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1)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1)




菩艺
提 老 组
术 精 神
1
中国传统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 文化丰厚土壤之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 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中国传统艺术精 神十分丰富,可大致将其概括为:道、 气、心、舞、悟、和六个方面。
2
“贰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


“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 性
“心”——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 性
9

“悟”作为中国美学与艺术学的重要范
畴之一,在中国传统艺术创造与壹艺术鉴
赏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衍生出“顿 悟”、“妙悟”等一系列相关范畴。
艺术家必须具有“悟性” 艺术家与艺术匠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 前者是以道驭技,而后者是有技无道。
10
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
中 和 之 “和”与“中”两个概念,既紧密联系,又 美
互相区别。“和”是指事物的多样统一或对 立统一,是矛盾各方统一的实现;“中”则 是指处理事物矛盾的一种正确原则和方法, 是实现这种统一的途径与标准。
11
“和”与“同”是两个 的概念
“同”只是把同类结合;“和” 是不同甚至相反的事物统一为一 个整体,也就是追求多样的统一。
因此,避免重复雷同,求异求变, 不仅不与求和谐的整体思维方式 相矛盾,相反,它正是体现出这 种“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艺 术思维特点。
15
本课重点总结
1中国的艺术精神,是“融洽自然,把 天道实践到人道”上的精神; 2儒家和道家,是统摄中国艺术精神的 两大主要流派,他们对天道各有不同 的体会和实践,但却彼此相对而又相 成; 3中国的绘画、音乐、舞蹈、雕刻、建 筑等艺术所表现的上述精神 , 要 注意 其对外来艺术的兼收并蓄,吸纳熔铸。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前言《中国艺术精神》是一本关于中国艺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著作,通过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探讨,引发了我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思考。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本书进行回顾,同时分享我的一些个人见解。

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识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阅读《中国艺术精神》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中国传统艺术所包含的独特气质和独到魅力。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对人文精神的体现。

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崇尚自然、尊重道德、注重内涵的艺术表达方式。

通过中国传统绘画、书法、音乐和舞蹈,艺术家们试图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感悟。

这种内涵丰富的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思想的传递。

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特征《中国艺术精神》在深入探讨中国艺术精神的同时,也提到了其核心特征。

其中,我认为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 内敛与含蓄中国艺术精神强调内在的力量,注重反思和内涵的传达。

相较于西方艺术的开放和直接表达,中国传统艺术更多地运用隐喻和诗意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这种内敛与含蓄的特点,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2. 和谐与平衡中国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和谐与平衡的美。

无论是绘画、音乐还是舞蹈,都强调在有序中寻求美感。

这种和谐与平衡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类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思考。

3. 自然与生命的认同中国传统艺术注重对自然和生命的观察和认同。

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景仰和敬畏之情。

音乐和舞蹈也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和动作,展示了对生命力量的赞美。

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思考阅读《中国艺术精神》,我在思考中国艺术精神的同时,也对自己的文化认同和艺术追求做出了一些反思。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感自己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了解不够深入。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传统艺术更加感到自豪和珍惜。

同时,我也意识到传统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应该致力于传统艺术的振兴和创新。

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精神

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精神

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精神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精神是中国古代艺术创作和鉴赏的核心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审美标准,对中国艺术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精神强调的是内在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内涵。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艺术家注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艺术作品来传达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形式的呈现,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画家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布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画家的内心世界。

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精神追求自然与和谐。

中国古代艺术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艺术作品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不追求刻意的夸张和怪异,而是追求自然的表达和平衡的构图。

例如,在中国传统园林中,设计师注重利用自然的元素,如山水、花草、水池等,营造出一种和谐、宜人的环境,使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妙之处。

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精神重视审美的内涵和修养。

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欣赏艺术作品需要有一定的修养和境界。

艺术家和观众都要通过修炼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艺术作品的创作和鉴赏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感悟。

例如,在中国传统音乐中,音乐家需要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练习,才能够将音乐作品演奏得准确、动人。

观众也需要有一定的音乐修养,才能够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精神注重平衡和谐的表达方式。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平衡和谐是一个重要的审美标准。

艺术家通过形式和结构的安排来实现平衡和谐的效果。

例如,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设计师注重建筑的整体平衡和比例的协调,使建筑具有一种和谐、稳定的感觉。

同样,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画家注重构图的对称和布局的平衡,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

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精神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审美观念。

在中国古代,艺术作品的创作和鉴赏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情感体验。

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现象的理解和思考,同时也希望能够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和感悟。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悟”是一种最自由的精神活动状态,是一种体验 有得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人人都可有悟性,但不是人人能达到悟的境界。
“悟”作为中国美学与艺术学的重要范

