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同名13917)

合集下载

新型城镇化的绿色发展模式研究

新型城镇化的绿色发展模式研究

新型城镇化的绿色发展模式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为了避免未来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和生态问题,绿色发展模式被提出。

本文将研究新型城镇化的绿色发展模式。

第二章新型城镇化的绿色发展模式的定义新型城镇化的绿色发展模式是指在城镇化过程中,在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城市发展模式。

具体表现为可持续土地利用、生态保护与修复、资源循环利用和低碳化发展等多方面的综合保障体系。

第三章新型城镇化的绿色发展模式所需的基础在新型城镇化的绿色发展模式中,要实现城市化与绿色发展的协同,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基础:1.政策法律保障:政策法律保障是绿色发展模式的基础,需要立法机构根据不同国情制定科学的城市化规划及发展计划。

2.科学技术支持:绿色发展模式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例如城市新能源技术、生态保护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

3.社会意识转变:绿色发展模式需要全社会的支持,需要更多人将生态建设作为自己的一种使命。

第四章新型城镇化的绿色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在新型城镇化的绿色发展模式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加强对城市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进一步限制城市扩张,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

2.建设“节约型城市”:城市化进程中也需要建设“节约型城市”,通过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消耗,达到更加环保的目标。

3.推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同发展:在城镇化进程中,促进城市与工业的协同发展,合理安排产业结构,降低污染物排放等,减少环境威胁。

4.借助科技手段实现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新能源、尾气净化技术等科技手段,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新型城镇化的绿色发展模式实践案例1.福建省厦门市: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把绿色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相结合,推动可持续发展。

2.四川省眉山市:把生态建设与城市化同步进行,提供更优的生态环境和更高品质的生活。

3.广州市:广州市积极推进低碳化城市建设,普及光伏、节能、节水、清洁能源等科技手段。

城市绿色发展的研究报告

城市绿色发展的研究报告

城市绿色发展的研究报告标题:城市绿色发展的研究报告摘要:城市绿色发展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通过保护生态环境、优化资源利用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一系列措施,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本报告通过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定义、意义、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推进措施。

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系统崩溃等问题。

因此,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定义和意义:城市绿色发展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采取环境友好、生态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手段,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通过提高城市绿地率、推广低碳出行、建设生态城市等举措,可以减少污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居民幸福感。

3. 现状分析:目前全球很多城市已经开始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如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等。

但在中国,城市绿色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快速城市化导致的资源消耗增加、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

4. 影响因素:城市绿色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政策支持、社会经济条件、居民环保意识等。

在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制定可行的措施。

5. 政策建议和推进措施:(1)加强政府引导与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城市绿地建设和生态保护。

(2)提高居民环保意识,推广低碳出行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注重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建设。

(4)加强科技与创新应用,推动绿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共同推动全球城市的绿色发展。

结论:城市绿色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居民共同参与,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报告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为城市绿色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城市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绿色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绿色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绿色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全球环境问题的增加,绿色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绿色城市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立一种增进居民福利、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而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今世代需求的基础上,不破坏资源和环境等条件,以满足未来世代需求的发展路径。

本文将探讨绿色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以及其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一、绿色城市规划的定义和作用绿色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化过程中,综合考虑文化、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因素,通过优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系统、提高生活品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绿色城市规划的作用在于优化城市生态系统而不影响城市的功能和效益,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绿色城市规划的核心特征是提高城市生态效益,包括: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保护水资源和城市生物多样性。

此外,绿色城市规划还包括了增加城市公共交通便利性、改进城市垃圾处理和环境治理以及提高城市对生态和环境的敏感度等方面的策划。

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作用可持续发展是指维持当前世代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水平,且不妨碍未来世代实现同等发展的一种发展方式。

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在于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各种措施保障环境的持续稳定和生态平衡,以达到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策略包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和废弃物、节约能源和水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推广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资源利用、提高生态意识和环境法制意识等。

三、绿色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绿色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

绿色城市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方式之一,依赖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绿色城市规划考虑到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旨在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通过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实现未来世代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城市规划不仅在促进环境质量的提高,还可以通过优化城市布局、发展公共交通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推广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等举措,增强城市经济发展能力和社会各方面的生产力,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研究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研究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研究一、引言城市化进程始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然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因此,绿色研究理念在城市化发展中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绿色研究的定义、理论指导和实践案例三个方面阐述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研究现状及问题所在。

二、绿色研究的定义绿色研究是以环保、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正为理念的一种新型研究范式,它代表着一种对知识的探索和创新,同时致力于促进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绿色研究内容广泛,包括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财务等不同领域。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绿色研究主要关注城市环境治理与保护、生态建设和低碳经济等问题。

三、绿色研究理论指导1.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是绿色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撑。

生态系统理论是从整体上看待自然和人类社会生物群体的相互关系,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要建立循环、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系统,体现城市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

因此,应当从城市规划、生态建设、资源管理等方面创造性地运用生态系统理论的方法与思维。

2.低碳理论低碳理论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低碳理论指的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采用低碳发展道路的经济发展思路。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低碳理论提出了重要的环保、节能、资源利用等要求。

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应该践行低碳理论,减少城市的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四、绿色研究的实践案例1.武汉市光谷低碳经济区建设武汉市光谷低碳经济区是中国首个低碳经济示范区,也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代表。

该区域成立于2009年,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发展思路,这意味着将在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的发展模式上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通过在城市交通、能源、建筑等领域的改革和计划,光谷低碳经济区实现了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同时还顺应了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机遇。

2.南京市雨花台生态园建设南京市雨花台生态园位于南京地区,尽管该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环境保护工作一直未能跟上。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中国城镇化进程迅速递增。

然而,长期以来,城镇化发展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消耗过度、土地浪费、环境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开始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倡导绿色、可持续、人性化的城市建设。

