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1]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特色教案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特色教案】交通工具的变革对世界历史影响极其深远,正如西方史学著作《全球通史》所指出的,19世纪,随着交通工具的新发明,整个世界都能感受到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的影响。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中国的·铁路建设情有独钟,他曾说:“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
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
”可见,铁路建设关乎国计民生。
交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一、铁路与公路在中国,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因地区而异。
南方多水路,船是主要运输工具;北方多旱路,人们以乘坐马车为主。
此外,平民百姓若想外出,多为步行。
因此,近代以前,在地域辽阔的中国,官员上任,百姓迁徙,多以月甚至年来计算行程。
历史纵横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琦善等人从京城到广东上任或返回京师,路上所花时间,少则个把月,多则几个月。
若是官员被发配到边远地区,在路上走的时间更长。
虽然有人乘车或坐轿,有人靠两条腿走,但导言部分从中西方两个角度说明交通工具的发展对世界历史影响极其深远。
中国感受到工业文明的气息。
孙中山非常重视铁路建设,认识到交通事业关系到国计民生。
回忆中国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的情况,唐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结合中国南北方地区差异【南方多水路,北方多旱路】请学生总结出【“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的特点。
本课主要内容是:交通事业的发展(铁路公路航运航空)、通信工具的变迁。
近代中国传统交通工具发生巨大变化。
分析这种现象变化的原因是鸦片战争以后,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革新首当其冲。
开明人士开始向西方学习,中国的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等方面都产生了哪些变化?【一、铁路】中国铁路的修建经历了曲折的历程: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
”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陵逼,几至亡国”。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案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对现代社会的影响;2.掌握交通和通信工具的不同阶段;3.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了解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历程;2.分析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掌握交通和通信工具的不同阶段;2.进一步了解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讲义、图片和视频资料;2.学生教材。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过去的交通和通信方式,比如马车、风筝等;2.提问学生:现代的交通和通信方式有哪些?比如汽车、飞机、手机等;3.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发现交通和通信方式的进步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Step 2:知识介绍(15分钟)2.解释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发展背景。
Step 3:小组讨论(20分钟)2.引导学生讨论该工具的发明和发展历程、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3.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讨论结果。
Step 4:总结交流(20分钟)1.总结每个交通和通信工具对社会的影响;2.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的?Step 5:拓展延伸(15分钟)1.邀请一位交通或通信行业相关的专业人士来进行讲座,向学生介绍当代交通和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2.鼓励学生观察并记录现代社会中的交通和通信现象,以及与过去的对比。
六、课堂作业:1.以书面形式写一篇关于一些交通或通信工具的介绍和发展历程,至少500字;2.在家中观察记录现代社会中的交通和通信现象,写一份观察报告,包括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至少300字。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历程,使学生了解了交通和通信工具对社会的影响,培养了学生的历史观念和科学精神。
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交流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但是,还需要注意教学的时间安排和学生的参与度,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7.学生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至少三个问题,下节课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共同探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它们是如何影响们的生活的?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教师总结: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今天我们将学习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了解它们的发展历程。
3.分析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发展对社会经济、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提高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4.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时空观念,学会运用历史地图、历史年表等工具分析问题。
5.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学习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1.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较为浓厚,但对科技发展类题材可能存在一定的距离感,需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缺乏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3.学生在团队合作、交流讨论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但部分学生可能表现出内向、羞涩,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6.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在课堂小结环节,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同时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7.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授课人:任红宇2018年5月29日
课题名称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科目
历史
班级
高一(3)班
课型
新课
课时数
1课时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人教版必修2第五单元第15课的内容。这一单元内容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属于社会史范畴。教材分为“铁路与公路”、“水运与航空”、“通讯工具的变迁”三个子目,从时间范围上来看,跨越近代和现代。教材内容侧重于对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演变过程的介绍,从历史学科特点来看,应补充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演变的原因、影响。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对于历史尤其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史兴趣比较浓厚,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识知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自建的第一条铁路通车;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19世纪70年代,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建成。19世纪80年代初,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自主探究: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阻碍因素有哪些?