壹 畴之一,在中国传统艺术创造与艺术鉴
赏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衍生出“顿
悟”、“妙悟”等一系列相关范畴。 艺术家必须具有“悟性” 艺术家与艺术匠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
前者是以道驭技,而后者是有技无道。
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
中 和 之
“和”与“中”两个概念,既紧密联系,又 互相区别。“和”是指事物的多样统一或对 立统一,是矛盾各方统一的实现;“中”则

是指处理事物矛盾的一种正确原则和方法,
是实现这种统一的途径与标准。
“和”与“同”是两个 的概念
“同”只是把同类结合;“和” 是不同甚至相反的事物统一为一 个整体,也就是追求样的统一。 因此,避免重复雷同,求异求变, 不仅不与求和谐的整体思维方式 相矛盾,相反,它正是体现出这 种“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艺 术思维特点。
原始图腾歌舞与巫术仪式
具有强烈生命力的“乐舞”精神, 在后来逐渐渗透与融汇, 舞是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中国的 书法、画法都趋向飞舞,庄严的建 筑也有飞檐的舞姿。
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
重直觉的传统思维方式,影响了中国的传统艺术思 维和审美思维,尤其是形成了以“悟”为核心的感 性直觉的审美思维方式。


“舞”——中国传统艺术的乐舞
精神
“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
了解何为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形成与特征
目 录
详细了解“舞”、“悟”、“和”
课堂总结
谈中国传统艺术精神,首先要认识中国文化中两个极 其重要的观念:

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精神

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精神

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精神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以下是关于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精神的章节划分及相关内容: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精神的核心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这一思想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

艺术作品应当体现这种内在的联系和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审美意趣的追求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精神强调审美意趣的追求。

它认为,艺术作品不仅要有美的形式,更要有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艺术家应当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引导观众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三、崇尚自然的审美观念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精神崇尚自然的审美观念。

它认为,自然是最美的艺术品,艺术家应当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创造出自然美和人文美相融合的艺术作品。

同时,艺术作品也应当符合自然规律,追求自然的真实和自然的美。

四、追求和谐的审美价值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精神追求和谐的审美价值。

它认为,艺术作品应当体现出和谐、平衡、统一的美感,达到整体的完美和协调。

艺术家应当通过艺术表现出社会、自然、人类之间的和谐关系,传达出人类对和谐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五、强调道德的审美标准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精神强调道德的审美标准。

它认为,艺术作品应当符合道德规范,传递出正义、善良、美好的价值观念。

艺术家应当通过自己的创作,引导观众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传递出正面的社会信息。

以上是关于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精神的章节划分及相关内容。

这些精神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

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

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

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中国艺术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传统和精神,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它从世界艺术中吸取有益的东西,同时又给世界艺术以影响,为西方艺术家所推崇。

看一看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艺术大师的作品,以及他们和探险家们的论述就十分清楚了。

毕加索、马蒂斯从非洲的原始艺术中获得灵感,却从中国文人画中吸取了线条的营养。

罗丹的大弟子普落特尔,他家的会客室里陈列着中国北魏时期的两个雕塑品。

后期印象派大师高更说过,眼睛不要再往希腊看,应该向东方。

这说明西方绘画大师十分推崇中国的绘画艺术和雕刻艺术。

中世纪来中国旅行的摩洛尔旅行家伊本.拔都塔在记叙自己经历三年的亚非各地旅行的见闻时,也对中国的绘画大加赞扬。

他说:「中国是全人类中手艺最高明的和最有鉴赏力的人民……至于绘画,确实没有一个民族——不管是基督徒或非基督徒能赶得上中国人。

他们在美术上的才能是非凡的。

」马可.波罗赞扬时说,「金碧辉煌」的中国宫庭,充满了珠光宝气,「所绘壁画,龙翔凤舞,车骑百戏,珍禽异兽,战事耕作,无奇不有」。

中国的雕刻、园林艺术也受到人们的赞扬。

秦兵马俑的发掘,轰动了世界,赢得了很高的评价,被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中国文明和人类智慧的奇迹」。

马可.波罗和明清以来的西方传教士把中国园林风光介绍到欧洲以后,曾引起欧洲人的极大兴趣,很多人企图在欧洲仿造中国园林,但是都未成功。

当今欧洲人对中国园林的了解和欣赏又进入一个更高层次,不少人在研究中国的园林。

这一切说明,中国的艺术已经超越了东方的界限,而具有世界性的魅力。

中国的艺术为甚么具有这种世界性永恒的魅力呢?这是因为中国艺术的魅力来自于它的传统和精神。

这种传统和精神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使中国的艺术经久不衰,永放异彩。

中国艺术精神渗透在艺术的各个领域,既涉及到古典哲学、美学和宗教,又涉及意境、气韵、神似等问题。

只有在广阔的背景上来研究和探讨它,才能展示中国艺术精神之博大与精深,才能真正体现东方文化精神的特征。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有哪些文化精神内涵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有哪些文化精神内涵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有哪些文化精神内涵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仅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且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

