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震荡HRT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临床分析田海萍;张世新【摘要】目的:探讨窦性心律震荡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高危患者心血管意外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67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动态心电检测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同时入组30例健康体检并功能性室性早搏患者作为对照.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TO值为(-0.37±2.53),高于正常组(-1.05±0.75);TS值心肌梗死组为(2.06±2.14),低于正常对照组(6.10±2.5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冠状动脉病变越重的患者中窦性心律震荡减弱或者消失的比例越大.结论:窦性心律震荡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高危患者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有预测价值.【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3(045)002【总页数】3页(P139-141)【关键词】心肌梗死;窦性心律;冠心病;心律震荡【作者】田海萍;张世新【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CCU,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2窦性心律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是一次伴有代偿间期的室性早搏收缩后出现的窦性心律先加速后减速的现象。

可以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对心血管危险事件有很强的预测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为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容易引发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发生猝死。

尤其在心肌梗死后第1年猝死的发生率最高。

为提高心肌梗死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存活率,临床研究一直在寻求心肌梗死后猝死高危患者的检测方法和指标,并根据这些有效的高危预测指标为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给予有效的干预性治疗。

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心肌梗死后患者的高危预测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室性早搏的频度、非持续性室速、心室晚电位阳性、心率变异性、平均心率等。

近年来几个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结果如MPIP和EM IAT研究相继证实了窦性心律震荡检测技术临床应用的重要价值。

心率震荡

心率震荡
MPIP研究中,入选了577例心梗患者,随访22个月,测量HRT及LVEF等猝死的预测指标,评价对心肌梗死死 亡率的预测,结果显示,HRT的预测强度仅次于LVEF。TO、TS与总死亡率具有显著相关性,TS为第二位单变量危 险预测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LVEF、TS、联合的TO/TS是相互独立的死亡预测因素,TO/TS结合的相对危险度为 3.2,2年随访中的死亡率分别为9%,15%,32%。
概念
概念
心率震荡心率震荡是指一次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先加速后减速的变化,即窦房结对室性早搏的反应敏感性变 化。在正常人及低危患者可表现为这一典型变化,而在心肌梗死后的猝死高危患者中该变化减弱或消失。这一变 化不仅见于窦性心律,还可见于房性心律、交界性心律及室性心律,本文重点介绍窦性心律时的心率震荡及其在 临床上的预测价值.
(2)心率震荡可以更好评价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心率变异性是较早用于临床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但 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心率震荡是内源性刺激触发的压力反射性调节结果,因此,对自主神经调节心脏功能的评价 作用更具特异性,对心脏性猝死的高危患者预测价值高于心率变异性。
(3)药物在降低死亡率的同时可以改善HRT,心率震荡也能作为评价药物治疗反应的指标,可进一步明确心 率震荡的临床意义,指导病人的用药个体化。
在MPIP和EMIAT研究中,两组入选患者的心功能不同,治疗用药也不相同,但是结果均显示联合的TO/TS是 心梗患者死亡率的强有力预测指标,结果不受心功能、β受体阻滞剂、早博等因素的影响。⑶
ATRAMI[3,9]研究中入选1212例心肌梗死患者,平均随访20.
临床应用优点
临床应用优点
(1)心率震荡的检测方法简单、无创、结果可靠、稳定。HRT的检测结果特别是TS相对稳定,药物如β受 体阻滞剂、胺碘酮和溶栓治疗不会影响HRT的预测价值。可以仅仅利用体表心电图和Holter检查,方便易得。

窦性心律震荡报告

窦性心律震荡报告

窦性心律震荡报告简介窦性心律震荡是一种与窦性心律不规则节律暂时交替出现的心电活动异常。

它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出现在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中。

本文将对窦性心律震荡的概念、病因、诊断和治疗进行详细讨论。

概念窦性心律震荡是指窦房结在连续的时间段内发放的冲动出现规律性的变异。

它与正常的窦性心律不同,窦性心律是指窦房结连续发放冲动的一种规律心率。

病因窦性心律震荡的病因尚不明确,但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1.自主神经调节失衡: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失调可能会干扰窦房结的正常节律调控。

2.心肌病变:心肌病变可能导致窦房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影响窦性心律的产生与传导。

3.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等,可能会干扰窦房结的正常功能。

诊断窦性心律震荡的诊断主要依赖心电图的检查。

在心电图上可以观察到窦性心律与非窦性心律的交替出现。

常见的窦性心律震荡的心电图表现包括以下几点:1.窦性心律的P波形态和P-P间期规则,非窦性心律的P波形态和P-P间期不规则。

2.窦性心律的R-R间期规则,非窦性心律的R-R间期不规则。

3.窦性心律与非窦性心律的交替出现。

治疗窦性心律震荡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因治疗:根据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如针对自主神经调节失衡进行调控,对心肌病变进行治疗等。

