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革命老区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精准脱贫的实践

合集下载

关于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调研报告

关于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调研报告

关于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调研报告【精准脱贫攻坚战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精准脱贫攻坚战是我国党中央确定的重大战略。

为了了解当前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情况,探索推动全国精准脱贫工作的可行性,我团队在山区开展了精准脱贫攻坚的实地调研。

二、调研目的1.了解贫困地区的脱贫进展情况;2.探讨有效脱贫措施和经验;3.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难题;4.提出具体建议以促进精准脱贫政策的落实。

三、调研方法1.实地走访:我们深入当地,实地考察,与贫困地区的村民、驻村工作队以及相关政府部门进行交流和座谈;2.问卷调查:我们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以获得更多村民的意见和建议;3.数据分析:我们收集了相关脱贫攻坚战的数据和统计资料,进行了深度分析。

四、调研结果与发现1.脱贫进展:经过多年的努力,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有75%的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

2.脱贫措施:针对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当地政府和驻村工作队采取了一系列精准脱贫措施,包括发展产业、提供技能培训、改善基础设施等。

3.存在问题:调研发现,一些贫困家庭的脱贫进程缓慢,主要问题包括贫困家庭资源缺乏、培训机会不均等。

4.政策建议:我们认为应该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的监管,确保扶贫政策的落地实施。

同时,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技能和就业能力。

五、调研总结通过本次实地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情况,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精准脱贫攻坚战一定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六、调研感悟脱贫攻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看到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希望和前景,也深刻认识到了推动精准脱贫攻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脱贫攻坚工作法研究与实践[J].部门与研究,2024,7(10):52-57.。

乡镇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与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与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与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乡镇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为深入推进市委扶贫攻坚决策部署,我就xx镇台渡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集中专题调研,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察看、基层座谈等方式方法,较为全面地掌握了该村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当地群众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的愿望与诉求.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台渡村位于xx镇头山以西,xx,辖5个村民小组,xx 户,xx人,全村占地面积xx平方公里,共有可耕地面积xx 亩,当前养殖产业已成为该村广大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各类养殖户xx多户,猪羊存栏xx多头、养鸡xx只,规模养殖户5个,村两委会一班人积极探索,思路明确,为“一村一品”养殖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组织保证。

虽取得巨大发展,但截至2016年末,该村仍有xx户xx人贫困人口。

二、调研过程这次调研主要是摸清台渡村贫困现状,协助台渡村制定2017年脱贫攻坚计划,做到任务具体化、清单化,责任到人,力争2017年底全面脱贫。

其次,借调研机会,对台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抽查,对党建工作进行整改,提高村支部战斗力。

这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集中调研。

我先利用三天时间集中调研了台渡村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走访5户典型贫困户,之后又抽调2人组成工作组,利用3天时间驻村蹲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台渡村村及10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

第二阶段,甄别确认。

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10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甄别确认。

最后确定,台渡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98人,2014年脱贫4户7人,2015年脱贫10户16人,2016年脱贫22户49人,现有贫困户10户26人。

第三阶段,制订措施。

针对该村确定了五项帮扶措施,逐项明确了帮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责任单位及责任领导、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针对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分别明确了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

第四阶段,集中交办。

现场召开面对面集中交办会,属于面上的帮扶措施由镇政府有关部门认领限期办理,属于贫困户个体的由联户干部认领限期办理,并张贴上墙,挂图作战。

2023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2023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2023精准扶贫调研报告2023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得到了大力的推进和加强。

为深入了解当前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情况,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我们对全国多个贫困地区展开了精准扶贫调研。

二、调研目的通过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了解当前贫困地区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调研方法为了尽可能地真实、全面地了解贫困地区的情况,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观察、人员访谈、问卷调查等。

1. 实地观察我们深入贫困地区的农村和城市,了解当地的贫困面貌,并对当地的脱贫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实地观察。

2. 人员访谈我们与当地的政府官员、扶贫工作人员、农民代表、企业家等多个群体展开了深入的访谈,了解他们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看法和建议。

3. 问卷调查我们为当地的贫困家庭编写了一份问卷,了解他们当前的生活和经济状况,以便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扶持。

四、调研情况1.当前我国精准扶贫工作进展情况随着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贫困地区在精准扶贫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近年来国家在财政投入、政策支持、产业扶贫等方面加大了力度,为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2.贫困地区的主要问题尽管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已经加大了力度,但贫困地区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例如,一些地区因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因素,导致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扶贫工作进展缓慢;同时,由于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不足,使得当地的劳动力缺乏相应的技能和能力,进而影响了他们自我脱贫的能力。

此外,还有一些地区的扶贫计划制定不够科学、实际效果欠佳等问题。

3.针对性措施建议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①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入力度,以提高当地劳动力的素质和能力,促进他们脱贫致富。

关于精准扶贫的社会调研报告5篇2020最新_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关于精准扶贫的社会调研报告5篇2020最新_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关于精准扶贫的社会调研报告5篇2020最新_社会实践报告范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关于精准扶贫的社会调研报告1十堰市自实施千企进千村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以来,众多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继深入到定点扶贫村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那么,贫困村的现状如何、扶贫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施精准扶贫、又有哪些保障措施?近日,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专程到郧阳商会常务副会长、湖北子胥湖集团公司董事长周伟定点联系的扶贫村郧县城关镇桃花沟村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基本情况与现状桃花沟村位于郧县城关镇西部,与郧县最边缘的大柳乡相邻,版土面积8.6平方公里。