这些节日久经沧桑,凝聚着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延不衰,以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令华夏子孙世代陶醉和向往,以约定俗成的民间礼仪陶冶和锤炼着民族的品格和个性,以欢乐祥和的氛围弘扬着民族的美德和精神。

其传承民族血脉、提升民族精神的价值,强化民族文化记忆、心理认同的价值,维系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价值,激发与释放情感、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是任何文化形式都难以替代的。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生存之根、立世之魂、传承之本。

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创造和传承的传统节日文化,可谓是最具活力和影响力、最具民族特色和个性的文化,它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生动展示了广大民众的精神世界。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

”今天,我们要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要倡导文明、和谐、喜庆、节俭的过节理念,充实和丰富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更重要的是要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使广大民众了解传统节日的源流及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唤起国人参与节庆活动的热情,并形成守护精神家园的文化自觉,使中国传统节日成为展示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成为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是厚重而多彩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中国传统节日是农业文明的缩影,是先人追求天人和谐的产物中国传统节日植根于农业社会的土壤中,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即节日日期的选择与设定是古人依据天候、物候和气候的周期性转换而约定俗成的,都对应着特定的节气和农时。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上)楼宇烈一、中国文化充满艺术精神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间的艺术精神。

我们讲中国文化的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或者以人为中心一种人文的文化。

它体现出来的一种人文的精神,那么怎么样来养成这样一种人文精神呢?主要是通过传统的礼乐教育,礼乐教育从一方面来讲它是讲的两个方面,礼,我们说也可以作为一种伦理的教育,那么也体现为一种伦理的精神,那么乐的教育呢,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的教育,或者说是美育的教育,体现中一种艺术的精神。

为什么我这儿要把艺术教育还要跟艺术精神提出两个概念来,主要艺术精神它所包含的意义要比一般的艺术教育或者艺术来的宽泛,它并不一定说我要教你做一个会写诗、会画画、会演奏乐器等等一个具体的艺术的门类,而是指它一种体现艺术所追求的一种境界的那么一种精神。

所以不一定跟具体的艺术完全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它是超越具体艺术的这样一种精神。

所以这个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中间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伦理的精神,一个方面是艺术的精神。

这两个方面它又是互相配合的,不可分割的。

那么礼来规范人的社会的身份、地位等等。

就像我这儿讲的礼是辨易、来明分,说明分就是来确定每个人在社会上的身份、地位、责任、权利、义务等等这样一些方面。

也就是社会秩序的建立。

乐按照传统说法它是统同的,也就是来合群的,因为这个社会都是一个群体,那么用礼把这个群分成了各种不同的身份、地位、等级、各种不同的责任、权利、义务,同时又用乐,通过乐教来使得这个群体使得不同的身份、等级、地位的人能够和谐一体,能够达到一种和谐,通过这个乐来表达人们自己的一种志向、情感,那么来交流、构建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

所以在中国的文化中间可以说礼乐这两个方面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这个礼乐教化来养成一个人的最根本的品质。

也就是说使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合格的人,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都是通过礼乐来实现的。

因此中国历史上大家都可以看到非常重视乐教,因为礼教大家都比较熟悉,很多过去常常讲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是一种伦理的文化,实际上只看到礼教这一方面。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一种高度纯正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中,存在着丰富多彩的人文精神,这些人文精神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中的人性,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1、勤奋和自我修养: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反映了中国人勤奋和不懈的自我修养,成为了建立一个和谐社会的理念。

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艺人需要长期的专业训练,而且需要日复一日地坚持练习,对音乐技艺进行不断的飞跃。

艺人的耐性、毅力、意志力、拼搏精神以及自我修养都被深厚的体现在演唱时的精彩表现中。

2、思想性表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不仅仅是一种音效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在传递文化和信仰。

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其丰富的思想性表现和宗教性表现,其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同时又体现着人性、人情和语言文化,对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产生深远的影响。

3、崇尚仁爱和和谐: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深厚而原始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和价值观念,因此,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也深深地体现了"仁爱之道"和"和合一道"。

在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唱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演唱者对音乐的精神追求和人际关系之间的平衡。

4、守正和襟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以其古老的、传统的、山川的和自然的元素构成,这些元素自然流露出中国文化中襟怀和守正的特质。

在传统的音乐表演中,崇尚的是内外兼备、平衡和谐、大成就像。

这种大成的精神注重了具有教育和启示意义的人性和可贵的感性平衡,是人们对良好生活条件的表达和愿望。

5、自由和创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最为深刻的特性就是对于自由和创新的崇敬和尊重。

