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知识点:中国科技文化
第二讲: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第二讲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第一节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兴起、发展中国古代卓越的科学技术成就,是由中国古代特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孕育的。
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肇始于尧舜时期。
在当时,就有关于羲和、羲仲观察日月星辰以定四时的传说。
说明一方面我国很早就有了熟悉天文制定历法的专职人员,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与季节天象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古代的天文历法知识,就是在农业生产的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又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
战国时期,激烈的变革、频繁的战争,谁拥有足够的粮食,谁就具备了战胜对手的法宝,所以“农本”思想也就成为统治者驾驭天下的治国思想。
此后,历代统治者皆以农为天下之根本:汉文帝曾下诏说:“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唐太宗说:“农时最急,不可失也。
”农业是国家财赋的根本,农业发展的好坏,维系着国家、王朝的命运。
于是农学发展起来了,有了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意识。
因此,与农业有密切关系的天文历法学也随之发展起来。
封建帝王认为,天象直接关系着王朝的命运,《易》曰:“天垂象,见吉凶……”王室的兴衰是天象在人间的反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所以历法的准确与否,被看作是王朝是否顺应天意的标志。
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农民,在长期靠天种地的劳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就是古代天文历法起步早、成就显著的原因。
要制定精确的历法,就要准确地测天,就得精于计算,于是数学伴随着天文学发展起来;中国有广袤的土地、众多的人口,中央政府为有效地管理国家,发展了地理学。
古代自然经济螺旋式的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技术的改进,商业、城市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达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合乎规律的政治制度、措施,对科技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战国、隋唐、北宋等各个时期的统治者都重视文化。
战国时期,正如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所说的,是“古今一大变革”。
诸多矛盾纷纭复杂,思想界空前活跃,各国君主为战胜自己的敌人,广揽人才,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农业水利科技、天文历法、医学等各方面都得到了相当的发展。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历史文化)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历史文化)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判断题单项选择题1.南朝四个朝代的先后顺序应是()。
A.宋、陈、梁、齐B.梁、齐、宋、陈C.梁、宋、陈、齐D.宋、齐、梁、陈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2.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之列的是()。
A.吴B.楚C.燕D.韩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是()。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4.明朝中期以后,我国东南沿海遭受倭寇的侵扰,()等肃清倭寇,立下赫赫战功。
A.郑成功B.戚继光C.李自成D.岳飞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5.()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而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
A.楷书B.小篆C.隶书D.行书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6.()时期,毛笔开始在书法上广泛应用。
A.商朝B.春秋战国C.秦朝D.汉朝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7.被称为“楷书之祖”的是()。
A.钟繇B.颜真卿C.张旭D.王羲之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8.我国历史上被称为“楷书四大家”的是()。
A.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B.柳公权、颜真卿、赵孟频、欧阳询C.柳公权、颜真卿、赵佶、米芾D.柳公权、颜真卿、苏轼、赵孟频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9.()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批有记载的著名画家。
A.秦汉B.魏晋南北朝C.隋唐D.春秋战国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10.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画佛像的画家是()。
A.顾恺之B.吴道子C.阎立本D.曹不兴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11.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仍作为背景附属于人物画,隋、唐始独立,如展子虔的()。
A.金碧山水B.水墨山水C.设色山水D.泼墨山水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12.明代较有特色的人物画家是(),他的《西厢记》等木刻插画,在民间受到广泛的欢迎。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第三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第三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大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传统科技的萌芽时期先秦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奠基时期秦汉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形成时期隋唐宋元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发展时期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由兴盛到衰落时期其成就突出表现在农学、医学、天文学和四大发明等方面。
