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池莉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
比较池莉与方方的创作

比较池莉与方方的创作池莉和方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知名作家,他们的创作具有独特性和影响力。
本文将从文学创作角度出发,比较池莉与方方的作品特点和艺术价值,探讨他们的创作风格、写作态度以及文学观念之间的异同点。
一、创作风格比较池莉的小说中以强烈的女性主义观念和对现实中社会问题的关注为特点。
她善于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呈现出男女、城乡、现代与传统等主题的矛盾冲突。
其中,对于现代女性的价值观问题,她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对于女性性自主和自由等问题有着独特认识。
例如,其代表作《天堂蒜薹之歌》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度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女性在现实中的苦难和挣扎,向读者提出全新的人性观和女性观。
相比之下,方方的小说风格则更为纯粹、淡雅优美。
她的创作倾向于通过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呈现出人类心灵的寂寞和孤独。
同时,方方的作品中常常涉及到死亡和生命的问题,展现出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人类命运的思考。
例如,她的《陆犯焉识》中,展示了犯罪者与该案检察官的心路历程,体现出对于人性复杂性的理解,同时也揭露出现实中司法与人性之间矛盾的问题。
二、写作态度比较池莉的写作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她勇于拓展写作想象力,呈现出对于人性奥秘的探索和对于问题的解决。
池莉对于现实问题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而真正突出她的是缘于她对于?内心的深度刻画。
她一直鼓励女性在成功与爱情之间不断进行抉择,将自己完美的呈现给读者,并在此过程中带动聚焦许多令人关注的议题,引得读者的强烈共鸣。
方方则更为浪漫与理性并存的写作态度。
在她的小说中充满金色的童话,传达着希望与美好的信念,回望过去与未来,书写心灵之旅。
同时,作为一个身体残障人,方方一直鼓励人们不要因为自身条件而放弃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在真正的强者与勇敢者面前,身体上的残疾并不重要。
三、文学观念比较池莉的小说中存在着浓厚的女性主义色彩,她通过小说展示女性的韧性、灵活性与创造力,对一些社会上存在的伦理价值的争论、性别的困扰、离婚等敏感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
池莉小说创作演变初探

池莉小说创作演变初探前言从1978年发表第一首诗歌迄今,池莉已经走过了20余年的文学创作之路。
其间,她虽然对诗歌和散文体涉猎但和论是作品数量还是艺术成就,都无法和小说创作相比。
诗歌和散文创作只能是池莉文学创作的花絮和点缀,而她的小说取得的不菲成就终于让她在当代文坛占有了一席之地。
本文探讨的就是池莉的小说创作。
池莉的小说创作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创作手法、取材和风格等随时间的推移而呈现出明显的演变趋势。
我认为,池莉的小说创作从整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初期,这时的池莉用满腔的热情、诗一般的语言歌唱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作品具有清风明月般的意境氛围。
代表作品有《妙龄时光》、《未眠夜》、《鸽子》、《有土地就会有足迹》、《月儿好》等。
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中前期,这是池莉的成名期。
这个时期,她明显摆脱了对文学名著的模仿阅历的增加使她看清了平凡人生的生存本相,池莉将柴米油盐娶妻生子等不登大雅之堂的世俗琐事引进文苑,成就了新写实的艺术风格,代表作有《烦恼人生》、《太阳出世》、《不谈爱情》、《绿水常流》等。
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这个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和80年代迥然不同的变化。
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催发了个体的生存意识和竞争意识,新时代的个体不再固守于计划经济时代的铁饭碗,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勇气投身商海,谱写出一曲曲壮丽之歌;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大众文化崛起,并且对精英文化的正统地位形成了强大的冲击。
池莉紧趋时代的发展,适应市场的变化。
满足大众的需要,她的小说创作再度由新写实小说转向了都市传奇。
池莉把关注的目光转向了种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她这个时期的小说主要描写了现代都市人曲折的奋斗历程、瞬息万变的人生沉浮、充满诱惑的感情故事;艺术手法上也追求情节的曲折有致、跌宕起伏。
浅谈池莉作品创作方法的转变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一、论文题目真实的人生烦恼人生——浅谈池莉作品创作方法的转变二、选择课题的意义“池莉热”在前几年的文坛中很受大家的关注,池莉一度也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坛名人。
《“池莉热”反思》都已经出到四了,然而文坛还是热热闹闹的一大片,这种现象引用别人的观点,“有利于营造健康活跃的批评风气”、“为营造健康的文学批评环境,拓宽文学批评的空间起到了积极作用”,有人提出观点,就会有接踵而来的不同观点与之相抗衡,从文学批评领域的角度来说,是可喜可贺的。
终观这些观点中,以湖北大学教授刘川鄂先生为代表的批判的一方认为池莉的小说创作不但庸俗而且媚俗,而大部分池莉的追随者则持相反的观点——池莉在创作中不断的改变写作内容及表现手法,是她的巨大进步,是她一步步走向成熟的标志。
这些观点,褒贬不一,在很大程度上对“池莉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推动了“池莉热”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其实,任何事件的产生都不能只看它的表面,对池莉的研究、论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文学评论新的意义及取向,这种论争,是文学理论界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以及该怎样发展的探讨,是对新世纪文学走向的思索。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依靠大众的力量,相信如果大众都参与这种论争,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中国文学会走出新的辉煌。
本篇文章试从她创作方法的转变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三、论文的基本思路本篇文章拟从三个方面五个部分论述池莉创作方法的转变以及意义:第一部分总述池莉作为“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的创作概况以及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创作方法。
第二到四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述池莉创作方法的变化。
第二部分写池莉作品中对烦恼人生创作方法的转变,试图说明从《烦恼人生》登上文坛开始,到近期的创作,池莉从最初着手静态人生素描转变到写人生动态的发展过程,是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变化之一;第三部分写烦恼生活中的物质的变化,从解放初期的统一分配过渡到市场经济,人们的生活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池莉窥探着这种变化并把它写了出来;第四部分写描写的社会意识的变化;这些都是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显现出来的真实的变化,池莉发现了这种变化并把它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
池莉小说语言的风格