一、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模式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即以人为本,注重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传统的城镇化模式过于追求经济规模,忽视了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而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则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在可持续城镇化的模式中,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更注重环境友好型。

例如,推广低碳、节能的建筑设计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此外,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如发展公共交通和自行车道等,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同时,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也应该注重社会公平,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提高。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还与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紧密相连。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这一理念在新型城镇化模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中,推行生态建设,通过绿化覆盖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修复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状况。

此外,规划建设生态廊道和蓝绿空间,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增加人民的休闲娱乐空间。

同时,注重农村土地的保护和利用,鼓励农民参与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强调以人为本,将居民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

在传统城镇化模式中,居民往往被视为被“安置”的对象,其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而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倡导人性化城市建设,将居民的需求融入规划设计的始终。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关注人的工作、居住和生活的多维度需求。

注重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如交通、电力、通信等,改善居民的出行条件和生活质量。

城市绿色发展的研究报告

城市绿色发展的研究报告

城市绿色发展的研究报告城市绿色发展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以保护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等手段的城市发展模式。

本文将对城市绿色发展的意义、主要措施和挑战进行研究。

城市绿色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城市绿色发展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环境污染、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等问题。

通过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提供更加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其次,城市绿色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绿色发展可以建设更多的公园绿地、文化设施和社区设施,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和文化活动,提升人们的生活幸福感。

再次,城市绿色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绿色产业和绿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仅可以为城市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可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城市绿色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首先,要优化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

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合理安排城市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农田和生态空间,建设绿色都市。

其次,要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通过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产业,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减轻环境负荷,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再次,要加强城市绿化和公共空间建设。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建设更多的公园、广场和绿化带,提高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此外,还可以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推广绿色交通方式,减少机动车污染和道路拥堵,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城市绿色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城市绿色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因此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成为制约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次,城市绿色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需要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形成一体化的发展机制。

再次,城市绿色发展需要加强公众参与和社会宣传,提高人们对绿色发展的认识和支持度,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

总之,城市绿色发展是建设可持续城市的必由之路。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绿色指标研究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绿色指标研究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绿色指标研究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人均消费水平的上升和自然资源的快速流失,绿色城市建设已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逐步减少环境损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绿色指标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什么是绿色城市?绿色城市是指逐步减少环境损害,提升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以及提供公正、可持续、平衡的城市环境和社会服务的城市形态。

绿色城市建设的核心是生态文明,也是一种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关怀。

绿色城市要达到的核心目标是三位一体: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促进。

二、绿色指标的概念绿色指标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量化分析的方法。

这些指标主要包括:城市空气污染物浓度、城市绿地覆盖率、城市雨水利用率、城市水体质量指数、城市垃圾处理率等。

在绿色城市建设中,这些指标是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关键因素。

三、绿色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在城市化进程中,绿色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绿色城市建设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环境污染,提升公众身心健康。

其次,绿色城市建设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此外,绿色城市建设还可以提高城市对自然灾害的适应能力,减少城市的资源消耗,促进城市的具体竞争力等。

四、绿色城市建设的优化方案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化进程中绿色城市建设的优化水平,应采取以下优化方案。

1.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着力实施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等绿色城市建设模式。

2.加强城市环境监测和治理,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风险管理体系,落实生态补偿制度,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控和治理。

3.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建设绿色公园、绿道、自行车道等。

4.加强资源再利用和回收,实现城市生产、消费和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5.加强绿色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和升级,促进城市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

五、结语中国城市化的加速,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绿色城市建设和绿色指标的发展。

城市绿色发展模式研究

城市绿色发展模式研究

城市绿色发展模式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这个问题中,城市绿色发展模式成为了最为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什么是城市绿色发展模式?城市绿色发展模式是指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坚持安全、高效、环保的原则,积极推动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循环发展等一系列绿色发展举措。

这种绿色发展模式不仅会推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能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绿色发展模式的关键措施1. 建立“绿色城市”管理机制城市绿色发展模式的核心是通过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

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绿色城市管理机制是推动绿色城市发展的重要前提。

这种机制包括了制定适应城市发展的城市规划、强化城市资源保护和利用等,可以从多个方面确保城市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

2. 推进城市低碳化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城市的低碳化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

因此,在城市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推进城市低碳化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这包括了促进城市交通、建筑和产业低碳化,提高节能减排能力等。

3. 倡导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

城市的生态环境需要长期的保护和长期的发展规划。

因此,在城市绿色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推进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和实践,提高城市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4. 加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是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目前,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已经成为了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包括了通过绿地、湿地等各种生态系统的建设,改善城市环境和美化城市环境。

5. 确保城市公共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绿色发展模式不仅需要在城市环境建设和资源利用方面进行改进,同时也需要确保城市公共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这包含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如公共交通、电力等。

结论城市绿色发展模式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及路径研究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及路径研究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及路径研究摘要: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推动经济全方位发展离不了城市化。

根据传统式城市化缺点,明确提出新式城市发展创新方式,以城市化可持续发展观为基本标准,充分发挥城市化优点,完成城乡一体化重要总体目标。

政府相关部门会对新式城镇化作出科学合理的经营战略,为城镇化发展趋势给予对应的服务与公用设施,促进新式城镇化基本建设在规章制度监管和中取得明显发展与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式;有效路径;城乡一体化引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是科技创新、社会的进步和民族伟大复兴的象征。

新式城镇化基本建设计划将众多乡村人口转移至城市,推动经济消费,扩大内需,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

城市化基本建设并不是对城市行政区域和各城市价值体现的典型方式,它肩负着整体城市住户和多元化工业化生产作用。

城市化人口并不意味着是城市人口,而是具有城市日常生活以及各种公共文化服务和设施设备的人口。

就中国经济经营规模来讲,大城市、中小型城市、小城镇化体系发展状况早已逐步完善,中国要建设小康社会社会发展,务必完成新式城镇化的建立与发展。

一.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一)一个新的最终目标是把我国的城市和农村合并为一体新型城市变的终极目标应当是中国一个城乡一体化的城市,即全国各地城乡设备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共享发展,在全国各地加上城市的印记。