2.症状控制: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β受体阻滞剂来减轻心律不规则的症状。

3.定期复查:窦性心律震荡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以监测心律的变化和病情的进展。

结论窦性心律震荡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出现在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中。

它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心电图的检查,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症状控制和定期复查。

虽然窦性心律震荡对患者的生命威胁不大,但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来说,还是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和管理。

注意: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应以医生的建议为准。

试论高血压左室肥厚与窦性心律震荡

试论高血压左室肥厚与窦性心律震荡

试论高血压左室肥厚与窦性心律震荡发表时间:2013-08-30T10:20:23.043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刘武生[导读] HRT 现象是指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先增快后减慢的动态反应,是健康心脏对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的正常反应。

刘武生武陟县人民医院内一科[摘要] 目的:高血压左室肥厚以及进一步出现心力衰竭后窦性心律震荡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

方法:将58 例高血压患者按照是否合并左室肥厚和心力衰竭分为三组,分析三组之间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变化。

结果:与单纯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左室肥厚组TO 增加(P<0.05);合并心力衰竭组TO 增加更显着、TS 减低,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三组TO 和TS 比较,均P<0.01)。

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尤其是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律震荡减弱。

窦性心律震荡可应用于高血压心脏损害相关人群猝死危险的评价。

[关键词]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窦性心律震荡左室肥厚是原发性高血压常见的靶器官损害之一,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心力衰竭。

高血压左室肥厚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也显着增加[1]。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最早用于心肌梗死后猝死风险的预测[2-3],近来也有学者将该项检测延伸到心肌病、心力衰竭、糖尿病等人群的预后评估。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2 年3 月~2013年6 月住院患者中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的成人患者。

排除糖尿病、恶性肿瘤、严重低蛋白血症、肝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各种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但无左室肥厚、非窦性基础心律如心房颤动、频发室性早搏且每个早搏后连续窦性心律不足20 个等。

共入选58 例,其中,男23 例,女35 例;年龄42~76 岁,平均65.4 岁。

根据血压水平、左室肥厚和是否存在心力衰竭等将其分为三组。

A 组:高血压无左室肥厚18 例;B 组:高血压+左室肥厚25 例;C 组:高血压+左室肥厚+心力衰竭15 例。

窦性心律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危险性的评价

窦性心律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危险性的评价
2 0 1 3年 第 3 4卷 第 1 O期
J o u ma l o f 0 i q i h a r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 e d i c i n e . 2 0 1 3. V o 1 . 3 4 . N o . 1 0

经 验 交 流 .
窦 性 心 律 震 荡 对 急性 心 肌 梗 死 后 患 者 危 险 性 的评 价
w a s f e w e r t h a n t h o s e i n s u r v i v o r( P <0 .0 5) . Co n c l u s i o i i s T h e c h a n c i n e s s e v lu a a t i o n o f s i n u s h e a t r a t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P< 0 . 0 5 ) , a n d t h e T s l e v e l o f t h e o b s e r v e r g o u p w a s f e w e r t h n a ho t s e i n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P <0 . 0 5 ) .T h e T O l e v e l o f t h e d e a d c a s e s w a s mo r e ha t n t h o s e i n s u r v i v o r ( P< 0 . 0 5 ) . a n d t h e T s l e v e l o f d e a d c a s e s
组的 H R T的震荡初始 ( T O) 和震荡斜率 ( T S ) , 评估 其对 危险性 的预测 价值 。结果 T S值 明显低于对照组 ( P< 0 . 0 5 ) 。结论

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及临床应用

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及临床应用

持续 性 室性 心 动 过 速 、心率 变 异 、平 均 心 率 、T 波 改 变、 QT离散度等 。但均受敏感性 、特 异性、阳性预测值的限制 。
最 近 S hmd 等 提 出 的 心 率 震 荡 现 象 ( at t Tub — ci t Her Rae ru l c ,HR ,以 其 无 创 、简 单 、可 靠 等 优 点 逐 渐 引 起 人 们 e e n T)
3 检 测 方 法
室性 早 搏 导 致 心 室舒 张期 充 盈 量 下 降 ,从 而 引 起 心 肌 收
我 们 不 仅 可 以定 性 地 描 述 上 述 的 窦 性 心 律 震 荡 现 象 , ,因此室早 后动脉 血压也 将
下 降 ,血 压 的 突然 下 降 激 活 主 动 脉 弓及 颈 动 脉 窦 的 压 力 感 受 器 ,通 过 压力 反射 致 使 心率 提 高 ,一 个 室 早 过 后 会 跟 随一 个
2 HRT 机 制
研究的基础应用 了阿托 品和 8受体阻滞剂 所否定 ,事实显示
出 HR 不 单 纯 是 一 个 迷 走 神 经 现 象 。 T
HR 发生 的详 细 机 制 目前 不 十 分 清 楚 , 目前 认 为 大 致 T
有 以 下几 种 :
2 1 压 力 反射 机 制 .
的重 视 。
结的血液供应 ,并使 心房 内压 力稍 微增加 而刺激 B ibig a r e n d
反 射 和 抑 制 迷 走 神 经 ,从 而 提 高 窦 房 结 的 自律 性 ;室 早 收缩 时 ,心 室 和 动 脉 的 机 械 牵 张 力对 心 房 肌及 窦 房 结 区 域 也 可 发
识别 心脏病 中的高 危患者 ,对其进行危 险度分层及死 亡