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410户,1806人,其中,丹江库区移民235户,耕地面积2700亩,其中,旱地2050亩,水田650亩,林地1400亩。

20__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260元。

根据国家贫困标准(20__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统计,该村现有贫困户232户,96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3.5%。

有史以来,桃花沟村始终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但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产业结构单一。

生产水平低、生产成本高、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增收门路单农民观念落后、因灾、因病返乡较多,是该村贫困现状的集中体现。

扶贫目标及对策针对桃花沟村贫困现状,子胥湖集团公司扶贫工作专班通过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并与村两委会多次商讨,初步拟定了扶贫发展规划,力争在2020年前,通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包户促动、整体推动的方式,把桃花沟村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扶贫目标采取项目扶贫、产业扶贫、包户扶贫的方式,利用子胥湖集团产业带动优势,力争通过6年的奋斗,形成以桃子产业为主的观光、休闲、采摘生态旅游园区,实现产业发展(发展生态桃园1000亩以上)、农民增收(人均年增收300元以上)、生态改善、村容靓丽、村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到20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精准扶贫情况调查报告范文三篇

精准扶贫情况调查报告范文三篇

精准扶贫情况调查报告范文三篇【范文大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精准扶贫情况调查报告范文三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准扶贫情况调查报告1近年来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我乡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文化、卫生条件差,农民经济收入来源少,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脐橙、油茶、水稻和家庭式养殖业为主,但由于土地少、技术落后,农民经济收入有限,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我村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依托项目拉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和全村村民的共同奋斗,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扶贫工作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开展扶贫工作基本情况1、扎实做好贫困村整村推进建设。

整村推进是我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是一项综合扶贫工程,事关贫困农户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大问题。

做好整村推进的项目申报工作是做好整村推进工作的关键和前提,确保做到每一次项目计划报送及时规范,按要求报送资料,不迟报不漏报,并按要求对项目计划、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了不下3次公告公示。

我村共上报水泥路硬化、水利设施修建、桥梁建设等10个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和村庄整治建设项目。

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扶贫项目计划,在建设和实施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履行项目实施责任状,认真执行年度计划项目建设地点、规模、标准和内容,并做好项目建设用地、拆迁、责任田补偿工作,没有发生过一起信访上访事件。

2、认真做好移民搬迁工作。

在乡村两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在前期做了大量宣传发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发现此项工作群众反响热烈,现已有13户移民乡镇安置,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3、做好扶贫对象识别及建档立卡工作。

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要求精准识别贫困户并建档立卡,此项任务时间短、任务重,我们及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安排落实建档立卡工作,通过加班加点工作,严格识别程序,规范公示公告,并录入信息采集系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此项工作,确定贫困户121户、443人全部建档立卡,为全乡的扶贫开发奠定了基础。

革命老区的调研报告

革命老区的调研报告

革命老区的调研报告革命老区是指中国革命时期形成的重要革命根据地和战斗区域。

在革命战争胜利后,革命老区面临着持续发展和建设的挑战。

为了解革命老区的现状和发展需求,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下面的报告。

我们选择了某个革命老区进行调研,包括实地考察和访谈。

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薄弱,道路、水电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有待提高。

农田灌溉设施也需要进一步改善,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同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待提高,住房条件和教育医疗资源的供给存在不足。

在访谈环节,我们采访了一些当地政府官员和居民代表。

他们普遍认为,经济的发展是革命老区改善基础设施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

当地政府官员表示,他们将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支持,鼓励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

居民代表们也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此外,我们还发现革命老区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当地对文化和旅游的开发尚不充分,需要加大投资和宣传力度,提升当地旅游业的品质和知名度。

最后,我们对革命老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水电等配套设施,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好的条件。

其次,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供给。

另外,政府还应该加大对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总之,革命老区的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发展以及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等措施,我们相信革命老区的发展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为革命老区的振兴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精准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地方社区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生态保护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方社区的扶贫对生物多样性有很大的贡献。

对于有着良好生态资源但经济欠发达的__保护区同边村社而言,应把扶贫工作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在开展精准扶贫中把握精准施策,安排精准落地,落实精准推进,围绕“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探索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协调发展之路。

____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包帮__乡__村,干部职工结对帮扶9个村民小组XXX户XXX人。

__村隶属__省__市__县__乡,是__保护区周边经济不发达地区中的贫困村落之一,地处__乡西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7。

5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距__县城120公里。

__、__等XXX个村民小组。

现有农户XXX户 1XXX 人,劳动力XXX人。

贫困人口XXX户XXX人,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全村国土面积7。

5平方公里,海拔2XXX米,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1500毫米。

有耕地面积1XXX亩,人均耕地1。

XXX 亩,林地11XXX亩。

20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XXX元.全村党员XXX人。

要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就要充分找准客观和主观存在的问题。

客观因素有: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涉及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清洁能源亟待解决,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尚需提高。