池莉小说语言的风格池莉是20世纪80年代末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在她的小说集《紫陌红尘》、《一冬无雪》、《细腰》、《来来往往》里叙写武汉都市的市民生活,呈现一种生活的本真状态。
本文尝试从《你以为你是谁》和《不谈爱情》谈谈池莉小说的语言风格。
一、多用叙事性语言池莉是一位很有个性的女作家,她把眼光聚集在武汉的市民阶层,尤其是以汉口花楼街为中心,辐射到周边的街区,叙写人们平凡的生活。
从池莉的作品中可以发现,她极少用描述性语言,而钟情于叙写汉口的人文掌故,塑造汉口的当代精神。
我们知道汉口人文丰厚,尤其沿江一带很多地方值得人们去品味,由北向南依次有堤角(张公堤,张之洞领导人们修筑的拦水大坝),百步亭(全国人居示范社区),二七路(著名的二七工人运动发生地),江滩(大型休闲公园),武汉客运港,江汉关,步行街,龙王庙,汉正街,等等,都是响当当的地名,车来客往,商贾云集,每天都有故事发生。
作家围绕武汉关周围的洞庭里,花楼街,记下了陆武桥、庄建非等的故事。
他们的故事就是汉口的故事。
作者用常规的叙述手法,紧紧围绕主人翁身边的矛盾展开叙事,娓娓道来,“陆武桥原来是工人,变压器厂的车间主任,留职停薪承包居委会的餐馆”。
五六年的时间,所创立的“标新立异”餐厅已经初具规模,雇佣了十多个农村青年打工。
他是改革大潮中的弄潮儿。
他的父亲陆尼古是江岸机务段的工人,母亲是纺织厂工人,都已退休。
姐姐陆掌珠、妹妹陆武丽都下岗。
恰逢此时,姐夫和姐姐闹离婚,在工厂上班的弟弟陆建设又到处招摇撞骗,他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他妥善地处理好姐姐和姐夫刘板眼的关系。
针对刘板眼年轻的情人丁曼的弱点,动之以情。
“陆武桥说:我问丁曼,我说如果老刘的双腿废了你能照顾他一辈子吗?丁曼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不可能。
我的理想和追求就是要快快乐乐地过一生。
慢着!同样的问题我也问了我姐,我姐姐回答也毫不犹豫:我能!我心甘情愿服侍他一辈子,再苦再累也决不后悔。
”作家通过人物的叙述,对比了不同年龄的女性的情感观,生活应该是生活。
论池莉小说创作中写实主义的独特性

论池莉小说创作中写实主义的独特性显而易见,池莉的名字与新现实主义相联系,成了八十年代女性写作的最后一处标志。
但依据时间来划分,池莉的小说创作有两个发展段落:其一是八十年代初的棱角初露,小说处女作是一篇名为《该死的猫》的作品,但她第一篇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作品却是《月儿好》。
这是一篇作者一己情怀的自然流露的作品。
正是这篇行云流水般自然又有一种悠远的情韵的极富抒情意味的作品,奠定了池莉作为一个小说家的最初的风格基调。
但从1982年发表《月儿好》到1987年发表《烦恼人生》,其间有数年的时间,池莉的创作几乎是一片空,在这期间,她经历了一次重大的人生挫折,又“从大病中死而复生”,“历尽艰辛闯过生活的险滩”,并且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完成了大学中文系的学业,还是这期间经历“脱胎换骨”之后的创作被人称作“人生三部曲”:结婚《不谈爱情》——生小孩《太阳出世》——带小孩《烦恼人生》等才真正构成了池莉作为一位小说家在创作上的基本特色和标志,也是其被归入“新写实”作家的行列而且以写生活的“原生态”著称。
池莉作为新写实主义作家,她基本上采用现实主义或写实主义创作方法,其小说创作严格忠实于生活,取材都真实可信,其通过对于社会人生的散点透视,由生活本身显示其意义和价值,因而其作品更加逼近生活本身的形态,更显自然和更少人工的修饰,读她的这些作品,尤以其“人生三部曲”最为突出,既能满足人们实在的人生经验的愿望,无虚无飘渺和故做艰深之感,又保持一种诗意的空灵,不至于流于枯涩和板滞,因此这些作品让人觉得亲切感人又富于内涵,又显示出其小说创作中写实主义的独特性:从主题上看,池莉小说遗失想象,还原生活,给现世以关怀,关注风俗、琐屑、严峻、无奈的生存状态,把视阈投射在凡俗人生之上,作为凡俗世人生存的时空背景,关注现实和历史,在现实/历史,进行时/过去时的写作角度(维度)上,池莉将之凝聚为“烦恼人生”与“深情人生”,揭示现代人生活上的烦恼,以及本能受到压抑,精神不自由的烦恼,直面风俗,卑琐的人生,勘探生存本相,呈现出小人物可叹的生存状态和无可奈何的心理和执着的人生。
试论池莉小说《烦恼人生》的新写实风格

试论池莉小说《烦恼人生》的新写实风格本文解读了池莉的《烦恼人生》,分析了小说的新写实风格:刻意写实,展示生活的原生态;关注人的最低生活欲求,摒弃文学的政治功能;用压制到零度状态的叙述情感,取消了作家的情感介入;注重描写艰难困苦的生活情境,展示人们灰色的生活状态;表现普通人的生活,平民化倾向突出等五个方面。
标签:新写实小说;《烦恼人生》;新写实风格新写实小说又称之为新现实主义小说,是现实主义传统的一次回归,但和历史上传统的现实主义不同,新写实小说淡化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当中那种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色彩,力求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关注“原生态”的生活。
丁帆、徐兆淮认为:“1987年至1988年的创作实践表明,现实主义小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萎靡困顿之后,终于又吸取了新的养料,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跃入文坛,它呈现出一种新的风采,我们姑且称之为新现实主义小说。
”[1 池莉的《烦恼人生》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新写实小说的创作风格。
一、刻意写实,展示生活的“原生态”新写实小说家由于立足于个体的生存体验,他们不再努力去反映能展示生活必然趋向的历史真实,而试图用生活的“平常性”、“庸常性”、“平凡性”来呈现生活的原生状态,展示当代人的生命存在状态,展现生活的“原生态”。
为此,他们放弃传统现实主义再现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的努力目标。
因此,新写实小说反对提炼,而企图在作品中保持生活的“原生状态”,“烦恼人生”的“本来面目”。
这也就是刘震云在一篇创作里所说的:“生活是严峻的,那严峻不是要你去上刀山下火海,上刀山下火海并不严峻。
严峻的是那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琐事。
”《烦恼人生》开头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句子:“早晨是从深夜开始的”,以后就以“流水帐”一般的形式叙述印家厚如何为早晨上厕所、挤公共汽车、吃早点、发奖金、接待日本人参观、给自己父亲和老丈人买生日礼物、儿子就近入托、黑白电视换彩电等等事情而烦恼。
他要应付在车上与儿子冲突的大姑娘、幼儿园老师、工会收份子钱的哈大妈、误会了他的厂长和年青工人、自己的妻子,甚至包括对他表示倾慕的女徒弟雅丽。
浅析池莉_烦恼人生_的新写实小说创作风格

