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运输系统概论期末复习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期末复习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期末复习

1.智能运输系统(简称ITS)就是通过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从而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地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2.ITS研究的领域:

1)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

2)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

3)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

4)先进的乡村运输系统

5)自动公路系统

6)电子收费系统

3.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

1)控制需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控制车辆的增加,或者改变车型,使车辆数量减少,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舍弃车辆是不可能的。

2)增加供给,也就是修路。

3)实施智能运输系统。

4.智能运输系统(ITS)的主要作用:

充分利用交通系统资源“削峰填谷”

提高交通的便捷性

提高交通系统的整效性

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降低污染与促进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智能交通的优势:方便、安全、舒适、快捷

5.智能交通系统的目标应体现在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效益提高目标:

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

减少交通拥挤,保持交通顺畅

提高运输网络通行能力

降低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并节约能源,提高交通运输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6.ITS对交通系统的正效应:

为交通出行者提供便利

为交通管理者提供有力的支持

带来了社会效应

7.ITS负效应:

1)对出行者出行行为的影响产生了三种不良的效应现象:

信息过剩现象过激反应现象集聚现象

2)对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的影响

3)对交通系统经济效益的影响

8.智能运输系统集成应用产生的综合效益主要体现在:

1.挽救生命

2.时间和金钱的节省

3.能耗的降得以及改善环境

9.日本式最早进行ITS研究的国家。

10.信息发布形式:1.广播 2.VMS 3.互联网 4.车载GPS 5.手机

11.交通拥堵是最关键的诚实交通问题

12.我国大中城市存在的普通交通问题:

交叉口交通混乱,通行能力很低。

任意占用道路现象十分严重。

在路上任意停车,占用人行道和行车道。

在路上任意停车装卸货物,形成道路“瓶颈”。

行人不走人行道或无人行道可用,任意横穿马路。

机非混行现象严重,特别是在交叉口。

13.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原则:

分离原则:各行其道、通行权、优先权。

限速原则:设置最高行驶速度、最低行驶速度。

疏导原则。

节源原则。

14.交通管理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传统交通管理:修路、分道行驶、限制车速、交通执法管理、交通信号控制。

本质:修建新路配以提高老路通行能效率的交通管理,满足交通需求的增长。即“按需增供”

缺点:将交通拥挤地点转移

第二阶段:交通系统管理(TSM)让现有交通系统发挥最大效益。

第三阶段:交通需求管理(TDM)

第四阶段:ITS

15.通行能力:信号交叉口>环形交叉口>无灯控交叉口

16.交通拥堵环境下的延误:信号交叉口<环形交叉口<无灯控交叉口

17.交叉口通行延误:右转<直行<左转

18.无灯控制交叉口冲突点及通行规则:1.减速让行 2.停车让行

19.平面交叉口管理的目的:

减少冲突点。

控制相对速度,减少合流角度。

重交通流和公共交通优先。

分离冲突点和减小冲突区。

选取最佳周期,提高绿灯利用率。

20.平面交叉口的设置必须满足道路功能、适应交通流量及交通安全

三方面的要求。

21.减少冲突点的措施:

信号灯设置

环形交叉口设置

立交设置

交通管制

22.道路交通标志的制定的依据:颜色、形状、符号。

23.GB5768—1999把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

24.主要标志包括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令标志、指路标志。

25.辅助标志设置在主标志下起辅助说明作用的标志。

26.交通数据采集和交通事故检测已经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中之

重,应对其优先发展。

27.环形线圈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且最成熟的技术,准确率很高也很便宜。

28.雷达测速仪的基本原理:把雷达波发射到一个移动的物体上,根

据反射回来的与目标速度成比例雷达信号,由测速仪内部的线圈将该信号进行处理,得到一个频率变化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处理后得到目标的速度。

29.远程交通微波检测器(RTMS)基本原理:RTMS向行驶的车辆发射调

频微波,波束被行驶的车辆阻挡而发生反射,反射波通过多普勒效应使频率发生偏移,根据频率偏移可检测出车辆通过,通过接收处理,放大后输出检测信号,从而达到检测交通信号的目的。

30.各种检测方式:环形线圈检测、视频检测、微波检测、超声波检

测、红外线检测。

31.交通流三参数:流量、速度、密度

32.密度是瞬间值,密度用车头间距和车头时距来表示和定义。用观

测比较容易的车道占有率来描述其分布特征。

33.密度的应用:交通管制、事故探测、评价服务水平等。

34.密度可以用来衡量驾驶员操作汽车的舒适性和灵活性

35.临时停车的基本要求:

1)交通繁忙的干线应禁止临时停车,但在有商店、工厂等因装卸货物必须临时停车的地方,可在规定的时间内临时停车(早8点前,晚18点后)

2)在旅店门口、百货公司、交通枢纽等有较多车辆乘客上下车的地方,可允许临时停车,以供乘客上下车。

3)为方便出租车乘客上下车,除规定不准停车的地方,可考虑临时停车方便乘客上下车。

36.停车位形式:垂直、水平、倾斜

37.交叉口的复杂性:A=n B +3n m +5n C (n B 分流点 n m 合流点 n c 交叉点数)

38.冲突点包括:分流点、合流点、交叉点

39.某路面40s 内有9辆车通过。小车4辆,通过时间平均0.6s,大车有5辆,平均通过时间1.1s 。求时间占有率R t. 1975.0401

.156.04=?+?=Rt

时间占有率不仅与交通量交通组成有关还与其空间平均车速有关。

40.某路长450米,有5辆小车(车长5米)有9辆大车(车长10米),求空间占有率Rs.

