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新部编本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指导性文章。
通过分析教材,我发现本篇文章具有以下特点:1.文章内容丰富,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便于学生进行模仿和创作。
2.文章结构清晰,段落分明,有利于学生掌握段落构成和句子连接的方法。
3.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欲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同时在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存在以下问题:1.写作内容单一,缺乏想象力。
2.句子结构简单,缺乏丰富性。
3.段落划分不清,文章结构混乱。
针对以上问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句子结构多样性,并学会合理划分段落。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习作例文》的内容,通过模仿和创作,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2.学会在写作中运用丰富的句子结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段落的划分方法,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
四. 教学重难点1.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2.运用不同的句子结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合理划分段落,使文章结构清晰。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2.模仿法:学生通过模仿《习作例文》,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借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习作例文》的相关资料,以便进行讲解和示范。
2.学生准备写作素材,如图片、故事等。
3.投影仪、黑板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写作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习作例文》,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了解文章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根据《习作例文》进行写作,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素材进行写作。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四年级下册的学生设计的。
本册书共有8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一篇或多篇优秀的习作例文组成。
这些习作例文题材丰富,既有记叙文、说明文,也有议论文、应用文,能够满足学生在不同场合、不同目的下的写作需求。
通过本册书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但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 写作题材单一,内容空洞;2. 句子结构简单,缺乏变化;3. 语言表达不准确,用词不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本单元习作例文的内容和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通过对习作例文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3.培养学生运用多种写作手法,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习作例文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将所学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习作例文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同伴互助法:鼓励学生相互评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本单元习作例文,了解文章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本节课的习作例文,学生自读,感受文章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针对习作例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模仿练习。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所学到的写作方法,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以生活中的场景和故事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表达。
本单元的习作例文涵盖了不同的题材和风格,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但在写作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写作思路不清晰、表达能力不强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习作例文的内容,掌握其中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表达,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写作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习作例文的内容,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这些写作技巧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
2.案例分析法:分析习作例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写作技巧和方法。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习作例文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准备:预习习作例文,对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进行观察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习作例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针对习作例文中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设计相应的练习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予以点评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彼此的写作心得。
教师总结讨论成果,并进行点评。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写作技巧和方法进行现场写作。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选自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写事”,通过两个例文《记一次跳绳比赛》和《我的动物朋友》,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写事,并注意环境的描写。
本节课将围绕这两个例文,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写事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进行实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仍在写事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事件的选择、环境的描写等。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写事的几个要素,对本节课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作品中,仍是他们需要面对的挑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写事的几个要素,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写事,并注意环境的描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例文,学生能领悟到写事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进行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他们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写事的几个要素,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写事,并注意环境的描写。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作品中。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例文,引导学生领悟写事的方法。
2.实践指导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写作实践。
3.激励评价法:教师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课件:例文及相关教学素材。
3.习作纸:供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事情,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记一次跳绳比赛》和《我的动物朋友》两个例文,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如何选择事例来写事的,以及如何在作品中进行环境描写。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写作要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有趣的事例,进行写作实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与习作》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与习作》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与习作》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通过两个例文,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观察和描写,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富有时代气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
