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
实验诊断学习题参考答案(重医专用)
实验诊断学习题集(第二版)参考答案注:此答案仅供参考。
肖恩鸿版权一、名词解释1.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包括实验室前、实验室和实验室后3个部分。
2.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是对实验过程和实验服务进行连续的和全方位的管理,最终符合临床要求。
4.危急值(critical value):是指某些检验结果出现异常超过一定界值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医生必须紧急处理,称之为危急值。
5.医学决定水平(medical decision level):是指不同于参考值的另一些限值,通过观察测定值是否高于或低于这些限值,可在疾病诊断中起排除或确认的作用,或对某些疾病进行分级或分类,或对预后作出估计,以提示医师在临床上应采取何种处理方式或决定采取某种治疗措施等等。
7.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又称血细胞压积(packed cell volum,PCV),又称红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可反映红细胞的增多或减少,但受血浆容量改变的影响,也受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影响。
9.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红细胞通过仪器内计数小孔时,因细胞体积大小不同,得到一个相应的大小脉冲,脉冲信号经计算机统计处理获得的RDW值,反映外周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12.靶形红细胞(target cell):细胞的中央淡染区扩大,中间部位又有部分色素存留而深染,状似射击之靶标,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靶形细胞常占20%以上。
13. 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细胞体积小,圆球形,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直径小于6微米,厚度增加大于2.9微米,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实验诊断学 名词解释 (包括英文)
1.核右移:外周血象中分叶核细胞分叶过多,分叶在5叶以上的粒细胞超过3%时,称核右移,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
2.核左移:外周血象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或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粒细胞的现象 ,称核左移。
常见于感染,特别是化脓性感染。
3.中毒性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深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中毒颗粒。
常见于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
4.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常见于感染和恶性肿瘤。
5.棒状小体(Auer小体):在Wright或Giemsa染色的血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呈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1-6µm,一条或数条不定,称棒状小体(Auer小体)。
常见于急粒和急单白血病细胞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不出现。
6.网织红细胞(reticuloyte):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因胞浆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染色后形成蓝色网状结构,故称网织红细胞。
7.镜下血尿:尿沉渣镜检红细胞平均﹥3个/HP,而外观无血色者,称镜下血尿。
8.镜下脓尿:尿沉渣镜检白细胞平均﹥5个/HP,称镜下脓尿 .9.蛋白尿(proteinuria):当某些因素引起尿蛋白含量﹥120mg/24h,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称蛋白尿。
10.糖尿(diabetic urine):当某些因素引起尿糖含量升高,尿糖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称糖尿。
11.白细胞管型(leukocyte casts):在管型的蛋白质基质中嵌入白细胞且所含白细胞的量超过管型体积的1/3时,称白细胞管型.12.粒红比值:指粒系统各阶段百分率总和与有核红细胞各阶段百分率总和之比。
正常约3-4:1。
13.骨髓增生程度:指骨髓中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
14.裂孔现象:急性白血病时,可见大量原始细胞和少量成熟细胞而缺乏中间过渡阶段细胞的现象,称裂孔现象。
实验诊断学考试重点
实验诊断部分一、名词解释1.实验诊断: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2.参考值:是指对抽样的个体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3.参考值范围:所有抽样组测得的平均值加减标准差即为--。
4.危急值:是指某些检验结果出现异常超过一定界值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医师必须紧急处理,称之为危急值。
5.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
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6.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的百分率增高时。
7.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
8.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深蓝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多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和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9.棒状小体:为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红色细杆状物质,一个或数个,故称棒状小体。
棒状小体一旦出现在细胞中,就可拟诊为急性白血病。
棒状小体在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时有重要价值。
10.异型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受病毒等因素刺激增生亢进而形成的一种形态变异的淋巴细胞,简称异淋。
临床:异淋↑常见于传单等病毒感染性疾病。
11.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12.网织红细胞: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细胞。
由于胞质内还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染色,呈现浅蓝或深蓝色的网织状细胞而得名。