自主探究:近代铁路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自主探究:与近代中国相比,现代中国铁路发展迅速的原因?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观看视频
观看图片
阅读教材,
填写表格
带着问题,
观看视频
阅读材料,归纳阻碍因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阅读题目,回答问题
引发学生兴趣
利用图片,让学生对古代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有直观感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优质课教案_8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情况,并理解这一变化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状况,认识到它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3、结合近代天津地方史,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二、教学方法:以五行教学法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谈话式教学法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开展预先查找有关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资料。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难点: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四、教学过程:(一)导行:设置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列举现在我们常用的交通和通讯工具,通过图片展示,给学生直观感受,把学生思维集中到课堂教学中,从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两个方面展开教学。
(二)交通工具的进步通过图片展示古代的交通工具-——木船、马车、轿子,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交通工具的缺陷:速度慢,舟车劳顿。
对比近代以来的交通工具,引发学生思考近代以来交通工具的进步,以及对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1、铁路交通材料展示:18世纪中叶煤矿已普遍使用的钢轨或铁轨。
据说,一匹马干22匹马在普通道路上所干的活。
1830年,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火箭号”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
到1870年,拥有15500里铁路。
通过工业革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引入该部分。
(1)学生自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思考近代以来我国铁路建设发展概况?(2)教师伴行,答疑解惑:①唐胥铁路材料展示:为了运输煤炭(开平矿务局出产的烟煤),清朝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
这条铁路于1880年兴建,1881年通车。
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
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2.掌握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分类和特点。
3.培养学生了解、感知、分析和解决交通和通讯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分类和特点。
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兴趣。
2.提问:你们认为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结合教材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分类和特点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现代社会对交通和通讯的需求。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1.设计几个案例,让学生分析不同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2.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如何解决了过去社会的交通和通讯问题。
第四步:小组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未来发展方向。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新科技推动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创新。
第五步:展示与总结(15分钟)1.要求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
2.整理学生的观点和思考,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价1.课堂上对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行观察和评价。
2.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示和总结的质量评估。
3.课后布置作业,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甘肃省省级优课)
对学生展示的内容简要补充:机车制造及技术突破;分布格局;
用幻灯片展示铁路发展成果
培养学生搜集和表达展示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自主学习
引导阅读、概括公路发展的史实;让学生找出缓慢发展的原因;
阅读、概括、回答
培养学生在课本信息中提炼有用信息和概括知识要点的能力
合作学习
以人物李鸿章、冯如切入,引导学生阅读、概括自学内容
1.阅读史料,小组讨论、交流;2.小组代表发言
1.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2.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堂小结
梳理本课知识结构
聆听并记录
让学生在大脑中构建知识结构并加深影响。
巩固训练
1.课件展示习题内容;
2.点拨、答疑、点评;
思考、回答、复述解题思路
1.巩固本课学习成果 2.熟悉解题技巧、思路;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和史实。
【教学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方法】“启发—发现”式教学法、谈话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设计思路】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预先查找有关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资料。学生展示课前搜集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合作探究,得出结论达成学习目标。
1.阅读、概括、回答; 2.讲冯如的故事。
培养学生搜集和表达展示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合作学习
1.现场调查:通讯工具使用情况;2.对学生展示成果进行适当点评;
1.用幻灯片展示通讯发展成果
2.概括梳理知识要点和史实
合作探究
1.提出问题: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 2.出示史料 3.总结、点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引导教育)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
高一历史教案《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程标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情况;(2)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引用相关历史资料,再现历史,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促进学生掌握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2)设计主题式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讨近代交通工具缓慢发展的原因和影响;(3)从现实生活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总结历史经验与启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重点】交通事业的发展;【难点】交通事业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主题式探究;情景教学;自主讨论【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导入】今昔对比:“远游学子故园情”《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师】远游的学子如何到达目的地并向家人及时报平安呢?试想一下远游南方的诗人使用什么样的交通、通讯工具?【生】汽车、火车、电话、邮政、互联网;木船、马车、书信等。
【师】古代交通工具主要是马车和木船,若遇风雨,出行不便;通讯手段主要是文字书信。
两者均耗时,所以诗人不知归期。
而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基本准时准点,所以学子能及时报平安。
【师】从古代到现代,我们深切感受到现代交通、通讯技术的发达与便利。
那么这种变化始自何时?【生】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中国社会。
【师过渡语】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火车与轮船、汽车与飞机、电报与电话,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传入近代中国。
