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课后题答案(选择和简答)(唐松涛做)

合集下载

交通规划课后习题答案

交通规划课后习题答案

交通规划课后习题答案交通规划课后习题答案交通规划是现代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道路、公共交通、停车场等方面的规划和设计。

通过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下面是一些关于交通规划的习题及其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交通规划的知识。

1. 什么是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指对城市或地区的交通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交通运输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它包括道路网络、公共交通、停车场、交通信号等方面的规划内容。

2. 为什么需要进行交通规划?交通规划的目的是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合理布局道路和交通设施,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如何进行交通规划?交通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需求、人口分布、交通需求和环境保护等因素。

首先,需要进行交通调查和数据收集,了解城市的交通状况和需求。

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制定交通规划方案,包括道路网络的布局、公共交通的优化、停车场的规划等。

最后,进行交通规划的实施和监测,确保规划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4. 如何评价一个交通规划方案的好坏?评价一个交通规划方案的好坏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需要考虑交通系统的效率,即交通流量和交通速度是否合理。

其次,需要考虑交通的安全性,即是否有合适的交通信号和交通设施保障交通安全。

还需要考虑交通规划的可持续性,即是否考虑了环境保护和能源消耗等因素。

最后,需要考虑交通规划的经济性,即是否能够在合理的成本范围内实施。

5. 交通规划中的公共交通如何设计?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提供便捷、经济、环保的交通方式。

在公共交通的设计中,需要考虑人口分布、交通需求和环境保护等因素。

首先,需要合理布局公交线路,覆盖城市的主要区域和交通枢纽。

其次,需要确定公交车辆的运行频率和发车间隔,以满足不同时间段的交通需求。

《交通规划》A卷答案

《交通规划》A卷答案

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网络教育期末考试年级2014春专业交通运输层次专科起点本专科《交通规划》试题(闭卷)A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交通需求量预测2.交通量速度密度调查3.实际耗时自由行驶时间4.发生吸引5.人工计数法浮动车法机械计数法6.城乡城市7.平均值法图表法公式法8.节点重要度区位理论9.出行端 TI 径路10.独立11.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市场要素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D2.C3.B4.B5.A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制定交通发展目标,又如何将发展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2.OD调查:又称起讫点调查,是对某一调查区域出行个体的出行起点和终点调查,OD 交通量就是指起讫点间的交通出行量。

3.诱增交通量:是指交通系统中由于新建设施或等级改造,提高了服务水平,改变了出行者出行的条件,从而诱发了居民出行和激发了货物流动,产生了新的交通量。

4.道路网的可达性:是指所有交通小区中心到达道路网最短距离的平均值。

该指标值越小,说明其可达性越好,路网密度越大。

5.非集计方法:以单个出行者作为分析对象,充分地利用每个调查样本的数据,求出描述个体行为的概率。

以个人为单位。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1.简述交通规划的大致步骤。

答:交通规划大致步骤:(1)确定目标(2)组织工作(3)数据调查(4)相关基本模型分析(5)分析预测(6)方案设计(7)方案评价(8)反馈修改。

2.交通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交通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交通规划提供全面、系统而又真实可靠的实际参考资料和基础数据。

依据这些数据准确分析规划区域交通现状,对交通规划涉及的经济、运输、交通量等做出可靠的预测,并且制定出合乎社会发展规律并且与交通需求相适应的交通规划方案,达到规划工作指导交通建设与发展的目的的。

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及答案

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及答案

《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40分)二、多项选择题(40分)三、判断题(20分)《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A)卷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城市总体规划中近期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A、2年B、5年C、10年D、20年2、下列那种现象产生的需求不属于交通的范畴()。

A、业务B、泥石流C、工作D、旅行3、下面哪一个不是影响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

A、出行者特性B、出行特性C、交通设施特性D、交通调查特性4、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交通线路拥堵B、交通工具发展滞后C、交通设施比较陈旧D、城市交通空间不够5、城市道路多为高级路面,根据路面自然排水的要求,希望纵坡控制在()以上。

A、0.20.3%B、0.4%C、0.5%D、2.5%6、城市铁路客运站的位置在大城市必须深入城市,宜布置在()位置。

A、距城市边缘2~3公里处B、城市边缘C、城市中心边缘D、城市中心内7、在交通分配中,最简单的分配方法是()。

A、用户最优分配方法B、全有全无分配方法C、系统最优分配方法D、增量加载分配方法8、城市设计的含义可以概括为()。

A、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B、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设计C、对区域规划的实施设计D、对详细规划的具体设计9、下面不属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指标中数量指标的是()。