浅析池莉《烦恼人生》的新写实小说创作风格程 格Ξ(大连枫叶国际学校,辽宁大连116116)摘 要:池莉是一位对中国当代城市普通市民生活的世俗情怀有着深刻感悟的新写实小说家。
她的成名作《烦恼人生》就是用一种纯洁生活的态度再现了一个普通工人印加厚一天之内的生活琐事。
文章在叙事方式上、肖像和环境的描写上及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诸方面都采用了“还原生活”的写实创作手法,将实实在在的生活轨迹艺术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有一种率直的“真”和自然的“实”融会在里边。
关键词:池莉;新写实小说;创作风格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88X(2003)01-0061-02 池莉是一位对中国当代城市普通市民生活的世俗情趣有着深刻感悟的新写实小说家。
她的小说大多贴近生活,挖掘普通市民的日常琐碎烦恼与世俗情趣,表现他们生存的艰难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用一种所谓“还原生活”的新写实创作风格,将现实的生活轨迹移入到她的小说中,显示出真实的活力和魅力。
这率直的“真”和自然的“实”,便是池莉小说的创作风格,也是新写实小说的首要特征。
池莉认为:那些务实,尊重生活的逻辑与自己命运的人明显优于那些仅仅沉溺于浪漫与幻想的人———现实的人总是高于理想的人。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池莉以“情感零度写作”的态度,摈弃了以往小说的“编”式情节模式,代之以“生活流”的结构形式,小说表现的生活像生活本来的样子,没有惊心动魄的离奇色彩,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曲折故事,不雕琢,不矫饰地创作了她的成名作品———人生烦恼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和《太阳出世》。
《烦恼人生》是池莉三部曲中的首创作品,也是新写实小说中最成功的代表作。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摈弃了个人情感,用一种纯生活流的态度再现了一个普通工人印家厚一天之内的生活琐事。
它呈现出的是未经剪裁提炼的生活原状态,乍看起来似乎与“流水账”式的自然主义小说同列,但仔细品味斟酌后得知并非如此,而是有其独特的新写实风格。
池莉小说的创作特色

论池莉小说的创作特色[摘要]浓厚的写实主义特征下那近乎残酷的真实是新写实一贯坚持的创作原则,池莉作为新写实的得力作家,其原汁原味零度写作的小说创作文本,长期以来颇受读者的欢迎。
身为女性的她,以其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独特的平民视角写出了无数顽强的女性生命形象。
本文从池莉双重身份----新写实主义作家与女性作家两个角度对比浅论池莉小说的主要创作特色:一、世俗化、实用主义倾向;二、女性生存智慧与独立意识在继现代作家矛盾、李劼人、张爱玲等致力于描绘市民社会的作家后,池莉自1978年开始文学创作以来,其作品大多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和人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她关注世俗生活中的芸芸众生,剖析社会现实中的人性弱点,表现普通百姓生存的艰难和顽强的生命力。
这类市民题材的作品从她的成名作中篇小说《烦恼人生》一炮打响后,一直倍受市民朋友的青睐,从此,池莉便与市民社会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这一点上,池莉算是一个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家,她创作的天平总是自觉不自觉的偏向于社会底层—市民阶层,我们可以看出,她不是从人类社会已经规整的、梳理的、逻辑的和理论的地面来认识这个社会,而是从这幢建筑的最底层----地表之下,那些最原始最毛糙最真实的生命发端处体会和领教这个社会,这种独特的创作立场与镜头式的写实方法无疑是对传统文学的一种颠覆性的反叛。
暂且不论反叛的结果如何,事实上,其作品不论是从题材的广度和立意的深度、还是故事情节的驾御能力甚至到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
但纵观其小说作品,她那写实的精神与独特的女性主义光辉还是值得肯定的。
一、世俗化、实用主义倾向“新写实小说主要描写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新写实小说家对现实人生的认识和把握从世界观的高度转向了对个人生存的无奈和异化情状的真实观照。
对庸常琐碎和无意义的…此在‟生活的偏爱,对普通人物和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烦恼的关注构成了新写实小说的独特视点。
”①同所有的新写实作家一样,池莉作品也偏爱于这种日常生活描述,但“池莉的新写实与方方、刘震云的新写实不一样,池莉有世俗化,实用主义倾向,方方、刘震云的批判意识是很强的,知识分子气质很浓。
浅析池莉小说的平民化倾向

浅析池莉小说的平民化倾向池莉是一位知名的女性小说家,以其描写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和关爱弱势群体的作品而深受读者喜爱。
她的小说被称为“平民小说”,原因是她笔下的人物往往是普通人,她的叙事方式非常生动贴近现实,语言简单易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池莉小说的平民化倾向进行浅析。
首先,池莉小说的叙事方式更加贴近现实。
她的小说从来没有华丽的修辞或艰深的句子,而是以平实的语言描绘故事情节。
因为池莉深谙“平民本位”的写作原则,她的作品一般都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叙述故事。
这样的叙事方式能够让读者更好地融入其中,感受到故事中的事件与人物的共性。
更重要的是,她的小说中充满了对于现实生活的洞见与思考,让读者在阅读中不仅能够获得愉悦,还能够从中汲取到一些社会生活的启示。
其次,池莉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平凡的人物,而不是那些富有、闪耀的明星、富豪或者名人。
在池莉的小说中,你能够看到的都是一些普通的职业、普通的家庭,甚至是一些无家可归、生活困难的人群。
她关注的是普通人的生活、生活状态和情感,让我们能够在她的笔下看到明星如何生活,而是看到了真正的人生百态,它呈现的是更加真实的生活状态。
同时,这种风格也让池莉的小说更易读,更有感染力,许多读者也能在她的小说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第三,池莉小说还经常关注一些社会热点和弱势群体。
她的作品经常涉及到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如雾霾、环境污染、青少年教育等等。
这些话题都是现代社会最热门的议题,关注和讨论它们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
而弱势群体则是她另一个关注的重点。
她的小说中常常描绘一些普通人的苦难生活,比如不文化、残疾、失业、贫困的人群。
她的小说让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压迫和剥削,还能够看到希望和坚韧。
她用自己的笔触为这些人发声,为他们撑起一片天,让更多的人开始真正关注这些弱势群体,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
综上所述,池莉小说的平民化倾向非常明显,她的小说具有很强的写实性、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
浅评池莉的小说