13.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14.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1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
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16.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下限,称为贫血。
17.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12 缺乏使DNA 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18.溶血性贫血: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而发生的一类贫血19.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骨髓造血肝细胞减少或/和功能异常。
实验诊断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解答集锦.doc
实验诊断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解答集锦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集锦血液一般检测核左移:周围血中岀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晩幼粒、中幼粒细胞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称为核左移。
常见丁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
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趙过3%时称为核右移。
主耍见于巨幼贫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药物。
在炎症的恢复期,可岀现一过性核右移。
溶血性贫血(HA):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时引起的一组贫血。
缺铁性贫血(IDA):因体内储存铁缺乏而使血红蛋白合成不足所致的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由于叶酸及维生索B12缺乏使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类贫血。
其典型特征是除出现巨幼红细胞外,粒细胞也出现巨幼特征及分叶过多。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骨髓造血T•细胞减少和功能异常,导致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减少的一组综介征。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口血病细胞界常增生与分化成熟障碍,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正常造血功能则受到抑制。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造血细胞克隆性疾病,骨髓出现病态造血。
主要表现为外周血血细胞减少,而骨髓细胞增生增多,成熟和幼稚细胞均形态异常。
简述何为MCV、MCI【、MCHC以及它们的临床意义?MCV即平均红细胞容积,指全血中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以飞升(fl)为单位,数值上MCV = HCT/RBC,它是反映平均红细胞的体积的一个指标。
MCH即平均红细胞血红蛋门量,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门的平均量,以皮克(pg)为单位,数值上MCH = Hb/RBC,它是反映每个红细胞内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的一个指标。
MCHC即平均红细胞血红蛋口浓度,系指每升血液中平均所含血红蛋口浓度,以g/L表示。
数值上MCIIC = Ilb/IICT,它是反映血液屮血红蛋白浓度的指标。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
字母数字··C-肽:是胰岛素原在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分裂而成的与胰岛素等分子的肽类物。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全身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消耗了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并引起继发性纤溶亢进,造成临床血栓-出血综合征。
··D-二聚体:是纤溶酶作用于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分子标记物,在继发性纤溶时阳性或增高,而在原发性纤溶时不增高,是二者鉴别的重要指标。
··M蛋白:MM时,骨髓中有单一的浆细胞株异常增殖,并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清和(或)尿中出现大量结构单一的免疫球蛋白,在血清蛋白电泳中现基底较窄而均匀的单峰,称为M 蛋白。
··TORCH:是指一组病原微生物的英文名称缩写。
T即刚地弓形虫或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O即其它病原微生物(others),R即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C即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H即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 virus)。
这组病原体常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围生期感染,导致流产、死胎、早产、先天畸形和智力障碍等各种异常结果,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TORCH感染的抗体检查在许多地区已作为孕期检查的常规项目。
B··白陶土样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管阻塞患者。
··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低于4x10(9)/L为白细胞减少;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 ··白血病:属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获得性造血干细胞突变所致的恶性克隆疾病··棒状小体:在Wright或Giemsa染色的血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呈紫红色细状物质,一条或数条不定,称为棒状小体。
··本-周氏蛋白尿: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当浓度增高超过近曲小管重吸收的极限时,可自尿中排出。
实验诊断学总结
【实验诊断学】【绪论】【名词解释】1.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包括实验室前、实验室和实验室后3个局部。
2.全程质量控制〔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3.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A):即以证据为根底的医学,来源与医学文献的研究报告。