农户有着与群众同样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素养、收益公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乡村也有和城市相近的设备。

也包括互联网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整体环境下,“技术含量高、经济收益好、能源消耗低、空气污染小、人力资本聚集”的产业体系,“以刚需为重、支撑点交易”的需要管理体系,“人力资源和技术革新”日益充分发挥主导地位的因素体系结构。

1.新社会以新小区、新社会组织、新社会管理方法为基本前提,相处社会性、社会联系全球化、生活习惯智能化、住户多元性和流通性、橄榄型社会阶级宽容构建和谐社会。

2.新领域城市核心环境下的城乡,当然风景秀丽,生态环境保护优良,资源开发节省,生态环境保护合理,人与自然关系友善,一同构建低碳绿色的生活环境。

城市绿色发展研究

城市绿色发展研究

城市绿色发展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全球范围内城市化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城市绿色发展作为城市化问题的重要方向之一,一直备受学者、政府和企业的关注。

本文将从绿色发展的定义、城市绿色发展的意义、城市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以及城市绿色发展的推动因素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绿色发展的定义绿色发展是指在满足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

绿色发展强调可持续性、生态性和环保性,将生态价值列为评价指标的核心。

二、城市绿色发展的意义1.保护生态环境。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集中地,城市的发展和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城市绿色发展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美丽的生活环境。

2.促进经济发展。

绿色经济是绿色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目标。

通过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创新绿色技术和绿色商务等方式,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3.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城市绿地、生态景观和生态建筑等是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善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

这些绿色设施和环境不仅可以提供人们的休闲和健身场所,还可以改善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互动。

三、城市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城市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绿色发展需要建设完善的绿色基础设施,例如绿地、湿地、河湖水系、自行车道等,以提供人们的休闲和交通需求。

2.生态建筑与绿色能源利用。

城市绿色发展还涉及生态建筑的建设和绿色能源的利用。

通过采用生态建筑,优化建筑结构和材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室内环境质量。

同时,推动绿色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等,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绿色交通和智能交通系统。

城市绿色发展还需要推动绿色交通和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

通过建设便捷、低碳和环保的交通网络,优化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我国绿色城镇化建设探讨

我国绿色城镇化建设探讨
关 键 词 :农 村城 镇 化 ;生 态环 境 问题
国家 十 二 五 科技 发展 规 划 把 民生 科 技作 为重 点 发 展 的核 心技 术 ,要 求城镇化提升环境质量 。 目前 ,我 国城镇化进程正在迅速推 进,共有建 制镇两万多个 ,城镇化 急速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 了生态环 境 问题 ,影响 了农村 城镇化 工作 的可持续发展 ,大大削弱城镇发 展的潜 力 ,采 取 有 效 措 施解 决农 村 城 镇 化 进 程 中 出 现 的生 态 环境 问 题 ,实 施 绿
我 国 绿 色 城 镇 化 建 设 探 讨
邱江
摘 要 :我 国十 . 7 - . 3 5 . 科 技 发展 规 划加 速 推 进 城 镇 化 建设 ,城 镇 化 是 实 现 农 村现 代 化 的 必 然选 择 , 长期 以 来 , 我 国 城 镇 化 过 度 追 求 经 济 发展 ,忽略 了生态环境 问题 ,生态环境 恶化严重影响城镇化进程 ,我 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 决城镇化过程 中的生态环境 问题 ,实施绿 色城 镇化 ,本文全面分析城镇化生 态环境问题 产生的原 因,并对绿 色城镇化进行 了初步探 索。