浅评池莉的小说摘要:池莉作为新写实主义小说家的写作特点,以"零距离"的市民关怀,揭示了一个具有原生态特质的丰富的市民民间世界。
以及她所存在的时代局限性,这是池莉这代作家因为生活的环境或是由其年纪所制约的,是没法跟上这飞速发展的时代的需求的。
关键词:新写实主义,市民关怀,时代局限性新写实主义是开端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种小说思潮。
新中国建国以来到70年代,文学作品大多被赋予了太多政治教化的东西,文学不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而是在充当着教育者的角色,文学的社会功利性空前的膨胀。
进入80年代以来,文学中举足轻重的小说走马灯一般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新写实主义开始逐渐显得格外地耀眼起来。
它对应于这个时期以来中国社会大写的“人”的解体、文学的终极理想的消失、充斥于作品的政治热情的降温、关注现实生活中个体生存的艰难等复杂的文学新景象,以及1987年以后先锋小说遭冷遇的艺术现状,可谓是对小说和现实的双重反应。
新写实主义小说的特征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是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地直面现实,直面人生,绝少作家的情感投入和主观评判,反对人为地粉饰和拔高现实。
总体上,它仍可以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实主义各流派的艺术长处,体现出了新潮创作技巧和写实手法的相互融合。
池莉是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
其作品是纯正的新写实主义小说,从文字风格到题材选择,从主体意识到写作姿态,她都为新写实主义的形式和发展提供了成熟的经验。
没有一个作家像她那样在作品的各个层次上,包括素材、主题、语言、写法、审美情感等,都鲜明地表达出新写实主义的态度与个性,这得益于她的健康的女性意识和写作视角。
她的小说突出表现人生的过程,它强调人的生命过程本身的含义和意境,强调还原生活,回避理性概括的强加意志,避免各种习惯的“深度模式”。
她不是有意告诉我们什么,认为“告诉”的东西总是有限的,而是在如实地追踪生活的过程中,让我们自己去“观看”,由此激起我们复杂的、难以言叙的人生感悟。
从《所以》看池莉小说“女性写作”艺术的嬗变

从《所以》看池莉小说“女性写作”艺术的嬗变关键词:《所以》“女性写作” 嬗变摘要:长篇小说《所以》的发表,标志着池莉“女性写作”艺术发生了重大变化。
本文从女性意识凸现、性别对峙方式、爱情婚姻态度、叙述语言视角等几个方面研究其“女性写作”艺术的嬗变。
2007年2月,池莉又一部长篇小说《所以》历时三年,三易其稿,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
小说讲述了一个叫叶紫的知识女性在四十多年中的遭遇与命运。
叶紫在专制生长环境中表现出痛楚与无奈,在物质化的社会中感到窒息和茫然,她发现了自己与父母、兄妹、男人以及整个社会的错误与失败。
《所以》触及女性心灵痛楚最隐秘的部分,它的发表给喜欢池莉的读者带来新的阅读感受和心灵呼应──阅读中伴着压抑、焦虑、酸痛,还有沉思默想、怅然若失。
池莉接受传媒采访时曾说:“‘所以’背后大有深意……所以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立场,还是一种无奈。
”为什么《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功,笔者以为这部小说在“女性写作”艺术上发生了转变。
“女性写作”认为,女性在文化中受到压抑而缄默,她们的反抗心理使她们善于用身体的语言进行自我宣泄或对男性的两极思维进行破坏。
“女性写作”者的目的是让受众在阅读中倾听妇女作家的文本,从而寻求被长期淹没的女性声音和心理现实。
一、女性意识凸现:从对男性的质疑到自身反思女性意识是与女性主义批评有着紧密关系,是围绕着批评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属或“他者”而展开的,它主张创立妇女文化,创造妇女语言,运用由女性特定的心理所产生的文学风格和形式。
女性意识在指涉女人生儿育女等生物功能的同时,更倾向于关注她们自身的个体内涵、人生价值、文化学养、社会处境、权益得失等诸多因素,“一个时代的女性,只有在实现人生和理想中找到最佳的落脚点,其女性意识才能达到最高境界。
”{1}池莉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曾被许多论者关注过②。
池莉初始的创作,经历过“文革”时期,她对女性意识的认识还处于萌芽阶段。
她当时的女性观明显地体现了对男权意识的一种依附。
[从《所以》看池莉叙事之变]格非小说叙事研究text
![[从《所以》看池莉叙事之变]格非小说叙事研究text](https://img.taocdn.com/s3/m/0a8d64d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9.png)
[从《所以》看池莉叙事之变]格非小说叙事研究text 摘要:从《所以》这部小说可以看到,池莉小说创作的叙事人称和叙事话语产生了转变:第三人称叙事转变为第一人称叙事;叙述语言增加了美感,叙事情感从零度情感转变为零距离情感。
关键词:所以;叙事人称;叙事话语;转变被称为“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之一的池莉,其作品常以武汉为背景,描写小市民生活的烦恼与生存的困境。
她的代表作品有“人生三部曲”,一反先锋文学过于注重形式的创作方法,采用零度创作的方法,以写实为特征,力图还原或接近生活的本来面目,在文坛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所以》是池莉近几年创作的作品,小说仍以武汉为背景,通过女主人公叶紫,叙述了与三位男性的情感纠葛,以及在人世间屡遭挫折而苦苦挣扎的生存状况。
与其早期的作品相比,内容上有了新的变化,主人公面临的不仅是房子、票子、孩子等问题,还有网络等新生事物带来的情感背叛。
作品中相濡以沫的温情成分少了,男女间为了户口问题相互利用,相互抛弃。
作品也不再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地从人物早上醒来一直写到晚上上床睡觉,而是概括地叙述了在快节奏的都市中,女主人公遭遇的三次婚姻:第一次短暂的被欺骗的婚姻,第二次因“我”的背叛而未结成的婚姻,第三次轰轰烈烈却以遭遇背叛而告终的婚姻,二十年转眼即逝,带给“我”的却是永远的伤害与悲痛。
一、叙事人称的转变池莉早期的作品多以第三人称叙事,而这篇小说采取的是第一人称叙事。
从叙事学的角度看,第一人称叙事与第三人称叙事的实质性的区别就在二者与作品塑造的那个虚构的艺术世界的距离不同。
第一人称叙述者就生活在这个艺术世界中,和这个世界中的其他人物一样,他也是这个世界里的一个人物,一个真切的、活生生的人物,而第三人称叙述者尽管也自称“我”,但却是置身于这个虚构的艺术世界之外的。
尽管他也可以具有一些个人特征,但这些个人特征并不能证明他在艺术世界中真实存在,它全知全能,但偏偏不能进入虚构的艺术世界,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论池莉的创作