可通过系统回忆或荟萃分析两种方法进行。
证据来源途径之一:大量的医学实验室资料4.危急值(critical value):当某检验工程出现这种结果时,说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生命可以得到挽救,否那么可能出现不良后果。
〔属于医学决定水平的一种〕5.医学决定水平(medical decision level):综合参考范围与病理值得分布范围及医生的临床经验而制定的在临床上应采取措施的特殊阈值,同一试验可以定几个医学决定水平。
[用于确定病情、判断疗效和预后]6.参考范围〔Reference value range〕:在参考人群中进行抽样和根据该工程检验结果的分布特征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后得出的衡量该工程是否异常的指标,常采用参考人群的95%区间。
〔人群,方法〕【思考题】1.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①分析前影响因素: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输②分析中影响因素:检测时的质量控制③分析后影响因素:结果复核、结合临床进行正确的解释【临床血液学检测】【第一节】血液的一般检测一.标本的采集和保存〔掌握〕1. 标本采集前的准备:患者、环境温度、药物干扰2. 抗凝管要求:EDTA.K2.2H2O〔紫色〕3. 采集方法:静脉、毛细血管4. 标本保存:室温〔低温影响Plt形态〕二.红细胞相关分析参数:1.相关参数分析:工程参考范围相关临床意义备注红细胞〔RBC〕男:〔4.5-5.5〕×1012/L女:〔4.0-5.0〕×1012/L新:〔6.0-7.0〕×1012/L成年男性红细胞>6.0×1012/L,血红蛋白>170g/L;成年女性红细胞>5.5×1012/L,血红蛋白>160g/L【生理性】①增多——胎儿及新生儿、高原居民、剧烈运动②减少——生理性贫血:1〕婴幼儿生长过快2〕妊娠血浆容量增加、稀释3〕老年人造血功能下降【病理性】①增多:1〕相对性↑:因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
实验诊断名词解释
WE手打临床小抄团补充整理3p实验:即plasma protamine paracoagulation test的缩写, 中文叫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其原理为受检血浆中加入硫酸鱼精蛋白溶液,如果血浆中存在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复合物时,则鱼精蛋白使其解离释出纤维蛋白单体,自行聚合成肉眼可见的纤维状物,为阳性结果,可见于DIC的早,中期,阴性可见于正常人,晚期DIC。
AFP:胚胎期血液中存在的一种特殊蛋白质,主要由分裂,增殖的肝细胞产生,位于A与α之间,诊断肝癌的标志。
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质中,肝内活性较血清中高100倍,最敏感的肝功检测指标之一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况的筛选试验。
Auer小体:在瑞氏或吉姆萨的血或骨髓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染红色细杆状物质,1条或数条不等,长1~6um,称为Auer小体(棒状小体),这种Auer 小体出现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中,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RAEB-t型也可检出。
BT:出血时间。
将皮肤刺破后,出血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主要与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有关,其次是血管壁的完整性和收缩功能。
BUN:血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目前临床上多测定尿素氮,粗略观察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Cabot环:红细胞中出现的紫药色呈圆形或8字型细线状,可见于溶血性贫血等。
Ccr: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清除出去。
CEA:存在于死人瘤组织中的一种胎儿性蛋白,在消化器官癌症时它随病程的进展而升高,有助于早期诊断,用于判断肿瘤的诊断预后复发。
CH2O:每分钟尿量与尿渗量的差值,能精确地定量反映肾的浓缩稀释功能。
CO2-CP:以温度0度气压760mmHg条件下每100ml 血浆中碳氢钠所含二氧化碳的毫升数。
Coombs实验: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Coombs试验阳性说明病人红细胞表面上包被有不完全抗体;间接Coombs试验阳性说明病人血清中存在着不完全抗体。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
1.类白血病反应:指机体对某些刺激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2.网织红细胞: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3.MCV:平均红细胞容积,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以飞升(fl)为单位。
4.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以皮克(pg)为单位。
5.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的浓度,单位g/L。
6.巨幼细胞性贫血: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致使细胞核DNA合成障碍引起的一组贫血性疾病。
7.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胎盘绒毛膜滋养层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促性腺发育的蛋白类激素,存在于孕妇的血液、尿液、初乳、羊水和胎儿体内。
8.白带:女性生殖系统中由阴道和子宫内膜、卵巢等分泌的液体的总称。
9.无精子症:将精液离心沉淀后涂片,在镜下仍无精子的发现,称为无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
10.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杆状粒细胞)增高超过5%,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反应或出血、也可见于白血病、类白血病等。
11.血管性血友病:由于构成F VIII复合物中的vWF基因的合成与表达缺陷,导致vWF的质或量的异常而引发的一种出血性疾病。
12.管型: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质聚体。
包括透明管型、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脂肪管型、宽幅管型、蜡样管型等。
13.肉眼血尿:尿液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一般每升尿液中血液>1ml,肉眼观呈淡红色云雾状、洗肉水样或混有血凝块。
14.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分别检测空腹血糖及口服75g葡萄糖后0.5h、1h、2h、3h的血糖和尿糖。
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以了解机体对葡萄糖代谢的调节功能,是糖尿病和低血糖症的诊断性试验。
15.黄疸:血浆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的皮肤、粘膜、巩膜内脏器官和体液黄染的现象,当血清胆红素>34.4umol/L时肉眼可见,为显性黄疸。