%6.25%10045010

955=??+?=Rs

空间占有率不仅与交通量大小有关,而且与车辆的交通组成有关。

41.道路交通拥挤自动判别(ACI ):

1)拥挤判别率 2)拥挤误判率 3)拥挤平均判别时间

42.ACI 算法能够在拥挤刚刚发生时就发出警报,能够对所有的交通拥挤做出正确的判断,且不会将正常的交通状态误认为是交通拥挤。

43.设有三辆汽车,分别以20、40、60km/h 的速度通过路程长度为10km 的路段,试求Vt 和s V

t V =1/3(20+40+60)=40

s V =7.32)60/140/120/1(3/11

=++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ITS智能运输系统:通过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从而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的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特点属性:先进性、综合性、信息化、智能化。 意义和作用:对传统交通运输系统的一种革命,充分发挥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潜力,提高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缓解交通拥挤的有力措施。 智能运输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系统建设涉及众多部门与领域,管理体制、信息沟通能力、考虑问题角度等均会对系统建设与运行产生巨大的影响。智能运输系统包括多个子系统,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紧密。正是因为系统庞大,其建设是逐步完成的,有时会不断建设与整体协调。 1以监控为主体的交通工程系统 --交通工程基本设施、传感器、电子设备、数据采集 2初级智能交通系统 --计算机、信息技术、地理信息处理 3模型化智能交通系统 --系统辨识、模式识别 4高级智能交通系统 --人工智能 VICS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日本出行者信息系统的核心) SOCRA TES交通效率与安全蜂窝式通信系统(DRIVE项目的核心,欧洲) EURO SCOUT以红外信标为媒体的动态路线引导系统(车载装置由导航装置、红外线收发信号机、车辆位置测定装置及显示器、键盘等组成) 研究方法:面向过程。 开发过程:1确定用户服务内容2建立逻辑框架3建立物理框架4明确标准化内容。 服务领域:交通管理与规划、电子收费、出行者信息、车辆安全和辅助驾驶、紧急事件和安全、运营管理、综合运输、自动公路。 意义: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是运输系统体系和规格的说明,他决定系统如何构成,确定功能模块以及允许模块间进行通信和协同的协议和接口。 组成:用户主体、服务主体、用户服务(是框架基础)、逻辑框架、物理框架、(ITS标准、ITS评价) 逻辑框架:对系统功能的一种分类,四个层次:功能域,基本上和服务域等同;系统功能,基本上和服务等同,但进行了功能的重新整合;过程,基本上与子服务相同;子过程,基本的逻辑单元。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描述系统功能和系统功能之间的数据流。 物理框架:是逻辑框架的具体实现,他是由一些系统和子系统连接构成的。系统和子系统基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先进得交通管理系统得组成、功能。 答:先进得交通管理系统组成:ATMS就是由一系列得公路状况监视、交通管理与出行建议系统所组成,即: 交通管理控制中心(TMC); 交通流量检测系统(TFDS); 城市信号控制系统(UTC); 交通电视监控(TNS); 交通信息服务(TIS); 紧急求援与事故管理系统(EMS)。 功能:正就是ATMS实现了交通信息得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处理及应用,实现了交通管理从简单静态管理到智能动态管理得转变,使交通静态及动态信息在最大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被出行者、驾驶员、系统管理者、交通研究人员及政府机构所共享与利用,从而实现了大交通系统得动态优化运行,为大中城市提供交通管理解决方案,在现有交通设施得基础上,改善现有路网运行状况,提高道路得有效利用率与交通流量,缓解车辆增加造成得交通需求压力。 改善交通秩序,减少事故,提高行车安全,减少道路得拥挤程度与交通事故得发生率,减少因交通拥挤、事故等造成得出行时间延长等现象。 2、GPS得组成与基本定位原理。 答:全球定位系统(GPS)由三部分组成,分为空间星座部分、地面

监控部分与用户设备部分。空间部分就是由24颗GPS工作卫星所组成,其中21颗唯一可用于导航得卫星,三颗为活动得备用卫星,地面控制部分由分布在全球得由若干个跟踪站所组成得监控系统所构成,GPS得用户部分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以及相应得用户设备所组成; GPS得基本定位原理:GPS定位采用空间被动式测量原理,即在测站上安置GPS用户接收系统,以各种可能得方式接收GPS卫星系统发送得各类信号,由接收机解算出站星关系与测站得三维坐标。 3、APTS得研究内容划分可划分为哪几个方面? 答:1、公交系统优化与设计; 2、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 3、公交信息服务系统; 4、公交信号优先系统; 5、快速公交系统(BRT0); 6、公交服务水平评价; 4、停车收费带来得效益主要有哪些? 答:①缓解交通拥挤,解决停车难得问题; ②增加城市中心区便捷性及可达性,提高城市活力; ③改善城市环境及节约能源; ④提高停车得周转率,促进城市商业中心泊位利用率; ⑤增加停车经营收入,补偿停车设施建设投资与停车管理费用。一、问答题

