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
无线防丢器课程设计
无线防丢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无线防丢器的工作机制;2. 学生掌握无线防丢器的硬件组成,了解各部分功能及相互关系;3. 学生了解无线防丢器的应用场景,明确其实际意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子知识,设计简单的无线防丢器电路;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仪器;3. 学生具备分析无线防丢器性能的能力,能够对产品进行优化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科技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沟通与交流,增强合作意识;3. 学生认识到无线防丢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科技发展,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无线通信技术及其应用。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电子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无线通信原理:介绍无线电波传播、调制解调技术,结合课本相关章节,让学生理解无线通信的基本过程。
2. 无线防丢器硬件组成:讲解无线防丢器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发射器、接收器、报警器等,对应课本中电子电路设计章节。
3. 无线防丢器工作原理:分析无线防丢器的工作流程,包括信号发射、接收、处理和报警等,结合课本中传感器与应用章节。
4.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无线防丢器电路搭建,熟悉相关工具和仪器,提高动手能力,对应课本实践操作环节。
5. 性能分析与优化:引导学生对无线防丢器性能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方案,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课本中电子项目优化章节相呼应。
6. 应用场景探讨:介绍无线防丢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防止物品丢失、寻找失踪人员等,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结合课本中的应用实例进行分析。
智能无线安防报警器设计课程设计
学号学校名字单片机原理及应用A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智能无线安防报警器设计起止日期:2014 年01 月06 日至2014 年01 月10 日学生姓名班级11级电气1班成绩指导教师(签字)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2014年01月11 日天津城建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2013 —2014 学年第1 学期学院专业班级课程设计名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A课程设计设计题目:智能无线安防报警器设计完成期限:自2014 年 1 月 6 日至2014 年 1 月10 日共 1 周设计依据、要求及主要内容(可另加附页):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单片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单片机的接口技术及相关外围芯片的外特性,控制方法。
3、通过课程设计,掌握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4、通过实际程序设计和调试,逐步掌握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和调试技术。
5、通过完成一个包括电路设计和程序开发的完整过程,了解开发一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全过程,为今后从事相应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认真认识设计的意义,掌握设计工作程序,学会使用工具书和技术参考资料,并培养科学的设计思想和良好的设计作风。
2、提高模型建立和设计能力,学会应用相关设计资料进行设计计算的方法。
3、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增强实际应用训练。
4、课程设计的说明书要求简洁、通顺,计算正确,图纸表达内容完整、清楚、规范。
5、课程设计说明书封面格式要求见《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课程设计教学工作规范》附表1。
三、课程设计具体要求1、要求每位同学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2、原理图设计。
1)原理图设计要符合项目的工作原理,连线要正确。
2)图中所使用的元器件要合理选用,电阻,电容等器件的参数要正确标明。
3)原理图要完整,CPU,外围器件,扩器接口,输入/输出装置要一应俱全。
3、程序调计1)根据要求,将总体项能分解成若干个子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
2)根据总体要求及分解的功能模块,确定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设直出完整的程序流程图。
简单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
简单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简单电路的原理,掌握防盗报警器的基本电路组成。
2. 学生能了解并运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红外传感器,在防盗报警器中的应用。
3. 学生能描述防盗报警器的功能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动手实践,独立完成简单防盗报警器的组装。
2. 学生能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防盗报警器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能进行小组合作,沟通协作,共同完成防盗报警器的制作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学生通过制作防盗报警器,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学会尊重他人,共同进步。
4. 学生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家庭安全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培养科学素养,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进步。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基础知识复习:导体、绝缘体、电流、电压的概念,电路元件的认识(电阻、电池、导线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电路的组成和基本概念”。