A、客运量B、运用车辆数C、客运密度D、运营里程10、对于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各部分可达性均等B、网络可靠性较低C、网络空间行驶简单D、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11. 以下那种现象属于交通的范畴( )A、流水B、下雨C、刮风D、驾车兜风12. 劳瑞模型土地利用活动的主体不包括( )A、根底产业部门B、非根底产业部门C、住户部门D、人口13.社会停车场用地属于( )A、对外交通用地B、道路广场用地C、市政工业设施用地D、仓储用地14. 对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选项是 ( )A、各局部可达性均等B、网络可靠性较低C、网络空间行驶简单D、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15. ( ) 是对象区域交通总量A、生成交通量B、发生交通量C、吸引交通量D、全不是16. ( ) 没有完整的 OD 表也可以进行模型参数标定A、重力模型法B、最大熵模型法C、 FurnessD、介入时机模型17. 当人们购置家庭轿车的比例趋于平均化后,职业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逐渐( )A、减弱B、增强C、不变D、无法确定18. 以下那种现象产生的需求不属于交通的范畴〔〕A、业务B、泥石流C、工作D、旅行19. 属于根源性交通需求的是〔〕A、上学B、访友C、工作D、看病20. 对自由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选项是〔〕A、无秩序B、区别性差C、易形成畸形交叉D、不能较好的满足地形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21.劳瑞模型中土地利用活动的主体包括:A. 基础产业部门B. 非基础产业部门C. 住户部门D. 流动人口22.出行生成预测中的聚类分析法认为决定交通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A. 家庭规模(总人口数)B. 小汽车拥有量C. 家庭收入D. 人均收入23.下述道路属于城市道路的有( ) 。

交规名词解释及简答题答案

交规名词解释及简答题答案

交通规划试题类型与综合练习题本课程考试常见题型有名词解释、问答、计算及证明题等。

一、名词解释:第一章交通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指经过调查分析、预测未来的道路交通需求,规划道路网络,并加以实施和修正的全过程。

第二章出行: 出行指居民或车辆为了某一目的从一地向另一地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车辆出行和居民出行。

出行作为计测单位,具备三个基本属性:1.每次出行有起、讫两个端点;2.每次出行有一定的目的3.每次出行采用一种或几种交通方式。

小区形心 :指小区内出行端点密度分布的重心位置(中心点),不一定是该小区的几何面积重心。

期望线:期望线指连接各个小区质心的直线,代表了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核查线:核查线指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一般借用天然的或人工障碍,如河流、铁道等。

主流倾向线:综合期望线,若干条流向相近的期望线合并汇总而成,突出交通的主要流向。

第三章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意义是指城市功能范畴(如居民区、工业区、商业区、零售区、政府机关空间、休闲区等)的空间分布或地理类型土地利用模型:土地利用模型是指描述地域内部经济活动的选址行动以及作为结果的实际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

区位:区位就是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地理位置在空间地域上的结合(1)自然地理位置发生作用往往通过经济地理位置得以实现。

(2)交通地理位置一般又是自然地理位置与经济地理位置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

(3)三种地理位置有机联系,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地域空间,形成一定的土地区位。

可达性:某交通小区所具有的与其它交通小区发生某种联系的可能性的大小。

关于可达性,Hansen1959年提出了如下的定义:潜能:1940年,提出了“连接两城市中心线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两城市人口的乘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Stawart 引入了人口潜能的概念,作为度量相互作用可能性的尺度。

即“城市(或小区) i 中的 人因城市 j 的人口诱发的相互作用的可能性随着城市 j 的人口增加而增高,随着 ij 间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交通规划作业答案

交通规划作业答案

(1) 简述交通需求预测的内容和步骤.现在交通预测中普遍采用的是“四阶段模式”,即交通生成、交通分布、交通方式、交通分配四步骤的交通预测程序。

(1)交通生成预测交通生成预测包括出行产生预测和出行吸引预测。

因为两者的影响因素不同,前者以住户的社会经济特性为主,后者以土地使用的型态为主,故须将出行产生和出行吸引分别进行预测,以求其精确,也利于下一阶段出行分布的工作。

(2)交通分布预测交通分布预测是要找出各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交换量,即要得出由交通生成预测的各出行端交通量与区间出行交换量的关系问题。

(3)交通方式划分预测交通方式划分即交通工具分配与选择,就是指人出行次数在不同的交通方式之间进行划分,这主要是对客运交通而言的,对货运交通规划目前无需进行这一步程序,这是因为城市市内货运交通一般只有卡车交通一种,毋须进行方式预测。

(4)交通分配预测在掌握了各分区的出行产生、出行吸引,以及出行分布情况后,即知道了各分区之间有多少出行交换量后,就可着手进行交通分配。

交通分配就是已知各分区之间的出行交换量,具体地确定它们所选用的路线、所使用的道路的方法,也就是对城市各条道路所分担的交通量进行预测。

(2) 简述城市交通规划包含的主要内容。

答:城市交通规划是指为城市居民的交通行为提供合适的交通设施,改善以致优化城市交通条件,并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城市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个主要内容。

