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设计规范精编版

合集下载

电梯设计规范

电梯设计规范
▲轿箱警铃
当电梯发生故障时,乘客可按动轿内报警按钮,及时通知外界
▲称重启动
电梯根据轿厢内的负载,调整启动力矩,以使电梯启动平稳
▲持续服务
电梯出现故障后,将自动脱离并联控制
▲自动基站停靠
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厅外或轿内无呼叫时,电梯将自动返回预先设定的基站待机,方便乘客使用
▲可自动切断轿厢照明及风扇电源的限时开关
地坪
大理石面
四壁
发纹不锈钢功能
▲带召唤按钮的层站位置显示
电梯在自动状态下,可以进行召唤登记,并且显示轿厢的位置与运行方向
▲开、关门按钮响应指示
按下开、关门按钮时,按钮灯同时点亮
▲轿内、层站运行方向指示
发纹不锈钢面板,在层站、轿厢内用箭头指示灯显示电梯的运行方向,要求点阵式显数
VVVF交流变频变压
VVVF交流变频变压
井道净尺寸(MM)
2150mmX2460mm
2150mmX2460mm
1460mmX1560mm
地坑深度(MM)
1700mm
1700mm
1500mm
顶层高度(MM)
4800mm
4800mm
4200
机房高度(MM)
2700
2700

轿厢内径尺寸(MM)
1400mmX1600mm
内容
电梯技术参数要求
DT1
DT2
DT3
▲数量(台)
1
1
1
▲电梯速度(M/S)
1.75
1.75
1.0
▲层/站/门
9/9/9
10/10/10
3/3/3
▲操作方法
并联控制
并联控制
无要求
▲额定载重量(KG)

建筑物电梯设计规范要求详解

建筑物电梯设计规范要求详解

建筑物电梯设计规范要求详解在建筑物中,电梯是一项重要的设备,它能够方便人们的垂直交通,提高建筑物的可达性和使用效率。

为了保障人们的安全和舒适,电梯的设计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物电梯设计规范的要求,包括电梯尺寸、载重能力、速度、门口容积、安全装置等方面。

1. 电梯尺寸要求根据建筑物的设计和使用需求,电梯的尺寸应能够容纳乘客和货物的进出以及运输。

目前常见的电梯尺寸包括:轿厢内部尺寸、轿厢门尺寸、井道尺寸等。

例如,在住宅楼中,轿厢内部尺寸通常为宽度1.1-1.3米、深度1.4-1.6米,以满足常见家具和轮椅的进出。

2. 电梯的载重能力电梯的载重能力是指电梯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荷,通常以乘客数量或货物重量来衡量。

根据不同的建筑物类型和用途,对电梯载重能力有相应的要求。

例如,在商业大厦中,电梯一般要求能够容纳20人或更多,而在住宅楼中,电梯的载重能力一般为800-1000公斤。

3. 电梯的速度要求电梯的速度是指电梯在垂直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速度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乘客的需求来确定。

例如,在高层建筑中,电梯的速度一般要求较高,以减少乘客等待时间和提高垂直交通效率。

4. 电梯门口容积要求电梯门口容积是指电梯轿厢门和建筑物门之间的空间大小。

这个容积大小对于乘客进出电梯和携带物品非常重要。

根据规范要求,电梯门口容积应能够容纳一个标准婴儿车并保证其他乘客的正常进出。

5. 电梯的安全装置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电梯设计还应配备相关的安全装置。

这些安全装置包括急停装置、限速器、门锁、防坠落装置等。

急停装置可以在乘客发生意外时迅速停止电梯。

限速器可以控制电梯在超过安全速度时的运行。

门锁能够确保乘客在电梯运行过程中门始终关闭。

防坠落装置可以在电梯发生异常情况时起到保护作用。

总结:电梯作为现代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需要符合一系列的规范要求。

从电梯尺寸到安全装置,每个细节都需要仔细考虑,以确保乘客的安全和舒适。

电梯设计规范及标准

电梯设计规范及标准

电梯设计规范及标准电梯是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设计规范及标准对于建筑安全和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电梯设计规范及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电梯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如《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 7588-2003)、《电梯安全监察规程》(GB 16899-2011)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电梯的安全技术要求、设计参数、安装验收标准等内容,对于保障电梯运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电梯设计应考虑到人性化的因素。

比如,在设计电梯井道时,要考虑到维修人员的工作空间,确保他们能够安全、便捷地进行维修和保养工作;同时,在设计电梯厅时,要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设置无障碍设施,方便他们使用电梯。

这些人性化的设计能够提升电梯的舒适性和实用性。

另外,电梯设计还应考虑到节能环保的因素。

在电梯的设计中,应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比如变频调速技术、LED照明技术等,以降低电梯的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在电梯井道和轿厢内设置自动照明和风扇等设备,以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此外,电梯设计还应考虑到紧急疏散和安全救援的问题。

在设计中,应设置紧急通道和紧急通信设备,确保在发生意外情况时,乘客能够及时疏散和获得帮助。

同时,还应考虑到地震、火灾等特殊情况下的安全问题,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

综上所述,电梯设计规范及标准是保障电梯安全和舒适性的重要保障。

在设计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充分考虑人性化、节能环保、紧急疏散等因素,以确保电梯的安全、可靠运行。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为电梯设计和相关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促进电梯行业的健康发展。

