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留园解析

合集下载

苏州园林的留园介绍

苏州园林的留园介绍

苏州园林的留园介绍
留园,坐落于苏州古城的东北角,北靠古城墙,东临沧浪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它是我国南方园林的杰出代表,又是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

留园占地面积约四万平方米,其建筑面积近七千平方米。

它由四大部洲和五大庭院组成。

园内的建筑疏密得当,前厅后厦,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各厅、堂、楼、馆、室的形式和布局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浑然一体。

留园的美在于它在有限的面积内创造出了无限的空间,同时也把有限的空间不断地向外延伸、扩展。

留园以其空间布局巧妙合理而著称于世。

在它的几个主要景点中,处处都可欣赏到曲折幽深的空间。

园内所有建筑都有一个或长或短、或高或低、或远或近的厅、堂、楼、馆、室;所有的厅堂都有一个或大或小、或宽或窄的庭院;所有的庭院都有一个或大或小、或曲且直的走廊。

在留园各处庭园中,无论是建筑上还是空间上都注意到了光线与光影。

留园还把园林分为若干景区,这些景区又是相互联系又各具特点的。

—— 1 —1 —。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艺术价值
留园的建筑和园林景观设计独特,融合了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 展现了高超的艺术造诣,对现代园林设计仍具有启示意义。
社会影响
留园作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对促进 文化交流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留园的保护与传承
文物保护
留园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确保留园的建筑和园 林景观得到有效保护。
建筑装饰
门窗装饰
留园的门窗装饰精美,采用镂空、 浮雕、彩绘等多种工艺手法,图
案丰富多样,寓意深刻。
屋顶装饰
留园的屋顶装饰简洁大方,主要 包括脊饰、瓦当、滴水等部分, 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
室内装饰
留园的室内装饰典雅别致,包括 家具、屏风、挂画等各个部分, 都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和文化
内涵。04 留园的园林源自术留园建筑特点分析contents
目录
• 留园简介 • 留园简介 • 留园的建筑风格 • 留园的建筑元素 • 留园的园林艺术 • 留园的文化价值 • 总结与展望
01 留园简介
建筑风格
留园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为主,采 用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形式,以轻巧 、通透、朴素为特点。
留园的建筑色彩以灰、白、黑为主, 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给人以清新自 然的感觉。
建筑结构
木结构体系
建筑尺度
留园的建筑结构采用传统的木结构体 系,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展现了 古代建筑的特色和技艺。
留园的建筑尺度适宜,根据不同功能 需求和景观需要,合理安排建筑的体 量和高度,使整体空间布局更加和谐。
建筑构造
留园的建筑构造精细复杂,包括斗拱、 梁架、柱础等各个部分,都体现了精 湛的建筑工艺。
园林更加生动、自然。

留园园林文学赏析

留园园林文学赏析

留园园林布局与特色
留园园林布局与特色
2. 建筑特色
留园中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传 统的木结构建筑,又有石桥、石 舫等特色建筑。这些建筑在形式 和功能上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增强了园林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此外,建筑上的雕刻和彩绘也是 留园的一大特色,寓意深远,为 园林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留园园林布局与特色
术的精髓
园中融合了山水、 建筑、植物等元素, 构成了一幅幅美丽
的画卷
同时,留园承载了 丰富的历史文化, 如明清时期的文人 墨客曾在此举办诗 会、文人雅集等活

2
1. 园林布局
留园的园林布局别具 一格,以建筑、山水 、植物等元素相互融 合,形成了多层次的 景观空间。园中以曲 径通幽的方式,引导 游人探寻美景。同时 ,留园的布局充分考 虑了风水学原理,使 整个园林呈现出和谐 、平衡的氛围
3. 山水意境
留园中的山水景观别具一格。园 中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水源,营造 出了自然的山水画卷。游人可在 山水间游走,感受江南水乡的韵 味。同时,山石、水池、瀑布等 元素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景 观效果
留园园林布局与特色
4. 植物配置
留园的植物配置丰富多样,既有四季常绿的乔木、灌木,又有季节性的花卉和植物。 这些植物不仅美化了园中的景色,还为游人提供了宜人的生态环境。同时,植物配置 还寓意着吉祥与祝福,如松、竹、梅代表"岁寒三友",寓意着坚韧不拔的品质3Leabharlann 留园园林文学价值A
留园作为中国 四大名园之一, 不仅具有极高 的艺术价值, 还承载了丰富
的文化内涵
B
在园林文学 方面,留园 以其独特的 魅力吸引了 无数文人墨 客的关注
C
游人在欣赏留 园美景的同时, 不禁会感叹古 人对美好生活 的追求和向往

园林史留园园林艺术分析

园林史留园园林艺术分析

留园的设计艺术——苏州古典园林典型概述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尤以建筑庭院划分与组合园林空间精湛见长。

留园是平地造园,空间通过建筑、堆山、置石、水体等造景要素划分,空间开合变化丰富。

园中,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之美、叠山立峰之美、意境之美、“处处邻虚,方方侧影”造园艺术、景观设计、空间艺术之美、植物配置之美等都得到了很好地体现布局留园的布局讲究含而不露,其总体布局是园林紧邻于邸宅后,呈前宅后院的形式,全园布局紧凑,结构严谨。