未通达村组路四个社;二是农民的思想观念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文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不适宜的生活方式和风气习俗仍然存在;三是缺失致富带头人;四是村发展源动力不足,无村集体经济,对村里基础建设无能力投入.主观因素主要表现为:一是个别干部职工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部分干部职工有畏难情绪,认为扶贫主要抓好所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到户的就不细做了;二是个别干部职工缺乏农村工作经验,脱贫致富举措不够科学合理;三是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极少部分贫困户在规定时限难于彻底脱贫致富。

2023年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2023年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2023年精准扶贫调研报告2023年精准扶贫调研报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贫困人口的数量和比例一年年下降。

2023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扶贫攻坚战略取得了新的阶段性成果,贫困人口数量降至3300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4%。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进行了一次精准扶贫的调研,旨在了解贫困人口的现状和需求,为未来扶贫工作提供参考。

一、调研背景和目的本次调研选取了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5个县,共调查715户贫困户,约3000人。

主要目的是了解这些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发展瓶颈、脱贫需求、社会保障情况等,为未来制定更合理的扶贫政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结论1、贫困户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所提升贫困户的整体收入水平有所提升,但仍存在区域差异。

主要收入来自果树、畜牧业、种植业等,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

但由于交通等因素,一些偏远地区的贫困户仍存在收入难以增长的问题。

2、产业不够稳定,需要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调研发现,虽然一些贫困户有一定的生产经营活动,但其中很多是没有稳定市场需求的非关键性产品,导致生产选择和经营难度大。

因此,需要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政策,推进常见产业货品的生产稳定和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宽。

3、住房和食品安全问题普遍存在调研发现,一些贫困户的房屋条件不佳,存在安全隐患。

同时,由于地区交通不便等原因,食品安全难以保证。

因此,政策应该重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并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提高贫困户的生活保障。

4、低保制度对扶贫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调研发现,当地的低保制度为一些贫困户提供了基本保障。

但是,有的贫困户未能得到覆盖,低保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以解决部分贫困户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5、贫困户自我发展意识弱,尚需加强产业发展的指导和培训调研发现,贫困户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较弱。

他们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不能有效地利用当地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因此,应该采用多种方式,为贫困户提供产业发展信息、技能培训和财务咨询等服务。

三、调研建议1、加强对贫困户的产业引导,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调研报告优秀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调研报告优秀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调研报告优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调研报告优秀范文为加快我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程,如期全面实现脱贫目标,前一段时间,我们深入**县部分乡镇及贫困村、贫困户,实地调研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情况,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我市共有贫困人口2285户7300人,其中**县1579户5200人,**区706户2100人。

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县沿祁连山浅山区7个乡镇32 个村,15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和17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在**县。

经过前两年集中攻坚,2015年全市共减少贫困人口1874户5900人(**县1168户3800人,**区706户2100人),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628.6元(**县5626元,**区8846.24元),**县达到“插花型贫困县”摘帽条件,1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退出13个,**年计划将剩余的411户1400人全部脱贫。

目前,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2户847人,其中:上年未脱贫163户545人、需要巩固提高89户302人;一般贫困户184户633人、低保户68户214人。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通过调研,在省上“1+17”及市上“1+9” 精准扶贫方案的统领下,各级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及帮扶干部倾心倾力谋划思路,整合资源精准帮扶,综合施策破解难题,重点在产业支撑、项目带动、资金支持、功能配套上精准发力,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认真开展扶贫对象识别,基础工作扎实有力。

通过开展全市精准扶贫大调研,按照“脱贫出、返贫进”的动态管理原则,扎实开展建档立卡工作,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深入分析致贫原因,科学区分贫困类别,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完善规范建档立卡资料,提高了帮扶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深入实施“853”挂图作业,按照省市的统一标准要求,各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设立了精准扶贫挂图作战室,制作了平台建设“八个准”、村级作战“五张图”和贫困农户“三本账”的脱贫攻坚“853”挂图,逐项明确了扶贫攻坚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既达到了阳光工作、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的目的,又做到了各项工作任务一目了然、推进不拖延、落实见成效。

革命老区调研报告

革命老区调研报告

革命老区调研报告一、引言革命老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承载着我国革命历史的重要意义和红色记忆。

为了深入了解革命老区的现状和发展需求,我们组织了一次调研活动。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们对革命老区的调研结果,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以推动革命老区的全面发展。

二、革命老区概述革命老区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建立的具有特殊历史地位的区域。

这些地区曾是革命运动的发源地和重要战场,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我国有多个省份都存在着革命老区,其中包括井冈山、西柏坡、延安等地。

三、革命老区的现状1. 经济发展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的限制,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虽然一些地区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和产业规模,但整体上仍面临着发展水平不均衡、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创新能力弱等问题。

2. 生态环境一些革命老区地处山区,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枯竭,生态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此外,一些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

3. 教育与文化由于长期的战乱和贫困,革命老区的教育与文化事业发展滞后。

一些地区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问题,高等教育的发展也相对薄弱。

文化产业的发展机会有限,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需要加强。

四、革命老区的发展需求1. 经济转型为了提高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需要加快经济转型。

首先,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其次,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创新能力,促进技术和知识的转化与应用。

同时,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形成合力,实现共同发展。

2. 生态保护和修复为了解决革命老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应加强生态保护工作。

首先,要加大对森林、水源等生态资源的保护力度,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

其次,要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工作。

通过生态保护和修复,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 教育与文化发展为了推动革命老区的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应加强教育投入,提升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质量。

