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支持系统下的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发展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浅析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111174195f312b3169a5b5.png)
【科学管理】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浅析王珊珊(北京大学医学部人事处,北京100191)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涵盖了教职工从入校、晋升、调动、离退休乃至去世的整个过程,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工作之一,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人事数据也被视为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数据。
人事管理信息化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对传统人事管理工作模式加以改进,实现人事管理工作网络化、无纸化、规范化运行,提高人事工作效率,提升人事服务水平,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并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许多高校陆续开展了人事管理信息化工作,也建立了自己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但开展信息化的过程往往很难一帆风顺,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目前存在的问题一项工作的成功开展,离不开各相关方面的支持,人事管理信息化工作亦是如此,对这项工作,可从信息系统外部支持和信息系统本身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从信息系统外部来看,常遇到的困难来自人员、经费和制度;从信息系统自身角度来看,在规范性、共享性、准确性、信息开发利用、服务水平等方面仍有不足。
1.信息系统外部支持不够。
信息系统外部支持不够主要体现在人员、经费和制度三个方面:第一,在信息化团队中,人事专员和技术人员是各自领域的专家,但是在共事过程中,由于彼此缺乏对方领域的专业知识,易出现“沟通障碍”,人事专员难理解技术名词和技术细节,对技术实现难度把握不准,而技术人员则是对人事工作内容、政策、流程不熟悉,可能导致技术实现后的目标与人事专员的理解存在偏差,从而造成多次返工,延缓系统建设进程,提高系统建设成本。
第二,人事管理信息化工作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作,这也意味着需要有长期、稳定、足额的经费支持,而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的情况是校方对此项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初始经费投入不够,难以建成一套完整的人事信息系统,抑或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将其经费改投到其他项目上,导致中途资金链断裂,信息系统后续维护困难。
高校智慧校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高校智慧校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46e5be58f5f61fb6366620.png)
高校智慧校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方案1.1.1.总体框架人事管理与服务系统是面向学校人事管理部门和广大教职工的应用系统,是我校数字化校园的核心应用系统之一。
人事管理与服务系统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实际需求的分析,结合我校未来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战略,本着实用、先进、开放、可靠、可扩展的设计原则,实现我校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既有效地支持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决策,也为教职工提供全方位的人事服务。
本系统主要涉及到的部门包括:人事处、组织部、离退休干部处、各部处院系人事管理人员、以及学校教职工。
系统的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各人事管理部门和人员使用本系统进行人事管理、决策分析和服务。
●教职工使用人事服务网查询相关人事信息,使用在线人事服务。
●整个系统包括组织结构管理、人才引进、人员培训、职称评定、员工考核、薪酬福利、合同管理及统计分析等方面的功能。
●系统通过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与其他应用系统实现数据交换、应用集成、和门户集成。
教职工信息作为基础性的信息,几乎需要与各个应用系统发生关联。
1.1.2.组织机构管理✧机构管理实现组织结构建立、重组,职务、岗位体系的建立和调整,包括机构管理组织管理、机构信息管理,能够进行信息综合查询和分类统计功能。
✧岗位管理进行岗位信息管理,包括岗位初始化设置与岗位设置调整。
在岗位管理中,系统有效定义岗位的教职工配置情况,任职情况、工作内容、岗位层级关系、岗位职责、岗位工作标准等,为招聘、人才甄选、培训、绩效考核、人力成本分析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1.1.3.人才引进管理人才引进管理实现招聘信息化管理和流程化管理,包括外部招聘和内部管理。
实现教职工选聘的需求计划编报、招聘信息发布、应聘受理、洽谈初选、测评、录用等业务的信息化管理。
✧招聘计划✧校外教职工招聘✧校内教职工招聘1.1.4.教职工信息管理主要对教职工的基本信息、附加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构建全面的教职工信息管理数据库。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06acfb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4.png)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通过对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数据分散、信息不对称、系统繁琐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人事管理效率和质量。
引入大数据技术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大数据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提供更精准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为高校管理者提供更强大的工具和手段。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将探讨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大数据平台的建设问题,旨在提高高校人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推动高校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
1.2 研究意义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高校的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关注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来优化人事管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大数据平台,可以实现对高校人事管理相关数据的集中管理、智能分析和有效应用,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通过对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管理问题和优化空间,为高校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建设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大数据平台也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为高校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管理创新和智能决策奠定基础。
开展相关研究对于推动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具有重要意义,对提升高校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旨在提高高校人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具体而言,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当前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整合现有资源,优化流程,提升管理效率;2. 探讨大数据技术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应用,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提供决策支持,实现精细化管理;3. 设计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平台的架构,建立高效的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系统;4. 探讨关键技术和方法,研究如何有效整合各类数据资源,保障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5. 实施系统,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从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平台功能,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85389a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c.png)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摘要】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高校管理效率与水平,建设综合大数据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建设需求,探讨了大数据在该系统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综合大数据平台的架构设计和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建设综合大数据平台能够更好地支持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提高数据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未来,应重点关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不断完善平台功能和性能,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一研究成果对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发展现状、需求分析、应用、架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成果、未来研究方向、实践意义、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人才信息管理、人事决策支持等重要职能。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也在不断升级和更新。
目前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着信息孤岛、数据碎片化、系统异构等问题,导致信息流通效率低下,管理难度增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构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大数据平台已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挖掘,可以为高校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人才信息,为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开展关于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大数据平台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对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探讨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需求,并探讨大数据在其中的应用,最终设计一个符合高校实际需求的综合大数据平台,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如何通过建设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大数据平台,实现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目标,提高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基于决策支持系统的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
![基于决策支持系统的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7bb707c9d5bbfd0a79567379.png)
1 决策支持系统
1 1 定义 .