它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变化。

组合景观、高低布置恰到好处,营造了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建筑与园境相映成趣。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园林用建筑结构来划分空间,分中、东、西、北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其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以山景为主,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

空间处理留园中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

从平面图可以看出,留园总体上是用建筑围和空间,同时内部空间划分成若,建筑又将其干小空间,即为园中之院,园中之馆。

(完整版)留园详解

(完整版)留园详解

二、留园景观总体分析
园中有湖石峰十二,其中冠云峰最为突出。从布局上看,留园分为中区、东区、北区和西 区四个主要部分,而以中区和东区为全园的精华所在。
留园西区
环境僻静,山阜为全园最高处,阜上植以青枫、银杏。富有山林野趣。
留园中区
水面、假山为主,建筑环绕四周,西北受阳侧放置山石,南厅北山,隔水相望。
主从与重点
留园,属于大型私家园林,其中部面积并不显著大于其它部分,且主要厅 堂又不在其内,景观内容充实而极富变化,为全院的中心。
渗透与层次
透过若干层次看某一对象,可增强其深远感。即使隔着一重网格看,也比 直接看要显得深远些。
蜿蜒曲折
中国园林自古以来崇尚的是“自然美”,讲究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的艺术境界,园林以曲为美。
空间主体-----高潮迭起, 使人在期待和寻觅中突然发现所追寻
的目标而觉豁然开朗,精神一振。
空间收尾——形断意连, 造成一种回味,景断而 意不尽。
空间延续——诱导 性、延续性的景物, 增加层次性和递变性的心 理运动,进行情绪的濡染
空间开始,收定心情, 人从原来的初始
心态进人设定的情景
入口部分封闭、狭长、曲折、视野极度收缩; 至绿荫处豁然开朗,达到高潮; 过曲谿楼,西楼时再度收束;至五峰仙馆前院又稍开朗; 穿越石林小院视野又一次被压缩; 至冠云峰前院则顿觉开朗,至此,可经院的西、北回到中央部分,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A.留园入口 N.留园西部 M.留园北部
B.门厅小院
C.门厅后通廊
D.古木交柯小院
F.窄巷
E.中部景区
G.五峰仙馆庭院
L.冠云峰前院
J.鸳鸯厅北
I.通往石林小院 H.东部小院
K.鸳鸯厅南

留园赏析——精选推荐

留园赏析——精选推荐

留园赏析摘要:⼦⽈:“仁者乐⼭,智者乐⽔”。

寄情⼭⽔,似乎本来就是⽂⼈墨客的归宿。

这种时尚也逐渐在园林之中体现出来。

尽管⾯积不⼤,但就是在这⼩⼩的天地⾥,却营造出了⽆限的境界。

正如清代造园家李渔总结的那样:“⼀勺则江湖万⾥”。

园林以假⼭⽔池为构架,穿凿亭台楼阁、树⽊花草、朴实⾃然、托物⾔志,⼩中见⼤,充满诗情画意。

⽽曾有“吴中第⼀名园”之美誉的留园则不愧为江南园林的精华之⼀和代表作。

关键词:园林留园1、前⾔中国园林既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超的艺术成就。

他那和谐完美的艺术形象、雍容典雅的艺术风格、玲珑别致的格局、含蓄深邃的意境,⽆不体现着博⼤精深的民族⽓派;他把⾃然⼭⽔移植于有限的空间,通过总体布局、院落组合、⼭⽯结构、道路设计、植物配置⽽再体现⾃然之美。

其总的特点是通过建筑物有规则的形状与⼭岩、树⽊等不规则的对⽐,从⽽达到和谐⽽统⼀、以⼩见⼤的综合艺术效果。

利⽤⾃然⽽⼜顺应⾃然、⾼于⾃然。

巧妙⽽有⾼超的运⽤建筑、⼭⽔、花⽊、书画艺术等构成了⼀个完整的艺术体系。

2留园历史留园地处苏州闾门外,是我国著名的⼤型古典私家园林。

明万历⼆⼗⼀年(1593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去职还乡,在这⾥修建宅院,名为“东园”。

其后园主数易。

⾄清乾隆五⼗九年(1794年),刘怒得到该园,整修扩建后改名为“寒碧庒”。

同治⼗⼆年(1873年),布政使盛康购得这园,⼜⼤加增建,⾄光绪⼆年(1876年)完⼯。

由于吴中诸名园唯此留存,盛康遂取“刘园”谐⾳,给该院取名为“刘园”。

在抗⽇战争中,留园饱受⽇寇蹂躏,后来⼜成为国民党军队的驻扎地,遭到严重的破坏。

新中国成⽴后经过抢救修复,园内各处景点得以恢复。

3、留园特点3、1 留园总体特点留园在苏州诸园中,建筑布局紧凑、厅堂宽敞华丽、尤以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精湛著称。

园以厅堂、⾛廊、粉墙、门洞等划分空间,善于运⽤⼤⼩,曲直,明暗,⾼低,收放等等变化组成有⾊彩、有对⽐的空间体系,通过与⼭⽔花⽊组成⼀个个错落相连、层次丰富的庭院,不愧为江南园林的精华之⼀和代表作。