电梯设计规范

电梯设计规范

环保材料的选择:选择可再生、 可回收、低污染的材料
材料的环保性能:材料应符合 环保标准,无毒无害
材料的耐久性:材料应具有较 好的耐久性,不易老化
材料的经济性:在满足环保性 能的前提下,应考虑材料的经 济性
能量回馈技术:将电梯运行过 程中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并回馈给电网
永磁同步电机技术:提高电 梯运行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 虚实相生:诗歌中的实景与虚景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引发读者的想象与思考。
● 韵味无穷:诗歌的意境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韵味,使读者在品味过程中不断感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
● 艺术感染力:诗歌的意境能够感染读者的心灵,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 受。
防坠装置:电梯应配备防坠装置,当电梯失控时能够自动制停,防止电梯坠落。 限速器:电梯应配备限速器,当电梯速度异常时能够自动制停,防止电梯超速坠落。 缓冲器:电梯应配备缓冲器,当电梯坠落时能够吸收冲击力,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安全钳:电梯应配备安全钳,当电梯失控时能够将电梯卡在导轨上,防止电梯继续坠落。
残疾人电梯应具备无障 碍通行设施,如低位按 钮、语音提示、盲文标 识等,以方便残疾人操 作和使用。
残疾人电梯的内部装修 应采用无毒、无害、易 清洁的材料,以确保残 疾人的健康和安全。
残疾人电梯应具备紧 急呼叫装置和报警装 置,以便在紧急情况 下及时联系救援人员。
电梯载重量: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楼层高度,确定电梯的载重量,确 保乘客舒适度和运输效率。
《特种设备安全法》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其他相关法规和标准

电梯设计规范及标准

电梯设计规范及标准

电梯设计规范及标准电梯设计规范及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设计原则:电梯设计应符合人性化、安全可靠、舒适便捷、节能环保的原则。

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设计应尽量满足老人、残疾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的需求。

2.安全规范:电梯设计应符合国际、国家和地方的安全规范,如国家标准《电梯和自动扶梯安全规范》(GB7588-2003)。

根据规范,电梯应具备超载保护、裂缝防护、闭锁装置、紧急救援等安全功能,并进行相应的测试和验收。

3.功能规范:电梯设计应根据使用场所的特点和需求,合理选择电梯的功能和配置。

例如,在高层办公楼中,应考虑需要快速运行和大容量的载客电梯;在住宅楼中,应考虑老人和儿童的需求,配置相应的无障碍设施和安全保护装置。

4.机房规范:电梯机房应符合相关的机电设备安装规范,包括机房的尺寸、通风、防火等要求。

机房内设备应安装牢固,维修通道应保持畅通,清洁卫生应得到保障。

5.电梯井道规范:电梯井道应具备良好的防火防烟性能,并配备相应的救援设备。

井道的尺寸和结构应满足电梯设备的安装和维修要求。

6.电子控制系统规范:电梯的控制系统应满足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和自动化的要求。

控制系统应具备监控、故障自检、数据记录等功能。

7.电梯舱内规范:电梯舱内应设置相应的操作按钮、安全标识、紧急报警装置等设施,以方便乘客的使用和安全。

舱内的装修和材料应符合相关的环保和消防标准。

8.声音和振动规范:电梯在运行时应尽量减少噪音和振动的产生。

设计应采用隔音隔振的技术措施,以提高乘客的舒适感。

总之,电梯设计规范及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电梯的安全、舒适和可靠运行。

设计者应在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充分考虑电梯的功能和用户的体验。

只有合理的设计和规范的施工,才能保证电梯在使用中没有安全隐患,提供良好的服务。

电梯设计规范完整版

电梯设计规范完整版

电梯设计规范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最新住宅建筑设计规范-楼梯和电梯1、楼梯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有关规定。

2、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

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m。

3、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

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

楼梯水平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4、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0m。

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

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0.10m。

5、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6、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最新住宅建筑设计规范-走廊和出入口1、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等临空处栏杆净高,低层、多层住宅不应低于1.05m,中高层、高层住宅不应低于1.10m,栏杆设计应防止儿童攀登,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2、高层住宅中作主要通道的外廊宜作封闭外廊,并设可开启的窗扇。

走廊通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20m。

3、住宅的公共出入口位于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的下部时,应采取设置雨罩等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

4、住宅的公共出入口处应有识别标志;可按户设置信箱。

高层住宅的公共出入口应设门厅、管理室及信报间。

5、设置电梯的住宅公共出入口,当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最新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地下室和半地下室1、住宅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内。

当布置在半地下室时,必须对采光、通风、日照、防潮、排水及安全防护采取措施。

2、地下室、半地下室作贮藏间、自行车库和设备用房使用时,其净高不得低于2m;当作汽车库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的有关规定。

住宅设计规范电梯要求(民用住宅电梯设计规范)农业影视

住宅设计规范电梯要求(民用住宅电梯设计规范)农业影视

住宅设计规范电梯要求(民用住宅电梯设计规范)农业影视文档一:住宅设计规范电梯要求1. 概述1.1 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民用住宅电梯的设计要求,以确保住宅楼内的电梯安全可靠、便利舒适。