智能交通系统资料

土木工程与建筑系 课程论文 (2013—2014 学年度第 2 学期) 智能交通系统 摘要 1.智能交通系统(r 巧)的基本概念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卫星定位导航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有效地运用于交通的运输、服务、控制、管理和车辆制造,从而使车辆靠自身的智能在道路上安全、自由地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调整至最佳状态,驾驶员靠系统的智能对道路交通情况了如指掌,交通和运输管理人员靠系统的智能对道路上的车辆行驶和交通状况一清二楚。使人、车、路密切地结合,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 2.智能交通系统(1

书)的主要功能对车辆能提供道路障碍物自动识别、自动报警、自动转向、自动制动、自动保持安全车距、车速和巡航控制功能; 对交通出行者能提供道路条件、交通状况、交通服务的实时信息,及车辆定位导航功能; 对交通运输企业能提供道路和交通信息,以及车辆定位、跟踪、通讯、调度功能; 对道路管理部门能提供交通流的实时信息,以及不停车的自动收费功能; 对交通管理部门能提供对道路交通流进行实时疏导、控制,和对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功能。 关键词:城市交通;智能交通系统;现状和发展;应用及前景分析;发展对策; 前言 智能交通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前面有效解决交通运输领域问题的根本途径,它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展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资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ITS的诸多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我国智能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起步比较晚,但各级政府对发展智能运输系统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识清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地十五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指出"建立健全综合的现代运输体系,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加快智能型交通的发展。" 智能运输系统利用现代科学系统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起职能的联系。优化和调整道路交通流量的时空分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人车路的和谐统一。ITS在极大的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充分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能源里有效率 交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交通拥挤造成了巨大的时间浪费,加大了环境污染。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h;由于车辆速度过慢,尾气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交通问题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运输发面的压力,尽量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各国都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的力度。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路交通运输以其机动性好、可以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以及运送速度快的特点,成为我国城市和城间中短途客货运输的主要方式。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检测、通信、计算机、控制、GPS和GIS等现代高新技术,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的利用效率、减少交通公害对加速发展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公路智能交通运输工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道路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通讯协议规范

道路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 通讯协议规范 Intelligent prevention system for active safety of vehicles engaged in road transport- Specifications for communication protocol (征求意见稿) 2019年1月1日

目次 前言 (3) 1 范围及说明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4) 3.1 术语和定义 (4) 3.2 缩略语 (4) 4 终端与平台间协议基本约定 (4) 5 终端与平台间通讯协议 (5) 5.1 外设信息上报 (5) 5.2 设置终端参数扩展 (15) 5.3 数据透传扩展 (32) 5.4 查询指定外设参数 (33) 5.5 查询外设参数应答 (33) 5.6 附件上传 (35) 5.7 附件上传完成指令 (36) 5.8 外设升级 (36) 5.9 IC卡道路运输证件图片上报 (37) 6 终端与外设间网络通讯协议 (38) 6.1 适用范围 (38) 6.2 通讯方式 (38) 6.3 传输约定 (38) 6.4 消息帧格式 (38) 6.5 查询外设 (40) 6.6 外设恢复默认参数 (40) 6.7 查询实时数据 (41) 6.8 查询外设基本信息 (42) 6.9 外设升级指令 (43) 6.10 参数查询 (44) 6.11 参数设置 (45) 6.12 报警及事件 (47) 6.13 请求多媒体 (51) 7 终端与外设间串口通讯协议 (54) 7.1 适用范围 (54) 7.2 通讯方式 (54) 7.3 传输约定 (54) 7.4 消息帧格式 (54) 7.5 外设升级指令 (55) 7.6 外设数据定义 (56) 7.7 广播指令 (59) 7.8 轮胎气压监测系统设置 (59) 7.9 查询轮胎气压监测系统数据 (61) 7.10 查询轮胎气压监测系统参数 (61)

浅谈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目录 绪论 (2) 一、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内涵及其一些功能特点 (2) (一)交通智能系统的概念 (2) (二)国内外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状况 (4) (三)ITS所包含的内容 (4) (四)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主要技术平台 (6) 二.智能交通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7) (一)我国的发展概述 (7) (二)新形势下我国智能交通发展潜力 (9) (三)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在我国已取得的初步成果.............................................(四)国内智能交通发展现状.....................................................................(五)国内智能交通发展问题 (10) 三、中国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对策和建议 (15) (一)进一步加强智能交通发展的组织建设 (15) (二)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 (15) (三)加强市场培育,扶持国内企业做大做强 (15) (四)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统一标准并提高执行力度 (15) (五)尝试建立智能交通开发信贷基金 (16) (六)开展跨省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联网的试点工作 (15) 结论 (17) 论文综述 (18) 中文摘要 (19) 英文摘要 (20) 参考文献 (21)

