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

合集下载

2-3寓言二则

2-3寓言二则

寓 意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没有真 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蒙混 度日的人。 寓言告诉我们:做人要老老 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造间有三“横”。

造字本义:古代军事模拟实 战的流程式操练。 易错笔画:右半部分不添笔 画不减笔画。

造字本义:众人以掌击鼓。
易错笔画:左半部分的笔画 看清后再下笔。

寓(寓言) 遇(遇到)
造字本义:在房屋中手持面具 娱乐。
寓 言
想一想我们都学过了哪些 寓言?它们都讲了一个什么故 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说说这些寓言都有哪些共 同的特点?
寓言二则
掩耳盗铃 滥竽充数
掩耳盗铃 铃铛
丁零丁零 掩起来
发觉
偷走
滥竽充数
竽(yú )
滥竽充数 鼓着腮帮 装腔作势
1、做买卖要按质论价,讲究信誉,不能以次充好滥竽充数。(② )
2、不懂就不懂,不能在大伙儿里边滥竽充数不懂装懂。( ①)
3、班长小红谦虚地说:“这次被评为文明班级,都是全体同学 干出来的,我不过是滥竽充数,挂个空名而已。 (③ ) 4、德化南门农贸菜市场有一些经营者把烂鱼放到鲜鱼中滥 竽充数以高价格卖出。 (②)
整齐 编排 演奏
排场 溜走
继承 改成
读书要求:
读正确,做到不读错字、不 丢字、不添字、不读破句。
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1、《掩耳盗铃》的故事 为什么让人觉得可笑? 2、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 个什么道理?
寓 意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愚蠢又 自己欺骗自己的人。 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 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 作聪明的结果只能是自己害自己。
后来,齐宣王 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 继承了王位。齐湣王 的爱好与齐宣王不同, 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 他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 地吹给他听。

《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

《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

《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想必大家肯定听过很多寓言故事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

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

”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

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

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

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

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

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

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2023年最新的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及翻译4篇

2023年最新的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及翻译4篇

2023年最新的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及翻译4篇滥竽充数人物:齐宣王、南郭先生、大臣二人、乐队8人。

第一场大殿上 (解说:从前,齐国有个大王叫齐宣王,他特别喜欢听吹竽,这天早朝,他们又议论起组建吹竽队的事。

) 大臣甲:大王,我们齐国乃是当今第一强国,我们的竽队应该是天下第一!大臣乙:对。

我建议组建一支百人大乐队,以显我大国之风采。

大臣甲:不,一百人太少了,最少也得二百人!大臣乙:要这么说,二百人也不足以显示我齐国之强大,我看,应该再加50人,二百五,多么强大的阵容,多么…… 齐宣王:(很生气)什么二百五,太不像话了!来人那,宣本王旨意,立即组建一支三百人的竽队,以显我大国之威。

众人齐(磕头):大王圣明!(画外音:大王有旨,为显我大齐风采,立即组建三百人吹竽队,有此才能者快来报名啊,待遇从优,名额有限,来晚了可没有卖后悔药的呀!)南郭先生上,边走边叨咕:我的名字叫南郭,好吃懒作不干活,听说大王要建竽队,这可是个大好活。

那位说了,您会吹竽吗?要说吹竽我不会,拍马吹嘘(嘿)还差不多。

不过人多容易混,滥竽充数我有辙!怎么个混法,那我可不告诉你…… (拿出竽,往竽眼里塞东西。

)(画外音:您还别说,南郭先生还真有办法,这往竽眼里塞的是什么东西呀?)南郭:嘿!这是谁呀,怎么都给我说出去啦抱着竽见大臣甲(鞠躬):大人好!大臣甲(傲慢的):干什么呀?南郭:我想参加吹竽队,您看……啊(递上银子)大臣甲:啊()……啊()……哈哈哈,行啊行啊,(很神秘的)您一定吹得棒极了,是吗?南郭:那当然了!(南郭先生走下)大臣甲:(洋洋得意的)谁来不是来呀。

