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内-便秘概述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课件21便秘

中医内科学课件21便秘

病因病机
饮食不节
过食辛辣、油腻食物, 导致肠胃积热,耗伤津
液,肠道干涩失润。
情志失调
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 因素导致气机郁滞,腑
气不通。
久病体弱
感受外邪
年老体弱或久病卧床, 导致气血亏虚,肠道传
导无力。
外感热邪、湿邪等,影 响肠道功能,导致便秘。
证候分型
01
02
03
04
热秘
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 热,口干口臭。舌质红苔黄燥
作不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同时,患者还需注意饮食调理,保持心情舒
畅,以促进病情的康复。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治疗便秘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 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针灸治疗的特点
针灸治疗便秘具有见效快、疗效稳定的特点。通过刺激穴位, 可以迅速缓解便秘症状,同时还能改善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药物治疗的特点
中医药物治疗便秘具有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的特点。通过调整人体内的气血阴阳平衡,改 善肠道功能,从而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需遵医嘱,按时服药,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同时,患者还需注 意饮食调理,保持心情舒畅,以促进病情的康复。
非药物治疗
01
非药物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外,中医还采用非药物治疗的方法治疗便秘。例如,中医
机制研究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便秘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中西 医结合治疗能够调节肠道神经递质、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等 方面发挥作用。
优势互补
中西医结合治疗便秘的优势在于能够发挥中医的整体调理 和西医的局部治疗优势,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减少 副作用。