1.2 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民用住宅楼内的电梯设计,包括新建、改建及维护项目。

2. 电梯类型2.1 客梯客梯应满足以下要求:- 载重量不低于500kg;- 速度不低于1m/s;- 电梯门尺寸符合相关标准。

2.2 货梯货梯应满足以下要求:- 载重量不低于500kg;- 速度不低于1m/s;- 货梯车厢尺寸符合相关标准。

2.3 家用电梯家用电梯应满足以下要求:- 载重量不低于250kg;- 速度不低于0.6m/s;- 家用电梯车厢尺寸符合相关标准。

3. 电梯设计要求3.1 电梯井道- 井道宽度应满足电梯相关标准要求;- 井道顶部应有足够的空间放置机械设备。

3.2 电梯机房- 机房应位于井道上部,并设有通风设施;- 机房顶部应有足够的空间存放电气设备。

3.3 电梯门- 电梯门应具备防夹功能,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门的开启和关闭速度应在合理范围内。

4.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无5. 法律名词及注释- 电梯:指定向特定方向运载人员或物品的垂直交通工具。

- 载重量:电梯能够承受的最大重量。

- 井道:电梯运行所需的垂直通道。

- 机房:安装电梯机械设备的专用房间。

文档二:农业影视1. 概述1.1 目的本文档旨在介绍农业影视的相关内容,包括农业影视的种类、制作流程以及应用领域等。

1.2 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从事农业影视制作和应用的相关人员,以及对农业影视感兴趣的读者。

2. 农业影视种类2.1 农业纪录片农业纪录片以记录、介绍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为主题,通过真实的影像和声音来展示农业的全过程。

2.2 农业宣传片农业宣传片旨在宣传农业政策、技术、产品和发展成果,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生产。

2.3 农业微电影农业微电影是短篇小型影片,以故事性和趣味性为特点,旨在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形象的表达方式宣传农业知识。

电梯设计规范及说明《住宅设计规范》

电梯设计规范及说明《住宅设计规范》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之马矢奏春创作电梯设计规范及说明6.4.1 属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需设置电梯:1 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空中的高度超越16m时;2 底层作为商店或其他用房的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空中高度超越16m时;3 底层做架空层或贮存空间的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空中高度超越16m时;4 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住宅时,跃层部份不计层数,其顶层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室外设计空中的高度超越16m时.6.4.2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应设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6.4.3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单位只设置一部电梯时,从第十二层起应设置与相邻住宅单位联通的联系廊.联系廊可隔层设置,上下联系廊之间的间隔不应超越五层.联系廊的净宽不应小于1.1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00m.6.4.4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由二个及二个以上的住宅单位组成,且其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住宅单位未设置可容纳担架的电梯时,应从第十二层起设置与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联通的联系廊.联系廊可隔层设置,上下联系廊之间的间隔不应超越五层.联系廊的净宽不应小于1.1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00m.6.4.5 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电梯应在设有户门和公共走廊的每层设站.住宅电梯宜成组集中安插.6.4.6 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年夜轿箱的深度,且不应小于1.50m.6.4.7 电梯不应紧邻卧室安插.当受条件限制,电梯不能不紧邻兼起居的卧室安插时,应采用隔声、减振的构造办法.【说明】6.4.1 电梯是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的主要垂直交通工具.几多层开始设置电梯是个居住标准的问题,各国标准分歧.在欧美一些国家,一般规定四层起应设置电梯,原苏联、日本及我国的规范规定六层起应设置电梯.我国1954年《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居住房间在五层以上或最高层的楼板面高出地平线在17公尺以上时,应有电梯设备”.1987年,《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 96规定了七层(含七层)以上应设置电梯.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应该对老年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为此,本规范中规定“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空中的高度超越16m的住宅必需设置电梯”.本次修订特别对三种工程设计中没有严格执行设置电梯规定的情况进一步明确限定.其理由是:1 如底层为层高4.50m的商店或其他用房,以2.80m层高的住宅计算,(2.80m×4)(最高住户入口层楼面标高)+4.50m (底层用房层高)+0.30m(室外高差)=16m.也就是说,上部的住宅只能作五层.此时以16m作为是否设置电梯的限值.2 当设置一个架空层时,如六层住宅采纳2.70m层高,即:2.20m(架空层)+0.10m(室内外高差)+(2.70m×5)=15.80m<16m,可以不设置电梯.如六层住宅采纳2.80m层高并架空层时,若不采用一定办法则不能控制在16m的规定范围内,即2.20m(架空层)+0.10m(室内外高差)+(2.80m×5)=16.30m>16m.本规范对有架空层或贮存空间的住宅严格规定,不设置电梯的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室外空中的高度不得超越16m.3 在住宅建筑顶层若安插两层一套的跃层住宅(设置户内楼梯者),跃层部份的入口处距该建筑物室外空中的高度若超越16m.实践证明,顶层住户的一次室内登高超越了规定的范围,所以必需设置电梯.除以上三种情况外,原规范允许山地、台地住宅的中间层有直通室外空中入口,如果该入口具有消防通道作用时,其层数由该中间层起计算.由于这种情况正在逐步减少,同时涉及如何设消防通道和消防电梯等问题.由防火规范统一规定,本规范不再放宽条件.6.4.2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主要考虑到其中的一台电梯进行维修时,居民可通过另一部电梯通行.住宅要适应多种功能需要,因此,电梯的设置除考虑日凡人流垂直交通需要外,还要考虑保证病人平安、能满足紧急运送病人的担架乃至较年夜型家具等需要.6.4.3、6.4.4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个住宅单位只设置一部电梯时,在电梯维修期间,会给居民带来极年夜方便,只能通过联系廊或屋顶连通的方式从其他单位的电梯通行.当一栋楼只有一部能容纳担架的电梯时,其他单位只能通过联系廊达到这电梯运输担架.在两个住宅单位之间设置联系廊其实不是推荐做法,只是一种过渡做法.在实际把持中,联系廊的设计会带来视线干扰、平安防范、使部份居室厨房失去自然通风和直接采光等问题,此种设置电梯的方法虽较经济,但属低水平.所以,理想的方案是设置两台电梯,且其中一台可以容纳担架.对一栋十二层的住宅,各单位联通的屋面可以视为联系廊;对一栋十八层的住宅,联系廊的设置可有两种方案:方案一,在十二层设置第一个联系廊,根据联系廊的间隔不能超越五层的规定,十七层必需设置第二个联系廊;方案二,在十四层设置第一个联系廊,各单位的联通屋面即可以视为第二个联系廊.近来,有些一梯两户的方案将十二层以上相邻单位的两户住宅北阳台连通,这种做法也能起到紧急疏散的目的,但需要相关住户之间认可.这种做法从设计上不属于联系廊的做法.6.4.5 为了使用方便,高层住宅电梯应在设有户门或公共走廊的每层设站.隔一层或更多层设站的方式,既分歧理,对居民也不公平.6.4.6 电梯是人们使用频繁和理想的垂直通行设施,根据国家标准《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GB/T 7025.1的规定:“单台电梯或多台并列成排安插的电梯,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最年夜的轿箱深度”.近几年来部份六层及以下住宅设置了电梯,电梯厅的深度不小于1.50m,即可满足载重量为630kg的电梯对候梯厅深度的要求.6.4.7 本条对电梯在住宅单位平面规划中的位置,提出了相关的限定条件.电梯机房设备发生的噪声、电梯井道内发生的振动、共振和撞击声对住户干扰很年夜,尤其对最需要宁静的卧室的干扰就更年夜.原规范要求“电梯不应与卧室、起居室(厅)紧邻安插”,本次修编考虑到我国中小套型住宅建设的实际情况,在小套型住宅单位平面设计时,满足这一要求确有一定困难.特别是,在做由兼起居的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最小套型组合时,当受条件限制,电梯不能不紧邻兼起居的卧室安插的情况很多.考虑到“兼起居的卧室”实际上有部份起居空间,可以尽量在起居空间部份相邻电梯,并采用双层分户墙或同等隔声效果的构造办法.因此,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本条适当放宽了特定条件.。