留园分析总结分享

留园分析总结分享

留园分析总结分享留园分析总结分享留园分析总结分享篇一:留园分析一概况介绍——走进留园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现在占地约3.3公顷,是清代园林建筑的典型。

被誉为“吴中名园之冠”,和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并列全国四大名园。

现园分东、中、西、北四部分,景观主题各有特色,东部以庭院、建筑取胜;中部是山水写意园;西部林木幽深,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呈田园风貌。

留园平面图1-大门;2-古木交柯;3-绿阴轩;4-明瑟楼;5-涵碧山房;6-活泼泼地;7-闻木樨香轩;8-可亭;9-远翠图;10-汲古得绠处;11-清风池馆;12-西楼;13-曲溪楼;14-濠濮亭;15-小蓬莱;16-五峰仙馆;17-鹤所;18-石林小屋;19-揖峰轩;20-还我读书处; 21-林泉耆硕之馆;22-加晴喜雨快雪之亭;23-岫云峰;24-冠云峰;25-瑞云峰;26-烷云池;27-冠云楼;28-伫云庵留园东北中西分区二历史沿革——品味岁月的雕琢明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遭贬归隐后,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益治园圃,建成东园,同时又造西园,故址即今戒幢律寺。

东园由名师堆叠假山后又购得“花石纲”遗物湖石瑞云峰,叠于园中。

一时苏州文人相邀往观,呼朋啸饮,谈笑移日,尽得山水园池之乐。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园林委吴县人刘恕购得。

刘恕乃姑苏东山人氏,曾任广西右江兵备道、柳州庆远两府事,后因水土不服告病回乡。

他在东园旧址上重建园林,堂宇轩豁,廊庑周桓,以他自己的话说,“拮据五年,粗有就绪,以其中多植白皮松故名寒碧庄”,寒取自园内景色竹色清寒,波光澄碧。

经数年修葺和扩建,易名“寒碧庄”,也称“花步小筑”,或俗称“刘园”。

刘恕中年归隐,曾聚湖石十二峰于园内,延人绘写题记,极一时之胜;又撰多部园艺著作,将自作小品文章及古人名书法帖勒石嵌砌在园内廊壁,共有书条石三百万方,更添园中的书卷气息。

同治十二年(1873),湖北布政使盛康购得此园,经扩地修葺经营,设龙溪盛氏义庄,园广四十余亩,因袭刘园之谐音改名“留园”。

苏州园林留园简介

苏州园林留园简介

苏州园林留园简介1. 介绍留园是中国传统苏州园林的代表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部,是苏州园林中四大著名园林之一。

留园始建于明代,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它以建筑精美、景色秀丽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江南园林中的明珠。

2. 建筑风格留园结合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以小胜巧妙地展现了“小园林大景观”的设计理念。

园内的建筑布局精细而巧妙,体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和对空间运用的独到见解。

园内建筑风格雅致,富有意境,充满了古代文人墨客的情怀。

3. 园林构造留园占地面积广阔,大致可分为主体园区和辅助园区两部分。

主体园区包括“寄留亭”,“芳草池塘”,“建章园”等。

辅助园区则包括“赤壁程府”和“淡泊山房”等。

整个园林的构造合理,各个园区之间相互衔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3.1 寄留亭寄留亭是留园的一大特色。

它是园内一座精美的建筑,以亭为主体,四周环绕着小桥、流水、绿树,营造出了一种幽静、宜人的环境氛围。

寄留亭是游客休息、观赏园林的好地方。

3.2 芳草池塘留园的芳草池塘是园内的一个重要景点。

它面积广阔,水面碧绿,四周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

在芳草池塘的岸边,游客可以欣赏到园内美丽的景色,感受到春季的清新和夏季的凉爽。

3.3 建章园建章园是留园的核心园区,也是最具特色的部分。

园内建筑精美,布局严谨,富有艺术性。

它结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展现了中国古人对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4 赤壁程府赤壁程府是留园的一个辅助园区,也是游客了解古代文化的好地方。

府内有许多古代的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古代文人墨客的书画和手工艺品。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观赏到园内的美景,还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3.5 淡泊山房淡泊山房是留园的另一个辅助园区,它以山水环境为主题,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

园内有小桥流水、山峦起伏的景观,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山水之间的静谧和宁静。

4. 参观路线留园的参观路线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

评析留园的美

评析留园的美

评析留园的美摘要:一、引言二、留园概述三、留园美的评析1.园林布局2.建筑风格3.山水景观4.植物配置5.文化内涵四、留园美的现实意义五、总结正文:【引言】留园,位于我国江苏省苏州市,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留园就以其独特的园林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游人。

本文将对留园的美进行深入评析,以揭示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

【留园概述】留园始建于明朝,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一座以山水景观为主体,建筑、园林相结合的古典园林。

留园分为东、中、西三个景区,各具特色。

东部以山水景观为主,中部为建筑群,西部以田园风光为特色。

整个园林布局严谨,独具匠心。

【留园美的评析】1.园林布局:留园的园林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即“山水相依,建筑相映成趣”。