讲义之中医内科学便秘

讲义之中医内科学便秘

中医内科学——便秘细目一:概述一、便秘的概念及源流1.便秘的概念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2.便秘的源流内经认为大小便的病变与肾的关系密切..伤寒论首先提出了将便秘从阴阳分类;指出:“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金匮要略:“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宋代圣济总录将本病的证治分类概括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金元时期;张洁古提出实秘、虚秘有别;医学启源曰:“有胃实而秘者;能饮食;小便赤..有胃虚而秘者;不能饮食;小便清利..”二、便秘与西医病名的关系本篇所论类似于西医学的功能性便秘..同时;肠道激惹综合征、肠炎恢复期肠蠕动减弱、直肠及肛门疾患引起的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等;可参照本篇内容辨证论治..细目二:病因病机一、便秘的常见病因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外因:感受外邪..二、寒、热、虚、实便秘的主要病机及转化燥热内结于肠胃者;属热秘;气机郁滞者;属气秘;气血阴阳亏虚者;为虚秘;阴寒积滞者;为冷秘或寒秘..四者之中;又以虚实为纲;热秘、气秘、冷秘属实;阴阳气血不足的便秘属虚..而寒、热、虚、实之间;常又相互兼夹或相互转化..如热秘久延;津液渐耗;损及肾阴;病情由实转虚..气郁化火;则气滞与热结并存..气血不足者;易受饮食所伤或情志刺激;则虚实相兼..阳虚阴寒凝结者;如温燥太过;津液被耗;或病久阳损及阴;则可见阴阳俱虚之证..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一、便秘的诊断要点1.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排便周期延长;或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2.常伴腹胀、腹痛、口臭、纳差及神疲乏力、目眩心悸等症..3.本病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倦内伤等病史..二、便秘与肠结的鉴别便秘与肠结均可出现腹部包块..但便秘者;常出现在小腹左侧;肠结则在腹部各处均可出现;便秘多扪及索条状物;肠结则形状不定;便秘之包块为燥屎内结;通下排便后消失或减少;肠结之包块则与排便无关..细目四:辨证论治一、便秘的辨证要点便秘辨证当分虚实;实者当辨热秘、气秘和冷秘;虚者当辨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二、便秘的治疗原则及方法实秘以祛邪为主;给予泻热、温散、通导之法;使邪去便通;虚秘以扶正为先;给予益气温阳、滋阴养血之法;使正盛便通..三、热秘、气秘、虚秘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冷秘各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1.热秘主症: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代表方:麻子仁丸加减..常用药:大黄、枳实、厚朴、麻子仁、杏仁、白蜜、芍药..2.气秘主症: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嗳气频作;纳食减少;胸胁痞满;舌苔薄腻;脉弦..治法:顺气导滞..代表方:六磨汤加减..常用药:木香、乌药、沉香、大黄、槟榔、枳实..3.冷秘主症: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代表方:温脾汤合半硫丸加减..常用药:附子、大黄、党参、干姜、甘草、当归、肉苁蓉、乌药..4.虚秘1气虚秘主症: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治法:益气润肠..代表方:黄芪汤加减..常用药:黄芪、麻仁、白蜜、陈皮..2血虚秘主症: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健忘;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细..治法:养血润燥..代表方:润肠丸加减..常用药:当归、生地、麻仁、桃仁、枳壳..3阴虚秘主症: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红赤;心烦少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通便..代表方:增液汤加减..常用药:玄参、麦冬、生地、当归、石斛、沙参..4阳虚秘主症: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白;四肢不温;腹中冷痛;或腰膝酸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治法:温阳通便..代表方:济川煎加减..常用药:肉苁蓉、牛膝、当归、升麻、泽泻、枳壳..四、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热秘津液已伤;可加生地、玄参、麦冬滋阴生津;若肺热气逆;咳喘便秘者;加瓜蒌仁、苏子、黄芩清肺降气以通便;兼郁怒伤肝;易怒目赤者;加服更衣丸清肝通便;若燥热不甚;或药后大便不爽者;可用青麟丸以通腑缓下;以免再秘;若兼痔疮、便血;可加槐花、地榆清肠止血;若热势较盛;痞满燥实坚者;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气秘;若腹部胀痛甚;加厚朴、柴胡、莱菔子以助理气之功;便秘腹痛;舌红苔黄;气郁化火;加黄芩、栀子、龙胆草清肝泻火;气逆呕吐者;加半夏、陈皮、代赭石降逆止眍;若情志郁结;忧郁寡言者;加白芍、柴胡、合欢皮疏肝解郁;跌仆损伤;腹部术后;便秘不通;属气滞血瘀者;加红花、赤芍、桃仁活血化瘀..冷秘;若便秘腹痛;可加枳实、厚朴、木香助泻下之力;腹部冷痛、手足不温;加干姜、小茴香增强散寒之功..气虚秘;若乏力汗出者;加白术、党参补中益气;排便困难、腹部坠胀者;可合用补中益气汤升提阳气;气息低微、懒言少动者;加生脉散补肺益气;肢倦腰酸者;用大补元煎滋补肾气;脘腹痞满、舌苔白腻者;加白扁豆、生薏苡仁健脾祛湿;脘胀纳少者;加炒麦芽、砂仁和胃消导..血虚秘;若面白;眩晕甚;加玄参、何首乌、枸杞子养血润肠;手足心热、午后潮热;加知母、胡黄连清虚热;阴血已复;便仍干燥;可用五仁丸润滑肠道..阴虚秘;口干面红;心烦盗汗者;加芍药、玉竹助养阴之力;便秘干结如羊屎状;加火麻仁、柏子仁、瓜蒌仁增润肠之效;胃阴不足;口干口渴者;用益胃汤;肾阴不足;腰膝酸软者;用六味地黄丸;阴亏燥结;热盛伤津者;用增液承气汤增水行舟..阳虚秘;若老人腹冷便秘;可用半硫丸通阳开秘;脾阳不足;阴寒冷积;用温脾汤温通脾阳..便秘的分型与中医辨证治疗一.分型便秘在临床上分实、虚两大类型..实证表现身热面赤;唇干口臭;苔黄燥;脉数而有力..病因多为阳盛体壮;平素过食辛辣、烧、烤、炸等厚味;致胃肠积热;或外感热病传里结于大肠;造成大便干燥坚硬;治宜泻热攻积、荡涤积滞;用急下存阴法..凡阳明腑实、腹满胀痛、内热肠燥、自汗、口渴;具备痞、满、燥、实四大症者;可用大承气汤下之;中病即止;不可多服..虚证多面色无华;形神不足;肌瘦乏力;气促汗出;心悸头晕;舌质淡嫩;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所谓虚证乃本虚标实;或虚而挟实;便秘没有纯虚的..病因多与年老体衰;或病后、术后、产后气血两亏;致脾虚运化无权;肠道传送无力;血亏津少;不能濡润肠道;如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更应引起警惕..治宜滋阴养血、润肠通便;用“增水行舟”法;以增液汤、麻仁丸等化裁;使其生津润肠;肠得润便即通..如久卧床铺;很少活动;食少无便意;肠少蠕动;可用益气宣肺润肠;如提壶揭盖法..因肺与大肠相表里;不仅增液也应疏导;如下水道不通;徒放清水无益..便秘影响食少;食少又难疏导;互为因果关系..药用:黄芪15克、沙参12克、杏仁9克、陈皮6克、麻仁6克、鸡内金9克、黑芝麻12克、槟榔6克;水煎服..这样即能达到理气以通塞;增液以行滞的目的..对老年人、久病体弱虚证便秘者;既不能用硝、黄猛攻;也不应用参、茸峻补;不然后果难以预料..便秘一症不可图一时之快任意攻下;番泻叶也不宜久服;不然易损伤肠膜;使便秘加重;排便更缠绵难愈..便秘初愈;亦应多食胡萝卜、菠菜、蜂蜜、香油、香蕉等;即可痊愈..还可以使用润滑性泻药;但不宜长期用甘油或石蜡油:每次10-30毫升口服..花生油、豆油或香油:每次15-30毫升口服..蜂蜜:每次20-30毫升;用温开水一杯化开;清晨空腹时服用二.习惯性便秘习惯性便秘是指大便次数比健康时减少;粪质坚硬;并有不适的感觉;肠道、肛门无器质性病变..主要因腹肌萎缩;无力增加腹压;使粪便停留在结肠时间较长;粪便中的水分大量丢失;以致其干硬难以排泄..解便的间隔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为两天以上;且坚硬干燥;或呈颗粒状似羊粪;常伴有左下腹胀闷不适、上腹饱胀、嗳气、恶心、腹痛、肠鸣、排气增多等症状..长期便秘者;还可出现食欲不振、口苦、精神萎靡、头晕乏力、全身酸痛以及头痛、失眠等症状..中医治疗须分虚、实、寒、热..其中以阴虚火旺体质为多见;可以养阴清热润下法治疗;如麻子仁丸大黄6克泡水兑服;火麻仁15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杏仁10克;芍药15克、润肠丸当归10克;生地15克;桃仁10克;火麻仁15克;枳壳10克等方均可选用..产妇产后便秘及老年之人便秘多属气血虚;则以八珍汤白芍15克;生地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党参15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甘草5克加减治疗..气机郁滞者;以顺气行滞;升清降浊法治疗;选苏子降气汤苏子10克;半夏10克;当归10克;前胡10克;厚朴10克;肉桂5克;生姜3克;大枣10克加莱菔子10克;枳壳10克;杏仁10克..适用于气机郁滞之便秘..脾肾阳虚患者;因中气不足;无力宣导大肠而致气虚便秘、顽固性便秘;则以补益脾肾;赔本通便法治疗..方用金匮肾气丸熟地10克;山药30克;山茱萸10克;泽泻6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桂枝5克;附子6克先煎2小时或自拟便秘方加减:黄芪40克;党参3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丹参30克;火麻仁15克;郁李仁15克;桃仁15克;肉苁蓉15克;枳实20克;厚朴10克;生地10克;麦冬10克;白芍15克;生大黄4.5克泡水兑服;甘草5克..水煎兑大黄水服..加减:有坠胀感者;加柴胡10克;升麻10克..三.肛裂便秘肛管的皮肤全层破裂;伴周期性疼痛;并形成梭形溃疡者为肛裂..多因排便过于用力;使肛门皮肤裂伤;肛管狭窄、肛门湿疹、痔疮损伤继发感染日久而发病..临床以周期性疼痛、便血、便秘为主要特征;其病机以热结肠道、湿热下注和阴虚肠燥为多见..根据病因及病变程度辨证治疗..1.热结肠道凡出现大便干结;便时疼痛剧烈;甚则面赤汗出;大便滴血;其色鲜红、或多或少;肛门部灼热瘙痒;小便短亦;舌红;苔黄燥;脉滑实或数而有力者;多因热结肠道所致..治宜泻热通便;养阴凉血..常用凉血地黄汤合麻仁丸..方药:大黄6克泡水兑服;火麻仁15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杏仁10克;芍药15克;黄芩10克;生地15克;当归10克;地榆10克;槐角10克;天花粉10克;黄连5克;升麻5克;赤芍12克;荆芥10克..水煎服..2.湿热下注凡出现大便不畅;肛门疼痛;便中带血或滴血;肛门部潮湿;身倦怠;口苦;舌苔黄腻;脉濡数者;多因湿热下注所致..治宜清热利湿..选方常用止痛如神汤加减..方药:秦艽10克;桃仁10克;皂角刺3克;苍术10克;防风10克;黄柏10克;当归尾10克;泽泻6克;槟榔10克;熟大黄6克泡水兑服..水煎兑大黄水服..3.阴虚肠燥凡出现大便干燥;便时疼痛或出血;口干咽燥;欲饮不多;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多因阴虚肠燥所致..治宜养阴生津;润肠通便..选方常用增液汤生地15克;玄参10克;麦冬0克;加槐花10克;仙鹤草10克..水煎服..4.血虚肠燥凡出现面色无华;唇甲苍白;大便干燥;便时疼痛或出血;或头眩心悸;舌质淡;脉细弱者;多因血虚肠燥所致..;治宜补血养阴;润肠通便..选方常用润肠丸当归10克;生地15克;桃仁10克;火麻仁15克;枳壳10克加减..