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合集下载

湖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现状

湖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现状

湖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现状1.1 、农村人口城镇化逐年上升表1展示了湖南省户籍城镇人口(以下均为户籍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情况,从表格中发现,2015年湖南省内大部分城市的人口数量较2011年相比呈现上涨的变化,城镇化率也呈上涨趋势。

1.2 、城镇建设用地发展现状由表2和表3可知,2010-2015年湖南省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迅速增长,但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则降低。

从各地州市来看,各地州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增长幅度多数集中在20%~35%之间。

其中,株洲市增长幅度最大,为39.97%;岳阳市增长幅度最小,为18.89%;长沙、衡阳、株洲、郴州、湘潭、张家界、邵阳、益阳和湘西的人均建设用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岳阳、常德、永州和怀化则有不同程度增加。

1.3 、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1.3.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偏低。

由表1可知,2011-2015年湖南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21.09%增加至28.13%;2015年城镇化率最高的是长沙,为62.83%;其次是株洲和湘潭,分别为38.01%、36.95%;邵阳、永州和怀化较低,分别是17.17%、17.61%、17.83%。

可见,与全国户籍人口城镇率高达36%的数据相比,湖南省28.13%的人口城镇率较低,离湖南省到2020年应达到40%的城镇化标准更是相差甚远。

1.3.2、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偏高。

从表3可知,2011-2015年湖南省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变化起伏不定,总体上是下降的;但目前各年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仍高于85.1~105 m2/人的标准。

据有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14年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29.57 m2/人,而同年发达国为82.4 m2/人,其它发展中国家为83.3m2/人。

因此,湖南省的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在比国内平均水平高的同时还比世界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高。

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数量居高不下,意味着湖南省的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比较低。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初探——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初探——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水 平 进 行定 性 、 量 化 的评 估 【 因 地 制宜 地 开 展 土 地 可 持续 利 用 评 价 , 定 I 】 。
长 沙县 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 , 湘江下游东岸 , 土地总面积 19 .2 9 73 平方公里 , 人 口7 . 总 8 O万 人 , 中 城镇 人 口 88 2 其 .4万 人 。全 县辖 1 建 6个 制镇 , 4个乡 ,2 个行政村。改革开放 3 25 O多来 , 长沙县顺应宏观调控形 势, 全面实施 “ 产城融合 ” 的发展战 略 , 中部 崛起” 开了坚实 的步 向“ 迈 伐 。 0 9年 , 20 长沙县完成 GD 5 49亿元, P 1. 完成财政总收入 4 . 07亿元 , 完 成工业 总产值 744亿 元 , 1. 完成全社 会固定 资产投资 133亿元 , 7. 城乡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分别达 1 8 7 6 8 元和 7 8 元 。随着工业化 、 85 城市化 的不断推进 , 矛盾 凸显 , 人地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挑 战。 3湖南省 长沙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 3 构建土地 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权重 . 1 根据长沙县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特点 ,在广泛征求专家 意见 的 基础上 , 构建了一个 由 目标层 、 准则层 、 指标层 3个层次 3 O个指标组成 的指标体系。准则层根据生产性 、 安全性 、 保护性 、 经济性 、 社会可接受 性 五 大 基本 准 则 设 立 11 2。 - 3
C 建设用地 占土地总面积
C : 罪率( / 人 ) 犯 起 万
C。人 均 耕地 量 ( ) : 亩
O 69 . l O
OO 0 】o
00 7 . 7 5





湖南省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综合评价

湖南省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综合评价
7月

[3]湖南省统计局《资泺环境对湖南城市化 进程的约束效应厦其对策研究》(决策咨询36
期),2009年6月30日
业的无序布局,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三废”
排放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在大城市周边,
[43湖南省统计局《湖南能源供需现状、问 题厦对策研究》(决幕咨询30期)2008年11月
】7日
乡镇企业发达地区和交通干线两侧,水污
水质下降,特别是枯水期,工业和城市集中
的河段水环境明显恶化。全省Ⅳ、V类及 劣V类超标断面占13.6%,Ⅳ、V类及劣 V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河长的26%,污染河 段主要是粪大肠菌群、总磷、氨氮、挥发酚、 石油类、溶解氧等因子超标。 2.矿产资源 (1)矿产资源保有储量不足,供需形势 严峻。 湖南矿产资源保有资源储量的潜在价 值仅1.2万亿元,居全国第16位,地均列
有共伴生组份的矿床多,给矿产资源的开 发利用增加了难度,对湖南省经济和社会 发展需求的保证程度总体较低。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粗放,浪费 严重。
到30%;农业方面,由于采用传统的灌溉
方式,跑水、漏水损失严重.加之灌溉区病 险水库多,汛期不能充分蓄水,弃水较多, 造成灌溉水利用率低。多年来,农业灌溉 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在0.48以下,一半以上 的水被白自浪费。因此,在加大投资增加 供给的同时,应努力控制需求,节约用水,
湖南全省有矿产地6000余处,矿山数
量较多,规模过小。湖北省共发现非油气 类矿产地1534处,其中大型矿床数13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水质污染严重,缺乏可持续水资源 管理意识。
个,占总数的8.54%;中型矿床数300个,
占总数的19.56%;小型矿床数1103个,
占总数的71.9%。从资源开发现状来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消耗量巨 大,但资源效率普遍较低。尤其是集体、个