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的研究

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的研究

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的研究目的:研究新的心电学指标-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在慢性充血性心衰(CHF)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对心脏性猝死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择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3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20例,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资料,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

结果:CHF组TO值显著高于对照组;CHF组TS 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室性早搏后的HRT现象减弱,HRT 可能成为预测其危险程度的新指标。

标签:窦性心率震荡;心脏性猝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是心脏功能的减弱可由于原发性心肌病变如心肌炎或心肌病或其他心肌代谢营养障碍等使心肌无力承担正常的负荷;也可能是继发于心脏容量或压力负荷过重如先天性间隔缺损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产生血液分流或反流增加心室容量负荷;或如肺动脉瓣或主动脉瓣狭窄高血压等使心室压力负荷过大;或两者兼而有之。

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是近年来一项心肌梗死后猝死高危患者可靠的预测方法[1,3]。

寻求有效的高危预测指标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进而采取干预性治疗,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CHF组:选自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CHF,依NYHA标准心功能分级,在Ⅲ级和Ⅳ级者共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42~81岁,致CHF病因均为冠心病。

对照组:对照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45±14)岁。

1.2 方法和指标应用OXFORD Medlog Excel型动态心电图计算机分析系统进行HRT分析。

心率震荡现象及其临床意义

心率震荡现象及其临床意义
HRT并不是在所有的患者中都能够测量到。 HRT的研究需要有 室性早搏的存在。对于没有室早的病人无法测定。对于房扑、 房颤、Ⅱ一Ⅲ度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以及需始终依赖起
搏器的患者无法分析HRT。
HRT
HRT阔 的 应 用 价 值 。
会景 发, 现随 其着
研究表明HRT是评价AMI患者PCI的疗效的有效指标,也可间接反映PCI 术后冠脉血流恢复情况。
HRT的临床意义
HRT现象消失是预测AMI患者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的独立预测 因子。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 值分别为75%、75%、76%、42%、58%。
将T0、TS、BRS及HRV等参数作为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复合指标,结 果显示复合指标异常的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可能性是4项指标均正 常者的16.8倍。
心率震荡 现象的概 念
心率震荡(HRT)是窦房结对于室性期前收缩的 一种双向的生理反应.即1次室性早搏之后窦 性心律周期的短期波动,表现为在室性早搏后, 窦性心律出现先加速后减速的现象。这种典型 变化见于正常人及低危患者。而室性早搏后窦 性心率震荡现象减弱或消失,见于器质性心脏 病后猝死的高危患者。


谢 !
HRT的检 测方法
另外,只采用具有以下特征的室 性早搏:最小提早率为20%,并 且早搏之后的代偿间期至少超过 正常间期的20%。
HRT的产生机制
目前认为其主要机制为:压力反射机制和室性早搏的直接作用。 压力反射机制(室性早搏的间接作用)压力反射是发生窦性HRT现象的重要
机制。基本变化过程为:室性期前收缩—血压降低—心率增快—代偿 间期—血压升高—心率减慢。
研 究 的 不 断 深 入 ,
中心 的血 应管 用疾

窦性心率震荡研究现状

窦性心率震荡研究现状

窦性心率震荡研究现状摘要:现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应用越发广泛,对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预测价值越来越大,本文对窦性心律震荡的检测方法,发生机制,临床进展等进行总结。

关键词:窦性心率震荡;检测方法;研究现状窦性心率震荡指一个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的窦性心率短暂的初期加速和后期减速的现象,可以反映自主神经对内源性刺激的反射功能,同时也反映了窦房结的双向变时功能。

窦性心率震荡近年来已成为心血管疾病预测心源性猝死的独立指标,对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糖尿病等患者发生心脏事件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1 HRT概念窦性心率震荡是指一次伴有代偿间歇的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的窦性周期的生理变化,表现为心率现加速后减速的现象。