农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实施精准扶贫措施是为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顺利推动农村脱贫攻坚战略。

以下是三篇有关农村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1为进一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纵深开展,不断做好贴近群众,体察民意,全面提升工作实效和为民服务水平。

我局自20xx 年驻马良镇鹫峰村和扁洞河村开展挂点扶贫工作以来,党员干部多次深入到马良镇扁洞河村、鹫峰村开展工作。

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入户调查等形式,全面了解两个村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查找问题,寻求对策,经过认真梳理汇总后,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蹲点村基本情况介绍扁洞河村共有125户,445人,其中男性273名,女性172名,劳动力223名,党员17名,其中60岁以上的老党员8名,年轻党员9名。

拥有耕地面积801亩,林地面积7882亩。

鹫峰村147户,488人,其中男性254名,女性234名,劳动力254名,党员26名,其中60岁以上的老党员13名,年轻党员13名。

拥有耕地面积1192亩,林地面积7230亩。

这两个村自然条件基本相同。

都是地处高山,自然条件差,人口偏少,村集体经济没有主要项目支撑,农民主要收入一是打工,二是种地,三是种植部分烟叶、蔬菜,四是培植袋栽香菇,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差。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由于这两个村没有主导产业,单靠传统种地和散户养殖,只能保证农民有饭吃,自给自足,没有什么积蓄。

村级集体经济更没有积累,导致整村各项事业发展进程缓慢。

虽然党的惠民政策多年向农村和农民倾斜,农民和农村经济状况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全县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相比差距太大,主要是基础设施落后,村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发展生产的项目单一等,这些都是障碍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

三、制约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因(一)产业无支柱。

两个村情况基本相同,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产业布局、人平收入状况也相似。

就拿鹫峰村来说,该村去年总收入为86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56万元,养殖业收入343万元,打工收入99万元。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调研报告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调研报告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本人于近日组织了一次“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调研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探究了精准脱贫的方法和策略。

在此次调研报告中,我将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贫困地区贫困原因分析在贫困地区调研中,我们不难发现贫困原因较为复杂,其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因素。

如地理位置、气候异质性、自然灾害等,使得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和生产方式难以适应发展需要。

2、经济因素。

如技术落后、市场不畅、就业机会少、资源匮乏等,使得当地贫穷程度大幅提升。

3、社会文化因素。

如教育程度低、文化度不高、风俗陋习根深蒂固等,也是贫困的深层次原因。

除以上原因外,政策制定和执行缺陷也是致使贫困继续存在的重要因素。

政策没有落实到位,执行不力等原因,导致很多想脱贫的人群仍然处于贫困的境地。

二、精准化脱贫策略分析1、加大对扶贫力度的投入。

政府需要加大财力支持,例如在基建、教育、医疗和农业等方面的投资,激发地方财政投入。

2、注重发展产业。

针对不同区域,要制定合适的产业发展计划,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提高地方经济水平,增加就业机会。

3、加强教育和培训。

对于贫困地区的居民,在就业和提高文化和科技水平上的支持很重要。

政府可以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帮助当地居民获得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

4、扶助弱势群体。

对于贫困地区中的贫困儿童、困难家庭和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拿出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提高他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

5、审慎制定政策。

对于执行不力的官员,政府应该严格追究责任,并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政策执行到位,特别是对于精准脱贫的政策,必须保证在所有环节上的落实。

三、精准化脱贫效果分析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精准化脱贫效果十分显著,特别是在贫穷程度深的地区,逐步实施“现两不愁、两保障”工作的地区,贫困程度有明显下降。

同时,在政策制定上,也开始更加关心困难的群体,这对于贫困地区的脱贫带来了很好的改变。

革命老区调研报告

革命老区调研报告

革命老区调研报告建国六十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革命老区建设,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三十年来,始终把革命老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革命老区发生了重大变化。

根据全县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乡抽调了14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干部下派到8个行政村99村民小组,利用30多天时间,深入到一线实地走访调研。

入驻各村的干部下基层以来,先后在各村召开村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村级民主管理等一系列会议,走访慰问了部分基层老党员和贫困户,深入田间、群众家中了解情况。

通过细致的实地调研,开展考察、走访、座谈、表格统计、填写问卷等多种活动,掌握了全乡的实际情况,比较真实地了解了这些村的情况以及干部群众的意见,写成以下调研报告。

(二)部分优势产业初步形成。

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是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措施。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乡8个村的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主要以马铃薯、荞麦、油料和小杂粮等,2010年实现马铃薯种植达到10万亩,人均纯收入达到7495元,成为人均增收的主渠道。

(三)外出务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外出务工是改革开放一个重大现象,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

特别是把劳务输出作为我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后,经过开展培训、输送、上岗、跟踪服务等环节,贫困村外出务工大量增加,主要到银川、乌海、吴起、内蒙等一带周边城市,一般占劳动力的20—30%,多的达50%,实现劳务收入达到一千万元。

(四)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提高。

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绝大部分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相当部分群众建了新房,购置家用电器,如彩电、洗衣机、电饭锅等,许多农民用上移动电话。