传统音乐艺人所参加的音乐课程中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天赋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和自主性,在音乐创作中展现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让children感受到艺术创作与人类智慧的融合。

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所凝聚的人文精神对于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艺术精神pdf

中国艺术精神pdf

中国艺术精神pdf“中国艺术精神”是指凝聚和体现了中国艺术的根本精神,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步骤阐述中国艺术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第一步:中国艺术精神内涵的理解中国艺术精神内涵的核心是“神”的思想,即表现作品所传递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或者情感体验。

在中国艺术的传承中,“神”的思想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它不仅体现了作品的艺术性,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这种“神”的思想是由琢磨、感悟、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的艺术精华和审美理念所形成的。

第二步: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特点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特点是“中和”,即平衡、和谐、统一。

在中国艺术中,中和的思想贯穿始终,表现在各个方面,如音乐、绘画、书法等等。

它是中国艺术价值观的核心,是中国艺术不断发展的源泉。

第三步:中国艺术精神的体现中国艺术精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比如中国画、书法、音乐等。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中国艺术精神被视为最重要的文化精髓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其重要性。

作为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在海内外受到广泛的关注。

第四步:如何传承发扬中国艺术精神要想传承和发扬中国艺术精神,关键在于发现和传承中国传统艺术的道理和精髓,让中国艺术精神与现代文化相结合,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今后的艺术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大力支持艺术家的创造,营造有利于艺术创造和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传承发扬提供充足的土壤和条件。

总之,中国艺术精神是中华民族深刻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财富,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现代文化的点亮之一。

通过大力传承和发扬中国艺术精神,将能够推动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

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精神及艺术色彩

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精神及艺术色彩

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精神及艺术色彩摘要:纵观历史,人们在创造劳动工具的同时创造了艺术,她们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是亿万群众创造的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以题材的丰富性,时空的永恒性,材质的原发性,内蕴的含蓄性等艺术精神为现在的民间艺术色彩更为多样化,更能体现民间质朴的精神。

民间艺术色彩一般用和各地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有关,包含了很多地方文化特色。

一般色彩比较艳丽,情感表达浓郁。

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色彩的不同与变化体现的艺术精神是不变的。

关键词:历史色彩寓意精神Abstract: throughout history, people in the creation of the tools at the same time, create the art, they along with society's development. Folk art is laborer for their own life and the aesthetic demand of art created, it is the millions of folk art creation. Folk art to the richness of subject matter, the space and time the immutability, material of primary, combine the implicit language art spirit as of now, folk art colour more diverse, more can reflect the spirit of the plain folk. Folk art colour general use and life all over the habits, local conditions and social customs and relevant, contains a lot of local culture. General colour is more gorgeous, emotional expression is full-bodied. And the local cultur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colour changes embody and art spirit is constant. Keywords: history colour moral spirit引言:民间艺术是不可忽略的艺术,她们每一种的色彩搭配都是一种特殊的艺术符号,活跃人们的视野。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演讲人:彭吉象演讲地点:重庆大学演讲时间:2015年10月人类虽然都要追求真善美,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和西方传统美学观念有很大的不同。

这种不同,直接影响到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有很多明显的区别。

其区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比较。

中西美学比较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善就是伦理)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

正因为如此,就造成了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很大的不同,例如我们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人公几乎都死了,哈姆雷特自己死了,他的父亲被他的叔父害死了,然后叔父死了,母亲死了,未婚妻死了,他的岳父也死了,小舅子也死了,台上的人几乎都死光了,这就是西方的悲剧。

中国的戏曲就不是这样的,中国的戏曲并不是没有悲剧,但是中国的戏曲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尾,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强调的是再现、模仿、写实。

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

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

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非常注重焦点透视,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

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也不一样。

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

《诗经》是流行于2000多年前的民间歌谣,《楚辞》是屈原、宋玉创作的作品。

而且《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

《诗经》和《楚辞》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是抒情诗歌。

抒情诗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都是抒情诗。

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调的抒情。

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艺术精神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中国艺术精神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这种精神涵盖了中国艺术领域的众多方面,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

中国艺术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文化的面貌,并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人类情感的表达。

中国古代文化中流传着“以形写意”的观念,这种观念强调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对外界事物的理解。

这种理念影响了中国绘画的发展,使中国画成为一种灵动而富有情感的艺术形式。

中国画家通过线条、笔墨的运用,以及构思布局的独特方式,向观众传达出一种内敛而又神秘的艺术语言。

在音乐方面,中国艺术精神注重和谐与平衡。

中国音乐以中庸之道为指导,追求音乐中的平衡与调和。

传统的中国音乐器乐如古筝、琵琶等以及民间音乐如京剧、昆曲等都以传统的曲调和独特的演奏方式为特色。

这些音乐形式与中国文化中的思想理念相得益彰,体现了中国人对和谐与平衡的追求。

中国舞蹈也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体现。

中国舞蹈融合了戏剧、音乐和视觉艺术,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舞蹈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舞者的气质表现,每个动作都富有意义和寓意。