重庆医科大学《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201个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2013.12目录:1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2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3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A)4危急值(critical value):5医学决定水平(medical decision level)6红细胞计数 (red blood cell count, RBC)7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8网织红细胞计数(reticulocyte count, Ret):9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10白细胞绝对值(absolute value of WBC)11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 count, DC)12靶形红细胞(target cell):13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14嗜多色性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15高色素性红细胞(hyperchromic erythrocyte):16嗜碱性点彩(basophilic stippling):17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 body)18卡-波环(cabot ring )19有核红细胞 nucleated erythrocyte):20中毒颗粒:(toxic granulation)21空泡(vacuole degeneration22杜勒小体(dohle bodies):23核变性(degeneratio of nuceus):24棒状小体(auer bodies):25异形淋巴细胞(atypical lymphocyte)26核左移(nuclear shift to left):27核右移(nueclear shift to right)28分裂池(mitotic pool)29贮备池(storage pool)30边缘池(vessel wall)31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32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ete ESR)33骨髓穿刺(bone marrow puncture)34骨髓增生程度(proliferative degree)35粒红比(myeloid erythrocyte ratio,M:E) 36、细胞化学染色(cyto-chemical stain)37过氧化物酶染色(peroxidase stain,POX)38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eutrophil alkaline phosphatase stain,NAP)39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 MF)40骨骼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41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42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43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44束臂实验(capillary fragility test,CFT)45血块收缩试验(clot retraction test,CRT)46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 large cell ratio, P-LCR)47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实验诊断学是一门研究通过实验方法来确定疾病和医学问题的学科。
它使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和工具来识别疾病的原因、诊断疾病以及评估和监测治疗效果。
实验诊断学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
通过实验诊断学,医生可以研究和了解人体内发生的生化反应、免疫系统的反应和分子水平的变化,从而准确地确定疾病的诊断、预测其进程和评估治疗效果。
实验诊断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实验室检验:这是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收集和分析患者的血液、尿液、体液和细胞样本,来检测和测量生化指标、细胞学特征、微生物感染和遗传变异等。
其中包括常规生化学检测、血细胞分析、细胞和组织学检查、免疫学检测、微生物学检测等。
2. 分子实验诊断:这是一种新兴的实验诊断方法,通过从患者的样本中提取和分析DNA、RNA和蛋白质等分子,来鉴定和检测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病原体感染和肿瘤标志物等。
分子实验诊断广泛应用于遗传病学、病原微生物感染和肿瘤学等领域。
3. 生物标志物检测:生物标志物是指在特定疾病状态下,生物体内的分子或细胞特征的指示物。
通过检测和分析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存在、进展和治疗反应。
生物标志物检测包括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心肌酶和蛋白质、尿液中的代谢产物等。
4. 分子影像学:分子影像学是一种通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核素、荧光染料等来标记和检测特定分子在人体内的分布和动态变化的方法。
它可以用于检测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常见的分子影像学技术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
实验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为医生提供快速、准确和可靠的诊断结果,从而指导治疗决策和监测疾病的进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实验诊断学有望在疾病预防、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
1.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 5 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
2.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
常见于感染,特别就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
3.棒状小体:白细胞细胞质中出现呈红色的杆状物质,长约1-6um,1 条或数条不等,称为棒状小体,其对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部分亚型呈阳性,而急淋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4.网积红细胞:就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
