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组织的概念及性质
管理学课件 任务5 科学组织

➢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较高层次上的集中。 ➢分权是指决策权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上的分散。 ➢集权和分权是相对的,绝对的集权和绝对的分权都 是不可能的。
5.1.2组织中的有关概念及关系
3.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
管理层次(组织中由最高主管到具体工作人员之间 的不同管理层次)
管理幅度: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下 属的个数,是一个数量概念。
5.1.2组织中的有关概念及关系
4、直线与参谋
直线关系是一种指挥和命令的关系,授予直线 人员的是决策和行动的权力;而参谋关系则是一种 服务和协助的关系,充分发挥参谋人员的是思考、 筹划和建议的权力。
【管理寓言故事5-2】
摩西和管理幅度
《圣经》中记载着摩西(约公元前1300年,曾被俘 虏到埃及,他汲取埃及的管理经验,成为希伯来人的领 导者)率领希伯来人为摆脱埃及人的奴役而出走。开始 ,每个人都直接向摩西汇报,遇到大事小情,摩西都要 亲自处理。不久,摩西便精疲力尽。摩西的岳父杰西罗 随队前行,他建议摩西建立“千民之侯,百民之侯,半 百民之侯和十民之侯”制度,对一些小的事情,让下面 的人自己处理大的事情由摩西解决。摩西采纳了岳父的 建议,顺利地完成了出走的任务。
结构缺陷酿危机 S公司创办于一年前,主要业务是向中小企业提供基于网
络的技术解决方案和设备安装服务。经过一年的发展,人员规 模迅速扩大,总经理也成功地招募到了营销、技术等领域富有 经验和能力的员工来担任重要职位,公司上下都充满着发展的 冲动。S公司的组织架构也自然形成了这样的格局,即依据职能 划分为营销部、技术部、采购部、工程部四个部门,另有行政 助理和财务人员,四个部门的经理直接向总经理汇报。 但是最近总经理颇为烦恼。
优点:统一指挥、垂直领导 缺点:对最高领导要求高 适用范围:小型企业,技术、产品单一
运输组织学

1)常规公共交通线网运营规划 • (1)线路类型 • ①城市公交的线路类型,按线路与城市功能区 划的关系,可分为以下类型。
–a.直径式线路 –b.辐射式线路 –c.绕行式线路 –d.环形式线路 –e.切线式线路 –f.联络式线路
• ②按线路在线网中的作用可分为:
–a.客运干线 –b.客运支线
• ③按营运时间线路可分为:
• 除了上述分类方法外,还可按其路线上的设备、 采用的牵引动力先进性分类。
5.3.2 城市公共交通客流
1)公共交通客流 • 公共交通客流,是指城市居民为实现各类出行活 动,借助各种公共交通丁具,在城市范围内的有 目的流动,包括数量、方向、距离、时间和地点 等要素。 • 根据居民乘车目的,可分为:
– 工作性客流:特点是流量大而稳定,乘车时间相对集 中,规律比较明显; – 非工作性客流:特点是运量较小且不稳定,乘车时间 相对分散,规律不易把握。
5.2.3 城际公路旅客运输组织
1)公路旅客运输的分类及组织方式 • (1)班车客运 有固定线路、固定站点、固定班次和固 定班时的营运方式,在线路起讫点及沿途各站点均可 上下旅客。 –①直达班车 –②普快班车 –③普客班车 –④城乡公共汽车 • (2)旅游客运 • (3)包车客运
2)旅客运输站务工作。 • 旅客运输的流程: • ①旅客获得乘坐交通工具的凭证。 • ②旅客从始发地(港、站)登乘交通工具,开始运 输。 • ③旅客在途中运输,包括中转和换乘。 • ④旅客到达目的地,离开交通工具,终止运输。
2)公共交通客流特征 • (1)方向特征 • 指在特定的时间上的客流段内,某公交线 路上上行客流与下行客流之间的数量关系。 一定的时间间隔内,上、下行客流可能平 衡或基本平衡,也可能不平衡。据此,将 客流在方向上的特征区分为两类。
高一生物 5.1.2《酶的特性》素材(1)(新人教版必修1)

1.2 酶的特性酶作用的分子基础一、酶的化学组成按照酶的化学组成可将酶分为单纯酶和结合酶两大类。
单纯酶分子中只有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链,结合酶分子中那么除了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还有非蛋白成分,如金属离子、铁卟啉或含B族维生素的小分子有机物。
结合酶的蛋白质部分称为酶蛋白(apoenzyme),非蛋白质部分统称为辅助因子(cofactor),两者一起组成全酶(holoenzyme);只有全酶才有催化活性,如果两者分开那么酶活力消失。
非蛋白质部分如铁卟啉或含B族维生素的化合物假设与酶蛋白以共价键相连的称为辅基(prosthetic group),用透析或超滤等方法不能使它们与酶蛋白分开;反之两者以非共价键相连的称为辅酶(coenzyme),可用上述方法把两者分开。
表4-1为以金属离子作结合酶辅助因子的一些例子。
表4-2列出含B族维生素的几种辅酶(基)及其参与的反应。
结合酶中的金属离子有多方面功能,它们可能是酶活性中心的组成成分;有的可能在稳定酶分子的构象上起作用;有的可能作为桥梁使酶与底物相连接。
辅酶与辅基在催化反应中作为氢(H+和e)或某些化学基团的载体,起传递氢或化学基团的作用。
体内酶的种类很多,但酶的辅助因子种类并不多,从表4—1中已见到几种酶均用某种相同的金属离子作为辅助因子的例子,同样的情况亦见于辅酶与辅基,如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均以NAD+作为辅酶。
酶催化反应的特异性决定于酶蛋白部分,而辅酶与辅基的作用是参与具体的反应过程中氢(H+和e)及一些特殊化学基团的运载。
二、酶的活性中心酶属生物大分子,分子质量至少在1万以上,大的可达百万。
酶的催化作用有赖于酶分子的一级结构及空间结构的完整。
假设酶分子变性或亚基解聚均可导致酶活性丧失。
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酶所催化的反应物即底物〔substrate〕,却大多为小分物质它们的分子质量比酶要小几个数量级。
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只是酶分子中的很小部分,酶蛋白的大部分氨基酸残基并不与底物接触。
5.1.1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4. 小明的年龄比小红大3岁,两人年龄之和为35岁。请问小明和小红各几岁?
5. 甲、乙两地相距120公里,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同时一辆自行车从乙地出发,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相向而行。问多少时间后两车相遇?
解答题:
6. 解方程4x - 9 = 3x + 5。
7. 小华买了3本书和2支笔花了54元,如果一支笔5元,求一本书的价格。
- 教学视频:收集一些专业的数学教学视频,如“方程的起源”、“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方程。