枯 竭 ,城 市 污染 转 嫁 农 村 ,大 量 的城 市 垃 圾 只 能 往郊 区农 村 直 接 堆 置 或
简单填埋。农 民工市 民化问题 ,农 民工在工资福利、社 会保障、合法权 益 、子女受教育 等很多方面都无 法享受与城镇人 口相 同的待遇 。 三 、我 国 绿 色城 镇 化 对 策 探 讨 1 、培养全 民绿色城镇化意识 ,以绿色生活为导向 ,以市场为基础 、 色城 镇 化 意 义 重 大 。 政府为引导 、企业 为主体 、全民参与的绿色城镇化建设机制。选准绿色 绿 色 城 镇 化 理 论框 架 和重 要 性 城 镇 化 理 念 培 养 的 着 力 点 , 以 人 为 本 的 可 持 续 的 绿 色 发 展 目标 宗 旨理 农 村 城 镇 化 是 在 推 动农 业 现 代 化 和 农 村 工 业 化 的 同 时 ,参 照 城 市 经 念 , 以绿 色 节 资 环保 富 民为 主 题 的 城镇 化 质 量 水 平 为 重 点 的 理 念 。采 取 济技 术 社 会 标 准 ,在 我 国广 大 的农 村 建 设 中小 城镇 。 主要 体 现 为 农 村 人 宣传 、教育和倡导多管齐下 方式 ,媒 体短期集 中灌 输与长 期宣传 相结 口向城镇 聚集 ,农村经济来 源的变化与重组 ,农村人员综 合素质不断提 合 ,使绿色城镇化理既能短期 快速传输到每个 老百姓 的思 想意识之 中。 高,生 活方式城市化 ,城乡生产要素双 向流动。 多途径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全程倡导 ,利用各种社 团组织 、单位 、群 绿 色城镇化是指 :城镇发展与绿色发展紧密结合 ,城镇的社会和经 众性活动等各种主体 , 也包括通过建立符合各组织单位特色 的单位绿色 济发展与其 自身 的资源供应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相协调 ,具有生态环境 文化、组织各种绿色活动、发表绿色倡议书等多种方式倡导。 可持续性 、人 的发展文 明性 、城镇 发展健康性等特征的城镇发展模式及 2 、鼓励绿色城镇化理 论和实践创新 。推进 城镇化 的绿 色转 型,要 路径。 求促进 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科技创新 、组织创新 、建设模式创新 、体制 绿色城镇化 主要有 以下特征 :资源节约 ,资源节约主要指 自然资源 机 制 和管 理 创 新 。积 极 鼓励 企 业 技 术 创 新 ,大力 推 动 产 业 组 织 仓 0 新 ,全 包 括 以 煤 矿 、矿 产为 主体 的 原 材 料 、各种 能 源 资 源 以及 水 、土 地 等 的集 面 推 进 城镇 建 设 模 式 创 新 ,优 化 城 市 形 态 和 空 间结 构 。强 化 政 府 体 制 机 约 开 发 与 节 约 利 用 。低 碳 减 排 ,追 求 二 氧化 碳 与 污 染 物 排 放 低 指 标 是 建 制 与 管 理创 新 。积 极 推 进 政府 管 理 体 制 创 新 ,加快 城 镇 公 用 事 业 价 格 改 立 在 能 源 和 资 源 节约 与低 消 耗 基 础 上 的 ,它是 推 进 绿 色 城 镇 化 的关 键 环 革 ,建立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构建绿色转型政策体 系和绿 色考 核指标 节 与核 心 任 务 。 环境 友 好 ,实 现 人 与 环境 的 和谐 相 处 ,在 城 镇 化 过 程 中 体系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形成有利于城镇化绿色转型 和绿 色发展 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经济高效 ,实现绿色城镇化模式下 的经济 高 的新机制、新体制 。 3、以生 态 学 观 点 指 导 绿 色 城 镇 化 的 发 展 。 绿 色 城 镇 化 的 基 本 特 征 效 ,必须转变粗放型城镇 化模式 下重速 度轻效 益 、重数 量轻质 量 的状 况 ,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 取一 时 之 一 为 生 态性 ,这 表 明 以生 态 学 的基 本 规 律 来 指导 绿 色 城 镇 化具 有 极 大 的经 济 增 长 。 的必要性。绿色城镇化应使城市发展与 自然环境相互依存 ,在微 观与宏 绿色城镇化的提出与我 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 的许多 的负面生态 观方面都加以兼顾 ,微观包 括绿色建筑 、绿 色市 政设施 、绿色企业 等 , 环境效应 : 城市 自然要素受到破坏 ,并产生较严重 的负 面影响 ,城市 生 宏观则包括城镇群 的生态化 等 ;绿 色城镇化 既要 对物质资源充 分利用 , 又应主动构建物质循环 的畅通通道 ,通过物质循环与再生 提高生态环境 存环境 的非绿色化倾 向 ,城市生存环境的恶劣化 绿 色 城 镇 化 作 为 我 国城 镇 化 新 兴 发 展 模 式 ,面 临着 观 念 更 新 、技 术 质量 ,将物质输 入和输 出加以统一考 虑,着重考虑物质输 出对环境 的影 进步 、文明构建 、政治推动等多重挑 战。因此需要 根据 我国具 体 国情逐 响。注重维护城镇 与环境相互补偿与适应 的关系 ,这样才能使城镇 的发 步推进 实施 。现阶段 ,全 面推进城 镇化 绿色转 型 的思 路是 发展两 型产 展建立在长久健康持续 的基础之上。 业 ,创 新 城 市 建 设 模 式 ,倡 导 绿色 生 活 方 式 。 4 、构建科学发 展的绿 色城镇 体 系。统 筹推进 城镇 生态环 境建设 , 二 、我 国城 镇 化 进 程 中 面 临 的 问题 全 面改 善 城 镇 环 境质 量 ,加 快 建 立 城镇 生态 文 明体 系 ,为 城 镇 化 绿 色 转 1 、城 镇 化 的质 量 较 低 ,城 镇 化 占用 土 地 的速 度 远 远 快 于 吸 纳 人 口 型 和绿 色 发 展 提 供 强有 力 的支 撑 。 强 化 生态 环 保 理 念 ,树 立 人 与 自然 和 的速度。2 0 1 1年年底国家统计局 公布 的城镇化率 是 5 1 .2 7 % ,也就是 谐 统一 的生 态 文 明 观 ,营 造 良好 的 生 态 文 化 氛 围 ,提 升 全 民 生 态 意 识 。 l 兑城镇 人 口已经达到 6 .9亿 ,2 0 1 1年中国农村户籍人 口是 9 .3亿 ,真 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构建现代绿色产业体 系,倡导绿色生产 、生活 正 的 城镇 人 口只有 4 . 2亿 ,现 在 城 镇 化 水 平 至 少 要 减 掉 三 分 之 一 。在 和 消 费方 式 ,形 成 可 持续 的城 镇 生 态 行 为 文 明体 系 。加 强 城 镇 生 态 环境 城镇 化建设 和推进过程当 中,农村建设用地总量不减反增 。农村人 口减 整 治 ,积 极 推 进 生 态 城 镇 和 生 态 建 筑 建 设 ,着 力 塑 造 城 镇 特 色 和 品 位 , 少了 ,但是村庄用地却上升 了,这说明土地城镇化快于人 口城镇化 。 提 升全 民生 态 文 明素 质 ,创 造 良好 的城 镇 人 居 环境 ,构 筑 具 有 特 色 的城 2、城镇化进程 中土地资源 的污染和浪 费现象严重 。用地 规模急剧 镇生态人居文 明体系。树立绿 色城镇 的理念 ,建立 高效、廉 洁、绿 色的 扩大 ,将城镇 化错误理解为土地非农化和城市建设 ,只单纯 的追求 土地 行政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规章制度 ,为城镇化绿 色转 型提供 转化和城镇 景观 ,造成城镇化吃掉大片农 田。用地结构不合理 ,建设 布 制 度 保 障 和政 策 支 持 。 绿 色 城镇 化 是 从 治 理 我 国城 镇 化 过 程 中生 态 环 境 问 题 的有 效 路 径 , 局凌乱 ,圈地运动和资源掠夺式开发。污水灌溉 、固体废弃物堆 积引起 ±地 污 染 。 我 国现阶段城镇化发展模式主要采取绿色城镇化 ,绿色城镇 化充分发挥 3 、城镇人 1 3集 中 ,破坏生 态环 境系统平 衡关 系 ,引发 环境污 染。 城 镇 化 的 健康 性 、生 态 性 、和 谐性 等 特 征 ,科 学 指 导 城镇 化 建 设 ,绿 色 人 口的集中产生的大量生 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人 口的集 中带来 的大量 城 镇 化 在 我 国 未 来城 镇 化 建 设 中会 发 挥 重 大 作 用 。 ( 作 者 单 位 :华 中 师 范大 学 ) 生活 污 水 对 环 境 的 污 染 ,人 口的大 量 集 中 对 空气 的 污染 。 4 、城镇化进程中大力发展企业 ,造成 的工业污染 比较严 重。农 村 参考 文 献 【 业在城镇集 中,引起了较为严重 的工业污染 ,绝 大部 分企业没有防治