Schmidt等于1999年于著名的柳叶刀杂志上首次提出了窦性心率震荡的概念,并将窦性心率震荡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事件危险分层的预测指标。

2 HRT的检测方法窦性心率震荡的现象可进行定量计算,主要包括两个指标震荡起始和震荡斜率[1],两者有密切的关系但又有不同的意义。

2.1震荡起始(turbulence onset TO)TO主要反映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率加速的现象,其计算公式如下TO=(RR1+RR2)-(RR1-RR2)/(RR1+RR2)x100%。

即用室性期前收缩后的两个RR间期均值与室性期前收缩前的两个RR间期的均值差除以后者。

TO的中性值被定义为0,TO>0为异常,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后初始阶段的窦性心律减速,TO<0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后初始阶段的窦性心律加速。

如心电图中出现多个室性期前收缩,则计算多个TO及平均值。

2.2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TS主要反映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率减速的现象,是一个定量分析参数。

先测定室早后20个窦性心律的RR间期值,并以RR间期的序号为横坐标,以RR间期值为纵坐标,绘制RR 间期分布图;再依次用任意连续的5个窦性心率的RR间期值计算并作出回归线,其正向最大斜率即为TS的结果。

《窦性心率震荡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

《窦性心率震荡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

《窦性心率震荡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1 概述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在20世纪初被心脏病学者发现,经过90多年的临床研究,其检测方法逐步规范,最初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危险分层,现在广泛应用于心脏病患者预后判断和临床研究,成为心血管疾病猝死风险预测中非常重要的无创检测方法之一。

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一次室性早搏(PVC)给随后的窦性心律带来双相涨落式的变化是正常人特征性的窦性心律适应性改变,称为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

室性早搏后出现HRT 现象,表现为窦性心律先加速随后发生窦性心律减速,见于正常人及心肌梗死后猝死的低危患者;另一种是室性早搏后HRT现象较弱或消失,表现为室性早搏前后窦性心律无明显变化,见于心肌梗死后猝死的高危患者(图1)。

多数欧洲心血管病专家认为室性早搏后对心率的多重作用是筛查心肌梗死后猝死高危患者的可靠检测方法。

德国Schmidt等在1999年首次在著名的《柳叶刀》杂志上发表HRT现象的定义和检测方法,成为HRT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里程碑;随后这种检测方法作为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的一项分析功能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研究。

关于HRT的综述首次在2005年1月《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发表,标志着我国心血管病学者开始认识HRT现象并将它应用于临床研究。

2 定义窦性心率震荡(HRT)是指心脏在发生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出现短暂的加速和减速的过程,反映室性早搏后出现自主神经的快速调节反应。

HRT检测是一种非侵入性压力反射评估方法。

2.1 震荡初始震荡初始(TO)代表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出现加速。

检测方法:将室性早搏QRS波标记为0,之前的窦性心搏标记为-1,-2,-3,…室性早搏之后的窦性心搏标记为1,2,3,…,20(图2A),用室性早搏代偿间期后的前2个窦性心律的RR间期,减去室性早搏偶联间期前的2个窦性心律的RR间期,两者之差再除以后者,即TO=[(RR1RR2)-(RR-1RR-2)]/(RR-1RR-2),所得结果有三种:①TO=0,表明室早后窦性心律无变化;②TO >0,表明室早后窦性心律减速;③TO<0,表明室早后窦性心律加速。

窦性心率震荡-熊艳霞

窦性心率震荡-熊艳霞
u 生理状态下心脏对交感 神经的反应较迷走神经 慢,压力反射主要由迷 走神经介导,而在心肌 梗死后存在坏死和低灌 注区,心脏的几何形状 发生变化,感受其变形 ,神经冲动传入异常, 对心血管调节的作用受 损,HRT减弱或者消失 。
33
二、心率震荡现象的发生机制
3、自主神经的调节作用 包括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系 统,自主神经系统平衡的紊 乱与临床的心源性猝死和恶 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
36
三、临床应用心率震荡现象的预测价值
u 其他试验:Barthel等报道了1455例急性心肌 梗死后患者分析,联合的TO/TS均异常是最有 效的死亡率预测指标,其次为LVEF<30%,糖 尿病等其他危险因素;
u Sade等在对1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分析中 提出,LVEF和TS是死亡率的重要的独立预测指 标,将LVEF和HRT联合可使其阳性预测率增加 ,但不会降低阴性预测值。
室早
A相先快消失 B相后慢消失
多次室早后测定TO TS均值异常
室早
A相先快消失 B相后慢消失
窦性心率震荡1级 TO异常
19
20
窦性心率震荡1级 TS异常
21
22
窦性心率震荡分级2级
23
24
一、HRT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u 在对HRT进行定量分析中须强调以下几点: 1、患者必须存在室性早搏,且须排除其他持续性心律失常例如 房颤等; 2、引起心率变化的一定为单次室性早搏,排除成对室早、房早 、人工伪差、T波等因素; 3、室早后20个心搏必须是窦性心律,而不是房性、结性或其他 类型的心律紊乱; 4、对于每一个满足条件的室早我们都可以计算出相应的HRT,但 患者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出现多个室早,我们可以先计算出RR间期 的平均值,后在测算HRT,这样可以更好的预测死亡危险度; 5、HRT的分析不受体表或动态心电图的限制,甚至心内起搏、食 道调搏、ICD记录均可进行分析。