但学生在观察和描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观察不细、描写不具体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描写能力,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写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把观察到的景物写得具体、生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发现写作方法。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写作任务。
3.实践性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写作素材:图片、实物等。
3.笔记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本课的写作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景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出示两个习作例文,让学生仔细阅读,感受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作者是如何观察和描写这些景物的?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写作练习,每组选择一个景物进行观察和描写。
学生可以借助图片、实物等素材,进行实地观察,然后用笔记录下来。
4.巩固(10分钟)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大家一起评析:谁的观察更仔细?谁的描写更生动?引导学生相互借鉴,提高写作水平。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运用本课所学的方法,观察和描写其他景物。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概述在四年级下册的语文课程中,《习作例文》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通过学习习作例文,学生可以提高语文写作能力,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本教学设计将针对《习作例文》这一部分内容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1.了解习作例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2.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写作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三、教学重点•理解习作例文的基本结构和要素;•学会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进行文学写作;•提高对习作例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习作例文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2.准备学生练习写作的相关辅导资料;3.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通过介绍一篇优秀的习作例文,引起学生对文学写作的兴趣;2.学习内容:讲解习作例文的基本特点和要素,带领学生分析例文结构;3.练习:让学生尝试仿写一段习作例文,体会写作的技巧和逻辑。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习作例文的要点;2.学习内容:讲解习作例文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带领学生进行练习;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习作例文中的写作亮点和不足之处,相互学习。
第三课时1.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习作例文创作,指导学生策划文稿和提炼要点;2.个人写作:学生完成自己的习作例文,注重表达和结构的完整性;3.互评修改:同学间相互交流习作例文,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帮助彼此提高写作水平。
六、教学评价1.考察学生写作的表达能力和文言理解能力;2.教师根据习作例文的质量、独特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不断进步;3.学生通过教师点评和同学互评,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写作水平。
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习作例文这一部分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对文学写作的理解和应用也有所增加。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能够不断努力,提高写作水平,展现自己的文学才华。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习作例文 》教案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习作例文》的内容和特点。
2.掌握《习作例文》中的基本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习作例文》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散文和小说,旨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习作例文》中的内容和情节。
•掌握《习作例文》中的写作技巧,包括描写、叙述和想象等。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表达在作文中。
•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其写作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习作例文》的内容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2.示范法:教师示范写作,展示优秀的作文范例,让学生参考学习。
3.练习法:以写作练习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流程第一课:《习作例文》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3.让学生阅读《习作例文》第一篇,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课:《习作例文》解析与讲解1.分析《习作例文》的结构和特点,讲解其中的写作技巧。
2.教师示范写作,并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指导。
3.练习:让学生模仿《习作例文》的风格,写出自己的作文。
第三课:作文分享与总结1.让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作文,互相欣赏和评价。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在写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技巧。
3.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完成写作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通过作业批改和评价,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2.考试评价:结合学生的写作成绩和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写作能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重要课文。
本课以生动的例文,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但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思路不清晰、表达不准确、词汇贫乏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习作例文》,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习作例文》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突破写作中的思维局限,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案例教学法:分析《习作例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
3.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习作例文》文本材料,相关写作方法和技巧的资料。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展示一组美丽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习作例文》,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例如,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优美句子,分析其表达方式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写作话题,引导学生进行现场写作。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以“家乡的风景”为主题,通过描绘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课例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家乡风景,文字优美,情感真挚,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在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景物的描绘较为简单,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
