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意境和意象详解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意象寓意含义和意境特点

古代诗歌意象寓意含义和意境特点

古代诗歌意象寓意含义和意境特点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方式,通过对自然、人物、物体等形象的描绘和象征的运用,传达诗人的思想情感和意义。

古代诗歌意象的寓意含义和意境特点是其独特魅力的体现。

一、古代诗歌意象的寓意含义
古代诗歌意象的寓意含义丰富多样,常常通过象征和意象的方式传达深层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春天的意象常常代表着希望、生机和新生;夜晚的意象常常暗示着思考、思念和内心的寂寞;山水的意象则可以表达人生的苦痛、追求和心灵的升华等。

通过这些寓意含义的运用,诗人可以通过意象的力量触动读者的内心,引发共鸣。

二、古代诗歌意象的意境特点
古代诗歌意象的意境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融合感性与理性:古代诗歌意象既有感性的美感,也有理性的思辨性。

它们既通过形象的描绘唤起读者的感官体验,也通过意义的寓象带给读者思考和启发。

2. 联想与意义的扩展:古代诗歌意象往往具有丰富的联想能力,一个意象可以引发无限的思考和想象。

诗人通过意象的扩展和重组,扩大了意象的意义范围,让读者在阅读中不断赋予意象新的内涵。

3. 韵律与节奏的统一:古代诗歌意象常常与韵律和节奏相结合,通过诗歌的音韵来增强意象的呼应和穿透力。

这种统一让意象在诗
歌中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综上所述,古代诗歌意象的寓意含义和意境特点使得古代诗歌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深远的意义,为读者带来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思
想的启迪。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考点归纳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考点归纳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考点归纳(一)意象与意境的定义①意象,“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

“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

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物象)。

②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意境。

③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美好的春天如果意象是落叶,意境就是冷萧的清秋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二)常见的意象: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挺拔、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悲伤。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高洁、脱俗、坚贞。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勇敢面对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荒凉、偏僻、离根,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3、动物类:子规:悲惨、凄恻。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和意境鉴赏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和意境鉴赏
诗词-意象与意境
所谓意象,通常是指意与象,主观与客观两方面,也就是说,是诗人的立意与所描写的物象的结合。即指诗歌中浸润了诗人情感的物象。
诗歌中的意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又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4
5
6
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 终古垂柳有暮鸦。 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02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01
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王安石《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明月
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诗词常用的手法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杜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李煜《望江南》: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 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01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骆宾王《在狱咏蝉》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虞世南《蝉》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歌鉴赏意境和意象-图文

诗歌鉴赏意境和意象-图文

诗歌鉴赏意境和意象-图文意象、意境赏析【考点解读】意象,“意象”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在现实中感受到的客观物象,“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叫“意象”。

意象”就是蕴含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散曲是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十一个意象组成。

意境与意象的区别:(2)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组合融合而成。

(3)意境和意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

没有意象,不能构成意境;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十一个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凄凉悲清的意境,表达了一个沦落天涯的孤独旅人的落寞、寂寥、怀乡的情感。

一个优秀的诗人,就是能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创造出深刻的艺术形象,营造出不朽的意境。

【题型分析】1、这首诗(或者某一联、两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氛围请从景”与”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歌?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答题时景、情、境三个方面三方面缺一不可。

3)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题技巧】①注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注意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思考,避免出错。

【答题步骤】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景,描述诗歌意境)。

古代诗词的意象与意境分析

古代诗词的意象与意境分析

古代诗词的意象与意境分析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融合了丰富的意象与意境,使人在阅读时感受到美的享受。

本文将分析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和意境,并探讨它们给读者带来的美的感受。

一、山水意象与闲适意境山水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它代表了一种内心的宁静和舒适。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象征着美好愿景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给人一种视野的开阔和内心的宁静。

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山水景色,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心情,仿佛自己置身于其中,舒缓了生活中的压力。

二、花鸟意象与婉约意境花鸟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来描绘出婉约的意境。

例如,杜牧的《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通过描绘秋天的夜晚,诗人给读者展示了一幅静谧、婉约的画面,使人沉浸在其中,感受细腻而柔美的情感。

三、孤独意象与寂寥意境孤独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之一,通过描绘孤独的情感,诗人表达了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通过描绘夜晚寂静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给人一种寂寥而深沉的感觉。