浅谈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绪论: 交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交通拥挤造成了巨大的时间浪费,加大了环境污染。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 /h;由于车辆速度过慢,尾气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交通问题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运输发面的压力,尽量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各国都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的力度。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路交通运输以其机动性好、可以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以及运送速度快的特点,成为我国城市和城间中短途客货运输的主要方式。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检测、通信、计算机、控制、GPS和GIS等现代高新技术,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的利用效率、减少交通公害对加速发展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公路智能交通运输工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智能交通技术是一项起源于美国的新兴技术,各个国家在引进的时候都必须考虑本国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引进技术与本国文化的整合,考虑技术位差。任何新技术如果没有现有技术对之消化吸收就是失败的,所以各个国家在制定本国ITS发展内容时,必须对本国现有技术进行整合,然后再把与现有技术相近的内容作为自己的近期发展目标。本文就智能交通体系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做了简要的介绍,对中国如何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状况对策 一、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内涵及其一些功能特点 1.交通智能系统的概念 所谓智能交通系统,就是在现有的交通状况下,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进行合理的交通需求分配和管理,通过卫星导航系统、汽车自动引路系统、交通信息通信系统(VTCS)、视频监控和计算机管理等多种技术手段,将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迅速提高,实现安全、快速、便捷运输目的的一种交通综合治理方案。也就是说,智能交通系统能将采集到的各种道路交通及服务信息经交通管理中心处理后,传输到公路运输系统的各个用户、驾驶员、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北京交通大学考试参考答案(A卷) 课程名称: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学年学期:2013—2014学年第1学期 课程编号:50L274Q开课学院:交通运输出题教师:课程组 一、名词解释(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1.虚拟闭塞:是固定闭塞的一种特殊形式,以虚拟方式(设置通信模块和定位信标)将区间划分为若干个虚拟闭塞分区,并设置虚拟信号机进行防护。 2.准移动闭塞:基于固定闭塞的目标—距离控制方式,保留固定闭塞分区,以前方列车占用闭塞分区入口确定目标点,通过地车信息传输系统向列车传送目标速度、目标距离等信息。这种闭塞方式称为准移动闭塞。 3.最限制速度:综合考虑列车在区域各类限制速度得出的最低值(即最不利限制部分或最严格限制速度),简称最限制速度。 二、填空题(共12题,每空1分,共25分) 1.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根据前方行车条件为每列车产生行车许可,并通过地面信号和车载信号的方式向司机提供安全运行的凭证。车载设备实施速度监控,当列车速度超过允许速度时控制列车实施制动,防止列车超速颠覆或与前方追尾,保证行车安全。 2.铁路信号安全的广义概念是指铁路信号设备或系统具有维护铁路列车(车列)安全运行的能力。狭义概念是指设备(或系统)应满足故障-安全设计原则的要求,当出现故障或误操作时,能远离危及行车安全的事故,或减少事故损失。 3.当轨道电路完整并空闲时,轨道电路的工作状态为调整,当轨道电路区段有车占用时,轨道电路的工作状态为分路(开路)。 4.目标距离控制方式根据列车制动模型,直接由目标距离、目标速度、线路参数及列车制动参数等信息生成列车的速度—距离模式曲线,并以此实时监控列车和运行速度保证列车运行安全。 5.列车安全位置是在高精度定位方法得出列车估计位置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安全包络得到,分车头(或列车前端)和车尾安全位置两部分。 级列控系统基于GSM-R实现车---地信息双向传输,RBC生成行车许可,轨道电路实现列车占用检查,应答器提供列车定位基准,并具备CTCS-2(或c-2)作为后备。7.CTCS-1级列控系统用于160km/h及以下的区段,由主体机车信号加上安全型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组成。 8.在CTCS-3级列控系统中,RBC根据从联锁系统获得的进路信息,从车载设备获得的列车位置信息、以及接收到的股道占用、临时限速等信息生成列车控制命令。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构成及作用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构成及作用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构成及作用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摘要: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铁路智能运输系 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我国铁路智能运输系 统的主要构成及其作用,通过对铁路智能运 输系统构成及主要研究内容的分析,总结出 了ITS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智能交通;铁路智能运输系统;构成;作用 中图分类号:U29-39 文献标志码:A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Railway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Schoo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100044,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railway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ntroduces the main components and their role in China's railway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rough the railway structure and main content of the analysis, summed up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ITS. Keyword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RITS; Composition ; Function 铁路作为服务于社会的一种公共运输形式,其始终不变的目的是安全、迅速、可靠、准确和经济地运送旅客和货物。铁路作为社会的主导产业和新兴科学技术的推动者和体现者,在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货物重载化和客运高速化为典型特征和发展方向的中国铁路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综合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是相关产业和技术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20世纪80年代以后,社会对铁路运输业的

智能交通系统总结

交通问题的现状及出现问题的原因: 现状: (1)交通混乱拥挤 (2)交通事故增多 (3)环境污染严重 (4)交通对资源的影响 (5)公共交通的吸引力问题 (6)交通管理与控制问题 出现的原因: (1)交通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2)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公路质量低,通行条件差 (3)道路交通工具总体构成不合理,安全性能差 (4)违反交通法规现象十分普遍,交通秩序不好 (5)政府管理道路交通的整体水平不高 人车路之间的交互和关系: 信号控制系统分类:控制范围分:点控(交叉口的交通控制),线控(干道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面控(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分:(弄清楚概念

上的区别)定时控制:按事先设定好的配时方案运行;感应控制:在交叉口进口道上设置车辆检测器,信号灯配时方案可随检测器检测到的车流信息而随时改变的一种控制方式。 三个参数:相位:信号化的交叉路口,给予车辆及行人以通行权的时序。 周期长度:绿灯黄灯红灯时间之和,最短不少于36s,最长不超过2min 绿信比:一个周期中绿灯时间与周期长度之比 相位差:相对相位差:相邻两信号的绿灯与红灯的起点或中点之间的时间之差; 绝对相位差:各个信号的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中点相对于某一个标准信号(相位差为0)的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中点的时间之差。TRANSYT : 面控,是一种脱机操作的定时控制系统,主要由仿真模型及优化两部分组成 TRANSYT基本原理图 SCATS: 是一种实时自适应控制系统,控制结构为分层式3级控制:中央监控中心,地区控制中心,信号控制机。1-10个信号控制机组合成一个子系统若干个子系统组合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系统之间互不相干,而系统内部子系统间存在一定的协调关系。 在实行对若干个子系统的整体协调控制的同时,也允许每个交叉口各自为政的实行车辆感应控制,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本身的控制效率。

