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
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
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 (409)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路径 (412)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临床路径 (418)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 (424)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427)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 (432)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 (435)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408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
一、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痞病(TCD 编码:BNP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化不良(ICD-10 编码:K30 02)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消化不良中医诊 疗共识意见(2009)》”。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的《中国 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 疗方案”。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常见证候: 脾虚气滞证 肝胃不和证 脾胃虚寒证 脾胃湿热证 寒热错杂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 疗方“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为:4-8 周/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痞病(TCD 编码:BNP020)和消化不良(ICD-10 编码:K30 02)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
反流也可引起口腔、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出现食管外表现,如哮喘、慢性咳嗽、特发性肺纤维化、声嘶、咽喉炎和牙蚀症等。
(二)流行病学GERD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西方国家GERD患病率为10%~20%[1],国内尚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资料,有Meta分析显示国内GERD的患病率为12.5%[2],且呈现出南低北高的特点,可能与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虽然目前我国GERD患病率较西方国家低,但随着我国生活方式西化、人口的老龄化,GERD患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分类根据反流是否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分为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 EE)、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其中NERD最常见。
EE可以合并食管狭窄、溃疡和消化道出血。
目前认为GERD的两种类型相对独立,相互之间不转化或很少转化,这两种疾病类型相互关联及进展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一)诱因或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资料显示GERD发病和年龄、性别、肥胖、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老年人EE检出率高于青年人[3]。
男性GERD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4]。
肥胖、高脂肪饮食、吸烟、饮酒、喝浓茶、咖啡等因素与GERD的发生呈正相关,而体育锻炼和高纤维饮食可能为GERD的保护因素[5,6]。
(二)发病机制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取决于抗反流防线与反流物攻击能力之间的平衡。
反流发生时,胃酸、胃蛋白酶、胆汁等反流物可直接刺激食管黏膜造成损伤,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可导致胃食管反流事件增多,而食管清除能力下降使反流物接触食管黏膜的时间延长,易导致攻击和损伤。
1.抗反流屏障结构和功能异常[7,8]:(1)贲门切除术后、食管裂孔疝、腹内压增高(妊娠、肥胖、腹水等)可导致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us sphincter, LES)结构受损。
临床路径在胃食管反流患者诊疗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 ( C N P ) 能够 有效提 高康复 资源 的利用率 、 减 少 患 者 康 复 进 程 的延 迟 , 实现患者临床护理质量的最佳化 。 所谓的 C N P主要 是 指 以 患 者 自身 特 征 为基 础 的 、 具 有 高 度 针 对性的临床护 理方 案… 。C N P通 常 具 有 一 个 详 细 的 护 理 日 程计划表 , 细 化 患 者 每一 天 的 检查 、 用药 、 治疗 、 护理 、 饮食 、 活
.
临床 路径 在 胃食 管 反流 患 者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疗 护 理 中 的应 用研 究
郭 艳
( 湖 北 医药 学院 附属 太 和 医院 , 湖 北 十堰 4 4 2 0 0 0 )