土地利用规划用地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规划用地现状分析

姓名:_何帆_______________ 学号: ********学院: 林学院专业班级: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一班论文标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任课老师:王忠诚二○一三年七月十五日第一章区域背景一、地理位置概况宁乡县位于湘中偏东北、湘江下游西侧、洞庭湖南缘,隶属于湖南省长沙市,地处东经111°53′~112°47′、北纬27°52′~28°29′之间,土地总面积2912.09平方公里。

其东临望城县和岳麓区,南与湘潭市犬牙交错,西南接娄底市,西、北面与益阳市接壤。

全县2005年总人口132.1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5.29万人,农村人口96.90万人。

辖17个镇,16个乡,392个村。

二、自然条件宁乡县地处雪峰山余脉东缘和湘江尾闾两侧,属于湘中丘陵向滨湖平原的过渡地段。

县境西部高山盘踞,南缘山地环绕,东南丘陵起伏,北部岗地绵延,东北平原辽阔,中部为沩江谷地,大体轮廓为北、西、南三面向中倾斜,呈朝东北开口的凹形盆地。

海拔高度由西部的最高峰瓦子寨1070.8米到东北部的朱良桥团头湖28.7米,相对高差1042.1米。

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和流水的切割作用,水系相当发育。

境内主要有沩水、乌江、楚江、靳江四条河流;县东北角有团头、闸坝两湖。

宁乡县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

受季风影响比较强烈,冷暖空气的交替比较明显,四季分明,寒冷期短,炎热期长,春温多变,寒潮频繁,回暖较早。

历年平均气温16.8℃,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4.5℃,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达29.0℃;年平均无霜期27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约1737.6小时;日平均气温≥10.0℃的活动积温为5300.3℃;年平均降水量1358.4毫米;年平均风速2.9米/秒,一般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

宁乡县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国“鱼米之乡”、“牲猪之乡”、“茶叶之乡”,是全国重点瘦肉型猪商品生产基地和湖南省商品粮生产基地。

湖南省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耕地占用税征收范围一览表

湖南省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耕地占用税征收范围一览表

附件:
湖南省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耕地占用税征收范围一览表
说明:1、本表土地分类来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7年8月共同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 B/T21010-2007)。

2、耕地占用税税收减免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的类别和范围执行,不能盲目套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解释。

3、纳税人改变原占地用途,不再属于免征或者减征耕地占用税情形的,根据财税〔2009〕19号文件规定,应按办理减免税时依据的适用税额对享受减免税的纳税人补征耕地占用税。

能区分原占用农用地类型的,按照当期当地适用的税额征收;不能区分原占用农用地类型的,一律按当期当地基本农田适用税额征收。

湖南省的自然资源

湖南省的自然资源
然而,湖南省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
矿产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加强矿产资源勘查,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加大投入,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提高矿产资源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加强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推广绿色开采技术,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感谢您的观看
用。同时,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提高防洪抗旱能力,保障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
03 矿产资源
矿产种类与分布
湖南省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143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金属 矿产53种,非金属矿产74种,水气矿产3种。
湖南省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湘东、湘南、湘西和湘北地区,其中以湘 东地区的钨、锡、铅、锌等有色金属和湘南地区的煤炭、铁矿等能源矿
土地保护
湖南省在土地资源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严格 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加强土地执法等,以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可持续利用
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加强土地生态保护、 推广生态农业、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等,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 益。
02 水资源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利用效率
加强矿产资源规划和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04 生物资源
生物种类与分布
植物资源
湖南省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包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竹林、草地等。其中,亚 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湘南、湘西和湘东山区,竹林主要分布在湘南和湘中 地区,草地则主要分布在湘西北和湘西南地区。
水系与水资源量
湘、资、沅、澧四水
水能资源丰富
湖南省境内有湘江、资江、沅江、澧 水四条大河,简称“湘、资、沅、 澧”,均属长江水系。

长沙市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调查报告

长沙市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调查报告

长沙市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调查报告一、长沙市土地资源利用背景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我国,人多地少,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矛盾。

本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虽然使人类利用土地的广度和深度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伴随而来的人口剧增、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又严重威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04年10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文),文件明确要求要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从严从紧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总量和速度。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都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试验区,而“两型社会”的实质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这种背景下,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国家正自上而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而对我们国土管理部门而言,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就是要充分了解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严格按国家有关政策和文件规定,保护好有限的耕地资源,同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