四、情感意象与激情意境诗词中的情感意象常常被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激情的冲击。

比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描绘了兄弟之间的情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通过描绘兄弟分别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之情,给人一种深情而动人的感觉。

总结起来,古代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丰富多样,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在山水意象中感受到宁静与舒适,在花鸟意象中感受到婉约与柔美,在孤独意象中感受到寂寥与深沉,在情感意象中感受到激情与动人。

这些意象和意境不仅丰富了诗词的内涵,也启迪了读者的思考,使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滋养。

因此,古代诗词意象与意境的分析对于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意象与意境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进而领略到诗词之美。

如何正确解读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如何正确解读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如何正确解读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一、意象的概念与分类1.意象的定义:意象是诗歌中用来寄托诗人情感、思想的具象事物。

它是诗歌创作的基础,是诗人表达情感、抒发胸臆的载体。

2.意象的分类:(1)自然意象:如山水、花鸟、日月、星辰等。

(2)社会意象:如战争、宫廷、民生、节令等。

(3)人物意象:如诗人自我、他人、英雄、美女等。

二、意境的含义与特点1.意境的定义:意境是诗歌中意象组合所形成的艺术空间,是诗人情感、思想与客观事物相互交融的产物。

2.意境的特点:(1)朦胧美:意境中的意象往往具有模糊性,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2)深远美:意境蕴含丰富,使人回味无穷。

(3)和谐美:意境中的意象组合协调,形成统一的艺术整体。

三、解读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的方法1.了解诗歌的背景:包括诗人的生平、创作年代、社会环境等,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把握意象的基本含义:通过对意象的分类和了解,把握意象的基本含义。

3.分析意象的组合与关系:分析诗歌中意象之间的联系,理解意象组合所形成的意境。

4.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理解诗歌的主旨。

5.运用想象和联想:在解读诗歌时,运用想象和联想,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6.注重诗歌的语言和形式:诗歌的语言和形式对于意境的呈现具有重要作用,要注重诗歌的韵律、节奏、对仗等。

四、古代诗歌中的经典意象和意境案例1.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通过以上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解读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领略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习题及方法:1.下列诗句中,哪个意象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A. “床前明月光”B. “海上生明月”C. “红豆生南国”D. “春风又绿江南岸”解题思路:通过分析选项中的意象,可以看出A、B、C三个选项中的意象与月亮有关,而D选项中的意象与春风、江南岸相关。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综述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综述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综述诗歌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说理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

造一个象,立一个意,这便是诗。

而意境则是造象立意时所达到的艺术境界。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看意境。

因此,在诗词鉴赏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

一、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具象化了的感觉与情思,是解读诗歌的密码。

诗人往往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如一提到菊花,往往表达“不畏权贵,追求淡泊”的情感,塑造的往往是隐士的形象;一提到“月亮”,往往指“思乡”之情,塑造的往往是游子的形象。

其组合方式有两种:意象的串联和并联。

1.意象的串联。

意象的串联:先有一个中心线索,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线索展开想象,生发意象,并使之贯穿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许多诗的创作过程,往往是诗人凭借灵感,先捕捉住一个独特的意象,然后围绕这个中心意象衍化成篇,如:”蛙声在故乡的水田里/长势良好/让我在遥远的他乡/也能望见/心怀宽广的蛙声/是家园的祖辈们/用勤劳的汗水/种出来的绿意/不用明月牵引/这蛙声便会唤出归路。

”诗的中心意象是“蛙声”,这一意象是从辛弃疾的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点化而来的。

全诗围绕这一中心意象,生发出“故乡”、“他乡”、“汗水”“、绿意”“、明月”“、归路”等意象,表达了相思的主题。

2.意象的并联。

意象并联的结构是将几组处于不同时间与空间的意象并举在一起,省略意象之间的语法联系,形成一种高度凝练而且富有张力的特殊结构,通过意象的相互映衬或对比强化,拓宽和深化诗的意韵。

这种诗歌结构具有静态的绘画美、雕塑美,具有更强烈的视觉性。

如台湾著名诗人洛夫的《湖南大雪》:“街衢睡了而路灯醒着/泥土睡了而树根醒着/鸟雀睡了而翅膀醒着/寺庙睡了而钟声醒着/山河睡了而风景醒着/春天睡了而种子醒着/肢体睡了而血液醒着/书籍睡了而诗句醒着/历史睡了而时间醒着/世界睡了而你我醒着/雪落无声。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意境与赏析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意境与赏析