一、农学主要成就自古以来,中国以农立国。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中国是水稻、小麦、大豆、苎麻的原产地,是最早植桑养蚕的国家。
传说上古神农教民耕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农业之神。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
春秋战国时已有了整套的田间灌溉系统,李冰父子与都江堰。
战国后期,中国农业开始使用铁器,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领先的。
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今天许多传统农具,在汉代已经基本定型。
秦汉出现耦犁与耧车,唐代出现筒车与曲辕犁。
一、农学主要成就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陆羽被奉为“茶圣”。
元代王祯的《农书》,是中国第一部在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作系统全面研究的著作。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集古代农学之大成的著作。
二、中医医学主要成就中国的中医学在世界医学领域内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1.中医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最大的特点是诊断和治疗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方法,如“惊伤心、怒伤肝”,“百病生于气”,“气治则安,气乱则病”。
这是受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
二、中医医学主要成就中国的中医学在世界医学领域内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1.中医理论体系中国医药学的完整体系形成于秦汉时期,其标志性著作是《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
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
中医具体治疗法:药物、针灸、推拿、外治、食疗、意疗等。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知识点:中国科技文化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知识点:中国科技文化一、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原始社会时期(170万年前-4000年前)是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萌芽时期。
第二,先秦时期(约前2070-前221年)是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奠基时期。
第三,秦汉南北朝时期(前221-公元581年)是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形成时期。
第四,隋唐宋元时期(581-1368年)是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发展时期。
第五,明清时期(1368-1912年)是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由兴盛到衰落时期。
二、中国科技文化的成就(一)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1.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发展春秋时期,中国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个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
另外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早160年。
战国时期,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出现,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理解。
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定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相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另外张衡还发明制作了地动仪,能够遥测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除以上的贡献外,他还制造出了重要的天文仪器——浑天仪。
唐朝最有成就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衙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在实测中他理解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理解,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的一大进步。
他主持编写的《大衍历》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
北宋科学家沈括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
2019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科四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2019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科四地方导游基础知识)附真题《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易考通速记宝典》教材中的页码1、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 )。
《易考通》(下)P489A、文化中心B、经济中心C、政治中心D、国际交往中心E、科技创新中心答案:ACDE2、天津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素有“渤海明珠”之称。
《易考通》(下)P490 答案:正确3、有“华北水塔”美誉的省区是( )。
《易考通》(下)P492A、天津B、山西C、内蒙D、河北答案:B4、内蒙古的森林总面积位居全国第一。