城市交通规划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间内城市的各项用的、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它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一般包含以下工作:①总体设计(工作机构、责任分工、总体设计、目标设计);②交通调查(社会经济调查、交通设施调查、居民出行调查、汽车货运调查、公交运行调查);③交通需求预测(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居民就业就学预测、居民出行分布预测、客运交通需求预测、货运交通需求预测);④方案制定(近期交通治理、中长期道路网规划、公共客运系统规划、静态交通规划、远期交通发展规划);⑤方案评价(网络总体性能评价、交通质量评价、经济效益评价、交通环境评价);⑥信息反馈与方案调整(交通网络结构调整、交通方式结构调整、土地利用调整、交叉口等级及规模调整)。

交通规划课后习题答案解析教学内容

交通规划课后习题答案解析教学内容
5.49
40.29
2
11.22
68.55
9.51
89.28
r3n
5.58
7.98
23.39
P36.95
合计
40.4587.68
38.39
166.52
I(3)重新计算fO.和FD.。
iJ
i
I
IFO10.96;FO21.03;FO30.97;
I
>
i
fD10.97;fD21.03;fD30.96。
i
1
1
(4)收敛判定。
l
I

I由于fO.和fD.的部分系数超出误差范围,因此需要重新进行迭代。
IJ
i

I
|⑸第二次近似:q.2q;(FO.fD0.)/2
i
I
j
I
i
i
I
I
I
I
I
I
I
!
i
求解过程同上,结果得表:
第一次迭代计算0D表(单位:万次)
O\D
1
2
3
合计
1
22.82
11.08
5.27
39.17
2
P11.23
70.59
9.46]
fD°3=V2/D236.9/27.01.37

第一次近似值:qj
0
q.j
(FOi
Fdj)/20
i
:
1
qn
0
qn
(FO1
F;1)/2
17.0
(1.38
1.40)/2
i
23.65
1
q12
0
q12
(FO1

交通规划课后习题

交通规划课后习题

交通规划课后习题第一章绪论1.交通的含义?如何分类?2.交通规划的含义?3.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具体包括哪些方面?4.交通规划按规划目标时期分为哪几类?期限各是多少?5.交通需求预测分为哪四个阶段?第二章交通调查1.延误的含义?分为哪几类?2.OD调查基本术语有哪些?各自含义是什么?3.OD调查方法有哪些?各自特点是什么?4.交通小区划分原则有哪些?第三章交通与土地利用1.城市用地分为几大类?其中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具体包括哪些内容?2.什么是土地利用模型?3.土地利用分析变量包括哪几类,具体包括什么内容?4.理解劳瑞模型相关描述第四章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1.城市交通网络基本形式有哪些?各自特点是什么?2.城市发展形态结构与路网形式有何关系?3.交通网络各项评价指标有哪些?各自含义是什么?4.层次分析法的原理、组成是什么?5.写出下列网络的邻接矩阵、权矩阵、邻接目录表。

6.第5题图如果以1为起点,7为终点,写出其路段—径路连接矩阵。

第五章交通发生与吸引1.什么是交通需求预测?2.原单位法计算原理是什么?3.利用原单位法计算下题,并用总量调整法调整。

各小区现状的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123合计(万次)人口(万人)(基年/规划年)12812.0/16.025521.0/38.032710.0/15.0合计29503111043.0/69.04.出行产生和出行吸引影响因素有哪些?各会产生怎样的影响?5.聚类分析法的原理、优缺点各是什么?第六章交通分布1.什么是交通分布预测?2.交通分布预测中底特律法、福莱特法、福尼斯法的计算原理分别是什么?3.增长系数法的优缺点各是什么?4.重力模型的优缺点有哪些?5.标定乌尔希斯模型参数,假设f=c ij-r,ε<3%。

6.根据给出的现状分布交通量和将来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分别利用底特律法、福莱特法、福尼斯法求将来出行分布交通量,ε<3%。

交通规划课后题答案选择和简答唐松涛做

交通规划课后题答案选择和简答唐松涛做

2.平均增长系数法不能用于出行分布预测模型不属于交通和土地利用的模型4.浮动车不能获得出行吸引量5.自由式交通网络结构的形成与城市自然地理位置有关6.随出行距离增加,自行车的分担率先大后小7.出行生成预测的聚类分析假设:一定时期内的出行率稳定,家庭规模的变化很小,收入与车辆拥有量保持不变8.全有全无分配是假设路网没有拥挤路阻不变的9.重力模型(分子含OD,分母含D)满足发生条件约束是SUE的一种特例11.由于感知存在差异导致用户路径选择的差异是交通流分派中用户的随机性12.集计是在个体信息基础上,通过分门别类统计分析描述总体行为13.为检验交通流分配模型精度,采用将现状OD量分配到规划路网上方法14.交通规划范围:交通调查,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需求量的预测,交通网络规划与设计,交通网络分析评价15.交通状态因素不影响交通方式选择16.在环形放射状交通网络中。