常见意象:1、 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 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

此 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4、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5、 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 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6、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鉴赏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鉴赏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 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 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 玉洁之质。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 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
•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 字?为什么? •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 好在哪里? •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 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 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 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辽宁 卷)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 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写“物”诗歌鉴赏的思维切入点 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 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 格节操、思想感情。 分析思路: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 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 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倚仗,依靠 答案:“依”字有 ___________之意,写出 柳条依靠东风飞舞地狂放之态 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 拟人的修辞 解释)运用 ____________手法,(修辞)不仅 讽刺了倚势猖狂得志的小人 写柳,更形象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诗歌意象及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诗歌意象及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诗歌意象及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一、诗歌中的意象到底是什么?“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

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意象的运用自然因人、物、时、情的不同而不同。

总体观之,营构意向的方法可分为三类:赋、比、兴。

赋,即平时所说的直写其事,某一物象在作者看来已经具备了能够表达他的情感的特质,便直接加以运用,使这一个意象直射出感情来。

这类意象在我国的诗歌创作中是十分常见的,如选入课本中的辛弃疾的词《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月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可以说全词都是铺陈意象,以一连串的意象直接勾画出一幅恬静的乡村夜景图,描写景物不着一情字,但又处处可见那浸润其中的作者之情。

比,即我们常说的打比喻,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或明喻,,或象征,把自己的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

李白的“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就是将青丝、雪这样的意象直接拿来比喻头发,从而使读者的联想一下子清晰起来,明朗起来,生动起来,给读者以无比鲜明的感受。

舒婷的诗“我是你额上破旧的老水车”一句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原因就在于用老水车这一意象来象征“我”与祖国的某种血肉联系,从而使整首诗作细腻而含有丰富的象外之意。

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兴必须依附于某一事物,要有一个能引起兴的具象,然后使这个具象渗透进作者的感情,从而营造一种意境。

创作中白描的使用往往就可看作是一种兴,如臧克家的诗《老马》就是典型的例子。

说说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说说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说说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中国传统诗歌强调意象和意境,但是,什么是意象和意境,中学课本中往往语焉不详。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也认为: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象则就是“意境”,这二者是完全一致的。

的确,在不少情况下,这两者是可以吻合的。

但是,从文学审美的角度细细推敲,我们发现,这两者之间还是有着多方面的不同。

一、内涵不同诗人创作诗歌作品,要借助一定的形象。

这些写入作品的形象就是意象的“象”。

但由于它们是经过诗人的挑选和判定而写入的,所以已经附着了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即“意”),因而这些形象便不再是现实中的普通形象了,故称为“意象”。

我们可以把这种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通称为“意象”。

意境则不同,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它依赖于作品的意象而产生,是超越于具体意象之外,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达到的境界。

而且我们说意境时只是针对少数优秀的文学作品而言的,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能产生意境。

二、范围不同意象往往可以用数量的多少来统计,属于个体观念;而意境则是一个整体观念。

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有着多种意象:山、林、江、舸、鹰、鱼,达6种之多。

但是作为意境,却只有一项,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造出了一幅绚丽夺目、生机勃勃的秋景图。

那浓重的色彩,那争竞的场面,那搏击的气势,那轻翔的自由,在读者的心中已经合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带给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已经远远超出了那6种意象所表现的范畴。

三、获得不同意象是可以直接从作品中获得的,诗人写了几个物或者景,完全可以直接“数”出来;而意境则需要“悟”才能获得。

因为“境生象外”,所以,“悟”的结果与读者个人的胸襟抱负、个性气质、知识修养、人生经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可能“悟”出不同的意境来。

诗歌的意象意境

诗歌的意象意境

诗歌的意象意境1.概念:意象是指诗歌中用来表达诗人情感、思想的物象或景象。

它是诗歌创作中的一种基本元素,通过具体的事物来传达抽象的情感和理念。

(1)自然意象:如山水、花鸟、日月、星辰等。

(2)社会意象:如历史、现实、人物、事件等。

(3)抽象意象:如爱情、友情、哲理、信仰等。

3.作用: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营造氛围,二是寄托情感,三是寓意哲理。

4.概念:意境是指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思想和哲理的总体氛围,是诗人通过意象组合所创造的一种审美境界。