(回转身)启禀大王,三百人乐队已招齐,请大王御览。

齐宣王:(高兴的)好,好,马上召见!本王要立即听他们演奏!(乐队九人上,南郭居中)大臣甲:奏乐!(音乐起)(一声尖利的声音,十分刺耳)(众人停,只有南郭仍在装腔作势的吹奏。

)齐宣王:(大怒)什么人,吹出如此刺耳的声音,还不给我拿下!大臣乙(抓住南郭的脖领)大王,就是他!他用这样的声音刺伤您的龙耳,真是罪该万死!齐宣王:哼,好大的胆子,推出去,杀!(众人齐):大王圣明!南郭(浑身发抖):大……大……大王,小民冤……冤……冤……冤枉!大臣甲:你欺君枉上,罪该万死,还有什么冤枉的!快推出去,杀!齐宣王:慢,让他说,看他还能说什么!南郭:大王圣明!大王容禀。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寓言二那么二、所在班级状况,同学特点分析本班共有同学65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28人。

同学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学习习惯比较好,基础扎实,大多数同学爱读书,作文水平提高比较快,但同学两极分化比较严峻,学困生比较多,给老师的教学带来肯定难度。

三、教学内容分析由虚构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课文包括两那么寓言,每那么寓言的题目都是一个成语,所以也是两个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这那么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

寓言先说那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方法;最末写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

这那么寓言告知我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慧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

人们常用“掩耳盗铃”来比方蠢人自己欺诈自己的行为。

《鱼目混珠》讲的是战国时候,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充数,后来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溜走。

这那么寓言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蒙混度日的人。

寓言告知我们:做人要老诚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四、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理。

4、引导同学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引导同学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六、教学课时两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插图,引导看图。

师:图上画的有哪些人?他们在哪儿干什么?生:图上画了两个人。

生:他们在一个大门口。

生:有一个人左手捂着自己的耳朵,右手伸手摸一个铃铛。

生:不对,老师,不是伸手去摸,他是想偷去。

师:对,那个人正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今日来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小学语文-有答案-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同步练习卷(5)

小学语文-有答案-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同步练习卷(5)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同步练习卷(5)一、文本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yuè lè)队就有三百人。

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到齐宣王那里,请求参加吹竽队。

齐宣王给他很高的待遇,把他编在吹竽队里。

其实,南郭先生不会吹竽。

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shǔ shù)。

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人发觉(jué jiào)。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

齐滑王也爱听吹,但是他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改成一个挨(āi ái)一个地吹给他听。

听到这个消息,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溜走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发觉﹣﹣________ 装腔作势﹣﹣________(2)给文中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________”。

(3)把具体表现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句子画上“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齐宣王喜欢________,又喜欢________,所以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________。

齐湣王也喜欢________,但他不喜欢________,所以南郭先生偷偷地溜走了。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多选)()A.齐滑王知道南郭先生不会吹竽。

B.情况不明,好坏不分,会给投机取巧的人可乘之机。

C.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

D.要认真的考察人,使不学无术的骗子无法混下去。

2.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寓言二则》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寓言二则》
• 二、阅读《刻舟求剑》,完成作业 •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编者是 ________。 • 2.为下列字注音。 • ①坠( ) ②遽( ) ③契( ) • 3.解释下列词语。 • ①涉( ) ②是( ) • ③遽( ) ④求( ) • 4.分别指出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 •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②遽契其舟( ) • 5.翻译句子。 •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 6.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楚人的方法能找到 剑吗?为什么?
三读课文,回答问题:
1、船靠岸以后,楚人没捞到剑可能会 想些什么? 2、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的看法? 3 、如果你是和他一起坐船过江的人看 到整个情景想对楚人说些什么?
“是吾剑之 所从坠。”
楚人: 不慌不忙 十分自信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于水,遽令舟止,遂取绳索引磁 石坠于水,往复行舟。未几,果 得剑。灵活机智,晓得变通,求 剑若此,不亦智乎!
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shè



ruòBiblioteka 涉 遽 契 矣 若(战国)《吕氏春秋》 楚人/有涉(shè)江者,其剑/
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
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huò)乎!
糊涂