通过舞蹈,舞者可以表达内心的情感,传达出与观众之间的情感共鸣。

中国戏剧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古代的京剧、昆曲,到现代的话剧、音乐剧,中国戏剧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中国戏剧注重情节的发展和角色的塑造,通过舞台表演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呈现给观众。

中国戏剧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教育的手段,通过戏剧表演,观众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

中国艺术精神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也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力。

中国的绘画、音乐、舞蹈和戏剧作品都在世界各地展出和演出,受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和观众的喜爱。

中国艺术家通过创作和演出,向世界传达了中国人对自然、对情感、对人际关系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中国艺术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对自然、对情感的表达方式。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无言之境,不可说之味,不知者以 为淡易”,佛家至理领悟的人不少, 但转过来随处运用而无碍的不多,所 谓"荆棘丛中下脚易,月明帘下转身 难"。王维在诗中表达的正是这种"任 "的心态。
-
三、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1.“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 2.“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 3.“心”--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性 4.“舞”--中国传统艺术的乐舞精神 5.“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 6.“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
-
(二)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
1、“气韵”与“气韵生动” “rhythm and emotion”(林语堂) 2、“气韵”:气为生命之力量,韵为生命之风采。
动为气之核心,情为韵之根本。 3、中国艺术史上两个阶段: ①先秦至魏晋南北朝:以气为主,“以气取韵”。 商周青铜器,秦代兵马俑,秦代阿房宫,汉代雕塑,汉赋。 ②魏晋南北朝至明清:以韵为主,“韵中有气”。 吴道子的画,王羲之的书法,元四家,明四家,清代扬州八怪。
“心” ,“遁世”,“人与人心和谐”。 禅宗,中国化的佛教,主张“以心传心”。 “佛祖拈花,伽叶微笑”(印度达摩祖师、禅 宗五祖弘忍)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 处有尘埃?”(六祖慧能) 唐代大诗人王维:“诗佛”,
-
1.人生态度 尚书右丞,亦官并隐。“早年丧妻,终身未娶。”
辋川别墅。“退朝之后,焚香独座,以禅颂为事。” 2.诗歌风格
-
(六)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
2、“和”是指“多样统一”或“对立统一”。
①从“多样统一”来看,“和”与“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和”是多样统一,将不同事物统一为整体。 “同”是把同类的东西堆积到一起。 “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齐白石:“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

道家美学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当代价值及对人生的启示

道家美学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当代价值及对人生的启示

道家美学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当代价值及对人生的启示-----以宋朝山水画为例中华是一个富有艺术精神的民族,在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诞生出了灿烂辉煌的精神文明。

道家,儒家,佛家等等共同谱就了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世界,为艺术发展打造浓厚的思想文化基础。

这其中在道家美学思想影响下,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的道、心、悟。

比如宋朝山水画中体现的自然美、融合美与超越美,都是道家美学精神中的重要内容,即道、心、悟。

道家美学精神中的道,即是自然美的美学思想。

其中的心,则是融合美的美学思想。

其中的悟,则是超越美的美学思想。

宋朝山水画中强调少则得,多则惑,这意思是,少去可以获得更多,贪多反而迷惑。

比如《寒江独钓图》,除了独钓者坐在船上,四周寥寥几笔微波外,几乎全为空白,突出写意,这体现了自然美的精髓;又由于其寥寥几笔突出了自然形象中的诗意特征,以景传情,达到情感色彩与景的交融,也突出了融合美的特征;另外,《寒江独钓图》中一大特点就是虚实结合,正是道家美学精神中的悟,体现深刻的超越美。

道法美学不仅启发了宋朝画家不一样的思维方式,成就了我国深厚的山水文化艺术,更是给当代带来不少价值和意义。

道家美学的观念里,将人生意境与自然融合,寄情于山水,在山水田园之中,发现人生存的意义以及人生价值。

宋朝山水画因此得到启发,衍生出新的山水画意境。

在《寒江独钓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意境美所体现的“虚”与“实”,“形”与“神”“动”与“静”,“有”与“无”的融合统一。

其中,想“虚”就是画面留白的地方,“实”就是画面中的笔墨画出来的地方。

从《寒江独钓图》中,我们能够发现自然之美,欣赏山水田园风光,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给人一种身心愉悦的体验。

