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22课《范进中举》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范进中举》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范进中举》教案注:本教案适用于高中语文班级,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以及范进的奋斗故事。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理解科举的历史背景、范进的人物形象以及对于个人奋斗与社会变革的思考。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和作用;2. 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成长历程以及他在社会变革中所起的作用;3. 理解范进这一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对个人奋斗与社会责任的思考;4.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举制度的起源和发展a. 宋朝科举制度的出现和实施b. 科举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和作用2. 《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a. 范进的背景和成长经历b. 范进参加科举考试的过程c. 范进中举后的变化和作用3. 范进形象的分析和讨论a. 范进的品质、才能和努力b. 范进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和启示4. 范进与个人奋斗与社会责任的关系a. 范进的奋斗与社会阶层的流动性b. 范进的奋斗与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三、教学过程第一课:科举制度的起源和发展(6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的起源和实施过程。
2.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思考科举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3.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总结,教师进行点评和梳理。
第二课:《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60分钟)1. 教师给学生讲述范进的背景和成长经历,引导学生了解他的家庭背景、个人才能以及为什么选择参加科举考试。
2. 学生分组讨论并整理范进参加科举考试的过程,包括他的备战经验、与其他考生的竞争等。
3. 学生展示和总结范进中举后的变化和作用,讨论他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第三课:范进形象的分析和讨论(60分钟)1. 学生分析范进的品质、才能和努力,以及这些品质如何影响他的人生和家族。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范进这一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对个人奋斗与社会责任的启示。
3. 学生展示和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第四课:范进与个人奋斗与社会责任的关系(6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范进的奋斗与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之间的关系。
《范进中举》获奖教案一等奖(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提问导入,回顾明清科举制度背景。
教学过程
通过提问学生关于明清科举制度的知识,引出课文 背景,再让学生分享对范进中举的初步印象。
课文解析
教学目标
教学节奏
整体教学节奏紧凑,但在部分环节上可以更加注 重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
改进措施与展望
教学内容优化
针对学生反馈,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以更好地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技巧提升
加强自身教学技巧的修炼,提高课堂掌控能力和教学水平,更好 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评价方式完善
进一步完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以更全面地反 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06
学生反馈与建议
学生意见收集
学生对《范进中举》这篇课文的情节和人物设定有浓厚的兴趣,认为故事情节跌宕 起伏,人物形象鲜明。
学生对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表示满意,认为课堂氛围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效 果。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并展开 讨论。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 案例分析等多种策略,使学生 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学习
通过布置阅读任务、组织课堂 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 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展示课文背景、 人物关系图以及相关图片 ,使抽象内容形象化。
在线资源
推荐相关网络资源,如明 清科举制度专题网站,拓 宽学生学习视野。
2024年度语文《范进中举》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01
03
问题探讨
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 术特色(10分钟)
课程总结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5分钟)
05
04
课堂活动
角色扮演,模拟范进中举后的情景, 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10分钟)
2024/3/24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3/24
7
文本概述及结构分析
2024/3/24
12
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影响
社会流动