当时的中国政府由排斥逐渐转变为接受,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但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交通、通讯载体的引进充满了曲折与艰辛,它们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的真实写照。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历史发展,认识它们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进步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创新技术的兴趣。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交通工具的发展2. 现代交通工具的革新3. 古代通讯手段的演变4. 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5. 我国在交通和通讯领域的突破和成就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2. 教学难点:现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工作原理,以及我国在这两个领域的突破和成就。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交通和通讯领域的创新成果。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交通工具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古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介绍马车、船舶等古代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3. 讲解现代交通工具的革新:介绍汽车、火车、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原理和创新点。
4. 讲解古代通讯手段的演变:介绍信鸽、快马等古代通讯手段的局限性。
5. 讲解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介绍电话、手机、互联网等现代通讯工具的原理和应用。
6. 案例分析:介绍我国在高铁、5G等领域的发展和成就,让学生感受国家科技进步的魅力。
7.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8.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未来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趋势,鼓励学生关注科技创新,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9.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资料,了解我国在这两个领域的最新发展。
示范教案(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 让学生了解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历史发展过程。
2. 使学生认识到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交通工具的进步:从马车到汽车、火车、飞机、高铁等。
2. 通讯工具的进步:从书信到电报、电话、手机、互联网等。
3. 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过程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概括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原因及其意义。
2. 使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事例阐述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历史发展过程。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事例,阐述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展开小组讨论。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概括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并思考未来发展趋势。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内容完整性、观点明确性及论述逻辑性。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问题分析、解决方案提出及团队协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涵盖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知识。
2. 图片和视频:收集古代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的图片和视频,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和分析。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案例和数据,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历史发展过程。
2. 第二课时:分析具体事例,阐述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设计6: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相传杨玉环喜食岭南的荔枝,唐玄宗为了防止荔枝在长途运输中变味,于是命令每年飞骑传送,走数千里,马死无数而荔枝原味不变。
这个故事说明古代长途运送新鲜果品之难,不过,现在岭南的荔枝从采摘到西安超市,用不了6个小时。
古今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8第一段和“历史纵横”,归纳我国古代交通的地域特点.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百姓步行!一、交通的进步(一)铁路和机车制造1.晚清的铁路(1)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光绪二年(1876)淞沪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2)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3)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2.民国以后(20世纪上半叶),进展缓慢;3.新中国建立后(1)在“一五”期间建成了陕西宝鸡到四川成都的铁路。
“二五”期间又建成了甘肃兰州到新疆乌鲁木齐的铁路,我国人民可以乘坐火车由西北、西南到内地了。
(2)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
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3)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
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最恶劣的高原铁路。
中国铁路建设者破解并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
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新精神。
(4)铁路事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铁路的延伸,而且还表现在火车机车的制造方面。
见教材P69的图片。
火车机车演变: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火车机车的变化较大,普遍使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已经崭露头角。
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正式付诸实施,主要干线开始“时速200公里”的高速运行,中国铁路开启“追风时代”。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教学设计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交通和通信工具在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交通方式以及电报、电话、互联网等通信方式的出现和演变。
(2)理解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历史资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科技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树立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历程和主要表现。
(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1)分析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的原因和特点。
(2)理解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重要知识点和历史背景。
2、史料分析法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的影响和意义。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现代交通拥堵的视频片段,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各种交通和通信工具,那么它们是如何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的呢?”(2)展示一张古代驿站传递信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古代通信方式的局限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2、讲授新课(1)交通工具的进步①铁路交通a 介绍世界上第一条铁路的诞生以及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包括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等重要事件。
b 分析铁路交通的优点,如运输量大、速度快、安全性高等。