- 数学游戏:设计或推荐一些包含方程元素的数学游戏,如“方程求解大挑战”、“数学侦探”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网络资源:选取一些教育网站上的高质量教学资源,如方程相关课件、习题库等,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
1. 课前自主探索
-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发布预习资料(PPT、视频、文档),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从算式到方程”课题,设计问题,如“算式和方程有什么区别?”、“方程是如何表示未知数的?”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系统跟踪和学生的反馈,确保预习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我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
1. 在课前自主探索环节,我将明确预习任务的要求,并提供具体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2. 在课中强化技能环节,我将设计更有趣的小组讨论题目,并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和监督,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在课后拓展应用环节,我将更加重视拓展资源的提供,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深入学习。
2. 拓展建议:
- 鼓励学生阅读数学故事书和期刊文章,了解方程的背景知识,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管理学之组织

第二节 组织设计
一、定义 1.组织设计就是进行专业分工和建立使各部分能够有机协调配合的系统过程 2.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建立组织结构,明确组织内部横向和纵向之间的相互
关系,提供组织结构图和职务说明书
第二节 组织设计
二、组织设计要考虑的影响因素
战略
•组织结构要服从于 战略
环境
•职位与部门设计方 面
经理对企业业务行政的统一指挥体系命令无力,不 能令行禁止
责权利冲突得不到协调,企业内耗加剧,职工缺乏 责任感和积极性
信息沟通不畅,决策形成过程非常缓慢或时常做出 错误决策,企业常错失良机
企业缺乏创新,市场环境变化反应不敏感
第四节 组织的变革
二、两种不同的变革观 1.渐进观 1.1提出者:库尔特.卢因
• 适用:组织的基 层,是由于经济 的,技术的或其 他原因,在日常 工作日不能满足 工作需要时所采 用的一种轮班的 做法
按职能划分
•优点:符合专业化原 则,将同类专业人员 放在一起有利于共享 专业资源,部门管理 人员只需熟悉相对狭 窄的技术职能,降低 管理难度,确保高层 管理者的权力与威望
•缺点:容易使专业人 员产生“隧道视野” 现象,从而给各部门 之间的横向协调带来 一定困难,职能部门 繁多,决策变得更为 缓慢和官僚主义,而 且各部门可能出现本 位主义,只重视局部 而较少的考虑全局, 由于只有最高主管对 最终结果负责,因而 对部门责任和绩效较 难以考核
工作条件
•助手的配备情况 •信息手段的完备情况 •工作地点的接近性
工作环境
第二节 组织设计
四、组织结构的纵向设计 2.组织形态 2.1按照管理幅度的大小及管理层次的多少,可形成两种组织结构模式:扁
平型组织结构和锥形组织结构 2.2扁平型组织结构就是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情况下,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
各章必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各章必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力学1.1 运动学1.1.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1.2 一维、二维和三维运动1.1.3 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往复运动1.2 动力学1.2.1 牛顿三定律1.2.2 力的合成与分解1.2.3 弹簧力、摩擦力、重力等常见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1.2.4 动量、动能、功和机械能的计算方法1.2.5 万有引力和离心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1.3 质点系的运动1.3.1 质点系的冲量、角动量和动能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1.3.2 圆周运动和圆周加速度的计算方法1.3.3 平衡力和静力平衡的条件和计算方法第二章:热学2.1 热力学基础2.1.1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2.1.2 热力学过程和状态方程2.1.3 热容和比热的性质和计算方法2.2 热力学定律2.2.1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表述和应用2.2.2 热机效率和热泵性能的计算方法2.2.3 具体热量和相变热的性质和计算方法2.3 热传导和热辐射2.3.1 热传导和导热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3.2 热辐射和黑体辐射的性质和计算方法2.3.3 热工作和热机的原理和设计方法第三章:光学3.1 光的波动性3.1.1 光的波长、频率、速度和振幅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3.1.2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的现象和计算方法3.1.3 光的多普勒效应和光速的测量方法3.2 光的几何光学3.2.1 光的反射、折射和全反射的定律和计算方法3.2.2 球面镜和柱面镜的成像规律和计算方法3.2.3 透镜组的成像和光学仪器的应用3.3 光的物质性3.3.1 光的波粒二象性和光子的性质3.3.2 半导体光电器件和光学材料的性质3.3.3 光的应用和光学仪器的设计方法第四章:电磁学4.1 静电场4.1.1 电荷、电场和电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4.1.2 高斯定律和库仑定律的应用4.1.3 电容器和电场能量的性质和计算方法4.2 磁场和电磁感应4.2.1 