对于便秘而致肛裂的病人;除用内治法进行治疗外;还可采用外治法治疗..1常用外治法如下所述..1敷药法肛裂早期患者;可用生肌散、九华膏或生肌五红膏外搽;陈旧性肛裂患者;可先外用七三丹或红升丹化腐;再用肿意膏消炎;生肌散生肌;皮黏散收口..2洗涤法常用苦参汤苦参40克;蛇床子40克;白芷15克;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黄柏15克;地肤子20克;菖蒲30克、枯矾10克;皮硝30克;花椒15克加减;趁热先熏后洗;也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便后坐浴;消肿止痛..3塞药法解尽大便;清洗坐浴后;将消炎栓或痔疮宁栓塞入肛门内;消炎止痛..2肛裂便秘的预防方法总的说来有以下几种..1注意起居饮食不可疲劳过度、酗酒及过食辛辣燥烈食物;如辣椒、葱、生姜、蒜、胡椒;并应忌饮烈性酒、浓咖啡及浓茶等饮料..以免损伤脾胃;滋生湿热;导致湿热下注..2防止便秘避免干硬粪便通过肛门;撕裂肛管上皮..3积极治疗肛周皮肤病肛周皮肤发生湿疹、皮炎、瘙痒等症时;应积极治疗;防止肛周皮肤革化;以免弹性减弱;而导致肛管撕裂..4积极治疗皮肤损伤肛管上皮损伤后;应积极治疗;防止因感染而形成溃疡..5积极治疗肛窦炎和肛乳头炎对患有肛窦炎和肛乳头炎的病人来说;应及时治疗;以免诱发肛裂..6坚持锻炼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如跑步、快走、打太极拳、练气功、做体操等..四.痔疮性便秘便秘患者中;由痔疮所致者占有很大的比例..因为肛门周围静脉比较集中;便秘时;大便因缺少水分而变得干硬;解便时比正常用力更大;导致肛周静脉严重淤血从而形成痔疮..痔疮形成后;由于大便秘结干燥;排便时;往往会出现肛周疼痛;患者因害怕疼痛而不愿排便;使本来秘结的大便因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分吸收;而更加秘结干燥..排便还将严重地损伤肛门周围的黏膜组织;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治疗便秘的同时必须治疗痔疮;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中医治疗痔疮性便秘多以寒热虚实为纲;进行辨证施治..1.大肠实热型症见口渴喜饮;唇燥咽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便时出血较多;滴血或射血;或内痔脱出;灼热疼痛;舌质红;苔黄;脉洪数者..治宜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常用凉血地黄汤合槐角丸加减;或服痔瘘合剂..方药:槐角10克;地榆10克;大黄6克泡水兑服;黄芩12克;蒲公英10克;千里光10克;地丁10克;赤芍12克;枳壳10克;甘草5克..水煎兑大黄水服..2.湿热下注型症见肛门红肿胀痛;下坠;坐卧不安;大便干燥;内痔脱出;或便血色暗;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或滑数者..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消肿..选方常用止痛如神汤加减..方药:秦艽10克;桃仁10克;皂角刺3克;苍术10克;防风10克;黄柏10克;当归尾10克;泽泻6克;槟榔10克;熟大黄6克泡水兑服..水煎兑大黄水服..3.气滞血淤型症见肛门肿胀;皮肤色紫;淤块疼痛剧烈;内痔嵌顿;表面紫暗;糜烂;便秘溲黄;或胁痛心烦;舌质紫暗;或有淤斑;苔黄;脉弦数者..治宜活血祛淤;行气消肿..常用活血散淤汤加减;或用血府逐淤汤;加地榆..方药:当归尾10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大黄6克泡水兑服;川芎10克;苏木6克;丹皮10克;枳壳10克;栝楼仁10克;槟榔10克..水煎兑大黄水服..4.气虚下陷型症见肛门坠胀难受;少气懒言;面色无华;内痔脱出或脱出后不易复位;便血色淡;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无力或细弱者..治宜补气升陷..选方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地榆..方药:黄芪30克;白术12克;陈皮10克;人参6克泡水服;柴胡10克;升麻6克;当归10克;甘草5克..水煎服..5.阴虚肠燥型症见头晕咽干;五心烦热;盗汗;大便秘结;便时肛门疼痛;痔核下脱;滴血;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者..治宜养阴润燥..常用润肠丸;加地骨皮;阿胶..方药:当归10克;生地黄15克;桃仁10克;火麻仁15克;地骨皮12克;阿胶6克烊化兑服;甘草5克..水煎兑阿胶液服用..中医内科学——泄泻细目一:概述一、泄泻的概念及源流1.泄泻的概念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如水样为主的病证..古有将大便溏薄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现临床一般统称泄泻..2.泄泻的源流本病首载于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中有“鹜溏”、“飧泄”、“注下”等病名;对其病因病机等有较全面论述;指出风、寒、湿、热皆可致病..难经·第五十七难谓:“泄凡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提出了五泄的病名..金匮要略将泄泻与痢疾统称为下利..汉唐时代将此病包括在“下利”之中;至宋代以后才统称为泄泻..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提出;不仅外邪可导致泄泻;情志失调亦可引起泄泻..景岳全书提出分利之法治疗泄泻的原则..李中梓在医宗必读·泄泻提出了着名的治泻九法;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泄泻的治法..清代医家对泄泻的认识;在病因强调湿邪致泻的基本机制;病机上重视肝、脾、肾的重要作用..临证指南医案提出久患泄泻;“阳明胃土已虚;厥阴肝风振动”;以甘养胃;以酸制肝;创泄木安土之法..二、医宗必读提出的治泻九法李中梓在医宗必读·泄泻提出了着名的治泻九法: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三、泄泻与西医病名的关系西医学中如急性肠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肠道肿瘤、肠结核等;或其他脏器病变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以泄泻为主症者;均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论治..细目二:病因病机一、泄泻的常见病因内因: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病后体虚及禀赋不足..外因:外感寒湿暑热之邪;其中以湿邪最为多见..二、泄泻与脾虚、湿胜的关系本病病机关键是湿盛与脾虚;因湿盛而致脾虚者;多为急性泄泻暴泻;因脾虚而后湿邪阻滞者多为慢性泄泻久泻..三、泄泻的病机特点及转化泄泻的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为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道功能失司..其病理因素离不开湿..病理性质:外感寒湿、湿热、伤食、肝气乘脾以实证多见;有脾虚者往往虚实夹杂..病理演变:凡寒湿、湿热、食滞以湿盛为主者可出现急性暴泻;久泻者;因脾胃虚弱;运化无权;聚水成湿而生泄;脾病日久;可伤肾;或由于其他原因损伤肾阳;脾失温煦;不能腐熟水谷成泻;甚者则出现命门火衰之五更泄泻..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一、泄泻的诊断要点1.以大便粪质溏稀为诊断的主要依据;或完谷不化;或粪如水样;或大便次数增多;每日三、五次以至十数次以上..2.常兼有腹胀腹痛、肠鸣、纳呆..3.起病或急或缓;暴泻者多有暴饮暴食或误食不洁之物的病史..迁延日久;时发时止者;常由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诱发..二、泄泻与痢疾的鉴别两者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溏;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大便不带脓血;也无里急后重;或无腹痛..而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特征..三、泄泻与霍乱的鉴别霍乱是一种上吐下泻同时并作的病证;发病特点是来势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凶险;起病时先突然腹痛;继则吐泻交作;所吐之物均为未消化之食物;气味酸腐热臭;所泻之物多为黄色粪水;如米泔;常伴恶寒、发热;部分病人在吐泻之后;津液耗伤;迅速消瘦;或发生转筋;腹中绞痛..若吐泻剧烈;可致面色苍白;目眶凹陷;汗出肢冷等津竭阳衰之危候..细目四:辨证论治一、泄泻的辨证要点泄泻应辨虚实寒热;久泻并应辨脾虚、肝郁、肾虚..二、泄泻的基本治疗原则泄泻的治疗原则为运脾化湿..急性泄泻多以湿盛为主;重用化湿;佐以分利..再根据寒湿和湿热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寒湿与清化湿热之法..夹有表邪者;佐以疏解;夹有暑邪者;佐以清暑;兼有伤食者;佐以消导..久泻以脾虚为主;当以健脾;因肝气乘脾者;宜抑肝扶脾;因肾阳虚衰者;宜温肾健脾;中气下陷者;宜升提;久泄不止者;宜固涩..暴泻不可骤用补涩;以免关门留寇;久泻不可分利太过;以防劫其阴液..三、寒湿内盛、湿热伤中、食滞肠胃、肝气乘脾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须牢记的架构图1.寒湿内盛证主症: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脘闷食少;腹痛肠鸣;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若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治法:散寒化湿..代表方:藿香正气散加减..常用药:藿香、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厚朴、大腹皮、紫苏、白芷、桔梗..2.湿热伤中证主症: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法:清热利湿..代表方:葛根芩连汤加减..常用药:葛根、黄芩、黄连、甘草、车前草、苦参..3.食滞肠胃证主症: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治法:消食导滞..代表方:保和丸加减..常用药:神曲、山楂、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连翘、谷芽、麦芽..4.肝气乘脾证主症:素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舌淡红;脉弦..治法:抑肝扶脾..代表方:痛泻要方加减..常用药:白芍、白术、陈皮、防风..四、脾胃虚弱和肾阳虚衰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1.脾胃虚弱证主症: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食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止泻..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加减..常用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薏苡仁..2.肾阳虚衰证主症: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代表方:四神丸加减..常用药: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五、食滞肠胃、脾胃虚弱等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食滞肠胃证;若食积较重;脘腹胀满;可因势利导;根据“通因通用”的原则;用枳实导滞丸;以大黄、枳实推荡积滞;使邪去则正自安;食积化热可加黄连清热燥湿止泻;兼脾虚可加白术、扁豆健脾祛湿..脾胃虚弱证;若脾阳虚衰;阴寒内藏;可用理中丸以温中散寒;若久泻不止;中气下陷;或兼有脱肛者;可用补中益气汤以健脾止泻、升阳举陷..。