三年级第二单元日积月累寓言故事文档

三年级第二单元日积月累寓言故事文档

三年级第二单元日积月累寓言故事文档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①邯郸学步(hán dān xuébù):《庄子·秋水》记载,有一个燕国人到赵国的首都邯郸去,看到那里人走路的姿势很美,就跟着学起来。

结果不但学得不像,而且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

出处——《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例句——不管学什么,都不能邯郸学步,生搬硬套。

例句——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邯郸学步。

②滥竽充数(làn yúchōng shù):古代齐国有一位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的乐队里充数。

见《韩非子·内储说上》。

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有时也用作自谦的话。

竽:古代管乐器。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廓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悦)之。

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效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例句——做学问容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滥竽充数。

③掩耳盗铃(yǎn ěr dào líng):偷铃铛的人怕铃响,把自己耳朵堵住,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掩耳盗铃[作者] 吕不韦[朝代] 先秦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例句——你不要再自欺欺人了,那样的话只会是掩耳盗铃。

例句——你不要再自欺欺人了,那样的话只会是掩耳盗铃。

④自相矛盾(zìxiāng máo dùn):《韩非子·难势》上说,有个人又卖矛,又卖盾。

2.3寓言二则《掩耳盗铃》

2.3寓言二则《掩耳盗铃》

明知道有这样的后果,还要这样做,欺骗的是 谁?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 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 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人 们常用“掩耳盗铃”来比喻蠢人 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
北师大版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二单元
《天鹅、梭鱼和大虾》 《南辕北辙》
《画龙点睛》
寓言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把一个深
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炼、生动的故事里。
1.一般用一个假托的故事来隐喻, 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大量采用拟人化手法。 3.具有强烈的夸张和讽刺的意味。
寓言 掩耳盗铃 丁零
làn yú gǔ

yǎn
dào
dīng ling biān
发觉
jué
滥竽充数 鼓着腮帮 演奏
sāi
shù
pái
排场 待遇

编写
qiāng shì
装腔作势
liū
yǎn zòu
继承
chéng gǎi
改成 溜走
☀小组合作一:和词语交朋友
1、读:小组长带领组员读一读词语。 2、想:开动脑筋想一想“演、承”两 个字的部首是什么?在书写的 时候需要注意什么?你还知道 哪些带有这些部首的字? 3、说: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识字的好 方法。
寓 (yù) (寓言) 盗(dào) (盗窃) 奏(zòu) (演奏) 腔(qiāng) (腔调) (liū)(溜走) 挨 (āi) (挨着) 溜
我会写
shù yǎn gǔ ché ng gǎi
数齐排编
பைடு நூலகம்
qí pái biān
演鼓承改
掩:遮盖
盗:偷
☀小组合作二:读好课文我能行
1.小组内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 信大胆地向全班展示。 2.小组内每个人试着看图说一说, 《掩耳盗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教学设计《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2、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

许多寓言已演变成为成语,在生活中可以运用这些词语,使自身的语言更生动,更准确。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教学难点: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

教学准备:从网上浏览课文图片和竽的图片,准备生字卡。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导入,整体阅读提问:1.在预习的基础上说说“掩耳盗铃”四个字各是什么意思?2.将四个字的解释连起来说说“掩耳盗铃”的意思。

3.那个人为什么要捂住自身的耳朵去偷那个铃铛呢?结果怎样?4. 读课文时,看全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第l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二、学习重点,深入体会1.默读第2自然段,读后标出这段有几句话?自读感悟2.再次默读第2自然段,考虑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议读交流3.读第一句,说说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4.出示幻灯a 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b 他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讨论:1.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2.“明明知道”什么意思?3.他明明知道什么?4.铃铛为什么会丁零丁零响起来?用手碰铃铛会发生什么现象?5.“碰”和“响’’之间什么关系?6.为什么会被发觉?体会“响”与“碰”之间的关系。

过渡:这个人明明知道用手一碰→响→发觉可是他太想得到那个铃铛了。

他想出了怎样的方法?指名读第2句出投影片:a 假如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b 假如把耳朵掩住就听不见响声。