放射线的作用:承担主城与卫星城的内出行17.在交通分配中,最基本的方法:全有全无方法18.考虑小区位置系数影响的方法是Fratar法(福莱特法)1.交通规划:确定交通目标与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和交通行动的过程2.重力模型包括:无约束重力模型,单约束重力模型,双约束重力模型3.对调查区域而言,出行分为境内出行,境外出行,内外出行4.区域境界线调查是起迄点调查的一部分,主要用于核对出行调查数据5.城市交通网络基本形式:方格网式交通网,带状交通网,放射状交通网6.预测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主要方法:原单位法,聚类分析法,增长率法7.交通规划的需求主要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市场要素8.交通流三要素:交通量,车速,密度9.按交通设施分类,交通规划分为:交通网络规划,交通节点规划10.交通调查包括:交通运输,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基础资料,相关政策法规,建设资金,交通规划影响11.分布较同量的预测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为生成交通量预测,一类为发生与吸引交通量预测12.道路网密度是城市建成区内道路长度与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比值13.调查中以小客车为标准14.非集计是以个人为单位构造模型确定交通方式的选择概率,然后再将每个人的结果集计,预测分担交通量的模型15.区间车调查方法:牌照发,跟车法16.延误:由于道路和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程时间损失。

交通规划试题及答案下载

交通规划试题及答案下载

交通规划试题及答案下载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交通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道路通行能力B. 减少交通事故C. 提高交通效率D. 以上都是答案:D2. 交通规划中,交通需求预测的常用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四阶段模型B. 交通调查C. 交通模拟D. 交通管制答案:D3. 在交通规划中,下列哪项不是交通流的基本参数?A. 流量B. 速度C. 密度D. 车辆类型答案:D4. 交通规划中,交通分配的目的是?A. 确定交通流在路网中的分布B. 计算交通流的速度C. 预测交通流的密度D. 以上都不是答案:A5. 交通规划中,交通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收集交通流数据B. 收集道路设施数据C. 收集交通需求数据D. 以上都是答案:D6. 交通规划中,交通流理论的主要应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交通信号控制B. 交通流模拟C. 交通流预测D. 交通设施设计答案:D7. 交通规划中,交通影响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A. 交通流量分析C. 交通延误分析D. 以上都是答案:D8. 交通规划中,交通模型的建立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确定模型结构B. 收集数据C. 模型验证D. 交通管制答案:D9. 交通规划中,交通流的稳定性分析主要关注以下哪方面?A. 交通流的分布B. 交通流的速度C. 交通流的波动答案:C10. 交通规划中,交通信号控制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道路通行能力B. 减少交通事故C. 提高交通效率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交通规划中,交通流的基本参数包括以下哪些?A. 流量B. 速度C. 密度D. 车辆类型答案:ABC12. 交通规划中,交通调查的类型包括以下哪些?A. 交通流量调查B. 交通速度调查C. 交通延误调查D. 交通事故调查答案:ABCD13. 交通规划中,交通流理论的应用包括以下哪些?A. 交通信号控制B. 交通流模拟C. 交通流预测D. 交通设施设计答案:ABC14. 交通规划中,交通模型的建立包括以下哪些步骤?A. 确定模型结构B. 收集数据C. 模型验证D. 交通管制答案:ABC15. 交通规划中,交通信号控制的目标包括以下哪些?A. 提高道路通行能力B. 减少交通事故C. 提高交通效率D. 降低环境污染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交通规划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交通效率。