二、长沙市土地资源利用趋势长沙市位于湘中偏东北,湘江下游,洞庭湖以南,地势较为平坦,是湖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信息、交通和商贸中心。

同时,长沙市作为“中部崛起战略”中重要发展城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核心的华东经济圈和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核心的华南经济圈的结合部,受两大经济圈的辐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所以,我市土地利用正面临着经济持续高位运行与宏观调控从紧的局面,社会经济发展对用地需求的急剧增加与国家对土地资源保护力度日益加强的矛盾更加尖锐,主要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阶段与资源瓶颈凸显阶段的不期而遇,加剧了用地矛盾;二是我市已步入三个以大量用地为支撑的需求“高峰”,即人口高峰、城市化高峰、工业化高峰,对用地的刚性需求越来越大;三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会维持较高水平,从而造成用地势头依然强劲;四是社会消费结构正处于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型升级的过程,汽车、居住、休闲、娱乐、自然保护等用地需求将大幅度增加;五是大河西先导区的设立,长沙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提出了大量建设用地需求,用地规模压力大增。

湖南国土资源态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分析

湖南国土资源态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分析

跟不上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 , 土地 资源保护 面临极 大的压 力。 ( ) 二 矿产资源 全省煤炭 、 铁矿 石 、 磷矿 石 和盐 的保 有储 量 分别 为 : 9 9 2. 7 亿吨 、 1O 1. 6亿吨 、O 3 吨和 3. 5亿 吨。湖南省 能完 全 自 2 . 2亿 6O 给的矿产资源有铀 、 、 、 、 银 锡 铋 稀土 、 矿等 , 分 自给 的有煤 、 盐 部 铅、 、 、 、 、 、 、 钨 铜 铝 锑 锰 铁 磷等 , 对外依存 度 比较高 的有石 油 、 天 然气 、 钾盐等 。大理石 、 岗石和矿 泉水 1 0多 个矿种 , 明重 花 1 探 要矿产 地 80余 处 , 中超大 型矿床 3处 , 型矿床 3 0 其 大 O多处 , 中、 小型矿床百余处 , 它们是埋藏在地下 的巨大宝库 。 ( 水资源 三) 全省河 川年径流量 2 3 1 6亿立方米 , 地表 水资源 总量 1 1. 49 3 立 方米 , 开 发量 18 . 4亿 立方 米 。全 省 降 雨 总量 为 亿 可 03 8 1 64 0毫米 , 83. 地表水 和地下 水 总和为 16 . 7 9 7亿 立方 米 , 水库 容量 325 亿立方米 , 9.7 塘坝容量 6.04 551 亿立 方米 。水资源 的 短缺表现为资源性缺水 、 工程性 和管理性缺水 、 水质型缺水和资 源调控型缺水 四种形式 , 形成 了生活、 生产 、 生态 争水 的局 面 , 对 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 明显 。局部 干旱不仅 严重威胁 农业 生产 , 而且影响部分城乡居 民的生活 。
I 程 管理 / 1 9 4
湖 土 源 势及 对 济社 发 支 能力 南国 资 态 其 经 会 展的 撑 分析
匡春 峰
摘 要: 通过 分析 湖南国土资源开发利 用与保护 的现状 、 态及 动 面临的问题 , 以新的资 源观 、 发展现评 估湖 南土资源的优 劣势 , 论证 了国土资源对 中长期 内经济社会 发展 的支撑能 力, 出了 提 合理开发 、 高效利 用和积极保护 国土资源的对策与措施 。

湖南省丘陵山区农村土地撂荒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湖南省丘陵山区农村土地撂荒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湖南省丘陵山区农村土地撂荒的成因与对策分析湖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一个以丘陵山区为主的省份。

在湖南省的许多农村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土地撂荒现象。

土地撂荒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对湖南省丘陵山区农村土地撂荒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有效解决土地撂荒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1.自然环境因素湖南省丘陵山区的自然环境较为复杂,山地较多,土壤贫瘠,降雨不均匀,气候多变。

这些因素导致了土地的利用率较低,一些地区很难进行农业生产。

丘陵山区的梯田耕作方式对农民的劳动强度要求较高,使得一些农田趋向于荒芜。

2.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丘陵山区的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缺乏科学技术支持,农业机械化程度低。

这导致了农田的耕作效率低下,难以保持农田的生产力。

3.农民收入来源单一由于丘陵山区的土地资源有限,农村人口较多,土地分散且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导致了农民的收入来源单一,缺乏多元化的经济来源。

许多农民将土地撂荒,转而外出务工谋生,造成了土地的浪费。

4.政策因素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流转、承包方面政策不够完善,导致了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下,农民缺乏积极性在土地利用上的投入。