油房庄村75%的农户建了砖混结构房。

如表:油房庄村二、革命老区村目前存在的困难(一)基础设施落后。

所调查的8个村,通班车的有油房庄村、张洼村、乔洼村、店房洼村、白店村、三胜坡村,王湾村和付洼村不通班车,农用车雨天不能走。

大部分自然村虽然都有生产路,但路况都较差,雨天不能走,晴天沙很深,全乡没有自来水,全乡8个行政村1万多人基本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但只是初步解决,主要还是靠天吃水,遇到干旱就无法保障。

精准扶贫检查报告3篇

精准扶贫检查报告3篇

精准扶贫检查报告3篇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精准扶贫检查报告,仅供参考。

精准扶贫检查报告篇一: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黎川县扶贫和移民局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先后组织召开精准扶贫工作座谈会,集中下基层座谈调研,深入村组开展民情调查,走访结对帮扶贫困户,积极调研探索精准扶贫工作方法。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黎川县扶贫开发基本情况“十二五”期间,全县有省级扶持贫困村15个,涉及201个村小组、26932人。

近年来,黎川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部门精心指导下,大力推进专项扶贫、社会扶贫和行业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2006-2012年,共新修乡村公路118公里,解决了20284人的行路难问题;新铺设饮水管道38960米,解决了9140人饮水困难问题;新建水渠13130米,新建排陂、水坝等水利设施28处。

二是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

将新农村建设向贫困村倾斜,黎川德胜搬迁移民集中安置新村大力实施村庄整治建设。

2006-2013年,全县建设了450个新农村建设村点,其中贫困村中新农村点146个,点全县新农村点的32.4%;打造了32个综合示范点、120个森林村庄,占全县30户以上村庄的53.1%,占农民总数的50.1%。

三是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根本改观。

2008年-2013年,全县完成搬迁移民10422人,建设集中安置点34个,厚村乡移民集中安置点、德胜镇移民集中安置点被评为全省示范建设点。

四是特色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培育发展了食用菌(茶树菇)、烤烟、香榧、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涌现出万亩香榧示范种植基地、千亩现代渔业示范基地、百万筒食用菌示范基地、千亩烤烟示范基地等几十个特色农业基地,黎川茶树菇、香榧获国家农产品原产地保护,成为全国“食用菌生产基地县”、“香榧之都”、“优质水产基地县”,烤烟被列入“两个基地单元县”。

陕南XY县革命老区QJW村精准扶贫调查报告

陕南XY县革命老区QJW村精准扶贫调查报告

陕南XY县革命老区QJW村精准扶贫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陕南XY县革命老区QJW村是典型的山区村庄,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是贫困人口较多的村庄之一。

为了解决该村贫困问题,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本报告对QJW村的贫困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具体的数据支持。

二、调查内容1. 村庄基本情况:QJW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人口较为集中,主要以农业为生计来源。

2. 贫困人口分布情况:QJW村有贫困户100余户,涉及贫困人口300余人,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占比较大。

3. 生产生活状况:贫困户主要以种植、养殖为生,收入来源单一,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很多人无法覆盖基本的生活需求。

4. 教育医疗状况: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贫困户的子女学习条件较差,一些人甚至无法完成基础教育。

医疗方面,卫生条件较差,负担重的医疗费用成为贫困户的一大压力。

三、调查结果1. 贫困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是生产条件艰苦,收入来源单一,教育、医疗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

2. 精准扶贫政策效果分析:目前在QJW村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部分户因种种原因未能脱贫,精准度还有待提高。

3. 有效扶贫措施建议:在激励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提供教育医疗支持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四、建议和展望1. 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2. 改善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建设,方便贫困户出行和物资运输。

3. 完善教育医疗保障体系,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教育医疗支持。

4. 提高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和执行力度,确保贫困户能够享受到应有的扶持和帮助。

五、总结通过对陕南XY县革命老区QJW村的精准扶贫调查可见,尽管政府对贫困户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政策,但是现实中贫困户依然面临诸多困难。

我们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帮助QJW村的贫困户摆脱困境,实现全面脱贫致富的目标。

陕南XY县革命老区QJW村精准扶贫调查报告

陕南XY县革命老区QJW村精准扶贫调查报告

陕南XY县革命老区QJW村精准扶贫调查报告1. 引言1.1 研究背景陕南XY县是一个革命老区,曾经是革命斗争的重要战场。

由于历史原因,该县的某些地区仍然存在贫困现象。

QJW村作为陕南XY县的一个贫困村,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生产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群众收入低等问题。

为了改善QJW村的贫困状况,政府实施了精准扶贫政策,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还需要进行调查和评估。

通过对QJW村的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群众收入情况等进行调查,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该村的贫困现状,评估精准扶贫措施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今后更好地制定扶贫政策提供参考。

本次调查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QJW村的扶贫情况,准确评估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为进一步帮助QJW村脱贫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次调查,也能为其他类似革命老区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经验和启示,推动全县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1.2 调查目的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陕南XY县革命老区QJW村的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评估政策的落实效果,分析群众收入情况和扶贫成效,以及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本次调查,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和实践经验,为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政策、促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次调查也旨在加深对扶贫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使参与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脱贫攻坚的重要性,促进更多的人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共同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1.3 研究意义精准扶贫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经之路。

陕南XY县作为革命老区,QJW村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村庄。

通过对QJW村的精准扶贫调查和评估,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群众收入的变化情况,以及精准扶贫的成效和问题所在。

这样的研究能够为陕南XY县精准扶贫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为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做出贡献。