13639197_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绿色可持续发展研究

13639197_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绿色可持续发展研究
环境污染严重。城镇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集中 场所,使用和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产生大量废 水、废气或者有害的污染物质,使城镇环境的构成与状 态受到破坏和污染。
四、辽宁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城镇生态系统的特征来看,绿色城镇化要解决的 生态问题具有相当的严重性。针对辽宁省的特点可以 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开展。 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和提高公民的绿色意识。实 现绿色城镇化的生态发展,必须要进行宣传和普及绿色 意识。倡导绿色价值观,使全体公民的传统观念能够发 生改变,树立起人与人、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理念。 制定行动计划,实施符合绿色城镇化的政策。绿 色城镇化应作为辽宁省城镇发展的目标和主要内容,实 施符合绿色城镇化的决策和战略并确定可优先进行发 展的领域,出台一系列鼓励性质的政策,加快绿色城镇 化的进程步伐,使辽宁省城镇一步步、有计划性地走上 绿色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加强绿色生态相关法律制定并设立职能机构。 建立适应发展绿色城镇化的法律法规综合体系,使绿色 城镇化有法可依、有律可查,对不符合生态绿色发展的 行为进行追究和惩治,以此来保证政策的顺利实施。在 各机构中设立专门针对绿色生态 化发展管理部门,组织、协调绿色 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着眼创造绿色生态技术的开 发应用。解决生态问题最根本的 办法就是积极选择可持续发展的 技术,推广生态产业,保证发展过 程中尽可能减少污染、减少浪费、 减少耗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循环 率,逐步有计划地实行清洁生产和 绿色消费,这是实现绿色城镇化的 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司 斯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71
一、引言 当前“,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我国各方关注的焦点。 根据十八大报告精神,新型城镇化未来将是中国经济增 长的持久动力,更是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新型城 镇化的概念就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 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道路。目前,绿色发展理念已 经成为潮流和趋势,中国也在新型城镇化方面坚持走绿 色发展道路。早在 "##$年,中国十七大的报告就提出 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年 %#月召开的十八大会议上, 国家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 可持续绿色新型城镇化政策的落实。我国在随后召开 的各类会议上多次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 展、低碳发展。 二、辽宁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十三五”时期,为响应国家号召,辽宁省委于 "#%' 年 %"月 "(日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 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辽宁省要坚持走绿色发展 道路。在此过程中,辽宁省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以绿色产业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以绿色产业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以绿色产业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垃圾处理困难等。

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需求日益提高,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政策的重要内容。

因此,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需要依托绿色产业,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绿色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同时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能够得到有效处理和回收利用的产业。

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中,绿色产业不仅可以为城市提供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和产品,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城市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因此,研究如何以绿色产业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城镇化;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1.绿色产业是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1.1绿色产业的概念及特点绿色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以及在产品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保护环境和资源的产业。

其特点包括:(1)资源节约型,能够有效利用资源,减少能源和原材料的浪费;(2)环境友好型,能够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态效益;(3)经济效益显著,能够为经济发展带来良好的推动作用;(4)社会效益显著,能够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和改善生活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1.2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包括多个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城镇人口比重:城镇人口比重是评价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城镇人口比重达到一定的水平。

城市规划和建设:城市规划和建设是城镇化的重要内容,高质量发展要求城市规划和建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人居环境和文化内涵。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高质量发展要求建设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环保等方面。

城市环境和公共服务:城市环境和公共服务是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高质量发展要求城市环境清洁、整洁、美观,公共服务设施齐全、便利。

绿色城镇化中国应对气候变暖的新模式

绿色城镇化中国应对气候变暖的新模式

绿色城镇化中国应对气候变暖的新模式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严重性日益突显,各国纷纷开始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在应对气候变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绿色城镇化即是中国应对气候变暖的新模式之一。

本文将通过介绍绿色城镇化的定义、特点和实施情况,探讨其对应对气候变暖的意义,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绿色城镇化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减缓气候变暖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的新模式。

其核心理念是通过优化城市规划、促进节能减排、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等手段,实现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

绿色城镇化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环境健康。

其次,注重生态恢复和保护,通过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提升水环境质量等方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第三,注重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城市能源、水资源、土地等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

最后,注重科技创新,鼓励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中国在实施绿色城镇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例如,中国在城市规划方面加强了对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的规划和管理,减少了碳排放和资源浪费。

此外,中国还大力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在新能源技术和设备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