科举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 对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 会阶层流动。
2024/3/24
教育普及
科举制度推动了教育的普 及和发展,形成了“万般 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 社会风气。
文化繁荣
科举制度促进了文化的繁 荣和发展,涌现出了大量 优秀的文学家、思想家和 政治家。
13
《范进中举》对科举制度批判
01
《范进中举》是一篇讽刺小说,通 过描绘范进参加科举考试的经历, 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和世态 炎凉。
02
文本结构清晰,以范进中举为线索, 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生动地展 现了社会各阶层人物的性格特点和 命运遭遇。
8
关键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范进
懦弱无能、虚伪势利的读书人形 象。他一心追求功名利禄,却屡 试不第,最终因中举而发疯,揭 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
2024/3/24
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 法和主题思想
24
作业布置及要求说明
阅读《范进中举》全文,并 写出故事梗概和人物关系图
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法,举 例说明
思考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和历史文化背景,并写出自 己的见解
作业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 字迹工整,逻辑清晰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范进中举》选自我国清代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通过对比手法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运用了夸张讽刺等多种手法成功的刻画了范进、胡屠户等形象的丑态与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真实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
是学生学习如何描写人物的好范文,同时对于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的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成才观都有很大帮助。
【学情分析】学生在字词句式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可以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小说的教学以速读为主线,同学们也已掌握了最基本的速读方法,所以在这课的教学中,我将不再对速读的方法进行重点指导,而是重在引导同学们自如地运用各种阅读方法,真正的做到读中理解,议中感悟,悟中品味,真正培养同学们学习小说的兴趣和信心,促使小说教学达到高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小说,把握小说故事情节。
2、把握小说中主要人物(范进、胡屠户)的性格特点,理清小说描写人物的手法,如对比手法、抓住细节刻画人物性格等。
3、品味小说语言,领会讽刺艺术的魅力。
如运用夸张手法的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品读小说语言,分析人物性格,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小说所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风貌,初步认识古代科举制度的弊端,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和成才观。
1【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及刻画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夸张讽刺的艺术魅力,理解小说主题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吗?(科举,学生齐答。
)是啊,“学而优则仕”,规定了古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科举则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门槛。
有诗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等。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2课《范进中举》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牛刀小试
从下列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任务完成片 段写作,100字左右。
1、选择身边熟悉的一位同学,写写他/她 最大的变化; 2、选择身边熟悉的两位同学,写写他们/ 她们最大的不同。
佳作欣赏
我的视线
——记一把蓝色的雨伞 我的视线,这么久以来都不得不为一把蓝色的雨伞所牵绊……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 小时候的那些下雨天,妈妈总撑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来学校接我, 我的头顶是一片蓝色,肩膀也笼罩于一片蓝色之中,触目所及都是 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后来的一个下雨天,矮小的我抬头和妈妈说话,却发现妈妈的 那一半天空是一片阴沉的灰色,风夹杂着雨滴,落入妈妈灰色的天 空,妈妈的肩膀湿了,额前的头发也湿了,而我,依旧置身于一片 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妈妈,雨伞歪了,”我提醒道,“没有,雨伞没有歪啊。” 妈妈轻轻回答,我的视线落在倾斜的伞柄上,“是真的,雨伞歪 了。”妈妈固执地说道,“没有,真的没有……”
肖像 对比
紫色的圆脸小毡帽手 很深的皱纹破毡帽极薄的 红活圆实颈套银项圈 棉衣手像松树皮无银项圈 (健康开朗朝气蓬勃) (苍老贫困饱经沧桑)
语言 对比
乡间趣事滔滔不绝 热情活泼脱口而出
无聊的客套生活的痛 苦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动作 对比
月夜刺猹动作灵活 身手敏捷无拘无束
老友相见手提纸包 拘束瑟缩麻木迟钝
尖嘴猴腮 不三不四
对才学的评价
不是你的文章 好,舍与你的
中举后 品貌又高 才学又好
能否考中 对亲家母称呼
癞蛤蟆就想 天鹅屁吃
你那老不死 的老娘
毕竟要嫁与 个老爷
你家老太太
课文最主要的写法是什么?
