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近代物理学知识整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物理

一、波粒二象性 1.光电效应 (1)光电效应的规律

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截止频率,低于这个截止频率则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③光电效应的发生几乎是瞬时的.

④大于截止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时,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2)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给光电管加反向电压时,随电压的增大,光电流逐渐减小,当电压大于或等于遏止电压时,光电流为0.如图所示,给光电管加正向电压时,随电压的增大光电流逐渐增大,当电压增大到某一值时,光电流达到饱和值,再增大电压,光电流不再增加. 2.光子说

(1)光子: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量子,简称光子. (2)光子的能量: E =hν,h 为普朗克常量,h =6.63×10-34

J·s.每个光子的能量只取决于光的频率.

3.光电效应方程

(1)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子频率的关系:E k =hν-W 0.

(2)若入射光子的能量恰等于金属的逸出功W 0,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零,入射光的频率就是金属的截止频率.此时有hνc =W 0,即νc =W 0

h

,可求出截止频率.

(3)E k -ν曲线:如图所示,由E k =hν-W 0可知,横轴上的截距是金属的截止频率或极限频率,纵轴上的截距是金属的逸出功的负值,斜率为普朗克常量h . 4.光的波粒二象性

5.物质波(德布罗意波)

由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思想推广到微观粒子和任何运动着的物体上去,得出物质波(德布罗意波)的概念: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该波的波长λ=h p .

二、原子的结构 1.原子的核式结构 (1)电子的发现

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枣糕式模型. (2)α粒子散射实验

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进行了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9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为了解释α粒子的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2.玻尔原子模型 (1)玻尔假说的内容

①轨道量子化: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在不同的圆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轨道也是不连续的.

②能量状态量子化: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③跃迁假说: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 -E n . (2)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及能级公式

①原子各定态的能量值叫原子的能级.对于氢原子,其能级公式为E n =E 1

n 2,对应的轨道半径公式为r n =n 2r 1.其中,n

为量子数,只能取正整数;E 1=-13.6 eV ,r 1=0.53×10

-10

m.

②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为基态,对应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较高的能量状态称为激发态,对应电子在离核较远的轨道上运动.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

(3)氢原子光谱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氢原子光谱线是最早被发现、研究的光谱线,这些光谱线可用一个统一的公式表示:1λ=

R ⎝⎛⎭⎫1m 2

-1n 2,式中R 叫里德伯常量,R =1.10×107 m -1,m =1,2,3,…对每一个m ,有n =m +1,m +2,m +3,…构成一个谱线系. 三、核反应

1.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成新核的变化.可分为α衰变、β衰变,并伴随着γ射线放出. 2.α衰变和β衰变的比较

注意:γ射线是伴随α衰变或β衰变产生的,不改变原子核的核电荷数和质量数,其实质是产生的某些新核由于具有过多的能量而辐射出的光子. 3.半衰期

(1)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的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

(2)半衰期公式:N 余=N 原⎝⎛⎭⎫12t /τ,m 余=m 原

⎝⎛⎭⎫12t /τ

.式中N 原、m 原表示衰变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数和质量,N 余、m 余表示衰变后尚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数和质量,t 表示衰变时间,τ表示半衰期. 4.核反应类型

核反应有4种类型,即衰变、人工核转变、聚变及裂变.4种核反应类型对比如下:

注意:4种核反应都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的规律.

四、核能

1.核力及其特点

原子核里的核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核力,核力把核子紧紧地束缚在核内,形成稳定的原子核.核力具有以下特点:

(1)核力是强相互作用(强力)的一种表现,在它的作用范围内,核力比库仑力大得多.

(2)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10-15 m之内.

(3)每个核子只跟相邻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这也称为核力的饱和性.

2.结合能

(1)结合能:克服核力束缚,使原子核分解为单个核子时需要的能量,或若干个核子在核力作用下结合成原子核时放出的能量.

(2)比结合能: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也叫平均结合能.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3.质量亏损

(1)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

(2)质量亏损: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的现象.

4.裂变与聚变

(1)重核裂变:重核俘获一个中子后分裂成为两个中等质量的核的反应过程.重核裂变的同时放出几个中子,并释放出大量核能.为了使铀235裂变时发生链式反应,铀块的体积应大于它的临界体积.

裂变的应用:原子弹、原子反应堆.

(2)轻核聚变:某些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反应过程,反应时释放出大量的核能.要想使氘核和氚核合成氦核,必须达到几百万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因此聚变反应又叫热核反应.

聚变的应用:氢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