慢性心衰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特点

慢性心衰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特点

慢性心衰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特点【摘要】目的:观察慢性心衰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变化特点。

方法:对30例慢性心衰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做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机上读出心率震荡(HRT)的参数:震荡初始值(TO)及震荡斜率值(TS),并分析两组的参数值。

结果:慢性心衰患者TO明显高于对照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心衰组患者HRT较正常健康者存在“钝化”现象。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窦性心率震荡;心电图特点心衰患者中猝死占总病死率的20%~45%,及早识别高危心衰猝死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窦性心率震荡[1]是临床心电生理学又一新的检测措施,能反映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和自主神经平衡性的变化,它的异常,被认为与猝死有关,是心肌梗死后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

它在心衰、扩张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方面的研究正在展开。

心率震荡(HRT)指一次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出现短暂的先加速后减速的现象,是自主神经对单发室性早搏这种微弱刺激出现的快速调节反应,同时反映窦房结的双向变时功能。

震荡初始值(TO):震荡初始值代表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的加速。

是用室性早搏后最初两个R-R间期的均值,减去室性早搏前的2个R-R 间期的均值之差再除以后者。

其中性值为0,≥0为异常,<0为正常。

震荡斜率值(TS):震荡斜率是定量分析室性早搏后是否存在窦性心律减速现象。

首先测定室性早搏后的前20个窦性心律的R-R间期值,并以R-R间期的序号为横坐标,以R-R间期值为纵坐标,绘制R-R间期的分布图,再用任意连续5个窦性心律的R-R值作出回归线,其中正向的最大斜率为TS的结果。

TS值以每个R-R间期的毫秒变化值表示,其中性值为2.5 ms/R-R间期,当TS&gt;2.5 ms/R-R间期时,表示窦性心律存在减速现象,而TS&lt;2.5 ms/R-R间期时,则表示VPC 后的窦性心律不存在减速。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30例慢性心衰患者均为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间的住院患者,排除标准:非窦性心律者、房室传导阻滞者、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者、严重短期进展性疾病,如恶性肿瘤。

窦性心率震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变化

窦性心率震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变化

窦性心率震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变化(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

方法:选择发病1~3周的92 例AMI患者和70 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AMI组和对照组,收集入选患者详细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获取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平均心率以及HRT的3个参数,即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

结果:AMI 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TT、TO高于对照组,TS值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HRT在AMI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尤以TT和TS差异显著,HRT可作为AMI后再发心脏事件的有效预测因子。

【关键词】窦性心率震荡;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属严重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窦性心率震荡(HRT)是近年提出的一项心电学新指标,它是指一次伴有代偿间歇的室性早搏后出现的窦性心率先加速随后心率减速的现象[1]。

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存在者说明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尚属正常,消失者则提示体内交感神经存在过度兴奋、作用占优势的情况,严重者需要及早给予干预性治疗,以防止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给人体带来危害作用。

目前,国外几项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及国内相关试验相继证实,HRT对AMI后患者死亡率具有较高独立预测价值,但这些研究多是围绕HRT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两项指标展开的[2]。

随着研究进一步深入,近来发现TO、TS受心率影响较大,国外学者提出HRT的又一项新测量指标——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并提示该指标测量简便且结合TT可使HRT提供更好的预测价值[3,4]。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AMI组:选择2003年8月—2008年7月在我院确诊为AMI并接受住院治疗的AMI患者92 例(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动态演变及心肌酶升高等客观证据)。