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5.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与形状等6.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就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
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7.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深蓝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多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与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8.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
9.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
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10.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就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11.粒红比值:骨髓中粒细胞系的百分数除以有核红细胞系的百分数,参考值为2~4:1。
12.巨幼细胞贫血:就是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12 缺乏使DNA 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
13.Ph 染色体:Ph 染色体典型的核型为t(q:22)(q34:q11),就是慢粒的遗传标志。
14.急性白血病MICM 分型:指急性白血病的形态学(Morphology), 免疫(Iosmunology,I) 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分型。
实验诊断学
↓
N 慢性炎症、尿毒症
单纯小细胞性
↓
↓
↓ 铁、维B2缺乏、珠 蛋白肽链合成障碍
44
三、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原 理:反映RBC体积异质性 方 法:分析仪器自动完成检测,
以RDW-CV或RDW-SD表示 参考值:11.5-14.5%(RDW-CV)
45
临床意义:对贫血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1.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血液标本的种类 全血:血细胞成分检验 血清:大部分生化项目检验 血浆:部分临床生化检验
▪ 凝血因子 ▪ 游离Hb ▪ ……
6
采血部位 • 毛细管:成人 婴幼儿 烧伤患者 • 静脉:需血量较大 • 动脉:血气分析
7
采血时间 • 空腹:禁食8小时后空腹采静脉血
– 避免饮食成分和白天生物活动对检验结果的 影响
58
病理性减少 • 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严重细菌感染 • 血液病:再障、粒细胞减少症 • 化学药品与放射损伤 • 脾亢及自身免疫性病 • 过敏性休克
59
核象变化 粒细胞核象:指粒细胞的分叶情况
反映粒细胞成熟度 核 象 变 化: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
60
核左移:外周血,中性粒杆状核↑,甚至出现晚 幼粒,中幼粒,早幼粒,原粒等幼稚细胞,称核 左移。常伴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变性
嗜碱性白细胞
55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
自动计数仪,手工法 瑞氏染色 电阻抗计数 荧光染色后激光计数
N 50-75%
白细胞
E 0.5-5%
成年男性 新生儿 6月– 12岁
(4.0-10)×109/L (15-20)×109/L (6.0-7.0)×109/L
B 0-1% L 20-40%
13.实验诊断名词解释
实验诊断名词解释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u count, RBC)红蛋白测定(hemoglobin, Hb):指单位容积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常用于贫血诊断并判断程度。
红细胞比容(hemotocrit, Hct/packed cell volume, PCV):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体积百分比。
常用于贫血诊断并判断程度,也可用作红细胞平指数计算指标,有助于贫血形态学分类。
贫血(anemia):单位容积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低于参考值下限,是一个症状不是一个疾病。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 Count (Ret):晚幼红到成熟红之间未完全成熟红细胞,胞体稍大,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活体染色胞质兰色网状结构,共4型,网状结构越多,细胞越幼稚。
Wright染色嗜多色性红细胞。
用于贫血诊断及预后观察。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 RDW: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用所测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示,主要用于贫血形态学分类。
靶型红细胞(target cell):中央浅染区扩大,中心部位又有色素沉着,常见于地贫、异常血红蛋白病,缺铁、溶贫也可见。
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直径< 6um,圆球形,着色深,中央浅染区消失,>20%有诊断价值。
见于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贫嗜多色性红细胞(polychromatic):红细胞呈淡灰兰色或紫色,体积较正常稍大,属于未完全熟细胞。
活体染色即网织红细胞增多,见于增生性贫血。
嗜碱性点彩(basophilic stippling):wright染色涂片中红细胞质内见大小数量不一的深兰色颗粒。
属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正常约0.01%,增多多见于重金属中毒,如铅中毒。
Howell-Jolly(染色质小体):为紫红色圆形小体,位于成熟或晚幼红细胞胞质中。
(完整word版)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床旁检测(POCT):在患者床旁进行的以护理为重点的快速检测技术2.个体化诊断:针对个体特点的准确诊断,找到具体病因,并提供个体遗传基因、疾病基因和药敏敏感性等特点的信息。
目标:用药个体化和个体化医疗,例如肿瘤的靶向治疗3.循证医学: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4.循证实验医学(EBLM):根据临床经验和当今研究的最佳证据,结合每位病人的情况特点,合理明确评估和应用实验室检验项目和结果,使病人的利益最大化。
5.诊断性试验的指标:(1)灵敏度(sen):金标准诊断的“有病”病例中,检测阳性例数所占的比例,即真阳性率(2)特异性(spe):真阴性率。
在金标准诊断的“无病”病例中,诊断试验中阴性所占的比例。
(3)阳性预测值(PPV):阳性试验的事后概率。
诊断试验中阳性例数出现阳性反应的概率.(4)阴性预测值(NPV):和阳性事后率相反.(5)准确性(ACC):全部事件中真阳性和真阴性所占的比例(6)患病率(Prev):金标准诊断的“有病"的比例。