《易考通》(下)P493 答案:正确5、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是黑龙江省。
《易考通》(下)P494 答案:正确6、世界上第一个野生麋鹿保护区建在我国( )。
《易考通》(下)P495A、山东省B、江苏省C、浙江省D、福建省答案:B7、“长江三鲜”是指( )。
《易考通》(下)P496A、鲟鱼B、鲥鱼C、银鱼D、刀鱼E、河豚答案:BDE8、海水珍珠养殖产量位居全国之首的是( )。
《易考通》(下)P502A、辽东半岛B、胶东半岛C、象山半岛D、雷州半岛答案:D9、我国素有“山城”“雾都”之称的城市是( )。
《易考通》(下)P504A、武汉B、贵阳C、重庆D、成都答案:C10、以下关于四川省的描述,正确的有( )。
《易考通》(下)P505A、是全国最大的芳香油产地B、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基地C、千河之省D、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居全国第一E、地势东高西低答案:ABCD11、与我国云南接壤的国家有( )。
《易考通》(下)P507A、缅甸B、越南C、柬埔寨D、泰国E、老挝答案:ABE12、大中型野生动物数量居全国第一位的省区是( )。
《易考通》(下)P508A、青海省B、西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内蒙古自治区答案:B13、中国陆地面积最大、交界邻国最多、陆地边境线最长的省区是( )。
《易考通》(下)P512A、西藏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青海省D、甘肃省答案:B14、香港的房地产业被称为“百业之首”,约占 GDP的 1/4。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第三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第三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大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传统科技的萌芽时期先秦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奠基时期秦汉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形成时期隋唐宋元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发展时期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由兴盛到衰落时期其成就突出表现在农学、医学、天文学和四大发明等方面。
一、农学主要成就自古以来,中国以农立国。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中国是水稻、小麦、大豆、苎麻的原产地,是最早植桑养蚕的国家。
传说上古神农教民耕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农业之神。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
春秋战国时已有了整套的田间灌溉系统,李冰父子与都江堰。
战国后期,中国农业开始使用铁器,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领先的。
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今天许多传统农具,在汉代已经基本定型。
秦汉出现耦犁与耧车,唐代出现筒车与曲辕犁。
一、农学主要成就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陆羽被奉为“茶圣”。
元代王祯的《农书》,是中国第一部在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作系统全面研究的著作。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集古代农学之大成的著作。
二、中医医学主要成就中国的中医学在世界医学领域内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1.中医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最大的特点是诊断和治疗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方法,如“惊伤心、怒伤肝”,“百病生于气”,“气治则安,气乱则病”。
这是受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
二、中医医学主要成就中国的中医学在世界医学领域内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1.中医理论体系中国医药学的完整体系形成于秦汉时期,其标志性著作是《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
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
中医具体治疗法:药物、针灸、推拿、外治、食疗、意疗等。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知识点:中国哲学与文学

一、中国古代哲学(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概述中国古代哲学萌发于西周时期(前1046-前771年)。
西周的第一个统治者是周武王,在位时间很短就病逝,国家的统治权转到他的弟弟周公手中。
在周公之前,“尊神、敬鬼”是中国的主要思想,周公制礼作乐,维系社会的平衡与团结,使世人关注的重心从鬼神转向人事。
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并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萌芽。
春秋末年的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之风,其学生达3000人之多。
孔子推崇周公的礼乐,并提出以“仁义”治国的主张,开创了中国最重要的哲学门派——儒家。
儒家成为官学以后,其经典著作被广泛推广,其他哲学门派则多潜藏在中国文化的各个层次,有的也融合在儒家思想当中。
中国历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之前的具有较大影响的如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孙子、朱熹等众多哲学家。
先秦时代,礼崩乐坏,诸侯异政,百家异说。
《汉志》所录竟达189家,造就了中国哲学的第一个高峰。
汉代学者以“九流十家”来概括总结先秦诸子学术。
九流十家具体指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小说家,九流则是将小说家除去,因为十家中,小说家最不重要。
东汉末年,“苍天已死”,名教衰落,社会动荡,人心思治。
其时哲人,以玄谈的方式,来为名教给出新的论证,探讨儒、道的内在相关性以及本末地位,从而引发了名教与自然、本末有无、言意之辨等多个重要学术辩题,哲人们的理论创造空前活跃。
唐宋之际,民族杂糅,价值混乱,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官方文化与民间文化碰撞,矛盾尖锐。
韩愈、李翱发其先声,“宋初三先生”(孙复、石介、胡瑗)、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响应继起。
宋代的理学家们立志重建宋人的精神世界,他们出佛入老,而后返之六经,融会三教,开创了理学的新时代。