通过研究QJW村的精准扶贫实施情况,可以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相关建议,为未来陕南XY县乃至全国精准扶贫工作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陕南XY县革命老区QJW村精准扶贫调查报告

陕南XY县革命老区QJW村精准扶贫调查报告

陕南XY县革命老区QJW村精准扶贫调查报告
陕南XY县革命老区QJW村位于陕西省南部,是一个山区村庄,自然环境十分优美,但由于经济条件较为落后,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较低。

为了帮助QJW村脱贫致富,我和我的团队来到这里开展了一次精准扶贫调查。

一、贫困人口情况
据我们调查,此次贫困人口共计32户,涉及116人。

其中,65岁以上、残疾人士、低保户、五保户等有特殊困难的贫困人口共计18户,占贫困人口的56.3%。

二、产业发展情况
QJW村的主要产业是农业,种植玉米、小麦、土豆等作物,养殖鸡、鸭、猪等家禽家畜。

但由于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缺乏科技支持和资金投入,村民们的产量较低,收入也比较困难。

三、基础设施情况
QJW村的基础设施落后,许多道路和桥梁都需要加强维护。

此外,由于地处山区,一些家庭还缺乏基本的生活用水设施。

四、对策建议
1. 充分利用政府扶贫政策,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2. 建设基础设施,包括加强道路和桥梁的维护、提高水利设施建设水平等。

3. 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率,增加农产量和收入。

4. 制定科学的扶贫方案,实施精准扶贫,增加对困难群体的关注和帮助。

五、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QJW村的贫困程度较严重,主要来自于产业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

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该村的扶贫力度,增加财政投入,通过资金、科技、服务等多个方面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让更多的村民过上好日子。

《A县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社会调研报告2800字》

《A县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社会调研报告2800字》

A县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社会调研报告目录A县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社会调研报告 (1)一、实践调研的背景情况 (1)二、调研时间 (2)2022年XX月XX日一2022年XX月XX日 (2)三、调研对象 (2)A县的全体贫困户 (2)四、实践调研的内容 (2)五、实践调研发现的问题 (2)(一)因病致贫 (2)(二)因学致贫 (2)(三)生活条件差和资源短缺 (2)(四)养老问题突出 (3)六、调查结论与建议 (3)(一)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3)(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3)(三)强化乡村人才支撑 (3)七、结语 (3)参考文献: (4)9.您属于什么类型的贫困户: (5)10.您对村里的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具体情况持什么看法: (5)一、实践调研的背景情况A县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占58%。

共辖3个街道、8个镇,9个居民委员会,201个村民委员会,生态环境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天蓝水清,其中建档贫困户有87户,大约400人,占总人口的30%。

该县的产业结构链,非常的单一,大部分人都是靠传统的种植业以及养殖业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其中部分村民有蚕桑以及大棚蔬菜等农业收入和一些年轻人员的外出务工收入,所以如果有生病的情况,去市里的医院,对大多数村民来说,不是问题,在村部的旁边有诊所一间。

有卫生服务室一间,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村庄的进口处有一条水泥路通入村委,全长大约4公里。

然后南北有一条水泥路,大约两公里贯穿全村,村里有代销点一个,为村民提供日常的生活用品以及日常所需要的食品副食。

在村干部队伍方面有村党支部三人,其中,书记一人,党委两人,村委会三人,其中,主任一人,副主任一人,委员一人。

二、调研时间2022年XX月XX日一2022年XX月XX日三、调研对象A县的全体贫困户四、实践调研的内容这次调研,分为四步。

第一步,集中调研。

我用三天,集中调研县里的扶贫合脱贫情况,总计走访30户贫困人口,之后又抽调6人组成工作组,利用7天时间驻村蹲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A县及97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

脱贫调研实践报告范文

脱贫调研实践报告范文

脱贫调研实践报告范文脱贫调研实践报告范文1按照区委《关于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同办公室的两名同志组成调研专班,到联系村樟村坪镇黄马河村就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了实地调研。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黄马河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黄马河村位于樟村坪镇西北边陲,与保康县接壤,由原石碑坡、回马坡、黄马河等三个贫困村合并而来。

全村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56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528户1548人。

主导产业是传统的粮油种植和养殖业。

20xx年农民人平纯收入996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

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村人民,齐心协力谋发展,集中精力搞建设,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全村共硬化村级主干道28公里,新修村组晴雨通车公路16公里;新建集中安全供水设施8处;新建沼气池150口;培育牲猪规模养殖户4户、山羊规模养殖户3户、特种养殖户3户(其中,大鲵养殖户1户、山鸡养殖户1户、鸽子养殖户1户);发展核桃700亩、高山无公害蔬菜200亩。

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该村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

该村有村级债务43万元,现有贫困户171户333人,其中低保户65户,五保户14户。

饮水困难207户,土坯房412户,危房382户,一个自然村(原石碑坡村)未通水泥路,486户未通宽带网,是全区26个特困村之一。

二、致贫原因分析(一)面上致贫原因一是村域经济基础薄弱。

村内无集体企业,20xx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债务化解难,造血功能差。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仍用传统方式耕作,自给自足,经济发展不成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比较缓慢。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道路交通条件差。