and
a
large
number of her novels become the representative writers of‘'new realism novel’i In 1990s’ Chinese literature,there
可以说许多时候只是出于一种“无意识”。
8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农村和城市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自由化在经济领域迅 速蔓延,城市里的商业经济发展很快,小商小贩遍地都是,为了生计,市民农民都变得 越来越实际,空洞的理想逐渐被抛弃,大家都盯着“钱”,因为“钱”可以分担起他们 的艰难。农民进城打工成为全国各地一个普遍现象,也是中国经济领域里一道最为朴素 而绚丽的风景。这是一群生活艰辛的下层民众,这个由市民和农民组成的庞大社群是整 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国社会的浩荡大军。而他们的生活,就成了新写实小说生长
摘
要
本文以池莉的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她的几部代表作,进一步说明池莉作 为市场化时代与市民文化之崛起的代表性作家的时代印记、基本特征及其在文学史中独 特的价值。 纵观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学,“新写实小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在“新 写实小说”的众多作家中池莉可为其代表,她的小说均取材于有着特殊格局和习俗的武 汉,主要再现小市民的生活和情感,特别是她在小说中宣扬了一种生命哲学,那就是只 要有能力、有勇气在任何处境中都能生活下去,那就是强者。表现形式一扫过去小说创 作的框框,使她成为“新写实小说”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对当今中国文坛做出了不小的 贡献,其创作的一大批小说也是成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品。上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 出现了转型和分化的倾向,在这一过程中,随着池莉等一大批新写实作家的转向,新写 实小说作为一个曾经的文学流派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流散。我们之所以通过选取并分析池 莉的创作,探讨新写实小说形成、发展和流散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包含的诸种问 题,就是基于池莉小说创作对于“新写实小说”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即使这 种特殊意义也许是完全无意识的。 本文通过三个部分对池莉的小说创作展开论述,通过对池莉几部代表作的分析,进 一步阐述了池莉及其创作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和其独特的价值。 关键词:池莉;新写实主义;创作风格
试论池莉小说《烦恼人生》的新写实风格

的本 来 面 目 , “ 生态 ” 生活 。丁帆 、 关注 原 的 徐兆 淮认 为 :18 “97年至 18 年 的创 作 实践 表 明 , 实 主义 小 说在 经 过 一段 时间 的 萎靡 困 98 现 顿之 后 , 终于 又吸 取了新 的养 料 , 以一种 崭新 的姿 态跃 入文 坛 , 呈 它 现 出一种 新 的风 采 , 们 姑且 称 之 为 新 现 实 主义 小说 。 池 莉 的 我 《 烦恼 人 生》 为新 写 实小 说 的 代 表 作 , 分体 现 了 新 写 实 小说 的 作 充
、
刻意 写 实 , 示生活 的“ 生态 ” 展 原
存在 的恒 久不变 的 生命 、 活形 态撷 于 笔 端 , 生 来展 露小 人 物 庸 常的
新 写实小 说 家由 于立足 于个 体的 生存 体验 , 他们 不再 努力 去反 生命 状态 。 三、 用压 制到 “ 度状 态” 叙述情 感 , 消 了作家 的情感 介入 零 的 取 映 能展 示生 活 必 然 趋 向 的历 史 真 实 , 试 图 用 生 活 的 “ 常 性 ” 而 平 、
创 作风 格 。
一
点 问题 , 品从 开始 孩子摔 在地 上 起 , 作 就讲 到 了住 房 问题 ,母 子俩 “ 在窄 狭壅 塞的 空间 撞 翻 了 几件 家 什 , 跌 撞撞 抱 成 一 团 ” 印家 厚 跌 , 的一 家一 直为 “ 而 发 愁 着 。 行 作 品 里 也 一 直 是 提 到 的 话 住 在 题, 从今 天轮到 印家 厚带 孩 子 跑 月票 , 公 交 , 轮 渡等 。可 见 , 挤 赶 这 些都 是普 通老 百姓 所关心 的基 本生 存问题 , 它尽 力 回避明 晰的 政治 思想 倾 向 , 而注 目于 那些 司空 见 惯 的世 俗 百态 , 现 实 生活 中大 量 把
论池莉小说创作中婚恋观的演变

流程 为线索 , 通过分析池 莉的部 分作 品, 归纳其 作品 中表现 出来的婚 恋观 , 并 对影响 其婚 恋观 的 因素进 行尽 可 能全 面和 深入 的
分析 。
关键词 : 婚 恋观 ; 演变 ; - k - " 性 意 识
爱情和婚姻 , 是文学作品 中的永恒 主题 。作 为一个 敏感而
要 掌握 最基 本的演唱技巧 , 才能完美展现出音乐作 品的艺术魅 力 。声 乐演 唱技 巧除了上述提及的演唱声音 的到位 、 演唱情感
的处理外 , 还要有演 唱节奏的把握 、 演 唱手 法 的合 理转 换 等 。 参 考 文 献
住上一段 时间去体 会当地 的地 域风情 。如演 唱《 青 藏高原 》 的
我们可 以看到池莉 的爱 情观 已经完 成 了一 个从 爱 的追寻 到爱
段朦胧 的情思 , 也是池莉在作 品中第一 次对 于爱情欲说 还休
的 向往 。
再如《 月儿好 》 ( 1 9 8 2年 ) , 这是 池莉这 一 时期第 一篇 引起 人们普遍关注 的作 品 , 在这 篇小 说里 , 池莉 把 自己 的审美理 想 不遗余力地倾注在 主人公 月好 的身上 , 尽情歌颂 人性 中的真善
私 的、 不求 回 报 的 爱 情 。
池莉早期 的写作 , 不论是 对理 想爱 情 的浪漫 梦想 , 还是 对
、
爱 的追 求
现实 的温和慨叹 , 都 一直坚 守着 心 中 的理想 “ 彼岸” 那 块神 圣 的领地 。现实虽不如意 , 却不能破坏池莉心 目中对 于浪漫爱 情 的主观理想 , 梦想是 完美 的 , 年 轻的池 莉沉 醉在 自己所 营造 的
是主编杨映 , ……是什么呢 ……是她 自己么? ” 这是女主人 公 的
池莉小说创作演变初探的开题报告