中医内科学课件2便秘

中医内科学课件2便秘

转归预后
转归 便秘日久 腹胀呕吐;失眠烦躁;肛裂痔疮 预后 本病预后一般较好,辨证得当,大都可痊愈 年老体弱、病后、产后体虚便秘,难求速效
预防与护理措施
转归预后


李×× 男,40岁,工人。 平素喜食辛辣之品。平素大便干结难 解,常三、五日一行。近有十余天未解, 腹胀满,矢气盛,口臭且多处口腔溃疡, 渴而多饮,面红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 黄燥,脉滑数。
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 土燥津枯便难解,胃肠积热病能却。
2.气机郁滞
实 秘
主症:大便干结,腹中胀满 兼次症 :胸胁满闷,嗳气呃逆,食欲不振, 肠鸣矢气,便后不畅 舌脉:苔薄白或薄黄、或薄腻 治法:顺气导滞,降逆通便 方药:六磨汤 四磨沉乌槟人参,五磨去参木枳实 五磨大黄六成方,顺气导滞效更彰
一·定 义
便秘: 大肠传导失常导致 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 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 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
病机:大肠传导失常 病位:大肠
二、源 流
1.《内经》:“后不利”、“大便难” , 病机:脾胃受寒,肠中有热; 脏腑:脾、胃、肠 《厥论》:“太阴之厥,则腹满瞋胀,后不 利”。 《举痛论》:“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 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 矣”。
4.《丹溪心法· 燥结》:
血少,或肠胃受风,涸燥秘涩
二、源 流
5.《景岳全书》 阴结、阳结 有火为阳结,无火为阴结。 6.《石室秘录》 肺燥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
二、源 流
7.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
强调肾脏功能失调
8.严用和《严氏济生方》: 风秘、气秘、湿秘 寒秘、热秘 9.程国彭《医学心悟》: 实闭、虚闭、热闭、冷闭
4.阴寒积滞 过服寒凉

中医内科学——便秘

中医内科学——便秘
粪质不干,便下无力—气虚秘
舌红少津,无苔或少苔—阴亏
舌淡少苔—气血不足 舌淡苔白滑—阴寒内结 舌红,苔黄燥或垢腻—胃肠积热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十一分。
二·治疗原则
实则通泻,虚则润补 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十一分。
三·分证论治
实秘 1、肠胃积热
症状:排便特征+胃肠燥热证+诱因+舌脉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 2、气机郁滞
[病因病机]:1、肠胃积热
2、气机郁滞 3、阴寒积滞 4、气虚阳衰 5、阴亏血少
基本病机:大肠传导失职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十一分。
[诊断]
1、便次粪质
2、伴随症 3、病因病性 4、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查 5、排除诊断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十一分。
[鉴别诊断]
积聚
便秘
积聚
相同点
均可出现腹部色块
气液平面,血分析正常。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十一分。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十一分。
·源流:
1.《内经》认为便秘与肾、脾、胃有密切 关系,其病机多为脾胃受寒,肠中有热。
《素问举痛经》曰:“热气留于小肠,肠 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 闭不通 矣。”
2.《金匮要略》张仲景对便秘已有了较全面的 认识,提出了寒、热、虚、实不同的发病机 制。首次将便秘依寒热而分阴结、阳结二类 。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十一分。
3.《诸病源候论》巢元方强调便秘之病因在
寒、热二端,其病位在胃肠。
4.《严氏济生方》严用和提出了风秘、气 秘、湿秘、寒秘、热秘等五秘。
5.《医学心悟》程国彭将便秘分为“实闭、 虚闭、热闭、冷闭”四种类型。

中医内科学-便秘终结版

中医内科学-便秘终结版
请辨病辨证,并制定治法方药?
方剂
麻子仁丸加减
温脾汤和半硫丸加减
苔薄腻,脉弦 肝脾气滞 腑气不通 顺气导滞
六磨汤加减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虚证
气虚秘
主症
粪质不干,但难 排出
症 状
兼症
气虚证
舌脉
舌淡苔白 脉弱
病机
肺脾气虚 传导无力
血虚秘
便干
血虚证 舌淡苔白 脉细涩 阴血亏虚 肠道失润
阴虚秘
阳虚秘
便干如羊屎状 大便排除艰涩
阴虚火旺证
便秘
大肠传导不利
大肠传导失司
粪质改变
2020/12/11
中医内科学 魏潇
7
大肠传导不利
气滞 传导阻滞
寒凝
气虚
情志失调 久坐少动 术后粘连 肺失宣降 过食生冷
外感寒邪 劳倦内伤 病后产后
传导无力
年老体虚
素体阳虚
阳虚
年老阳虚
肝脾肺—气秘 胃肠 — 冷秘 肺脾肾—虚秘 脾肾 —虚秘
饮食不节 情志失调 年老体虚 感受外邪
3.便秘的诊断要点:依据—主症;排除器质性病变。
4.便秘的辨证要点:以虚实为纲,注意寒热性质。
5.便秘的治疗原则:通下为本病治疗大法。
实者以祛邪为主:泻热、温散、通导;
虚者以扶正为先:滋阴养血、益气温阳。
62.0便20/1秘2/11的分证论治:热秘、中医气内科虚学秘魏潇、血虚秘。
20
2020/12/11
中医内科学 魏潇
4
脾 约 : 趺阳脉浮而涩
,浮则胃气强,涩则小 便数,浮涩相搏,大便 则难,其脾为约,麻 子 仁丸主之。
概述-范围
功能性便秘 肠道激综合征 肠炎恢复期 直肠及肛门疾患 药物性便秘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便秘 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等。

