体系"使"学科"区别于具体的"业务体系"或"产品".学科的分类主要依据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的本质属性或特征、学科的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学科研究的目的与目标等五个方面进行划分。
这就意味着,在讨论一门学科基本问题时,应该围绕以上五个方面来展开。
本文拟从学科分类的视角出发,在结合前人对词汇语用研究的基础上,来探讨词汇语用学中的基本问题。
2词汇语用学的研究对象任何一门学科的界定首先得确定研究对象,词汇语用学也不例外。
据文献记载,最早使用词汇语用学(lexicalpragmatics)这一术语进行科学研究的是德国洪堡特大学的Blutner(1998)教授。
根据他的定义,词汇语用学的研究对象为"与词汇语义不明确问题密切联系的语用现象"(陈新仁2005),换言之,就是指词汇语义学(lexicalsemantics)难以解决的意义问题。
词汇语义学主要涉及词汇的概念意义、结构意义、文体意义、情感意义、联想意义以及语义关系(同义、反义、上下位义)等。
它们脱离单词具体使用语境而存在,可以通过原型范畴的描述而确定,属于词典意义的范畴。
这样,词汇语用学的研究对象就可以确定为词典中无法描述的词汇意义。
这些意义只有在单词的具体应用中才能实现,是动态而非静止的意义,是不可预测但是可以理解的意义,是千变万化但是有可以通过推理获得的意义。
显然要对飘忽不定的词汇语用意义进行描述是不太现实的,因此词汇语用学主要关注的是"语言使用中不确定性词义语用处理"(冉永平2005,2012).词汇语用学的另外一种理解就是从语用学的视角来研究词汇现象。
根据目前已有的文献来看,主要是从关联理论、顺应论、格莱斯和新格莱斯理论出发来解释词汇阻遏、一词多义以及各种词类和词缀的语用属性等问题(曾衍桃2005,2006;陈新仁2005).如我国着名学者陈新仁教授就从顺应论出发阐释了词汇阻遏现象,认为词汇阻遏反映了语言使用者在拓展词库的同时对当前词汇系统构成状况的主动顺应以及语言使用者对自身表达需要的顺应(陈新仁2007).此外他还在顺应论的基础上解释了反义派生现象,认为反义词缀派生方式取决于语言使用者对语言系统和语境的理解(陈新仁2008).显然从语用学出发来解释传统定义的词汇现象是语用学家们为词汇研究寻找的突破口,对词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词汇语用学的研究目的就是发现词汇语用现象的背后规律,为人们理解交际中的词汇意义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换言之,词汇语用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为什么实际使用中的词汇是这种形式而不是别的形式?是这种意义而不是那种意义?传统结构主义语法往往用一个"约定俗成"来解释,认为这是语言内部关系和规则所决定的,只需记住就行。
例如为什么sheep(绵羊)的复数形式还是sheep,而goat(山羊)的复数形式却是goats?为什么go的过去式是went,过去分词是gone,而walk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是walked?传统语法告诉我们前者是不规则变化,后者是规则变化,这都是约定俗成的。
而词汇语用学则认为这是一种词汇阻遏现象,可以从语言的经济性、关联性以及顺应性中获得解释。
又譬如,为什么happy的反义词可以用unhappy来表示,而sad却没有一个unsad来表示相反的意义?传统词汇学往往从词缀本身的属性来解释,只是纯粹描述词汇的构成规则,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而词汇语用学则使用语言的省力原则以及语言使用的顺应性来解释,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词汇形式与词汇使用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从词汇的书面结构到词汇的语音特征,从词汇的形式到意义,从语用标记词到语料库,从词汇本身到词汇的使用者,从词汇运用能力到交际能力,从词汇语用研究到词典编撰、语言教学、词汇习得等各个方面,都可以从词汇语用研究中获得启示。
这也就是词汇语用研究的任务和意义所在。
4词汇语用学的主要特征跨学科性是词汇语用学最显着的特征。
首先,词汇语用学是隶属于语用学和语义学的跨学科研究范畴(曾衍桃2005;陈新仁2005),无论如何,词汇语用的研究都离不开词汇意义的探索。
词汇语用本质上研究的就是词汇在实际交际过程中的意义,这种意义必定和词汇本身的概念意义有关,因而无法离开语义研究;也必定和词汇使用的语境有关,因而无法离开语用学。
其次,词汇必定是在一定社会历史背景之下被人们使用,因此词汇的实际应用必定和背景有关,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之下,必定产生特殊的词汇语用意义,要想理解一些具有明显时代性的词汇语用意义,就必须结合社会背景来研究,因此,词汇语用必须和、社会语言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结合起来。
毋庸置疑,具体语境中的词汇理解,还和交际双方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形而上层面的范畴有关---或者说词汇语用本身就是语用哲学的一个分支,因此词汇语用的最终解释还是要回到哲学层面上来。
最后,词汇的具体理解、词汇的形态和声音表征形式也很难分开,因此也会涉及形态学、语音学和音位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当然更加离不开词汇学本身。
这样词汇语用研究实际上是一个大杂烩,可以从语言和交际相关的所有学科出发来开展研究。