以《寒江独钓图》为代表的诗画表达出一种隐逸避世、顿悟渐修的思想,更是是现代人反思人生的重要思想来源。

道家美学中也体现了庄子的主流思想,即自由精神。

庄子自由精神的根基就是“道”。

《寒江独钓图》中的空间意识其实是一种心理意识。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4篇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4篇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4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1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主要体现在音乐,书画诗歌之中。

其实音乐或者书画只是古人用于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工具或手段,从而他们的艺术精神就隐藏在里面。

古代的音乐,也就是礼乐,在孔子的改良传承后,最终起了一种教化的作用。

孔子的艺术精神是做到“美”与“善”的统一;而孟子的艺术精神是做到“仁”与“乐”的统一。

总结起来说,儒家的艺术精神就是由一人之修养而通于天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从艺术精神里抽出来的精髓。

根据《乐记》记载,构成音乐三要素是“诗”,“歌”,“舞”。

这三个基本要素,是不借助于自身之外客观事物就可以成立。

有了这三种要素,就能借乐器以文之。

同时,乐三种基本要素是直接从心发出,是从人生命根源流出来,且具有明确节奏。

但乐器是通过配合这种节奏而发生作用,从而激发或者引导处藏于人生命中艺术精神。

人人都有艺术精神,但有人只是“表出”,有人是“表现”。

这就是个人艺术精神层次不同,有人只是享受这种精神,有人是在创造自己这种艺术精神。

艺术精神,其实也就是美学,美的精神。

这是一条走不完的路,你需要在美的这条路上一边欣赏,一边开发你的艺术精神。

这条路有两个站,心斋和坐忘,达到这两者的历程,就是达到美的终点站的历程。

心斋,就是内心纯粹,无欲无求,我们需要有着这么一颗空灵的心去探索我们的艺术精神。

坐忘,就是摒弃周围环境的一切无关事务,做到只有用纯粹的意识去思考事物。

两者要求做到虚,静,明。

心斋是指内在的要求,坐忘是外在的条件,两者组合完成艺术精神的要求。

其中,心斋之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

说到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的是书法绘画。

而书画从魏晋时期开始出现艺术精神的气息。

书画讲究的是气韵,在古人看来,光是气韵生动一词,就能穷中国艺术精神的极谊了。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无言之境,不可说之味,不知者以
为淡易”,佛家至理领悟的人不少, 但转过来随处运用而无碍的不多,所
谓"荆棘丛中下脚易,月明帘下转身
难"。王维在诗中表达的正是这种"任" 的心态。
(六)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
1、中国传统艺术主张“中和为美”,就 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思维方式。“和”是 指事物多样统一或对立统一,是矛盾各 方统一的实现。“中”是指处理事物矛 盾的一种正确原则和方法,是实现统一 的途径。
(六)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
2、“和”是指“多样统一”或“对立统一”。
(六)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
3、“中”是一种正确的原则和方法,是解决矛盾的途径。
①“乐而不淫,衰而不伤”——“A而不B”或“甲而不乙”的
公式巧妙地求得对比中的平衡,达到对立统一的中和之美。 ②“中”的更高境界是在不平衡中求平衡,这就需要加强 “度”的把握。 潘天寿:“天平和中国的老秤是同样的平衡,但老秤的平衡 较好,是得势的平衡。”
4、“文如其人”、“画如其人”、“诗如其人”、“书如其人” ①“狂放”的主要特征是“不平则鸣”。
②“清逸”的主要特征是“与世无争”。
(四)舞——中国传统艺术的乐舞精神
1、中国远古艺术:诗、歌、乐、舞一体。
宗白华:“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中国的书法、画法都趋向 飞舞。庄严的建筑也有飞檐表现着舞姿。”
三、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1.“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
2.“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
3.“心”--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性

论述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理解和作品

论述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理解和作品

作品编号:CA001《我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理解和作品》1.引言我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本文将围绕我国传统艺术精神展开讨论,并探究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作品的魅力。

2.我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内涵我国传统艺术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追求的集中体现。

它主张“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艺术创作中追求内心世界的表达和审美境界的追求,是一种秉持儒家思想和道家哲学的综合体现。

3.我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主要特征我国传统艺术精神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还体现在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上。

传统艺术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注重形神兼备,力求表现出内在的精神追求,同时在内容上注重“以人为本”,强调个体情感的表达和塑造。

4.我国传统艺术作品的代表性我国传统艺术作品多种多样,包括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等多个门类。

其中,唐代的《清明上河图》、明代的《白描富春山居图》等绘画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远的意境成为代表作品,展现了我国传统艺术的魅力与内涵。

5.个人观点和理解我深信我国传统艺术精神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追求对于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化的今天,传统艺术作品可以成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艺术精神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6.总结我国传统艺术精神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形式呈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深入理解和传承我国传统艺术精神,可以丰富个人内在世界,提升审美情操,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多元交流和共生发展。