一些政策也影响了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二、对策分析1.推动农业现代化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丘陵山区农业的技术含量,推动农业现代化。

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降低土地撂荒的现象。

2.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民将散落的小块农田进行整合,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

政府应当出台相应政策,引导农民将撂荒的土地流转给有条件的大户或合作社,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3.加强生态修复丘陵山区土地撂荒后易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要加强对土地的生态修复工作,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促进土地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土地的保护和利用效益。

4.发展农村产业丘陵山区应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如茶叶、水果、畜牧业等,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来源。

湖南农村社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探究

湖南农村社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探究

两型化建设研究 》 、 《 湖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布局规划导则》 、 《 湖
南省新农村建设村 庄整 治建设规划导则 》 等, 结合专 家打分法 ,
确定 各评 价指标 的理想值 。 3 . 2 . 2 指标数据标 准化 。指标 标准化方法 :评 价指标 标准化 是 采用理 想值 比例推算 法 ,以指标 实现度 分值进 行度量 ,其标 准 型构 建
3 . 1 评 价 指 标 体 系设 计

式 中 :s ——i目标 i 子 目标 k指标 的实现度分值 ; x

在全 面 一代 表性 、动态 一先进 性 、系统 层次性 、可行 一可 比性原 则 的指导下 ,从 反 映土地利 用 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 益 以 及生 态效 益的角度 ,选取农 村社 区土地 集约利用 程度评 价指标
一 多 村 一 区 社 来 区 服 务 大 半 社 径 区 , 形 成 规 模 较 … …… 翥 ’ 1 = . : … : 二 二 … …。 较
… … 一 … …

山东青 岛崂 山区 沙邗 道社 区 综合型 “ 一 、 ” 榀 分



[ 收稿 日期 ] 2 0 1 6 — 1 1 _ 0 1 [ 作者简介 ] 詹晓欣 ( 1 9 8 7 一 ),男 ,湖南益阳人 ,在读研究生 ,研究方 向: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 。
詹 晓 欣 : 湖 南 农 村 社 区 土 地 节 约 集 约 利 用 评 价 方 法 探 究
资源 ・ 环境
湖 南农村 社 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 方法探究
詹晓欣
( 湖南师范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 学学院 ,湖南 长 沙 4 1 0 0 4 6 )
[ 摘要 ] 改革开放 以来 , 我国 农 村经济迅速发展 的 同时 , 也 存在农村 空间结构 布局 不合 理 ,土地资 源浪 费严 重等 问题 ,

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1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1 . 1土地资源集 约利用内涵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的概 念 最 早 来 自于 古 典 经 济 学 家 在 地 租 理 论 中对 农 业 用 地 的研 究 。随 后 , 地 集 约 利 用 的概 念 被 引 土 入 到城 市 土 地 研 究 中 , 成 城 市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的概 念 。许 多 形 学 者 都 从 不 同角 度 和 不 同范 围对 城 市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进 行 了
维普资讯
吴跃民


雷海 平
( 南万源评估 咨询有限公 司 湖 南 长沙 4 1 ) 湖 10 1 0
摘 要 :采 用 目标 法 选 取 了城 市 土地 资 源 集 约 利 用 程 度 的 评 价 指 标 , 用 层 次 分 析 法 确 定 了各 指 标 权 重 , 立 了城 利 建 概念 解 释 和 界 定 , 观 点不 尽 一 致 。 文所 指 的土 地 集 约利 用 但 本 是 与土 地 粗 放 利 用 相对 应 的 一个 概 念 ,是 以提 高经 济 社 会 总
方 面 衡 量 。城 市建 设用 地 扩 张 弹 性 系 数 等 于 城 市建 设用 地 增
B 1

3 3

B 2
l3 /
1 1

B 3
l3 /
1 1

B 4
l4 /
13 / 13 /

权 重
O O O .86
O2 6 .O6 O2 6 .O6
市土地 资源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 系。 在此基础 上对 湖南省 1 4
个 市 州 城 市 土地 资 源进 行 集 约 利 用程 度 评 价 , 果 显 示 湖 南 结

湖南省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湖南省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湖南省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湖南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其土地利用状况不仅关系到本省的发展,也对整个中部地区的崛起有着重要影响。

一、湖南省土地利用现状概述湖南省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土地总面积约2118 万平方千米。

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等各类用地都有一定的分布。

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

湖南省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平原以及湘中、湘南的河谷平原和丘陵地带。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推进,部分耕地面临着被占用和质量下降的压力。

林地在湖南省土地利用中占据较大比重,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的山区。

丰富的林地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持水土、提供生态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建设用地包括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以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

近年来,湖南省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建设用地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在长株潭城市群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