中医内科学便秘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便秘ppt课件
2.情志失调忧愁思虑过度,或久坐少动,每致气机郁滞,不能宣达, 于是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而致大便秘结。
3.年老体虚素体虚弱,或病后、产后及年老体虚之人,气血两亏,气 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血虚则津枯肠道失润,甚则致阴阳俱虚。阴虚则肠 道失荣而更行干枯,导致大便干结,便下困难;阳亏则肠道失于温煦, 阴寒内结,导致便下无力,大便艰涩。
学习要点:
胃痛的概念,病机要点,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治;痞满的概念,辨证 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呕吐与反胃的鉴别,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 治;呃逆的辨证要点,分证论治;噎膈的概念,与梅核气的鉴别,分证论 治;腹痛的病机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泄泻与痢疾、霍乱的鉴别, 病机要点,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治;痢疾的概念,病机要点,分证论治 ;便秘的病机要点,分证论治。
11
西医学中的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直肠及肛门 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引起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 所致的排便困难等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2
便秘的病因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及感受 外邪。病机主要是大肠传导失司。
13
(一)病因
1.饮食不节饮酒过多,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导致肠胃积热,大便干结 。或恣食生冷,致阴寒凝滞,胃肠传导失司,造成便秘。
《内经》称便秘为“后不利”、“大便难”,认为与脾胃受 寒、肠中有热等有关。如《素问·厥论》日:“太阴之厥,则 腹满腹胀,后不利。”《素问·举痛论》日:“热气留于小肠 ,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汉代张仲景则称便秘为“脾约”、“闭”、“阴结”、“阳 结”,认为其病与寒、热、气滞有关。在治疗方面,张仲景 提出了便秘有寒、热、虚、实不同病机,创制了苦寒泻下的 承气汤、温里泻下的大黄附子汤、养阴润下的麻子仁丸、理 气通下的厚朴三物汤内服以及蜜煎导、猪胆汁导等外治通便 法,为后世医家认识和治疗本病确立了基本原则。

中医内科学-便秘

中医内科学-便秘
总结词
老年便秘患者需注意饮食调整,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 可减轻便秘症状。
详细描述
患者老年体弱,活动量减少,出现便秘症状,通过调整饮食 ,增加粗纤维食物摄入,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进行散步等运 动,便秘症状得到缓解。
病例三:小儿便秘的预防与治疗
总结词
小儿便秘需注意饮食调整,培养良好排便习惯,必要时可采用药物治疗。
中医内科学-便秘
• 中医对便秘的认识 • 中医治疗便秘的方法 • 便秘的预防与保健 • 便秘的现代医学认识 • 典型病例分享
01
中医对便秘的认识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 难,粪便干结。
分类
实秘和虚秘。实秘多因热邪、湿 邪、寒邪、气滞等因素所致;虚 秘则多因气血虚弱、阴津亏损、 大肠传导无力引起。
中医治疗便秘的方法
药物治疗
01
药物治疗
中医治疗便秘的方法之一是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医生会开
具相应的中药处方,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麻子仁丸等,以通便润肠,
缓解便秘症状。
02
药物组成
中药处方通常由多味中药组成,如大黄、厚朴、枳实、麻子仁等,这些
药物具有泻下、润燥、行气等作用,能够刺激肠道蠕动,软化粪便,从
而帮助排便。
03
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需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用药,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和禁忌症,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非药物治疗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中医非药物治疗的一种方式,对于便秘患者具 有一定的疗效。通过针刺相应的穴位,可以调节肠道功能, 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按摩治疗
按摩治疗也是非药物治疗的一种,通过按摩腹部和相关穴 位,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 进行按摩治疗,或者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

便秘

便秘

便秘概述一、病名概念便秘多因过食辛辣厚味,情志失调,或年高体衰及阴寒内盛所致。

主症见排便周期延长,或粪质干结,排出困难,或经常便而不畅。

可兼有小便短赤,腹部胀满,口舌生疮;或目赤易怒,口苦;或嗳气频作,胁腹痞满;或神疲气怯,或头晕目眩,面黄无华,甚则脱肛等。

二、源流1. “大便秘”之称,首见于《活人书》,但中医很早就有关于“便秘”的记载。

如《素问·举痛论》说:“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认为便秘与热邪内郁有关。

2. 《伤寒论》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

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鞭,名曰阴结也”。

将本病分为阴结与阳结两类。

3. 《诸病源候论》说:“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脏不和,冷热之气不调,热气偏入肠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否结,壅塞不通也。

”较清楚地阐明了便秘发生的主要机理。

《圣济总录》指出:“便秘涩,盖非一证,皆荣卫不调,阴阳之气相持也。

若风气壅滞,肠胃干涩。

是谓风秘;胃蕴客热,口糜体黄,是谓热秘;下焦虚冷,窘迫后重,是谓冷秘。

或肾虚小水过多,大肠枯竭,渴而多秘者,亡津液也。

或胃燥结,时作寒热者,中有宿食也”。

阐述了便秘的病因病机。

4. 《医学启源》说:“凡治脏腑之秘,不可一例治疗,有虚秘,有实秘,有胃实而秘者,能饮食,小便赤。

胃虚而秘者,不能饮食,小便清利。

”5. 《景岳全书》说:“阳结者,邪有余宜攻宜泻也;阴结者,正不足宜补宜滋者也。

知斯二者,即知秘结之纲领矣。

”6. 《证治汇补》曰:“如少阴不得大便,以辛润之;太阴不得大便,以苦泄之;阳结者清之;阴结者温之;气滞者疏导之;津少者滋润之。

大抵以养血清热为先,急攻通下为次”。

三、范围病范畴,同时肠道激惹综合征、肠炎恢复期、直肠及肛门疾病所致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等,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主证:大排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

中医内科学便秘最新版本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便秘最新版本ppt课件
(一)病名和临床表现 1、《伤寒杂病论》则提出便秘当从阴阳分类 2、金元时期,张洁古首倡实秘、虚秘之别
(二)病因病机 1、《内经》认为大小便的病变与肾的关系密切。 2、《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阐明胃热过盛,脾
阴不足,以致大便干燥而坚的病机与证治。
(三)临床治疗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 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
• 4、此外,可根据临床估计器质性病变部位的高低, 选用直肠镜、乙状直肠镜或纤维结肠镜进行检查。
• 5、应除外其他内科疾病中所出现的便秘症状,本病 中老年多发。
[辨证论治]
• 一、辨证要点
便秘的辨证当分清虚实,实者包括热秘、气秘和冷秘,虚者 当辨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的不同。
联系
实证 邪滞日久 耗伤正气
• 3、走势:单纯性便秘,只需用心调治,则其愈 较易,预后较佳。
• 若属它病兼便秘者,则须察病情的新久轻重。 1)、热病之后,余热未清,伤津耗液而大便秘 结者,调治得法,热去津复,预后易佳。2)、 噎膈重症,常兼便秘,甚则粪质坚硬如羊矢, 预后甚差。3)、老年性便秘和产后便秘,多属 虚证。因气血不复,大便难畅,阳气不通,阴 寒不散,便秘难除,因而治疗时难求速效。
3.阴虚秘 主症: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潮热盗汗 兼症:头晕耳鸣,两颧红赤,心烦少眠,腰膝酸软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阴津不足,肠失濡润。 治法:滋阴通便。 代表方:增液汤加减。
4.阳虚秘 主症: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四肢不温,腹中冷痛 兼症:小便清长,面色咣白,或腰膝酸冷 舌脉:舌淡苔白,脉沉迟 证机概要:阳气虚衰,阴寒凝结。 治法:温阳通便。 代表方:济川煎加减。