交通规划答案

交通规划答案

作业一:试用下表中的出行发生量、出行吸引量和常住人口(分男女性别),计算将来的出行生成量、出行发生量及出行吸引量。

8.69.171.72.71.189.70.58.94.4)(0.52.106.50.120.240.130.150.260.150.120.240.13/(0.140.270.15321将来女性的常住人口将来男性的常住人口现状女性的常住人口万人现状男性的常住人口现状女性的出行吸引量现状男性的出行吸引量现状女性的出行发生量日)万出行数现状男性的出行发生量小区解:男性:O\D 1 2 3 合计 人口 1 15.0 5.6/7.9 2 27.0 10.2/18.1 314.0 5.0/7.2 合计15.026.015.056.020.8/33.2男性出行生成量:56.00.150.260.1514.027.015.0T p =++=++= 男性现状常住人口: 8.200.52.106.5=++=N 男性将来常住人口: 2.332.71.189.7=++男性现状平均出行率T/N :)/(692.256.0/20.8日、人出行数= 男性将来生成交通量:)/(4.89692.22.33)/(日万出行数=⨯=⨯=N T M T n将来男性出行发生与吸引量:O\D 1 2 3 合计 1.0 21.16 2.0 47.91 3.020.16 合计21.16 46.14 21.16总量控制:∑∑≠jjii DO ⎪⎭⎪⎬⎫23.8946.88⎪⎪⎪⎪⎭⎪⎪⎪⎪⎬⎫∑∑⨯=⨯=N ii iN i i i DT D D O T O O //''因为,T=89.4 万次/日调整后将来男性出行发生与吸引量O\D 1 2 3 合计 1.0 21.20 2.0 48.00 3.0 20.20 合计 21.38 46.6321.38 89.39 女性:O\D 1.0 2.0 3.0 合计 人口 1.0 13.0 4.4/7.1 2.0 24.0 9.8/17.9 3.0 12.0 5.0/6.8 合计 13.0 24.0 12.049.019.2/31.8女性出行生成量:49122413122413T p =++=++= 女性现状常住人口: 2.1958.94.4=++=N 女性将来常住人口: 8.318.69.171.7=++女性现状平均出行率T/N :)/(552.22.19/49日、人出行数= 女性将来生成交通量:)/(15.81552.28.31)/(日万出行数=⨯=⨯=N T M T n 调整后将女性出行发生与吸引量O\D 1 2 3 合计 1 20.98 2 43.84 3 16.32 合计 20.98 43.8416.32 81.14 将调整后的男性和女性出行发生与吸引量合并O\D 1 2 3 合计 1 42.18 2 91.84 3 36.52 合计 42.36 90.4737.7170.53作业二:试用指定的方法,求出下列图、表示分布交通量。

交通运输规划(复习资料)

交通运输规划(复习资料)

《交通运输规划》课程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交通规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2.某小区有住宅楼和办公楼各一栋,住宅楼125户住宅,办公楼面积1.5万平方米。

根据调查获得高峰时间内住宅楼的出行发生率为4人次/户,高峰时间内办公楼的出行吸引率为0.2人次/平方米,则该小区高峰时间内的出行发生量为______人次,出行吸引量为______人次。

3.为了获得“人们对假定条件下的多个选择方案所表现出来的主观偏好”而进行的意愿调查成为____。

4.城市的基本布局形态一般为中央组团式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5.交通规划一般认为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交通网络分析评价等内容。

6.描述交通流特性最重要的三个基本参数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7.层次分析法一般分为三层,它们是______、______和方案层。

8.______指车辆在道路某一区间内的行驶距离和行驶时间的比值。

9.______指居民或车辆为了某一目的从一地向另一地移动的过程。

10.可以用来预测交通方式划分率有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指连接个各个小区形心的直线,代表了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12.在OD表中每一行之和表示该小区的______;每一列之和表示该小区的______。

13.Logit模型假设径路的随机误差相互______(填独立或相关)。

14.______交通流分布能更够更好地反映网络的拥挤性。

15.动态交通分配是以路网______为对象、以______目的开发出来的交通需求预测型。

16.OD调查主要分为 3 类:______、______和______。

17.影响交通方式划分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5种即可)。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6章)作业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6章)作业

《交通规划原理》第1-6章练习题第一章绪论1.交通规划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答: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部分。

2.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有什么关系?答: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通常,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两地间和区域的机动性提高,人们愿意在交通设施附近或沿线购买房屋、建立公司或厂房,从而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某种用途的土地利用又会要求和促进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交通量,同时研究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土地利用的作用。

3.试叙述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1930 年~1950 年)。

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由新的代替道路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挤。

采用的技术方法是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机动车保有量为基础的交通量成长预测,基于经验方法的交通量分配。

第二阶段(1950 年~1960 年)。

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主要解决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带来的交通阻塞,为汽车交通的道路交通规划。

其特点是以高通行能力道路为对象的长期性道路规划。

采用的技术特征方法是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道路交通为对象的三阶段预测法。

使用的社会经济技术参数为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汽车保有量。

第三阶段(1960 年~1970 年)。

该阶段的道路交通状况是美国汽车保有量激增,在市中心高峰时必须进行汽车通行限制,刘易斯·曼福特对当时的道路的交通状态进行了精辟总结,即“美国人都为汽车教信徒,美国是靠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

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通过综合交通规划,合理分配交通投资(私人交通对公共交通),征收停车费,进行长期性交通规划。

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为四节段预测法,分析单位由车辆至人;交通方式划分阶段被导入到了交通需求预测之中;一般化费用开始使用和个人选择模型的提出也是其特征。