2. 红外传感器工作原理:红外传感器的作用,红外发射与接收的原理,传感器在防盗报警器中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传感器及其应用”。
3. 简单防盗报警器电路设计:电路图的识别,电路连接,报警器的触发机制。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电路图的识别和电路连接”。
4. 防盗报警器的组装与调试:学生动手实践,按步骤组装报警器,进行功能测试和问题排查。
相关教材章节:实验指导书“简单电路制作与调试”。
5. 小组讨论与展示:分组讨论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分享制作成果,互相学习。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电路基础知识复习,红外传感器工作原理介绍。
第二课时:简单防盗报警器电路设计,电路图分析。
毕业设计:无线防盗报警器设计[管理资料]
第一章绪论单片机现在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智能仪表、工业控制、日常生活等很多领域,可以说单片机的应用已渗透到人类的生活、工作的每一个角落,这说明它和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也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和有机会利用单片机去改造你身边的仪器、产品、工作与生活环境。
防盗报警系统是用物理方法或电子技术,自动探测发生在布防监测区域内的侵入行为,产生报警信号,并提示值班人员发生报警的区域部位,显示可能采取对策的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是预防抢劫、盗窃等意外事件的重要设施。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能通过声光报警信号在安保控制中心准确显示出事地点,使于迅速采取应急措施。
防盗报警系统与出入口控制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访客对讲系统和电子巡更系统等一起构成了安全防范系统。
传统的有线防盗报警器都是检测到有盗情的时候只在本地发出警报声音,内部没有控制器,易被破坏失效,安装、扩展也不方便。
本文设计的无线防盗报警器利用单片机控制,功能强大,并且易于扩展。
本此设计的多无线防盗报警器包括数据解码电路、中央控制单元、数字显示单元、报警电路和电源电路等模块。
应用到AT89C2051、LM386、7805、变压器等器件。
整机接收频率315M,数据解码采用市面上用得较多的PT2272专用解码芯片,可靠性及稳定性较好。
数据处理的任务由单片机完成。
附加实现一些智能控制功能,赋予报警系统更强大和完整的功能,以满足人们对安全报警的需求。
第二章系统整体设计多路无线防盗报警器的组成:多路无线防盗报警器主要无线人体探测器、无线遥控手柄、无线接收电路、数据解码电路、中央控制单元、数字显示单元、报警电路和电源电路等部分组成。
其框图如下:图2-1 多路防盗报警器系统框图根据前面所述的各单元电路的设计情况,综合考虑后整机电路图设计如下:图2-2 整机电路图要求如下:1)设计一套防盗报警系统要求有一台主机,在收到警情信号后能发出报警声,同时能显示出出现警情的具体位置;人体探测器与主机间的信号传递采用无线的型式;可以人为操作遥控器对主机进行设防与撤防的操作;在同一区域范围内能有多套系统同时工作而相互间不影响。
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
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的电学知识,如电路组成、电流、电压等。
2. 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防盗报警器及其适用场景,掌握选择和安装防盗报警器的相关知识。
3. 学生掌握简单故障排查方法,能够对常见的报警器问题进行初步判断和处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一个基础的防盗报警器模型。
2. 学生能够运用故障排查方法,解决报警器模型中出现的简单问题。
3.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学生认识到防盗报警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提高沟通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防盗报警器的相关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电路基础知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及其关系。
- 防盗报警器原理:介绍声光报警、震动报警等常见报警原理。
- 防盗报警器类型:分析家用、商用等不同场景下报警器的选择和使用。
2. 实践操作:- 搭建简单电路:学生动手搭建基本电路,了解电路元件的功能。
- 制作报警器模型:学生分组设计并制作一个基础的防盗报警器模型。
- 故障排查与处理:模拟报警器常见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排查和解决。
3. 教学大纲:- 第一课时:电路基础知识学习,了解报警器原理。
- 第二课时:介绍不同类型的报警器,分析其适用场景。
- 第三课时:动手搭建电路,制作报警器模型。
- 第四课时:模拟故障排查,总结报警器使用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安排和进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无线报警系统课程设计
无线报警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无线报警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无线报警系统中传感器、微控制器、无线通信模块等关键组件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3. 学生能了解无线报警系统的设计流程和关键技术。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无线报警系统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设计并搭建简单的无线报警系统,进行实际操作和调试。
3. 学生能够运用编程语言对无线报警系统进行简单的程序编写和控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工程和科技创新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3. 增强学生安全意识,认识到无线报警系统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电子技术实践课程,以项目式教学为主,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无线报警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介绍无线报警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应用场景。
- 分析无线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微控制器、无线通信模块等组成部分。
2. 无线报警系统的关键组件- 详述传感器、微控制器、无线通信模块等关键组件的功能、原理及选用原则。
- 结合教材相关章节,对比不同类型组件的性能和适用范围。
3. 无线报警系统的设计流程- 解析无线报警系统的设计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硬件选型、软件编程等。
- 指导学生参考教材相关案例,了解实际设计过程。