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绿色发展。

绿色城镇化对中国应对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绿色城镇化有助于减缓气候变暖。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措施,绿色城镇化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其次,绿色城镇化有助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中的绿地、蓝天、清水等元素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对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绿色城镇化还有助于推动经济转型和提升城市竞争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然而,绿色城镇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路径依赖性较强,转变成本较高。

要实现绿色城镇化,需要改变传统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模式,需要在制度层面进行改革。

城市绿色发展研究

城市绿色发展研究

城市绿色发展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也不断增长,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了严重的破坏。

城市绿色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对于维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篇文章将阐述城市绿色发展的含义、价值及其实施路径等方面,以此探讨城市绿色发展的研究意义和目标。

一、城市绿色发展的含义城市绿色发展是指在保障城市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以可持续的方式推动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发展。

城市绿色发展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扩大绿地面积等方式,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高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并提高城市民众的生活质量。

城市绿色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生态优先,以生态为基础,以环保为前提,保障城市的生态安全。

2.强调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3.强调绿色低碳,以推广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低碳经济发展。

4.强调民生为本,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城市绿色发展的价值城市绿色发展的实施可以为城市带来以下价值:1.促进城市发展转型:城市绿色发展可以推动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实现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的转化,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的创新和竞争能力。

2.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城市绿色发展可以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土地的保水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3.促进城市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绿色发展可以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民众的身心健康。

4.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城市绿色发展可以增加公共绿地和城市公共设施,提升城市社区的社交空间,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提高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城市社会和谐稳定。

三、城市绿色发展的实施路径城市绿色发展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推广低碳绿色交通:城市交通加剧了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可以通过推广公共交通、鼓励步行、骑行等方式,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环保水平。

城市建设中的绿色发展模式探究

城市建设中的绿色发展模式探究

城市建设中的绿色发展模式探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的关注不断提高,绿色发展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在城市建设中,绿色发展模式是一种可持续性、低碳化、环保、节约资源的新型发展模式。

本文将从城市建设的不同角度,探讨绿色发展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及其面临的挑战。

一、城市规划领域:绿化成为城市发展主题之一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在城市规划领域,绿化成为城市发展主题之一。

通过增加绿化率,建设公园、绿地、花园城市等,使城市环境更加宜居,也为城市带来了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城市规划的“绿色系统”建设也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这一概念包括水循环系统、能源循环系统、废物循环系统等。

通过建设这些系统,以生态的方式实现城市的各项功能需求,实现城市的循环利用,达到可持续性的发展。

二、建筑领域:绿色建筑成为新时尚建筑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资源消耗的主要部门。

近年来,由于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经济利益的考量,绿色建筑成为了新时尚。

绿色建筑的概念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模式,它通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资源等手段,使建筑更加环保、节能、舒适、健康。

在绿色建筑的实践中,有一些重要的技术和手段。

例如,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物能源消耗。

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推广绿色造价,促进绿色建筑在市场中的推广和普及。

三、交通领域:绿色交通成为未来趋势城市交通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资源消耗的主要部门。

交通领域的绿色发展,既是节约资源、环保的需要,也是城市交通未来的趋势。

在绿色交通的实践中,有一些重要的技术和手段。

例如,推广公共交通工具,并且使其更加舒适、快捷、便利。

建立自行车道网络,吸引更多人选择骑自行车出行,减少对机动车污染。

采用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型交通工具,取代传统燃油车辆,减少交通污染。

四、生活领域: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绿色发展模式不仅仅关乎城市规划、建筑、交通等方面,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倡导。

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

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

浙江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开题报告1. 选题意义与可行性分析1.1 选题意义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镇化的程度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到城市中生活,农村也在不断的城镇化。

根据联合国预测数据,到2020年,世界城镇化将达到54.9%,城市人口将突破42亿。

在这个大潮流下,近些年来,我国农村城镇化的程度也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亟待解决。

空气污染、水污染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大城市病”的集中表现,所造成的健康损失极大,事关生命安全。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大城市病”并不仅仅是人口和产业过度集中所造成的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等问题,更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和扭曲的激励机制联系在一起,最终导致了“病态的城市化”。

尤其是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甚至直接威胁城镇居民的生存底线,喝干净水,吸清洁空气已经成为重大的民生期待。

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背景来看,中国城市发展正处于“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瓶颈期,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制约着城镇化的道路。

城镇化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引起生活环境的恶劣变化,是社会越来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城市经济结构、城乡二元结构和区域城市整合等因素也制约着城镇化的发展,因此,中国城镇化迫切需要向绿色发展转型,我国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绿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1.2 可行性分析国际上对绿色城镇化发展的研究由来已久,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城镇化注重与自然的融合(20世纪20年代以前)。

古希腊和古埃及时期,城市的建设就主张从城市的环境因素来考虑其选址、形态和布局。

这是城镇化绿色发展的早期萌芽,而1898年英国学者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在《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form)和《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中提出的建设田园城市的设想,则可以看作是现代绿色城镇化的开端,对城镇化的生态规划起了启蒙作用。

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

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

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摘要:绿色城镇化是指把传统城镇化建设理念与生态环境保护、人文精神协调统一起来,融入社会、文化、历史、经济、自然、人文等因素,逐步形成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高度和谐的,人的创造力、生产力协同的城镇规划。

我国城镇发展应以绿色城镇为目标价值取向,并应从切实发展城镇的循环经济、注重城镇的生态规划、治理城镇的生态环境、合理布局城镇工业结构、土地集约利用、保护城镇绿地生物多样性等六个方面来实现绿色城镇目标。

一、引言绿色城镇化,作为一种现代新型城镇化道路。

不仅是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流,而且也伴随我国十二五规划绿色发展概念的明确提出正在成为当今中国城镇化的标杆。

绿色城镇化既是城镇的发展与绿色发展相结合,也是城镇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以达到人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3年全国“两会”中,新型城镇化成为热点议题。