对比
技法指导
1、横向对比(正反对比)
把不同的人或事组合在一起,以突出他 们的性格,特征等区别的方法。横向对比常 常通过两者在处理相同或者相似问题中的对 立态度来表现其性格。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吴敬梓是清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儒林外史》等。
他的作品以现实主义手法刻画社会生活,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判。
2、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上一次课的内容,简要介绍一下《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三、阅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行阅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标记。
2、小组合作,交流阅读心得,讨论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封建科举制度的看法。
第二课时一、复上节课内容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上节课的讨论内容,简要介绍一下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封建科举制度的看法。
二、分析课文1、请同学们分组,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以及作者使用的刻画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2、请同学们品读课文语言,并分析作者使用夸张手法的效果。
三、探究主题思想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课文,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和讽刺是如何体现的?四、拓展延伸请同学们自行选择一篇现代小说或者电影,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及刻画方法,并思考其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引导同学们自如地运用各种阅读方法,真正的做到读中理解,议中感悟,悟中品味,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本次教学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情,避免了重复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在探究主题思想方面,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讨论,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意图。
(1)范进上集卖鸡的好处在于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丑恶,同时铺垫了范进“发疯”的情节,反映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和官场腐败的现实。
(2)“三步两步走进屋里来”表现了范进急切的心情,想知道自己是否真的中举了。
(3)第5段描写范进发疯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包括“嘿嘿的笑声”、“脸上的肌肉抽搐”、“眼睛凸出来”等细节描写。
(4)新贵人欢喜得发疯是因为中举意味着他的生活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反差和幸福感让他忍不住发疯。
描写他发疯的地方最有讽刺意味的是他的疯狂和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2课《范进中举》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断炊烟, 范进卖鸡
挥掌治病,丈人斗 胆打女婿
见喜报,范进发疯
送礼物,乡绅变“相知”
赠银两,丈人假意推让
背景:_中__秀__才__,__丈__人___“__贺__喜__”__________ 开端:_借__盘__缠__,__范__进___遭__骂______________
中举前 (1-2)
断炊烟,范进卖鸡
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见__喜__报_,__范__进__发__疯_;__打__贵__人__,_丈__人__趋__炎_
中举后 (3-12)
结局:送让_礼”__物__,__张__绅_附__势__;__赠__银_两__,__丈__人__“_推__
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 步青云。范进未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 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 身价百倍,享尽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 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
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 揭露了 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2、范进中举了,变的不只是他和 丈人,还有哪些人?从这些人的 改变中,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小 说所要反映的是怎样的众生相? 是怎样的一种社会现实?
吴敬梓
1、了解作品《儒林外史》及其作者。 2、了解封建的科举制度,掌握相关知识。 3、掌握生字词,结合课文下的注释读懂文章。 4、理清小说情节,概括其大意。 5、领会运用对比和讽刺刻画人物的写法。 6、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封建社会
趋炎附势的世态。
中秀才, 丈人“贺喜”
借盘缠, 范进遭骂
老不死的老娘
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千恩万谢,低着头, 笑迷迷的去了。
老太太
范进中举前后对比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2 范进中举》【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答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2 范进中举》【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答案】
一、学习目标
1. 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 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
3. 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二、自主预学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①作揖()②星宿()③攥着()④腆着()
⑤斋公()⑥行事()⑦带挈()⑧绾了()
(2)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节选自_______第______回,作者是____朝的________。
他写的这部书是_________体的长篇讽刺小说,共_____回,主要描写__________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揭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腐朽。
(3)《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样的小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找出小说三要素,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22课《范进中举(3)》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见钱眼开,又做作无比,为了讨好贤婿, 不惜出卖自己的儿子。
研读分析
人物形象
嫌贫爱富、嗜钱如命、趋炎 附势、贪财虚伪的市侩小人 。
研读分析
思考题2
范进中举前后,其他人是怎样对待范进的?反应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
前:饿了几天, 无人过问
后:奔走效力, 送鸡、酒、米
乡邻
张乡绅
前:无粮无钱无盘 缠时不见人
后:赠钱赠粮, 称兄道弟
对比
研读分析
社会现实:世态炎凉 、人情冷 暖 官场结党营私,相互舞弊
研读分析
文中多处描写引人发笑,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③胡屠户道:“……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 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的这些老爷, 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我自己觉得女儿 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
厚颜无耻,巴结逢 迎
研读分析
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 了,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 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卷一卷那油 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
研读分析
语言描写 ①胡屠户作难道:“虽然是我女婿,如
中
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 的星宿是打不得的!我听得斋公们说:
举
打了天上的星宿,阎王就要拿去打一百
后
铁棍,发在十八层地狱,永不得翻身。
我却是不敢做这样的事!”