4. 无线报警系统的搭建与调试- 制定详细的搭建和调试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
- 指导学生按照教材要求,动手搭建简单的无线报警系统,并进行实际操作和调试。
智能无线报警系统课程设计
智能无线报警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智能无线报警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的电子技术知识,如传感器工作原理、无线通信技术等。
2. 学生能描述智能无线报警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了解其在安全防范领域的应用。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分析智能无线报警系统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智能无线报警系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学生能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在搭建智能无线报警系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运用相关软件和工具,对智能无线报警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提高系统性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对电子科技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意识。
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增强团队精神。
3. 学生了解智能无线报警系统在安全防范领域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以实用性和创新性为特点,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结合电子技术课程教材,组织以下内容:1. 理论知识:- 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其在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无线通信技术原理及其在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无线报警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分类2. 实践操作:- 设计并搭建简单的智能无线报警系统- 系统调试、优化及性能评估- 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提高系统性能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1周:传感器工作原理学习,了解其在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第2周:学习无线通信技术原理,探讨其在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第3周:学习智能无线报警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分类,分析实际案例。
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
防盗报警器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的电子电路知识。
2.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防盗报警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电路连接和测试方法,了解安全使用电子设备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防盗报警器的组装和调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路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和改进能力。
5.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通过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关注生活中的安全问题。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解释防盗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并绘制出相应的电路图。
2. 学生能够正确组装并调试出一个简易的防盗报警器,完成电路连接和功能测试。
3. 学生能够针对实际使用场景,提出防盗报警器的改进措施,并进行讨论。
4.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讨论和操作,展现出良好的沟通、协作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防盗报警器的设计与制作展开,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内容:1.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认识电路元件,理解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掌握电路图的阅读与绘制。
2. 防盗报警器工作原理:介绍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报警输出等环节。
3. 防盗报警器主要组成部分:学习并了解防盗报警器的各个组成部分,如红外传感器、蜂鸣器、电池等。
4. 电路组装与调试:学习如何正确组装防盗报警器,进行电路连接、测试及调试。
5. 实际应用与改进:结合生活场景,分析防盗报警器的实际应用,讨论并设计改进措施。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电子电路基础知识,认识电路元件,学习电路基本连接方式。
第二课时:防盗报警器工作原理,分析并理解报警器各环节的作用。
防盗警报器课程设计
防盗警报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防盗警报器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安装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电路基础知识、传感器原理和报警系统的工作机制。
此外,学生还将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防盗警报器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2.掌握电路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3.理解传感器在防盗警报器中的应用。
4.熟悉报警系统的触发条件和解除方式。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阅读和理解电路图。
2.学会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电路连接和调试。