而作为新型城镇化重要内涵之一的绿色城镇化,更是重点关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四化”: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而其中之一就是新型城镇化对于绿色城镇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明确要求: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在“两会”上,更是将新型城镇化及绿色城镇化的讨论再次引向深入。

对于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曾经这样评价:速度快、质量低、不协调。

主要表现为:市民化的程度比较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城乡发展不协调。

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着,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将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剧烈的生态环境改变过程,对我国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目前我国正以全球7%的耕地、7%的淡水资源、4%的石油、2%的天然气储量来推动全球21%人口的城镇化。

据专家测算,城镇化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增加能源消耗4940万吨标煤,增加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约11.6亿立方米,增加钢材消耗645万吨,水泥2190万吨,增加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11亿吨,生活COD排放量3万吨,生活氨氮排放量1万吨,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19.5万吨,生活CO2排放量2525万吨,生活垃圾产生量527万吨。

构建绿色城市的发展探究

构建绿色城市的发展探究

构建绿色城市的发展探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城市环境和资源压力也不断加剧,城市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构建绿色城市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绿色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使城市居民获得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当前,全球范围内正在探索各种构建绿色城市的方法和途径。

如何构建绿色城市,让城市更加宜居、环保、便利,成为了广大城市管理者和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将分析构建绿色城市的必要性、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探讨构建绿色城市的发展路径和策略。

一、绿色城市的必要性1.1 城市环境问题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垃圾围城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生活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如何改善城市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1.2 资源短缺城市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但这些资源却是有限的,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短缺问题变得日益严重。

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1.3 社会需求当代城市居民对宜居的城市环境和高品质的生活质量需求日益提高,绿色城市可以提供更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的诉求。

构建绿色城市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迫切需求和重要任务。

二、绿色城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1 绿色城市的发展现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动和引导城市向绿色城市转型。

加强城市园林绿化、推广节能环保技术、鼓励低碳交通、加强城市垃圾分类等。

绿色城市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也在不断积累和扩散。

一些城市已经成为了全球绿色城市的标杆和榜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 绿色城市的发展趋势未来绿色城市的发展将呈现出以下趋势:(1)绿色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绿色技术会不断创新和完善,提供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同名13917)并逐渐系统化,创立了城市生态学。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制定的“城市规划大纲”即“雅典宪章”中,已开始将生态思想引入城镇化进程中。

该“大纲”指出,城市的扩张不断吞噬着风景优美的周边绿色地带,人们离自然越来越远,公众健康进一步遭到威胁;城市扩张剥夺了人们身心受到滋养的权利。

因此,城市规划的首要责任是满足人类生理和心理上的最基本需要,从人类的居住、休闲、工作、交通四大主要活动入手,“把自然引入城市”,将城市纳入其所在地域的整体影响之中考虑,以区域规划取代简单的行政规划,城市聚合体的界限应由其经济影响范围决定。

进一步明确了城镇化发展中生态与经济的有机结合。

(三)将绿色生态研究放在城镇发展的中心地位,强调城市发展重点应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的和谐关系,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协调(20世纪80年代以后)。

此时期,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潮进一步高涨。

特别是到90年代,绿色发展成为主流,在城镇化发展中,绿色理念全方位推进,从只注重绿色规划到向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消费、绿色文化全方位渗透。

1981年,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亚尼茨基(O.Yanitsky)提出了生态城市的理想模式,认为在这一模式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

虽然目前的现实可操作性不太强,但这一理念蕴含着对美好城市生活的向往,把以“人”为本、绿色发展放在了城镇发展的首位。

这些理论不单是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研究城镇化发展,更重要的是从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关系的角度,对已有经济增长模式提出的反思,强调在快速发展经济中要妥善处理好与环境、社会的关系。

我国绿色城镇化相对国外起步较晚,从建设设施上来看,整体的绿色化基础建设相对较弱,绿化的涉及范围并没有做到全面普及。

中国城镇化迫切需要向绿色发展转型。

今年以来,全国许多地区出现雾霾天气,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鲁地区等区域,大气污染程度十分严重。

按照2012年2月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全国有2/3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

对雾霾的担忧尚未散去,地下水的污染又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有关部门对118个城市的连续监测数据显示,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

空气污染、水污染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大城市病”的集中表现,所造成的健康损失极大,事关生命安全。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大城市病”并不仅仅是人口和产业过度集中所造成的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等问题,更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和扭曲的激励机制联系在一起,最终导致了“病态的城市化”。

尤其是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甚至直接威胁城镇居民的生存底线,喝干净水,吸清洁空气已经成为重大的民生期待。

中国城镇化要向绿色发展转型,首先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所以,中国必将推进城镇化的绿色发展转型,围绕城市体系、产业结构、制度安排及企业和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进行。

在国外绿色城镇化取得成功的模式下,我国在进行相关政策制度的改革改良之后,绿色城镇化的道路也将与国外接轨。

本人通过阅读相关书本资料,搜集相关网络信息资源,从各方面来论证本文并为本文提供理论与数据基础。

学校提供的大量信息资源,也是数据资料来源的一个重要保障。

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涵盖了中文与外文两种数据库。

其中中文数据库包含几十种的资源名称,如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而外文数据库同样也包含几十种的资源名称,如CCC(外文期刊网)、CUP(剑桥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等。

这些丰富的资源也为本文的写作创造了基础条件。

2.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2.1 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介绍了绿色城镇化相关的理论,进而描述比较国内外绿色城镇化的现状;第二,研究国外先进绿色城镇化的措施与理论,分析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并探讨针对这些问题的相关政策制度与解决方案;第三,通过举例我国部分地区的城镇化成果,从成功与失败的案例中探讨类似问题与规律,对未来的绿色城镇化道路进行憧憬规划。