电梯设计规范

电梯设计规范

电梯设计规范一、引言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设备,扮演着人们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角色。

想想看,当我们在高层建筑中,是否会觉得电梯就像一位默默奉献的搬运工,轻轻松松将我们送到目的地?然而,电梯的设计并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方便,它还涉及到安全、效率、舒适等多方面的考量。

1.1 电梯的基本功能电梯的最基本功能就是运输人和货物。

这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却涉及到了诸多技术和规范。

设计电梯时,首先要考虑到建筑的高度、使用人数以及使用频率。

比如说,在一个高层办公楼里,电梯的数量和容量就必须合理配置,以避免高峰时段的拥挤。

想象一下,早高峰的时候,电梯里挤满了急着去上班的人,那种场景让人多么渴望能够有更多的电梯来分担这一压力。

1.2 电梯的安全性安全是电梯设计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电梯的失控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在设计电梯时,设计师们会加入许多安全机制,比如紧急制动装置、超速保护、门锁装置等。

这些都能在关键时刻保护乘客的安全。

电梯的每一项安全标准,都是为了确保乘客能放心地按下那一个小小的按钮。

二、电梯的舒适性2.1 乘坐体验电梯的舒适性主要体现在乘坐体验上。

一个好的电梯,不仅要快速,还要让人觉得舒适。

比如说,电梯内的空间布局、照明、通风等,都直接影响着乘客的感受。

如果电梯太小,或是空气流通不畅,那种闷热的感觉可真让人难受。

设计师们通常会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优质的材料来提升乘客的体验。

想象一下,乘坐一个宽敞明亮的电梯,心情自然会愉悦不少。

2.2 噪音控制噪音也是影响舒适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代电梯在运行时的噪音水平应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为了达到这一点,设计师们会采用静音电机、减震装置等技术手段。