池莉小说创作演变初探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池莉,中国知名女性作家,其小说作品主要关注女性生存和情感,深刻探讨了女性的心路历程和人性的复杂性。
因此,对池莉小说的创作演变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池莉小说的文学风格、思想表达方式和意义内涵,还有助于理解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现代女性意识的转变。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在研究内容方面,本文将以池莉小说创作演变为主线,详细探讨池莉小说的创作特点、主题变迁、风格演变和文化背景等方面,从而揭示池莉小说所反映的中国女性生存和成长历程。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池莉小说的创作历程进行详细的梳理和整理,分析小说的主要内容、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而深入挖掘池莉小说的文学内涵。
3. 研究进度和计划:
目前,本文已经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梳理了池莉小说创作的演变历程,初步完成了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的设计。
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是:继续深入分析池莉小说的创作特点和风格,重点考察其小说中女性角色的刻画和女性主义思想的表达;深入探讨池莉小说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分析其与当代中国文化和社会变革的关系;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对以后更深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预计在明年底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并进行答辩。
4. 研究预期结果:
通过研究池莉小说创作演变的过程和特点,本文将揭示池莉小说所反映的中国女性生存和成长历程,探寻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轨迹和现代
女性意识的转变。
同时,本文还将对池莉小说的文学成就进行评价,并在汲取其创作经验的同时,为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浅论池莉小说创作的转变

个人大可不必非得死在一个地方 , 死做一件事情 , 毕竟 女
的情节更 富偶然性 、 戏剧性 , 给人们 以想像和思 考的空 间。
本文试图通过上述两个 方面 , 来探究 池莉在 创作 中敏 锐积 极的探索 与嬗变 。
一
人已经从 经济 上开 始全 方位 的独立 了。我想 , 至少 在池莉 看来 , 当初计划经济 下的中国人 , 清心寡欲 , 没有欲望 , 也少
浅论 池 莉小 说 创作 的 转 变
曾 呜
( 吉首大 学 师范学 院 中文系 , 南 吉首 460 ) 湖 10 0
摘 要: 作为 8 0年代后期兴起的“ 新写 实” 小说 的代表作 家之一 , 池莉 的作 品是以对世俗人 生的深切 关注和 “ 原
生态” 的展 示为读者所知的。她 的人 生“ 烦恼三部 曲”系列是这方 面的 突出代表 , 均是 讲述繁琐 家务事 的烦 恼故 事。在新写 实的浪潮过去之后 , 池莉的创作发生 了许 多转变 , 不断在 自己的创作 中注入新 鲜的 时代 生活之流 , 以
第3 O卷 第 5期
20 l 0年 5月
成
宁
学
院
学
报
Vo _ O. . l 3 No 5
J u n lo a n n i e s y o r a fXi n i g Un v r i t
Ma . 01 v2 0
文章编 号 :0 6— 3 2 2 1 )5— 0 0一 3 10 5 4 ( 0 0 0 0 5 O
争 ”康 伟 业所 选择 的 是 最符 合 自 己经 济 身份 的 解 脱 方 ,
式—— 找情人 。而对女人 而言 , 人生最重 要 的已经不是 如
同时也相应 调整着 自己的写作姿态 , 由写尽“ 生活中不能承
池莉新写实小说创作简论文

池莉新写实小说创作简论摘要:在新写实小说的创作队伍中,池莉无疑是影响范围最大,创作实绩最突出的作者之一。
对庸常人生的客观书写,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平民本位的价值取向,成为表征池莉新写实小说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新写实小说池莉生活流平民本位继寻根小说和先锋小说之后,新写实小说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影响较大的文艺思潮和蔚为壮观的创作潮流。
池莉无疑是其中影响范围最大,创作实绩最突出的作者之一。
对庸常人生的客观书写,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平民本位的价值取向,成为表征池莉新写实小说的主要特点。
一、庸常人生的客观书写不同于现实主义范畴的反思小说和寻根小说,也迥异于现代主义范畴的现代派小说,池莉用平凡、平常、平等的视角来表现生活原生态和还原生活的本真,对现实社会芸芸众生生存状态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表现和关照。
她将视角和笔触集中在平凡人物的平凡生活,透过庸常人生的日常琐事,展现给我们的是客观真实且极具生活气息的生活百态,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思考。
池莉的中篇小说《烦恼人生》是新写实小说中的重要代表性文本,也确立了她在当代文坛中的地位。
小说采用了横切面的方式,描写了武汉的一名普通工人印家厚一天的生活内容和生存状态。
印家厚的“早晨是从半夜开始的”,因为儿子在昏蒙蒙的半夜里掉到了地上,印家厚一天的生活正式拉开了帷幕。
半夜孩子掉床的愧疚,排队洗漱厕所满员的无奈,带儿子跑月票时的尴尬,对女徒弟深情表白的恍惚,在食堂吃到青虫的愤怒,为老人祝寿时的拮据……生活的本色,本色的生活,一个普通工人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跃然纸上。
如池莉在《我写〈烦恼人生〉》一文中说:“我只希望切切实实与读者一道咀嚼我们的生活,认识我们的生活,享受我们的生活。
”作者用零度情感的叙述,不介入叙事,不发表观点,没有人为的拔高和刻意的概括,也没有重大历史事件更没有浪漫主义,有的只是对庸常生活和世态人情的客观书写、展示。
但恰恰是在对生活原生态的真实反映当中,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市民生活、市民生存的理解、尊重和同情。
池莉爱情小说的创作转型