3.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能够独立完成防盗警报器的组装和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安全问题的关注,提高防范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防盗警报器的基本原理:介绍防盗警报器的工作原理、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电路基础知识: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3.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介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类型及其在防盗警报器中的应用。
4.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讲解报警系统的设计方法、安装步骤和调试技巧。
5.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安排学生进行防盗警报器的组装、调试和测试,分析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1.讲授法:讲解防盗警报器的原理、电路基础知识、传感器原理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防盗警报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防盗警报器的组装、调试和测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讨论法:学生就实际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的《防盗警报器设计与应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说明书-无线防盗报警器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通信0801指导教师: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题目: 无线防盗报警器设计初始条件:(1)multisim仿真软件(2)通信电子线路基础知识(3)检索的相关信息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利用所学的高频知识设计一个能够自动报警的无线防盗报警器,它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两大部分。
参考书:(1) 张新喜《 Multisim10电路仿真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10年2月.(2) 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第三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3) 刘泉《通信电子线路》第二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时间安排:1、理论讲解,老师布置课程设计题目,学生根据选题开始查找资料;2、课程设计时间为1周。
(1)确定技术方案、电路,并进行分析计算,时间1天;(2)选择元器件、安装与调试,或仿真设计与分析,时间2天;(3)总结结果,写出课程设计报告,时间2天。
指导教师签名: 2010年 12月1 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4)Abstract (5)1 引言 (6)1.1 Multisim简介 (6)1.2 设计目的及要求 (6)2 设计方案及论证 (8)2.1 发射机 (8)2.1.1 方案一 (8)2.1.2 方案二 (9)2.2 接收机 (9)2.2.1 方案一 (9)方案二 (10)3 单元模块电路设计及分析 (11)3.1 发射机模块 (11)3.1.1 LC三点式反馈振荡器 (11)3.1.1.1 静态工作电流的确定 (12)3.1.1.2 确定主振回路元件 (13)3.1.1.3 保护电源电路 (13)3.1.2 缓冲级 (14)3.1.3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 (15)3.1.3.1 确定功放的工作状态 (15)基极偏置电路计算 (17)3.1.3.3 计算谐振回路的参数 (17)3.2 接收机 (17)3.2.1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17)选定电路形式 (17)3.2.1.2 设置静态工作点 (18)3.2.1.3 谐振回路参数计算 (19)3.2.2 缓冲级 (19)3.2.3 声光报警电路 (20)4 总体电路图及仿真结果 (21)4.1 发射机 (21)4.1.1 总体电路图 (21)4.1.2 仿真结果 (23)4.2 接收机 (24)4.2.1 总体电路图 (24)4.2.2 仿真结果 (26)5 实物调试 (27)5.1 实物图片 (27)5.2 调试的结果 (27)5.3 结果分析 (28)6 总结 (30)7 元器件清单 (31)8 参考文献 (32)摘要目前以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正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通信电子线路》书中详细介绍了通信系统中电路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典型应用。
防盗报警器的课程设计
防盗报警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电子元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 使学生了解防盗报警器的设计流程,掌握电路图的绘制和解读技巧。
3. 帮助学生掌握防盗报警器各部件的安装与调试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元件设计简单防盗报警系统的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实践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完成任务。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盗抢的社会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通过防盗报警器的设计与制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选取以下内容:1. 电子元件基本知识: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电子元件的功能、符号及使用方法。
2. 防盗报警器工作原理:介绍红外传感器、蜂鸣器、继电器等关键部件的作用及整个报警系统的联动机制。
3. 电路图绘制与解读:学习电路图的基本表示方法,解读防盗报警器的电路图。
4. 设计与制作:分组进行防盗报警器的设计,按照电路图进行元件连接和安装,完成报警器制作。
5. 调试与优化:对制作完成的防盗报警器进行调试,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改进。
教学内容依据以下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电子元件基本知识学习,了解防盗报警器的工作原理。
第二课时:学习电路图的绘制与解读,分组进行初步设计。
第三课时:动手制作防盗报警器,学习元件连接和安装技巧。
第四课时:对报警器进行调试,针对问题进行优化。
教学内容与课本相关章节紧密关联,确保学生所学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同时,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防盗报警器的课程设计