明清之际,异族易代,一代学人在抗清失败后,隐居深山古寺,整理典章制度,深刻批判反省传统文化,出现了建树卓越的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方以智等一批饱学深思之士,并使中国哲学达到新的理论高度和反思深度。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学习资料单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古代虽强调以伦理立国,向来有重文轻理的倾向。
但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对自然的探索中,激发出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积累了丰富的社会与自然科学知识,为中华文化宝库增添了无限光彩。
其中突出表现在农学、医学、天文学和四大发明等方面。
一、农学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中国在农业科技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中国是水稻、小麦、大豆、苎麻的原产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果树原产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植桑养蚕的国家,丝绸享誉世界。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确立了耕作与时令的关系,按季节种庄稼,不违农时,修建大型农田水利设施,形成了整套田间灌溉系统,都江堰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此时出现的牛是我国农业史上一次农用动力革命。
从此,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秦汉时期出现了耦犁与耧车。
汉代在南方有了双季稻。
在土地多余的地方还推广轮作制。
汉代还有龙骨水车,这是比较先进的灌溉和排水机械。
西汉晚期氾胜之所著的《氾胜之书》一般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了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记载了谷物蔬菜瓜果和树木种植法、牲畜饲养法、养鱼法以及各种酿造法、食物贮藏法等,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农书。
唐朝出现了筒车和曲辕犁。
曲辕犁操作灵活,既便于深耕,也节省畜力,犁耕至此基本定型。
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他本人被尊为“茶圣”。
元代王祯所著的《农书》是一部从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进行系统研究、总结中国农业生产经验的综合性农学巨著,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农业生产工具,颇具特色。
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书中贯穿着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是一部集中国古代农学之大成的著作。
二、中医中药中国医药学对人的生理与病理的认识,形成了独特的理论,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生存发展的能力。
山西省《导游基础知识》(高教版)各章习题含答案:第二章 中国历史常识

第二章《中国历史常识》相关习题一、名词解释1. 贞观之治:2.康乾盛世:3. 京剧:4.驸马:5.谥号:6. 庙号:7. 尊号:8. 年号:9.三元及弟:10.八股文:11.避讳:12. 干支纪年:13. 阴阳:14. 五行:15.相生:16. 相克:17. 黄道吉日:18. 四象:19.诸子百家:20. 百家争鸣:二、填空题1.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前的人,他们的活动就是祖国历史的第一页。
2.我国早期原始人类除云南元谋人外,还有距今约80万年的人、距今70万~20万年的人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人。
3.我国原始社会起自人迄于,经历了漫长的时期。
4.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经过和两个阶段。
5.浙江余姚的氏族和陕西西安的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他们各自代表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氏族公社的情况。
6.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山东的是父系氏族公社的典型;文化、文化是父系氏族公社的著名文化代表。
7.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指的是、、;“五帝”指的是、、、、 ,据传他们都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为当时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8. 我国奴隶社会始自的建立,至结束,共经历了1500~1600年。
9.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建立了夏王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从此,“家天下”的王位传子制度代替了禅让制。
10.商朝的青铜冶炼铸造技术具有很高水平,重875千克,为古代青铜铸造的奇迹,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11.武王伐纣灭商后,建立周朝,建都于 (今陕西西安西),称为西周;西周实行制和制,农业和手工业都取得重大发展。
1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又分和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主要标志为和。
13.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历史上的“春秋五霸”是指这时的、、、、。
14.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又名《》;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他编订了《》、《》等几部古代文化典籍和编成了《》;军事方面出现了世界著名的孙武著的兵书《》;15.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是漫长的,从时期起始,止于,长达2300多年之久。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归纳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要点第一章引言1.近旅游开始19世纪,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产业革命影响。
2.英国人托斯•库克的一次重要活动,成为近代旅游和近代旅游业产生的标志。
3.近代旅游产生时间是1841年7月5日。