决策支持系统 (eio p ot yt , dc ins pr ss m 简称 D S 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 、 s u e S) 模型和知识 , 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 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u 。它是管理信息 系统 向更高一级发展而产生 的先进信息管理 系统 。它为决 策者 】 提供分析问题 、 建立模 型、 模拟决策过程和方案 的环境 , 调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分析工具 , 从而 帮助决策者提高决 策水 平和
2 人事管理信息化对高校管理系统的影响
2 1 人事 管理信 息化 的职 能 .
() 1克服高校普遍存在的“ 信息孤岛” 现象
收稿 日期 :0 90 —2 20 —40
作者简介: 乔新(92 , , 18 一)男 陕西西安人 , 西安文理学院人事处研究实习员。
乔新 : 于决策支持 系统的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 基
9 5
由于高校管理信息化 是一个不断改进 、 提高 的过程 , 逐步 各个部 门如果各 行其 事 , 仅从本部 门出发 , 不考虑 其他部 门 的技术和能力 , 造成高校 内部 的“ 就会 信息不对称 ”产 生“ , 信息 孤岛” 象 , 算机技术运 用不能 深入 , 同软件 间、 现 使计 不 不 同部 门间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 , 、 设计 管理和生产 的数 据不 能交 流 , 信息需要多次重复地输入 , 造成不必要 的浪 费。单就 人事一个部 门来看 , 当填报干部任免审批表时 , 往往要从人事管 理信息 系统 中得到 相关人员的基本 自然情况 , 资库 从工 中获取工资信息 , 干部 档案 中获得简历及家庭成员等情况 , 从 如果信息源分散 , 在信息的采集 、 整理和更新时会产生许 多 重复工作 。因此 , 将这些 分散的信息匹配在一起 , 其工作量是可想而知 的。而 由于信息 的分散存储造成信息不一致 或不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c46b0fe2bd960590c6774f.png)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目录1、系统建设背景 (4)1.1、人事管理部门多元而分散 (4)1.2、信息孤岛 (4)1.3、信息化建设参差不齐,多管理系统集成,多种数据库,多种运行方式 (4)2、系统简介 (4)3、系统功能结构 (5)4、系统特点 (6)4.1、符合高校人事改革发展要求 (6)4.2、人事数据集中、统一管理 (7)4.3、支持高校个性化要求 (7)5、系统功能说明 (8)5.1、新进教职工注册报到 (8)5.2、教职工管理服务 (10)5.2.1 行政机构管理 (10)5.2.2 岗位设置岗位管理 (11)5.2.3 岗位体系设置编制设置 (41)5.2.4 教职工信息管理教职工信息权限设置 (42)5.2.5 教职工信息变更管理 (48)5.2.6 教职工信息查询与统计 (51)5.2.7 教职工信息上报 (51)5.3、各类人员管理 (57)5.3.1 高层次人才管理高层次人才类别设置 (57)5.3.2 派遣人员管理派遣人员学院登记 (61)5.3.3 兼职人员管理兼职人员学院登记 (62)5.3.4 访问学者管理访问学者登记 (63)5.3.5 返聘人员管理返聘人员学院登记 (64)5.3.6 实践锻炼人员管理实践锻炼学院登记 (65)5.3.7 各类人才管理各类人才学院登记 (66)5.3.8 系统管理日志管理 (67)5.4、职称评审系统 (70)5.4.1、资格审查申报条件管理 (70)5.4.2、职称申报方案设置管理 (72)5.4.3、专家投票专家信息库 (76)学科组管理 (77)高评委管理 (78)高评委投票 (78)中评委管理 (78)中评委投票 (78)5.5、系统功能组件 (78)5.5.1、公共服务服务搜索 (78)我的服务 (79)生活服务 (79)通知公告 (79)5.5.2、管理组件 (79)首页布局配置 (79)图标配置 (79)5.5.3、教职工自助服务调动服务 (80)离校服务 (80)请假服务 (80)我的考勤 (80)攻读硕博服务 (80)进修培训服务 (80)聘期考核服务 (83)延退申请服务 (83)5.5.4、个人数字档案 (83)6、技术特征 (84)7、产品优势 (85)8、运行环境 (88)9、质量保证措施 (88)9.1、组织保障校园CIO (88)9.2、制度保障 (89)9.3、实施保障 (89)9.4、运行管理保障 (89)10、实施方案 (91)10.1、项目组织方案 (91)2) 项目管理目标和目标控制a)项目管理目标 (94)10.1、项目管理组织体系 (96)10.1、项目质量控制计划 (97)a)质量保证组(SQA 组织)设计 (101)SQA 计划 (101)d)SQA 实施流程图 (103)e)SQA 组需参与的关键评审工作f) SQA 需参与的管理活动 (104)1) 问题分类 (107)项目沟通机制 (108)1、系统建设背景人事部门作为高校行政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门之一,担负着学校行政管理职能中的很多具体管理业务,几乎天天与各部门、院系或个人打交道,人事工作效率的高低、质量的优劣都直接关系到管理效益在教职工中的认可度。
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
![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aae804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15.png)
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也逐渐向信息化方向迈进。
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应用成为必然趋势,为高校提供了更加高效的管理手段和创新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应用,以及它对高校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一、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是建立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管理模式创新。
它涵盖了高校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务管理、教学管理、学籍管理、质量监控和评估等。
构建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建立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高校需要投入资金和资源来构建稳定、可靠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建设校园网络、购买教学、管理软件等。
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才能支撑起整个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运行。
2. 制定信息化管理策略:高校需要制定明确的信息化管理策略,明确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和方向。
管理策略应该包括教务、教学、学生管理等多个方面,以满足高校的发展需求。
3. 建立信息管理平台:高校需要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这个平台应该包括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等,确保信息的流动和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4. 强化师资培训:高校需要加强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信息化管理和应用的能力。
引导教师和管理人员积极参与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培养他们的意识和能力。
二、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应用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应用可以提升高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
以下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的一些应用方向:1. 教务管理:通过教务管理系统,高校可以实现教学计划的编排、课程管理、教师排课等,提高教务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
2. 学生管理:高校可以通过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学生档案的录入、学籍管理、学费管理等,提高学生管理的精确度和效率。