想一想,当电梯平稳安静地上升时,那种轻松愉快的感觉真是无与伦比。

2.3 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的设计也很关键。

电梯的控制面板应该简洁明了,让人一眼就能看懂。

按钮的布局、显示屏的信息,以及语音提示,都要充分考虑到乘客的需求。

电梯设计规范

电梯设计规范

电梯设计规范:一、电梯的载重量决定电梯输送能力的主要参数为:电梯数量、承载能力与额定速度。

常用载重量:450kg、630kg、800kg、1000kg、1250kg、1600kg 最多乘客人数应按额定载重量(kg)除以75(kg/人)计算结果向下取整到最近的整数;6人、8人、11人、13人、16人、21人。

二、电梯速度的选择电梯的“额定速度”和“加减速度”电梯的速度是直接影响垂直交通运输能力的一个要素;在选择电梯速度时:应考虑乘梯时间;楼层高度;停站数;额定乘客人数和群控调度(最小的可能停站间距)及经济因素。

设计中常根据建筑的高度H(m)来选择额定速度V(m/s),一般经验数据:V=0.02H;或V≥H/60;常用速度:V=1.00(m/s)-6.00(m/s) 一般要求从首层到最高层,消防电梯的单程运行时间不超过60s,普通电梯可按照服务质量水平的要求,在主楼层的最大发梯间隔时间分别为60s、80s、100s;加减速度变化率是影响舒适感的重要因素,其值不应大于2.00m/s2。

输送能力能满足5分钟高峰期的乘梯要求3%~7.5%,认为电梯的选用是合理的。

电梯到达门厅的时间间隔不应太长,一般要求不应超过2-3分钟。

简单的估算办法:电梯从底层直达顶层应不超过45—60s。

候梯时间与乘梯时间应尽量缩短。

比较能接受的限度是:候梯时间不超过30s,乘梯时间不超过90s。

三、电梯数量的确定电梯的台数的计算有三种方法:1、经验确定;2、计算确定;3、查表确定;电梯计算比较复杂,很多未知数需测定,即使按公式计算,也只是一个近似值。

为简化设计、方便选用,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及各地设计院大都根据各自的经验确定基本数据。

选择电梯注意事项(1)应考虑到建筑完成数年后客流量的变化;(2)电梯总台数设置应满足最低要求的配置,如:北京地区调查认为60~90户享有1部电梯服务是适宜。

上海资料表明,在20层以下的高层住宅中,每台750kg速度为1m/s的客梯可服务60~100户;(3)除单元式住宅外,高层住宅一般不能只配1台电梯,否则一旦停机整栋住宅就会瘫痪。

电梯设计规范及标准

电梯设计规范及标准

电梯设计规范及标准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设计规范和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的电梯设计可以保障乘客的安全和舒适,同时也能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效率。

因此,本文将就电梯设计规范及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电梯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如《电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电梯设计规范》等。

这些标准和规范包括了电梯的结构设计、安全要求、电气系统、机械系统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确保了电梯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

其次,电梯的设计还应考虑到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和环境特点。

不同类型的建筑,如住宅楼、商业大厦、医院、地铁站等,对电梯的使用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在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布局。

同时,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形式、空间布局、人流量等因素,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另外,电梯设计还应考虑到节能环保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节能环保已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方向。

在电梯设计中,可以通过采用节能型电梯、智能控制系统、再生能源等手段,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此外,电梯的设计还应注重细节和舒适性。

在设计电梯的内部空间时,应考虑到乘客的舒适感受,包括电梯厢内的照明、通风、噪音控制等方面。

同时,还应考虑到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残疾人等的需求,确保电梯的无障碍使用。

最后,电梯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维护和管理的便利性。

合理的设计可以降低电梯的维护成本,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提高电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电梯的维护通道、设备检修等方面的要求,为后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综上所述,电梯设计规范及标准是保障电梯安全、舒适、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电梯的整体性能,降低使用成本,为建筑物的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因此,在实际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国家标准、建筑需求、节能环保、舒适性和维护管理等方面的要求,确保电梯的设计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工程室内电梯方案设计规范

工程室内电梯方案设计规范

工程室内电梯方案设计规范一、概述电梯是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人们出行提供了便利。

因此,室内电梯的设计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在设计室内电梯方案时,不仅要考虑到其功能需求,还必须充分考虑使用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本文将针对室内电梯方案设计的规范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设计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设计基本原则1.安全性原则安全是电梯设计的首要原则,必须做到安全可靠。

电梯的结构、材料、控制系统和安全装置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对电梯的使用寿命和使用者的安全负责。

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各种应急情况,保障电梯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运行。

2.舒适度原则电梯在设计上应该考虑到使用者的舒适度,包括舒适的空间布局、优良的环境舒适性和方便快捷的使用体验。

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中,电梯的速度、加速度和减速度必须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则,以减小使用者的不适感。

3.便捷性原则室内电梯的设计应该注重其使用的便捷性,包括电梯的位置布局、开关门的灵活性和操作的便捷性。

设计者需要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实际需求,确保电梯的设计方案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三、设计规范1.电梯结构设计规范(1)电梯井道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必须考虑到电梯机房、吊笼、导轨、平衡重、安全门等设备的设置,以及对井道墙壁、井道底部和井道顶部的防护措施。

(2)电梯轿厢的结构设计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包括轿厢门的设置、轿厢扶手的设置、轿厢内设备的设置等。

轿厢的结构必须强度合理,材料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3)轿厢内应设置有紧急通信设备、安全照明设备、报警装置等安全设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通报和采取应急措施。