磁场和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2.2 安培定律和洛伦兹力的应用4.2.3 电磁感应和法拉第定律的性质和计算方法4.3 电磁波和电磁谱4.3.1 电磁波的谱系和传播特性4.3.2 光的电磁性质和光的谱系4.3.3 电磁波的应用和电磁场的辐射效应第五章:近代物理5.1 特相对论5.1.1 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性的概念和应用 5.1.2 时空观念和相对论效应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5.1.3 质能关系和物质波的产生和应用5.2 量子力学5.2.1 不确定性原理和波函数的解释5.2.2 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和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 5.2.3 微观世界的统计特性和微粒的统计描述5.3 原子核和核能5.3.1 原子核结构和核力的性质和应用5.3.2 放射性物质和核反应的本质和应用5.3.3 核燃料和核能装置的设计和应用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1 元素和化合物1.1.1 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1.2 化合物的成分和稳定性1.1.3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1.2 原子和分子1.2.1 原子结构和原子量的计算方法1.2.2 分子结构和分子量的计算方法1.2.3 元素的周期表和元素的分类1.3 化学键和物质反应1.3.1 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1.3.2 分子和离子的结构1.3.3 物质的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的条件和计算方法第二章:化学反应的动力学2.1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2.1.1 反应速率和反应级数的计算方法2.1.2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2.1.3 化学平衡状态和影响因素的分析2.2 化学反应动力学2.2.1 极限反应和活化能的计算方法2.2.2 反应速率和反应物质的浓度关系2.2.3 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制的研究方法2.3 化学平衡和热力学2.3.1 热力学平衡和热力学律2.3.2 焓变和反应焓的计算方法2.3.3 化学平衡常数和温度关系第三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3.1 气体的物理性质3.1.1 理想气体定律和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3.1.2 气体混合和气体扩散的特性和计算方法3.1.3 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的关系3.2 溶液和固液3.2.1 溶液的溶解度和溶解过程3.2.2 溶液的浓度和溶液的稀释方法3.2.3 固液的结晶及结晶过程3.3 化学动力学3.3.1 化学动力学的定义和热力学基础3.3.2 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3.3.3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的应用第四章:化学原理和应用4.1 化学物质的生活应用4.1.1 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和毒性4.1.2 化学化合物的制备和应用4.1.3 化学物质的环境影响和保护方法4.2 物质的分析和检测4.2.1 化学分析和化学检测的方法和原理4.2.2 化学分析和物质结构的研究方法4.2.3 物质分析与化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4.3 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4.3.1 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4.3.2 化学反应和化学过程的控制方法4.3.3 化学生产和化学合成的工程应用三、生物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生物的结构和功能1.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1.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器的功能1.1.2 细胞的代谢和物质运输1.1.3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1.2 组织和器官1.2.1 组织的分类和组织的结构1.2.2 器官的结构和器官的功能1.2.3 人体器官系统和人体生理机能1.3 生物膜和生物分子1.3.1 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1.3.2 生物分子的组成和生物分子的功能 1.3.3 生物膜和生物分子的运输和通讯第二章:遗传和进化2.1 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2.1.1 核酸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2.1.2 基因的表达和基因的调控2.1.3 遗传物质的突变和遗传信息的传递2.2 遗传的规律和遗传的变异2.2.1 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的原理2.2.2 遗传嵌合和遗传重组的计算方法2.2.3 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稳定性的研究方法2.3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2.3.1 生物进化的原理和机制2.3.2 生物地理学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 2.3.3 生物进化的演化和分类方法第三章:生物的生长和发育3.1 细胞的分裂和生长3.1.1 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的周期性3.1.2 细胞生长和细胞增殖的调控3.1.3 细胞的分化和细胞的命运3.2 生物的生长和发育3.2.1 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生长3.2.2 植物的发育和动物的发育3.2.3 细胞的分裂和有丝分裂的调控机制3.3 生物的生命活动和代谢3.3.1 生物的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3.3.2 生物的生理活动和生物的生理调控3.3.3 细胞的呼吸和细胞的发酵的能量来源第四章:生物的栖息和生态4.1 生物的栖息环境和生态系4.1.1 生物的栖息地和生态系统4.1.2 生态区系和生态圈的组成4.1.3 生态关系和生态平衡的调节4.2 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关系4.2.1 生物群落和生物生态位4.2.2 生态关系和生物相互作用4.2.3 生物地理和生态环境的保护4.3 生物的演化和人类的活动4.3.1 生物的进化和生物的适应性4.3.