3. 教学管理:通过教学资源管理系统,高校可以管理和共享教学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高校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化建设
![高校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化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56a5a07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6.png)
高校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化建设一、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内涵《档案学词典》中对人事档案的解释为“人事档案是专门档案的一种,是人事、组织、劳动工资等部门在对人员的考核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档案。
记述和反映个人经历和德才表现,以个人为单位整理集中保存。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是在高校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是对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服务利用的过程,是个人经历、学历、社会关系、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状况以及奖励惩处等方面的原始记录,是个人参与社会方方面面活动的和个人自然情况的真实反映,也是高校人事、组织等部门培养、选拔和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
信息化指的是应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技术开发和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不断提升现代化水平的过程。
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特征是依托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引入电子文件管理。
所谓电子文件就是只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进行传送的文件。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是档案管理者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
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分类、提取、分析和加工,以便于档案查阅,将档案管理者从纷繁复杂的档案管理过程中解放出来。
加快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能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为领导者作决策以及教职工本人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随着高校人事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入,要充分认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要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积极稳妥地推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大财力和人力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把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作为高校人事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进行建设。
二、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从现阶段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够重视,存在财力、人力及物力投入不足等各方面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速度。
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创新高校管理机制
![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创新高校管理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2089cf22915f804d2b16c153.png)
各部 门的管理评估等 。
3 借用信息化手段 ,提高高校管理效率
管理 决策 以信息为基础 ,管 理实施 以信息为依据 ,管理
协 调 以信 息 为 纽 带 。 信 息 管 理 是 管 理 过 程 中 的 联 系 要 素 ,也
“ 教育信 息化建设工程 ”,进一 步明确作 出了实施 “ 教育 信息化建设 工程 ”的战略部署 。教育 部政务信息化领 导小 组制订 了 < 0 6 0 0 < 0  ̄2 2 年国家信息化 发展 战略》等指 导性 2
摘 要 :高校 管理信 息化 已经 成为 高等学校建 设的重要 组成部 分 ,是必 然的发展趋 势。 高校 可从 教 学管理 、学生管理 、 人 力资源管理 、 图书管理 、办公管理 等方 面加 强信息化 管理 手段 ,提 高高校 管理 效率 ,推 动 高校持 续 发展 。
关键词 :信 息化 ;管理 ;信 息化 管理
国家竞争力 的重要指标 。 l 基本概念 根据最 新公布 的2 0 — 0 0 0 6 2 2 国家 信息 化发 展战略 ,信 息化是充 分利 用信息技术 ,开发 利用信息资源 ,促进信息 交流和知识共 享,提高经济增长 质量,推动经济社会 发展
转 型 的历 史 进 程 。 信 息 化 校 园  ̄ ; 用 计 算 机 技 术 、 网 络 技 术 、通 信 技 术 pt f j
D : 1 . 9 9 Ji n1 71 ; 62 1 . 50 OI ; 6 / .s. 6 —6 9 .0 3 .29 05 s 5 0
信 息 化 程 度 已成 为 衡 量 一 个 国家 、 一 个 地 区 、一 个 单 位综 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高等教育信息化 已成为便于教育 现 代 化过 程 中 的一 个 重 要 环 节 ,是 衡 量 一 个 国 家 教 育 及 至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d919c08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f.png)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必须面对的问题。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缺乏统一规划。
由于高校的管理模式不同,各校对信息化建设的理解与规划也不同,导致缺乏统一的规划。
二、信息系统缺乏互联互通。
由于信息系统之间缺少互联互通,导致信息流不能畅通,影响高校行政管理效率。
三、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如网络安全、信息保密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重要信息泄露。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强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
政府应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各高校应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信息化建设。
二、实现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高校应加强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确保信息畅通,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高校应加强信息保密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保障措施,确保重要信息得到保护。
综上,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希望高校能够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与保障,实现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全面提升。
- 1 -。
构建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思考与实践_1