窦性心律震荡对临床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分析

窦性心律震荡对临床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分析

窦性心律震荡对临床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分析陈肖艺;钟静敏;甘文雪;梁一萍;黄智勇【期刊名称】《四川医学》【年(卷),期】2017(038)012【摘要】目的探讨窦性心律震荡(HRT)对不同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的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冠心病组,每组50例.正常对照组选择有室性期前收缩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体检者50例.根据Holter记录资料,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心血管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TO和TS的差异.根据不同病变程度进一步将冠心病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分为不同亚组,比较不同亚组间TO和TS的差异,并分析死亡组与存活组之间TO和TS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不稳定性心绞痛组TO值升高、TS 值降低.冠心病组TO值升高、TS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各亚组间及冠心病各亚组间比较显示,病变越严重HRT的两参数变化越显著,死亡组患者TO值显著升高、TS值显著降低.结论心率震荡减弱或消失可作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可靠参考及预测指标.%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heart rate turbulence(HRT) predicting differ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its value on clinical application.Methods Patients who accepted hospital Holter test 24h (Holter) in our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divided into unstable angina group (n =50)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group (n =50)according to clinical diagnosis.And 50 physical examinees with ventri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s withoutorganic heart disease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According to Holter recording data,two parameters of HRT were calculated:the initial shock (T0) and turbulence slope (TS),and the differences of T0 and TS betwee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compared.According to different lesion degrees,patients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group and unstable angina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divided into sub groups.Then the differences of T0 and TS among sub groups were compared.And the differences of T0 and TS between death group and survival group were also compared.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unstable angina group has a rise in T0 (P < 0.05)and depression of TS(P <0.05).Comparison among sub groups of unstable angina patient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indicated that the more serious the lesion was,the more significantly two parameters of HRT changed and T0 remarkably increased and TS remarkably decreased in deathgroup.Conclusion The weakening or disappearing of heart rate turbulence can be regarded as a reliable indicator for reference and prediction of severity of unstable angina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总页数】3页(P1397-1399)【作者】陈肖艺;钟静敏;甘文雪;梁一萍;黄智勇【作者单位】茂名市人民医院心电图科,心血管内科,超声诊断科,广东茂名525000;茂名市人民医院心电图科,心血管内科,超声诊断科,广东茂名525000;茂名市人民医院心电图科,心血管内科,超声诊断科,广东茂名525000;茂名市人民医院心电图科,心血管内科,超声诊断科,广东茂名525000;茂名市人民医院心电图科,心血管内科,超声诊断科,广东茂名5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相关文献】1.窦性心律震荡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 [J], 黄学成2.窦性心律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猝死高危患者的预测价值 [J], 戴淑婷;王桂英;郭小平3.窦性心律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 [J], 朱柏祥;李丽颖;邢永华4.窦性心律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 [J], 杨琪5.微伏级T波电交替及窦性心律震荡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猝死的预测价值 [J], 叶国红;戴海鹰;夏欣;李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窦性心律震荡

窦性心律震荡

应用历史


1999年,德国慕尼黑研究者在著名 Lancet杂志上发表论文,首次提出 心率震荡这一概念,并创用为一种 检测技术,随后这一技术在临床上 的应用逐渐增多。 HRT临床应用已历时5年。
方 法
方 法
一、检测原理:
正常 异常
室早
室早
B后慢
无反应
A先快
室早后窦律的不同反应类型


<0 正常 >0 异常
前结间束
后结间束 窦房结的间接作用:通过压力反射
交 感 刺 激
迷 走 刺 激
机制


心肌梗死患者植物神经受损或功能紊乱,上述 两机制遭到破坏时,室性早搏后的窦性心律震 荡现象减弱或消失。 植物神经受损或功能紊乱可导致恶性室性心律 失常的发生及猝死。
窦性心率震荡 的临床评价
应当强调
1)减压反射的感受器为压力感受器,故又称压力感 受器反射。 2)减压反射及反向的升压反射是维持正常血压及循 环系统稳定的关键。 3)过强的或病理性的减压反射能破坏循环系统的稳定。 4)减压反射仅对血压突然升高反应,对血压慢性升高 “适应”。
5)减压反射弧是各种神经介导性晕厥的最后通道,只
是“高速公路”的入口不同。
方法
一次室早后测定TO TS异常
室早
A相先快消失 B相后慢消失
方法
多次室早后测定TO TS均值异常
A相先快消失 室早
B相后慢消失
方 法