2.电梯控制系统设计规范(1)电梯的控制系统应具备可靠性,确保在各种工作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

控制系统包括电梯的电气控制设备、传感器、电子控制系统等部分。

(2)电梯的控制系统应具备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特性,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智能化调节,提高电梯的使用效率和便捷性。

(3)电梯的控制系统的设置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确保电梯在各种情况下能够安全、顺畅地运行。

民用建筑电梯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梯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梯设计规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民用建筑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电梯作为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建筑物舒适度、便利性和安全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电梯的正常运行和用户的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民用建筑电梯设计规范。

首先,电梯的载重能力需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需求进行合理确定。

在一般住宅区,20层以下建筑的人口密度一般较小,因此电梯的载重通常可以控制在1000公斤以内。

而在商业、办公等高层建筑中,人流量大且需求多样化,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电梯的载重能力。

其次,电梯的尺寸也需要满足人流量和空间需求。

根据规范,电梯井道的最小净高度应为2500毫米,电梯的内部尺寸应根据乘客数量和运行流程进行合理设计。

为了方便行动不便的乘客进出电梯,电梯车厢内应设有足够的空间和合适的扶手。

第三,电梯的运行速度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在住宅区和一般商业区,电梯的运行速度通常控制在1.0-1.6米/秒范围内。

而在大型商业综合体、高层写字楼等场所,电梯的运行速度可能需要更高,达到2.0米/秒甚至更高。

此外,电梯的安全设施也是设计规范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例如,每部电梯应配备紧急停止按钮,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停止运行。

电梯的门也需要设置安全防护装置,避免乘客在关门时被夹到。

同时,电梯井道和轿厢内也应配备适当的照明设施,以提供足够的光线。

最后,电梯的设备和材料选择也需要符合相关标准。

例如,电梯的钢丝绳应符合国家标准,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电梯的操纵装置和控制系统应选择可靠性高、性能稳定的产品。

综上所述,民用建筑电梯设计规范在电梯载重、尺寸、运行速度、安全设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旨在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安全。

对于建筑设计师和电梯制造商来说,遵循这些规范是确保电梯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电梯设计规范

电梯设计规范

电梯设计规范1.安全事项,设计始终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是对每一个客户、每一位有可能接近或接触到设备人员的不可推卸的终身责任。

在程序中要注意使用相应的中断处理和相应的电器连锁,在硬件上要采取机械互锁、机械限位、电气联动、外部传感器、安全继电器等措施和元件来完成安全设计。

安全始终贯穿整个设计,如果一个设备设计的再精巧,却存在安全隐患,那设计人员难辞其咎。

2.智能化的设计,自动化设备的设计要求具有相应的智能化设计,当设备发生故障或是动作不协调时,设备能够自动地切换至应急工作态,或是设备能自动的自我调整。

减少因为设备故障或动作失调造成整个生产线停机事故地发生。

智能化太低或是使得配套生产线频繁停机的自动化设备等于一堆废铁。

3.如果升降电机的功率较大,那升降电机的工频应急运行可能会存在一定问题,在大功率升降电梯的设计上应考虑由变频器低速点动来完成检修运行,这就要求变频器的质量和品质一定要高。

同时变频器应该注意选用制动电阻,输出电抗器等附件。

4.外部传感器的使用要充分考虑到外部传感器误动的发生,在程序上考虑互锁,在硬件上注意选型。

光电传感器和电磁感应式接近开关在使用上存在一定差别,应当注意。

5.在PLC的配置上应充分考虑设备的扩展和功能的增加。

6.在低压元气件的选择上建议使用正品原装进口(带序列号)知名品牌,自动化程度越高的设备不使用低档次低压元气件。

这与爱不爱国无关,也与成不成本无关。

7.机械结构的设计要有足够的强度,充分考虑安全性能。

加工要求需要高品质,只要严格按照国家GB标准生产,一般问题不大。

8.人性化设计,电气控制柜设计要符合日常习惯,凡是涉及安全的按钮、旋转开关应放在左手侧,必要时加锁。

急停按钮应放在右手侧,位置应该易于按压,但不易被人误碰。

电气柜内设计照明灯、散热风扇、电脑插座等附件。

机械部件的设计应该首先满足安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方便操作人员工作,减小体力劳动强度。

9.变频器和PLC的安装位置要有一定的距离空间,防止因为变频器的高频干扰使得PLC误动。

别墅电梯标准规范最新版

别墅电梯标准规范最新版

别墅电梯标准规范最新版别墅电梯作为高端住宅中的重要垂直交通工具,其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都应遵循严格的标准规范以确保安全、舒适和高效。

以下是最新版的别墅电梯标准规范的主要内容:1. 设计规范- 电梯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建筑规范,同时考虑到别墅的建筑风格和内部布局。

- 电梯井道尺寸应根据电梯类型、载重量和速度来确定,确保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操作和维护。

- 电梯轿厢设计应考虑到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包括足够的通风、照明和紧急通讯设备。