防盗报警器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功能,能够熟练进行防盗报警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了解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原理。
2.掌握防盗报警器的结构组成。
3.熟悉防盗报警器的功能特点。
4.能够独立完成防盗报警器的安装。
5.能够进行防盗报警器的调试。
6.能够进行防盗报警器的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安全问题的重视。
2.培养学生爱护公物、保护财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功能,以及防盗报警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
1.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原理。
2.防盗报警器的结构组成。
3.防盗报警器的功能特点。
4.防盗报警器的安装方法。
5.防盗报警器的调试技巧。
6.防盗报警器的维护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安装、调试和维护防盗报警器的经验。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防盗报警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防盗报警器相关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防盗报警器。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防盗报警器的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防盗报警器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等情况,占总评的30%。
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30%。
防盗报警器设计课程设计
防盗报警器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电路组成,掌握相关电子元器件的功能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防盗报警器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方法,了解安全防范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设计简单电路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安全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科技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增强学习动力。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安全问题,提高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分享、交流,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电子技术课程,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对电子制作感兴趣,动手能力强,但安全意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采用项目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器件认知:介绍防盗报警器中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如电源、开关、传感器、放大器、报警器等,让学生了解其功能、特性及应用。
2. 防盗报警器工作原理:讲解防盗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检测、信号放大、报警触发等过程。
3. 电路设计:指导学生根据防盗报警器的工作原理,设计简单的电路图,并进行电路搭建。
4. 安装与调试:教授防盗报警器的安装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学会调试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5. 维护与故障排除:介绍防盗报警器的日常维护方法,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排除常见故障。
6. 安全防范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安全防范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电子元器件认知第二课时:防盗报警器工作原理第三课时:电路设计第四课时:电路搭建与安装第五课时:调试与故障排除第六课时:安全防范知识讲解与实践教材章节关联:《电子技术》第四章:传感器及其应用《电子技术》第五章:放大器电路《电子制作实践》第三章:电路设计与搭建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使学生在掌握防盗报警器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防盗报警器课课程设计
防盗报警器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防盗报警器的工作原理、熟悉报警器的组成部件及其作用、掌握报警器的安装和调试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独立完成报警器的组装和调试、能够分析并解决报警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防盗报警器的工作原理、组成部件及其作用、安装和调试方法。
首先,介绍防盗报警器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报警器是如何工作的。
然后,讲解报警器的组成部件,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报警器等,并解释每个部件的作用。
接下来,教授学生如何安装和调试报警器,包括传感器的安装、控制器的设置、报警器的测试等。
最后,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报警器的使用过程,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采用讲授法,向学生讲解防盗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件。
然后,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中报警器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报警器的作用。
接着,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组装和调试报警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后,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首先,教材《防盗报警器原理与制作》,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资料。