小结:窦性心律震荡的方法实质就是检测患者室 早后窦性心律是否存在先快后慢的现象 先快 TO≤0 存在 >0 先快减弱或消失 后慢 TS >2.5 ms/RR间期 存在 < 2.5 ms/RR间期 后慢减弱或消失 (室早后窦性心律的先快后慢现象见于正常人或心梗后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HRT的临床应用
• 5.1 HRT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大量研究证实应用窦性心率震荡的检测指标对心肌梗死患者猝死的预测 价值十分敏感,阳性与阴性者之间,猝死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心肌梗死 后患者的多中心程序性研究(the multicenter post-infarction program study,MPIP)和欧洲心肌梗死后胺碘酮治疗的研究(Europea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odarone trail,EMIAT)进行了TO和TS指标 以及传统的猝死预测指标的单变量和多变量的分析,观察和评价这些指标 对猝死相对危险度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TO和TS两项指标对急性心肌梗 死患者的死亡高危患者的检出有重要价值,TO和TS均异常时其阳性预测 精确度分别高于常规的其他预测指标,同时阴性预测精确度达到90%左右, 而且研究表明TO/TS指标在预测猝死高危患者方面不受心功能、β 受体阻 滞剂、室性期前收缩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HRT可作为心肌梗死后病死率 的独立预测因子。
2.2 压力反射机制(室性期前收缩的间接作 用) • 室性期前收缩后动脉血压下降可引起颈动 脉窦、主动脉弓及其大动脉的外膜下压力 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传至延髓,使迷 走神经中枢兴奋性受到抑制,交感神经中 枢兴奋性增强,进而使心脏交感神经兴奋 性增加,心脏迷走神经兴奋性下降,使窦 性心律暂时加速。随着动脉血压的升高, 这种反射作用消失,窦性心律则减速。
2 HRT的产生机制
• 2.1 室性期前收缩的直接作用
室性期前收缩可以引起两种一过性影响及作用:即动脉内血压的变化和室性期 前收缩的机械性牵张作用。室性期前收缩后动脉血压短暂的变化表现为动脉血 压的下降,而室性期前收缩代偿期后第一个窦性周期的动脉血压将上升,上述 动脉血压的变化影响窦房结动脉。窦房结动脉位于窦房结的中央,除为窦房结 供血外,对窦房结的自律性也有作用,窦房结动脉内的压力及变化可以牵拉窦 房结内的胶原纤维网,对窦房结自律性细胞的放电频率产生重要影响,室性期 前收缩后动脉血压的下降,可使窦房结动脉压力下降,可对其自律性产生直接 的正性频率作用,而随后的动脉压的升高,则引起相反的作用。室性期前收缩 除了经动脉压力的变化直接作用于窦房结外,其收缩时的机械牵张力对心房肌 及窦房结区域也可发生直接作用,提高其自律性。
5.2 HRT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已有研究者开始应用TO/TS指标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和猝 死的危险度。Jiro Koyama等以50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 数<50%和/或左室舒张末期直径>55 mm,其中34例为心肌病,16例 为心肌梗死后患者)为实验组,21名无明显心脏疾病的患者为对照组, 通过HRT与心泵功能、心率变异率的比较来评估HRT对慢性心力衰竭 患者预后的显着性意义,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致死性室性心动过速 而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概率是非常大的,Jiro Koyama等同时将HRT与 晚电位、QT离散、T波作比较,来测试HRT是否可以作为伴有室性心 动过速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一项预测指标,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 患者TS值低于正常对照组,而TO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特别的, 当TS≤3.0不仅对慢性心力衰竭死亡而且对再入院都是一项强有力的预 测指标,心泵功能和心率变异率在再入院和非再入院患者之间没有明 显差异,因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S是一项比心泵功能和心率变 异率更合适的预后指标,但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显示TO对心脏事件并 不是一项显着的预测指标。另外,TO和TS在伴有或不伴有室性心动 过速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之间几乎是相同的,而室性心动过速患者 QT离散明显增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晚电位和T波交替的阳性率明显 高于无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所以HRT对室性心动过速的慢性心力衰竭 患者的预测价值不及晚电位和T波交替• 对于一次室性期前收缩可以计算出一次TO值,若患者心 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有数次室性期前收缩,则可计算出多次 TO值及平均值。平均值代表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后初始阶 段窦性心律的变化。 引起窦性心律变化的触发因素一定 是室性期前收缩, 而不是人工伪差,T波或其他相似因素。 选定的室性期前收缩之前的心搏必须是一个正常的窦性心 搏。在进行计算时,要排除具有以下特征的R-R间期: ① <300 ms;②>2000 ms;③ 与前一窦性心搏的间期之差 >200 ms;④与前5个窦性心搏的平均间期之差>20%,⑤ 最小提早率为20%,并且期前收缩之后的代偿间期至少超 过正常间期20%的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的前后 一定是窦性心律,而不是心律紊乱,人工伪差及QRS波的 错误分类(false classification of QRS complexes)等情 况。
5.4 HRT在心脏瓣膜病患者中的应 用