(1)写景意境:以自然景观为主要表现对象的诗歌意境。

(2)抒情意境:以诗人内心情感为主要表现对象的诗歌意境。

(3)哲理意境:以诗歌中所表达的哲学思想为主要表现对象的诗歌意境。

3.作用:意境在诗歌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提升诗歌的艺术美感,二是丰富诗歌的内涵,三是引发读者的共鸣。

三、意象与意境的关系1.关系: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元素,意境是意象的组合与升华。

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没有意境,意象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诗歌创作:在诗歌创作中,诗人通过选择合适的意象,并巧妙地组合它们,营造出独特的意境,从而传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哲理。

3.方法: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首先要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其次要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最后要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和哲理。

4.意义: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丰富我们的心灵世界,培养我们的文学素养。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下列诗句中,哪一个意象最能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A.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C.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D.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方法:分析每个选项中的意象,A选项描述的是辽阔的大漠和壮美的长河,C 选项描绘了寂静的山林,D选项表现了夜晚的风雨和凋谢的花朵。

而B选项中的菊花和南山,更能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场所。
李白《菩萨蛮》: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零霖》: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
天。……
二、植物类(比喻或象征)
芳草、芭蕉、梧桐、梅花、松柏、 竹、柳
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梧桐:表示凄苦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 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
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
小人 庸客俗夫
沙鸥;
飘零 伤感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
辽阔 力量 深邃 气势
海浪:
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 人生的凶险 江湖的诡谲
江水:
时光流逝 岁月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 的发展趋势
烟雾:
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猿啼:在古诗中象
征着悲伤的感情。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郦道元: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李端:巴水天边路, 啼猿 伤客情。
四、器乐类: 羌笛、胡笳
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
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
王之涣 :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古代对月思人,望月怀人的诗句很多。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之二;月亮时 晦时明,时圆时缺,周而复始,它既 是运动的代表,又是永恒的象征,于 是它总是引导人们对生生不已的哲学 精神的礼赞,也启示人们对宇宙永恒 的思考,激发人们宏大 的天问意识和 人生喟叹。如《春江花月夜》就是此 类。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诗歌鉴赏之意象一、什么叫意象?意象: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中之象。

简单地说,就是指诗中描写的景物和人物。

例如: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秋风、落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二、常见意象及其特定意义:(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

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5、白云:思友、思亲。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3. 莼羹鲈脍。

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4. 双鲤。

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 (鱼雁、青鸟、青鸾:代表书信、信使。

)5、捣衣”,也表达游子思亲。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⑶咏史抒怀诗
1. 常见意象:诗人凭吊的古迹如京 口北固亭、赤壁、乌衣巷、武侯 祠、寺庙等。 2. 常用表达技巧:借古讽今,用典, 对比。

⑷忧国伤时诗
1. 常见意象:写故国故土如金陵、 零丁洋,写农夫行人等。 2. 常用表达技巧:含蓄,象征,直 抒胸臆。
⑸惜别送别诗
1. 常见意象:写离别之地的如长亭、 灞陵、楼阁、客舍、舟船等,绘 离别之景的如风雨、杨柳、酒 等。 2. 常用表达技巧:直抒胸臆,铺叙, 烘托,渲染。
3、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作者在诗作中所创造的 一幅画面,这幅画面里面凝聚着作 者独特的情思。 意境=图景 + 情思
4、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 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 境界;而意象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 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简而 言之,意象与意境是点与面的关系。
诗歌按题材的分类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1、什么是意象?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诗 人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情思 物象 意(抽象) 象(具体) 意象=物象+情思
2、意象的作用
(1)对诗人而言,他必须通过意象 来表达主观情思。 (2)对我们读者而言,必须通过意 象去审视诗人的主观情思。 因此,通过意象的分析能使我们快 捷地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常见意象及常用表达技巧
⑴咏物抒怀诗
1. 常见意象:较宽泛,但就言志抒 怀而言,古人喜用竹、松、梅、 荷、树、水等意象。 2. 常用表达技巧:融情于景,即景 生情,托物言志。
⑵山水田园诗
1. 常见意象:山水景象如山、石、 泉、溪,田园风光如阡陌、村舍、 草稼、炊烟、鸡狗等,人文景观 如西湖、岳阳楼等。 2. 常用表达技巧:融情于景,即景 生情,虚实,动静,烘托。