浅谈智能交通

基于智能交通网络信息支持的城市交通拥 挤控制模式与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但道路建设却跟不上汽车发展的速度,汽车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还相对不足,政府部门的交通管理经验太少,这些情况都直接导致了交通供求的不平衡,使得交通拥挤现象不断出现,交通事故频发,交通状况日益恶化。仅仅依靠原始的交通警察人工执法已然无法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怎样采用先进的方法和手段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创造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已成为道路交通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与趋势。幸运的是,我国的科技也迅速发展,同时随着近些年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严峻的交通问题可以通过智能交通得到缓解。在基于智能交通网络信息的支持下,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对交通进行管理。现在,我们可以使用电子警察系统,城市交通监控系统等协助管理交通。 我们可以使用电子警察系统帮助我们,即系统通过对在机动车路口闯红灯这种极易造成事故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自动监测和记录,做到交通路口交通管理的无人值守和不间断监测,确保车辆违法证据的充分可靠,是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违法行为特别是闯红灯行为,是造成交通事故、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也是交通管理的重点。城市中交通路口多,交通流量大,对闯红灯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监测、取证,从而建立闯红灯电子警察系统非常必要。电子警察系统可以形成强大的威慑效果,从而促使广大驾驶员不敢随意违法,这样既保障了交通安全,减轻了交通警察的劳动强度,又解放了大量纠违警力。因此,建立有效的闯红灯电子警察系统是交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1】我们能够看出使用电子警察系统的确可以大大减少工作量,而且工作效率高。电子警察是目前世界各国大、中城市普遍采用的一种现代化交通管理手段。交通违章行为,是造成交通事故、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也是交通管理的重点之一。城市中交通路口众多,交通流量大,对诸如闯红灯交通违章行为进行监测、取证。【2】电子警察系统保障了交通安全,减轻了民警的劳动强度,又解放了大量的纠违警力,以便其用于处置突发事件。 为了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的畅通,缓解城市交通拥塞,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我国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一直把科技应用作为主要发展方向,致力于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和智能化。由于交通系统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是一个典型的分布式非线性系统,而且具有多种信息来源、多传感器的特点,用传统的理论与方法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把先进的智能控制技术、信息融合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与交通管理技术结合起来,代表着城市交通监控系统发展的方向。【3】城市交通监控系统将基于电磁感应技术的车辆检测器、射频识别技术以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城市交通监控系统中,通过融合处理多种传感器信息,对城市交通实施智能化监控。【4】 但是智能交通绝不仅限于大系统的应用,一些高新科技如车联网,自动车辆驾驶等同样在智能交通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车联网是指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通过GPS、RFID、传感器、摄像头图像处理等装置,车辆可以完成自身环境和状态信息的采集;通过互联网技术,所有的车辆可以将自身的各种信息传输汇聚到中央处理器;通过计算机技术,这些大量车辆的信息可以被分析和处理,从而计算出不同车辆的最佳路线、及时汇报路况和安

物流工程期末考试复习

M R P:物料需求计划(P234)MR PⅡ:制造资源计划(P234) ERP:企业资源计划(P234) FMS: 弹性制造系统 JIT:准生产制(P249) TPS:丰田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 TPL:第三方物流(P255) TOC:约束理论(P237) LP: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 SCM:供应链管理 SLP:系统布置设计(P24) AS/RS:自动仓储系统(P154) SHA:物料搬运系统 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1、用活性系数来反映物品搬运的难易程度。散放货物活性:0 二、 1、物流工程与物流管理的定义与功能(P5) (1)、物流工程:是运用工程分析与设计的手段来实现所要求的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设备、工具等)。物流工程是静态的概念。 (2)、物流管理:是指对给定的物流系统,通过组织、计划、财务、控制等手段来实现物流系统的高效、低成本和高质量的运行。物流管理是动态的过程。 2、物流系统中的两类问题:设施设计、物料搬运系统设计 3、单元货载搬运:是指将不同种类、不同状态和不同大小的物品,集装成一个搬运单元,以 利于搬运操作。(单元货载也成集装单元化) 4、设计物料搬运系统时,首先考虑三个设计要素:搬运对象、移动路线、搬运方法等三者 5、以5W1H 为变量的物料搬运程式:(1)何故Why(2)何物What(3)何处Where (4)何时When(5)如何How(6)何人Who 6、搬运系统设计要素:P产品、Q数量、R路径、S支持服务、T时间 7、运输方式:五种基本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P161) 1、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市场竞争进一步白热化,企业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物资供应 系统和成品流通系统的有效性和低成本。 2、 ?直线形是最简单的流动模式,它将入口和出口分开。 ?L形适用于设施或建筑物不允许直线流动的情形。 ?U形最大的好处是收发口在同一位置,有利于物料搬运,人员、搬运设备和站台都可以只建一个,形成既不占很大空间又具有高速度的生产线。它能减少工人数量,还是一种有利于JIT布置的物流模式,工人位于U形的中心,因而可以互相看到彼此的进展且易于合作。