供电网络老化,村内1/3的农户用电不达标。

手机信号没有覆盖全村,只有少数农户安装宽带网,村民对外联系极不方便。

全村80%农户居住土坯房,很大部分已成危房。

(二)贫困户致贫原因贫困户致贫原因很多,集中表现在因病、因残、因灾、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智力、供养子女读书、老龄化、儿孙不供养等。

革命老区整体脱贫后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革命老区整体脱贫后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革命老区整体脱贫后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革命老区整体脱贫后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提高政治站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胜利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

以下是XX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一、xx省革命老区历史渊源深革命老区是指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革命根据地。

按照1953年民政部、财政部划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的标准,xx省有老区县(区)65个,占全省107个县(区)的%。

陕北革命老区。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xx 北部地区先后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陕北革命根据地,后统称为西北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发展成为陕甘宁边区(亦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集中分布在xx、xx的一些市县。

这三个革命根据地涉及范围统称为陕北革命老区。

陕南革命老区。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后有四支红军和新四军、人民解放军,分别在陕南三市创建过五块革命根据地,包括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川陕革命根据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陕南游击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的豫鄂陕革命根据地、太岳兵团创建的豫陕鄂根据地,集中分布在陕南商洛、xx、汉中大部分地区及xx市的部分县区。

xx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多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历史贡献。

陕北革命老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根据地,是中共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党在陕北老区13年的成功实践,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培育和铸就了伟大的xx精神。

陕南革命老区数十年间革命旗帜高扬、火种不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第二大苏区的核心区域,为巩固红军长征胜利和西北革命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整体脱贫奔小康步入发展快车道近五年来,xx省按照中央有关革命老区建设的文件精神,以脱贫攻坚统揽老区建设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以精准产业振兴助力脱贫攻坚。

xx市“四级书记”带头抓脱贫,在辛劳奔波、摸爬滚打中形成了“xx精准扶贫26法”,形成了“小苹果、大产业、大带动”的产业脱贫新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研报告:革命老区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精准脱贫的实践
XX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一个集老区、库区、贫困地区为一体的山区县。

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原因,全县基础弱、底子薄,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一直以来都是安徽省乃至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在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抓XX促全省”扶贫开发战略部署下,县委、县政府落实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制定切合实际的扶贫规划,并依据扶贫标准积极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帮扶工作机制,坚持绿色发展与脱贫致富、因地制宜与因人施策有机结合,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扶贫开发新思路、新举措。

主要做法和有益经验
突出重点,把做优生态农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脱贫不脱贫,关键看农民。

全县有农村人口57万,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生态农业示范县。

突出发展茶叶、毛竹、板栗、猕猴桃、高山有机稻米、中药材、生态养殖、蔬菜8大特色生态农业产业,明确由县领导每人牵头一个产业,实行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标准、一个考核办法、一抓三年,并从投入奖补、政策保险、电力土地、税收信贷等多方面“叠加式”扶持,形成加快发展生态农
业的合力。

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以土地流转为基础,采取“公司、合作社、大户+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让农户既获得流转收入,又获得务工收入。

2014年,全县生态农业总产值34.1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81.7亿元。

许多贫困户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脱贫。

因地制宜,把做活乡村旅游作为扶贫开发、脱贫致富的新业态。

“红、绿、蓝”三色旅游资源丰富,有革命博物馆、红军广场和鄂豫皖红军纪念园、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前线指挥部等一批红色旅游基地项目,天堂寨、红石谷、燕子河大峡谷等一批绿色旅游基地项目和响洪甸水库等蓝色旅游基地项目。

XX县紧紧抓住旅游业产业链长、带动力强、富民效果明显的优势,专门设立旅游发展资金,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开展宣传促销活动,引导景区乡镇贫困户参与“农家乐”“农家小院”等,开发一个景区,带动一批产业,繁荣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

特别是中央支持的重点项目之一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一期工程主体工程贯通,全县乡村旅游资源快速连接,旅游效益显著提升。

培元固本,把做强科教帮扶作为提质强能、造血脱贫的大支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针对贫困户大多文化水平不高、技能缺乏、发展能力不强的状况,采取办培训班、设专家大院、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被征地农民专项技能培训等,确保贫困户户均掌握1-2项实用技术。

近几年,经过培训,有5000余农民放下锄头,被现代产
业园区吸纳为产业工人。

坚守底线,把做实基本保障作为救急扶弱、减贫济困的兜底网。

千方百计解决农村群众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等现象,自主创新民生救助办法,支持困难群众参加“医保”,对农村重度残疾人、计生优待家庭等困难群体代缴“医保”费,保障其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推动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无缝衔接,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近三年2万户困难家庭摆脱贫困、退出低保。

将全县农户住房全部纳入商业保险,2014年县财政投入234.67万元,增强群众灾后重建能力,减少因灾返贫。

深入考察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实践做法,尤其有以下三条经验值得我们总结借鉴。

顾大局,坚持绿色发展之路。

XX县地处山区,资源富集,森林覆盖率75%,矿藏20多种,新探明钼矿储量位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按传统“靠山吃山”的思路,解决当下一时一地的贫困问题,有诸多路子可供选择。

但作为华中和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尽管面临许多困难,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出台一系列规定和文件保护生态环境。

在严格守护绿水青山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和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取得显著成效,既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在绿色可持续发展中长效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也再次体现出革命老区群众胸怀全局、勇于牺牲、敢于创新的精神风貌和科学
负责态度。