4.按组织形式的标准划分,旅游评选活动有团体旅游、散客旅游。
5.现代旅游活动的根本要素有: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6.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是指:旅行社、住宿业、交通运输业7.从旅游的路程来讲,中短旅游较多,而远程旅游较少8.世界旅游组织的总部设的西班牙的马德里,我国于1983年加了该组织。
9.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的英文简称:UETAA10.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客源地是:欧洲11.影响旅游动机产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个性心理12.旅游业的依托性,首先依托于旅游资源13.国际旅游收入上,世界上占第一位的是:欧洲接待区14.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的英文简称是:PATA15.现代旅游具有的特点是:普及性、持续性、集中性、季节性16.成为旅游者的客观条件有:可随意支配收入、良好的身体状况、闲暇时间17.旅游资源的特征主要有:多样性、吸引力的定向性、地域性、易损性、可创新性18.旅游业的特点:综合性、依托性、敏感性、劳动密集性、涉外性19.我国海外客源地,主体是亚太地区,两翼是亚太和美洲20.世界上唯一全面涉及旅游事务的全球性政府间机构的国际性旅游组织是世界旅游组织。
21.美国、加拿大是以外出的路程为标准来判定是否为国内游客。
2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现代旅游产生的历史背景。
23.热爱祖国是中国的合格导游人员的首先条件24.世界旅游组织简称:WTO25.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组织了有570人参加的团体旅游,这一活动成为近代旅游和旅游业产生的标志。
26.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导游员,必须政治思想过硬,语言过硬,业务知识过硬;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出色扔组织交际和自控能力,高超的服务技能和健康的体魄。
第二章中国文史常识一、历史王朝的更替1、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建立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知识点:中国科技文化

一、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原始社会时期(170万年前-4000年前)是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萌芽时期。
第二,先秦时期(约前2070-前221年)是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奠基时期。
第三,秦汉南北朝时期(前221-公元581年)是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形成时期。
第四,隋唐宋元时期(581-1368年)是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发展时期。
第五,明清时期(1368-1912年)是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由兴盛到衰落时期。
二、中国科技文化的成就(一)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1.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发展春秋时期,中国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
另外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早160年。
战国时期,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出现,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
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定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另外张衡还发明制作了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除以上的贡献外,他还制造出了重要的天文仪器——浑天仪。
唐朝最有成就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衙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的一大进步。
他主持编写的《大衍历》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
北宋科学家沈括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
元初中央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第⼀章1.旅游是指⼈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年的活动。
惯常环境是指很近的,常去的地⽅。
2.旅游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3.19世纪中期,英国⼈托马斯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家旅⾏社。
4.内燃机的发明标志着“⼤众旅游”的新局⾯。
5.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游客——旅游活动的主体,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旅游动机,可⾃由⽀配收⼊和空闲时间。
游客分为旅游者和⼀⽇游游客两类。
旅游吸引物——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的本质特征是对游客具有吸引⼒,吸引⼒的⼤⼩取决与其质量和所处的地理位置。
旅游服务及其设施——旅游活动的媒介,是连接旅游活动主体和客体的纽带。
6.⾃然旅游资源:地⽂景观类,⽔域风光类,⽣物景观类,天象与⽓候景观类。
⼈⽂旅游资源: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活动类。
7.旅游活动要素:⾷:是⾸要。
住:是旅游的保障。
是进⾏游览的必要条件。
⾏:是关键。
游:是核⼼。
最根本的是游览。
购:是游中乐趣。
娱:游中消闲。
是旅游派⽣物。
现代旅游具有享受型深化,娱乐性提⾼,教育性增强的特点。
7.1、旅游业的概念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业。
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
他们是旅游业的三⼤⽀柱。
7.2、旅游业的构成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是旅游业赖以⽣存和发展的三⼤要素。