第12章 智能运输系统的效果评价

第十二章智能运输系统的效果评价 12.1 概述 评价是用来衡量项目的目标或目的达到的程度。而且,项目评价对项目本身的实施又可以产生一个有益的反馈作用,就是项目评价的结果可以对项目适时地提出一些建议和修改来最终达到甚至超过原来的目标。特别是,智能运输系统项目投资巨大,带来的影响也是广泛的,因此评价是其一个必要和关键的部分。我们认为一个好的评价方法是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定量的尽量给予量化,以其给决策者提供充分的依据。然而有些影响是难于量化的。只有当评价的主体和目标明确才能取得最有效的评价。 引进ITS系统的效果研究才刚刚开始,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要对ITS进行评价,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下面把从事这方面研究的难点列举如下: 第一,ITS所包含的系统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将不断出现新的系统。在其发展初期,主要内容是交通信息提供、路径诱导和车辆运行管理等。后来又考虑公共交通部门的联合、自动费用、防撞装置、自动驾驶、检测事故、预约停车场等多种系统。可是所有关于这些问题的评价过于复杂,并有一定的难度。 第二,即使ITS的效果只限于路径诱导,也并没有关于正在行驶的驾驶员的反应行为的研究,并且正在行驶的驾驶员类型也是多样的,既有已经在路段上的,也有刚刚上路的。另外,驾驶员考虑信息的灵敏度也不同,灵敏度又与提供信息的质量有关,对交通信息提供的反应也是复杂的。 第三,是网络交通流的问题,为了用交通模型评价信息效果,必须是能够再现时时刻刻交通流变化的动态模型,而且要把交通流按OD、驾驶员、发生时刻等分为不同的类型,这样就使得运算量增大,或者使运算发生障碍。 第四,是对灾害和事故等等的异常状态的交通管理系统的评价问题。一般认为,当发生异常事件时,ITS具有更大的意义,但是现在关于发生异常事件时的交通行为和交通现象未知的东西还比较多,没有达到可以评价的阶段。 安德伍德和杰林(Underwood and Gehring)认为对ITS评价,必须将效益分为社会效益、个人效益、企业效益三种类型。社会效益主要是从社会整体看ITS给社会带来的效益,如减少交通堵塞、提高安全性、改善环境、减少能源消耗等;个人效益是从个人角度看这些有利效益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企业效益是由于物流的合理化,开拓出新市场而使销售量增加等。效益的估计又可分为潜在效益、期待效益、目前效益、将来效益四种。 评价方法有实地调查法、费用效果比较分析法、数理模型法。从广范围评价上述效益时,必须使用交通模型。但以往的评价手段是基于静态交通需求和均衡交通状态。假

浅谈北京公交智能交通系统

浅谈北京公交智能交通系统 1 关于对ITS的认识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缩写为ITS)是解决当今交通问题的新思路。什么是ITS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可以认为智能交通系统是交通系统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即智能化阶段。广议上的智能交通系统应该包括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运行管理都实现智能化,而狭义的智能交通系统则主要指交通运输系统的管理与组织的智能化,其实质上就是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的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改造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现代交通系统。因此可以这样给ITS下一个定义:智能交通系统(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体系,在系统工程综合集成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一种在较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系统。 公交智能交通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一个子系统,ITS对公交智能化的功能要求包括以下九点: ◆运用车载数据采集技术实现对运营车辆的监视 ◆运用有效策略使晚点车辆恢复正常运营 ◆运用当前的操作数据及其它数据来源编制运营管理计划 ◆要求应答系统为乘客提供个人出行服务 ◆提供安全协调监控与紧急救援服务系统的接口 ◆综合运用历史数据及其它因素规定司售人员的活动 ◆编制运营车辆的维修计划并为修理人员进行工作分配 ◆可实现车内收费或路边收费 ◆为乘客提供车辆运营信息及可达车辆信息 ◆满足上述九个功能来判断一个公交运营管理系统是否符合“智能化”的要求。 2 北京公交ITS框架设计 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是国营大型专业客运交通企业,现拥有公共电汽车6500多辆,运营线路320多条,运营里程6200多公里,年客运总量34.5亿人次,占全市公共客运量的70-80%,占全市各种方式出行量的25%左右。随着公交优先战略的确定,公交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与这种要求相比,北京公交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 1)为社会提供服务信息的水平低,乘客缺乏必要的乘车服务信息; 2)调度缺乏必要的信息与辅助处理手段,只能是以经验为主被动、滞后的实施调度; 3)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低,信息采集、传输处理仍以手工为主。上述问题显然不利于公交对乘客的吸引,也是导致公交运营组织模式落后、调度方式原始陈旧、企业管理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针对目前北京公交调度指挥存在的情况不明、沟通不灵、应变能力差及相应落后的运营管理组织模式,智能调度指挥系统将着重实以下目标: ◆借助IC卡、车辆定位技术实现客运量、客运收入及运营生产过程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提高企业基础生产信息记录的客观性与真实性,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核算要求。 ◆借助车辆定位、无线通信及大屏幕技术实现对线路运营车辆、机动车辆、抢修车辆动态位置的掌握及与被监控车辆的直接通话,提高调度指挥系统对运营状况的适时监控与应变能力。 ◆借助通信、计算机局域网及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办公自动化。