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4.3.3 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四、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初等数学1.1 整式与分式1.1.1 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 1.1.2 一次分式的化简与合并1.1.3 整数指数幂的性质与化简1.2 函数1.2.1 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应用1.2.2 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应用1.2.3 幂函数的性质与图像1.3 三角函数1.3.1 三角函数的常用式与性质1.3.2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周期性1.3.3 三角函数与直角三角形第二章:高等数学2.1 极限和连续2.1.1 极限的定义与极限计算法则2.1.2 连续函数的性质与连续函数的应用 2.1.3 极限与连续的关系与判定2.2 微积分2.2.1 导数的性质与导数计算公式2.2.2 函数的微分与微分中值定理2.2.3 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与计算方法2.3 无穷级数2.3.1 数项级数的概念与求和定理2.3.2 函数级数与幂级数收敛性2.3.3。
5.1.1相交线(教案)2022春七年级下册初一数学(人教版)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通过探究相交线的性质,增强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其数学抽象素养;在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合作交流,提升学生的数学交流与表达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这些素养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学生形成稳固的数学基础,为未来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相交线》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条道路交叉口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相交线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识别相交线:使学生能够正确画出两条相交直线,并识别出图形中的对顶角和邻补角。
-对顶角性质: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一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邻补角定义:掌握邻补角的定义,知道它们的和为180°,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实际操作:学会使用直尺和圆规进行基本作图,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举例解释:在讲解对顶角性质时,通过具体图形,如交叉的剪刀或十字架等,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对顶角的相等性。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道路交叉口的角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对顶角和邻补角的知识。
2.教学难点
-理解对顶角的对称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对顶角为什么相等,需要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邻补角的辨识:在复杂图形中,学生可能难以快速辨识出邻补角,需要通过多次练习和指导。
5.1.1相交线(教案)2022春七年级下册初一数学(人教版)
法学通论_中南财经政法大学_5 第五章民法_(5.1.1) 5.1民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

民法,是仅次于宪法的重要法律部门。
民法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民法;每个企业的设立终止、生产经营都与民法密切相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民法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
1986年,我国出台了全面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相继出台了《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重要法律,在保障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建立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民事法律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法治保障。
在新时代背景下,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确立并完善民事基本制度的基本法律,是我国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我国还将制定民法典分则各编,包括物权编、合同编、侵权责任编、继承编和亲属编等。