七年级语文诗歌的意象与意境之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七年级语文诗歌的意象与意境之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七年级语文诗歌的意象与意境之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意象和意境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在七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学生们需要深入了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以便更好地欣赏和解读诗歌作品。

那么,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呢?一、理解诗歌的意象意象是诗歌中用以表达抽象概念或感受的具体形象。

它通过生动的描述和鲜明的形容词来唤起读者的感官体验,使诗歌更具表现力。

首先,要理解诗歌中的视觉意象。

诗歌中的视觉意象通过形容词和动词的运用,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或形象。

例如,在一首诗中,“晴空如洗,碧蓝的海水中,白色帆船飘荡着”这样的描述给人一种明亮、清新和宽广的感觉。

通过作者的精心描绘,读者可以在脑海中形成一个鲜明的图像。

其次,要理解诗歌中的听觉意象。

听觉意象通过声音、节奏和语言来实现,给读者带来视觉感受之外的听觉体验。

在诗歌中,“啁啾啁啾,小鸟高歌一曲”这样的描写可以使读者仿佛听到小鸟的欢快鸣唱声,感受到生动活泼的氛围。

最后,还要理解诗歌中的触觉、味觉和嗅觉意象。

这些意象通过诗人对物体质感、味道和气味的描绘,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情绪。

例如,“香甜的菠萝,夏日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忍不住咂起舌头”这样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能够感觉到菠萝的香甜和夏日的炎热。

二、理解诗歌的意境意境是诗歌表达情感与思想的一种方式,与意象密切相关。

诗歌通过意象的组合与呈现,以及情感与思想的渲染,形成独特的情感氛围,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与思考。

首先,要理解诗歌中的情感意境。

情感意境通过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寄托和情感体验来构建。

例如,在一首诗中,“凄凉的大地,枯黄的树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伤”,这样的描写向读者传递出一种凄凉和忧伤的情感,使人们对于孤独和忧伤有更深刻的体验。

其次,要理解诗歌中的思想意境。

思想意境通过诗歌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主题来塑造。

例如,在一首诗中,“山永恒踏实,河流不息”,通过对山和河流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坚韧和永恒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的意境和意象一、诗歌的意境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

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

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

它既是作家苦心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评论作品的重要准绳。

我国近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先生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是意境的核心。

诗人创造意境常常用“触景生情”和“缘情写景”(即“寓情于景”)。

二、诗歌的意象意象,在这里是个特殊的概念。

有人也称为“传统意象”、“固定意象”、“典故意象”等,名称不一,所指基本相同。

意象,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

比如“东篱”这一艺术形象,最初出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诗中的“东篱”,纯系实写,别无他意,但后来诗人反复使用,并渐渐赋予其特定意义,以至于一提到“东篱”,便产生超尘脱俗之感。

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词中的“东篱”已不再是实指,但却有了特定的意义。

诗词中的意象,不胜枚举,这里暂列几个常见的例子。

“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

“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

“明月”,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对月思人”之说。

“白云”,是一个关乎“思友”的意象,古人有“望云思友”之说。

“清秋”,是一个关乎“感伤”、“悲秋”的意象。

“大雁”,也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鸿雁传书之说。

“杜鹃”,因其叫声凄厉,又其声如言“不如归去”,最终成为一个关乎“思归”的意象。

意象,对于诗人抒发感情,有着独特的作用。

懂得意象的知识,当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人的感情,因此,对一些常见意象,需要多做一些积累与识记的功夫。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石灰吟》取的是“物象”,托意于物,借物以达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天净沙》取的是“景象”,寄情于景,借景以抒情。

“以笑的样子哭着,以恨的样子爱着;以善良的样子残忍着,以疏远的样子亲近着;以跑动的样子站立着,以沉默的样子诉说着;以充实的样子空虚着,以糊涂的样子清醒着;以死亡的样子生存着,以真理的样子荒谬着。