②公路交通a 讲述汽车的发明和普及过程,以及公路建设的发展。
示范教案(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示范教案(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的。
2. 激发学生对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生活的改变。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学生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有哪些?2. 老师分享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 学生分组讨论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对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交通工具的进步教学目标:1. 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
2. 认识不同交通工具的优缺点。
教学内容:1. 介绍交通工具的演变过程,如马车、汽车、火车、飞机等。
2. 分析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和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观看交通工具发展历程的图片或视频。
2. 学生分组讨论不同交通工具的优缺点。
3. 小组分享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第三章: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目标:1. 了解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
2. 认识不同通讯工具的优缺点。
教学内容:1. 介绍通讯工具的演变过程,如电报、电话、手机、互联网等。
2. 分析各种通讯工具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观看通讯工具发展历程的图片或视频。
2. 学生分组讨论不同通讯工具的优缺点。
3. 小组分享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第四章: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的影响教学目标:1. 分析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对社会的影响。
2. 思考未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1. 分析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对人类生活、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 探讨未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对社会的影响。
2. 小组分享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3.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未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方向。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回顾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本课概述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一定历史阶段政治、经济及人们的观念形态变化的反映。
本节课从两个方面描述了这一变化。
一是“交通工具的发展”,以鸦片战争为历史坐标,阐释了中国交通工具的变化。
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和电车开始逐步取代了中国“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的时代。
二是“通讯工具的变迁”,主要介绍了电报、电话、传真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同时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
思路设计●教学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教学难点交通工具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启发一发现”式教学法为主,通过谈话式教学法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办法,有条件时,可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预先查找有关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资料。
课前将学生分为交通组、通讯组等两大组,其中交通组又分为铁路组、公路组、水运组和航空组,通讯组又分为电报组、电话组等。
教师提供资料来源《老照片》《百年中国》及相关网址等。
要求展示时间7分钟左右,方式不限。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情况,并理解这一变化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特征,认识到它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1)引用相关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的不同特点。
(2)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变化做一个正确的结论。
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会发生重大变化。
教学设计导入设计图片导入用图片展示古代、现代交通与通讯,给学生视觉形成强烈冲击。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对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积累,具备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时间观念。然而,在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相对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了解不够系统,对相关历史事件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4.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交通和通讯领域的最新动态,选择一则新闻或资讯,分析其背后的科技发展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要求不少于200字,提高学生的时事关注度和分析能力。
5.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家长交流,了解家长对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看法,以及对他们生活的影响。要求撰写一篇交流心得,不少于300字,旨在加强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4.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心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5.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技发展带来的利与弊,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认识交通和通讯工具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2.掌握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发明时间、发明人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理解电报、电话、互联网等通讯工具的原理、发展历程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合作、分析、创新等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人教版必修2历史: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教案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以此形成对百年来交通、通讯发展的直观认识,探讨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提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搜集老照片、文字资料,参观交通、邮政博物馆,以此形成对中国近代百年以来交通和通信发展的直观认识,学会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概括法来学习相关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重难点】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图示法,讲述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交通工具及通讯变化导入讲述新课:一、交通工具1.铁路交通和机车制造(1)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2)民国以后,进展缓慢(3)新中国建立后在“一五”期间建成了陕西宝鸡到四川成都的铁路。
“二五”期间又建成了甘肃兰州到新疆乌鲁木齐的铁路,我国人民可以乘坐火车由西北、西南到内地了。
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
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
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最恶劣的高原铁路。
中国铁路建设者破解并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
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新精神。