池莉爱情小说的创作转型作者:史长源来源:《文学教育》2015年第01期内容摘要:纵观池莉爱情小说的创作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987年以前,池莉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构筑起“乌托邦”式的爱情神话;1987—1990年间,她又宣称“不谈爱情”,主要叙写世俗人生、日常生活;1990年以后,池莉对传统爱情观提出质疑,颠覆并消解了人们心中的神圣爱情。
在艺术手法上,池莉则实现了从理想主义,到新写实主义,再到都市金钱传奇的转型,转型的背后更蕴含着深刻的关系。
关键词:池莉爱情小说创作转型爱情是文学创作中长盛不衰的永恒母题。
古往今来,作家们歌颂浪漫、纯洁的美好爱情,塑造出无数璀璨夺目的文学经典。
池莉也曾是个向往爱情的理想主义者,但是在无情现实的打击下,她先喊出“不谈爱情”的口号,后质疑爱情、颠覆爱情,拆穿并还原它在当代世俗人生中的真实面貌。
刘川鄂指出,“池莉迄今为止的创作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这可以称作学步期;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中期,这是其成名期;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今天仍在延续。
”池莉爱情小说的创作历程基本上也符合这一划分,并在不同的阶段体现出独具一格的艺术特点。
一1987年以前是池莉小说创作的第一时期,主要作品有《未眠夜》、《月儿好》、《有土地就会有足迹》、《雨中的太阳》等等。
在这一时期表现爱情主题的作品中,池莉用细腻的笔触和诗一般的语言,捕捉那朦朦胧胧、若即若离的情感发展历程,建构起一个个美好、浪漫的爱情神话。
在短篇小说《未眠夜》中,孤儿杨维敏自幼被父亲的好友收养,并受到了很好的照顾。
但是,在世俗偏见的压迫下,她只能出于报恩和养父的儿子步入婚姻的殿堂。
新婚之夜,内心悲愤交织的杨维敏勇敢地走出了房门。
杨维敏的故事充分体现出池莉“爱情至上”的婚姻价值观念。
爱情是至高无上的;在爱情面前,家庭影响、世俗偏见都可以不管不顾——舍弃一切都值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池莉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池莉的小说创作,从早期到现在都表现了当下的世俗生活对于普通劳动者的意义,表现了日常的现实生活怎样塑造了他们的感受、爱情和命运,表现了掩盖在那些平凡、琐碎的欲望之下的,平民式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但她的创作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顺应时代的变迁,将自己的创作与社会环境巧妙地融合,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一)87年前后的新写实时期此时池莉的题材选取及关注层面主要集中在作为核心家庭的人的世俗生活,并力图表现凡人在琐碎困窘的俗世中个体与外在环境的冲突。
这一时期作品中人物的共同特征就是能够丢掉幻想,面对现实,乐天知命的活下去。
如《烦恼人生》中的印家厚。
(二)九十年代以后近几年,池莉将笔下的人物置身于商品大潮和市场经济所构造的特定环境中。
近作中的人物都充满着饱胀的人生欲望,如《你以为你是谁》中的陆武桥,《来来往往》中的康伟业等。
(三)近两年此时池莉的作品已转到写两性,从性别开始思考生活。
总结池莉在对市民社会中“现在时”的关注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浅谈池莉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中国现代文学的优良传统就是关注和表现普通民众的艰难人生。
而中国的许多作家也正是在朝着这一方面努力,他们对普通民众的生活充满同情、充满怜悯、充满关爱,也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不平,甚至为他们呼吁,为他们呐喊。
池莉就是这样一位描写平民百姓生活的作家。
但平民百姓的故事在她的笔下已不再是一个关于“他者”的叙事,因为池莉不是同情而是认同这种平凡、普通的人生。
她坚信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来说,人生的意义和生命价值就存在于当下的现实生活之中。
从早期作品《烦恼人生》到后来的《来来往往》再到她的近作《有了快感你就喊》,池莉执着地表现着当下的世俗生活对于普通劳动者的意义,表现日常生活怎样塑造了他们的感受、爱情和命运,表现掩盖在那些平凡的、琐碎的欲望之下的,平民百姓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但这并不意味着她的作品是一成不变的。
确切来说,对中国人真实生命状态的关注与表达只是她作品中的一个主干,主干虽然不变,它的枝枝杈杈却各有各的不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世界文学潮流也从经济的窗口挤了进来,使中国的当代文学呈现了百花齐放的状态。
作家们有了新的想法,新的观念,新的认识和新的追求,在整个大的走向上加强了对人本身的关怀,对人内心生活的体贴,对于中国人真实生命状态的凝视和思考,而池莉就属于这批作家中的一个佼佼者。
她将自己的创作与社会环境巧妙的融合,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一、87年前后的新写实时期,在池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都普普通通,干不出什么大事,他们都庸庸碌碌地活着,随波逐流地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
当然,他们也不是每天都无忧无虑地活着,他们也有各种各样的烦恼。
有对现实生活的种种不满,有满腹的牢骚,有很实际的生活追求和理想,尽管追求和理想未必能如愿,但是他们都很想得开,都很有自知之明,很会安慰自己,很会积极的去适应外在环境,因而总是能从烦恼苦闷中解脱出来。
无论是什么样的环境,他们都能按部就班的活下去,而无论怎样活着,他们都不会痛心疾首,当然就更不可能会去自杀。
这些人物一个鲜明的共同特征就是能够丢掉幻想,面对现实,乐天知命的活下去。
如《烦恼人生》小说描述了武汉的一名普通工人印家厚一天的琐碎生活。
作品以流水账一般的形式叙述了印家厚如何为早晨上厕所、挤公共汽车、评奖不公、接待日本人参观、给自己父亲和老丈人买生日礼物、儿子的教育问题、夫妻纠纷等等事情而烦恼。
他要应付各种各样的人,如在车上与儿子冲突的大姑娘、幼儿园的老师、误会了他的厂长和年轻的工人以及自己的妻子,甚至还有对他表示倾慕的女徒弟雅丽。
这种种状况带给他的烦恼,使他没有一刻不处在为难之中,但他并不灰心丧气,总是能够说服自己,为自己找到心理平衡,仍然希望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读完这部作品给人最深的感受就是烦恼人生,人生烦恼。
烦恼总是和人生形影不离,人生就别想甩掉烦恼。
在这个充满烦恼苦闷的人生中,印家厚却是一个知足能思,能乐观面对现实,安于现状的人。
而他所遇到的烦恼又是生活中平凡的不能再平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们都有可能遇到的烦恼。
他有过美好的理想抱负却没有实现,而对此他却能坦然处之,从不为此而感到遗憾而怨天尤人,他有过真挚的感情,而命运却很会开他的玩笑,让他娶了一个蛮横粗俗的女人,而他也能欣然接受从容面对。
到了《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作品所描绘的就是平淡琐碎的武汉市民的世俗生活。
猫子将体温表由于高温爆炸一事当作大新闻逢人就讲,而且不厌其烦,听者也无不津津有味。