旅游资源,包括⾃然风光、历史古迹、⾰命遗址、建设成就、民族习俗等,是经营旅游业的吸引能⼒;旅游设施,包括旅游交通设施、旅游住宿设施、旅游餐饮设施、旅游游乐设施等;旅游服务,是包括各种劳务和管理⾏为相结合是经营旅游业的接待能⼒。
7.3、旅游业的性质⽂化性和经济性)8.旅游业的三⼤⽀柱:客旅⾏社业,交通运业,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知识点:中国历史概述

【导语】我们不需要考虑⾃⼰能够⾛多快,只要知道⾃⼰在不断努⼒向前就⾏。
停⽌⾃⼰的脚步其实就是⾃⼰在为别⼈让路,同⾏⼀条路会让路变得窄,但你的退出却为别⼈提供了前⾏的光明⼤道。
整理了“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章知识点:中国历史概述”,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 第⼀节中国历史概述 中国位于欧亚⼤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领⼟⾯积为960万平⽅千⽶,在世界上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
中国地域辽阔、⼈⼝众多、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四⼤⽂明古国之⼀(古代巴⽐伦、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其有⽂字可考的⽂明史更是长达3000多年。
中国古代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即:原始社会、奴⾪社会、封建社会。
历史学家⼜将漫长的封建社会分解为五个发展阶段。
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阶段;隋、唐、五代是封建社会繁荣阶段;辽、宋、夏、⾦、元是民族融合进⼀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阶段;明、清(鸦⽚战争前)是统⼀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逐渐衰落阶段。
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开始⾄1949年结束。
其中从1840年中英鸦⽚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是旧民主主义⾰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民共和国成⽴,是新民主主义⾰命阶段。
中国近现代史经历了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共109年。
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解的历史。
⼀、中国境内的远古⼈类及古代传说 距今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为中国的原始社会时期。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国境内出现了最早的⼈类。
(⼀)中国境内远古⼈类及⽒族公社 距今170万年前,在云南省元谋县⽣活着中国境内最早的⼈类——元谋⼈。
距今70万年⾄20万年前,在北京西南周⼝店龙⾻⼭上⽣活着北京⼈。
经考证,北京⼈已经能直⽴⾏⾛、打制⽯器、使⽤天然⽕、吃熟⾷。
北京⼈过着群居⽣活,以此抵御险恶的⽣活环境。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练习题(附答案)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练习题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练习题一、单选题一、单选题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已经学会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
已经学会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
A.元谋人元谋人B.北京人北京人C.蓝田人蓝田人D.山顶洞人山顶洞人2.在我国古代传说中,“钻木取火”的始祖是( 。
A.有巢氏有巢氏B.庖栖氏庖栖氏C.燃人氏燃人氏D.神衣氏神衣氏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夏B.商C. 周D.秦4.制定礼和刑的是(,其目的是用来维护贵族内部的等级制度,镇压奴隶和贫民。
镇压奴隶和贫民。
A.东周东周B.商朝商朝C.夏朝夏朝D.西周西周5.北魏( 以汉化为主题的改革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世。
以汉化为主题的改革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世。
A.孝文帝孝文帝B.隋文帝隋文帝C.汉文帝汉文帝D.光武帝光武帝6.“开元盛世”指的是( 统治时期统治时期A.唐太宗唐太宗B.唐高宗唐高宗C.唐玄宗唐玄宗D.武则天武则天7.最早的有系统记录的汉语文字是(时代的甲骨文时代的甲骨文A西周B殷商C东周D春秋春秋8.在我国,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古代绘画实物是战国时期的帛画(A《女史箴图》 B《洛神赋图》 C《步辇图》 D《龙凤人物图》《龙凤人物图》9.《诗经》开了中国(文学长河,对此后中国两千哦同安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A.现实主义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现代主义D.象征主义象征主义10.刘义庆的《世语新说》是一部(.A.神话小说神话小说B.笔记小说笔记小说C.志怪小说志怪小说D.传奇小说传奇小说11.我国现存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史书是(。
A.《左传》《左传》B.《春秋》《春秋》C.《尚书》《尚书》D.《史记》《史记》12.八卦的“坎”代表(。
A水B.火C风D.山13. 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的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A.孔子孔子B.孟子孟子C.荀子荀子D.墨子墨子14.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农书是(A.王祯的《农书》王祯的《农书》B.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C.汜胜之的《汜胜之书》汜胜之的《汜胜之书》D.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贾思勰的《齐民要术》15.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是(时期编订的。
[课件]中国科技文化PPT
![[课件]中国科技文化PPT](https://img.taocdn.com/s3/m/31c78049561252d380eb6e54.png)
二、天文学的一流成果
1.商西周时期青铜农具开始推广,开沟挖 渠,引水灌溉,并掌握了施肥、灭虫等田 间管理技术,农作物种类不断增加。春秋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普遍使用,铁犁和牛 耕的结合有利于深耕细作,粪种法的实施 提高了土地肥力,轮作复种法的运用提高 了土地使用效率,保墒耕作的技术使水土 保持平衡,农作物产量大幅增加。