夸婿,对范进充满了敬畏
研读分析
②胡屠户上前道:贤婿老爷,方才不是我敢大胆,是你 老太太的主意,央我来劝你的。
《范进中举》名师公开课获奖说课稿优质公开课获奖说课稿(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范进中举》名师公开课获奖说课稿优质公开课获奖说课稿(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 教材分析《范进中举》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经典短篇小说,被收录在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
这篇课文以生动的情节,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腐朽。
通过讲述范进中举前后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性的丑恶。
本文语言幽默讽刺,具有很强的批判意味,对学生有很高的文学审美价值和思想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他们能理解并分析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情节等。
但本文的语言风格独特,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中的讽刺意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批判意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学会分析文章的讽刺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情节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把握,讽刺手法的分析。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讽刺意味,联系现实生活,体会作者的批判意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及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教师讲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揭示课文的深刻内涵。
5.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2 范进中举》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2 范进中举》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吴敬梓及其代表作《儒林外史》的文学常识。
2.了解夸张、讽刺等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1.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2.理解可笑的人物背后所表现的荒谬的社会生活,体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重点:1.分析范进、胡屠户等艺术形象。
2.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
难点:理解可笑的人物所反映的荒谬的社会生活,体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教学方法1.比较分析法:以对比的手法为突破口,分析范进、胡屠户等人物形象。
2.讨论论辩法:圈点批注,充分感知文本;小组讨论交流,分组辩论,共同探究:范进中举悲哉?喜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曾在选拔人才等方面起过推动作用,但后来随着封建制度的日趋腐朽没落,这一制度也蜕变为禁锢知识分子思想的精神枷锁。
对于这一历史现象,吴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作了无情的针砭。
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精彩的片段之一——《范进中举》。
二、了解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
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中年移居南京秦淮河畔,在此创作了大量诗文与不朽著作,其中包括小说《儒林外史》。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
《儒林外史》是古代长篇小说讽刺艺术的高峰。
三、整体感知1.快速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号。
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
范进中举,作者着意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
3.以“中举”为界,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2 自然段):中举前贫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3~11 自然段):中举后喜得发疯及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2 范进中举》第二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2 范进中举》第二课时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对话,细节对比中表现人物性格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范进发疯的原因及文章主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复述法,合作探究法,语言揣摩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科举制度下,无数个封建知识分子一朝金榜题名,人生的轨迹就发生了巨变。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范进是如何变化的。
二、巩固理解:
1.感知艺术形象。
(1)范进形象。
①根据范进的言行,说说范进对待科举的态度。
概括范进这一形象的特点。
范进形象: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可从范进对待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判断),热衷功名,受到封建文化毒害。
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面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
2024语文《范进中举》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课程背景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分析与解读•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课堂互动环节设计目录•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推荐•作业布置及评价方式•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课程背景与教学目标文学作品背景《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是《儒林外史》中的故事情节。
该作品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用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以及中举后邻居对他的前呼后拥和乡绅赠屋的等事例重点刻画出了一个趋炎附势热衷仕途,好官名利禄且世态炎凉的可耻的社会风气,对当时社会及其阴暗丑陋的一面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历史文化背景小说主人公范进生活在明朝时期,当时科举制度盛行,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范进作为一个贫苦的小人物,通过科举考试最终实现了命运的逆转,体现了当时社会对科举制度的重视和追求。
课程背景介绍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理解、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小说内涵,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讽刺手法;掌握小说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关系;学习如何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反思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以及现代社会中类似现象的存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
教学目标设定知识点与技能点梳理知识点技能点教材内容分析与解读《范进中举》故事梗概故事背景01故事情节02故事结局03人物形象塑造及特点分析范进范母胡屠户主题思想阐释与启示意义批判科举制度揭示社会现实启示后人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提问引导小组讨论案例分析030201启发式教学法应用举例情境模拟法实施过程描述创设情境角色扮演情感体验多媒体辅助手段展示课件制作运用PPT等多媒体软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课文内容、人物形象等。
视频播放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片段,如电影《范进中举》中的经典场景,增强教学直观性。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22课《范进中举》精品课件
说罢,哈哈大笑,众人都笑起来,看着范进洗了 脸。郎中又拿茶来吃了,一同回家。范举人先走, 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 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5.第①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 什么作用?