园区内的山水景观错落有致,与建筑相互呼应,营造出优美、和谐的自然氛围。

2.建筑风格:留园的建筑风格典雅独特,既有江南水乡建筑的韵味,又具有皇家园林的气派。

建筑与园林景观相得益彰,为游人提供了休憩、观赏的好去处。

3.山水景观:留园的山水景观富有层次感,充分利用了地形地貌,营造出“高山流水、云雾缭绕”的仙境。

山石、水体、植物等元素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4.植物配置:留园内的植物种类繁多,既有古树名木,又有花卉绿植。

植物的配置注重色彩、季相的变化,使得园林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美景。

5.文化内涵:留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

园内有许多文人墨客留下的诗文、碑刻等,反映了我国古代园林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留园美的现实意义】留园的美不仅体现在园林景观上,更体现在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今天,留园成为了人们休闲度假、品味文化、陶冶情操的理想场所,对于传承我国古代园林艺术、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总而言之,留园以其独特的园林布局、建筑风格、山水景观、植物配置和文化内涵,成为了江南园林艺术的瑰宝。

留园的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陶冶、一种文化的传承。

(完整版)中式园林--留园分析

(完整版)中式园林--留园分析
之言不虚。后又经数度整修,渐成现有面貌。
窗的应用
留园的花窗,据说墙上开的 花(漏)窗约三百,个个精 美绝伦,独步江南园林,许 多木窗也是精雕细刻,要么 不建,要么不惜成本,直至
达到完美效果。
从南部的入口进入中部之前 ,要经过一段光线昏暗、空 间狭小的曲折长廊、一路上 渐入眼帘的就是花式各样的 漏窗,感受到几个小院射来 的光线,然后打到“古木交 柯”,通过眼前的漏窗便能 隐约看到园中的山水精致。 此处的漏窗细数下来,有十 块,排列紧凑,却各不相同
其实,以留园土石大假山的走势以及用土用石的情况来判断,西部景区的大型土山与中部景 区池西、池北的大假山,应属于同一个完整体系的假山组合,三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现存的西部假山呈南北走向,长约60米,东西约20 余米,其体量和高度均为留园之最。但从 土山东侧云墙根的叠石来看,其堆土痕迹极为明显,显然这是后来因屡易园主,经数度修葺 ,“因阜垒山,因洼疏池”,在用浚治中部水池时所挖的泥土,堆高和扩大了原有的土阜。 所以留园的西部与中部同属于原明代徐氏东园的旧规,只是西部土山因年代久远,数度增修 而殊失原态。同时从刘画中还可看出,“苏州留园,清嘉庆间刘氏重补者,以湖石接黄石”
山体是支撑园林空间的骨,被称为造园之骨, 古人有“据一园之胜者,莫如山”之说。水则 是园林之魂,山因水活,明代的邹迪光在《愚 公谷乘》一文中说“园林之胜,惟是山与水二 物”。
留园的前身为明太仆寺少卿徐 泰时的东园,当时徐泰时因遭 弹劾,罢官还乡,感慨于“人 生如驹过隙耳,吾何不乐哉” ,便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 在分得其父徐履祥花埠的别业 上,“一切不问户外,益治园
留园的空间布局
游览路线的规划
留园的空间布局
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 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 厅堂华丽,庭院精美,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北部环境僻静,山 溪曲流,树木葱茏,颇有山林野趣。

园林论文留园赏析

园林论文留园赏析

留园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江南私家园林代表着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成就,是一种模拟自然山水、以小见大的的园林,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是江南私家园林的典型,下面就空间处理、视线、造景、植物几个方面,对留园高超的技艺进行赏析。

一留园的空间处理留园总体布局是园林紧邻于邸宅后,呈前宅后院的形式,它分为西、东、中三区,三区各具特色,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东区则以建筑取胜。

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不同的相互关系就产生不同的空间。

缺乏变化,一览无余的空间是单调而令人乏味的,怎么把园林空间设计的丰富而有层次,对此,留园达到了最恰到好处的诊释,也是留园最突出的空间特点下面拿以下几个空间加以说明。

1整体布局园中部景区建筑沿园的四个周边排列,则使人处于园内可以同时环顾四个周边的建筑,东南两面建筑排列很密集,另两面则较稀,山石布局也是疏密有致,与建筑布局恰相反以中区为主,西区为辅,中央假山处于中区的西北部,而园区西,则体现了山林野趣。

所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所指的就是极强烈的疏密对比,我国传统园林的布局与经营位置毫无例外地悟守着疏密对比这一构图原则。