7.他是怎样做的?默读第3句画出表示动作的词。

8.从刚才有想法到现在他真的这样去做了,结果怎样呢?点评归纳9.大声读第2自然段,体会前后的感情变化。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笔记三年级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笔记三年级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笔记三年级
1. 《亡羊补牢》这故事可太有意思啦!就像我们平时犯了错,得赶紧改正,不然会有更大的麻烦呀!我读的时候就在想,那丢羊的人要是早点把羊圈修好,不就不会丢那么多羊了嘛,真是让人着急啊!
2. 《画蛇添足》哇,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做事不能多此一举。

就好比你已经把作业做完了,又非要去乱涂乱画,那不就搞砸了嘛,这不是自找麻烦嘛!
3. 《叶公好龙》嘿,叶公口口声声说喜欢龙,等龙真来了却吓得不行,这多像有些人嘴上说喜欢什么,实际遇到了又害怕呀!真逗!
4. 《狐假虎威》老虎被狐狸骗得团团转,哎呀,这老虎也太笨啦!就像我们不能被别人借着威风吓唬人呀,要认清真相呢!
5. 《揠苗助长》这农夫也太心急啦,想让禾苗快点长就去拔它,结果全死了。

这就好像我们学习,不能急于求成,得一步一个脚印呀!
6. 《守株待兔》那个人天天等着兔子撞树,也不想想哪有那么多好事呀!这和我们总想着不劳而获不是一样的嘛,真是太可笑啦!
7.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以为别人就听不到啦,这不是自欺欺人嘛!我们可不能这么傻呀!
8. 《滥竽充数》南郭先生不会吹竽还混在里面充数,这多不地道呀!就像我们做事可不能滥竽充数,得有真本事才行呢!
9. 《自相矛盾》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一会儿说矛厉害,一会儿说盾厉害,到底哪个是真的呀!我们说话可不能这样前后矛盾呀!
10. 《买椟还珠》只看重漂亮的盒子,却把里面珍贵的宝珠还回去,这人可真糊涂呀!这就像我们不能只看外表,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东西呢!
我觉得这些古代寓言故事真的很有教育意义,能让我们明白很多道理呢!。

10个寓言故事精选

10个寓言故事精选

10个寓言故事精选1、《掩耳盗铃》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想把它偷走。

他知道,只要用手去碰这个铃铛,铃铛就会“叮铃叮铃”地响起来。

铃铛一响,就会被人发现,那他就偷不成了。

他想啊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认为,只要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见铃铛的响声了吗?于是,他捂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结果呢,他刚一碰到铃铛,铃铛就响了起来,主人马上把他抓住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欺骗自己并不能解决问题,客观存在的事物不会因为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

2、《亡羊补牢》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养了一群羊。

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洞,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

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洞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洞口钻了进来,又把羊叼走了一只。

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于是赶快堵上了那个洞,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3、《南辕北辙》从前有一个人,要从魏国到楚国去。

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

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

”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打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寓言两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

寓言两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1、他的这个想法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 为什么?
2、他把耳朵掩住,为什么还被人发觉呢?
3、他偷铃铛之前,知道不知还要这样做,欺 骗的是谁?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
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 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 人们常用“掩耳盗铃”来比喻蠢 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
滥竽充数失 败的原因
①齐湣王喜欢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吹给 他听。
②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竽。
说明了 什么
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 最终总要败露的。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没有真 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蒙混 度日的人。
寓言告诉我们:做人要老老 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南郭先生逃走后的故事?
练笔: 续写故事:
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 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 的乐队就有300人。他常常叫这 300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看到这喜人的告示,南郭先生心想: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着腮帮捂
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乐队里 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 被人发觉。
《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
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 充数,后来混不下去,只好偷偷 溜走了。
作者作品简介
韩非(约前280---233),出身韩国贵 族。主要作品《孤愤》《五蠹》《说林》 《说难》等。
《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 理论散文集大成着的著作。全书55篇,约 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著,他非常喜 欢用小故事讲大道理,书中许多生动的寓 言故事,如扁鹊治病,滥竽充数,自相矛 盾,守株待兔等,十分受人喜爱,有些已 成为成语。

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的意思。

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的意思。

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的意思:1.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像个笑话。