6.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 curve):决定最佳临界点,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诊断试验的价值。
7.实验诊断学:实验诊断主要是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试验技术方法,通过感官、试剂反应、仪器分析和动物实验等手段,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验,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的客观资料。
第二章血液的一般检验1.红细胞比容(HCT、PCV):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2.平均红细胞容积(MCV):指平均每个红细胞的体积。
等于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每个红细胞中所含的血红蛋白的量.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4.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每升血液中平均所含的血红蛋白浓度(g).每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容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反应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获得。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1. 贫血: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的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红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下限,通常称为贫血。
以血红蛋白为标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小于120g/L,在年女性小于110g/L,即存在贫血。
2. 碱性点彩红细胞:在瑞氏染色条件下,红细胞胞质内有散在的大小和数量不一深蓝色颗粒,称为。
这种细胞称为点彩红细胞。
属于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3. 网织红细胞:指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的尚不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因其胞质内尚存留多少不等的嗜碱性物质RNA,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进行活体染色,嗜碱性物质凝聚成颗粒状,颗粒又可构成网织状,故称此红细胞为网织红细胞。
网状结构越多,表示该细胞越幼稚。
4. 红细胞沉降率(ESR):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行的速率,简称血沉。
沉降的速率主要与红细胞本身和血浆成分有关,血浆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增多可使血沉加快;白蛋白、粮蛋白等可使血沉减慢;胆固醇使血沉加快;卵磷脂可使血沉减慢。
严重贫血时血沉加快,红细胞增多血沉减慢;红细胞形状对血沉也有一定的影响,红细胞直径越大,厚度越薄,血沉越快,而球形红细胞不易形成缗线状,血沉减慢。
5. 类白细胞反应:指机体对某些刺激产生的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红细胞,类似白血病的血象。
这是一种暂时性和可逆性的反应,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逐渐消失。
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的原因很多,以感染最多见,其次是恶性肿瘤、急性中毒、外伤、休克、急性溶血或出血、大面积烧伤、过敏、电离辐射等,一般预后良好(恶性肿瘤所致的除外)。
6. 核左移:指外周血中杆状细胞增多大于5%(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细胞等)。
最常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
7. 核右移: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以3叶核为主,若5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
主要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抗肿瘤代谢的一些药物应用后。
在炎症的恢复期,一过性出现核右移属于正常现象,如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常提示预后不良。
检验诊断名词解释
鲜血便(bloody stool):见于直肠息肉、直肠癌、肛裂及痔疮等。痔疮时常在排便以后有鲜血滴落。其他疾患时则有鲜血附着于粪便表面。
脓尿(pyuria):又称菌尿。当尿内含有大量脓细胞、炎性细胞、炎性渗出物或细菌时新鲜尿液是白色浑浊,称为脓尿或呈云雾状则称菌尿。
蛋白尿(proteinuria):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断裂成电荷屏障改变,使大量高.中.低分子量的蛋白露出,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出现在终尿中,这种尿成为蛋白尿。蛋白尿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实验超过150mg/24h。
多(polyuria):24h尿量超过2500ml。
少尿(oliguria):成人尿量低于400mL/24h或17mL/h。
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靶形细胞(target cell):某些细胞的中央淡染区扩大,中心部分又有部分色素存留而深染,状似射击之靶标,这类细胞被称为靶形细胞。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海洋性贫血。
有核红细胞(nucleated erythrocyte):又称幼稚细胞,正常成年人的有核红细胞均在于骨髓中,外周血图片中除在新生儿可见到有核红细胞外,若成年人出现有核红细胞,均属病理现象。
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指单位容积周围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成年男人:4.0-5.5*10^12/L;成年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
实验诊断名词解释1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MCV系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MCH系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MCHC系指每升血液中平均所含血红蛋白浓度(克数)。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系体内免疫发生异常,产生自身抗体或(和)补体,结合在红细胞膜上,红细胞破坏加速而引起的一组溶血性贫血
网积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网织红细胞反应:缺铁性贫血和巨细细胞性贫血病人治疗前,RETI仅轻度增高,治疗后逐渐下降,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则逐渐增高的现象,可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指标。