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洞庭湖是湖南省最大的水域,对调节气候、蓄水防洪、水产养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二、湖南省土地利用的特点1、地形地貌影响显著湖南省地形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多种地形。

这种地形差异导致土地利用方式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差异。

山地和丘陵地区多以林地为主,平原地区则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

2、农业用地比重较大作为农业大省,湖南省的农业用地,尤其是耕地和林地,在土地利用中占据重要地位。

这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3、城镇化带动建设用地扩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建设用地不断扩张,特别是在长沙、株洲、湘潭等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建设用地的增长较为明显。

4、土地利用区域差异明显湖南省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不同,导致土地利用的重点和方式也存在差异。

例如,长株潭地区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建设用地需求较大;而湘西地区则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耕地和林地的保护更为重要。

湖南省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湖南省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He
ra
ld
属含 量 超 标 导 致 局 部耕 地 退 化 严 重


据 统计 全 省 己 污 染 的

用战略 是 各 级 政 府在规 划编制 中要 重 点 解 决 的 问题
维普资讯
v o L 5 No 3
. .
犄 铷 策 翅

要 :从 湖 南 土 地 利 用 现 状

中存 在 的 主 要 问题 着 手 提

用地 占 6


53%

未利 用 地 占 8
22


6 1%

农用地 中 耕地


402 38


出 解 决 问题 的 对 策


万 公 顷 园地
175 2


42 40

万 公 顷 牧 草地 8

10
万公 顷 其它农用地

长 株 潭 等 经 济社 会 条 件相 对 发 达

56 万


公顷

分 别 占农 用 地 总 面 积 的

22

38% 6 5 0 5%



的地 区 建设用地 增 长速度快 且 建设用地 集约利用 水 平 相 对 较 高 但耕地 和基本农 田保护 的难度较 大
7 4 6% 13

58%
056 7
公 顷 已 濒 临 联合 国 粮 农 组 织 确 定 的 人 均耕 地 占有 量

全 省未利用地 中 荒草地 沙地 裸 岩 石 砾 地 和 其 它 未利

湖南省土地利用经济评价

湖南省土地利用经济评价

aen thg .Th s lc eeln c n mi efc d l dlw e re il e e do n xpott na d terh drl・ r o ih oepa e wh r deo o c fetnmidea d gesm nyd p nl d e li i h i n ea s a i n o a n a ao n
实土地利用 中 , 过劳 动 与投入 的耗 费与提 供 产 品或 通 其它效 益的对 比关 系来评定 土 地质量 J土地 的质 量 , , 不仅与土地的 自然条 件有关 , 而且也 与土地的经济 、 社
Ab ta t I hsp p r neo o i eau t no n S n npo ic ie o rh svl ho g o n iswi a — sr c n t i a e ,a cn m c v lai fa dU ei Hu a rvn eigvn cmp e e ie tru hcu t t v i o l n s n y e h l a c o fce tc ni igweg t au .Th eutso h ttecmpe e s elv l fl deo o cefc o ih i h rv n ecef i o f m n ih le in r v ers l h wsta h o rh n i e c n mi f tsn t g t epo — v e o a n e i h n ic n h d l d lw rd so c p i at.F rh r r .t el d eo o cefc i r uin i u b l cd wih ter— n ea d temidea n o ga e c u yman p rs u temoe h cn mi fe t s i t n aa e t h e n a d tb o s n

湖南省耕地保护成效、问题及对策建议

湖南省耕地保护成效、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粮食生产和消费仍处于“紧平衡”状态,耕地保护仍面临多重压力,形势依然严峻[1-4]。

湖南省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之一,多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耕地保护的系列决策部署,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守耕地红线,努力提升耕地质量,大力加强耕地生态建设。

但是,新时期湖南省耕地保护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耕地保护仍然压力巨大。

1主要成效1.1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严守耕地红线近年来,湖南省耕地占补平衡面临数量、质量和地区间不平衡等多重压力。

面对困难和挑战,为守住耕地数量、质量两条红线,湖南省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加大投入和充分利用现有零星、分散耕地后备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废弃建设用地整治,协调林业部门确定涉林地类开垦耕地范围,明显增加了耕地后备资源。

2)实行耕地开发计划管理,省、市、县政府层层下达耕地开发计划,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严格落实,确保湖南省占补平衡总量需要。

3)建立省级补充耕地指标调剂库和网上交易平台,有效缓解国家和省级交通、水利等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以及长沙市、湘潭市等耕地后备资源极度匮乏地区占补平衡压力。

此外,湖南省在全国率先采取“补改结合”方式落实“占水田补水田”要求,为占补平衡工作理念更新和制度创新提供了实践、积累了经验。

1.2提高耕地质量和粮食产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十二五”以来,湖南省以环洞庭湖、娄邵盆地两个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和25个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县建设为龙头,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整治后的耕地平均提高1~2个等级,农田产出率普遍提高10%~20%。