交通规划课后题答案(选择和简答)(唐松涛做)

交通规划课后题答案(选择和简答)(唐松涛做)

1.Logit模型具有IIA特性2.平均增长系数法不能用于出行分布预测3.Logit模型不属于交通和土地利用的模型4.浮动车不能获得出行吸引量5.自由式交通网络结构的形成与城市自然地理位置有关6.随出行距离增加,自行车的分担率先大后小7.出行生成预测的聚类分析假设:一定时期内的出行率稳定,家庭规模的变化很小,收入与车辆拥有量保持不变8.全有全无分配是假设路网没有拥挤路阻不变的9.重力模型(分子含OD,分母含D)满足发生条件约束10.UE是SUE的一种特例11.由于感知存在差异导致用户路径选择的差异是交通流分派中用户的随机性12.集计是在个体信息基础上,通过分门别类统计分析描述总体行为13.为检验交通流分配模型精度,采用将现状OD 量分配到规划路网上方法14.交通规划范围:交通调查,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需求量的预测,交通网络规划与设计,交通网络分析评价15.交通状态因素不影响交通方式选择16.在环形放射状交通网络中。

放射线的作用:承担主城与卫星城的内出行17.在交通分配中,最基本的方法:全有全无方法18.考虑小区位置系数影响的方法是Fratar法(福莱特法)1.交通规划:确定交通目标与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和交通行动的过程2.重力模型包括:无约束重力模型,单约束重力模型,双约束重力模型3.对调查区域而言,出行分为境内出行,境外出行,内外出行4.区域境界线调查是起迄点调查的一部分,主要用于核对出行调查数据5.城市交通网络基本形式:方格网式交通网,带状交通网,放射状交通网6.预测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主要方法:原单位法,聚类分析法,增长率法7.交通规划的需求主要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市场要素8.交通流三要素:交通量,车速,密度9.按交通设施分类,交通规划分为:交通网络规划,交通节点规划10.交通调查包括:交通运输,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基础资料,相关政策法规,建设资金,交通规划影响11.分布较同量的预测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为生成交通量预测,一类为发生与吸引交通量预测12.道路网密度是城市建成区内道路长度与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比值13.调查中以小客车为标准14.非集计是以个人为单位构造模型确定交通方式的选择概率,然后再将每个人的结果集计,预测分担交通量的模型15.区间车调查方法:牌照发,跟车法16.延误:由于道路和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程时间损失。

(完整版)交通规划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交通规划课后习题答案

02.134.36/9.36/;99.068.91/3.90/;02.149.38/3.39/;02.117.35/0.36/;99.03.93/9.91/;01.18.6/38.043/331221111331221111321321==================D V F D V F D V F O U F O U F O U F D D D O O O (5)收敛判别。

由于1iO F 和1j D F 的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因此不需继续迭代计算。

上表即为所求的最总分布交通量表。

未定常数。

:,,1]exp[]exp[]exp[γβαγβαβα+⋅+⋅=⋅+⋅=-=+=CAR ij CAR ij CAR ij BUSij BUS ij BUS ij BUS ijCAR ij CAR ij BUS ij BUS ij BUS ij c t V c t V p P V V V p可得:BUSijV1 2 3 1 -1.017 -1.534 -1.807 2 -1.454 -1.336 -2.118 3-1.807-2.118-1.017CAR ijV1 2 3 1 0.051 -0.464 -0.689 2 -0.464 -0.368 -0.776 3-0.689-0.776-0.058又因为:BUSijCAR ij CAR ij BUS ij BUS ij BUS ijp P V V V p-=+=1]ex p[]ex p[]ex p[ BUS ijP 1 2 3 1 0.2558 0.2554 0.2464 2 0.2708 0.2754 0.2071 30.24640.20710.254412 3 1 0.7442 0.7446 0.7536 2 0.7292 0.7246 0.7929 30.75360.79290.7456CARijP(5)旅游区标志:提供旅游景点方向、距离的标志,分为指引标志和旅游符号。

交通规划课后题答案选择和简答唐松涛做

交通规划课后题答案选择和简答唐松涛做

2.平均增长系数法不能用于出行分布预测模型不属于交通和土地利用的模型4.浮动车不能获得出行吸引量5.自由式交通网络结构的形成与城市自然地理位置有关6.随出行距离增加,自行车的分担率先大后小7.出行生成预测的聚类分析假设:一定时期内的出行率稳定,家庭规模的变化很小,收入与车辆拥有量保持不变8.全有全无分配是假设路网没有拥挤路阻不变的9.重力模型(分子含OD,分母含D)满足发生条件约束是SUE的一种特例11.由于感知存在差异导致用户路径选择的差异是交通流分派中用户的随机性12.集计是在个体信息基础上,通过分门别类统计分析描述总体行为13.为检验交通流分配模型精度,采用将现状OD量分配到规划路网上方法14.交通规划范围:交通调查,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需求量的预测,交通网络规划与设计,交通网络分析评价15.交通状态因素不影响交通方式选择16.在环形放射状交通网络中。