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
嗜多色性红细胞:红细胞呈淡灰蓝或紫色,是一种刚脱核而未完全成熟的细胞。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basophilic stippling):Wright染色血素片中,胞浆内可见于散在的大小和数量可一深蓝色颗粒的红细胞,属于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其增多表示骨髓中红细胞系生长旺盛并伴有紊乱现象,见于增生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及骨髓纤维化等。
棘细胞(acanthocyte,burr cell)及刺细胞(spur cell):棘细胞外周呈钝锯齿状突起,刺细胞外周呈不规则、不匀称的棘刺状突起。见于棘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无β脂蛋白血症),也可见于脾切除后、酒精中毒性肝病、尿毒症等。
裂细胞(schistocyte):又称红细胞形态不整、红细胞异形症,指红细胞发生各种明显的形态学异常改变而言。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恶性高血压等。也可见于严重烧伤病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床旁检测(POCT):在患者床旁进行的以护理为重点的快速检测技术2.个体化诊断:针对个体特点的准确诊断,找到具体病因,并提供个体遗传基因、疾病基因和药敏敏感性等特点的信息。
目标:用药个体化和个体化医疗,例如肿瘤的靶向治疗3.循证医学: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4.循证实验医学(EBLM):根据临床经验和当今研究的最佳证据,结合每位病人的情况特点,合理明确评估和应用实验室检验项目和结果,使病人的利益最大化。
5.诊断性试验的指标:(1)灵敏度(sen):金标准诊断的“有病”病例中,检测阳性例数所占的比例,即真阳性率(2)特异性(spe):真阴性率。
在金标准诊断的“无病”病例中,诊断试验中阴性所占的比例。
(3)阳性预测值(PPV):阳性试验的事后概率。
诊断试验中阳性例数出现阳性反应的概率。
(4)阴性预测值(NPV):和阳性事后率相反。
(5)准确性(ACC):全部事件中真阳性和真阴性所占的比例(6)患病率(Prev):金标准诊断的“有病”的比例。
6.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 curve):决定最佳临界点,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诊断试验的价值。
7.实验诊断学:实验诊断主要是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试验技术方法,通过感官、试剂反应、仪器分析和动物实验等手段,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验,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的客观资料。
第二章血液的一般检验1.红细胞比容(HCT、PCV):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2.平均红细胞容积(MCV):指平均每个红细胞的体积。
等于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每个红细胞中所含的血红蛋白的量。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4.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每升血液中平均所含的血红蛋白浓度(g)。
每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容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反应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获得。
6.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反映生理状态下的红细胞体积大小。
7.生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症8.类白血病反应: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产生的类似于白血病的血象反应。
9.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6μm10.大红细胞:红细胞直径>10μm11.巨红细胞:红细胞直径>15μm12.红细胞大小不均:同一份血涂片上红细胞直径相差一倍以上。
13.低色素性红细胞: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14.高色素性红细胞:红细胞中心淡染区减小甚至消失15.嗜多色性红细胞:红细胞体积稍大,灰蓝色,活体染色为网织红细胞16.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瑞氏染色血涂片中红细胞浆内见到散在、大小数量不一的深蓝色颗粒。
17.豪-乔小体:紫红色圆形小体,1-2μm,位于成熟晚幼红胞浆中。
18.卡波氏环:红细胞中出现的圆形或者八字形的细线状环,和豪乔小体同时出现。
19.有核红细胞:幼红细胞20.中性粒细胞核像:即中性粒细胞细胞核的变化情况,即分叶状况。
21.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杆状核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甚至出现杆状核以前阶段的更为幼稚的中性粒细胞的情况。
22.中性粒细胞核右移:5叶以上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占所有的0.03以上,由于DNA合成障碍或者造血功能衰退造成。
23.棒状小体(auer小体):瑞氏染色液后白细胞浆中出现的一至数条紫红色杆状物,见于急性粒单白血病24.网织红细胞: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的未成熟的红细胞阶段。
煌焦油蓝活体染色后细胞内出现网状或细丝状蓝色结构或颗粒的红细胞25.PLT:血小板计数26.MPV:平均血小板体积第三章尿液的一般检查1.尿比密(SG):在4℃的时候,尿液与同体积纯水重量之比2.镜下血尿:尿沉渣中红细胞>3/HP3.肉眼血尿:尿液中含血量超过1ml/L,呈红色。
4.小圆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在尿中出现提示肾小管病变。
5.大圆上皮细胞:上层移行上皮细胞,提示膀胱病变6.尾行上皮细胞:中层移行上皮细胞,提示肾盂病变7.扁平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大量出现提示阴道炎和尿道炎8.管型(cast):细胞、蛋白质或碎片在肾小管伙或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体。
第四章浆膜腔液1.浆膜腔:浆膜脏壁两层之间的密闭间隙2.浆膜腔积液:包括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等,是浆膜腔内液体增多并潴留3.漏出液:血管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通过毛细血管滤出,这种液体在组织间隙或者体腔内非炎症蓄积4.渗出液:炎症局部血管内的细胞和液体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到组织间隙、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称为渗出,渗出的成分即为渗出液。