![构建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思考与实践_1](https://img.taocdn.com/s3/m/60685a8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18.png)
构建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思考与实践发布时间:2022-10-13T06:54:02.709Z 来源:《中国教工》2022年6月11期作者:彭新亮[导读] 高校构建人事信息管系统既要满足基础性人事管理业务需求,也要面向大平台实现与多项系统的资源融合,以期提高数据利用效率,彭新亮广东东软学院摘要:高校构建人事信息管系统既要满足基础性人事管理业务需求,也要面向大平台实现与多项系统的资源融合,以期提高数据利用效率,实现更多增值服务。
为此,从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结构、功能、设计与实现论述构建思路,以供高校参考。
关键词: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引言:高校机构改革后院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整体化水平大幅提高,日常需要将管理职能集中,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程序,因此,需要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支持,但由于程序更新缓慢、软件功能落后,采用以往的管理系统与数据库工作容易造成信息采集不全、重复工作量大问题。
基于此,为提高数据利用效率、加速资源整合、提高高校人事管理质量构建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具有迫切性与必要性。
1 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结构分析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构建是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的重要举措,应基于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原则,避免重复建设、全面消除信息孤岛。
因此,系统结构应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应实现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顺畅衔接,即面对大平台进行结构设计,要求技术路线、数据库、硬件架构、信息标准统一,并结合个性化服务,为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提供一站式服务,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1]。
另一方面,结合高校人事管理工作量大、质量要求高、信息庞杂等特点,构建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2 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分析2.1 横向功能横向功能设计上,按照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流程与方式进行,其主要子系统功能如下:用户管理系统。
允许用户完成多个账号建立,不同部门、不同用户享有权限不一致,在系统上可以对不同范围进行操作,但只能进入与自身工作职责对应的范围、使用对应功能。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4c29f1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9.png)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深化与改革,国家教育部门对于高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教育管理者利用信息化优势能够有效创新教学推进模式,更好地实现有效融合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
因此,现阶段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了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同时也为培养优秀社会人才提供了强而有力的保证。
基于此,对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教学管理引言信息化背景下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学管理资源共享对高校维持实现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教学管理资源共享可以加速高校信息化教学,并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保障。
予以高校教学工作充足的创新改革机遇,借助高校教学管理资源共享各高校之间可以实现更加充分的交流与了解。
一、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意义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在教育发展过程中要将教育信息化充分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教育发展的指导作用。
2012年以来,教育部不断开展全国教育信息化推进会议。
有关部门在会议上对于教育信息化做了众多战略部署,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高校教学信息化发展需要学校管理部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建立包含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等多元技术的教学网络环境。
在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合理推进信息化教学,能够优化当前的教学管理模式,同时能够巧妙地结合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与高校的实际发展,充分发挥新技术开发教学资源的优势,这对于提高高校的综合管理水平以及培养优秀的高校人才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二、现阶段我国高校信息化背景下教学管理资源共享状况(一)高校教学管理资源共享方式存在问题高校教学管理信息资源共享作为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共享方式为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学管理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之所以现阶段高校教学管理资源共享让位发挥出充分作用,是因为高校自身的教学管理资源共享方式存在一定问题。
高校干部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高校干部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68454628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e.png)
高校干部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高校中,干部管理也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来实现更高效的运作和管理。
本文将探讨高校干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背景和现状传统的高校干部管理模式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信息传递不畅、数据管理不完善、决策效率低下等。
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高校干部管理工作的需求。
建设信息化的干部管理系统成为必然选择。
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在干部管理方面进行信息化建设,但大多数高校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经验和成熟的解决方案。
有必要深入研究和探索高校干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二、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信息化建设可以极大地提升高校干部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提高管理效率。
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存档,减少文件丢失和数据错误的风险。