[ 摘要 ] 目的 探 讨 I 临床 护 理 路 径 ( C N P ) 在 胃食 管 反 流 ( G E R D) 患 者 诊 疗 护 理 中 的 应 用 效 果 。 方 法 将 2 8例 G E R D 患者 作 为研 究对 象 , 随 机 分 为 2组 , 对照组 ( =1 4 ) 采 用 常会 护 理 方 案 , 研 究组( n=1 4 ) 在 常 规 护 理 方 案 基 础 上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 ; 对 比 分析 2组 患者 对 临床 护 理 的 满 意 度 、 健 康 知 识 掌 握 程 度 以及 平 均 住 院 时 间。 结 果 研 究 组 患 者 对 临 床 护 理 的 满 意 度 明 显 高 于对 照 组 ( P< 0 . 0 0 5 ) ; 研 究 组 患 者 对健 康 知 识 的 掌握 程 度 和 平 均 住 院 时 间 明 显 优 于 对 照组( P< 0 . 0 0 5 ) 。 结 论 临 床 路 径 在 G E R D患者诊 疗护 理 中的应 用效果 显著 , 既 可 以 提 高 患 者 对 临 床 护 理 的 满 意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202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胃肠动力学组 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 食管疾病协作组
定义
•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是由胃十二 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或口腔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慢性疾病,
中和,PSPW指数是伴有PSPW的反流次数占总反流次数的百分比,可反映食管的化 学清除能力。西方健康人群 PSPW 指数>61%,低 PSPW 指数可作为存在病理性反 流的辅助证据,并可预测患者对抑酸治疗的反应
•。
• 食管基线阻抗值可反映食管黏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MNBI的计算方式如下: 在夜间卧位期间,分别在凌晨 1:00、2:00、3:00 选取 3 个 10 min 的时间 窗口,在避开吞咽、反流和 pH值下降的时间窗后测量最远端阻抗通道(通 常为 LES 上方 3 cm 通道)的基线阻抗值,以上 3 个时间点的平均阻抗值 即为MNBI。西方健康人群MNBI>2 291 Ω,低MNBI可作为诊断病理性反 流的辅助证据,且可预测患者对抑酸治疗的反应。
• 一些新的食管阻抗‐pH值监测参数可用于食管生理状态的辅助诊断,如反流后吞咽 诱导蠕动波(post‐reflux swallow‐induced peristaltic wave, PSPW)指数和平 均夜间基线阻抗(mean nocturnal baseline impedance, MNBI)。PSPW 指 反流事件结束后 30 s内发生的吞咽事件,可促进唾液对食管远端酸化的
• ②应用评价:食管反流监测可为 GERD 提供客观诊断证据,是诊断 GERD 的金标 准。如患者既往未明确诊断 GERD,建议停用抑酸剂>1周后再行食管反流监测; 如患者已确诊GERD,为明确抑酸剂治疗失败的原因,可在服用抑酸剂的情况下行 食管反流监测。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ICD-10:K21)。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主编,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1.临床表现:原因不明的呕吐、胸及上腹痛、反酸、胃灼热,小婴儿喂食困难、营养不良、发育停滞等症状,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道感染、治疗无效的哮喘等,应当考虑胃食管反流病可能。
注意需要与食物过敏引起的反流或嗜酸细胞性食管炎鉴别。
2.实验室检查:通过食管钡餐造影;食管下段24小时pH值联合阻抗监测;胃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主编,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1.体位治疗。
2.饮食治疗。
3.药物治疗:胃肠促动力剂(尚无合适推荐的幼儿用药)、抑酸剂(法莫替丁,0.5mg/kg/次,每天2次,最大剂量每次不超过40mg;奥美拉唑:5~10 kg:5 mg qd;10~20 kg:10 mg qd;≥20 kg:20 mg),黏膜保护剂。
4.外科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21胃食管反流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和隐血;(2)C反应蛋白(CRP);(3)肝肾功能、电解质;(4)食管下段24小时pH值联合阻抗监测。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血气分析;(2)胸部、腹部X线平片;(3)腹部超声;(4)食管钡餐造影;(5)胃镜检查。
(七)选择用药1.胃肠促动力剂(尚无幼儿合适的推荐药物)。
脾胃科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
一、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吐酸病(TCD编码:BNP0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ICD-10编码:K21.90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专家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06年,三亚)。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临床常见证候: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中虚气逆证气郁痰阻证瘀血阻络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年)”。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为:4-6周/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吐酸病(TCD编码:BNP030)和胃食管反流病(ICD-10编码:K21.903)的患者。
2.反流性食管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可以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胃镜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24小时食管pH及胆红素监测、食管测压、心电图、胸片、超声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肝胃郁热证:疏肝泄热,和胃降逆。
(2)胆热犯胃证:清化胆热,降气和胃。
临床护理路径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 例列 为 2组 ,进 入 临床 护理 路 径的 胃食 管流 病 患者 例 为实验 组 。对 照组 采 用常规健 康教 育方 法 ,试 验 组采 用 ・床 护理 路 经进 行健 康教 1 l 盏
部震动或扭曲,防止颈部过度运动导致植骨块脱落。出院后继续功能
锻炼 ,增加肢体 活动能力 ,颈椎 稳定性 。功 能锻炼时应循序渐进 ,注 意安全 ,避免 从事激烈的体育 运动。术后定 期复查 ,检查植骨 融合情 况以及内固定情况 。