此外,学生对家乡的了解程度不同,对家乡风景的描绘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观察和描绘家乡的风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风景的喜爱之情;学会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家乡的风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会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家乡的风景。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生动的描绘手法,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写作指导法:教师为学生提供写作指导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插图、写作指导等。
2.准备教材:准备四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材。
3.准备相关资料:收集家乡风景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家乡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风景的认识和感受。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五单元《习作例文》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五单元《习作例文》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的一篇指导性文章。
本篇文章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介绍了一种习作的方法,即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描写,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和趣味性。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并通过写作表达出来。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
但是,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观察不细,描写不具体;2.语言表达单一,缺乏生动性;3.篇章结构不合理,条理性不强。
因此,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并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同时注意篇章结构的合理安排。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学会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进行写作。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实践,掌握习作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学会用心去感受、去表达。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习作的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进行写作。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和趣味性。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2.示范法:教师以范例为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写生活中的细节。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写作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事先阅读相关文章,熟悉习作方法,准备相关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如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为本文的写作方法做铺垫。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是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后,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教材。
本单元选取了不同题材和风格的例文,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写作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但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存在观察不细、思考不深、表达不清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深入思考,提高表达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细致观察,深入思考,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例文的示范,学习写作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自信心,感受写作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深入思考,提高表达的准确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清晰、生动地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展示写作的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3.同伴互助: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互相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
2.课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3.作业本:用于学生练习写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习作例文》,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发现例文中的写作特点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教师根据例文的写作特点,设计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写作。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总结写作的优点和不足。
5.拓展(10分钟)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对习作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写作质量。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扩展作文 写印象深刻的一个人》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扩展作文写印象深刻的一个人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描述人物外貌和性格特征的词语。
2.培养学生对一个人的细致观察和描绘能力。
3.激发学生对优秀人物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准确、生动地描绘一个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
2.学生能运用恰当的描写手法展现印象深刻的一个人。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运用多样的修辞语言表达对一个人的感情和评价。
2.学生能展示对于所描绘人物的深入观察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画面或读一段文字引导学生思考:你印象深刻的一个人是谁?他/她的外貌和性格有什么特点?2. 学习任务1.学生针对自己印象深刻的那个人进行细致观察,收集关于这个人的各种信息。
2.学生根据观察到的信息,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这个人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尽可能地展现这个人的形象。
3.学生在描述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具感染力和逼真感。
4.学生们可以相互展示、交流自己所写的内容,并进行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
3. 延伸活动1.学生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叙事结构,比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写出更加生动有趣的人物描写。
2.学生可以在描写完一个人物后,尝试进行角色扮演,让其他同学猜出所描述的人物是谁。
3.学生可以结合课外阅读或电视影视作品,体会不同作家或导演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手法,丰富自己的写作技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写作任务,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并描绘一个人的形象,培养了学生观察细致和描写生动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多样化地表达,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写作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独特性。