”(北岛《无题》)《无题》取的是“事象”,寄理于事,借事以明理。

诗歌取象,有的只取一个意象。

例如舒兰的《乡色酒》:“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少年,你圆,人也圆。

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

”这首诗只有一个意象——月亮。

以月亮写乡愁,用“乡色酒”喻月光,飘逸莫名的乡愁就变得具体可感了。

有的诗歌,取的是一组意象。

例如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首诗选择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四个意象来承载感情,层层叠加,层层递进,渲染了海外游子与故国家园根脉难断的凝重感情。

从虚实角度看,诗的取象还可分为实象和虚象两大类。

所谓实象,是指可置于我们眼前眉睫的事物;所谓虚象,是指读者感受心造的事物。

例如,郑板桥的“夜深更欲秋潭水,连月带星舀一瓢。

”在这两句诗中,“夜深”、“秋潭水”是实象,“连月带星舀一瓢”是虚象。

这两句诗好就好在以实带虚,以虚写实,实象虚出,虚象实出,给诗句揉进了另一种韵味,另一种灵性。

诗歌不能没有意象,鉴赏诗歌也不能不注意意象,一首好的诗歌应是意象与意境的巧妙铸合。

三、诗歌中的传统意象举例: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鉴赏时,领会意境是必要的,而领会意境又必须具备对意象审美特点的把握。

现就古典诗歌里一些具有固定文化内涵的意象作简要解说:1.树木类:①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或顺利②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④红叶:代称传情之物。

相传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

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恰好是在红叶上题字的人。

⑤红豆: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红豆”语出王维《相思》一诗:“红豆思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意本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来抒发对刘友人的眷念之情。

⑥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诗人常用它作为坚贞、高洁、坚挺、傲岸、坚强、富于生命力的象征。

如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中有“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⑦竹:气节、积极向上⑧梧桐:凄苦。

往往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就抒发了一种凄凉的愁思。

⑨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杨柳更多的是与离愁联在一起。

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首开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忽见陌头烟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烟柳被一种千回百结的愁绪所缠绕,尽管春光无限,人们也会黯然神伤;“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诗人把别愁离恨写得缠绵悱恻,噬心镂骨。

毕竟,“多情自古伤离别”。

王维的“朝雨”冲得走“渭城”的“轻尘”,却冲不走诗人铭刻于心的凄苦与无奈;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烘托出了离别者的内心苦楚,使读者充分感受到蕴含其中的悲愁情怀。

⑩[折柳]喻指“惜别怀远之意”。

据《三辅黄周·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汉之后,“折柳”遂常用于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⑪梅子: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⑫折桂:喻科举及第。

“折桂”典出《晋书·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⑬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出自《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事周而最后饿死首阳山的故事。

后来也指坚守贞操。

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廓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2.花草类:①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②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③菊:隐逸、高洁脱俗。

菊花作为傲霜之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它一般是坚贞、坚强、高洁脱俗的象征。

如屈原的《离骚》中“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作者以花来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纯洁。

唐人元稹的《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④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在我国诗歌中,“梅”是诗人喜欢歌咏的对象之一。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的芳香,因此在古诗中梅花常常是冰清玉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象征。

但在具体的诗中作者表现的感情也不尽一致。

如王安石《梅花》,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高贵品格。

我国古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是高贵圣洁的象征,这首《梅花》的意象表现的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

陆游《卜算子·咏梅》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

毛泽东的词与陆游的词题、调相同,意境却截然不同,毛词巧妙地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幸遭遇的倾诉和孤芳自赏的表露化为对她达观坚定的描述和高贵纯洁的赞颂,词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壮美和豪放乐观,振奋人心。

⑤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⑥兰:高洁⑦牡丹:富贵美好⑧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也有用莲花赞美纯洁高尚节操的,如“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

又如“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唐人李颀《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

⑨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蓬草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李白《送别》)。

⑩.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3.动物类①子规(杜鹃鸟):悲惨凄恻。

子规鸟即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了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叨同情。

宋人贺铸的《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乌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又比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宋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是以杜鹃鸟的哀鸣,表达了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②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其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人们对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句,其中的鹧鸪都已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鸟的形象了。

③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时断时续的哀鸣了,可以说是命在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就已充塞读者心中;营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还有“寒蝉鸣我侧”(三国时期魏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情思。

④燕子: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