5.粘蛋白定性试验(rivalta试验):浆膜间皮细胞受到炎症刺激分泌黏蛋白,黏蛋白能在稀乙酸中析出形成白色沉淀第五章脑脊液1.血脑屏障(BBB):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细胞间紧密连接、基膜、星形胶质细胞足突、周细胞和狭小的细胞外隙共同组成的细胞复合体。
2.黄变症:脑脊液中因含变性血红蛋白、蛋白含量异常升高、胆红素导致的颜色变黄3.潘氏试验(pandy’s test):脑脊液中球蛋白和苯酚结合形成不可溶性蛋白盐而沉淀。
(半定量)第六章粪便检查1.柏油样便:上消化道出血50ml以上的时候,血液经过消化液消化,红细胞被破坏,释放出来的铁在肠内产生硫化物,并刺激小肠分泌更多黏液,产生的黑色发亮,质软如柏油的大便。
2.隐血试验:亦称粪便潜血,指消化道出血很少,红细胞被消化分解,肉眼和显微镜难见到,要通过化学法或者免疫法才可以证明3.夏科-莱登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粪便中出现的两端尖长,大小不等的无色透明菱形结晶,见于阿米巴痢疾、钩虫病和过敏性肠炎,同时可见到嗜酸性粒细胞第七章贫血的实验诊断1.贫血(anemia):全身循环红细胞总量减少2.再生障碍性贫血(AA):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全血细胞的减少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一组起源于髓系定向干细胞或者多能干细胞的异质性克隆性疾患,主要特征是无效造血和高危演变成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主要表现为造血细胞在质和量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异常。
临床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
4.缺铁性贫血(IDA):由于机体缺乏铁而造成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5.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由于维生素B12或者叶酸缺乏造成DNA合成障碍,细胞分裂受阻而导致巨幼细胞生成。
6.溶血性贫血(HA):由于先天异常或者获得性的原因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造成贫血7.尿含铁血黄素试验(rous test):肾小管上皮吸收尿液中的hb后脱落致尿中,经过铁染色法显现出来。
8.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一种红细胞膜异常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9.蚕豆病:由于患者G6PD缺乏导致的食入蚕豆后急性溶血伴有血红蛋白尿。
10.阵法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导致某些蛋白合成障碍,引起细胞膜缺陷的慢性溶血。
临床表现为发作性血红蛋白尿,全血细胞减少,血栓形成和肾脏疾病等。
第八章白细胞疾病1.血细胞化学染色:在血细胞形态学基础上,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对骨髓片染色,观察单个细胞的内在生化特征,了解代谢活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主要用于鉴定各型血细胞。
2.氟化钠抑制试验(NaF inhibit test):两张相同的标本同时固定后,配置两缸孵育液,其中一份加入氟化钠抑制酶的活性,将两张标本分别放入染色,最后分别求出抑制率。
3.酯酶双染:一种特异性酯酶和一种非特异性植眉同时进行染色,鉴别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4.环状铁粒幼细胞:幼红细胞胞质中蓝色颗粒六个以上,围绕核一半以上者。
5.白细胞减少症:外周白细胞持续低于4×10^9个/L的一组综合征。
6.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由EB病毒引起的一组急性或亚急性淋巴细胞良性增生的传染病。
第九章白细胞mic分型1.细胞免疫学分型:运用免疫学和单克隆技术对白细胞膜表面或者内部某些特异性抗原进行检测,分析其所属系列、分化程度和功能状态。
2.骨髓增生性肿瘤:指分化成熟的一系列骨髓细胞或者多系骨髓细胞不断异常增生引起的一组疾病,主要有慢粒、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3.骨髓纤维化(MPN):骨髓巨核细胞和粒细胞显著增生性反应纤维组织沉积伴髓外造血。
4.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外周血血小板持续增多,骨髓大量成熟巨核细胞过度增生,临床有血栓或出血性疾病。
5.浆细胞骨髓瘤:源于骨髓并和血清-尿液中M-蛋白相关的浆细胞多灶性肿瘤第十章止凝血1.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束臂试验(CRT):对毛细血管施加压力,观察血管壁、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综合止血作用。
2.出血时间(BT)测定:毛细血管刺破,自然出血到自然停止的时间。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在原发病基础上,促凝因素导致机体微血管内广泛形成微血栓,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并伴以继发性纤溶为特征的获得性凝血-出血综合征。
第十一章血脂检测及脂类代谢紊乱1.第十二章心脏标志物与心脏疾病第十三章肝胆胰疾病第十四章肾脏疾病第十五章血糖检测及糖代谢紊乱1.OGTT(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口服75g葡萄糖后分别记录即刻,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及以后的血糖值。
2.第十六章自身抗体检测1.ANA抗核抗体:真核细胞的核成分为把抗原的器官非特异性抗体的总称。
(主要是IgG)2.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指可溶于盐溶液从而被提取出来的核物质中的一类蛋白质的总称。
不含组蛋白,大多数属于酸性蛋白3.类风湿因子(RF):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19SigM或者7SIgG和IgA4.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根据聚角蛋白微丝蛋白cDNA合成的一种环化肽。
类风关特异检测抗体5.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一组以中性粒细胞胞浆内成分为靶抗原,与临床多种小血管炎性疾病密切相关的抗体6.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肝脏病变。
特征:γ-球蛋白增高,血清肝脏酶异常,血清自身抗体阳性,激素治疗敏感等。
7.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一种慢性的胆汁淤积性肝病,特点是血清中出现高滴度的抗线粒体抗体,还有肝内胆小管阻塞。
8.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原因不明的慢性综合征,特征是肝内外胆管弥漫型炎症、纤维化引起的慢性胆汁淤积。
常见pANCA阳性第十七章细胞免疫1.玫瑰花结形成试验:淋巴细胞和SRBC以一定的比例混合,4℃2小时或者过夜,离心,镜检,算出总花环形成率。
每个淋巴细胞粘附三个以上为花节细胞。
2.第十八章遗传病诊断第十九章体液、感染免疫检查1.血清M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由单克隆B细胞增值产生的具有相同结构和电泳迁移率的免疫球蛋白,提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轻链病和半分子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