走进留园,则使人领略到忽张忽弛忽开忽合的韵律节奏感。

建筑上分布极不均匀,有些地方极其稀疏有的地方则十分稠密对比异常强烈,以东区为主,石林小屋附近,屋宇鳞次栉比,内外空间交织穿插,使人有应接不暇之感。

但西区部分的建筑则十分稀疏、平淡。

2 入口的巧妙处理先是极大地压缩人们的视野,之后,则使人感到豁然开朗。

留园入口部分正是利用这种既曲折狭长又十分封闭的空间来与园内主要空间进行强烈对比,进而使人们穿越它进人主要空间时,便顿觉豁然开朗。

进园后第一个小院,狭长多变的曲廊、又一个内院一又窄又封闭的廊子,隔漏窗窥见园内景物、位于末端的最后一个小院一穿过曲折狭长、封闭空间后到绿荫进人主空间,豁然开朗。

二留园的视线分析在古代园林规划设计中,常在堆山叠石的基础上筑楼阁台塔作为构图中心或景观组织控制元素,以至高优势形成全园或区域景观控制,园林中的景观布局及设计围绕构图中心展开,以水平视角控制景观组织,将主要景点如主要建筑或组团以及构图的一些主要元素如岛桥、堤岸、山石、水面、水口等组合在60°水平视角落的视野范围内,使人们置身楼台高处,在自然的观景状态下获得丰富、完整的景观。

苏州留园:中国古代园林的精华

苏州留园:中国古代园林的精华

苏州留园:中国古代园林的精华苏州留园,又称留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之一。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留园路301号,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留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建园的始创人是东林书院的创办人叶适。

后来,留园先后经历了多次改建和扩建,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和格局。

留园以其独特的布局和精美的园林景观而闻名,被誉为“园中之园”。

留园总面积约为7.18公顷,由东园、中园、西园和禅意园四部分组成。

整个留园以水为核心,湖水环绕,纵横交错,使整个园林犹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园内的建筑和景观巧妙地融入自然环境,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留园以“山水人家”为主题,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独特风格。

园内有众多精致的建筑物,如宁居、竹轩、忆圃等。

宁居是园内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精心设计而闻名。

宁居是一个典型的南方水乡建筑,其内部的布局和陈设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在留园的中部,有一座精美的西园。

西园以其亭台楼阁、曲径通幽的景观而著名。

园内有许多石桥、廊道和湖景,各个角落都展示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西园的中心是一座名为“清晏园”的建筑,这是一座仿古建筑,以其优美的设计和华丽的装饰而吸引游客。

留园的东部是禅意园,它以禅宗文化为主题,极富内涵。

禅意园主要以花园和雅居为特点,园内有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植物,香气扑鼻。

园内的一片茶田让游客可以亲自参与采摘和制作茶叶,领略到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魅力。

留园不仅是一个园林景区,也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

每年,留园举办大量的文化活动,如苏州园林艺术展览、传统音乐演奏会等。

这些活动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吸引了许多参观者和艺术爱好者。

留园作为中国古代园林的精华之一,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的雄浑韵味,还反映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美的追求。

在留园内漫步,仿佛走进了一个富有诗意和哲理的世界,让人感受到了宁静与满足。

总之,苏州留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之一,以其独特的布局和精美的景观而闻名。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2.艺术特色
(1)留园占地三十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 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 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 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 对比的空间体系。
•(2)空间的有序组织:留园的入口, 曲折、封闭、狭长, 运用 • 了大小、疏密、开合闭启、明暗及方向的变化等多种对比手 • 法, 顺势曲折, 构成丰富多变的空间组合, 手法巧妙, 使通 • 常认为难以处理的狭长通道,具有了生气和抑扬顿挫的节奏 • 感。同时又借用了空间变化的艺术处理手法, 引导人们循着 • 特定的方向路线欣赏景观。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 山林之趣。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 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 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到盛氏时,一经修建, 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此园整体是一个圆形的布局, 圆圆的一块土地, 团 团的一汪水面。建筑物与地形融为一体, 活脱脱地显 示出一团和气之象, 如一幅苏州桃花坞年画, 所以 “留园”是滴溜溜地圆的意思。让观赏者进园之后 留连忘返, 多留一些时间。
• 远翠阁
方干诗:“前山含远翠 ,罗列在窗中。”诗与景 符,借以为名。其下即自 在处,刘氏时曾名“空翠 ”,后改名含青楼,盛氏 时名“远翠阁”。阁实质 为楼,其上三面都置有明 瓦和合窗,二层,单檐歇 山造。
• 汲古得修绠
唐韩愈诗:“汲古得修 绠。”《说苑》:“管 仲曰短绠不可以汲深 井”。绠 ,井索也。修 绠,即长索。意思是, 钻研古人学说,必须有 恒心,下功夫找到一根 线索,才能学到手,和 汲深井水必须用长绳一 样。这里从前是书房。 盛氏时称汲古得修绠。 建筑在五峰仙馆西,硬 山卷棚造。

留园风景区介绍

留园风景区介绍

留园风景区介绍
留园位于苏州城南,是我国江南古典园林,为苏州古典园林代表作品。

留园是以建筑艺术精湛、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园内景观层次丰富、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空间尺度宜人,是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之一。

留园占地面积约55公顷,其中水面约13公顷,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

全园以“留”字型布局,分为东、中、西三个景区。

东部以山水取胜,有“百步之内,山水俱见”之誉;中部以建筑为胜,有“留园八景”之称;西部则以植物见长,有“江南园林甲天下,留园甲江南”之誉。

留园始建于明代初年。

清代乾隆年间,园主吴大澄在园内增筑亭台楼阁和花圃池岸。

光绪年间,园主孙嘉淦将花园扩建为全园的中心,并改名为“留园”。

在其主持下,留园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全园面积虽不到原面积的一半,却集中了天下所有造园艺术的精华;楼台亭榭、假山池沼无不以巧妙的构思、精到的雕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留园于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 —1 —。