便秘.ppt

便秘.ppt

第一节便秘概述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

也可出现于多种疾患之中。

该病证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主要由于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被吸收,而变得干燥坚硬所致。

但从中医来说,与风、火、寒、湿等相关,和肺脾胃肾等脏器关系亦甚为密切,故有“阳结”、“阴结”、“脾约”、“风秘”、“气秘”、“热秘”、‘‘寒秘”、“湿秘”、“热燥”、“风燥”等多种名称。

证型不同,治法也异。

热秘,由于肠胃积热,使津液干枯,不能润滑大肠,治以泄热通腑;冷秘,由于年老或脏寒,气道涩滞,阳气不运,使肠道传送无力而大便艰难,治以温运;气秘者,行气导滞;虚秘者,以血虚为主者,宜养血润肠;阳虚为主者,温阳通便;气虚者则益气润肠。

第二节便秘医案一.孟澍江医案二.蒲辅周医案三.施今墨医案孟澍江医案1 医者简介:(同前)2 验案:戚某,女,36岁。

1982年9月13日初诊。

主诉:长期便秘,数日一行。

粪燥如粟,经常服用通便药物,如麻仁丸、上清丸、果导、番泻叶等,结甚之时必用开塞露方能解,但用药则便,停药又复秘,如此而至今未愈。

诊查:面色欠华,有时潮红,五心烦热,大便秘结,数日在药物作用之下方能解1次,解时艰难,但腹部无胀满感,舌红口干,但不欲饮,脉细微数。

辨证:患者见一派阴虚之象,系肠液不足,肠中失于濡润所致。

治法:肠中津枯而致便秘,只宜濡养,切忌攻伐,用增液汤加味。

处方:生地黄25g,玄参15g,麦冬10g,柴胡5g,枳壳(炒)12g,杏仁9g,桃仁10g。

7剂。

二诊:服前方后,大便已能自解,但感不畅,解后有未尽之意。

再从前方加味。

前方加火麻仁15g,生首乌20g。

按上方连服30剂后,大便自调,每日得解。

后停药观察年余,大便一直正常,病已得愈。

3 评析:本案为孟澍江治疗便秘验案之一。

便秘为内科常见疾病。

孟氏认为《温病条辨》中增液汤是治疗阴虚便秘的主方。

该方在《温病条辨》中虽为温热病后期阴液耗伤而肠液不足所致的便秘而设,但对一般杂病中的便秘,凡属阴液不足者均可应用。

中医内科学-04-09便秘

中医内科学-04-09便秘



治法:补气健脾,润肠通便。
方药:黄芪汤。
常用黄芪峻补肺脾之气;火麻仁、白蜜润肠通便;陈
皮理气。
气虚下陷而脱肛者,可加升麻、柴胡、人参协同黄芪
以益气升陷;大便燥结难下加杏仁、郁李仁滑肠通便 ;伴肺虚久咳短气者,加生脉饮及紫菀、白前。
(2)血虚便秘 症状:大便干结,努挣难下,面色苍白,头晕目眩,
学习要点:

胃痛的概念,病机要点,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治;痞满的概念,辨证 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呕吐与反胃的鉴别,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 治;呃逆的辨证要点,分证论治;噎膈的概念,与梅核气的鉴别,分证论 治;腹痛的病机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泄泻与痢疾、霍乱的鉴别, 病机要点,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治;痢疾的概念,病机要点,分证论治 ;便秘的病机要点,分证论治。




治法:养血润燥,滋阴通便。 方药:润肠丸。 常用当归、生地黄补血养阴;火麻仁、桃仁润肠通便;枳壳 破气下行。 腹胀脘痞明显,加厚朴行气;血虚有热,口干心烦,舌质红 ,苔少,脉细数,宜加何首乌、 玉竹、知母清热生津养阴;若津液已复,而大便仍干结如球 者,可用五仁丸润肠通便;阴虚 内热,潮热盗汗可选用增液汤以滋阴通便;年老阴血不足加 桑椹子、核桃肉、肉苁蓉养血滋 阴;若大便干结难排,加生大黄(后下)以助通便,急下存阴 。

依据脾胃的生理和病机变化特点,将胃痛(吐酸、 嘈杂)、痞满、腹痛、呕吐、呃逆、噎膈、泄泻、痢疾 、便秘等归属为脾胃病证。脾胃病证的发生与感受外 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薄弱等密切相关,其 治疗强调胃以通为用,脾以升为健,恢复脾升胃降的 正常功能。上述病证虽归属于脾胃,但与其他脏腑亦 密切相关,临证中应注意脏腑之间的关联,随证处理 。

便秘

便秘

预防与护理措施


40岁 工人。 李×× 男,40岁,工人。 平素喜食辛辣之品。平素大便干结难 平素喜食辛辣之品。 常三、五日一行。近有十余天未解, 解,常三、五日一行。近有十余天未解, 腹胀满,矢气盛,口臭且多处口腔溃疡, 腹胀满,矢气盛,口臭且多处口腔溃疡, 渴而多饮,面红身热,小便短赤, 渴而多饮,面红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 黄燥,脉滑数。 黄燥,脉滑数。
气虚传送无力 血虚肠道失润 阴亏失于荣润 阳虚失于温煦
病因病机
4.感受外邪 阴寒内盛, 外感寒邪 阴寒内盛 , 凝滞胃肠 失于传导 肠胃燥热,耗伤津液, 热病之后 肠胃燥热,耗伤津液, 大肠失润
病因病机
综上所述: 综上所述:
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 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 感受外邪等。 感受外邪等。 基本病变:大肠传导失常,并与肺、 基本病变:大肠传导失常,并与肺、脾、 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胃、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肉苁蓉牛膝温补肾阳;附子火麻仁润肠通便 温补脾阳 肉苁蓉牛膝温补肾阳 附子火麻仁润肠通便,温补脾阳 当归养 附子火麻仁润肠通便 温补脾阳;当归养 血润肠;升麻泽泻升清降浊 枳壳宽肠下气. 升麻泽泻升清降浊;枳壳宽肠下气 血润肠 升麻泽泻升清降浊 枳壳宽肠下气 寒凝气滞,腹痛较甚 加肉桂木香 寒凝气滞 腹痛较甚—加肉桂木香 腹痛较甚 。 恶心呕吐—加半夏砂仁 胃气不和 恶心呕吐 加半夏砂仁
病名: 病名:便秘 证型: 证型:胃肠积热 治法: 治法:清热润肠 方剂: 方剂:脾约麻仁丸加减 方药:枳实、大黄、厚朴、芒硝、沙参、 方药:枳实、大黄、厚朴、芒硝、沙参、 麻仁、杏仁、白蜜。 麻仁、杏仁、白蜜。
病案二
某男, 岁 干部。 某男,27岁,干部。两年来大便 常艰涩难解,数日一行。 常艰涩难解,数日一行。近巳有一周 未能排便,自感腹中冷痛不适, 未能排便,自感腹中冷痛不适,尿清 尤以夜尿频多, 长,尤以夜尿频多,且畏寒肢冷伴见 腰脊酸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腰脊酸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中医内科学便秘