信息化系统还可以为决策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数据支持,提高管理层的决策效果。
1.建设统一的干部信息系统高校可以建设一个统一的干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干部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存档。
这个系统可以包括干部基本信息、任职信息、考核信息等内容,实现信息的全面、准确和方便的管理。
这个系统还可以提供各种查询和报表功能,为高校的领导和管理者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
2.实现信息化办公高校可以推广信息化办公的方式,实现文件、会议、日程等信息的电子化管理。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纸质文件的使用,还可以大大提高办公效率。
信息化办公还可以为高层管理者提供更为全面和及时的信息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控和决策管理。
3.推广信息化培训高校可以开展信息化培训工作,帮助干部和员工掌握信息化技能和方法。
高校还可以建设在线学习平台,为干部提供更为便捷和系统的学习途径。
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全体干部的信息化水平,为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干部管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高校教育中的教育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
![高校教育中的教育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235029d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9.png)
高校教育中的教育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高等教育管理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涉及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财务管理到学生招生和课程管理。
在今天的数字时代,许多高校都正在实施教育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以提高其效率和准确性,同时提高教育水平和学术成果。
一、教育管理系统的定义和作用教育管理系统是一个包含各种应用程序和技术的计算机程序,用于管理高校的教育活动和资源,其中包括学生记录、课程安排、成绩管理、招生管理、教职员工数据、课程信息和校园活动等。
使用教育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简化和自动化高校的管理过程,提高教学和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决策支持系统的定义和作用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计算机应用程序,可用于帮助管理者做出合理的决策。
这些系统使用了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分析和数据查询,以收集、分析数据,并为管理者提供正确和及时的信息。
在高校中,决策支持系统可用于制定政策、预测趋势、评估方案和管理项目等,以便根据数据和分析结果,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三、教育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高校使用教育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应用案例:1. 学生管理:教育管理系统可用于记录学生信息,包括名称、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以及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课程表和成绩等。
决策支持系统可用于分析学生数据、预测学生流失情况、提供课程建议等。
2. 教职员工管理:教育管理系统可包括教职员工的教学信息、工资、职务、合同、福利等。
决策支持系统可用于管理和评估教职员工绩效、支持人力资源决策等。
3. 课程管理:教育管理系统可用于管理课程信息、学生选课和教师安排等。
决策支持系统可用于分析教学成果、诊断教师缺陷、制定课程计划等。
4. 经费管理:教育管理系统可包括财务、预算、报销和捐赠等。
决策支持系统可用于分析财务数据、制定经费计划以及评价投资回报等。
四、教育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的优点1. 提高效率:教育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可自动化教育管理和决策支持过程,提高效率,并减少人力和时间的需求。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ae475b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e.png)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概述: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和知识创造的重要场所,其人力资源管理对于教职员工的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方面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变得日益重要。
本文将探讨该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希望能够为高校及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一些建设与应用的思路。
一、系统需求分析1. 整体管理需求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能提供对职工招聘、离职、培训、优化薪资结构、绩效评估等整体管理需求的支持。
该系统应具备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员工信息统计等功能,同时能够方便地查询和分析人力资源数据。
2. 招聘管理需求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具有简化招聘流程、提高招聘效率的功能。
系统应包含职位发布、求职者信息管理和筛选、面试反馈等模块,能够自动生成招聘报告,方便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招聘进程的实时追踪、分析和评估。
3. 培训管理需求为了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提供完善的培训管理功能。
该系统应包含培训需求调研、培训计划制定、培训预算管理、培训材料和学员信息管理等模块,并能够根据培训效果对培训计划进行评价和优化,从而实现持续改进。
4. 绩效评估需求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支持绩效考核的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
该系统应包含绩效目标设定、评估指标制定、考核结果统计和报告生成等模块,能够实现绩效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和查询,方便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措施的制定。
5. 薪酬管理需求薪酬管理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提供薪酬结构管理、薪资核算、福利管理等功能。
通过该系统,可以对薪资、福利等激励措施进行全面的统计和分析,为高校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政策提供参考。
二、系统设计与建设1. 技术选型针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我们建议采用可靠、安全、易用、灵活的信息系统平台进行开发。
在技术选型方面,可以考虑使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智能化水平。
军队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军队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2a96834c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5.png)
军队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军队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也面临着信息化建设的挑战和机遇。