留园造园手法

留园造园手法

留园造园手法留园是中国苏州市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留园的建造始于明代,经过多次的修葺和改建,如今已成为一座具有浓郁历史文化气息的古典园林。

留园的建造手法独特,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本文将从留园的建造手法、景观设计和园林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留园建造手法留园建造手法以“四大特点”为主要表现形式,即“小巧玲珑、错落有致、曲径通幽、景致宜人”。

1.小巧玲珑留园的建筑物和景观都非常小巧玲珑,没有太多的繁琐和复杂的细节,但却非常精致。

这种小巧玲珑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既注重实用性,又注重美感。

2.错落有致留园的建筑和景观设计都非常错落有致,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和对称。

这种设计手法可以使人们在游览园林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的景色和美景,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

3.曲径通幽留园的曲径通幽,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常见的设计手法。

这种设计手法可以使人们在游览园林的过程中,逐步发现新的景色和美景,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

4.景致宜人留园的景致非常宜人,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有精致的建筑物和艺术品。

这种景致宜人的设计手法,使得留园成为了一个美丽而又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

二、留园景观设计留园的景观设计,以“四大景观”为主要表现形式,即“水、石、植物、建筑”。

1.水留园中的水系非常完备,包括大大小小的池塘、水道和喷泉等。

这种水系的设计,不仅美观,还可以增加园林的湿度和气温,使得园林更加宜人。

2.石留园中的石头是非常重要的景观元素,不仅可以用来装饰建筑物,还可以用来制造山水景观。

这种石头的使用,可以增加园林的自然气息,使得园林更加生动。

3.植物留园中的植物非常丰富,包括各种花卉、树木和灌木等。

这种植物的使用,可以增加园林的自然气息,使得园林更加生动。

4.建筑留园中的建筑物非常精致,包括亭、台、楼、阁等,这些建筑物不仅美观,还有一定的实用性。

这种建筑物的使用,可以为游客提供休息和观景的场所,使得游览更加舒适。

留园详解_精品文档

留园详解_精品文档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植物配置
对植、丛植、孤植
四、留园的空间处理手法
主从与重点
渗透与层次
蜿蜒曲折
空间的对比
留园入口处的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曲折、狭长、封闭,极大的压缩了人的视野,
而后宽敞空间使人豁然开朗。
主从与重点
留园,属于大型私家园林,其中部面积并不显著大于其它部分,且主要厅
堂又不在其内,景观内容充实而极富变化,为全院的中心。
然山林。
亭:濠濮亭,四角亭,立于水面之上,可休憩、观水、戏鱼、赏荷。
置石:冠云峰,中心水池名浣云沼,南为平台石栏,水中植莲花,池北
出半岛,立冠云峰 ,瑞云峰、岫云峰屏立左右,为留园著名的姐妹三峰。
廊:爬山廊、曲廊,因墙为壁,高低错落,明暗相间,遮阳避雨,可游
可憩,变化多端,为留园一绝。
亭、置石、廊
以北,因其形又名观音峰,是苏州园
林中著名的庭院置石之一,充分体现
了太湖石“冠云峰瘦、漏、透、皱”
的特点。
留园北部
北部景观以盆景为主,还有富有人文气息的假山石。
三、小品及植物配置
留园小品多样,亭台楼阁,桌椅游廊,为园子添加趣味与意境。留园西部
景区,大面积密植枫树以形成葱郁的枫林。配置方法取自然形式,宛若自
空间主体-----高潮迭起,
使人在期待和寻觅中突然发现所追寻
的目标而觉豁然开朗,精神一振。
空间延续——诱导
性、延续性的景物,
增加层次性和递变性的心
理运动,进行情绪的濡染
空间开始,收定心情,
人从原来的初始
心态进人设定的情景
入口部分封闭、狭长、曲折、视野极度收缩;
至绿荫处豁然开朗,达到高潮;
过曲谿楼,西楼时再度收束;至五峰仙馆前院又稍开朗;

留园三峰赏析

留园三峰赏析

留园三峰赏析留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韵味的园林。

其中,三峰是留园的一大特色,其独特的景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本文将对留园三峰进行深入的赏析,探寻其独特之处。

首先,留园的三峰分别是东峰、西峰和北峰。

这三座山峰造型各异,但都具有独特的美感。

东峰俗称“小狮子山”,形似一头卧狮,峰势险峻。

西峰则被称为“大狮子山”,其峰势雄伟,峭拔挺拔。

北峰则是“莲花山”,山体宽厚,峰势平缓。

这三座山峰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留园的独特景致。

其次,留园的三峰不仅在形态上各具特色,在文化内涵上也别具一格。

东峰有一座名为“狮子馆”的建筑,内有狮子石雕,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西峰则有“狮子庙”,供奉着狮子神像,信仰之气浓厚。

北峰则有“莲花寺”,寺内供奉着观音菩萨,气氛庄严肃穆。

这些建筑和雕塑,使得三峰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处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