心理描写。写出了胡屠户打了范进一个嘴巴后 的惶恐不安,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趋炎附势、前 倨后恭,还有着迷信思想的市侩形象,展现了 人物的可鄙可笑。
【解析】A项,桑梓: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桑 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使用正 确。B项,侥幸: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 免去灾害。使用正确。 C项,不省人事:指人昏 迷、失去知觉。也指不懂人情世故。句中用来形 容打架偷东西的儿子,属望文生义。D项,不由 分说:意为不容人分辩、解释。使用正确。
【解析】语序不当,应将“票选、发布和启 动”改为“启动、票选和发布”。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在天山高处,可以看到一个面积很大的天然湖, 湖面明净如镜,水清见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 峰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湖光山色相映衬,真如仙境 。在这幽静的湖上,唯一活动的东西就是天鹅。天 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 面的幽静。人家说山色多变,而我看湖色也是多变 的。你站立高处瞭望湖面,眼前是一片赏心悦目的 茫茫碧水,如果你再留意一看,接近你视线的是那 闪闪的粼光,像千万条银鱼在游动,而远处平展如 镜。湖色越远越深,由近到远,是银白、淡蓝、深 青、墨绿,非常分明。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都市申办2025年世运会,无疑不是成都 积极创建世界赛事名城的重要举措之一。(删 掉“不”) B.中国的书法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字 ,其原因是因为书写时行笔的诸般变化蕴含着 书法家丰富又多变的情感。(删去“其原因”)
《范进中举》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范进中举》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 教材分析《范进中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范进从一个贫苦家庭的孩子成长为一名进士的故事。
通过范进的努力和坚持,以及他在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乐观和勇敢,展现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艰辛和追求。
这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对知识分子的敬仰之情。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古代文学作品也有了一定的接触。
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的变迁,他们可能对封建社会中的科举制度和文化背景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课文背景的认知,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范进的成长历程和他在面对困境时的态度。
2.能够领会课文所传递的价值观,培养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对知识分子的敬仰之情。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进行相关的思考和讨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文化背景和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相关的价值观,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和相关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范进的故事,引导学生从中提炼出相关的价值观。
3.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和教案,包括课文内容的讲解和相关的历史背景的介绍。
2.准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的话题,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范进中举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范进为什么能够中举?”2.呈现(15分钟):讲解课文内容,包括范进的成长历程和他在面对困境时的态度。
在此过程中,穿插讲解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和文化背景。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从课文中提炼出相关的价值观,并进行表达和分享。
4.巩固(10分钟):全班讨论,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具体情节中提炼出相关的价值观,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2课《范进中举》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如屠户打了一巴掌后,手掌弯不过 来。
拓
展
积累拓 展
延
伸
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 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 替他扯了十几回。
这段话描写了胡屠户的动作,刻画具体细腻,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了胡屠户奴颜 婢膝的丑恶嘴脸。
拓
展
积累拓 展
延
伸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
吴敬梓
1、了解作品《儒林外史》及其作者。 2、了解封建的科举制度,掌握相关知识。 3、掌握生字词,结合课文下的注释读懂文章。 4、理清小说情节,概括其大意。 5、领会运用对比和讽刺刻画人物的写法。 6、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封建社会
趋炎附势的世态。
学 情
情境 导入
诊
断
孔乙 己
儒林 外史
可胡厌屠?
户。
胡屠户的表现用哪四
个前字倨概后括恭?。
合 作
认识形 象
探
究
小说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行文?表现出胡 屠户怎样的性格?