3讨 论
2. . 1密切 观察 病情 2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给予心电血 氧血压监测 。注意患
颈椎手 术后7 为脊髓水肿 期 ,4 5为 水肿高峰 期_,此时应 特别 d  ̄d ] ]
加强 呼吸道护理 。注意保持病房 整洁 ,空气清新 。鼓励患者多做 深呼
吸、咳嗽咳痰 ,以此来预 防肺部 感染。对于有 痰不易咳 出的患者 ,可 以给 予雾化吸人 ,辅助吸痰治疗 。若 出现不伴有 颈部肿胀 的憋气 、呼 吸急 促 ,可能 出现 喉头水肿 ,应 加强雾化吸人 和吸氧。若 出现 呼吸困
训练 。方法 :术前3 5开 始 ,指导 患者本人 或家属用2 4  ̄d - 指在准备 手
渐 过渡到正常饮食 。术后需要加 强营养 ,提高 蛋白 、维生素摄入 量 , 多饮水 ,忌食 用辛辣刺激食物 。 2. .5功能锻炼 2 术后2 日指 导患者 和家属 对肢体和 关节做 主动 或被动 活动 ,逐渐 增加强度 。恢 复期间逐渐增加 肌力训练 ,促进 各肌群恢复 。鼓励患者 主动 进行训练 ,可以促进全身肢 体功能的恢复 ,对 于术前肢体运 动障 碍 的患者更 为重要。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小儿内科19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小儿内科19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0.12.10•【文号】卫办医政发[2010]198号•【施行日期】2010.12.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小儿内科19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9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我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矮小症、病毒性心肌炎、川崎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癫痫、1型糖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过敏性紫癜、毛细支气管炎、热性惊厥、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支气管肺炎等小儿内科19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当地医疗工作实际,指导各试点医院制订具体实施的临床路径,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将有关情况报我部医政司。
联系人:卫生部医政司医疗机构管理处张文宝、胡鹏电话:************、68792730附件:小儿内科19个病种临床路径二○一○年十二月十日附件:小儿内科19个病种临床路径矮小症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矮小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矮小症(旧称侏儒症)(ICD-10︰E34.3)。
(二)诊断依据。
根据《儿科学》(王卫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2008年,46:428-430)、《Pediatric Endocinology》(Mark A.Sperling主编,Saunders Elsevier 出版社,2007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小儿内分泌学》(颜纯、王慕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胃痛临床路径总结分析
胃痛临床路径总结分析胃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疾病引起。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综合性医疗管理模式,旨在优化医疗流程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本文将对胃痛的临床路径进行总结分析,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一症状。
一、临床表现胃痛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常见的症状包括腹部不适、隐痛或剧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
病程长短、疼痛部位和性质、伴随症状等因素,都可以对不同病因进行初步判断。
二、常见病因1. 胃溃疡:由于胃黏膜破损导致的溃疡,常伴随胃酸分泌增多。
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加重和减轻交替出现,多数患者在空腹时疼痛加重。
2. 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和胆汁反流,刺激食管和胃黏膜,引起胃痛、烧心、咳嗽等症状。
3. 慢性胃炎:胃黏膜受到慢性炎症的刺激,常伴随腹痛、恶心、不适感等,食欲减退。
4. 胃肠功能紊乱:包括胃痉挛、胃排空障碍等,常表现为腹部充气、腹胀、胃痛等症状。
5. 胃肠道感染: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胃肠道炎症,常伴随腹泻、腹痛、恶心等。
6. 胃癌:胃部恶性肿瘤,早期很难察觉,常伴随胃痛、消瘦、恶心等症状。
年龄大、食欲减退、贫血的患者需要高度警惕。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于胃痛患者的诊断,需要综合评估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胃镜、透视、X线检查、血常规、粪便常规等。
鉴别诊断主要是根据疼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进行判断,排除可能的病因。
四、临床路径建设1. 病史采集与初步评估: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疼痛的性质、部位、发作时间、加重因素等,并结合体格检查初步评估病因可能性。
2. 辅助检查及筛查:根据病史和初步评估,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项目,以帮助明确诊断。
3. 诊断与治疗方案制定:根据确诊的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抗酸治疗、抗生素治疗、抗炎治疗等。
4. 病情监测与进一步处理:对于治疗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的患者,需要进一步监测病情,并考虑进行更进一步的检查。
5. 宣教与随访:对患者进行胃痛的相关知识宣教,告知如何预防和应对胃痛;并定期随访患者,了解治疗效果及情况。
消化内科临床路径
急性糜烂性胃炎
急性胃炎
K29.101
K29.100X001