2.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有两个:一是分析国外一些国家绿色城镇化道路的历程,结合我国国情与当前国内实施的城镇化政策,指出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的因素,这是本项研究的关键和难点;二是解决第一步得出的问题,对第一步的成果进行分析比较,并探讨在当前条件下能得到的有效解决对策,因此这也是本文的成果所在。

3. 总体研究思路及预期研究成果3.1 总体研究思路3.1.1搜集相关资料数据,写好绪论通过学校的图书与网络资源,了解城镇化与绿色城镇化的概念与特点,了解国内外绿色城镇化建设的历程,查阅国内外绿色城镇化理论的相关研究情况,对本文的大体框架有个大致掌握,在此基础上写好本文的绪论。

3.1.2 理解城镇化的现实意义与绿色城镇化的科学内涵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不断集中聚集的过程,但在我国也有把农村建设成城镇的案例,城镇化是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标志。

了解城镇化的现实意义是本文进行绿色城镇化研究的前提。

而绿色城镇化是一个涉及到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特别是价值观念转变与创新的概念,是基于一种注重生态平衡,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兼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正确认识绿色城镇化的科学内涵,才能从本质上明白绿色城镇化对于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才能从深层次方面找到绿色城镇化的解决对策。

3.1.3分析国外某些国家绿色城镇化道路的历程国外一些绿色城镇化效果良好的国家的城镇化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发达国家美国的城镇化建设非常好,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的波折。

从它们失败与成功的案例中分析其因素,并了解其相关对策,由于人种、历史与社会地域的原因,因此可以从社会层面来看待城镇化在实施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3.1.4 我国绿色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当前我国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比如所谓的“鬼城”,城市居民圈地,工厂向农村搬迁等等。

还有许多方面的工作要做,比如推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需要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这涉及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财政金融制度、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制度、县市管理体制改革等诸多方面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

强调城镇化要坚持“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方针,提高质量,趋利避害,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城镇化存在诸多失衡和不可持续问题。

当前我国城镇化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超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小城市发展明显不足。

通过这些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地实施绿色城镇化。

3.1.5 结论由于绿色城镇化相关的理论不是很多,前人在该方面的研究也不是特别多。

本文经过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绿色城镇化实际实施过程的问题进行了统计,对相关的问题与案例也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中找到普遍适用的规律。

根据这些分析研究,归纳总结本文的主要论点和结论。

3.2 预期研究成果通过在学校图书馆与网络上所收集的书籍、文献等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看法完成本论文的编写工作。

本文主要通过对城镇化概念及理论做了介绍,并结合国内外城镇化建设的成功与失败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国内外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干预的作用和影响的异同点。

通过本文能对绿色城镇化的概念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了解绿色城镇化的优势与特点,分析其对城市经济结构、城乡二元结构和区域城市整合等方面的影响,预期成果包括:一是找到国内外绿色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异同点,还有不同的国家政策对城镇化作用影响的大小,从社会层面分析得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结论;二是综合比较我国城镇化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比较它们实施的条件与建设过程中各因素的影响,并分析这些因素对绿色城镇化作用的大小;三是阅读2篇以上(10000字符左右)的外文材料,了解国外PPP项目的现状并完成2000汉字以上的英译汉翻译和2000汉字以上的文献综述。

4. 研究工作计划(进度安排)5.主要参考文献[1] 余晖,秦虹.中国城市公用事业绿皮书—公私合作制的中国试验[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9) [2] Pauline Vaillancourt,Roesnau.PublicPrivate PolicyPartnerships[M].Cambridge,Mass:MITPress,2000[3] Nick Timmins. Building Better Partnership [J]. Financial Times, 2002(2):34-37[4] A.Ucbechukwu. Elinwa and Silas A.BubaConstruction cost factors in Nigeria[J].Journal of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Management, Vol .119 No.4.1993:698-713 [5] Jonathan P. Doh and Ravi Ramamurti.Reassessing Risk in developing CountryInfrastructure.Long RangePlanning,2003,36:337-353[6] M.M.Kumaraswamy,ernnlentalroleinBOT-ledinfrastrueture development.IntemationalJournalofProjeetManagement.2001:195-205[7]JonathanP.DohandRaviRamamurti.Reassessingriskindevelopingeountry infrastluctUre.LongRangePlanning.2003:337-353[8] 李秀辉,张世英.PPP: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方式[J].中国软科学.2002(2):51-54[9] 李秀辉,张世英.PPP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J].工程规划.2002(7):74-76[10] 王灏.PPP的定义和分类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04(5):23-27[11] 王灏.城市轨道交通票价管制政策研究—地铁PPP运作中的票价方案分析[J].宏观经济究.2004年第5期:61-63[12] 王灏.PPP:模式的廓清与创新[J].投资北京.2004(10):75-78[13] 王灏.政府与民间融资PPP模式助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J].投资北京.2004(11):33-36[14] 王守清.项目融资的一种方式一一BOT风险管理[J].项目管理技术.2003(5):46-48[15] 李永强,苏振民.PPP项目风险分担的博弈分析[J].基建优化.2005(5):16-21[16] 彭桃花,赖国锦.PPP 模式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中国工程咨询,2004,7:11-13[17] 程述,谢丽芳.工程项目风险分担模型探讨[J].工程项目管理,2006,11:93-96[18] 赵国富,王守清.基础设施BOT/PPP项目中的政府责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5):194-195 [19] 杭怀年,王建平.PPP模式公私博弈框架和合作机制构建[J].建筑经济.2008(9):40-42[20] 成昀.马普托港项目融资案例的启示[J].建筑经济,2006,6:93-96[21] 宋丹.现阶段我国政府在PPP项目融资模式中的职能与作用研究〔J].北方经济.2007(l):85-86 [22] 柯永建,王守清等.基础设施PPP项目的风险分担[J].建筑经济.2008(4):31-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