结语:我国传统艺术作品的魅力和精神内涵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和传承。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读者打开一扇了解和欣赏我国传统艺术的窗口,使其受益终身。

以上内容为知识文章的格式,并对主题文字进行了多次提及,同时对我国传统艺术精神进行了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探讨。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满足您的要求,如有需要,我可以根据您的意见进行进一步修改。

我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内涵是深远的,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追求,更是一种秉持儒家思想和道家哲学的综合体现。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吃墨 • 入木三分
四.隋唐---鼎盛时期
• 唐初四大书法家 :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 • 虞世南:唐太宗老师.特点:笔圆而体方,外柔而内刚, 发笔出锋如抽刀断水.<孔子庙堂碑>. • 欧阳询: “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怒目,力 士挥拳”.所创“欧阳询八诀”书法理论,具有独 到见解。对明代人李淳的八十四法,清代人黄自 元结构92法的著述,均有启示。其“八决”为: (点)如高峰坠石;(横戈)如长空之新月; (横)如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 (坚戈)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折)如万钧 之弩发;(撇)如利剑断犀象之角牙;(捺)一 波常三过笔。
民族音乐艺术
• 起源于生产劳动--模仿---表达感情—艺术。 与诗歌、舞蹈分不开,与祭祀密切相关。 《周易》“象曰:雷出地奋,先王以作乐崇 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六乐—巫 术祭祀—巫人。
周—制礼作乐
• 礼乐:维系秩序。特点:一、等级化二、 教育中心,学生学习课程三、为政治服务。 音乐理论和音乐家。春秋有了音乐思想: 公孙尼《乐记》荀子《乐论》;师襄、师 旷、高渐离。
• 王羲之: “书圣” “兼摄众法,备成一家” “贵曰群品,古今 莫二” 梁武帝说“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清 风出袖,明月入怀”;唐太宗<兰亭序> • 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 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 • 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 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 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 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王羲之询问附 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道士说:「倘若 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 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 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答:儒家美学的形成和发展,受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影响,儒家美学的政治色彩与伦理色彩比较浓厚,强调美与善的统一,功利主义倾向比较明显。

儒家主张“入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忧国忧民,正人正己,崇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儒家美学的代表人物杜甫,尽管杜甫仕途坎坷,政治抱负始终未能实现,亲历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生活困窘,但始终不改初衷。

甚至在写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的极度困窘中,杜甫所祈求的也不是个人的幸福,而是天下寒士的温暖。

受儒家美学的影响,杜甫的诗歌十分严谨,讲究对仗、工整、格律,如他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诗,两两成偶,对仗工整,一句一景,彼此并列。

道家美学的形成和发展,受老庄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影响。

道家美学崇尚自然之道,追求个体精神的绝对自由,具有鲜明的超功利倾向。

道家主张“出世”。

认为真正能观于天地而体道得道的理想人格应当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与造化同流,与日月同辉,游乎四海之外” 。

道家美学代表人物李白,原来也有政治抱负,受到唐玄宗的礼遇,供奉翰林,但政治上并不受重视,又受权贵排挤,仅一年就被“赐金放还”,从此离开长安,遍游名山大川。

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老庄道家的意味,渴望精神的绝对自由,仙与酒成为李白常常吟咏的题材。

如“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游名山游”。

李白的诗歌风格,不拘一格,挥洒自如,可以看出李白的道家思想飘逸的一面。

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

主张“心”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一切法皆从心生”,高扬“心”的地位和作用,主张“遁世”,即避而不入。

禅宗认定法由“心”生,境由“心”造,而“心”是空寂的,所以“心”所显现的世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皆虚幻不实。

禅宗美学的代表王维虽然受到儒家道家的影响,但更多地受到佛教禅宗美学的影响。

王维长期在京供职,官至尚书右丞,晚年笃志奉佛,“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王维的诗里都充满了浓郁的禅意。

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正是儒、道、释三者的不断冲撞和融汇,影响和决定着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审美趣味的不断变化、发展,形成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

道,为中国古代哲学最高范畴, 道有天道、人道之分。

天道是关于宇宙根本问题的学说,人道是人生根本问题的学说。

老庄道家侧重于“天道”或“自然之道”,孔孟儒家侧重于“人道”或“论理之道”,禅学的“佛性”(即心即佛)相似于“道”的概念。

天、人统一于“道”,也就是“天人合一”之道。

“天人合一”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它不仅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而且也是一种关于人生理想, 人生价值的学说。

“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自然界具有普遍规律,人也应当服从这种
规律。

此外,“天人合一”还强调人性即是天道,道德原则和自然规律是一致的,人生的最高理想应当是天人协调,包括人与万物的一体性,还包括人与人的一体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最根本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前者强调“天人合一”,而后者强调“主客分立”。