重根本,强化科教扶助支撑。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

”对许多贫困人群来说,文化层次低又没有一技之长,是陷入贫困的根本原因。

他们不仅需要物质扶贫,更需要智力扶贫,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在脱贫致富中的强大支撑作用,一方面,整合“雨露计划”“阳光工程”“春蕾行动”等多种培训资源,常态化实施文化知识扶贫、职业教育扶贫、劳务输出扶贫、实用技能扶贫等扶贫项目,做到技术培训到户、提高能力到人。

另一方面,注重引智借力,启动安徽农业大学大别山综合试验站建设,成立产学研联盟理事会,深化县校产学研合作,用先进技术装备农业,提升农业产业科技含量,提高生产效益和产品竞争力。

这些措施,抓住根本,务实管用,富有远见卓识。

讲实效,“精准滴灌”到户到人。

贫困家庭千差万别,贫困原因各不相同,扶贫解困因人而异。

适时改变过去“大水漫灌”的做法,率先建立“精确滴灌”扶贫机制。

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底数、原因、程度,逐户建档立卡,健全信息网络,实行动态管理。

实行一户一策,坚持差别扶持,精准确定扶贫措施和增收项目,细化落实到户到人。

对有资源、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把帮助发展特色农业作为扶贫的主要措施;对有一定劳动素质、有创业愿望的贫困户,主要给予技术、资金方面的支持。

对没有劳动力、重病、残疾的贫困户,尽力安排长效增收且无须劳动力的光伏扶贫等项目。

对“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偏远深山
区、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等生存条件较差的贫困户,结合库区移民避险解困等项目,实施异地扶贫搬迁,让贫困户走出深山区,搬得出、能致富、管长久。

困难问题
在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和各方面大力支持下,全县的扶贫开发、精确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扶贫产业逐步壮大,脱贫渠道持续拓宽,基础建设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但必须重视的是,由于贫困人口基数大,扶贫成本高,制约要素多,特别是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后,扶贫脱贫工作形势仍较严峻,并面临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全面脱贫解困任务重、成本高。

贫困面仍较大,截至2014年年底,全县还有贫困村7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59万户10.61万人,贫困发生率18.1%,比安徽省平均水平高10.6个百分点。

其中,相当一部分为病残、精神障碍和无劳动力的“失能”特殊困难群体。

2015年年初该县进行摸底排查,特殊困难户有9925户3.3万人。

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扶贫工作力度加大,具备开发条件的地区通过扶持逐步得到发展,剩下的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处于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边远村社,人口居住相对分散,空间跨度大,立地条件差,人均耕地少,基础设施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有限,扶贫成本高,脱贫致富难度大。

巩固扩大脱贫成果需持续用功发力。

一些扶贫到户项目显得小而散,有的
属于短期效应或跟风效仿,持续增收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脱贫,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极易受市场、技术、信息、自然灾害等要素制约,必须进一步着力提高科学经营管理、有效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进入脱贫行列的人员中,有的基础仍较脆弱,遇有因灾、因病、因残、因子女上学、因缺失劳力、因市场波动等问题,承受能力明显不足,极易从脱贫到返贫交织转化。

扶贫开发中的易地搬迁项目,也因受土地、山场、水源、经营能力和二三产发展水平等条件的限制,落实搬迁后“稳得住、能致富”的工作任务还相当艰巨。

项目资金等的投入仍显捉襟见肘。

现有贫困村多在深山库区一线,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较差,基础设施建设点多线长面广,而相应的扶贫项目资金缺口大,影响扶贫项目建设效益发挥。

如2014年安排该县财政扶贫资金5295万元,虽每年有所增加,但增长幅度较小,总量不大。

贫困村扶贫资金投入每年只有50万元,15%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稍大点的工程需要;产业开发补助户均1500—2000元,可谓杯水车薪。

社会帮扶和互助资金量少且使用面小。

另外,扶贫开发工作与农村其他建设项目协调衔接、工作联系、资金整合不够,仍存在不同系统、部门各自为战、撒胡椒面的现象,难以发挥整体效益。

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扶贫脱贫工作情况和现实困难问题,我们建议:
毫不动摇坚持绿色发展。

坚定不移地把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脱贫致富有机统一起来。

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规划发展蓝图、谋划实施脱贫举措,努力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

同时,建议将促进大别山区域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和绿色能源进一步纳入国家层面的总体发展规划,并在项目、资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千方百计加大脱贫投入。

举全县人力、财力、精力等一切力量,全力以赴抓项目落实、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

同时,建议充分考虑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转变帮贫扶贫观念、强化反哺补偿理念,从国家、区域层面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一方面加大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另一方面明确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补偿办法和相关利益主体间的权利义务,提高生态效益补偿标准。

切实提升防抗风险能力。

加强对扶贫产业、项目的宏观指引,准确掌握发展动态和同类产业态势,关注扶贫政策连贯性和经济效益持续性,防止一哄而上、一哄而下。

加强市场、技术、信息等的跟踪、监控、服务,及时提供信息预警、技术扶持和市场引导,推广运用“互联网+”,有效抵御市场风险;加强政策兜底,拓宽保险覆盖,防止和减少因灾、因病、因市场波动等返贫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