再者,留园的三峰在植被上也各具特色。

东峰植被丰茂,林木葱茏,郁郁葱葱,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西峰则植被稀疏,石壁裸露,显得雄浑有力。

北峰则是一片荷塘,碧波荡漾,清幽宁静。

这些植被的差异,使得三峰在色彩和气息上各具特色,给人以不同的美感享受。

最后,留园的三峰在历史上也有着丰富的故事。

据传东峰是当年留园主人为了纪念一位忠臣而建的,西峰则是为了纪念一位义士,北峰则是为了纪念一位高僧。

这些故事为三峰增添了神秘和传奇色彩,使得三峰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处历史文化的见证者。

综上所述,留园的三峰是一处具有独特魅力的景观。

其形态各异,文化内涵丰富,植被丰茂,历史悠久,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历史的感悟。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留园,欣赏三峰的美丽,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留园介绍

留园介绍

曾有“吴中第一名园”之誉的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

留园由四部分组成,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西区环境僻静,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富有野趣。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留园的造园特点:“封闭中寻求空间突破,曲折而自由的布局”。

留园为平地造园,没有地形之便,却能通过建筑,堆山,置石,水体等造景要素划分空间,变化丰富,达到了”处处邻虚,方方侧影“的空间无尽,视觉无穷的效果。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整体上是用建筑围和空间,同时,建筑又将其内部空间划分,形成园中之园。

院与院子、馆与馆通过曲廊连接,从而组成一个完整、连续又富于变化的整体。

如留园后庭湖面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但由于建筑密度比较高,为了避免过大体量对园林景观造成影响,园中利用水池和置石丰富空间的层次。

如赫赫有名的冠云峰,冠云峰相传为宋朝“花石纲”的遗物, 玲珑剔透,没有人工斧凿痕迹, 兼具瘦、漏、透、皱的特点, 有“江南园林峰石之冠”的美誉。

"片山多致, 寸石生情”; 远观有势, 近看有质,颇耐人寻味。

通过置石形成对景和与之相呼应的建筑主景,形成了丰富而又有条理的景观视线,做到了景中有景、景外有景。

淡化建筑外观形象, 在建筑周围点缀山水, 增强山林气氛, 并向室内引伸。

四面有山皆入画, 一年无日不看花,使得建筑有了收纳和聚景的作用,五峰仙馆、林泉耆硕之馆便是如此。

留园的空间处理手法:对比手法的运用在留园中比比皆是。

如一进留园大门,是一个较宽敞的前厅,然后进入一个狭长的通道,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经过三折后,进入一个面向天井的敞厅, 随后进入一个半遮半敞的小空间——古木交柯,造园师将这段行程巧妙的采用开阖对比和光线明暗对比,以空间反复的节奏变化,来打破进园漫长通道的单调沉闷感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近石林小院
正立面
剖面
侧剖面
背立面
冠云楼: 冠云,峰名,此楼为观冠云峰而设,盛氏时楼曾名“云满峰头月满天楼”。楼 下名“仙苑停云”。建筑为三开间五架屋,东西两面又各接一间四架屋。楼下正中壁上 嵌有古代鱼化石一方。
外立面
楼前冠云峰
鱼化石
冠云楼剖面
冠云楼剖面
冠云楼立面 冠云楼底层平面 冠云楼上层平面
二: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室内外空间融 为一体。
石林小院: 轩前庭院称“石林小院”,庭院内有晚翠、 迎晖、段锦、竞爽等太湖石峰
留园以赏石为胜,历史上既有园主生性 爱石,聚奇石为十二峰之盛事,又有联姻以石陪嫁之佳话, 故留园赏石亦为一景。 留园假山处理手法多样。中部假山山体大势布局具主山平远、副山高峻之感。主山东西延伸,山 峦横向展开,产生平远意趣,隔水相望,成为远景山。
冠云峰
瑞云峰
楠木殿前山石
石林小院山石
岫云峰
一:留园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建筑面对山石,山石临近水景,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 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

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其
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 瘦,婀娜、苗条,是挺拔的风骨;漏,漏 光、漏水、漏气,有通畅的脉络;透,灵 活、别致,具透剔的意境; 皱,水纹、风痕、衣褶,存细腻的肌理。
进园后第一个小院一狭长多变的曲廊一又一个内院一又窄又封闭 的廊子一隔漏窗窥见园内景物一位于末端的最后一个小院一穿过 曲折、狭长、封闭空间后到绿荫进入主空间一豁然开朗。
入口处
入口小院
长廊
漏窗观景
入口平面
豁然开朗
长廊
绿荫
古木交柯
疏与密
一:建筑上分布极不均匀,有些地方极其稀疏,有的地方 则十分稠密,对比异常强烈。
还我读书处一层平面 还我读书处二层平面
还我读书处剖面
还我读书处侧剖面
还我读书处立面
远翠阁: 方干诗:“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诗与景符,借以为名。其下即自在处,刘氏时 曾名“空翠”,后改名含青楼,盛氏时名“远翠阁”。阁实质为楼,其上三面都置有明瓦和合窗,
二层,单檐歇山造。
远翠阁正立面
远翠阁剖面
远翠阁
假山
清风池馆
濮濠亭
曲溪楼