物流设施与设备期末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物流设施与设备》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面关于物流设施与设备论述错误的是(C)。 A、是物流系统的物质技术基础 B、是物流系统的重要资产 C、直接影响到销售活动。 D、是物流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 2 .下面关于物流机械设备的发展方向错误的是(C)。A专用化、通用化B、自动化、智能化C、实用化、小型化D、成 套化、系统化 3 .物流机械系统不包括(D)A、机械化系统B、半自动化系统C、自动化系统D人机一体化系统 4 .装卸搬运机械包含有叉车、堆垛设备、牵引车等,但不包含(D)A、起重设备B、输送设备C集装单元设备D、载货汽车 5. 仓库内的分区分类存储要依据“四一致”的原则,下面错误的是( D ) A、性能一致 B、养护措施一致 C、作业手段一致 D、库存面积一致 6.下面关于公路运输主要特点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D ) A、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B、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 C、在中、短途运输中,运送速度较快. D 、运量较大,运输成本较低7.下面关于集装技术主要优点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C ) A、便于实现装卸、搬运机械化和自动化,提高装卸、运输效率和整个系统作业效率 B、便于堆垛,提高单位面积的储存能 力C、提高货物运输质量,但会增加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货损和货差D、便于物资储存,减少库房需要量 8.自动分拣系统的组成部分不包括。(D ) A. 设定装置 B. 自动分拣装置和分拣道口 C. 输送和识别控制装置 D. 自动计算装置 9 .仓储安全设备不包括(D ) A. 报警器 B. 灭火器 C. 避雷装置 D. 直升机 10.下面不属于库房分区的是(D ) A. 收货区 B. 发货区 C. 温度可控区 D. 防虫区 二、判断题 1.一般情况下,对于作业量很大,特别是笨重、大宗货物、起动频繁、节拍较短而有规律的作业,宜采用机械化系统;( V ) 2.仓储是保管、储存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总称。( V ) 3.专业性仓库是用于存储一般工业品、农副产品的仓库。( X ) 4.仓库作业环节包括储存、保管、拣选、配货、检验、分类、流通加工、包装等。( X ) 5. 随机储存通常是按产品相关性、流动性,尺寸和重量的特性来分类储存。( X ) 6. 自动化仓库指由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和控制,需要人工搬运作业实现收发作业的仓库。(X) 7. 直达运输指承运人在托运人的工厂或仓库整箱接货,负责运抵收货人的工厂或仓库整箱交货。(X) 8. 内燃机车热效率太低,总效率一般只有5-9%,机车功率和速度进一步提高受到了限制(X) 9.机械通风指依靠通风机所造成的压力差,借助通风管网来实现输送空气的方法。(V ) 10.干粉灭火器用于扑救石油、有机溶剂等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起火灾.(V ) 三、简答题 1.简述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定义及其在物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答案:物流设施与设备是指进行各项物流活动和物流作业所需要的设施与设备的总称。包括各种物流机械设备、物流器具、运输通道、货运站场和仓库等基础设施。 物流设施与设备在物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在:(1)是物流系统的物质技术基础(2)是物流系统的重要资产(3)直接关 系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4)是物流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 2.什么叫仓储?仓库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案:仓储是指商品在使用之前的保管、供应和消费之间的中间环节。仓储的主要功能是在产地、消费地,或者是在两者之间存储物品(如原材料、部件在制品、产成品等),并且向管理者提供有关存储物品的状 态、条件和处理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仓库是保管、储存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总称,仓库的功能包括储存、保管、拣选、配货、检验、分类、流通加工、包装等。 3.简述仓库的常用储存方法。 答案:(1)分区储存或定位储存:在人工管理库存的情况下,为了便于可找和避免差错,通常采用分区储存或固定货位储存的原则,即每一种货品都有固定不变的一个或一组储存位置。这种储存原则的优点是简单,缺点是即使位置空着,别的货品也不能占用,从而使货位的利用率降低。 (2)随机储存:在计算机管理库存的情况下,可以采取随机储存的原则,所谓随机存储,即是每 一种物品的储位不是固定的,而是随机产生的,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共同使用储位,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储位的利用率。(3 )分类 储存:所谓分类储存通常是按产品相关性、流动性,尺寸和重量的特性来分类储存。 在确定储位时应遵循的原则:①先进先出原则。这是通常采用的原则它最适用于寿命期短的物品,如食品、药品等。②重量原则。重量大的物品放