中医内科学便秘
中医内科学便秘
概述
• 概念: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 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 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 便意,但便而不畅病症。
中医内科学便秘
2/31
一、含义
秘, “闭”也。三层含义, 一是排便次数降低, 周期延长;二是周期不长, 粪质干结;三是排 便困难, 费劲不畅。其中以第三条最为主要。
中医内科学便秘
26/31
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4.2 血虚秘 症状: 大便干结,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细。 治法: 养血润燥。 方药: 润肠九。
方中当归(50克)、生地滋阴养血,火麻仁、桃仁润肠 通便,枳壳引气下行。 能够加玄参、何首乌、枸杞子养血润肠。 若血虚内热,可加知母、胡黄连等以清虚热; 若阴血已复,大便仍干燥者,可用五仁丸(桃、杏、 李、柏、松)润滑肠道。
注意饮食调理, 以清淡为主, 多吃粗纤维食物 水果, 勿过食辛辣厚味或饮酒过分。
按时登厕, 养成定时大便习惯。 对于习惯性便秘, 应保持心情舒畅, 增加体力活动。 采取食疗法, 如黑芝麻、胡桃肉、松子仁等份, 研细, 白
蜜冲服。
中医内科学便秘
30/31
病案
周某,女,63岁。胆囊切除术后。腹胀、 便秘2月余,伴乏力、纳呆、精神不振,小便 不通。用过八正散、五苓散、承气汤等药不 效。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中医内科学便秘
20/31
辨证论治--治疗标准
对因治疗: 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惯用药品: 泻下药 -寒下: 大黄、芒硝、潘泻叶;
-温下: 巴豆 -润下: 麻子仁、郁李仁、瓜蒌仁、苏子、决明子、
桑椹子;首乌、芦荟;核桃仁、韮子、肉苁蓉。 行气导滞药: 木香、槟榔、乌药、厚朴、沉香、枳实、莱菔子

中医内科学--便秘

中医内科学--便秘
2 病机:邪滞大肠,腑气闭塞不 通或肠失温润,推动无力。
3 病位:大肠。
第 3章
诊断与病证鉴别
诊断与病证鉴别
诊断依据
1.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粪质多干硬。起病缓慢,多属慢性病变过程。 2.常伴有腹胀腹痛,头晕头胀,嗳气食少,心烦失眠,肛裂、出血、痔疮,以及汗出,气短乏 力,心悸头晕等症状。 3.发病常与外感寒热,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失调,坐卧少动,年老体弱等因素有关。 4.纤维结肠镜等有关检查,常有助于便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 4章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治疗原则:实证以祛邪为主,虚证以养正为先
a:实证,据热、冷、气秘之不同,分别施以泻热、
温散、理气之法,辅以导滞之品,邪去便通;
b:虚证以养正为先,依阴阳气血亏虚的不同,主用

滋阴养血、益气温阳之法,酌用甘温润肠之药,标

本兼治,正盛便通。

c:六腑以通为用,大便干结,解便困难,可用下法

治法:温阳润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意 点
方药:济川煎。
方中肉苁蓉、牛膝温补肾阳,润肠通便;当归养血润肠;升麻、
泽泻升清降浊;枳壳宽肠下气。
预防调护
预防、调护
预防、调护
应注意饮食调节,便干量少者,适当多食富含纤维素的粗粮、蔬菜、水 果、避免辛辣燥火之食。增加体力活动,加强腹肌锻炼,避免久坐少动 。应保持心情舒畅,戒忧思恼怒。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但应在辨证论治基础上以润下为基础,个别证型
虽可暂用攻下之药,也以缓下为宜,以大便软为度
,不得一见便秘,便用大黄、芒硝、巴豆、牵牛之
属。
11
辨证论治
实秘证:热秘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 秘
韶关学院医学院 中医系 彭卫
一·定 义
便秘: 大肠传导失常导致 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 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 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
病机:大肠传导失常 病位:大肠
二、源 流
1.《内经》:“后不利”、“大便难” , 病机:脾胃受寒,肠中有热; 脏腑:脾、胃、肠 《厥论》:“太阴之厥,则腹满瞋胀,后不 利”。 《举痛论》:“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 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 矣”。
4.《丹溪心法· 燥结》:
血少,或肠胃受风,涸燥秘涩
二、源 流
5.《景岳全书》 阴结、阳结 有火为阳结,无火为阴结。 6.《石室秘录》 肺燥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
二、源 流
7.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
强调肾脏功能失调
8.严用和《严氏济生方》: 风秘、气秘、湿秘 寒秘、热秘 9.程国彭《医学心悟》: 实闭、虚闭、热闭、冷闭
一、选择题: 1、血虚便秘可选用 ① 四物汤 ②尊生润肠丸 ③五仁丸 ④麻仁丸 答案:② 2、气虚便秘可选用 ①黄芪汤②人参汤③补中益气汤 ④四君子汤 答案:① 3、胃肠积热型便秘可选用 ①更衣丸 ②脾约麻仁丸 ③黄龙汤 ④当归龙荟 丸 答案: ②
4、气秘可选用 ①柴胡疏肝饮 ②苏子降气汤 ③六磨汤 ④逍遥散 答案:③ 5、阳虚可选用 ①济川煎 ②千金温脾汤 ③半硫丸 ④肾气丸 答案: ① 6、《伤寒论》中对各种便秘,均可使用 ①猪胆汁导法 ②大黄 ③蜜煎导法 ④番泻叶 答案:③
治法:补气健脾,润肠通便 方药:黄芪汤 黄芪、火麻仁、陈皮、蜂蜜
加减:
气虚下陷而脱肛者,可加升麻、柴
胡、桔梗、人参以增强黄芪益气升 陷。 大便燥结难下者,可加杏仁、郁李 仁以润肠通便 伴有肺虚久咳短气者,加生脉散 气虚日久,伤及于肾,传导无力, 用大补元煎。
2、血虚便秘 主症:大便干结,难排 兼次症: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头晕目眩, 失眠健忘;口干心烦、潮热盗汗、腰膝酸 软 舌脉:淡、苔白或红少苔 治法:养血润燥,通便 方药:润肠丸 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