2014年以来,湖南省粮食总产量连续保持在300亿kg 以上,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比全国平均高10%以上,耕地保护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1)积极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将拟被占用的优质耕地耕作层剥离,用于新增耕地提质、旱地改水田、中低产田改造等,实现优质耕地“搬家”。

湖南耕地调研报告

湖南耕地调研报告

湖南耕地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湖南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农业大省,耕地资源丰富。

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化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了解湖南耕地的现状以及保护和发展耕地资源的策略,我们对湖南省的耕地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湖南省耕地的分布和规模;2. 调查耕地利用状况和农业生产情况;3. 分析耕地资源遭受的问题和挑战;4. 探讨耕地保护和发展对策。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等。

我们先选择了不同地理位置和类型的样本县进行实地走访,然后分发问卷给当地建档立卡农户,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四、调研结果1. 耕地分布和规模湖南省耕地总面积约为X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X%。

耕地主要集中在湘江流域和东南山区,其中平原地区的耕地面积较大。

2. 耕地利用和农业生产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目前湖南省的耕地主要用于水稻种植,其次是蔬菜和果树等绿色农产品的种植。

农民普遍反映,耕地利用率较低,存在土地荒芜和农田闲置等问题。

此外,农业生产过程中还存在技术含量不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等问题。

3. 耕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湖南省的耕地资源遭受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城乡建设用地的扩张导致耕地减少,尤其在长沙市周边地区。

其次是部分耕地受到了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影响。

另外,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用地管控也是耕地面临的挑战。

4. 耕地保护和发展对策为了保护和发展湖南的耕地资源,我们提出以下对策:(1)加强土地管理和用地规划,合理划定城乡建设用地边界,保护好重要的耕地资源;(2)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与耕地整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土地利用效率;(3)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提高耕地质量;(4)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技术含量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益;(5)加强农地用地管控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鼓励农民积极发展农业,保护耕地。

基于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土地利用现状环境影响评价初探——以湖南省汝城县为例

基于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土地利用现状环境影响评价初探——以湖南省汝城县为例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8):156—158A c t a A gr cuhur ae J i an gxi基于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土地利用现状环境影响评价初探一以湖南省汝城县为例申海建1,一,铁柏清2(1.湖南省测绘科技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07;2.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摘要:以汝城-g-g=次_-kg调查的基础数据为依据,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和当前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分析,构建了土地利用现状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并运用多目标线性求和法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应用该模型对全县23个乡(镇)进行了环境敏感性评价和等级划分,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层次分析法;汝城县中图分类号:F30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581(2010)08—0156—03A ss es sm ent on Envi r onm ent al I m pact of L a nd U s e St at us——A C ase of R ucheng C ount y,H um an Pr ovi nceS H EN H ai—j i anl一,T I E B o—qi n92(1.Inst i t ut e of M appi ng of H unan P r ovi nce,Chan gsh a410007,C hi na;2.C ol l ege of R es our ces a nd E nvi r onm ent,H unan A gr i cu l t ur alU ni ver si t y,Changs ha410128。

C hi na)A bs t r act:A cco r di ng t o t he bas i c dat a of l and u s e i n R u c heng c ount y,H unan pr ovi nce obt a i ned by t he seco nd l and s ur vey,t hi s pap er anal y zed t he cur rent s it uati on of l an d u s eand t he exis t ent m aj or env i r onm ent al pr ob l em s i n l and us e.cons t r uct ed an i nde x sys t em of assessi ng t he envi r onm ent a l i m p act of l and U s e,d et er m i ne d t he i ndex w e i【sh t by A nal y t i c H i e r ar chy Pr oces s(A H P)m ethod,and s yn t het i cal l y eval uat ed t he envi r onm ent a l i m p act of l and U se by m ul t i—o bj ect i ve l ine ar s um m a t i on m e t hod.By usi ng t hi s m od el,t heenv i r onm ent al s ensi ti vit ie s of23t ownshi ps i n R u c hengcount y w er e ass essed,andt h ei r gr ades w e r e cl as s i f i ed.B as ed on t he eval uat i on r es u l t s,t he cor r es pondi ng r e com m end at i ons a nd m ea sur es w er e put f o r w a r d.K e y w o r ds:Land U Se;E nvi r onm en t al i m pa ct a ss es sm ent;A H P;R uc he ng count y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一土地一环境”是土地利用整体系统中相互联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断改善自身生存所依赖的环境,使经济社会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1~3I。

湖南省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及应用

湖南省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及应用

湖南省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及应用全省各级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各级技术服务单位共计26000余人,其中从事一 线调查工作9000余人,历经3年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查清了全省每一块土地的地类、 面积和权属等状况,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国土调查数据库和三级互联共享的三调数据应
国土资源导刊G 湖南省第三次国土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图用平台。