通过对比,表现出胡屠户欺贫爱富、嗜钱如
命、趋炎附势、贪财虚伪的市侩形象。
合 作
认识形 象
探
究
乡邻
们嫌贫: 攀富,冷漠
势利。
社会
风整个气社:会都弥
漫着冷漠炎凉
的气息。
合 作
认识形 象
探
究
张乡绅是个怎样的人?他这么做的
目道的貌是岸什然,么老?奸巨猾。
他和范进称兄道弟,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
周学道和杨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
势,好为将来仕途发展作铺垫。
张乡绅对待范进态度的变化反
反映映了了什当么时?官场结党营私、官官勾结、相
九年级范进中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介绍封建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
吏制度。科举是分科举人意思。明清两代科举制 基本相同。清代要求:凡参加正式科举考试之前 必须参加童试,童试参加者称儒童或童生(不论 年纪大小),经过童试被录用入县学称秀才,也 叫生员、相公,还叫进学等。这是得功名起点。 正式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乡 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城举行一次,考试时间在秋 季。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 第一名称解元。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 礼部举行。参加者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 称会元。
第28页
对比、夸大手法利用
思索:作者从哪些方面将范进中举前后情况 进行对比,并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1)经济地位 (2)社会地位(他人态度)
以胡屠户与邻人表 现为例,分析比较 范进中举前后地位 改变。
第29页
中举前
邻居:漠不关心
胡屠户---教诲 称呼:现世宝 贺礼:一副大肠 和一瓶酒 语言:癞虾蟆想 吃天鹅肉、尖嘴 猴腮 、 不三不四
第7页
2
第8页
3
第9页
4
第10页
5
第11页
6
第12页
7
第13页
8
第14页
9
第15页
10
第16页
11
第17页
12
第18页
13
第19页
14
第20页
15
第21页
16
第22页
合作探究
1、范进中举后为何会发疯?当初他重复说了哪 些话?范进中举后是什么“好了”?“好”在哪 里?中举前又“坏” 在哪里? 2、作者是怎样写范进发疯?可分几层了解? 3、对范进喜极发疯作者不但从正面写,还从侧 面描写,请找出来分析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吴由愤世嫉俗激发为纵情背礼, 放浪形骸,大肆挥霍遗产,不上十 年,就将遗产消耗一空。经历了由 富贵到贫贱的不平常变化后,他饱 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 的种种堕落与无耻。看清了清王朝 统治下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 正因为吴的个人经历,使他了解儒 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故写下了著 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 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官僚地主家庭,早 年热衷科举,考秀才,但再也未中举 人。考场上的失意,家庭生活由富到 贫的变化,在与官僚、绅士的交往中, 他逐渐看透了他们丑恶的灵魂,对现 实,龙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深刻地认 识,这些对他写作《儒林外史》有很 大的影响,鲁迅先生说他“身为士人, 熟悉其中情形,故其暴露丑态就能格 外详细。”
郎君的确有奇才,
何故年年被放回?
如今妾羞君也羞,
君若回时近夜归!