到2020年左右,我国将拥有一部完整的民法典。
民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与民事权利体系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民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案情简介:原告陈某(女)是江苏省1995届应届高中毕业生,高考笔试成绩为591分,英语口试成绩为5—。
陈某在提前录取的第一志愿中填报了北京外交学院。
当年,江苏省共有170名考生报考北京外交学院,陈某笔试成绩名列第二。
第一名是吴某(男),笔试成绩为597分,口试成绩为5—。
根据招生计划,北京外交学院在江苏省拟招9名新生。
当年北京外交学院派往江苏省负责招生的李老师,根据国家教委《关于扩大普通高等学校录取新生工作权限的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等文件,从上线考生中以1:1.2的比例提取了包括陈某、吴某在内的12名学生档案。
经审查,李老师以英语口试成绩未达到5分为由,将吴某、陈某等4人退档。
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与政策_随笔

《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与政策》阅读笔记目录1. 社会组织发展概述 (2)1.1 社会组织的概念及分类 (3)1.2 社会组织的社会功能与地位 (5)1.3 社会组织发展历程及现状 (6)1.4 社会组织发展趋势与挑战 (7)2. 社会组织的法律依据 (8)2.1 宪法对社会组织的规定 (9)2.2 相关法律法规的体系构建 (11)2.3 主要法律法规解读 (13)2.3.1 社会组织法 (14)2.3.2 民法典 (15)3. 社会组织的设立与登记 (16)3.1 社会组织设立的程序及条件 (17)3.2 社会组织登记的流程及意义 (19)3.3 社会组织名称及章程 (20)3.4 社会组织的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 (21)4. 社会组织的日常运营 (23)4.1 会员制度与管理 (24)4.2 财政管理制度 (25)4.3 社会组织的活动审批与监督 (27)4.4 社会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 (29)5. 社会组织的终止与清算 (30)5.1 社会组织解散的条件及程序 (31)5.2 社会组织财产的处置 (33)5.3 社会组织的影响力递减 (33)6. 问题探讨与展望 (35)6.1 社会组织法律规范的完善 (35)6.2 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37)6.3 社会组织的战略发展与创新 (38)1. 社会组织发展概述社会组织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重要社会单元,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公共利益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节旨在提供一个关于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概述,包括其发展历程、主要类别、组织模式以及在全球和本国范围内的影响力。
自20世纪初以来,社会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
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变化、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对民间参与的鼓励政策紧密相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国际组织的建立和各国非政府组织的兴起,社会组织开始在促进国际合作、保护人权和推动社会变革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组织理论的基础内容_管理学基础_[共4页]
![组织理论的基础内容_管理学基础_[共4页]](https://img.taocdn.com/s3/m/b5d69a5283d049649a66589b.png)
管理学基础向上发展的前提,也是组织得以稳定存在的条件。
5.1.2 组织理论的基础内容一、职权1.职权的含义在组织结构中确定了各个组织成员的职务,这就涉及在一定职务上具有什么样的职权,即具有什么样的组织关系。
没有职权就不可能有组织的管理活动。
因为只有授予组织成员相应的职权,才能使他们执行组织分派的任务。
因此,职权是不可缺少的,一般说组织层次、部门越多,职务关系就越复杂。
职权就是指管理职位所固有的发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行的一种权力。
职权被视为是把组织紧密结合起来的黏合剂。
每个管理职位都具有某种特定的内在的权力,职权与组织内的一定职位有关,而与担任该职位的管理者的个人特性无关,它与任职者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
2.职权的类型职权的类型划分为三种:直线职权、参谋职权、职能职权。
直线职权是指给予一位管理者指挥其下属工作的权力,即具有指挥权和决策权,无须征得他人意见。
之所以谓之为“直线”,主要是强调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直接贡献的那些管理者。
参谋职权是一种有限度的,不完整的职权。
只是一种顾问性质或服务性质的职权,可以向直线管理者提出建议或提供服务,而并没有指挥权和决策权。
职能职权是指参谋人员或部门的主管人员所拥有的原属于直线主管的那部分权力。
随着管理活动的日益复杂,主管人员不可能通晓各种专业知识,且仅依靠参谋的建议难以做出决策。
为提高管理效果,把一部分本属于自己的直线职能授予参谋人员或某个部门的主管人员,就产生了职能职权。
3.职权与权力的区别权力是指一个人影响决策的能力;职权则是一种基于在组织中所居职位的合法的权力,职权是广泛的权力概念中的一部分,而且职权是与职务相伴随的。
权力有五种来源或基础—强制的、奖赏的、合法的、专家的、感召的权力。
二、分权与集权随着组织规模的日益扩大,组织管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等级层次,也必然要求管理的职权在不同的等级层次中进行分配,因而产生了组织中分权与集权的关系。
1.影响分权与集权程度的因素(1)决策的代价。
5计划理论

【问题】 1. 为什么总裁舒瓦普有计划却难以执行? 效率专家利的方法的关键在哪里? 2. 效率专家利认为“即使只做完一件事, 那也不要紧,因为你总在做最重要的事”。你 认为制定计划光是做最重要的事够吗? 3. 效率专家利执行计划的方法使这个不为 人知的小钢铁公司成为世界最大钢铁公司之一。 为什么计划能有这么大的作用?