放射线的作用:承担主城与卫星城的内出行17.在交通分配中,最基本的方法:全有全无方法18.考虑小区位置系数影响的方法是Fratar法(福莱特法)1.交通规划:确定交通目标与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和交通行动的过程2.重力模型包括:无约束重力模型,单约束重力模型,双约束重力模型3.对调查区域而言,出行分为境内出行,境外出行,内外出行4.区域境界线调查是起迄点调查的一部分,主要用于核对出行调查数据5.城市交通网络基本形式:方格网式交通网,带状交通网,放射状交通网6.预测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主要方法:原单位法,聚类分析法,增长率法7.交通规划的需求主要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市场要素8.交通流三要素:交通量,车速,密度9.按交通设施分类,交通规划分为:交通网络规划,交通节点规划10.交通调查包括:交通运输,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基础资料,相关政策法规,建设资金,交通规划影响11.分布较同量的预测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为生成交通量预测,一类为发生与吸引交通量预测12.道路网密度是城市建成区内道路长度与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比值13.调查中以小客车为标准14.非集计是以个人为单位构造模型确定交通方式的选择概率,然后再将每个人的结果集计,预测分担交通量的模型15.区间车调查方法:牌照发,跟车法16.延误:由于道路和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程时间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Logit模型具有IIA特性
2.平均增长系数法不能用于出行分布预测
3.Logit模型不属于交通和土地利用的模型
4.浮动车不能获得出行吸引量
5.自由式交通网络结构的形成与城市自然地理位置有关
6.随出行距离增加,自行车的分担率先大后小
7.出行生成预测的聚类分析假设:一定时期内的出行率稳定,家庭规模的变化很小,收入与车辆拥有量保持不变
8.全有全无分配是假设路网没有拥挤路阻不变的
9.重力模型(分子含OD,分母含D)满足发生条件约束
10.UE是SUE的一种特例
11.由于感知存在差异导致用户路径选择的差异是交通流分派中用户的随机性
12.集计是在个体信息基础上,通过分门别类统计分析描述总体行为
13.为检验交通流分配模型精度,采用将现状OD 量分配到规划路网上方法
14.交通规划范围:交通调查,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需求量的预测,交通网络规划与设计,交通网络分析评价
15.交通状态因素不影响交通方式选择
16.在环形放射状交通网络中。

放射线的作用:承担主城与卫星城的内出行
17.在交通分配中,最基本的方法:全有全无方法
18.考虑小区位置系数影响的方法是Fratar法(福莱特法)
1.交通规划:确定交通目标与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和交通行动的过程
2.重力模型包括:无约束重力模型,单约束重力模型,双约束重力模型
3.对调查区域而言,出行分为境内出行,境外出行,内外出行
4.区域境界线调查是起迄点调查的一部分,主要用于核对出行调查数据
5.城市交通网络基本形式:方格网式交通网,带状交通网,放射状交通网
6.预测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主要方法:原单位法,聚类分析法,增长率法
7.交通规划的需求主要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市场要素
8.交通流三要素:交通量,车速,密度9.按交通设施分类,交通规划分为:交通网络规
划,交通节点规划
10.交通调查包括:交通运输,社会经济土地利用
基础资料,相关政策法规,建设资金,交通规划
影响
11.分布较同量的预测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为生
成交通量预测,一类为发生与吸引交通量预测
12.道路网密度是城市建成区内道路长度与城市
建成区总面积的比值
13.调查中以小客车为标准
14.非集计是以个人为单位构造模型确定交通方
式的选择概率,然后再将每个人的结果集计,预
测分担交通量的模型
15.区间车调查方法:牌照发,跟车法
16.延误:由于道路和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
通管理与控制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
行程时间损失。

17.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
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1.是么是OD调查,分为几类,OD调查结果精度如
何检验
OD 调查的目的
弄清交通源和交通源之间的关系,获取道路网上
交通流的构成、流量、流向、车辆起讫点、货物
类型等数据,从而推求目标年的交通量,为交通
规划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分类:居民OD调查、车辆OD调查、货流OD调查
精度检验:
现场验收数据的完备性和连贯性;
计算有效性范围和数据的一致性;
统计边界线辅助调查和核实线上的数据,并与调
查数据比较。

2.OD交通调查有哪些方法
路边询问法、表格调查法、家庭访问法、明信片
调查法、车辆牌照法
3.简述城市交通网络基本形式及特点
城市交通网络的基本形式大致可以分为:方格网
式、带状、放射状、环形放射状和自由式等。