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军队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为院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开展军队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军队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一、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军队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是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校园网络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信息系统设备更新等方面。
军队院校应建立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络,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可靠的基础支撑。
要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护重要数据和信息不被泄露和损坏。
对信息系统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的提高。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才能为后续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二、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军队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
这个系统应该包括人事管理、招生就业管理、培训管理、绩效考核管理等多个模块,覆盖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
人事管理模块应该包括员工档案管理、人事信息管理、劳动合同管理等功能,实现对员工人事信息的全面管理。
招生就业管理模块则应包括招生计划管理、学生档案管理、就业信息管理等功能,为学生的招生、培养和就业提供全面的支持。
培训管理模块应包括培训计划管理、培训资源管理、培训成绩管理等功能,为员工的培训需求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
绩效考核管理模块应包括绩效考核指标管理、绩效评价管理、绩效考核结果分析等功能,实现对员工绩效的全面评价。
三、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军队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更重要的是要配合院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应与教学科研业务进行深度融合。
可以将教师的课表信息、科研项目信息、教学成果信息等纳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中,实现教师信息与人事信息的一体化管理。
新时期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
![新时期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f3c0ebf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d.png)
2019.022020.11专题·Special TopicⅥ新时期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王 铮 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高素质人力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各个组织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建设综合人才体系的关键之一。
信息化浪潮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行业和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随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网络日趋发达,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成为新的时代发展潮流。
随着高校精细化管理程度的提高,高校人事管理已由传统的档案管理逐渐转向以信息化为依托的人力资源管理,而目前连接多个管理系统的信息互通网络化管理模式正处于探索尝试阶段。
杨静编著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科学出版社,2018年10月版)较早意识到高校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基于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现实背景,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我国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的信息化建设策略。
本书提出了系统的高校人力资源信息化技术方案,并详细阐述了高校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组织架构、人员动态管理、人才招聘、人事业务流程、职称评审、薪酬福利等方面的具体操作。
本书对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开发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在研究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之前,作者首先向读者介绍了高校传统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的概念和不足等,保证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衔接。
作者指出高校传统人力资源信息管理通常包含人事教育、师资培养、职称评定等多个科室部门各自建立起的相对独立的管理系统,但由于这些系统间数据难以实时共享,导致人力资源数据的完整性和实时性难以得到保证,因此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制作各种的统计报表,管理节点分散复杂、整体效率低下。
此外,作者别出心裁,从高校教职工聘用方式的角度展开研究。
资料详解 教育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与应用创新
![资料详解 教育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与应用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e0281a0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c.png)
资料详解教育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与应用创新近年来,随着教育领域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教育决策支持系统(Education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EDSS)正逐渐成为教育管理及决策制定的重要工具。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教育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创新。
一、教育决策支持系统的定义与特点教育决策支持系统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为教育部门和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的信息系统。
其核心是获取、存储和分析与教育相关的海量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实时的信息和智能化的决策建议。
教育决策支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 数据驱动: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提供决策所需的准确、全面的信息。
2. 智能化决策: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生成个性化、高效的决策建议。
3. 可视化展示:将数据和分析结果以图表、报表等形式直观地呈现,提升决策者的理解和决策效果。