例如:他那样做,简直就是邯郸学步。

2.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本领,混在人群中占一席之地。

例如:他并没有真正的技能,只是在公司里滥竽充数。

3.掩耳盗铃:比喻明知是错的事,却还要做下去。

例如:他明知道这样做是错的,但却掩耳盗铃,继续坚持。

4.自相矛盾:自己的话和自己的话矛盾,没有逻辑性。

例如:他的说法自相矛盾,让人无法理解。

5.刻舟求剑:比喻不理解情况,盲目地坚持过去的观念或方法。

例如:他还在刻舟求剑,根本不知道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

6.画蛇添足:比喻做了不必要的事情,反而起到负面的效果。

例如:他本来就做得很好了,可是又画蛇添足,反而把事情搞砸了。

7.杞人忧天:比喻无事自扰,瞎担心。

例如:他总是杞人忧天,每天担心各种不必要的事情。

8.井底之蛙:比喻眼光狭窄,见识不广。

例如:他一点也不开放,就像井底之蛙一样,缺乏远见。

9.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多虑。

例如:他总是杯弓蛇影,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疑虑。

造句:1.她那个样子跳舞,简直就是邯郸学步。

2.这个人只是滥竽充数,根本没有真正的技能。

3.你掩耳盗铃,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4.他的说法自相矛盾,让人无法理解。

5.不要再刻舟求剑了,你需要重新考虑你的做法。

6.做事要有分寸,不要总是画蛇添足。

7.你总是杞人忧天,你需要学会放松心态。

8.如果你一直眼光狭窄,就会像井底之蛙一样,无法看到更广阔的视野。

9.不要总是杯弓蛇影,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过度担心。

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李兰明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2. 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许多寓言已经演变为成语。

3.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词。

重点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 盗铃”,请同学们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做出“掩耳”的动作。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 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给生字注音。

2. 指名试读课文,纠正字音,集体订正。

3. 同桌交流故事内容。

、三、讨论、交流1. 偷铃人为什么要捂住耳朵呢?(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回答)他这样做很聪明吗?2. 你想对偷铃人说什么呢?(引导评价)3. 结合实际,说说身边有没有“掩耳盗铃”这样的事?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作业:1. 抄写生字词。

2.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一、复习指名讲“掩耳盗铃”这个故事。

二、学习“滥竽充数”1. 学生自读课文,在书上注音,划出不懂的地方。

2. 运用学习上则寓言的方法,通过自学,小组内讨论、交流。

3. 小组汇报学习收获。

三、积累语言语文天地D3中的象声词。

四、课堂总结1. 说一说成语的意思。

2.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五、课外延伸读读《滥竽充数》原文;课外搜集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寓言二则教学反思:。

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网友来稿)

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网友来稿)

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网友来稿)李兰明金色的草地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词。

2. 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 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自学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 小组合作解决生字读音。

3. 同桌分段练读。

三、朗读展示1. 开火车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2. 交流读后收获:从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四、指导学习第一、二段。

1. 指名读第一、二段。

2. 讨论交流:作者喜欢蒲公英吗?他是怎样对待蒲公英的?3. 练习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五、自学第二、三节。

1. 按照学习第一节的方法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 讨论:“我”有什么新发现?“我”有了新发现后,有什么变化?六、练习朗读全文。

六、作业:1. 读熟课文,练习背诵课文第4段。

2. 课外观察自己喜爱的花草,看有什么新发现。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 听写生字词,写后纠正错字。

2. 指名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3. 说说你最喜欢什么颜色。

二、学习课文1. 默读课文,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2. 讨论:作者是怎样发现新问题的?(仔细观察,认真思考)3. 课文中是怎样写“我”的新发现的?4. 默读课文,完成下列填空。

时间:早晨→中午→傍晚→第二天早上草地颜色:绿色→()→()→()花的形状:()→()→()→()5. 小组汇报: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四、作业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观察自己喜爱的花草,看有什么新发现,写到日记本上。