猫子的女友燕华一边支使猫子干活一边又和他斗嘴。
纳凉的街坊邻居们聊闲天、搓麻将、议论海湾战争,说些不沾边的话,所有的人都是无聊庸常而又有滋有味的活着。
没有厌世,也没有超脱,“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便是人们的日常精神状态。
在这一时期,池莉的作品告诉人们:人就是这样活着,有不满,有烦恼,但没有办法,不满和烦恼都不能改变现实,幻想是没有用的,环境制约着你,你只能去顺应它,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二、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顺应这种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中国平民百姓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人为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开始下海经商,所谓“十亿人民九亿商”就足以证明商场对人的诱惑之大,然而时代环境的变化也引发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社会人生问题,这当然也就触发了文学的发展。
作为一个敏感的作家,池莉对这种社会生活的变动更有着强烈的感应。
她的感受结构不是封闭的僵化的,而是开放的,无边界的,有活力的,能与时俱进的,她紧紧按住生活的脉搏,随时察觉它在节奏、韵律方面的新变,从而使其作品显示出了强劲的生活动感,甚至给人以日新月异、目不暇接之感。
通过池莉近期作品如《化蛹为蝶》、《来来往往》、《午夜起舞》等,可以看出池莉作品的题材重心也发生了战略性的转移。
虽然世俗生活仍然是她创作的主源,但是作品中人物的生活舞台已经不再局限于家庭或家族生活的小圈子,而是更多的渗入了市场经济的因子,多让笔下的人物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载沉载浮,演尽人生的各种悲欢离合,尝遍世间的喜怒哀乐。
透过池莉近期的小说可以看到当年类似印家厚的住房条件的窘迫,上班乘车的拥挤,工作上的不如意等等的生存烦恼已荡然无存。
由于她近作中的人物都是时代的弄潮儿,都驰骋于商海世界,所以他们的烦恼也就转变为如何成就“不如意”的婚姻之外的婚外恋情的生活烦恼。
因此,池莉近作中的人物都充满着饱胀的人生欲望。
在作品中,池莉也确实让她笔下这些人物的欲望得到满足,让他们实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所以这些人物给人的印象都是生机勃勃意气风发的。
但另一方面,池莉又没有让她笔下的这些人物真正的到达极乐世界。
因此,这些人所获得的仅仅是一种“相对幸福”。
如《你以为你是谁》中,由出身与学历塑造成的知识型的男性形象已不能成为时代的偶像,代而取之的是有钱的生意人。
工人出身且从未受过高等教育的陆武桥为了摆脱生活的困境,不惜停薪留职而承包起居委会的餐馆。
改革的浪潮中他干得有声有色,还挣得了一份可观的产业,因有着饭店小老板的身份一跃而成为时代的宠儿,才貌双全的女博士宜欣不但没有因学历上的差距与他保持距离,反而不惜一切代价投入陆武桥这个小老板的怀抱,甚至还义无返顾的与之同居。
但池莉并没有让他们生活在一起,女博士宜欣最终还是离开了与她的理想不相容的“爱情”,远嫁“环境舒适的异国他乡”。
可以说陆武桥与宜欣最后分手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宜欣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但这其中也有某种文化背景的因素在起作用。
透过作品,我们还可以看到造成陆武桥烦恼的除了与宜欣的爱情外,还有其他的。
他有众多的家庭成员退休或下岗在家,使他担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而他又无法把他的责任和义务发挥到极致,使他真正成为家庭成员心目中的救世英雄。
再如《来来往往》给人的感觉好象这是一部“多角恋爱”的戏,是康伟业与四个女人来来往往的关系,是一个男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彷徨。
其实则不然,故事虽然是以康伟业与几个女孩子的情感纠葛为主线写的,但其中所蕴涵和要揭示的却是人们在拥有了物质生活后,在思想、道德、观念上的变化,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找寻。
他为了改变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毅然决然地决定下海经商。
他很有经济头脑,做得如鱼得水,经济条件也大大改善。
他有家庭,有事业,这本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但他也有他的烦恼。
他的妻子段莉娜出身于很好的高干家庭,其高干家庭在那个特殊时代给了康伟业不少帮助和恩惠。
也这是因为如此,所以段莉娜一直居高临下,康伟业则是倍感压抑,一直处于很被动的地位,所以两个人的夫妻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不平衡的。
再到后来,等到康伟业下海经商,经济条件大大改善而段家却开始没落,段莉娜一下子从云端跌到地上,两人的关系再次出现了不平衡。
这也使他们的夫妻关系加剧恶化,这些都使康伟业烦恼,然而,他解决这种烦恼的方法不是想方设法改善夫妻关系,而是找情人以此来寻求解脱。
他的情人林珠是个独立果断敢爱敢恨的女人,她对感情的处理方法很简单:和则聚,不和则散,所以为了爱情她有足够的勇敢,可是当爱情与婚姻之间形成巨大的鸿沟时,她又毫不犹豫的离开了康伟业。
可以说,康伟业正是由于自己的恋爱婚姻和成就都曾经受惠于妻子段莉娜的家庭才无法挣脱段莉娜的控制与林珠结合。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陆武桥和康伟业在事业上都很成功,在个人的感情方面也都曾幸福过,但他们的幸福是短暂的,如昙花一现,所以说这些人所得到的只是一种“相对幸福”。
池莉的近作真实地描写了人在现实中的这种生存状态,因而具有重要的人生启示意义。
三、最近,池莉又以她的新中篇集合——《有了快感你就喊》而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
该书收录了池莉创作的两部中篇小说:《有了快感你就喊》和《看麦娘》以及这两部中篇的创作日记。
应该说,该书也是池莉创作的一种突破,从对市井、市民、人与人之间的细微关注转向对两性的思考。
她把目光转向了她的同龄人——在中国社会占有重要位置的中年男女。
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中年人,既有丰富的社会人生经验,又承担着社会和家庭生活的责任和压力,同时还对未来社会生活充满着丰富的想法。
乍一看这部作品,好象跟她其他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好像是她的新风格,但我觉得其实很大程度上与她原来的作品是有一致性的。
她只是把她过去作品中隐含的那部分不明显的因素进一步显现,进一步挑明。
应该说,在池莉早期的作品中,女性观已通过两性关系由不平衡的平衡的温和的审视逐渐的明晰起来,到了《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和《生活秀》,池莉则更深刻的描写了两个不同的女性。
前者“回忆”了后知青时代的一个任性、调皮、漂亮、聪明的女知青在乡下的率真得极近浪漫、放肆无羁的无限风光;后者是时下的武汉,一个几乎无所不能的“十全十美”的女人,在情场上游刃有余、在商场上几乎不动声色即能出人头地、在家务中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屯的冷艳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