• Gunduz等对HRT和HRV在二尖瓣脱垂中的应用研究显示, HRT与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别,TO及TS均明显异常,这 些患者中TO异常较TS异常更多见;而HRV在两组间无统 计学差异。因此,在二尖瓣脱垂患者心脏事件预测中, HRT是一种比HRV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应用的非侵入性 预测指标。最近,为了研究HRV和HRT参数在轻至中度主 动脉狭窄中的变化,Arslan等通过对43名无症状的轻至中 度主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研究,在主动脉狭窄患者组中除平 均RR间期, RMSSD和 pNN50以外的所有HRV指标和TO 均存在明显障碍,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狭窄患者舒张 末期功能障碍与HRV和HRT均有明显相关性,但本实验中 HRT并没有显示出比HRV更有预测意义。
5.3 HRT在心肌病患者中的应用
• 多项研究显示HRT可以作为扩张型心肌病心脏事件的独 立预测指标。Wolfram等对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 行研究,结果显示HRT参数与心脏病病死率是密切相关的。 Voss等对12个特发性扩张性心肌病患者与13名健康受试 者的研究显示,心肌病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的TS和TO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Grimm 等在对178名终末点是心脏移植 的特发性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研究时报道,在(28±17) 个月的随访中,数据分析显示心脏移植患者与非移植患者 TS、TO及组合的TS和T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同时 对特发性扩张性心肌病患者HRT参数不同阈值的设定提出 了建议。但Kawasaki等对肥厚性心肌病患者进行研究时 显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HRT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别,无论 有无心脏事件发生其HRT都无明显变化,说明HRT对肥厚 性心肌病患者的预后无预测价值。
1 窦性心率震荡概念
• Erlanger和Blackman早在1909年在受试的动物体发现一 次室性搏动可以引起其后的窦性心律频率的短暂加速,并 称之为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ventriculophasic sinus arrhythmia)。后来研究表明,一次室性期前收缩对窦性 心律不仅有加速作用,还可表现为加速及减速的多重作用, 这种多重作用曾经称为窦性心律的涨落现象(fluctuation sinus rhythm cycle length after single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直至1999年Schmidt等在研究时发现 在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先加速,随后发生窦性心律 减速,出现典型的双相涨落式的变化,称之为窦性心律震 荡现象(HRT),认为这是一项心肌梗死后猝死高危患者 可靠的检测方法,随后这一方法在临床中引起重视,应用 逐渐增多。
3 窦性心律震荡的检测方法
• 目前,HRT现象检测的两个主要参数是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 T0)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2]。概略的说,TO是室性 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加速的数量,TS是来描述窦性加速后发生心律减 速的率。目前常用室性期前收缩代偿间歇后的前2个窦性R-R间期值 的均值,减去室性期前收缩前的2个窦性R-R间期值的均值,两者之 差再除以后者表示TO,公式如下:TO =(RR1+RR2)-(RR-l+RR2)/(RR-l+RR-2),Schmidt研究组是做24个RR间期的测量(室性 期前收缩前2个RR间期,代偿间期后20个RR间期),TO的中性值被 定义为0,当TO<0时,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加速,即正常; 当TO>0,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无加速,即异常。室性期前 收缩后窦性心律减速的分析测定即为TS,先测量代偿间歇后的前20 个窦性心律R-R间期值为纵坐标,R-R间期序号为横坐标,绘制成RR间期值分布图,再用任意连续5个序号的窦性心律R-R间期值计算并 做出回归线,其中正向的最大斜率为TS结果,其值以每个R-R间期的 毫秒变化值表示,当TS>25 ms/R-R时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后心率有逐 渐减速现象,即正常;当TS<25 ms/R-R时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后心率 无逐渐减速现象,即异常。
窦性心律震荡HRT
沈丘县中医院 郑洪喜

心血管疾病患者有发生猝死的潜在危险性, 目前用于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 的预测指标主要有左室射血分数、心室晚 电位、心率变异性等,但在临床应用中均 受到一定限制。1999年Schmidt等提出窦性 心律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 对冠心病有独特的预测价值,自此以后心 律震荡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室性期前 收缩后的HRT已作为一种新的评价心脏自 主神经功能的心电学指标应用于临床,并 不断显示其使用价值。
6 : 总结
• HRT是一种简单、实用、非侵入性的心脏事件预测指标, 它可充分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与其他无创性预测因子 相比,相对危险度和预测精度均较好,可以筛选出具有高 死亡风险的高危心脏疾患患者。但HRT的应用也有其局限 性,对于缺少室早、房扑、房颤、重度窦房或房室
• 传导阻滞的患者无法测定和分析,对TO或TS指标的检测 中究竟计算多少次室性期前收缩后的RR间期的平均值为 佳还需进一步研究。另外,HRT在糖尿病、甲亢、睡眠呼 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中都有一定应用价值,随着研究的不 断深入发展,必将显示其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