同时,老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主要选取了一些典型的习作例文,旨在让学生通过这些例文,了解和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丰富,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等,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对于人物、景物、事件的描写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写作思路不清晰、描写不够具体生动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的习作例文,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分析习作例文,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进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等,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写作,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习作例文的阅读和分析,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具体生动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分析习作例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2.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写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3.练习法: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事先阅读和分析习作例文,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教案。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习作例文,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有趣的人或事?你们是如何描述它们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习作例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五单元《习作例文》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五单元《习作例文》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习作例文》的内容,领会文章主旨;
2.能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地复述《习作例文》;
3.能选取文中的关键词汇或句子进行表达,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4.能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习作。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习作例文》内容,灵活运用文中的语言表达;
2.教学难点:合理组织语言,完成自己的习作。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录音机;
3.材料:《习作例文》篇章。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导入)
1.讲述《习作例文》的主题:勤奋与坚持;
2.导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的学习态度;
3.播放录音,让学生听一遍《习作例文》。
第二课时(理解文章)
1.分段讲解《习作例文》,让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内容;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旨;
3.学生小组讨论,复述文章内容并查找关键词汇。
第三课时(运用习作)
1.给学生时间准备自己的习作,可以参考《习作例文》;
2.学生上台展示习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建议;
3.教师点评,给予学生肯定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勤奋与坚持的重要性,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习作例文》的内容,并通过习作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
1.练习快速复述《习作例文》内容;
2.完成习作一篇,体会勤奋与坚持的意义。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锻炼语文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八单元《习作》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单元《习作》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背诵本单元的课文。
2.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进行造句。
3.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习作,并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课文内容。
2.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进行造句。
三、教学难点
1.完成习作时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
1.课文教材《习作》。
2.黑板、粉笔。
3.班级学生的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老师首先复述本单元的故事内容,让学生回顾课文。
2.让学生自行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并进行解释和拼写。
3.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造句,并让他们进行互相分享和讨论。
第二课时
1.老师让学生按要求完成习作。
2.学生完成习作后,老师选择几篇进行朗读,并进行点评。
3.老师在黑板上列举一些优秀的句子,并让学生进行学习借鉴。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在写习作环节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多思考、积极参与,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七、作业
1.按要求完成习作,并准备好下节课朗读。
2.复习课文内容,查找生字生词。
八、课外拓展
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故事或文章,扩大语言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老师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进步。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运用丰富、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心目中的乐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乐园,并能够表达自己对乐园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想象,表达出自己内心对乐园的独特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精心选择的图片,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对乐园的向往和想象。
2. 学习乐园的特点1.让学生通过听老师介绍和想象,初步了解乐园的特点:美丽、安静、充满快乐等。
2.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各自理想中乐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享讨论结果。
3. 习作:我的乐园1.让学生按照自己对乐园的理解,动手写出自己的乐园,可以是生活中的地方,也可以是想象中的世界。
2.指导学生如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乐园的景象和情感,可以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习作,促进学习共同进步。
4. 总结讨论1.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各自创作的乐园,分享感悟和收获。
2.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形成和发展。
五、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将课堂上的乐园作文整理好,明天交到老师手中,老师会进行认真批改并给予建议。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想象和表达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继续加大对学生语言文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多加练习,提升表达能力。
以上便是本节课的优质教案,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表达能力,激发对文学的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语文园地一教学内容:观察校园里的一处景物教学目标:1、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2、引导观察,指导表达,让学生围绕特点,写具体。
3、在评讲中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用好词,写佳句,有顺序)教学重点:引导观察,指导表达,让学生围绕特点,写具体。
教学难点: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我们校园里,有很多景点,同学们虽然每天生活在校园中,但不一定留意了。
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都有几处景点?1、学生反馈,教师训练学生有条理地说话。
2、教师引导学生挑选自己愿意去观察的景点:如果老师让你去观察一处景点,你想去观察哪一处?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观察一处景点,我们总是要通过眼睛和大脑抓住它的特点来。
在观察中,抓出事物的特点,我们的两篇课文给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
写桂林的水,作者抓出三个特点,分别是——;写桂林的山,作者又抓出三个特点,分别是——;写金华的双龙洞,作者给每处景点都抓出一个特点:外洞——;孔隙——;内洞——。