4. 效率提升:减少人工处理、提高决策效率,为教育管理者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
二、教育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过程教育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过程可以分为数据收集、数据清洗、数据分析、决策建模和系统实施等多个环节:1. 数据收集:收集与教育决策相关的数据,包括学生信息、教学资源、考试成绩等。
2. 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规范化处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数据分析:通过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等方法,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
4. 决策建模:基于分析结果和决策需求,构建适合教育决策的数学模型和算法。
5. 系统实施:将决策模型与软件工具相结合,开发出可操作的教育决策支持系统,并进行系统测试和优化。
三、教育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创新教育决策支持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创新,为教育管理者提供更多样化的决策支持:1. 学生综合评价:教育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素质评价等进行综合评估,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和学习计划。
2. 教学资源优化:通过教育决策支持系统的分析和建模,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教学效果和资源利用率。
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4c39668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7.png)
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事管理领域,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及提升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带来的益处。
一、提高工作效率人事管理涉及到员工的招聘、录用、培训、绩效评估等多个环节,涉及的信息十分繁杂。
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往往依赖纸质文件和手工记录,效率低下且容易产生错误。
而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地整合和管理这些信息,实现数据的快速录入、查询和分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例如,通过电子招聘平台,企业可以快速筛选合适的人才,减少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二、降低管理成本传统的人事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不仅浪费了人力资源,还可能导致人为失误。
而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管理流程的自动化和数字化,减少了繁琐的人工操作和纸质文件的使用,降低了管理成本。
另外,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还可以提供数据分析功能,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避免盲目决策造成的损失。
三、提升管理质量传统的人事管理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缺乏数据支持,管理决策常常主观化和盲目化。
而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对人事数据的全面综合分析,帮助管理者及时掌握员工的情况和动态,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绩效管理系统,管理者可以实时了解员工的工作业绩和潜力,并进行目标管理和个人培训计划的制定,从而提升管理质量。
四、加强信息安全人事管理涉及到大量敏感信息,如员工的个人信息、薪酬福利等。
传统的纸质文件和手工记录容易造成信息泄露和丢失,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而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信息的加密和权限管理,保护员工信息不被泄露。
同时,通过定期的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信息的安全。
综上所述,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质量,并加强信息安全。
企业应积极推进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科技手段来优化管理流程,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军队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军队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a118a04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05.png)
军队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建设现代化军队、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问题解决、技术应用和管理推进四个方面,谈一下我国军队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一、现状分析军队院校是保障军队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机构,其人才培养是军队各领域发展的重要支撑。
人才培养有着复杂的信息流与业务流,需要进行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运行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当前,我国军队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例如,信息化应用深度不够,导致信息共享程度低和管理效率不佳;信息安全能力不够,容易遭受黑客攻击和信息泄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技术应用和管理经验等。
二、问题解决1、深度信息化应用。
优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数据平台建设,提高信息共享与协同能力,推动业务流程与信息流程一体化,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分析的水平。
2、增强信息安全能力。
严格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技术手段和安全意识,举办安全专题培训,开展实战演练,提高信息安全保护力度,并适时组织网络攻防演练,完善信息安全体系。
3、提升技术与管理人员素质。
完善人才培养与管理制度,教育引导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注重实践应用,加强团队协作,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技术应用目前,国内外已发展出多种技术应用方式,可供军队院校参考。
以下是几种主要技术应用:1、基于云计算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
在线存储、共享和管理各类数据,提供多种功能模块,如招聘、培训、考勤、薪资等,支持移动端访问和操作。
2、人工智能技术在招聘和培训中的应用。
借助大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等技术,为军队院校快速优化人才招聘,智能化分析学员学习需要和个性化教学,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
3、移动办公、互联网+等技术。
通过移动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实现教职员工随时随地参与信息交流、学习交流、管理交流,方便快捷地处理日常工作事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策支持系统下的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改革持续走向深入。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的人事管理部门的日常业务量相应增加,在考核、任免、招聘、离职、薪酬待遇和人事档案等方面的管理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提升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高校需要引入互联网信息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新型的信息化工作方式。