—
1、必符一诊诊断;(1)有急性胃黏膜病变的诱因(应激状态、酒精、进食不洁食物、特殊药物等)(2)急性起病,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2、同时有他病,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一诊CP实施,可进入CP。
4-5天
必要时
2016年版P183
缺血性肠炎
K55.900X002
K55.900X001
K55.900X002
—
第一诊断必符缺血性肠炎,局限性缺血性肠病,缺血性肠炎。临床病情排除急性坏死型。
10-14天
建议早期使用广谱抗菌素预防菌血症
2016年版P236
16
消内
功能性肠病
K59.900
—
1、必符一诊诊断;2、同时有他病,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一诊CP实施,可进入CP。
5-7天
预防感染
2016年版P240
17
消内
腹泻
K52.916
—
无
5-10天
抗感染:左氧氟沙星、依替米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喜炎平等
2016年版P244
18
消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K76.000X002
—
1、第一诊断高度怀疑且分型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已初步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2、同时有他病,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一诊CP实施,可进入CP。
13-14天
酌情可短期内应用抗菌药物
2011年版P285
27
消内
肝硬化
肝性脑病
K74.100
K72.903
—
2024美国胃肠病学院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和管理指南解读
2024美国胃肠病学院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和管理指南解读2024年美国胃肠病学院(AGA)发布了《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和管理指南》,该指南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诊断和治疗的权威指南,对患者的诊断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首先,在指南中明确了GERD的定义,指出GERD是一种由于胃酸和(或)非酸性胃液反流引起的症状和(或)并发症。
同时,指南还将GERD分为两种类型:典型GERD和非典型GERD。
典型GERD包括胸骨后烧灼感、酸味、干咳等症状,而非典型GERD包括咳嗽、喉咙痛、哮鸣等症状。
在GERD的诊断方面,指南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
其中,根据症状的特点,可以先行试验性治疗,即在没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情况下,根据症状给予酸抑制剂治疗,如果症状有明显缓解,则GERD的诊断可被确认。
如果症状严重或反复发作,或有附加症状,指南建议进行进一步诊断,如经食管测压、食管内pH监测等。
在GERD的治疗方面,指南强调了生活方式和饮食的管理。
首先,需要避免或减少与GERD相关的危险因素,如咖啡因、巧克力、薄荷、酒精等。
其次,要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避免肥胖。
同时,要采取一些适度的生活方式改变,如提高床头高度,避免睡前进食等。
对于药物治疗,指南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对于轻度GERD,可以采用非处方抗酸药物进行短期治疗。
对于中度和重度GERD,或者症状不完全缓解的患者,需要长期使用处方抗酸药物。
同时,指南还对抗酸药物的种类、剂量等给出了具体的指导。
此外,指南还提到了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和方法。
对于无法控制GERD 症状的患者,或者存在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选择。
指南对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和并发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总结起来,2024年美国胃肠病学院的《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和管理指南》为GER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权威的指导。
指南明确了GERD的定义,并指出了GERD的典型和非典型症状。
在诊断方面,指南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和建议。
在治疗方面,指南强调了生活方式和饮食的管理,并给出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具体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二)诊断依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高度疑似胃食管反流病(疾病编码ICD–10:K21)。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同级别医院近期内已查项目可自行决定是否取用):
(1)血常规、便常规和潜血、尿常规;
(2)肝功、肾功、血糖、血脂、血离子;
(3)心电图;
(4)胸片;
(5)腹部彩超;
(6)胃镜(检查前做乙肝、丙肝等感染性疾病筛查)。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内镜下活体组织学检查;
(2)食管测压;
(3)食管24小时pH值监测和阻抗;
(4)食管钡餐检查。
(七)选择用药。
1. 质子泵抑制剂。
2. 黏膜保护剂。
3. 促动力药。
(八)出院标准。
1.诊断明确,除外其他疾病。
2.反流、胸痛、腹痛等症状缓解,可应用口服药物维持治疗。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胃镜检查发现消化性溃疡、食管癌、胃癌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出径或进入相关路径。
2.拒绝接受药物维持疗法,要求内镜或手术等进一步治疗。
3.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疾病需进行相关检查及治疗,或进入相关路径。
4.患者在充分告知的情况下,拒绝配合必要的检查项目和/或治疗方案。
二、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ICD-10:K2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