板书设计:金色的草地时间:早晨→中午→傍晚→第二天早上草地颜色:绿色→(金色)→(绿色)→(绿色)花的形状:(合拢)→(张开)→(合拢)→(合拢)仔细观察,会有新发现教学反思: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教案、教学设计
6.课后拓展,巩固提高: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如寓言故事续编、寓言故事演讲等,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7.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长。
8.教学评价,全面多元: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利用多媒体展示《掩耳盗铃》和《滥竽充数》的图片,让学生猜测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掩耳盗铃’和‘滥竽充数’这两个成语吗?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掩耳盗铃》的故事,注意讲解生字、新词,如“掩、盗、铃”等,确保学生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各小组针对讨论内容进行分享,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补充,共同探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点拨和引导,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评价,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两个寓言故事的寓意,强调诚实、团结等价值观。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寓言故事,思考自己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将寓言故事的道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4.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

三年级上册《寓言二则》原文翻译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寓言二则》原文翻译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寓言二则》原文翻译知识点汇总《掩耳盗铃》———选自《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②钟③者。

欲负④而走⑤,则⑥钟大不可负;以⑦椎⑧毁之,钟况⑨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⑩掩其耳。

恶己自闻之,悖矣。

字词注释:①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后被晋国的智氏、韩氏、魏氏等贵族联合攻灭,逃往齐国。

②得:得到。

③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④负:背、驮。

⑤走:跑。

⑥则:但是。

⑦以:用。

⑧锤:(chuí)槌子或棒子。

⑨“况”(huàng)然:“况”地;况,拟声词,形容钟声。

⑩遽(jù):急速地。

原文释义如下: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

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锤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

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原文释义如下: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

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

齐宣王去世。

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两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

这种人是极可笑的,讽刺做了不该做的事,自己欺骗自己的人。

《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等到考验来了,他只能灰溜溜的逃跑,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而且,要有真才实学,这样才不怕别人的考证。

寓言故事350字左右和道理

寓言故事350字左右和道理

《寓言故事和道理》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几个有趣的寓言故事,还会告诉你们从这些故事里能明白的道理哦。

先来讲讲《掩耳盗铃》的故事。

有一个人,他看到别人家的门铃很好看,就想把它偷走。

可是他一按门铃,门铃就会响,别人就会发现他。

于是呀,他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把自己的耳朵捂住,然后去偷门铃。

他觉得自己听不到铃声,别人也就听不到啦。

结果呢,当然是被主人抓住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欺欺人的做法是不行的,不要以为自己骗自己,事情就不存在啦。

再说说《亡羊补牢》。

有个牧民,他养了好多羊。

一天,羊圈破了个洞,有一只羊跑丢了。

他的邻居劝他赶紧把洞补上,可他不在乎,觉得丢一只羊没关系。

第二天,又丢了一只羊,这时候他才着急了,赶紧把洞补好。

从这个故事我们能知道,出了问题要及时补救,这样还不算太晚。

还有《狐假虎威》。

一只狐狸被老虎抓住了,狐狸很聪明,它骗老虎说自己是老天爷派来管百兽的,老虎要是不信,可以跟在它后面去森林里走一走。

老虎就跟着狐狸走,结果其他动物看到老虎都吓跑了。

老虎以为动物们怕的是狐狸,其实它们怕的是老虎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借着别人的威风来吓唬人,靠欺骗是不行的。

小朋友们,这些寓言故事是不是很有意思呀?我们要从中学到道理,做个聪明懂事的好孩子!《寓言故事和道理》小朋友们,咱们一起来听听下面这些寓言故事,然后想想能学到什么道理哟。

《守株待兔》,有个农夫,一天在田里干活的时候,突然一只兔子撞到了树桩上死了。

农夫可高兴啦,把兔子拿回家美餐了一顿。

从那以后,他就不再干活了,天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兔子再撞上来。

可是呀,兔子再也没有出现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光想着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想要的东西。

《揠苗助长》,有个急性子的农夫,他嫌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他从早忙到晚,累得筋疲力尽。

回到家,他得意地对家人说:“我今天可累坏啦,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他的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
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学习课文生字词。

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时划分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拓展习题
1、比一比,组成词语。

腔()掩()铃()偷()
空()淹()岭()愉()
2、填空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的是的事,告诉人们不要。

教具准备:
投影仪;《滥竽充数》的动画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预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