(4)铁路事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铁路的延伸,而且还表现在火车机车和火车运行速度。
火车机车的变化较大,我国现在基本告别了蒸汽机车,普遍使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已经崭露头角。
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正式付诸实施,主要干线开始“时速200公里”的高速运行,中国铁路开启“追风时代”。
2.水运的变化(1)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黄鹄号”意义:中国近代轮船业的开端(2)1872年成立上海轮船招商局意义:晚清中国创办的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标版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难点:分析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背后的科技发展规律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作用。
2.重点:培养学生对我国科技发展的自豪感和科技创新的重视。
难点: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看待科技进步,理解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4.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章节将从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入手,带领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社会的重要影响,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青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塑造,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他们对我国及世界科技发展有一定了解,但对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认识尚浅。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相关内容,但知识体系尚不完善,需要在本章节中进行深入挖掘和拓展。
(2)新课内容: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重要发明和创新,分析其对社会的深刻影响。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背后的科技发展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
(4)实践活动:设计制作模型、撰写小论文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教学评价:
6.网络搜索: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了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领域的最新动态,如无人驾驶汽车、5G通信技术等,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的意识。
注意:作业完成过程中,要求同学们认真对待,确保作业质量。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创新能力,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2)认识各种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优缺点;(3)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观察和分析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变化;(2)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比较各种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优缺点;(3)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进步感到自豪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导入:(1)展示图片:古代的交通工具(如马车、轿子)和通讯工具(如信鸽);(2)引导学生谈论图片中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引出本课主题。
2. 新课内容:(1)介绍现代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和通讯工具(如电话、手机、互联网);(2)讲解各种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优缺点;(3)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在这些领域的发展状况。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各种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优缺点,并汇报讨论结果;2.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不同场景,使用英语进行对话,展示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使用;3. 小组竞赛:设置有关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作业布置:1. 调查家人或朋友对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使用情况,记录下来并进行交流;2. 结合本课内容,绘制一幅交通工具或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图。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教学内容:1. 交通工具的革新:(1)新能源汽车的发展;(2)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3)公共交通系统的优化。
2. 通讯工具的变革:(1)5G网络的普及;(2)物联网技术的应用;(3)社交媒体的影响力。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2)认识各种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特点及作用;(3)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观察、分析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变化;(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调查、收集有关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使用情况;(3)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1)古代交通工具:马车、轿子等;(2)现代交通工具: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飞机等;(3)未来交通工具:无人驾驶汽车、磁悬浮列车等。
2. 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1)古代通讯:信鸽、快马等;(2)现代通讯:电话、手机、互联网等;(3)未来通讯:5G、6G网络、物联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及特点;(2)相关词汇和表达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未来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技术原理;(2)用英语描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英语》教材;2.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3. 辅助材料:有关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资料、报纸、杂志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古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What are these? What are they used for?(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词汇,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呈现:(1)展示现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What are these? How do they look? What are they used for? (2)介绍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讲解相关词汇和表达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A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身边的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感受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归纳各个时期交通和通讯工具变化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
二、过程与方法:搜集有关宜万铁路与宜万高速公路的相关资料,从资料中生成相应的问题并尽力加以解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关注生活的态度,形成历史观和历史态度;放开学生思维的翅膀,让他们尽情遨游。
B重点难点重点: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C教学方法D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相传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喜食岭南的荔枝,由于岭南离当时唐都长安路途遥远,唐玄宗为了防止荔枝在长途运输中变味,于是命令每年飞骑传送,走数千里,马死无数而荔枝原味不变。