三调成果集遥感影像、矢量图层、
实地照片、文字报告、数据表格、图
件等于一体,是目前真实性最高、现
势性最强、覆盖面最广的自然资源基
础数据。

按照“边调查、边应用”思
路,目前湖南省三调阶段性成果已应
用于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城乡 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管理、农村宅 基地房地一体确权登记等自然资源管 理工作中,为林业部门公益林及草地 资源清查、水利部门水利工程管理和 保护范围划定、生态环境部门严格管 控类耕地核实等工作提供了底图底数,
同时也为各级党委政府制定“十四五”
规划、实施宏观调控、推进供给侧结
第十八












刊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等工作,提供了数据基础和决策参考。


O


年Q
湖南省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应用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标提高不快,经营水平仍停留在比较落后的阶段, 跟 发达省份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 因此应该通过增加投 入, 提高科技含量, 优化内部结构, 适度规模经营, 加 快农业、 工业产业化进程, 特别对农村要重点改造 “四 低” 资源, 提高各类农地生产水平; 努力加快农田水利 设施建设, 提高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的进程。 在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中,湖南省域为 .’*, 分, 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 如湖南土地产出率近年提 高很快, ’""( 年是 !)), 年的 !*.% 倍 。 同 时 也 应 看 到, 湖南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增长缓慢, 城镇居民 生活水平与农民生活水平的差距继续扩大,特别是 近几年农民的生活水平增长缓慢,这违背了可持续 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对今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会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 在整体环境条件不断改善 的同时, 随着工农业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人 类种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活动的影响也日益增强, 对土地的生产能力产生了严重不利影响,土地退化 日益严重, 加上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土地生态和土地 灾害问题仍然较多。
(三) 湖南土地利用水平与发达省份的比较 与广东、 浙江相比, 湖南土地资源总量是浙江的 广东的 &+&’ 倍; 人均耕地是浙江的 &+.’ 倍、 广 ! 倍、 东 的 &+#, 倍 , 但 都 低 于 全 国 平 均 水 平 ("+",*/0!1 人) 。在土地利用的程度上, 三省份的土地利用率均 在 ,") 以上, 且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湖南垦殖率 高于广东、 浙江以及全国平均水平, 但森林覆盖率比 广东、 浙江略低。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 湖南与浙江、 广 东相差甚远,湖南的土地固定投资强度仅为广东的 浙江的 &*+%&) , 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城镇 !-) 、 化水平上, 与浙江和广东差距较大, 分别为浙江和广 东的 ."+,&) 和 ’"+-!)$ (表 ! ) 。
!*#
参考广东、 (+*, 年目标 规 划 值 的 一 些 标 准 基 础 上 , 浙江等省的各单项指标的实际值, 确定各单项指标 的标准值。其中对于各单项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本文采用了目标值指数法 !)# 。 对于越大越好的指标: 评价分值 & (实 现 值 - 标 准 值 ) 对于越小越 &权重; 好的指标: 评价分值 & (标准值 - 实现值) & 权重。通 过以上方法, 可以把不同量纲的指标值转化为无量 纲的评价分值进行处理, 最后对湖南省域进行土地 利用现状评价 (表 ) ) 。
注: 数据来源于湖南省统计年鉴 (!""# ) ; 机耕面积比率 2 机耕面积 1 农作物播种面积。
步加剧土地供需矛盾; ! 用地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 土地利用水平不高。首先农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 协调程度低。 !""% 年全省农业产值中, 占土地总面 积 &’(&") 的耕地的种植业产值仍占 *") 左右, 而分 别占全省土地面积 **+,’) 和 -+,") 的林地和水域, 其 林 业 产 值 和 渔 业 产 值 仅 占 *+.) 与 .+-) , 大面积 的林地和水域设有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其次土地利 用的空间布局尚未做到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 如农林 牧争地导致毁林开荒, 陡坡耕地数量不少; 再者, 城 镇土地的规划、 配置仍不十分合理, 土地的有偿使用 面积仍不大; " 土地生态和灾害问题比较严重 #。湖 南自然灾害频繁, 近年有增加的趋势, 主要表现为旱 灾、 水灾、 山洪等。山体滑坡和工矿区地陷等地质灾 害 也 时 有 发 生 , 仅 !""% 年 全 省 就 发 生 地 质 灾 害 受灾农田 "+*&"&" #/0 ! 。另外城市和工矿 &."" 余起, 排出的废水、 废气、 废渣以及重金属污染仍在破坏生 态环境; 耕地潜育化、 掠夺式经营和各种原因造成的 土壤养分损失和土层变薄使地力衰退。
从表 % 可知, 在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评价中, 湖南 省域达到了 )#*!! 分,这说明了湖南省域土地资源 开发利用程度是很高的。从湖南的各类土地利用单 项指标来看, 其指标值大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尤其 是土地利用率达到了 )"*+,- 。其主要原因是: 近年 来, 随着湖南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 加快, 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大, 大量耕地被新增建设 用地占用; 同时由于耕地快速减少, 为了保持耕地占 补平衡, 大量开发利用其后备土地资源。 目前湖南后 备土地资源已所剩无几, 从资源安全角度来看, 其可 持续保障程度是相对较低的,因此今后湖南企图通 过大面积开荒、围垦等来扩大耕地面积的道路是走 不通的, 实现区域耕地占补平衡任重而道远。 在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中, 湖南省域为 ,"*"# 分, 相对以前均呈现出平稳上升的趋势, 但整体水平 不高。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镇化水平不断 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 尤其是公路网的建设 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较 低, 土地资源的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其主要原因是: 湖南经济水平相对较低, 对土地的投资不够。 如在农 业方面, 湖南虽说是一个农业大省, 但由于单位耕地 功率数、 有效灌溉面积的比重以及机耕面积比重等指