24
1、计划工作的内容不仅要制订目标,还包 括原因、人员、时间、地点、手段等。 总裁舒瓦普没有列出执行计划的具体时 间、地点等,当然难以执行,而效率专 家利恰恰抓住了这些关键,即即时、即 地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马上完成这些 紧急计划。
25
2、效率专家利的做法说明制定计划应遵循 重点原则,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 难以有效地制定、执行计划。除重点原 则外,我们在制定计划时还应遵循统筹、 连锁、发展、便于控制和经济原则。 如果一味地强调重要,就一直盯着做, 而事实上难以完成或荒废了太多时间与 精力,则得不偿失。
• Who ——谁去做? 人员
• Where——何地做? 地点
• When ——何时做? 时间
• How ——怎样做? 方式、手段
5
• 5.1.2 计划与决策
决策与计划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延续 2.决策与计划相互渗透 决策时对决策方案的分析与评价基于方案计 划,计划细化决策内容 计划检查与修订决策 决策可否落实
四、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
件
(续 )
14
五、拟订和选择可行的行动计划 拟订备选方案、比较和评价备选方案、 确定选择原则、选定满意或合理方案
六、制定主要计划
七、制定派生计划 八、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15
部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知识点总结二

部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知识点总结二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5.1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和地位: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②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③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特别提示】注意我国的立法机关只有一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拥有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包括省会所在城市,其他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即拥有立法权的机关有多个,但立法机关只有一个,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易混提示】(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
前者特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者则指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2)“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
前者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后者包括国家元首、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等。
它们的关系是后者对前者负责,后者由前者产生,前者对后者进行监督,注意只能是同一级别的,如某市政府、法院对市人大负责并受市人大监督。
(3)“国家权力机关”与“立法机关”。
前者指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后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全国人大既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又是我国的立法机关,而地方各级人大只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不是立法机关。
(4)“国家权力机关”与“法律监督机关”。
前者作为权力机关,具有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但不是法律监督机关。
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
(4)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拓展升华】正确认识人民代表大会的四种职权职权内容备注立法权即制定法律的权力。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区分四个权力的关键是看其内容。
简单描述组织的概念

简单描述组织的概念
组织的概念有多个角度。
首先,组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通常指的是由若干个人或群体所组成的、有共同目标和一定边界的社会实体。
这个社会实体以人、财、物的合理配合为基础,并保持相对稳定。
此外,组织还需要有为本组织全体成员所认可并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并且需要保持一个明确的边界,以区别于其他组织和外部环境。
其次,在生物学领域,组织是界于细胞及器官之间的细胞架构,由许多形态相似的细胞及细胞间质所组成。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及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的,这样的细胞群被称为组织。
人体的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四种。
组织是构成器官的基本成分,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组合起来,称为组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1《对顶角》翻转课堂说课稿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如建筑物的对称美,让学生感受到对顶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2.设计有趣的几何游戏,如“对顶角大挑战”,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对顶角的性质,增强学习积极性;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通过丰富多样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性质;
2.及时给予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掌握判定方法;
3.鼓励学生提问、分享,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2.学生课堂参与度和互动情况;
3.学生反馈意见。
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1.分析作业完成情况,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进行巩固;
选择这些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接收知识,而是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上,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主动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直尺、量角器、三角板等,用于直观演示对顶角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对顶角的定义及性质;