及古得绠处 五峰仙馆
西楼
叠石群




一:小蓬莱岛似山之余脉延至水中。起到平衡作用,构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的山水意境。西部假山由黄石堆砌,采用土石相间,小山用石,大山用土的作法。在南北长、东 西狭窄的地域内,山势北陡南缓,有黄石山涧自山顶向南婉蜒而至溪边,
及古得绠处
石林小院 还我读书处
瑞云峰 佳晴喜雨快雪之亭
冠云楼
冠云峰
林泉耆硕之馆
岫云峰
建 筑 赏 析 篇
涵碧山房: 宋朱熹诗“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建筑面池,水清如碧,涵碧二字不仅指 池水,同时也指周围山峦林木在池中的倒影,故借以为名。建筑三间,卷棚硬山造,东面紧靠 明瑟楼,刘氏时称“卷石山房”,盛氏时名“涵碧山房”,因建筑前临荷池,故通常又称荷花 厅,俞樾《留园记》中“凉台燠馆”即是指此。
远翠阁侧剖面
远翠阁剖面
林泉耆硕之馆: 林泉者,指山林泉石,游憩之地;耆,指高年;硕,有名望的人。这里是指老人和 名流的游憩之所。馆为一屋两翻轩,南北装修不同。北为方梁,有雕花;南为圆梁,无雕花。窗及地 坪方砖也有所不同,故又称鸳鸯厅。厅为四面厅形式,单檐歇山造,其北两角飞檐上塑有凤穿牡丹图 案。建筑三开间九架屋,并环有走廊。馆为盛氏时所建。馆内有两匾,南“奇石寿太古”,北“林泉
三:两间
在“女厅”南部天井前的石库门上有砖 额“东山丝竹”四个字。往外是庭院, 里面幽静而优美。最早里面并不是庭院, 是盛家的戏楼。后来全部破坏殆尽,只 得辟为庭院。
林泉耆硕之馆平面
林泉耆硕之馆正立面 林泉耆硕之馆剖面
造 园 风 格 分 析
造园风格分析——山石篇
二:增加了深远感,而且反衬出山下桃花溪的清幽。整个山体迂回曲折,四角分设登山道,皆可 拾级而上到“舒啸亭”,极富层次
明瑟楼
曲廊
闻木樨香轩 堆砌假山
小 蓬 莱 西 望
造园风格分析——建筑篇
空间的对比
留园入口部分正是利用这种既曲折狭长又十分封闭的空间来与园 内主要空间进行强烈对比,进而使人们穿越它进入主要空间时, 便顿觉豁然开朗。
总面积23300平方米。从布局上看,留园分为中区、东区、北区和西区四个主要部分,而以中区和东区为 全园的精华所在。
区域分析
祠园古宅区(南部) 湖光山色区(中部) 山石园林区(西部) 古风建筑区(东部) 田园风情区北部)
明瑟楼涵碧山庄
清风池馆
古木交柯
可亭
小蓬莱
濮濠亭
东区景观介绍
曲溪楼
鹤所
五峰仙馆
古典园林解析——留园
目录
一:地理位置及介绍 二:留园分区与道路分析 三:景观介绍与分布位置 四:建筑赏析篇 五:造园风格分析 六:铺地植被门窗分析
留园简介:留园在苏州市榈门外。明嘉靖时太仆徐泰时建东园于此,清嘉庆时为刘恕所居,名寒碧山
庄,又名刘园。咸丰 同治年间,苏州诸园多毁于兵乱,而此园独存,光绪时盛康重修,易名留园。
左侧立面
右侧立面
一层平面
揖峰轩: 宋朱熹《游百丈山记》“前揖庐山,一峰独秀”。此建筑西有一湖石名“独秀峰”, 轩前庭院称“石林小院”,庭院内有晚翠、迎晖、段锦、竞爽等太湖石峰,园主痴石,借用米 芾拜石典故,称其轩为揖峰轩。建筑为硬山造,外观二间半,实质只有一间半,刘氏时就有此 名,沿用此今。
外部图
夏季
冬季
剖面解析
涵碧山房实景图
立面图
左侧剖面
右侧剖面
一层平面图
五峰仙馆: 此馆为园内最大的厅堂,五开间,九架屋,硬山造。由于梁柱均为楠木,故又 称楠木厅。此处旧为徐氏“后乐堂”,刘氏时扩建为“传经堂”。盛氏时因得文征明停云
馆藏石,属吴大澄书 其额,更名“五峰仙馆”。
内部装饰
外部鸟瞰
外部石景
正立面图
耆硕之馆”。“冠云峰赞序”屏门对着冠云峰。
一:“鸳鸯厅”也是一种重要的园林建筑形式。鸳鸯厅有以下 特点:第一,我们从外边看只有一个屋顶,但里面却是两个屋 面;第二,外边看是一间房,里边是两个厅;第三,两边的功 能也不一样,有男厅、女厅之分,和冬厅、夏厅之别。 二:中国社会很讲究男尊女卑。男厅一般建筑华丽,梁架扁 方,且精雕细刻女厅则比较简朴,梁架用圆木,没有什么雕 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