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

物质的气被精神化、生命化,这可以说是中国“气论”的本质特征。

“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但中医讲“气”,气功讲“气”,戏曲表演讲“气”,绘画书法也要首先运“气”。

中国传统美学用“气”来说明美的本原,提倡艺术描写和表现宇宙天地万事万物生生不息、元气流动的韵律与和谐。

一方面,中国美学十分重视养气,主张艺术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与学识水平,“气”是对艺术家生理心理因素与创造能力的总概括。

另一方面,又要求将艺术家主观之“气”与客观宇宙之“气”结合起来,使得“气”成为艺术作品内在精神与艺术生命的标志。

尤其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气韵”,极富民族特色,指的是审美对象的内在生命力显现出来的具有韵律美的形态。

“气韵”范畴,孕育于哲学中重视“气”和音乐中讲究“韵”的汉代,成熟于各门类艺术推崇生动表现事物气韵之美的魏晋南北朝。

“气韵生动”已经成为中国画创作的总原则,相当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特色。

心,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性。

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国传统艺术,一开始就十分重视人的主体性,认为艺为心之表、心为物之君,主张心乐一元、心物一元。

因此,中国古典美学和中国传统艺术,一贯强调审美主客体的相融合一,一贯认为文学艺术之美在于情与景的交融合一、心与物的交融合一、人与自然的交融合一。

如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同时,中国传统艺术又十分重视情理交融、情理统一。

舞,中国传统艺术的音乐智慧。

远古的中华大地上,原始的图腾歌舞与狂热的巫术仪式曾经形成过龙飞凤舞的壮观场面。

因而,在中国古代艺术中,诗、乐、舞最初是三位一体的,只是到后来才逐渐发生了分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艺术门类。

但是,这种具有强烈生命力的“乐舞”精神,并没有消失。

恰恰相反,这种“乐舞”精神,后来逐渐渗透与融汇到中国各个艺术门类中,体现出飞舞生动的形态和风貌。

舞是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

中国的书法、画法都趋向飞舞,庄严的建筑也有飞檐的舞姿。

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

重直觉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重要特点之一。

而这种传统思维方式,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思维和审美思维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形成了以“悟”为核心的感性直觉的审美思维方式。

“悟”是一种最自由的精神活动状态,是一种体验有得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虽然人人都可具有悟性,但只有博采众通、功夫不断,才能达到悟的境界。

“悟”,作为中国美学与艺术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在中国传统艺术创造与艺术鉴赏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衍生出“顿悟”、“妙悟”等一系列相关范畴。

从某种意义上讲,真正的艺术家必须具有“悟性”。

艺术家与艺术匠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以道驭技,而后者是有技无道。

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

中国传统美学与传统艺术主张“中和为美”。

“和”与“中”这两个概念,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

“和”是指事物的多样统一或对立统一,是矛盾各方统一的实现;“中”则是指处理事物矛盾的一种正确原则和方法,是实现这种统一的途径与标准。

“和”是指多样统一或对立统
一,“和”与“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同”只是把同类的、没有差别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而“和”则是由不同的、甚至相反的事物统一为一个整体,也就是追求多样的统一。

因此,避免重复雷同,求异求变,不仅不与求和谐的整体思维方式相矛盾,相反,它正是体现出这种“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艺术思维特点。

在发现多样统一而求“和”的同时,中国古代哲人又发现了对立统一而求“和”。

与多样统一相比,对立统一更接近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以对立统一来说明“和”,表明中国古人对“和”的本质认识有了更深入的发展。

对立统一思想成为中国古代哲学具有特色的朴素辩证思维观,并对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学的许多范畴都是以对立统一的形式出现,如“刚柔”、“虚实”、“动静”、“形神”、“文质”、“情理”、“情景”、“意象”、“意境”等等,其中,偏于精神性的一面,更多地在矛盾统一中处于主导地位,如“形神”中的“神”,“情景”中的“情”,“意象”中的“意”等。

正是这种闪烁着中华民族理性智慧光芒的辩证思维,对中国传统艺术和美学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和美学思想中极富有民族特色的辩证和谐观--“和”。

这种“和”的境界,在儒家来说更多地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主张情与理的统一;在道家来说更多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心与物的统一;在禅宗来说更多地强调人与人心的和谐,追求心灵的澄净,“即心即佛”。

这样的“和”,从个人到社会,从人文到艺术,从天地万物到整个宇宙,无不贯通。

“天人合一”的和谐美,显然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高追求。

中国美学要求美与善的统一,而所谓善的最高境界,儒道两家虽各有不同的说法,但归结到最后,都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而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也正是一种审美的境界,一种真善美统一的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