青铜农具
长沙彗星图
甲骨文干支表
二、天文学的一流成果
日 晷
二、天文学的一流成果
3.重视对天象的观测带动了天文仪器的 制作,中国古代各类天文仪器中,浑仪和 浑象集中反映了天文仪器的制作成就。
浑仪
浑象
二、天文学的一流成果
浑仪工作原理
二、天文学的一流成果
4.在对天体运行长期观察和天文知识不断 积累的基础上,古代中国人形成与发展了朴素 的宇宙理论,其中最著名的是盖天说、浑天说 和宣夜说。
三、数理化的杰出贡献
3.宋、元是中国古代数学的鼎盛时期,秦九韶所 著《数学九章》是中国数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 书中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出一系列先 进的数学原理和定理。 朱世杰著有《算学启蒙》和《四元宝鉴》,前者 讲述乘除法运算、开方法、天元术(一元高次方程) 等,后者提出多元高次方程和高阶等差数求和等问 题,研究成果体系完备,丰富和发展了前代的数学 成就,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一流水平,被西方科学史 家称为中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与秦九韶、朱 世杰并称为“宋元四大家”的李冶、杨辉也在垛积 术、天元术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人生与书本,书本与人生,两者对爱读书之人来说,是分不开的一回事。
人与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因人的精神食粮可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1第一讲现代中国的科技一、科技一览表二、两弹一星含义:“两弹”指原子弹、导弹;“一星”指人造地球卫星。
目的: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意义: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人物:“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两弹元勋”----邓稼先。
三、“东方魔稻”评价:①“东方魔稻”;②“第二次绿色革命”;③中国“第五大发明”;④美国人说“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⑤中国的“水稻之父”;⑥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二靠袁隆平。
意义: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四、“神舟”号飞船评价:①欧洲媒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②中国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继“两弹一星”之后,中国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意义: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五、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①国家的独立(保障);②党和政府的重视;③经济实力的增强;④科学家的努力;⑤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六、中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处于滞后的原因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870年前后中国滞后的原因:①根本: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清政府腐败,不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③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⑤列强的侵略,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七、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处于滞后的原因是什么?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滞后的原因:①二战结束后,中国处于内战;②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③党内长期“左”倾错误的干扰;④对外关系过分强调“自力更生”。
2017【科目三】全国导游基础知识1-2章

③ “竹林七贤” 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④ “田园诗人”陶渊明,山水诗人谢灵运
⑤ 南朝民歌《西洲曲》,北朝民歌《木兰辞》,叙事长诗。
第二章 中国历史文化
第二节中国哲学、文学、戏剧戏曲、中医中药、书画艺术和历史文化常识;
中国文学:春秋战国时期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风、雅、颂三部分 表现手法:赋、比、兴
第二章 中国历史文化
第二节中国哲学、文学、戏剧戏曲、中医中药、书画艺术和历史文化常识; 中国艺术·书法代表人物与作品 名称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草书 楷书 魏碑 行书 时期 殷商 周 秦 汉 唐 唐 魏晋 东晋 《毛公鼎》、《散氏盘》 李斯,《泰山刻石》、《琅琊石刻石》、《会稽刻石》 《衡方碑》、《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 《石门颂》 张芝、张旭《古诗四帖》、怀素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多宝塔碑》《麻姑仙 坛记》,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碑》 王羲之《兰亭集序》,颜真卿《祭侄稿文》 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
第一章 旅游活动与旅游业
第二节
旅游业与旅游市场:
二、旅游市场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旅游市场是旅游产品供求双方交换关系的总和,反映的是旅游产
品供求关系所引起的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
三个构成要素:旅游市场主体、旅游市场客体、旅游市场中介
第一章 旅游活动与旅游业 二、旅游业与旅游市场:
二、旅游市场三大构成要素
第二章 中国历史文化 第一节 中国历史发展轨迹:
一、远古时期
1、母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公社荣阶段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西安半坡遗址:彩陶文化)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世界上已知年代最早的栽培稻) (打井技术,南方特有干栏式建筑) 2、父系氏族社会:父权确立 黄河流域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长江流域良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