1.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2.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 下知。
3.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 远亲。
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吴敬梓(1701—1754),
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
山人,安徽全椒人,出身于没落
作者吴敬梓的思想倾向性
一篇文学作品总有它的倾向 性。本文通过范进中举前后周围 各色人等的丑态的描写,表现了 作者对他们的辛辣讽刺,通过借 一个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范进 疯病的灵丹妙药,表现了作者对 封建科举制度的深恶痛绝。
关于科举制度
正童1式.生的乡:科试要举(取考又得试称正分大为比式三、考级秋试:闱的乡)资试。格、每,会三年试先、的要殿秋参试天。 在加各童省试省,城参举加行童一试次。的考人中称的为称儒为生举或人,童第生一。 名生称员为:解录元取。入学的童生称为生员。 秀2.才会:试生(员又肆称业礼闱后、称春为闱秀)才。。乡通试后过的本第省二 年学春政天巡在回礼举部行举的行。科考考中的的成称绩为优贡良士,的第秀一才名 称参为加会每元三。年一次的在省城举行的乡试。
掌握下列词语
荒诞(dàn) 商酌 (zhuó) 避讳(huì) 兀(wù)自
荼(tú)毒 锭子 (dìng) 解(jiè)元 带挈 (qiè)
作揖(yī) 行事(háng) 拙病(zhuō) 绾着(wǎn)
相(xiàng)公 细丝锭(dìng)子 桑梓(zǐ)
醉醺(xūn)醺(xūn)
腆(tiǎn)着肚子
⑵岁试:一年一考,按成绩等第依次升降进 行选优。
⑶科试(大考):三年一考,为了确定举人
2、正式考试--乡试、会试、殿试 ⑴乡试(大比、秋闱):每三年在省城考一次,成 绩优良的员参加,考八股文和试帖诗,及格者称举 人,有资格做官。第一名称解元,第2-10名称亚 元。 ⑵会试(礼闱、春闱):乡试后第二年在礼部考, 举人参加,考八股文和试帖诗,及格者称贡士。第 一名称会元。会试后一般要复试。 ⑶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参加,考策问,中者皆 称进士。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 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取三名, 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三 人合称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称传胪。
3.殿试。由皇帝在故宫主持考试,第一甲录 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 第三名俗称探花。
1、初步考试--童试、岁试、科试
⑴童试(小考):童子初应试皆称童生,及 格者称生员 (庠xiang生、秀才)。成绩最 好的是廪lin生,有一定名额,公家发粮食; 其次是增生,也有一定名额;新及格的皆称 附生。是课文开头屠户口中的相公,这是功 名的起点
1、了解作者及《儒林外史》;感知范进形象,探究 小说的主旨。 2、体会对比、讽刺手法对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及主题 所起的作用。 3、体会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动作。 4、了解封建社会的人情百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 读书人的毒害。
《南部中书》中曾记载了一个 这样的故事,有一个屡试不中的读 书人正准备回家,收到了妻子寄来 的一封信:
文体常识
“章回体”是长篇小说中的一 种体裁,分若干回,每回都有标题 ,大多是一个对仗句,概括本回主 要内容。《儒林外史》描写封建社 会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记 载他们的种种丑行,揭露了科举制 度的罪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 。
讽刺小说
小说类型之一。它是以现实 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丑的事物作 为描写对象,以嘲讽、批判、揭 露、抨击作的者态吴敬度梓的描思述想倾社向会性 中滑稽 可笑、消极落后乃至腐朽反动的 现象、事物或思想。其主人公多 是没落势力的代表或在品质性格 上有缺陷的人物。
的官僚地主家庭。青年时生活豪
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安
徽巡抚欲荐他应博学鸿词试,以
病不赴。晚年益贫困,卒于扬州。
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所作
《儒林外史》,根据切身体验,
从多方面描绘士大夫的精神面貌,
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
吴敬梓(1701-1754)
的批判,成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 中的杰出作品。又有《文木山房
文集》。
《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 “讽刺小说”,共55回。因读书人称儒生, 故“儒林”指读书人这个阶层;“外史”与 “正史”相对,记载那些没有写入“正史” 不堪称道的轶事;“章回体”是长篇小说中的 一种体裁,分若干回,每回都有标题,大多 是一个对仗句,概括本回主要内容。
《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
分子以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记载他们 的种种丑行,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批判 了当时的黑暗现实。
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链接
• 吴敬梓出生于一个科甲鼎胜的缙绅世家, 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 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由于家族 的影响,吴少时曾热中于科举,早年入学 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 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chù]落。他虽曾发 奋制艺,但科举并未成为他对人生的唯一 追求。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孤标脱俗的叛 逆个性。特别在他嗣[sì]父母及生父去世 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jì yú]遗产,使吴 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
啐(cuì)在脸上
星宿(xiù) 轩敞(xuān)
词语解释:
作揖: 拱手行礼。 倒运: 事情不顺利,倒霉。 狗血喷头: 形容骂得很凶。 不省人事: 昏迷,失去了知觉。 商酌: 商量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