智能运输系统重点整理

1智能:是指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 物事务的本质特征。是知识与智力的组合。具有高度智能的人,对于周围的事物具有 感知、记忆和思维的能力,会产生喜怒哀乐等情感,具有自我调节、适应环境和学习 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具有行为决策能力以及创造性。 2智能运输系统:综合运用先进的信息通讯、网络、自动控制、交通工程等技术,改 善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情况,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环境污染,从而建立一个智能化的、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环保的综合运输体系。 3用户服务:是从用户角度对ITS系统提出要求,是问题定义的过程。 4逻辑框架:是组织复杂实体和关系的辅助工具,它定义了为提供各项用户服务而必 须拥有的功能和必须遵从的规,以及各功能之间交换信息的数据流,其重点是功能性 处理和信息流情况。 5物理框架:是ITS的物理视图,是关于系统应该如何提供用户所要求的功能的物理 标示。 6自动车辆识别:是当车辆通过某一特定地点时,自动将该车的身份识别出来的技术 总称。常用技术:感应线圈式、无线电/微波式、光学式、平面音感微波式。 7车辆定位技术:车辆定位子系统就是运用GPS或DR(推算定位)等定位技术,自动确 定车辆的实时位置,并运用地图匹配技术,对车辆实际行驶路线与电子地图上道路位 置之间的误差进行修正,从而提高定位的精度。常用的定位技术有:自主定位、星基 定位和陆基定位。对于车辆导航系统来说,常用前两类定位技术,其中自主定位技术 的代表是推算定位技术,而GPS技术则属于星基定位技术。 8推算定位技术(Dead Reckoning,DR):是利用距离传感器和航向传感器(压电陀螺)测量位移矢量,从而推算车辆的位置。优点:当车辆行驶在高层建筑群间、地下隧道中、高架桥下等路段时,GPS系统可能由于可见星少于四颗而无常工作,此时可以利 用DR系统的自动定位结果以维持正常导航。缺点:定位误差会随时间积累。 9交通信息处理技术:是交通诱导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把检测器采集的实时交通信息 进行相应处理,得出能为诱导系统所用的信息,然后传送给道路使用者,指导其选择 正确路径,并最终实现交通流在路网中各个路段的合理分配。处理方法包括:数据抽取、数据挖掘、信息融合、信息预测等。 10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 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11智能交通系统综合平台:ITS综合平台是实现各ITS子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实现深 层次的信息融合和知识发现而提供的综合平台。能够接受、存储和处理多源、异构数据,具有数据融合、数据挖掘的功能,并能够为各种应用子系统和公众提供完善的信 息服务。

智能运输系统复习资料

ITS的实质是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的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改造从而形成的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交通运输系统。 ITS的特点是先进性、综合性、信息化、智能化。 ITS的定义是在较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上,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综合技术有效的集成,并应用于地面交通系统,从而建立起来的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 ITS体系框架是运输系统体系和规格的说明,它决定系统如何构成,确定功能模块以及模块间进行通信和协同的协议和接口。从开发流程的角度来说,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开发主要包括三部分:用户服务、逻辑框架、物理框架。我国ITS体系框架包括8个服务领域,34项服务和138项子服务。 基本原则:平等性、灵活性、开放性、国际化、国情化。 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包括交通信息检测技术、浮动车技术(Floating Car)、自动车辆识别技术(Automatic Vehicle Identification,AVI)、车辆定位技术(是运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和推算定位-Dead Reckoning,DR的技术)、气象与道路环境信息采集技术。 DR技术利用距离传感器和航向传感器测量位移矢量,从而推算车辆的位置。当车辆行驶在高层建筑群间、地下隧道中、高架桥下等路段时,GPS系统可能无法正常工作,此时可以利用DR技术的自动定位结果以维持正常导航。缺点是其定位误差会随时间累积。 先进的车辆系统(Advanced Vehicle Control Systems,A VCS)是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检测车辆周围信息,通过信息融合和处理,自动识别出危险状态,协助驾驶员进行安全辅助驾驶或者进行自动驾驶,以提高行车安全和增加道路通行能力的系统。这个系统由智能车和通信系统构成。其技术包括有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信息显示技术、驾驶状态监控技术和气象监测技术等。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Advanced Traffic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ATISS):由信息终端、交通信息中心、广域通信网络等组成的以个体出行者为主要服务对象,按照其需求提供出行信息,通过提供优化进行线路的方式,以缩短出行时间或减少费用为目的的信息服务系统。 信息流的三要素:信息采集、处理与传输。 电子收费系统(ETC)是以采用现代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为主要特点,实现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的新型收费系统。 收费系统按制式分类:均一式收费、开放式收费、封闭式收费、混合式收费。 交通事件是指导致道路通行能力下降或交通需求异常增多的非周期性发生的情况。根据交通事件的特点,可分为突发性交通事件和计划性交通事件。 论述题:碰撞前乘员保护 利用车载设备,对周围可能与本车辆发生碰撞的潜在障碍物进行实时监测,根据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分析判断发生碰撞的可能性,对可能发生的碰撞及时对驾驶员发出警告,并根据其发生的概率大小、碰撞类型和严重程度,适时自动开启相应的保护装置,以避免或减轻碰撞发生时的人身伤害。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ransportation,GIS-T)是收集、存储、管理、综合分析和处理交通地理的空间信息和交通信息的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是交通GIS的核心。网络分析、叠加分析、地形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功能,为交通GIS进行空间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广阔的应用空间。随着系统多种功能的完善和发展,交通GIS将成为交通运输系统及相关部门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手段和工作平台,在交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版权所有者:Strong

先进的智能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浅谈先进的智能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摘要:本文就详细阐述智能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原理、分类、技术和应用案例,力求使人们能对atis这一交通运输管理的重要技术有更多的了解。 关键词: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原理;技术应用 abstract: this paper elaborate th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principle, classific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cases, makes every effort to make the people able to atis the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has more understanding. keyword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principl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x70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是当前交通运输领域科技进步的前沿之一,虽然与之相关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70年代,但是从真正提出its 至今不过10年的时间。这10年中,车载导航、电子不停车收费在欧美已经大量地应用;应用its可以为出行者提供较为完善的交通信息服务。可以说,its已经成为交通运输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而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atis(advanced traveler information system)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借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