–临床特征: – A、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周期延长.多 数患者在3~5日,甚或7~8日; – B、排便间隔时间正常,但粪质坚硬, 便下困难
– C、便质正常,但排出无力,便出不畅。
伴随症状: 腹胀腹痛、头晕头胀、脘闷嗳气、
食欲不振,。头晕、口臭、肛裂、
痔疮、排便带血以及汗出气短、
头晕、心悸,夜寐不安,心烦易
二、源 流
2.《金匮要略》: “脾约”、“闭”、“阴结”、 “阳结”。 病机:寒、热、气滞。 首分阴结、阳结二类。
二、源 流
3.《诸病源候论•大便难候》: 五脏不调、阴阳虚实寒热 “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 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 “邪在肾亦令大便难”、“渴利之家 大便亦难”
二、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流
治疗上:
苦寒泻下:大承气汤
温里通下:大黄附子汤
养阴润下:麻子仁丸
理气通下:厚朴三物汤
三、范畴
功能性便秘、肠道易激综合征、 肠炎恢复期、直肠及肛门疾病、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肌力减退
病因病机
1.肠胃积热
素体阳盛 饮酒过多 过食辛辣 过服温药 热病之后,余热留恋 肺热肺燥下移大肠
病名:便秘 证型:胃肠积热 治法:清热润肠 方剂:脾约麻仁丸加减 方药:枳实、大黄、厚朴、芒硝、沙参、 麻仁、杏仁、白蜜。
病案二
某男,27岁,干部。两年来大便 常艰涩难解,数日一行。近巳有一周 未能排便,自感腹中冷痛不适,尿清 长,尤以夜尿频多,且畏寒肢冷伴见 腰脊酸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病名:便秘。 证型:冷秘。 治法:温阳通便。 方剂:济川煎加减。 方药:当归、牛膝、肉苁蓉、肉桂、 硫黄、泽泻、升麻、枳壳。
加减: 大便干结者,加芒硝以软坚通便; 兼有津伤,而见舌质红苔干,便结不通 者,可用增液汤。 兼有肝火内盛,而见心烦易怒,面红身 热,耳鸣者,加龙胆草、山栀子,或更 衣完丸,或当归龙荟丸清泻肝火。 便后痔出血者,加地榆、槐花清热止血。

2.气机郁滞
实 秘
主症:大便干结,腹中胀满 兼次症 :胸胁满闷,嗳气呃逆,食欲不振, 肠鸣矢气,便后不畅 舌脉:苔薄白或薄黄、或薄腻 治法:顺气导滞,降逆通便 方药:六磨汤 四磨沉乌槟人参,五磨去参木枳实 五磨大黄六成方,顺气导滞效更彰
素体阳虚,排便艰难,舌胖苔白滑,无肛门灼热—阴寒
粪质不甚干结,排便不畅—气滞
粪质不干,便下无力,或欲便不出,舌淡少苔—气虚
粪便干燥,排出艰难,舌红少津无苔--阴(血)虚
实 秘 起病情况 起病急, 病程短 便秘情况 干结不通


全身情况 舌 脉
虚 秘 起病慢, 病程长 有便意而排出 困难, 不一定干结 面红口臭 头晕,心悸, 气短自汗 舌红苔黄干 舌淡苔薄白 脉数 脉沉迟
7、麻仁丸出于何书? ①《伤寒论》 ②《圣济总录》③《和济局方》 ④《金匮要略》 答案:④
怒等。
诱因:
外感寒热、饮食失调、情志抑郁、
脏腑失调、久卧少动、年老体弱。
理化检查
:胃肠X线钡餐、纤维结肠镜检查
有助诊断
鉴别诊断
便秘 相同点 腹部包块 积聚
不 同 点
部位 性质
与排便 的关系
小腹左侧 索条状
腹部各处 均可 形状不定
便后消失或减 与排便无 少 关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干燥坚硬,伴有肛门灼热,苔黄厚—积热
加减: 腹胀脘痞明显者,加厚朴、大腹皮
以行气消胀 年老阴血不足者,加桑椹子、核 桃肉、何首乌以养血通便。
阴虚 主症:大便干结如羊屎,努挣难下。 兼次症:头晕目眩,口干心烦,潮热盗 汗,耳鸣腰膝酸软 舌脉象: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通便 方药:增液汤 加减:津液已复,而大便仍干结如球者, 可用五仁丸
转归预后
转归 便秘日久 腹胀呕吐;失眠烦躁;肛裂痔疮 预后 本病预后一般较好,辨证得当,大都可痊愈 年老体弱、病后、产后体虚便秘,难求速效
预防与护理措施
转归预后


李×× 男,40岁,工人。 平素喜食辛辣之品。平素大便干结难 解,常三、五日一行。近有十余天未解, 腹胀满,矢气盛,口臭且多处口腔溃疡, 渴而多饮,面红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 黄燥,脉滑数。
4.阴寒积滞 过服寒凉
外感寒邪
病因病机
阴寒内盛 凝滞胃肠
病因病机
5.气虚阳衰
饮食劳倦 素体虚弱 年老体弱 苦寒攻伐
气虚-传导无力 阳衰-失于温煦
综上所述: 病因:热、实、冷、虚
胃肠积热--热秘;
气机阻滞--实秘; 阴寒积滞--冷秘; 气血阴阳不足--虚秘。
病位:大肠
涉及脏腑:肺、脾、肾 基本病机:大肠传导失职
热毒内盛
胃肠积热,肠道干涩
病因病机
2.气机郁滞
忧愁思虑,脾伤气结
抑郁恼怒,肝郁气滞
肺失肃降,腑气不通
久坐少动,气机不利
大肠气机郁滞
虫积肠道,气机阻滞
病因病机
3.阴亏血少 素体阴虚,津亏血少 病后产后,阴血虚少 失血夺汗,伤津亡血 辛香燥热,损耗阴血 房室劳倦,阴津亏损
阴虚干涩 血虚不荣
二· 治疗原则
实则通泻--清热润肠通便,顺气导滞; 虚则润补--益气养血,温通开结。 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三、分证论治
(一)实 秘
1、肠胃积热 主症:大便干结,腹中胀满,口干口臭 兼次症:面红身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 舌脉:舌质红干,苔黄燥,或焦黄起刺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 土燥津枯便难解,胃肠积热病能却。

3、阳虚 主症:大便艰涩,排出困难 兼症:面色晄白,四肢不温、喜热怕冷、 小便清长;腹冷痛,拘急拒按,腰膝酸冷 舌脉:淡,苔白、薄腻,脉沉迟或沉弦。 治法:温阳通便 方药: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阴虚血弱肠中燥,滋阴养血便自通。
临床常用中成药: 六味安消胶囊 苁蓉通便口服液 便秘通 通泰胶囊 果导片 开塞露 大黄苏打片 牛黄解毒片

加减: 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润肠通便; 腹部攻痛加厚朴、莱菔子理气止痛; 若气郁化火者,而见口苦咽干,苔黄,脉弦 数者,加山栀子、龙胆草清泻肝火; 虫积阻滞者,重用槟榔,并加雷丸、榧子、 使君子以驱虫。 跌仆损伤或术后肠粘连者,加桃仁、红花、 赤勺活血通便; 痰饮阻滞气机者,加皂荚、甘遂逐饮通下; 肺气不降者,可用苏子降气汤加火麻仁、威 灵仙降气通便,
阴寒积滞 主症: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 兼次症:手足不温,呃逆呕吐,口淡不 渴。 舌象:舌苔白腻。 脉象:弦紧。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方药:大黄附子汤 加减:心腹绞痛,口噤暴厥者,可用三 物备急丸

(二)虚秘
1.气虚
主证:有便意,努争乏力,难以排出。 兼次症:乏力、汗出、气短、面色无华、 懒言。 舌象:淡胖、齿痕,苔薄白 脉象:细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