其次,参考书《电子制作入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电子制作知识。
再次,多媒体资料,包括防盗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和制作方法的演示视频,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
最后,实验设备,包括防盗报警器套件、工具等,为学生提供亲手实践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步。
家用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
家用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家用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电子元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 学生能掌握家用防盗报警器的安装、调试及维护的基本步骤,了解安全防护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家用防盗报警器。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家用防盗报警器的制作,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家用防盗报警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养成安全生活习惯。
3.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属于电子技术与应用领域,结合学生的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技术和新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家用防盗报警器的工作原理- 常用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震动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 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的功能和选型- 基本电路图的识别与绘制2. 实践操作:- 家用防盗报警器的组装与调试- 电路连接方法及注意事项- 防盗报警器的安装与维护- 故障排查与处理方法3.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学习,包括报警器工作原理、传感器、电子元件等(2课时)- 第二阶段: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报警器组装、调试与安装(3课时)- 第三阶段:总结与拓展,讨论报警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1课时)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 第四章 电子元件及应用- 第五章 常用传感器及其应用- 第六章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内容进度安排:-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交替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结合教材内容,逐步深入,确保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课后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在讲解家用防盗报警器的工作原理、电子元件和传感器等基础知识时,采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课程光电检测技术题目无线防盗报警器的设计院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2007年 3 月 11 日2011年3 月10 日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光电检测技术题目无线防盗报警器的设计专业****************姓名**** 学号************* 主要内容:分析无线防盗报警器的感应式触发电路及音频放大电路等的特点,设计无线防盗报警器。
基本要求:1、分析无线防盗报警器的感应式触发电路及音频放大电路的特点。
2、设计报警器是当发生危险时自动发出报警。
3、进行调试安装。
4、完成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主要参考资料:[1]肖景和编著,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精粹[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1.[2]陈振官等编著,光电子电路制作实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4.[3]黄继昌等编著,使用报警电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2,144-145.完成期限2011年3月10日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2011年3 月10 日目录第1章概述 (3)1.1 无线防盗报警器的意义 (3)1.2 无线防盗报警器发展前景 (3)第2章基本原理与总体设计 (4)2.1 无线防盗报警器基本原理 (4)2.2 总体设计 (4)第3章具体设计 (6)3.1 感应式触发电路 (6)3.2 音效发生器 (7)3.3 音频放大电路 (7)3.4 无线发射电路及接收 (8)第4章电路的安装调试 (9)4.1 对实际购买元件进行测试 (9)4.2 电路的搭接 (9)4.3 调试 (10)第5章总结 (11)参考文献 (11)第1章概述无线防盗报警器主要由感应触发电路,音乐发生器,音频放大电路,无线发射电路及接受器组成。
通过感应触发电路的感应电极检测到盗情后触发音乐芯片开始工作,把音乐信号经放大后由高频振荡电路将信号发射出去,在不远处可以有FM调频收音机接收到报警信号。
1.1无线防盗报警器的意义在各种监控装置里,常常需要对越限信号进行接收并及时的报警, 目前已经有不少采用的报警装置是无线防盗报警器。
无线防盗报警器接受来自现场仪表和其它盘装、架装仪表的越限接点信号,发出声音及灯光报警信号,以引起操作人员警觉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物品的安全。
正因为无线防盗报警器具有这种功能,所以在人们现代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的应用非常普遍,已然在人们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1.2无线防盗报警器发展前景在现代生活中,报警器的应用现在已经非常广泛。
在汽车、摩托车报警器,仓库大门,以及家庭保安系统中,几乎无一例外地使用了报警器电路。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报警器(通常采用触摸式、开关报警器等)具有应用范围窄等缺点,而且安全性能也不是很好。
无线防盗报警就很好的改善了这点。
如今,无线防盗报警器已经广泛应用到工农业生产、自动化仪表、医疗电子设备等领域。
本实验的设计由感应触发电路,音乐发生器电路,音频放大电路,无线发射电路组成,此种设计简单、方便、灵活性强,电路简单容易实现,工作稳定,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正是由于无线防盗报警器的种种优点,为无线防盗报警器的更广泛的应用展现了一个美好的前景。