2. 制造标准- 电梯的制造应使用符合标准的材料和组件,所有部件应通过质量检验。

- 电梯控制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包括紧急制动和故障自动检测功能。

- 电梯的驱动系统应高效、低噪音,并且能够提供平稳的运行体验。

3. 安装规范- 电梯的安装应由具有资质的专业团队执行,遵循制造商提供的安装手册。

- 安装过程中应确保电梯井道的垂直度和平整度,以及电梯导轨的精确对齐。

- 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全面的测试,包括速度测试、负载测试和安全功能测试。

4. 安全要求- 电梯应配备紧急制动系统和紧急停止按钮,以应对突发情况。

- 应有清晰的安全标识和操作说明,确保用户能够正确使用电梯。

- 电梯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5. 维护和保养- 电梯的维护和保养应由专业的维护团队按照制造商的建议进行。

- 维护工作应包括清洁、润滑、检查和更换磨损部件。

- 应有详细的维护记录,以便于追踪电梯的使用情况和维护历史。

6. 环保和节能- 电梯的设计和运行应考虑到能源效率,采用节能的技术和组件。

- 电梯应尽量减少噪音和振动,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7. 用户指南和培训- 提供详细的用户指南,包括电梯的操作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 对别墅业主和使用人员进行电梯使用和安全培训。

结束语别墅电梯作为提升居住品质的重要设施,其标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用户安全和提升使用体验至关重要。

三菱PLC的三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精编版

三菱PLC的三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精编版

基于PLC的三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目录摘要 (1)第1章电梯概述 (3)1.1 引言 (3)1.2 电梯的发展简史 (3)1.3 电梯的基本结构 (3)1.4 电梯的分类 (5)第2章可编程控制器简介 (6)2.1 PLC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6)2.2 PLC的工作原理 (7)2.3 PLC的编程语言 (8)2.4 PLC基本指令 (8)2.5 梯形图设计规则 (11)第3章三层电梯PLC控制系统设计 (12)3.1 电梯的控制要求 (12)3.2 三层电梯主电路 (12)3.3 输入输出点数分配 (12)3.4 PLC外围接线图 (13)3.5 功能指令表概述 (14)3.6 程序分析 (15)3.7 三层电梯梯形图程序 (19)结束语 (29)参考文献.......................................................摘要电梯是高层建筑不可缺少的运输工具,用于垂直运送乘客和货物,传统的电梯控制系统主要采用继电器--接触器进行控制,其缺点是触点多,故障率高、可靠性差、维修工作量大等,而采用PLC组成的控制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本论文通过讨论电梯控制系统的组成,阐述可编程控制器(PLC)在电梯控制中的应用,采用三菱PLC编程的程序控制方式,提出了三层电梯的PLC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设计过程、组成,列出了具体的主要硬件电路、电梯的控制梯形图及指令表。

并给出了系统组成框图和程序流程图,在分析、处理随机信号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PLC的编程方法,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电梯控制系统方案。

采用本方案实现电梯控制,能够解决继电器——接触器触点多,故障率高、可靠性差、安装调试周期长、维修工作量大、接线复杂等缺点。

使电梯运行更加安全、方便、舒适。

关键词:电梯、PLC、梯形图AbstractElevator, the necessary transportation tool for tall buildings, is used for transferring passengers and commodities vertically. Most traditionalelevator control system adopts relay--- contacting machine as its central director. But this system has so many disadvantages such as too many contacting points, high fault rate, heavy repairing work and so on. So if it was replaced by the control system equipped with PLC, the problems will be solved much more easily.This essay explains the application of PLC (Mitsubushi PLC) on elevator,by discuss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levator control system. It also illustrates the general design project, the design process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PLC control system for three-story buildings, listing the specific main circuit, trapezia control chart of elevator and repertoires. It also shows the construction of frame chart of the system and process flow chart. Thus the programming method of PLC is brough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and dealing with the logic relationship of random signs. It also designed a complicated elevator control system. If the project can be accepted, it can solve the problems which can be brought by relay, such as too many contacting points, high fault rate, low reliability, long installation and debugging time, heavy repairing work, complex connection and so on.第1章电梯概述1.1 引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迅速的崛起,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中垂直运行的交通工具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电梯设计规范

电梯设计规范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电梯设计规范及说明
1属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设置电梯:
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时;
底层作为商店或其他用房的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
底层做架空层或贮存空间的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
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住宅时,跃层部分不计层数,其顶层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时。

2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应设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3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单元只设置一部电梯时,从第十二层起应设置与相邻住宅单元联通的联系廊。

联系廊可隔层设置,上下联系廊之间的间隔不应超过五层。

联系廊的净宽不应小于1.1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00m。

4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由二个及二个以上的住宅单元组成,且其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住宅单元未设置可容纳担架的电梯时,应从第十二层起设置与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联通的联系廊。