(1)方格网式(北京)
优点:各部分的可达性均等,秩序性和方向感较
好,易于辨别,网络可靠性较高,有利于城市用
地的划分和建筑的布置。

缺点:网络空间形式简单、对角线方向交通的直
线系数较小。

(2) 带状
由一条或几条主要交通线路沿带状轴向延伸,并
与一些相垂直的次级交通线路组成类似方格状的
交通网。

可使城市的土地利用布局沿着交通轴线方向延伸
并接近自然,对地形、水系等条件适应性较好。

(3) 放射状
放射状交通网络常被用于连接主城与卫星城之间
(4) 环形放射状
由环形和放射交通线路组合而成。

放射状交通线路承担内外出行,并连接主城与卫
星城;
环形交通网承担区与区之间或过境出行,连接卫
星城之间,减少卫星城之间的出行穿越主城中心。

(5) 自由式
多为因地形、水系或其他条件限制而自由布置。

优点:较好地满足地形、水系及其他限制条件。

适合于地形条件较复杂及其他限制条件较苛刻的
城市。

在风景旅游城市或风景旅游区可以采用自
由式路网,以便于与自然景观的较好协调。

缺点:无秩序、区别性差,同时道路交叉口易形
成畸形交叉。

4.现有发生和吸引量预测的方法有哪些,如何让
调整才能使OD表的发生和吸引量之和相等
主要预测方法:原单位法、增长系数法、聚类分
析法、函数法
1)总量控制法当发生交通量与吸引交通量不相等
时,可以应用研究区域的生成交通量对二者进行
校正:
2)调整系数法:当上式不满足时,一般认为所有
小区出行发生总量更可靠些。

从而,可将吸引
总量乘以一个调整系数,即:
5. 重力模型的特点
①.优点
(1)直观上容易理解。

(2)能考虑路网的变化和土地利用对人们的出行
产生的影响。

(3)特定交通小区之间的OD交通量为零时,也
能预测。

(4)能比较敏感地反映交通小区之间行驶时间变
化的情况。

②.缺点
(1)模型尽管能考虑到路网的变化和土地利用对
出行的影响,但缺乏对人的出行行为的分析,跟
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

(2)一般,人们的出行距离分布在全区域并非为定
值,而重力模型将其视为定值。

(3)交通小区之间的行驶时间因交通方式和时间
段的不同而异,而重力模型使用了同一时间。

(4)求内内交通量时的行驶时间难以给出。

(5)交通小区之间的距离小时,有夸大预测的可能性。

(6)利用最小二乘法标定的重力模型计算出的分布交通量必须借助于其他方法进行收敛计算。

6 . 简述Wardrop平衡原理及在交通分配中的应用
Wardrop平衡原理
需求是由OD对的出行量和某一服务水平的交通方式来表示的。

在运输系统中,存在不同条件下的平衡点。

道路网络中最简单的平衡是给定出行矩阵中的出行者按照最小出行费用来选择路线。

通常,出行者会尝试各种线路方案,在多次尝试后可确定一个相对固定的方式。

当出行者找不到更好的路线抵达其目的地时,此时对应的路径就反映了一种平衡:出行者已经在最佳路线上出行,这就是路网平衡。

7.简述Wardrop第一第二平衡原理及区别Wardrop第一原理:在道路的利用者都确切知道网络的交通状态并试图选择最短径路时,网络将会达到平衡状态。

Wardrop第二原理:系统平衡条件下,在拥挤网络中,交通流应按照平均或总的出行成本最小的方式来分配。

第一、第二原理的比较:
第一原理主要是建立个体驾驶员使其自身出行费用最小化的行为模型
第二原理是面向交通规划师和工程师的
一般来说,这两个原理所得到的流量是不同的。

人们只能期望实际交通流按照Wardrop第一原理(即用户平衡)的近似解来分配,第二原理为交通管理人员提供了一种决策方法。

8.简述容量限制-迭代平衡分配方法的基本原理,缺点,及改进方法
基本原理:假设路网各路段上流量为零,按零流量计算出十路阻,并分配OD表,然后按分配流量计的算路阻,冲洗分配整个OD表,最后比较新分配的路段流量与原来分配的路段流量、新计算的路阻与原来计算的路阻,若比较接近,满足迭代需求,则停止迭代,获得最后分配的交通流量,否则,根据新计算的路权,再次分配制造满足要求
缺点:若迭代平衡方法事先无法估计迭代次数及计算工作量,对于较复杂的网络,可能会因为个别路段的迭代精度无法满足要求而进入死循环,出现算法不收敛情况
改进:事先设定一个最大迭代次数,平衡流量即取最后四次迭代的路段流量的平均值,而且当前迭代的阻抗值为前两次阻抗值的加权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