接收电路无线发射电路音频放大电路音效发生器电路感应触发电路第2章基本原理与总体设计2.1无线防盗报警器基本原理无线防盗报警器主要由探测触发电路,音效发生器电路,高频振荡发射电路,以及无线接收机组这几部分组成。
探测触发电路电路可以由感应电极或者多普勒效应传感器,或者采用微动开关或光敏电阻器等来探测盗情。
音效发生器电路可以由音效集成电路芯片及一些外围元件构成,在探测到盗情之后,触发芯片开始工作。
通常会在音频发生器电路之后加一级音频放大电路,音频放大电路由晶体管,电阻器,电容器组成。
高频振荡发射电路是无线防盗报警器的一个核心模块,由电感,电容构成的调谐回路作BJT的集电极负载,将得到的一定频率的振荡波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将电感电容调谐回路的频率设置在FM调频收音机可接收的范围内,用FM 调频收音机来接收。
2.2总体设计电路由感应触发电路,音乐发生器电路,音频放大电路,无线发射电路组成。
总体框图如图2-1,总体电路图如下图2-2所示图2-1图2-2 电路图电路中,感应式触发器由感应电极A、可变电阻器RP和场效应晶体管组成;音乐发生电路由音乐集成电路IC、47K电阻器和可变变阻器组成;音频放大电路由晶体管V1,10k和1M的电阻器和2200pf电容组成;无线发射电路是晶体管V2,27K和470欧的电阻器,47pf,1000pf,18pf的电容器,电感器和天线组成的高频振荡器。
其中47pf电容和电感组成的振荡回路振荡频率调在FM调频收音机可接收范围内。
在感应电极A附近无人时,VF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成低阻状态,IC不工作,无音乐报警信号输出,V1和V2处于待机状态。
当有人靠近感应电极A时,人体会发射出杂波信号,人体的杂波信号通过A加至场效应管的栅极,使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源极之间的电阻变大,IC因触发端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而受触发工作,其输出的音乐电信号经V1放大而后,经V2调制后,通过天线W发射出去。
用户在远处通过FM调频收音机即可接收到此音乐报警信号。
调节变阻器的阻值,可以改变感应式触发电路的灵敏度。
第3章具体设计3.1感应式触发电路感应式触发电路主要由感应电极与场效应管构成。
如图3-1所示图 3-1 感应触发电路场效应管是一种利用电场效应来控制其电流大小的半导体器件。
这种器件不仅兼有体积小、重量轻、耗电省、寿命长等特点,而且还有输入阻抗高、噪声低、热稳定性好、抗辐射能力强和制作工艺简单等优点,因而获得广泛的应用,特别是MOSFET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次制作选用的是3DJ6或3DJ7型结型场效应晶体管。
结型场效应管JEFT是利用半导体内的电场效应进行工作的,也称为体内场效应管。
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结构剖面图如图3-2图 3-2 N沟道JEFT结构剖面图①栅源电压对沟道的控制作用当VGS =0时,在漏、源之间加有一定电压时,在漏源间将形成多子的漂移运A动,产生漏极电流。
当V GS <0时,PN 结反偏,形成耗尽层,漏源间的沟道将变窄,I D 将减小,V GS 继续减小,沟道继续变窄,I D 继续减小直至为0。
当漏极电流为零时所对应的栅源电压V GS 称为夹断电压V GS(off)。
② 漏源电压对沟道的控制作用在栅极加有一定的电压,且V GS >V GS(off),若漏源电压V DS 从零开始增加,则V GD =V GS -V DS 将随之减小。
使靠近漏极处 的耗尽层加宽,沟道变窄,从左至右呈楔形分布。
当V DS 增加到使V GD =V GS -V DS =V GS(off)时,在紧靠漏极处出现预夹断。
当V DS 继续增加,漏极处的夹断继续向源极方向生长延长。
在感应电极A 附近有人时,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源极之间由于受人体杂波影响,栅源反向电压变大,耗尽层随着栅源电压的增大而变宽。
漏源之间电阻阻值变大,音乐芯片触发端电压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音乐芯片开始工作。
当感应电极附近无人时,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成低阻,音乐芯片触发端为低电位,不工作。
调节电位器的阻值,可以改变感应式触发电路的灵敏度。
与场效应管的漏源之间的阻值相比,当电位器阻值较小,场效应管的漏源之间的阻值在栅漏之间有干扰电压时增加到某一相对较小值就可视为源漏之间开路,音乐芯片触发端有低电位跳变为高电位。
当电位器阻值较大时,场效应管的漏源之间的阻值需要增加到某一足够大的值才能认为是阻值足够大,视之为开路,触发音乐芯片开始工作。
3.2 音效发生器音效发生器选用KD9300或CW9300型的单曲音乐集成电路。
但没有买到用一块生日快乐的芯片代替。
它有四个触点,用导线引出后分别接电源正负极,输入(即作音乐芯片的触发控制端),输出。
3.3 音频放大电路[1]音频放大电路由晶体管V1,10k 和1M 的电阻器和2200pf 电容组成。
此部分的电路图如图3-3所示10 k ohm2200pf1 M ohm2200 pf图3-3 音频放大电路图1M的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是引入负反馈,提高放大倍数。
[2]3.4无线发射电路及接收无线发射电路是晶体管V2,27K和470欧的电阻器,47pf,1000pf,18pf 的电容器,电感器和天线组成的高频振荡器。
其中47pf电容和电感组成的振荡回路振荡频率调在FM调频收音机可接收范围内。
此部分的电路图如图3-4所示27 k ohm1 mH 47 pf18 pf1000 pf470 ohm 3 v图3-4 无线发射电路图采用的是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电感和电容构成的回路谐振时的振荡频率为 LC1≈ω (3-1) 用收音机接收,故谐振频率点必须设置在收音机可接受范围内。
比如可设置在88MHZ —100MHZ 之间。
第4章 电路的安装调试4.1 对实际购买元件进行测试对实验条件进行准备。
元件清单如下:1/4W 的金属膜电阻器,阻值为47K ,10K ,1M ,27K ,470各五个; 阻值为5K 的电位器两个;瓷片电容10个,分别为2200pf,0.1uf,1000pf,47pf,18pf 各两个; S9013型硅NPN 三极管和S9018型硅NPN 高频晶体管各两个; 音乐芯片一片;直径为0.5mm 的漆包线和1m 的软细导线; 开关两个; 焊锡,电路板等。
由于考虑到感应式触发电极价位问题及与场效应管一起实际效果问题,选择用一个开关代替触发控制部分。
4.2 电路的搭接[3]具体电路器件的焊接过程中,有以下需要注意的事项及要求:元器件装焊顺序依次为:电阻器、电容器、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大功率管,其它元器件为先小后大。
对元器件焊接要求如下:电阻器焊接:将电阻器准确装人规定位置。
要求标记向上,字向一致。
装完同一种规格后再装另一种规格,尽量使电阻器的高低一致。
焊完后将露在印制电路板表面多余引脚齐根剪去。
电容器焊接:将电容器按图装人规定位置,并注意有极性电容器其“+”与“-”极不能接错,电容器上的标记方向要易看可见。
先装玻璃釉电容器、有机介质电容器、瓷介电容器,最后装电解电容器。
二极管的焊接:二极管焊接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意阳极阴极的极性,不能装错;第二,型号标记要易看可见;第三,焊接立式二极管时,对最短引线焊接时间不能超过 2S 。
三极管焊接:注意 e 、 b 、 c 三引线位置插接正确;焊接时间尽可能短,焊接时用镊子夹住引线脚,以利散热。
焊接大功率三极管时,若需加装散热片,应将接触面平整、打磨光滑后再紧固,若要求加垫绝缘薄膜时,切勿忘记加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