这个故事说明古代长途运送新鲜果品实在太难了,不过,这类事情放到现在就不难了。
现在,岭南的荔枝从树上摘下来用不了6个小时就可以摆上西安超市的货架了。
古今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合作探究】1:中国古代交通的地域特点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8第一段和“历史纵横”,然后归纳我国古代交通的地域特点.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百姓步行!一、交通工具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
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史蒂芬孙的火车头拖着一长列客车和货车前进,时速达2 5公里。
人类利用外物制造器械,让自己架乘或者运输物品,这种器械就是交通工具。
从原始人类借助一般漂浮的木头,顺流而下开始,至今千万年来,交通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起了巨大的变化。
古代交通工具跟现代交通工具相比较。
根本的差别在于使用动力的不同。
古代交通工具借用的是人力畜力或者是自然力--风,水流。
相传早在5000多年前,黄帝时代就已经发明了指南车,当时黄帝曾凭着它在大雾弥漫的战场上指示方向,战胜了蚩尤。
西周初期,当时南方的越棠氏人因回国迷路,周公就用指南车护送越棠氏使臣回国。
三国马钧所造的指南车除用齿轮传动外,还有自动离合装置,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置来指示方向。
在特定条件下,车子转向时木人手臂仍指南。
在技术上又胜记里鼓车一筹。
指南车是古代一种指示方向的车辆,也是古代帝王出门时,作为仪仗的车辆之一,以显示皇权的威武与豪华。
随着时间的脚步的加速前进,人们的智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后,有了马车等畜力交通工具,也算是交通工具史的一个“巨大”的飞跃了,这也相对的促进了部落间、朝野间的交流,形成小范围内的良性循环,之后不久,水上的交通工具也逐渐成型。
1、铁路交通和机车制造(1)晚清的铁路1)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沪淞铁路;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火车这个工业革命以后最重要的科技成果,第一次出现在上海时,引起了人们的心理震荡。
淞沪铁路从开筑到通车,历时一年半。
火车通行以前,铁路已经引起上海人极大的好奇。
用碎石夯实的路基,用钢铁制成的两根长长的“铁条”(铁轨当时被称为铁条),这些对上海居民来说,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上海人无不以先睹为快,“看铁路”成为上海人一大旅游项目。
1876年7月1日,怡和洋行铁路公司邀请华人试乘火车,应邀者凭邀请照会登车。
这是上海华人第一次乘火车,故被邀者对火车的一器一物都感到十分新鲜。
7月3日上海至江湾一段正式通车,不管是谁,只要有钱就可乘坐。
这在上海引起很大轰动,乘火车、游铁路成为上海人街谈巷议、竞相参加的一件大事。
火车的动力来源,一车拖众车的独特方式,火车的平稳、高速,都使当时的上海人感到新鲜、惊奇。
火车通行以后,淞沪间的独轮车、东洋车生意顿时清淡下来,乘火车的人日多一日,1877年2月,原有六节车厢已入不敷用,铁路公司又加挂了三节车厢。
截至1877年8月,火车乘客已达161331人次。
火车停开以后,原来已经习惯乘火车往来于淞沪间的人,顿觉极不方便,纷纷表示,“从前未见火车,亦均不知火车好处,今已行有数月,往来淞沪者均称其便,一旦停歇,殊令人皆往来不便”。
2)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3)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2)民国以后,进展缓慢;(3)新中国建立后1)在“一五”期间建成了陕西宝鸡到四川成都的铁路。
“二五”期间又建成了甘肃兰州到新疆乌鲁木齐的铁路,我国人民可以乘坐火车由西北、西南到内地了。
2)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
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3)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
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最恶劣的高原铁路。
中国铁路建设者破解并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
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新精神。
(4)铁路事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铁路的延伸,而且还表现在火车机车和火车运行速度。
火车机车的变化较大,我国现在基本告别了蒸汽机车,普遍使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已经崭露头角。
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正式付诸实施,主要干线开始“时速200公里”的高速运行,中国铁路开启“追风时代”。
火车机车演变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上海磁悬浮列车西起上海地铁2号线龙阳路站,东到浦东国际机场,线路全长30公里,设计最高运行速度为每小时431公里,单线运行时间为7分20秒。
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行的高速磁悬浮铁路。
未来新的领域之内陆地交通工具的展望未来20年到50年中,陆地上平原地区的现行铁路内燃机列车,将大部分改为磁悬浮超导火车运行.时速将达500公里以上.从北京到上海3小时即可到达,人们可以住在北京乘火车去上海上班.2 公路和汽车制造【合作探究】2:20世纪初上海开始出现的汽车成为权贵、富商的代步工具,但是公路交通发展较为缓慢,原因为何?原因有三:一是政治腐败,二是民生凋敝,三是汽车和油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经济落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合作探究】3:阅读P69“学思之窗”,请谈谈,火车机车的不断改进,给国民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解题关键:机车改进对社会的影响思路引领:从经济、社会生活角度考虑运输量大,有利于各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劳动力流动,促进经济发展;交通便利快捷;机车内部环境舒适,给百姓出行带来方便。
【合作探究】4:为了解决交通运输堵塞,你有哪些办法?(1)地面、地下和空中的路轨设计,实现地面交通压力最小化(2)发展城市环线,实现市区的客流量的最小化(3)实行单向行驶的道路交通,实现车辆行驶障碍最小化(4)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现车流数量最小化3 水路交通:(1)中国造船的历史虽然悠久,但16世纪以后,航海和造船的技术已渐渐落后于西方。
清朝雍正年间(1723一1735)蓝鼎和《鹿洲初集》云:"番人造船比中国更固。
"19世纪70年代初,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最早)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
(2)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3) 20世纪90年代,随着公路、铁路和航空业的发展,逐渐萎缩。
有的转向高档旅游服务业。
过渡:有一幅脍炙人口的挽联这样评价他上联:论事之成固可嘉,论事之败亦可喜,一霎坠飞机,青冢那堪埋伟士;下联:殉社会者则甚易,殉工艺者则尤难,千秋留实学,黄花又见泣西风。
他于1912年在广州郊区燕塘操场上空飞行表演,不幸失事,壮烈殉职;4 航空运输:(1) 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2)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
(3)1949年有52条民航线。
从“漂流瓶”到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百年间通信技术借助现代科技飞速发展。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1、电报在中国(1)19世纪70年代,丹麦在上海建立一个电报机房(2)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台湾架设。
(3)20世纪初,上海建立无线电报局。
3 互联网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传呼机、电话传真、互联网的Email已经被人们广泛的利用,目前国内Internet用户已超过6 000万户,而宽带用户占到10%以上,数量十分可本课测评: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是怎样发展变化的?解题关键: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思路引领:交通和通讯业受到的外来影响,中国人独立自主的发展。
交通:鸦片战争后,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188 1年,清政府筹建了唐山到胥各庄的第一条铁路。
1905年,清政府派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才真正开辟了中国人自办铁路的崭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城、兰新等铁路,开通了西南、西北的交通线。
90年代,贯通南北的京九铁路全线通车,2006年,世界上海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青藏铁路通车,使西藏和内地联系在一起。
火车机车经历了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的发展历程。
铁路营运居世界第四位。
公路交通方面,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一些偏远闭塞的地区也被公路联系起来。
1909年,冯如制成我国第一架飞机。
目前,我国已成为航运大国。
通讯: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利用去台湾视察的机会提出设立台湾电报局,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20世纪初,上海崇明设立无线电报局。
1900年南京的电话局是最早的市内电话局,打破了通信事业由外商垄断的局面。
新中国成立后,电讯事业快速发展。
F板书设计:略G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