抓住事物的特点,并不复杂——几个字几个词,足矣!同学们,咱们去观察景物,主要的任务是什么?三、学生表述,教师教会学生对于一处景点,如果整体把握不了,要能分角度观察它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日记本上制作观察记录卡,比如:特点:__________________四、教师小结:(1)观察得越仔细,特点抓得就会越准确——一定要做好这个观察记录,能不能做好呢?(2)按观察对象分组列队,强调观察纪律,外出观察记录。
(3)集合,整理观察记录,布置作业:写作文底稿,检查观察记录逐个解散。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整理并记录“观察校园里的一处景物”教学目标:1、让学生围绕特点,写具体。
2、在评讲中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用好词,写佳句,有顺序)教学重点:让学生围绕特点,写具体,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难点:围绕特点,写具体,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学过程:一、教师批改作文底稿,选出一篇组织评议,引导学生:(1)用好词,写佳句,有顺序——特别注意运用例文与课文,指导学生写一个好的开头。
(2)修改一到二处毛病。
二、学生修改各自习作底稿,上交,教师批改评级。
第三课时第一单元作文讲评讲评要求:1、赏析优秀作文,对写得不够好的进行点评,指导。
2、鼓励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以及它们的变化等,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有序地表达,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讲评重点:如何抓住景物特点写。
讲评难点:学生喜欢写作,努力修改自己的作文,使之符合要求。
讲评过程:一、总结这次作文情况。
优点:言之有物,顺序井然;书写工整;不足:错别字多,语句不够生动;详略不当;感受肤浅……二、优秀作文赏析。
1、列举两篇优秀作品进行讲评。
2、介绍作文。
3、说说这些作文好在什么地方,还有哪些不足。
三、分析典型的,普遍存在的问题1、列举存在问题较大的习作进行分析。
2、让全班给他们提建议。
3、作者谈收获。
四、鼓励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二次习作第一课时习作内容:说说我的心里话。
教学目标:1、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2、引导观察,指导表达,让学生围绕要点,写具体。
教学重点:让学生围绕要点,写具体。
教学难点: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教学过程:1.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说说我的心里话。
什么叫做心里话?读一读课本31-32页习作部分的一段话,看课文中是怎么定义心理话的?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表述,指导减缩语义:心里话就是内心真实的想法。
3.过渡:心里话,一定要真实,要以诚待人,不能说假话。
4.学生表述,教师努力拓宽学生的话题,拓宽学生的思路。
5.过渡:同学们说得都是心里话——听得出来,你们的话都是真话,不虚伪,这就很好了。
老师觉得美中不足的一点,就是你们把心里话没有说明白,老师听了也纳闷。
比如说吧……怎么才能把心里话说到让人听了不纳闷的程度呢?你想到什么方法啊?6.学生表述,启发学生用举例子、说事例的方法把心里话说明白。
7.小结:(1)写作格式:书信;(2)写作技巧:心里话+具体事例。
8.学生完成作文底稿,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目标:1、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2、自我评价一下。
3、引导修改。
教学重点:运用修改符号互改习作。
教学难点:语句通顺,表达有顺序。
教学过程:一、引导互评。
1、与好朋友互换习作,给对方进行评价。
2、小组内互评,推荐写的好的当众朗读。
二、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
1、修改错别字的符号。
(下方框加删除符号)2、交换符号,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交换,另一种是前后交换,中间位置不变。
3、添加符号,指在句子中间添加字词或句子所运用的符号。
三、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
1、自行修改。
2、同桌互相交换修改。
四、抄正作文。
要求:1、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注意书信的格式。
2、不乱写标点符号,记住标点符号的位置在方格的左下角。
五、课堂小结。
反馈学生自行修改习作的情况。
第三次习作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我的发现。
教学目的:1、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引导观察,指导表达,让学生围绕要点,写具体。
2、在评讲中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用好词,写佳句,有顺序)教学重点:引导观察,指导表达,让学生围绕要点,写具体。
教学难点: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个主题,进行了口语交际。
这节课,我们要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
究竟要求写什么呢?听老师读一读课本49页习作部分的一段话,想一想:究竟要写什么?二、学生表述,教师指导减缩语义:发现、经过或者心得,解释心得。
三、拓展习作思路。
1、过渡:不管是写发现,还是写经过,或者是写心得,首先必须写一样东西,你说需要写什么?2、学生表述,教师拓宽学生的思路:先写事儿,最后再写一点发现、启示或者心得。
3、例文引路:(1)范读例文《蜘蛛织网的秘密》(2)分析:小作者是抓住哪几个方面来写的?(3)学生发表意见,总结写法。
4、学生拎出关键句子,小结:抓好这两句话,你就能写好这一篇作文。
学生完成作文底稿。
四、指导习作。
重点指导习作能力差的同学:如何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把句子写通顺。
五、课堂小结。
反馈学生在草稿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目标:1、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2、自我评价一下。
3、引导修改。
教学重点:运用修改符号互改习作。
教学难点:语句通顺,表达有顺序。
教学过程:一、引导互评。
1、与好朋友互换习作,给对方进行评价。
2、小组内互评,推荐写的好的当众朗读。
二、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
1、修改错别字的符号。
(下方框加删除符号)2、交换符号,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交换,另一种是前后交换,中间位置不变。
3、添加符号,指在句子中间添加字词或句子所运用的符号。
三、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
1、自行修改。
2、同桌互相交换修改。
四、抄正作文。
要求:1、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注意书信的格式。
2、不乱写标点符号,记住标点符号的位置在方格的左下角。
五、课堂小结。
反馈学生自行修改习作的情况。
第三课时第二单元作文讲评讲评要求:1、赏析优秀作文,对写得不够好的进行点评,指导。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把句子写通顺,内容写具体,从而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讲评重点:如何抓住自己的发现具体写。
讲评难点:如何有序地习作。
讲评过程:一、总结这次作文情况。
优点:能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写下来;不足:部分同学没有按观察顺序有序表达,句子不通顺,内容不具体。
二、优秀作文赏析。
1、列举两篇优秀作品进行讲评。
2、介绍作文。
3、说说这些作文好在什么地方,还有哪些不足。
三、分析典型的,普遍存在的问题1、列举存在问题较大的习作进行分析。
2、让全班给他们提建议。
3、作者谈收获。
四、鼓励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四次习作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习作——看图作文。
教学目的:1、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
2、引导观察照片,指导学生表达清楚自己的所见所想,围绕要点,写具体。
3、通过习作,树立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观察照片,指导学生表达清楚自己的所见所想。
教学难点:充分发挥想象,把内容写具体。
教学过程:一、引入习作。
1、教师板书两个词语:观察联想,学生齐读。
2、教师导入:“观察”这个词语好理解,说明白点儿就是“看到了什么”;“联想”这个词语,如果说明白一点是什么意思呢?由这个物体想到与它相似的物体,比如看见一个红苹果想到一个红太阳,这就叫——联想,由这件事想到与相关的事就叫——联想,由这个人想到与他相关的人就叫联想。
这节课,我很想看一看同学们观察和联想的本领到底怎么样?3、揭示内容:请仔细观察书中一张老照片,你“看到了什么”?二、学生交流汇报习作材料。
1、学生表述,注意规范学生的表述:(1)我看到了一个_____的婴儿;(2)我还看到了__________。
2、讲述:这张老照片让我们看到了一些东西,但是它模糊的画面也掩盖了一些东西——我们看不到。
记载这一段历史的文字告诉我们,现场,不仅有木板,还有浓烟,还有鲜血。
你能用“到处……到处……到处……”这样一个排比句描述一下这个婴儿当时身处的环境吗?3、学生表述,教师顺势引导其说一段话:课本上有这样一张老照片……。
4、过渡:你知道“发生了什么”吗?学生简单表述,教师提示学生说清楚时间、地点、主要事件。
三、讲解照片相关事件。
1、学生完整表述事件的原因:是因为1937年8月28日这一天,日本鬼子轰炸了上海火车南站。
2、教师具体描述8•28历史事件:1937年8月28日下午2时,日机疯狂轰炸上海南火车站。
上海原有南北两个车站,"八•一三"以后,北站处于战区,交通完全断绝,南站就成了陆路交通的唯一出口。
当时上海及其附近的难民蜂拥而至,争相出逃、南站拥挤不堪。
第一批四架日机首先向南站投弹炸死难民500多人。
不一会,又有八架日机飞抵南站上空投弹,炸死200多人。
车站天桥、月台、铁轨被炸得稀烂,地上满是焦黑残缺的尸体。
月台上横七竖八躺满尸体,上面还压着铅皮和木板。
广场上很多被炸死的妇女紧抱着无头缺肢的孩子。
日机投掷的燃烧弹使车站及站外的外揭旗和郑家桥燃起大火,一时间烟雾弥蔓,哭声四起,满目疮痍,惨不忍睹。
上海南站远离交火地区,根本没有军事设施,中军对南站的轰炸,完全是有计划的野蛮屠杀。
3、学生结合文字具体描述一下事件发生后的惨状,增强印象。
4、教师过渡:当时的上海火车南站,根本不是交战区。
车站内的人都是平民老百姓,日本鬼子却不管这些,仍然向车站投炸点,屠杀老百姓——你对这些日本鬼子,你“想说点什么”?四、学生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