(2)对顶角的判定方法;
(3)运用对顶角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提前规划板书内容,确保条理清晰;
2.使用不同颜色粉笔区分重点、难点;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5.1.1《对顶角》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他们巩固和加深理解。
2.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强调对顶角在几何学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后续几何学习的兴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学工具,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和操作对顶角。
2.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对顶角的存在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问题导向
(二)讲授新知
1.通过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进行讲解,明确对顶角的含义和特点。
2.结合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对顶角的性质。
3.通过例题讲解,展示对顶角的性质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答。
2.引导学生运用对顶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和判断对顶角。
2.培养学生运用对顶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对顶角解释和证明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3.通过对顶角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几何图形中的对顶角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对顶角的发现和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5章对流换热

相同原理研究支配相同系统旳性质以及怎样用模型 试验处理实际问题旳一门科学,是进行模型试验旳 根据。但不是一种独立旳科学措施,只是试验和分 析研究旳辅助措施。
相同原理应用举例:汽车、飞机风洞试验
风洞试验旳基本原理是相对性原理和相同性原理。 根据相对性原理,汽车、飞机在静止空气中飞行所
8)量纲分析法——π定理
π定理旳内容:任一物理过程涉及有n个有量纲旳 物理量,如果选择其中旳r个作为基本物理量 ,则这一物理过程可由n个物理量构成旳n-r个 无量纲量所构成旳关系式描述。因这些无量纲 数是用π表示旳,故称为π定理。以数学形式可 表示如下。
设个物理量为x1、x2…… xn,则这一物理 过程可表达为一般函数关系式
0.034 0.0276
64.19W (m2 K )
准数 准数旳形式 准数旳物理涵义
Nu 努 赛 尔 特Nusselt
Nu=h·lc/λf
反应对流传热旳强弱 程度
Re 雷 诺 Reynolds
Re
lu
lu
流体流动形态和湍动 程度
Pr 普 兰 德 Prandtl
Pr cp
流体旳物理性质对对 流传热旳影响
热边界层厚度δt由流体中垂直于壁面上 旳温度 分布决定旳,与热扩散率α有关。
如果tW t 则热边界层不存在
5.1.2 相同原理
1、基本概念 1)同一类物理现象:用相同形式和相同内容旳微分
方程所描述旳物理量。 2)物理相同现象:同一类物理现象中,但凡相同旳
现象,在空间相应旳点上和时间相应旳瞬间,其 各相应旳物理量分别成一定旳百分比。
式中 h —平均对流传热系数,W/(m2K); u —流体旳特征流速,m/s; d —管道直径,m; λ—导热系数 ρ —流体密度 cp —定压比热容 η — 动力粘度系数
5.1联合国: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在改革中加强(热点)
课堂练习 1、联合国的主要审议机构是( ) A.安全理事会 B. 联合国大会 C.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发扬民主,广泛协商,积极稳妥,循序渐进; D.秘书处
课堂练习
2、下列关于安理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负主要责任 ②对实质性问题的审议坚持“大国一致”原则 ③对实质性问题的审议,五个常任理事国 发扬民主,广泛协商,积极稳妥,循序渐进; 必须都投赞成票 ④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司法机构 A. ①②③ C. ①② B. ②③ D. ①②③④
时事点击 (二)
朝鲜外交官员余永哲于8月22日,在联合国裁 军谈判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朝鲜自卫性核子吓 阻武器将永远不容谈判。 据报道,在其发言之前,美国裁军大使伍德表 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第一要务是保护美国和其 盟国免遭朝鲜“日益增长的威胁”。 12月 7日晚,刚果民主共和国反叛力量“民主同盟军”分子在该国北基伍省的贝尼地区向联合国维和人员驻地发动 了攻击,造成大批联合国维和人员伤亡。目前至少 14名坦桑尼亚籍的维和人员遇害身亡,50多人受伤,其中有4人 关于美国所说的“持续性的核武威胁”,余永 伤势严重。 哲在这场于日内瓦举办的论坛上表示“只要美国 的敌对政策和核威胁依然不受挑战,朝鲜民主主 义人民共和国将永远不会把自卫性核威慑放到谈 判桌上。” 裁军
三、联合国的作用
作用一
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 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维和:安理会在解决事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全球和地区问题上具有独 特的重要作用。联合国在实践中建立和发展了维和行动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和解决地区冲突作出了独特贡献 2、裁军:联合国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裁军工作机制,召开裁军问题特别大 会,推动多边谈判,促成条约签署。
《公文写作概论》第五章——晓谕类公文

5.3.2 通告的特点
应用的广泛性
一是发文机关具有广泛性,通告的发文机关不受级别高低和性质的限制,所有单位均可使 用通告;二是内容的广泛性,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需要社会公众周知或者遵照执 行的事项均可使用通告;三是发布途径的多样性,通告可以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 甚至张贴等途径发布。
5.2.4 公告的结构和写法
标题
公告的标题可以有四种写法:第一种 是“发文机关+发文事由+文种”;第 二种是“发文机关+文种”;第三种是 “发文事由+文种”;第四种是只有文 种“公告”一个要素构成标题。
正文
公告的正文一般由缘由、具体事项和结语三 部分组成。 “缘由”部分主要介绍发布公告 的原因、根据和目的,该部分有时也可以省 略。 “具体事项”部分介绍时间、地点、事 件、决定、要求等有关内容。 “结语”部分 一般于具体事项后另起一行,书写固定结语 “特此公告”或“现予公告”字样。
通报是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时使用的公文文种,具有真实 性、典型性、引导性、周知性等特点。分为情况通报、事故通报、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四 种类型。
复习思考题
1.公告和通告分别在什么范围内使用? 2.如何区别通告和通报的不同适用范围? 3.公报有哪些特点和类型? 4.通告有哪些特点和类型? 5.通报有哪些特点和类型? 6.怎样写作公告? 7.通告的标题、正文怎样写作? 8.各种通报应如何写作?
