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文献综述【摘要】目前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水平处于中等以上,但是仍有大约10%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现有研究发现大众锻炼有助于调试情绪、缓解焦虑和提高自尊及生活满意度,大学体育教育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压力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本文主要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大众锻炼心理和大学体育教育心理机制等方面,分析大众锻炼、大学体育教育与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希望为通过体育锻炼缓解大学生压力,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体育教育心理;大众锻炼心理;体育锻炼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往往与人格、自尊、归因倾向和自我价值感等内部因素有关,同时也与社会关系、经济状况等外部因素有关。当今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深造压力和就业压力,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生活压力,都严重降低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研究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急需寻找合适的方法为大学生减压和进行心理调适,而目前运动是日常减压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主要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是衡量个体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
同时,也是一个多维的构想,可以把分为认知和情感方面以及特质与状态方面,在形式上定义为具有较多的积极情感,较少的消极情感和更高的生活满意度,重视自己的主观评价。
有研究指出,我国大学生整体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以上。在情感体验中,大学生的积极情感较多,消极情感较少,积极情感高于消极情感。但是仍有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这部分人的比例在10%左右。
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也是大学生群体的主观因素包括:具有稳定的人格特质,尤其是神经质和外向性特质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相关;自尊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正相关,在众多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指标中,自尊是预测生活满意度的最佳指标之一,随着大学生对自我的关注加强,自尊就成为影响其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也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尊显著相关;另外归因方式对主观幸福感也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大学生不同的归因倾向对其主观幸福感存在一定影响,且归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又有一定的作用范围;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也与主观幸福感相关,也有研究表明,对于大学生来说,内部价值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外部因素同样也影响着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社会关系的良好与否,经济状况和生活事件都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体验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
二、大众锻炼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大众锻炼心理学领域,是由smith在1996年提出,他认为锻炼
的心理效益不低于其身体效益。从大众锻炼心理学进入人们视野到现在已有十几年的时间,有大量的研究者围绕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展开了各种各样的探索,许多研究表明:身体活动或体质健康与否与焦虑、抑郁、应激反应等心理因素呈负相关关系,然而与积极心境、自尊和认知功能等心理因素呈正相关关系,而这些心理因素都影响着个体主观幸福感指数。
大众锻炼心理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大众锻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身体锻炼与心境状态,众多研究表明,短期的身体锻炼有利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缓解以及抑郁水平的降低,而长期的身体锻炼对男性抗焦虑有显著效果,短期身体活动的情绪效益包括心境状态的改善、焦虑水平的下降以及应激和紧张的减少。长期身体锻炼除具有短期身体活动的效益之外,还有以下特点:与人的健康幸福感有关;对焦虑、抑郁具有治疗作用;所产生的情绪效益较短期身体活动维持时间更长;同时身体锻炼也有利于生活满意度的提高,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作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指标也是具有高相关性的;身体活动(尤其是长期身体锻炼)还能使人产生诸如“最佳表现”、“流畅”、和“高峰体验”等良好的情绪体验。同时,身体锻炼与人格的完善、认知功能的提高甚至减缓病毒在体内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个体制定了合理的运动计划,有利于改变身心状态,促进心理健康。综上所述,日常大众锻炼对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应该有良好作用。
三、体育教育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在体育教育心理研究领域,除了研究体育学习的心理动力、体育教师的心理特点、体育教学的心理建设功能、体育教学模式的心理效应之外。还涉及了有关学生体育学习的心理动力方向的研究,主要涉及体育学习态度、动机、兴趣、非智力因素等课题,研究表明自我、成就目标动机和归因训练成为近年来学生体育学习心理和行为动力调节研究的热点课题。也有研究从学校体育的特点与功能分析出发,提出了学校体育对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学校体育能有效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德性修养,养成良好的品德;净化学生的情感,治疗心理疾病;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协作精神;缓解学生精神压力,消除心理紧张,从而缓解学生压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
四、身体锻炼和主观幸福感
如前所述,身体锻炼对生活满意度的提高有影响,而主观幸福感又是现在比较流行的生活满意度的指标,所以身体锻炼和主观幸福感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aphrodite的横向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身体锻炼确实对个体的幸福感的提升有积极作用。有学者专门研究锻炼对其生理及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同样验证了锻炼对生活质量的促进作用。
还有研究发现,利用闲暇进行慢跑的身体锻炼者的生活满意度高于不参与锻炼的人,而且锻炼量与锻炼者的生活满意感呈正相关。有研究认为,利用锻炼促进主观幸福感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锻炼的兴趣、方式、频率、强度和时间,而锻炼兴趣还会影响其它因素。关于锻炼方式的分类并不一致,但有氧运动比无氧运动能更好地促进锻炼者的主观幸福感,这在很多研究中都得到了验证。
目前我国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个体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和社会环境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两个方面:个体因素,包括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支持和生活事件。而身体锻炼可以算在环境因素内。
综上所述,身体锻炼(包括大众锻炼和体育教育)作为环境因素(外部因素)可以改善主观幸福感,同时身体锻炼也可以改善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内部因素,例如大学生的自尊水平,自我效能感等,同时在集体体育活动中,也可以促进大学生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从而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体验产生积极影响,所以通过身体锻炼来帮助大学生日常减压和维持心理健康,是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有效可行的方案。
参考文献:
[1]宋海燕.我国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与趋势[j].社会心理科学,2006(2)
[2]徐媛.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策略[j].法制与社会,2007(7)
[3]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
[4]严标宾,郑雪,邱林.中国大陆、香港和美国大学生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