5词汇语用学的研究视角与方法词汇语用学从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词汇语义研究的一个方面,和传统的词汇语义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要想研究词汇语义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的变化,必先对词汇的原型意义(prototypemeaning),或者说词典意义(dic-tionarymeaning),或者说约定意义(convention-almeaning)进行确切的描述。
完成这个工作需要借鉴认知语义学的原型理论、词典学的"属+种差"理论、词汇学的"语义域"理论等等。
其次,需要对单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进行确定,这显然是传统词汇语义学无法解决的问题。
但是我们可以借助传统词汇语义的描述手段对语境意义进行形式上的界定,然后再比对语境意义和原型意义之间的关系。
这样就可以发现从词典意义到语境意义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目前,对特定语境下词汇语义收缩、扩张、喻化、泛化等现象的研究就属于这一类型。
而只是用传统词汇语义学的理论和方法显然很难做到这些,词汇语用学恰恰可以在词汇语义变化研究方面弥补传统词汇语义学的不足。
这是目前进行词汇语用现象描述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5.2词汇语用研究的语用视角从语义的视角研究词汇语用现象是一种现象研究,只能够描述词汇语义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却不能解释词汇语义在何种情况下该如何变化。
这样我们务必站在语言具体使用的视角来审视这一问题。
目前的一个途径就是利用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周志远,2006;陈新仁,2005),分析词汇的规约意义和会话含义,假设词汇语义在违背某种合作原则时会在规约意义的基础上产生会话含义,亦即词汇的具体语境意义。
这种方式的前提是:词汇本身具有意义上的模糊性。
理解语义模糊的单词,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和必要的百科知识来进行语用充实。
这一途径较为合理地解释了单词的形式意义和自然语境意义脱节的问题(曾衍桃2005),也可以避免把单词不同的解读归结为词汇歧义现象(陈新仁2005).还有一种途径就是从社交语用出发,参照Leech的礼貌原则、Atlas&Levinson 的R原则和Q原则、Bousfield的不礼貌性等,结合社会语境因素,分析日常交际中词汇选择与理解的社交语用制约因素(冉永平2012).5.3词汇语用研究的认知视角词汇语用的认知视角就是从人类的认知规律出发,把词汇的形式表征看成是一个标记,或者说意义激发器,把词汇语用意义看成是感知、激活、链接、联想、推理等一系列认知过程的结果。
结合关联理论、认知模块论、新格莱斯理论等分析词汇语用意义所产生的认知机制,解释为什么人们在使用语言的交际过程中可以通过符号来实现信息的传递,也就是词汇意义在具体语境中实现的认知理据。
有人认为"词汇信息的认知语用分析是未来词汇语用学的研究重点和主要视角"(冉永平,2012).事实上,最近出现的好些研究都是和认知语用相关的,如,关联视角下词汇语用收缩与扩充探索(余姿2007)、语用信息的临时性和语境构建(冉永平2008)、词语语用意义的认知理据(李丹弟,2009)、言语交际中词义确定的认知语用观(江晓红2010)、基于关联理论英汉词汇语用充实的对比研究(袁程程&段维彤2011)、词汇语用意义的认知理据(周福娟2012)、词汇语用含义推理的转喻-关联模式(李怀奎&李跃平2013).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每年都有认知语用相关研究成果出现,可见认知视角的词汇语用研究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有望形成一门"认知词汇语用学"来对其进行系统地阐释。
5.4词汇语用研究社会功能视角从语言的社会功能出发来分析词汇语用现象也是一条可行之道。
由于学派之争,从社会学入手的功能语言学和以哲学和逻辑为基础的语用学交集甚少(朱永生1996).然而不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还是语用学都以语言交际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且在功能、语境和意义方面都存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因而还是有不少学者主张两者之间的互补性(王电建2008;张建科2011).这就意味着从社会功能的视角来研究词汇语义在使用中的变化是完全有可能的,毕竟任何一门语言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产生的,而且每一次具体语言使用的过程都有社会文化因素的参与,因此理论上来说从功能语言学的基本立场出发也可以对具体应用中的词汇语义变化做出系统的分析。
事实上,有人认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把把情态语义学研究推上了语篇语义学和语用学层次(封宗信2011).5.5词汇语用研究的隐喻视角现代意义上的隐喻不再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是人类理解抽象事物的主要手段。
从认知隐喻的基本理论出发研究单词意义的变化和一词多义现象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