引导性
无论是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还 是情况通报,其目的都是通过典型的 人和事,让有关单位和人们学习先进 经验,总结失败教训或者了解全局工 作进展情况,注意易出现的问题等。
什么是组织

什么是组织
在不同上下文中,"组织" 这个词有不同的含义,以下是两个常见的用法:
1. 生物学中的组织:在生物学中,组织是由一组相似或相同类型的细胞组成的结构,这些细胞共同执行特定的生理功能。
生物体的各个层次都包含组织,例如动植物组织、人体组织等。
不同的组织可以组合形成器官,器官系统,最终构成一个完整的生物体。
2. 管理学中的组织:在管理学中,组织是指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形成的社会性系统,其中有明确的职责和任务分工,并通过规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协调和管理。
这种组织可以是企业、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等。
组织的目标通常是为了提供产品或服务、实现利润、推动社会发展等。
在生物学中,组织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而在管理学中,组织是一种社会性系统,旨在协调和管理各种资源以达到设定的目标。
这两个概念都强调了各个部分之间的有序结构和相互协作。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1 组织的概念及性质
组织在现代汉语中组织有动词和名词两种词性,作为动词组织是一种活动,是一种行为过程,体现为管理的一种职能;而作为名词的组织则是管理的载体。
从动态观念来看,组织工作是一个过程,这主要是指组织是维持与变革组织结构,并使组织发挥作用,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在本书中我们将组织定义为:组织是指一种由两个及其以上的人组成的,具有明确
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它按照既定组织目标设置组织结构,对各方面的人和事进行
有效的组合,以协调运转,使职工都为完成总体目标努力。
任何组织都必须具有人员、
职位、职责、关系、信息五大因素。
此外,还必须具有目的性和协作性两大特点。
实践
证明,高明的人能够使任何组织发挥功效。
因为许多事情必须通过人们的相互合作才能
完成。
所以组织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从事集体的工作,使人们能有效地共事。
组织是实现总体目标和计划的保证,因为需要广大职工共同完成组织的总体目标和计划,若职工是一盘散沙,则将一事无成。
所以,管理工作者要对所完成的总体任务进行了解和分析,进而将总体任务分解为一个个基本环节或要素,并明确分工,将任务落实到基层或个人,然后促使他们在分工的基础上密切合作,有效地进行工作。
组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能实现资源增效
组织能把各种资源组合成有机的整体,使各种分散的力量形成合力,从而产生“1+1>2”的效果,也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组织能使资源增效,这是以组织职能发挥正常为前提的,否则就不能增效,甚至会降低效能。
(2)组织是实现目标的依托
作为现代组织是一个综合系统,其目标具有复合性,非单个人或分散的力量能够实现。
要创造条件,改造环境,顺利地实现目标,就必须以组织为依靠。
这当然是因为,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来说,单个人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合理地组织起来就能形成各个人长处和短处的互补机制,就会产生新的力量。
所以,只有依靠组织,才能更好地决策、更好地制定目标和有效地实施目标。
在管理工作中,只有依托组织,才能完成较为宏大的任务,实现目标。
(3)组织是管理者行使职能的实体
管理工作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思想行为施加影响,对管理的其他对象产生诸如调配、使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必然要按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把组织成员编排起来,形成一级制约一级的系统,以及对财、物、事、时等进行统筹安排,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
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管理者行使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没有组织这个实体,这个过程就是失去了存在的形式。
组织工作的目的就是建立和维持一个适宜的职务结构,通过职务结构和职权关系的设计,使每个人知道谁该做什么,谁对哪些后果负责,建立一个默契的工作环境。
组织工作就是指在组织目标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将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各项业务活动加以分类组合,并根据管理幅度原则划分出不同的管理层次和部门,将监督各类活动所必需的职权授予各层次、各部门的主管人员,以及规定这些层次和部门的相互配合关系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组织的目的概括为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