联系廊可隔层设置,上下联系廊之间的间隔不应超过五层。

联系廊的净宽不应于1.1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00m。

5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电梯应在设有户门和公共走廊的每层设站。

住宅电梯宜成组集中布置。

6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大轿箱的深度,且不应小于1.50m。

7电梯不应紧邻卧室布置。

当受条件限制,电梯不得不紧邻兼起居的卧室布置时,应采取隔声、减振的构造措施。

电梯安装规范GB7588-2003精编版

电梯安装规范GB7588-2003精编版

2
前言—— EN81-1 前言
GB7588-2003
0.2.2 本标准不仅表达了电梯指 令的基本安全要求,而且另 外叙述了电梯安装在建筑或 构筑物中的最低限度的规范 要求。
GB7588-1995
•无机房电梯符合电梯指令的基本安全要求
2/10/2020
资料内容,不得外传,仅供公司内部使用
3
前言—— EN81-1 前言
2/10/2020
资料内容,不得外传,仅供公司内部使用
17
前言—— EN81-1 前言
GB7588-2003
0.3.13 装有电梯的大楼管理机构, 应能有效地响应应急召唤, 而没有不恰当的延时。
GB7588-1995
•如果管理机构有要求,电梯应具备此功能
2/10/2020
资料内容,不得外传,仅供公司内部使用
e) 对露天电梯,应采取特殊的防护措 施(见0.3.3),例如,沿建筑物外墙
安装的附壁梯。
注:只有在充分考虑环境或位置条件后,
才允许电梯在部分封闭井道中安装。
GB7588-1995
•对观光电梯井道墙的要求
2/10/2020
资料内容,不得外传,仅供公司内部使用
25
5 电梯井道
GB7588-2003
5.2.2.2 2
GB7588-1995
5.2.1 每一电梯井道均应由无孔 的墙、底板和顶板完全封闭 起来。
•无围封观光电梯合法化
2/10/2020
资料内容,不得外传,仅供公司内部使用
21
5 电梯井道
GB7588-2003
5.2.1.2
部分封闭的井道
在不要求井道在火灾情况 下用于防止火焰蔓延的场合, 如与瞭望台、竖井、塔式建 筑物联结的观光电梯等,井 道不需要全封闭,但要提供:

民用建筑电梯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梯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梯设计规范电梯是中高层、高层住宅的主要垂直交通工具,多少层开始设计电梯是个居住标准的问题,在欧美一些国家,一般规定四层起应设电梯,前苏联、日本及我国台湾省规范规定...民用建筑电梯设计标准1、电梯是中高层、高层住宅的主要垂直交通工具,多少层开始设计电梯是个居住标准的问题,各国标准不同。

在欧美一些国家,一般规定四层起应设电梯,前苏联、日本及我国台湾省规范规定六层起应设电梯。

我国1954年《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居住房间在五层以上或最高层的楼板面高出地平线在17公尺以上时,应有电梯设备”。

1987年,《住宅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了七层(含七层)以上应设电梯,但10多年来,全国除北京、上海严格执行规范外,很多城市仍大量地出现七层、八层乃至九层、十层都不设电梯的住宅。

这类住宅在使用上极为不便,特别是对老、弱、残者上楼梯和搬运重物更为困难。

据调查,北京、天津60岁以上的老人,已占该市人口的12%,上海已占18%,有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从住进五层、六层住宅后多年从未下过楼。

本次规范修编严格规定七层(含七层)以上必须设置电梯,原因是,其一,从生理学观点来分析,正常人的登高能力是受限制的。

2、电梯设置台数的多少关系到住宅建筑的电梯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

如何确定,目前基本有两种方法:一种按公式计算,另一种按经验确定。

目前北京、上海大都采用后一种方法。

关于电梯计算公式,国外的一般很复杂,有很多未知数需确定,国内从收集的资料来看,各种不同计算公式不下五、六种。

由于研究角度不同,计算所规定的未知数亦不一样,而且不少系数是按经验或实测而定,因此即使按公式计算,也只是一个近似值。

为简化设计,方便选用,北京、上海等地设计院大都根据各自的经验确定基本数据。

如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资料表明:每台电梯的服务户数为,板式住宅在66~120之间;塔式住宅在56~84户之间,认为每台电梯服务100户是合理的。

上海市的资料表明,在20层以下的高层住宅中,每台750kg速度为1m/s的客梯可服务60~100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梯设计规范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
最新住宅建筑设计规范-楼梯和电梯
?1、楼梯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有关规定。

2、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

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
应小于?1m。

3、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

扶手高度不应小于
0.90m。

楼梯水平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楼梯栏杆垂直杆件
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4、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0m。

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
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

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0.10m。

5、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6、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
须设置电梯。

最新住宅建筑设计规范-走廊和出入口
1、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等临空处栏杆净高,低层、多层住宅不应低于?1.05m,中
高层、高层住宅不应低于?1.10m,栏杆设计应防止儿童攀登,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
0.11m。

2、高层住宅中作主要通道的外廊宜作封闭外廊,并设可开启的窗扇。

走廊通道的净宽
不应小于?1.20m。

3、住宅的公共出入口位于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的下部时,应采取设置雨罩等防
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

4、住宅的公共出入口处应有识别标志;可按户设置信箱。

高层住宅的公共出入口应设
门厅、管理室及信报间。

5、设置电梯的住宅公共出入口,当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最新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1、住宅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内。

当布置在半地下室时,必须对采光、通风、日照、防潮、排水及安全防护采取措施。

2、地下室、半地下室作贮藏间、自行车库和设备用房使用时,其净高不得低于?2m;当
作汽车库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的有关规定。

3、地下室、半地下室应采取防水、防潮及通风措施;采光井应采取排水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