一、决策支持系统的特点
决策支持系统的定义是通过数据、模型等方式,用人机交互的形式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它能够为管理者提供更高效和更先进的信息管理模式,并且提升信息管理质量。
决策支持系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能够找准人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可以将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和检索技术与新型的模型或分析技术结合起来;三是管理者相互之间传递信息更加方便和友好;四是对于决策用户和决策环境的变化能够快速反应、操作灵活;五是对高层决策者提供的是参考而非替代决策。
在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中,包含大量的、复杂的信息,比如,人员基本信息、学历学位信息、档案信息、影像资料等。
日常工作需要大量的数据整理和处理操作,确实需要建立并及时更新智能化的信息处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因此,在高校的人事管理方面,需要由决策支持系统尽可能多地提供教学决策使用的数据信息、模型、计算方法、统计模块等等,从而引导高校人事管理决策者在计算机和互联网交互的过程中达到正确决策的结果。
二、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然性
1.信息化建设能提升管理效能
信息化进程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中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信息化技术的特点就是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利用信息化技术开放、共享、交互的理念来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
随着高等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人事管理信息化是高校人事管理效能提升的必由之路。
人事管理效能的提升,对于提高高校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高校与社会、高校与高校之间的联系具有深远意义,也会给高校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思想带来一股冲击。
2.克服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孤岛” 现象
高校人事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是一个不断改进,逐渐完善的过程。
由于人事部门本身具有很大的数据量和数据统计需求,因此在数据的接收和处理方面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
但是如果能够考虑到运用信息化的方式来处理这类问题,打破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能够让人事管理者在无障碍的信息平台上获取想要的数据,就能够避免大量重复性的工作和不必要的浪
费。
克服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孤岛”现象,不仅能够解决信息资源分散、难以统计的问题,也可以大大减少管理者的工作量,实现信息共享的双赢局面。
3.为高校发展和人才战略的制定提供更多支持
随着我国各大高校的人事管理均步入新时代新阶段,人事管理也不再局限于档案管理、考勤记录、薪酬发放等日常事务,而是具有了在高校发展和创新人才战略方面的意义。
高校当前的人事管理与学校的定位、发展和未来趋势越来越密不可分,只有人事管理层了解本校的发展战略,了解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才能够将其融入日常工作中,为本校的发展和人才战略的制定提供支撑。
三、基于决策支持系统的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重点
在基于决策支持系统的人事管理信息化进程中,重点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人事信息存取及加工
信息存取是人事管理的第一步,建立完备、安全、高效的信息存取系统是做好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环节。
信息存取系统的建设原则是:保证人事信息存储的完备性、数据资料更新的时效性、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资料处理过程的稳定性。
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应当基于以上原则实现数据的共享,为管理人员和领导决策提供支撑。
信息再加工指的是对于无法直接对决策提供参考意義的原始资料进行二次加工,通过科学分析和统计等方法,生成更清晰和直观的数字化信息和系统的分析报告。
信息再加工对信息化的人事管理是一项重要工序,随着高校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对于人事信息的运用也更加深入,在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梯队,优化人才组合结构和提升教学队伍整体素质等方面效果明显。
2.完善人事管理数据库和基础管理系统
高校人事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包含人员调配、岗位聘用、职称评审、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各个方面,每一项工作内容都需要输入大量的人事信息,因此在数据的统计和维护方面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必须建立完备、高效、运行稳定的基础数据库,以保证日常数据处理工作的效率。
目前,我国的高校办公自动化已经基本迈入了第三代,通过NET、XML等技术的应用,很多比较成熟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都能够满足人事管理的日常需求。
校方应当积极关注并及时更新相关的人事管理系统和基础数据库,进一步发挥自动化办公系统的效能。
3.加强对人事管理骨干人员的培养
高校人事管理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考虑到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日新月异,我们既需要精通人事业务的专业人员,又需要熟悉信息技术的相关人员。
这
就需要高校内部对人事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培养他们对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提升人事管理骨干人员的业务水平。
除了针对人事管理部门进行培训外,还应给各学院和其他部门的人事管理人员开展相应的培训,发动基层人事管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人事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用信息,通过分析已有的信息,对未来的决策提供有用的素材。
因此,加强对人事管理人员信息处理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培养,是关系到高校能否给出科学决策的事情。
信息化时代的决策支持是高校人事管理迈入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高校人事管理水平,加快学校建设的优质途径。
高校的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综合了人事管理、信息处理、决策支持等多重功能,对高校的管理制度创新和教学科研目标的制定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由于高校人事信息的有效期相对较短,且信息结构无时无刻的变化,因此对于决策者而言,有效信息的提取要保证时效性和准确性,就更需要高校在信息化管理方面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人事管理信息用到实处,带领高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乔新.基于决策支持系统的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94-96.
[2]苏子义.高校人事管理办公自动化与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