・ !""# !""% $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文章编号: (!""% ) )""*&#!)" "$&%#&"%
湖南省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曾 毅, 刘冬荣, 胡卫星, 肖芳
(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 湖南 长沙 &%"""$ )
摘 要: 以湖南省为研究对象,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
中, 以农用地为主, 为 %$’"*." ’ %" &60 ! , 占土地总面 其中林地 %%.+*"+’%"&60!, 耕地 ).)*)$ 积的 .&*+)-, 园地 #"*!#’%"&60!, 牧草地 %"*#%’%" &60 ! , ’%"&60!, 其 它 农 用 地 %+!*+% ’%"&260!; 建 设 用 地 %)!*!! ’ 占土地总面积的 +*!&- , 其中城镇村居民点 %"&60 ! , & ! 及 工 矿 用 地 %"&*%% ’ %" 260 , 交 通 用 地 .*.% ’ %" &2 水利 设 施 用 地 %’*)% ’%" 222&260 !; 未利用地面积 60! ,
二、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 土地利用结构现状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 年 湖 南 省 土 地
收稿日期: 改回日期: !""#&"$&%% ; !""#&%"&%& 作者简介: 曾毅 (%’$!& ) , 男, 工程师, 从事国土资源规划与评价研究。
#&
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 !! 卷
表 &$$$$ 湖南省各市州土地利用程度
表 !$ 湖南与全国及发达省份土地利用水平对比
(&,,- # # 湖南省人民政府+ 湖南省土地利 用 总 体 规 划
!"&" 年) 345+!"""+ $$
注: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 ) 。
・ !""# !""% $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三、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一)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湖南省土地利用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通 过讨论会和专家咨询, 同时考虑数据可获得性和可 靠性, 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 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以 及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三个方面建立湖南省土地利 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 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 ,
级 指 标 的 权 重 !(# , 再在借鉴我国现代化及湖南省域
表)
湖南省级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
注: 数据来源于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0(,*, ) 以及 (,," 年湖南省统计年鉴。
(二) 评价方法 在建立指标体系后,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水平 进行评价时, 以定量计算为主, 在选择评价模型时, 本研究采用了加权综合方法 , 其中总评分值 ! 表
!"#
示土地资源利用水平, 则有:
! $%!"#!, (, ) …, $)
(* )
式中: $ 为指标个数; "# 为 # 指标权重; !# 为 # 指标的
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 !! 卷
为便于计算, 把总评分值乘上 !"", 这样可将土 地利用划分为不合理利用阶段、 初步合理利用、 基本 。 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合理利用 # 个阶段 (表 #)
%’)*#) ’ %"2&260 !7 在土地总面积中的比重达 ’*%)-。
(二) 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土地利用现状特点主要是: ! 全省土地利用类 型多样, 以农用地为主, 其中林地、 耕地共占全省土 地 总 面 积 的 $&*".- , 是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 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全省土地利用达 ’"*.+- , 土地农业利用率 .#*&)- , 垦殖指数 %.*%"- , 复种指 数 !"%*++- , 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 % ) ; #由 于 省内地貌、 土壤、 水热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导 致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明显。 全省滨湖平原、 河流沿岸 冲积平原及平原区周缘丘岗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程度和水平较高, 耕地集中连片, 居民点及工矿地面 积较大; 边远山地、 丘陵区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则较低, 林地、 牧草地面积较大。 存在的主要问题: 土地供 ! 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需矛盾尖锐。 由于全省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土地 后备资源相对不足,加上人口众多,全省人均土地 人均耕地仅 "*"#$#60!1 人, 均低于全 "*)%$$60!1 人, 国平均水平, 人地矛盾突出。目前, 随着全省社会经 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 化进程的加快, 新增建设用地需求量将更大, 会进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